第九章 金融法_第1页
第九章 金融法_第2页
第九章 金融法_第3页
第九章 金融法_第4页
第九章 金融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1/161第九章金融法【学习要点】掌握商业银行设立、负债业务、资产业务的管理规定,掌握证券的发行、交易和上市公司收购,保险合同的概念及内容

2025/1/162第九章金融法【学习要点】熟悉中央银行的性质,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票据规则了解金融法的概念及其体系构成,外汇管理的具体制度2025/1/163第九章金融法【引例】

某上市公司决定通过发行新股募集资金,用以扩大生产规模。在董事会草拟的方案中有以下主要内容:本次发行面值人民币7000万元的新股,全部向社会募集;委托某证券公司券交易所的有关人员每人送出1000股;2025/1/164第九章金融法

同时该公司考虑到受股本扩张的影响,因此预期股票利率比同期银行利率低0.2个百分点。请指出该方案的错误之处。2025/1/165第九章金融法第一节金融法概述第二节银行法第三节证券法第四节保险法第五节票据法第六节外汇管理的法律规定2025/1/166第一节金融法概述一、金融与金融法金融是指货币资金的融通,是以银行为中心的各种形式的信用活动以及在信用基础上组织起来的货币流通。金融的范围主要包括:货币的发行与回笼,存款的吸收和贷款的发放,金银、外汇和有价证券的买卖,信托、保险与融资租赁,国内、国际的货币支付结算等2025/1/167第一节金融法概述二、金融法的基本体系(一)金融机构组织法金融机构组织法可分为中央银行法、商业银行法、政策性银行法、非银行金融机构组织法和外资金融机构组织管理法等2025/1/168第一节金融法概述

(二)外汇管理法外汇管理法调整外汇管理关系和外汇流通关系,规定外汇收支、外汇兑换和外汇进出国境等制度。2025/1/169第一节金融法概述(三)票据法票据法调整票据管理和票据流通关系,规定票据的种类、签发、转让和票据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等内容。

2025/1/1610第一节金融法概述

(四)证券法证券法调整证券管理关系和证券业务关系,规定证券发行、证券交易、证券商经营方面的内容。2025/1/1611第一节金融法概述(五)信托法信托法调整信托关系,规定信托财产的范围、信托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以及信托机构的设立、运作的程序等内容。2025/1/1612第一节金融法概述(六)保险法保险法调整在保险活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规定保险合同、保险公司、保险经营、保险业监管、保险代理人和保险经纪人等内容。2025/1/1613第二节银行法一、中央银行法二、商业银行法三、政策性银行法四、银行业监督管理法2025/1/1614一、中央银行法(一)中央银行的概念和称谓中央银行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在一国或某区域的金融、信用和金融机构中处于中心、主导地位的特殊金融机构,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我国称为人民银行2025/1/1615一、中央银行法(二)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2025/1/1616一、中央银行法(三)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1)发布与履行其职责有关的命令和规章;(2)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3)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4)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5)实施外汇管理,监督管理银行间外汇市场;(6)监督管理黄金市场;2025/1/1617一、中央银行法(三)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7)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8)经理国库;(9)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10)指导、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负责反洗钱的资金监测;(11)负责金融业的统计、调查、分析和预测;(12)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从事有关的国际金融活动;(13)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职责。2025/1/1618一、中央银行法(四)中国人民银行的组织机构1.行长中国人民银行实行行长负责制。2.货币政策委员会

3.分支机构成立了9大分行,并在北京、重庆设立了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2025/1/1619一、中央银行法(五)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1.存款准备金2.基准利率3.再贴现4.再贷款5.公开市场业务2025/1/1620一、中央银行法(六)人民币的发行和管理1.人民币的法律地位2.人民币的发行3.人民币的管理2025/1/1621一、中央银行法(七)中国人民银行的业务(1)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经理国库;(2)代理国务院财政部门向各金融机构组织发行、兑付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3)根据需要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开立账户,但不得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账户透支;2025/1/1622一、中央银行法(七)中国人民银行的业务(4)组织或者协助组织银行业金融机构相互之间的清算系统,协调银行业金融机构相互之间的清算事项,提供清算服务;(5)根据执行货币政策的需要,可以决定对商业银行贷款的数额、期限、利率和方式,但贷款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2025/1/1623一、中央银行法(八)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督管理

1.中国人民银行有权对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的下列行为进行检查监督:(1)执行有关存款准备金管理规定的行为;(2)与中国人民银行特种贷款有关的行为;(3)执行有关人民币管理规定的行为;(4)执行有关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管理规定的行为;2025/1/1624一、中央银行法(八)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督管理

(5)执行有关外汇管理规定的行为;(6)执行有关黄金管理规定的行为;(7)代理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行为;(8)执行有关清算管理规定的行为;(9)执行有关反洗钱规定的行为。2025/1/1625二、商业银行法(一)商业银行的概念商业银行是指依照《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2025/1/1626二、商业银行法

(二)商业银行的设立设立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十亿元人民币。设立城市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一亿元人民币,设立农村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五千万元人民币2025/1/1627二、商业银行法

(三)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1)吸收公众存款;(2)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3)办理国内外结算;(4)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5)发行金融债券;(6)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7)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8)从事同业拆借;(9)买卖、代理买卖外汇;(10)从事银行卡业务;(11)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2025/1/1628二、商业银行法

(三)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12)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13)提供保管箱服务;(14)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主要包括开办信用卡业务,房地产信贷业务,电子银行服务和各种查询业务,各种基金和债券的托管业务,私人理财业务和海外投资业务等。2025/1/1629二、商业银行法

(四)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管理规定银行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负债业务,也是负债管理的重点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存款人保密(1)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券或者到境外借款(2)商业银行进行同业拆借2025/1/1630二、商业银行法

(五)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管理规定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是指商业银行运用其积聚的货币资金从事各种信用活动的业务,是商业银行取得收益的主要途径。最主要的资产业务是贷款业务和投资业务2025/1/1631二、商业银行法

(五)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管理规定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基本规则主要包括:1.严格审贷规则2.贷款担保规则3.书面合同规则4.利率规则2025/1/1632二、商业银行法

(五)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管理规定

5.资产负债比例规则。商业银行贷款,应当遵守下列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规定:(1)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2)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75%;(3)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的比例不得低于25%;(4)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与商业银行资本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10%;2025/1/1633二、商业银行法

(五)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管理规定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基本规则主要包括:6.关系人贷款规则7.归还贷款规则8.禁止经营的投资业2025/1/1634二、商业银行法

(六)商业银行其他业务的管理规定1.银行结算业务的规定2.关于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的禁止性规定3.关于银行账户管理和禁止“公款私存”的规定2025/1/1635三、政策性银行法政策性银行是指由政府创立、参股或保证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专门为贯彻、配合政府社会经济政策,在特定的业务领域内,直接或间接地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充当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工具的金融机构。2025/1/1636三、政策性银行法中国的政策性银行:1.国家开发银行2.中国进出口银行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2025/1/1637四、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一)监督管理机构和监督管理对象1.银行业监督管理的主体是银监会2.银行业监督管理的对象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及政策性银行2025/1/1638四、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二)银行业监督管理的原则1.依法、公开、公正和效率原则2.独立监管原则3.协同监管的原则4.审慎监管原则2025/1/1639四、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三)监督管理措施1.要求报送及责令披露有关信息2.现场检查3.监管谈话4.责令限期改正5.接管或重组6.撤销7.对相关人员采取措施2025/1/1640第三节证券法一、证券与证券法概述二、证券发行制度三、证券交易制度四、上市公司收购五、证券交易所与证券登记结算机构2025/1/1641一、证券与证券法概述(一)证券的概念、种类和特征(二)证券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2025/1/1642(一)证券的概念、种类

和特征1.证券的概念广义的证券是指设定或证明民事、经济权益的法律凭证,可以分为有价证券和证明证券。有价证券又可以分为资本证券(如股票)、货币证券(如票据)和商品证券(如提单)。狭义的证券专指资本证券,即证明持有人享有一定的所有权和债权的书面凭证。2025/1/1643(一)证券的概念、种类

和特征2.证券的种类(1)股票(2)债券(3)认股权证(4)投资基金券2025/1/1644(一)证券的概念、种类

和特征3.证券的特征(1)属于投资证券。如股东投资公司而获得的股票。(2)属于证权证券。如发行债券仅是对已有债权债务关系的宣示和表现,而非在债券发行后才取得所记载的债权。(3)属于流通证券。如股票和债券均可依法转让而无需征得证券义务人的同意。2025/1/1645(二)证券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1.证券法的概念证券法是调整证券发行、交易等活动中,以及国家在管理证券机构和管理证券的发行、交易等活动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998年1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2025/1/1646(二)证券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2.证券法的基本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自愿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合法原则;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原则;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原则;国家集中统一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原则。2025/1/1647二、证券发行制度(一)证券发行的概念(二)保荐人制度(三)股票发行(四)债券发行2025/1/1648(一)证券发行的概念证券发行是指发行人以筹集资金为目的,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向投资者募集资金并交付证券的行为,如公司发行股票或债券以筹集资金的行为。证券发行分为公开发行和非公开发行两种方式。2025/1/1649(二)保荐人制度保荐人制度是指证券发行人申请其证券上市交易,必须聘请依法取得保荐资格的保荐人为其出具保荐意见,确认其证券符合在交易所上市交易条件的制度。发行人申请公开发行股票、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依法采取承销方式的,或者公开发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实行保荐制度的其他证券的,应当聘请具有保荐资格的机构担任保荐人。2025/1/1650(三)股票发行1.股票发行的条件(1)设立发行股票的条件①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经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②发行的普通股限于一种,同股同权:③发起人认购的股本数额不少于公司拟发行的股本总额的35%;④在公司拟发行的股本总额中,发起人认购的部分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2025/1/1651(三)股票发行⑤)向社会公众发行的部分不少于公司拟发行股本总额的25%,其中公司职工认购的股本数额不得超过拟向社会公众发行的股本总额的10%;公司拟发行的股本总额超过4亿元的,按规定可降低向社会公众发行的比例,但最低不得少于公司拟发行股本总额的15%;⑥发起人在近3年内没有重大违法行为:⑦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2025/1/1652(三)股票发行(2)增资发行股票的条件股份有限公司增资发行新股,必须符合的条件包括:①具备健全且运行良好的组织机构;②具有持续盈利能力,财务状况良好;③最近三年财务会计文件无虚假记载.无其他重大违法行为;④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2025/1/1653(三)股票发行2.股票发行的程序(1)申请(2)审核(3)公开信息(4)核准决定的撤销(5)签订股票承销协议(6)备案2025/1/1654(四)债券发行1.公开发行债券的条件(1)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6000万元;(2)累计债券余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的40%。累计债券余额是指已发行尚未到期的债券金额;2025/1/1655(四)债券发行(3)最近三年平均可分配利润足以支付公司债券一年的利息;(4)筹集的资金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5)债券的利率不超过国务院限定的利率水平;(6)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条件。2025/1/1656(四)债券发行2.募集资金的用途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筹集的资金,必须用于核准的用途,不得用于弥补亏损和非生产性支出。2025/1/1657三、证券交易制度(一)证券上市(二)证券交易的一般规定(三)证券交易的程序(四)信息披露制度(五)禁止的交易行为2025/1/1658(一)证券上市1.证券上市的含义证券上市是指已公开发行的证券获准在证券交易所挂牌进行交易。获准交易的证券的发行人称为上市公司。2025/1/1659(一)证券上市2.证券上市的条件(1)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已公开发行;(2)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3)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4亿元的,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10%以上:(4)公司最近三年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2025/1/1660(一)证券上市3.证券上市的程序(1)申请核准(2)签署上市协议(3)公告上市(4)挂牌交易2025/1/1661(一)证券上市4.证券上市的暂停和终止证券上市的暂停和终止是指当上市公司因社会经济条件发生变化或者自身经营问题,而不符合上市条件时,证券交易所暂时停止或者取消其证券交易的制度。2025/1/1662(二)证券交易的一般规定1.证券交易的概念证券交易是指证券依法发行后,证券持有人将其持有的证券再转让给受让人的行为。2.证券交易场所3.证券交易方式4.特定机构及其人员持股及交易限制5.短线交易2025/1/1663(三)证券交易的程序1.开设账户与办理资金第三方存管2.委托3.成交4.结算交割与过户2025/1/1664(四)信息披露制度1.信息披露的含义信息披露是指证券发行人、证券公司以及其他证券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主体,依照证券法律法规规定的方式,将与证券发行和证券交易有关的重大信息予以披露的制度。2025/1/1665(四)信息披露制度2.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

(1)招股说明书和公司债券募集办法(2)上市报告书(3)中期报告(4)年度报告(5)临时报告2025/1/1666(四)信息披露制度3.违反信息披露规定的民事责任发行人、上市公司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发行人、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及保荐人、承销的证券公司,应当与发行人、上市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但是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发行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有过错的,应当与发行人、上市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2025/1/1667(五)禁止的交易行为1.内幕交易的行为2.操纵市场的行为3.虚假信息传播行为4.欺诈客户的行为

5.其他禁止的交易行为2025/1/1668四、上市公司收购1.上市公司收购的含义上市公司收购是指投资者为了取得或巩固对特定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而在证券市场上购买该上市公司有表决权股票的行为。2.要约收购3.协议收购4.公开市场收购5.收购成功的法律后果2025/1/1669五、证券交易所与

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一)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所是为证券集中交易提供场所和设施,组织和监督证券交易,实行自律管理的法人。证券交易所可分为会员制证券交易所和公司制证券交易所。目前我国证券交易所为会员制证券交易所2025/1/1670五、证券交易所与

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二)证券公司1.证券公司的含义及设立2.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及最低注册资本3.证券公司的监督与管理2025/1/16712.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

及最低注册资本(1)证券经纪;(2)证券投资咨询;(3)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4)证券承销与保荐;(5)证券自营;(6)证券资产管理;(7)其他证券业务2025/1/16722.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

及最低注册资本(1)证券公司经营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5000万元;(2)经营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和其他证券业务之一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l亿元;经营两项以上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5亿元2025/1/1673五、证券交易所与

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三)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四)证券服务机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和证券资信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事务所(五)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25/1/1674第四节保险法一、保险与保险法概述二、保险合同三、保险业法律制度2025/1/1675一、保险与保险法概述

(一)保险的概念与特征1.保险的概念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2025/1/1676一、保险与保险法概述2.保险的特征(1)保险的互助性(2)保险的自愿性(3)保险的射幸性(4)保险的补偿性2025/1/1677一、保险与保险法概述

(二)保险法的概念、内容与原则1.保险法的概念2.保险法的内容保险法一般由保险合同法律制度、保险业法律制度和保险监督管理制度三大部分构成。2025/1/1678一、保险与保险法概述

(二)保险法的概念、内容与原则3.保险法的原则(1)公序良俗原则(2)诚实信用原则(3)自愿原则(4)保险利益原则2025/1/1679二、保险合同

(一)保险合同的概念、特征与分类1.保险合同的概念保险合同是投保人和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2.保险合同特征

(1)保险合同是最大诚信合同(2)保险合同是射幸合同2025/1/1680二、保险合同(3)保险合同是附合合同(4)保险合同是双务、有偿合同(5)保险合同是诺成性合同3.保险合同的分类(1)财产保险合同与人身保险合同;(2)单保险合同与复保险合同;(3)原保险合同与再保险合同;(4)足额保险合同与不足额保险合同2025/1/1681二、保险合同

(二)保险合同的形式我国保险合同的形式为书面形式,实践中主要包括投保单、保险单、暂保单、保险凭证和批单2025/1/1682二、保险合同(三)保险合同的主体1.保险合同的当事人:保险人和投保人2.保险合同的关系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2025/1/1683二、保险合同(四)保险合同的客体保险合同的客体是保险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五)保险合同的成立与生效1.保险合同的成立与生效2.订立保险合同的说明和告知义务3.保险合同的条款2025/1/1684二、保险合同保险合同应当包括下列事项:保险人的名称和住所;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以及人身保险的受益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保险标的;保险责任和责任免除;保险期间和保险责任开始时间;保险金额;保险费以及支付办法;保险金赔偿或者给付办法;违约责任和争议处理;订立合同的年、月、日。2025/1/1685二、保险合同

(六)保险合同的履行

1.投保人的义务

(1)缴纳保险费的义务;(2)保险事故的通知义务;(3)维护保险标的安全的义务(4)危险程度增加的通知义务(5)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或者减少损失的义务(6)保险标的转让时的通知义务2025/1/1686二、保险合同2.保险人的义务给付保险金是保险人应当履行的基本保险义务保险人收到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的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请求后,应当及时作出核定;情形复杂的,应当在30日内作出核定,但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2025/1/1687二、保险合同保险人自收到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请求和有关证明、资料之日起60日内,对其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数额不能确定的,应当根据已有证明和资料可以确定的数额先予支付;保险人最终确定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数额后,应当支付相应的差额2025/1/1688二、保险合同人寿保险以外的其他保险的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向保险人请求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人寿保险的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向保险人请求给付保险金的诉讼时效期间为5年,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2025/1/1689二、保险合同3.索赔和理赔4.代位求偿权代位求偿权是指财产保险中因第三者对保险标的的损害而造成保险事故的,保险人赔偿被保险人的损失后,在其赔付保险金的范围内,享有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5.委付2025/1/1690二、保险合同

(七)保险合同的变更与解除1.保险合同的变更(1)保险合同主体的变更(2)保险合同内容的变更(3)保险合同效力的中止与复效2025/1/1691二、保险合同2.保险合同的解除《保险法》第15条规定:“除本法另有规定或者保险合同另有约定外,保险合同成立后,投保人可以解除合同,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2025/1/16922.保险合同的解除(1)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此项合同解除权,自保险人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超过30日不行使而消灭。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2年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2025/1/16932.保险合同的解除(2)未发生保险事故,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谎称发生了保险事故,向保险人提出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请求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并不退还保险费。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不退还保险费,2025/1/16942.保险合同的解除(3)在人身保险中,投保人申报的被保险人年龄不真实,并且其真实年龄不符合合同约定的年龄限制的,保险人可以解除合同,并按照合同约定退还保险单的现金价值。此项合同解除权,自保险人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超过30日不行使而消灭。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2年的,保险入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2025/1/16952.保险合同的解除(4)在人身保险中,因投保人延期缴纳保险费导致保险合同效力中止的,自合同效力中止之日起满2年双方未达成协议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2025/1/16962.保险合同的解除(5)在财产保险中,投保人、被保险人未按照约定履行其对保险标的的安全应尽责任的,保险人有权要求增加保险费或者解除合同。在财产保险合同有效期内,保险标的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的,被保险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及时通知保险人,保险人可以按照合同约定增加保险费或者解除合同。2025/1/16972.保险合同的解除(6)在财产保险中,保险标的发生部分损失的,自保险人赔偿之日起30日内,投保人可以解除合同;除合同另有约定外,保险人也可以解除合同,但应当提前15日通知投保人。合同解除的,保险人应当将保险标的未受损失部分的保险费,按照合同约定扣除自保险责任开始之日起至合同解除之日止应收的部分后,退还投保人2025/1/1698三、保险业法律制度(一)保险公司(二)保险经营规则(三)保险代理人与保险经纪人(四)保险业的监督管理2025/1/1699(一)保险公司1.保险公司的设立2.保险公司的变更、终止与清算

3.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和外国保险公司2025/1/16100(二)保险经营规则1.保险经营原则2.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维持3.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与资金营运限制2025/1/16101(三)保险代理人与

保险经纪人1.保险代理人。保险代理人是根据保险人的委托,向保险人收取佣金,并在保险人授权的范围内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的机构或者个人2.保险经纪人。保险经纪人是基于投保人的利益,为投保人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提供中介服务,并依法收取佣金的机构2025/1/16102(四)保险业的监督管理

保险业的监督管理机关是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1.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的审批和备案2.关联交易的监管3.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4.保险公司的整顿

5.保险公司的接管2025/1/16103第五节票据法一、票据和票据法概述二、汇票三、本票四、支票2025/1/16104一、票据和票据法概述

(一)票据和票据法(二)票据行为(三)票据权利(四)票据抗辩(五)票据伪造和变造(六)票据丧失与补救2025/1/16105(一)票据和票据法1.票据的概念及种类票据是由出票人签发,约定由自己或者委托他人,于见票时或者确定的日期,向持票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有价证券。我国使用的票据有汇票、本票、支票三种2025/1/16106(一)票据和票据法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本票,是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2025/1/16107(一)票据和票据法

支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2025/1/16108(一)票据和票据法2.票据的特征票据是设权证券、无因证券、要式证券、文义证券、债权证券、金钱证券、流通证券3.票据法《票据法》于1995年5月10日第八届全国人大通过,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修订2025/1/16109(二)票据行为1.票据行为的概念票据行为是指能产生票据债权债务关系的要式法律行为。根据《票据法》的规定,票据行为包括出票、背书、承兑、保证、付款2.票据行为的特性无因性、形式性、独立性2025/1/16110(二)票据行为3.票据行为的要件

(1)票据行为的实质要件①行为人须有票据能力;②行为人的意思表示须真实并且无瑕疵(2)票据行为的形式要件①书面②记载事项③签章④交付2025/1/16111(三)票据权利1.票据权利的概念票据权利,是指持票人向票据债务人请求支付票据金额的权利,包括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2.票据权利的取得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2025/1/16112(三)票据权利3.票据权利的行使与保全票据权利的行使,是指票据权利人请求票据债务人履行其票据债务的行为。票据权利的保全,是指票据权利人为防止票据权利的丧失而采取的行为2025/1/16113(三)票据权利4.票据权利的时效①持票人对票据的出票人和承兑人的权利,自票据到期日起2年,见票即付的汇票、本票,自出票日起2年;②持票人对支票出票人的权利,自出票日起6个月;③持票人对前手的追索权,自被拒绝承兑或者被拒绝付款之日起6个月;④持票人对前手的再追索权,自清偿日或者被提起诉讼之日起3个月2025/1/16114(四)票据抗辩1.票据抗辩的概念及分类票据抗辩是指票据债务人根据票据法的规定对票据权利人拒绝履行义务的行为票据抗辩依抗辩事由的不同和抗辩效力的不同,可以分为对物抗辩和对人抗辩2025/1/16115(四)票据抗辩2.抗辩切断抗辩切断是指在就某一票据权利存在着对人抗辩事由的场合,当该票据权利依票据法规定的转让方式进行转让时,该抗辩事由不随之而转移,票据义务人不得以之对抗后手票据权利人。2025/1/16116(四)票据抗辩3.恶意抗辩恶意抗辩是指在票据义务人得对持票人的前手主张对人抗辩的场合,该持票人明知有害于票据义务人而受让票据时,票据义务人得以对其前手的对人抗辩事由,对该持票入主张抗辩。2025/1/16117(五)票据伪造和变造广义的票据伪造指假冒他人的名义而为票据行为的一种行为。狭义的票据伪造则专指假冒出票人名义签发票据,即为出票行为。票据的变造是指没有合法权限的人在已有效成立的票据上变更签名以外的记载内容的行为。2025/1/16118(五)票据伪造和变造票据上有伪造、变造的签章的,不影响票据上其他真实签章的效力。票据上其他记载事项被变造的,在变造之前签章的人,对原记载事项负责;在变造之后签章的人,对变造之后的记载事项负责;不能辨别是在票据被变造之前或者之后签章的,视同在变造之前签章2025/1/16119(六)票据丧失与补救票据丧失是指持票人失去对票据的占有,包括绝对丧失(如毁灭、焚毁等)与相对丧失(如遗失、被窃等)。票据丧失,除未记载付款人或者无法确定付款人及其代理付款人的票据外,失票人可以及时通知票据的付款人挂失止付。收到挂失止付通知的付款人,应当暂停支付。2025/1/16120二、汇票(一)汇票的概念和分类(二)出票(三)背书(四)承兑(五)保证(六)付款(七)追索权2025/1/16121(一)汇票的概念和分类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按出票人不同,可将汇票分为商业汇票和银行汇票。按到期日不同,可将汇票分为即期汇票与远期汇票2025/1/16122(二)出票1.出票的概念出票是出票人制作票据,并将票据交付给受款人的票据行为2.汇票的记载事项汇票必须记载下列事项:表明“汇票”的字样;无条件支付的委托;确定的金额;付款人名称;收款人名称;出票日期;出票人签章2025/1/16123(三)背书1.背书的概念背书是指持票人依据法定方式,在票据背面或粘单上记载有关事项并签章,以实现转让票据权利或法律允许的其他目的的票据行为。背书的行为人称为背书人,接受其交付的人称为被背书人。2025/1/16124(三)背书2.背书连续转让票据的背书人与受让票据的被背书人在票据上的签章依次前后衔接3.背书的禁止性规定出票人在汇票上记载“不得转让”字样的,汇票不得转让4.委托收款背书和质押背书2025/1/16125(四)承兑1.承兑的概念承兑是指汇票付款人承诺在汇票到期日支付汇票金额的票据行为2.承兑的程序(1)提示承兑(2)付款人承兑3.承兑的禁止性规定付款人承兑汇票,不得附有条件2025/1/16126(六)付款1.付款的概念付款是指付款人或其代理人支付票据金额以消灭票据关系的行为。2.付款的程序(1)付款提示(2)付款人付款2025/1/16127(七)追索权1.追索权行使的原因汇票到期被拒绝付款的,持票人可以对背书人、出票人以及汇票的其他债务人行使追索权2.追索权行使的程序(1)出示拒绝证明或其他证明(2)通知拒绝事由(3)确定追索对象并请求偿还2025/1/16128(七)追索权3.请求权范围(1)被拒绝付款的汇票金额;(2)汇票金额自到期日或者提示付款日起至清偿日止,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利率计算的利息;(3)取得有关拒绝证明和发出通知书的费用。4.再追索权的行使2025/1/16129三、本票(一)本票的概念(二)本票的出票(三)本票的付款2025/1/16130(一)本票的概念本票是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票据法》中的本票,是指银行本票汇票中关于出票、背书、保证、付款和追索权的规定,除法律有明确规定外,适用于本票。2025/1/16131(二)本票的出票1.绝对应记载事项表明“本票”的字样、无条件支付的承诺、确定的金额、收款人名称、出票日期、出票人签章2.相对应记载事项本票上未记载付款地的,出票人的营业场所为付款地。本票上未记载出票地的,出票人的营业场所为出票地。2025/1/16132(三)本票的付款本票的出票人在持票人提示见票时,必须承担付款的责任。本票自出票日起,付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个月。本票的持票人未按照规定期限提示见票的,丧失对出票人以外的前手的追索权2025/1/16133四、支票(一)支票的概念(二)支票的出票(三)支票的付款2025/1/16134(一)支票的概念

支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我国的支票可以分为三类,即现金支票、转账支票和普通支票。2025/1/16135(二)支票的出票1.绝对应记载事项表明“支票”的字样、无条件支付的委托、确定的金额、付款人名称、出票日期、出票人签章2.相对应记载事项3.禁止记载事项支票见票即付,不得另行记载付款日期4.空头支票2025/1/16136(三)支票的付款

支票的持票人应当自出票日起10日内提示付款;异地使用的支票,其提示付款的期限由中国人民银行另行规定。出票人在付款人处的存款足以支付支票金额时,付款人应当在当日足额付款。2025/1/16137第六节外汇管理的法律规定一、外汇和外汇管理概述二、我国外汇管理的主要内容2025/1/16138一、外汇和外汇管理概述1.外汇和外汇管理的的概念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它包括:(1)外国货币,包括纸币、铸币;(2)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3)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4)特别提款权、欧洲货币单位;(5)其他外汇资产。2025/1/16139一、外汇和外汇管理概述1.外汇和外汇管理的的概念外汇管理是一国政府为了稳定本国货币,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增加本国的经济实力,通过法令对外汇买卖、收支、结算、外汇汇率以及外汇资金来源和利用进行干预和控制,也外汇管制。2025/1/16140一、外汇和外汇管理概述2.外汇管理条例最新的条例于2008年8月5日发布《外汇管理条例》适用于所有境内机构、个人、驻华机构、来华人员的外汇收支或者经营活动。国家对经常性国际支付和转移不予限制。国家实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禁止外币流通,并不得以外币计价结算2025/1/16141二、我国外汇管理的主要内容(一)经常项目外汇管理(二)资本项目外汇管理(三)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管理(四)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市场管理2025/1/16142(一)经常项目外汇管理

经常项目,是指国际收支中涉及货物、服务、收益及经常转移的交易项目等国家对经常性国际支付和转移不予限制。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留或者卖给经营结汇、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2025/1/16143(二)资本项目外汇管理

资本项目,是指国际收支中引起对外资产和负债水平发生变化的交易项目,包括资本转移、直接投资、证券投资、衍生产品及贷款等2025/1/16144(二)资本项目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