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兰州一中2024-2025-1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一语文命题教师:李占祥审题教师:蒋雨珊说明:本试卷分第Ι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只交答题卡。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20世纪中国散文,其基本面貌与唐宋古文、晚明小品、桐城文章大不一样,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使用“白话”而不是“文言”。借“文白之争”来理解这个世纪文章风格的嬗变,无疑是最直接也最简便的路径。从晚清到“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大大拓展了散文驰骋的天地。可“白话”的成功,不等于“美文”的胜利,这中间虽不无联系,却仍关山重重。“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提倡“白话”反对“文言”发难,照理说得益最大的该是诗文;可革命的直接效果,却是“诗”的脱胎换骨,以及“文”的撤离中心。从梁启超提倡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到胡适、鲁迅以小说为学术课题,都是借助西方文学观念来改变中国原有的文类等级。伴随着小说的迅速崛起,散文明显失去昔日的辉煌。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散文的退居边缘,不一定是坏事,起码可以使得作家卸下替圣贤立言的面具,由“载道”转为“言志”。这其实与传统中国不同文类功能的界定有关——处于中心位置的“文章”,属于“经国之大业”,因而无权过分关注一己之悲欢。退居边缘,作家不必“搭足空架子”写“讲义体的文字”,小品文自然也就应运而生。架子的倒塌与戒律的瓦解,使得原本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的“文章”,一转而变得最自由、最活跃,因而也最为充满生机。脱离象征权力和责任的“中心”,走向寂寞淡泊的“边缘”,20世纪中国散文不但没有消沉,反更因其重个性、讲韵味、洒脱自然而突破明清之文的窠臼。可以说,现代中国散文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较好地完成了蜕变和转型,并重新获得了无限生机。(摘编自陈平原《中国散文小说史》)材料二: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与小说、诗歌的大红大紫、亢奋热闹相比,散文创作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沉稳平静,甚至可以说是较为冷落萧条的。而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的散文创作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善于在默默无闻中积蓄力量,在沉稳平静中奋起前进。首先,是从“小美”到“大品”。“五四”时期那些著名的散文,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以及徐志摩、钟敬文等人的散文,基本上都是正宗的“美文”或“小品”。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杨朔、刘白羽、秦牧等人的散文沿袭的也是“美文”的路子。但改革开放,特别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这种“以小为美”,以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取胜的格局逐渐被“大品”的散文取替。这里所谓的“大品”,指的是这一类散文不仅篇幅长,结构大,而且作者思考的都是各种关于生命、文化、民族等方面的大命题,且自始至终透出一种理性思辨的精神。自“五四”以来我国散文中的理性精神一直相对比较薄弱,而在九十年代,史铁生、韩少功、张承志、张炜等人的一些散文,却把这种理性精神的立足点上升到二十世纪现代人文的哲学高度。其次,是艺术思维的多元化和文体的解放。一方面是叙述方式的变化。在传统的散文中,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我”展开叙述,而且这个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我”具有不容动摇的牢固地位。而现在不少散文中的“我”竟消失了;或者在一篇散文中,在“我”之外又有其他叙述视角,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祝勇的《永和九年的那场醉》等作品,就有这样的叙述特点。另一方面则是散文结构的开放性。九十年代以来的散文已经彻底告别了传统的“三段式”结构套路,而呈现出形态各异的结构状态,如周晓枫的《黑童话》、赵玖的《从这里到永恒》等散文,采用的都是以“情绪”“意象”为线索的结构方式。总而言之,改革开放特别是九十年代之后,散文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而散文的这种变化,是时代生活的变化使然,也是散文家们不断更新散文观念的结果。(摘编自陈剑晖《四十年散文:走向阔大和遥远》)材料三:改革开放后,台港澳文学在大陆的传播与接受逐渐形成一股热潮,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台湾当代散文既是对中国传统散文的继承,又是对“五四”新文化现代散文的延伸。它在中国当代散文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化乡愁是台湾文学的一大母题。老一代作家如梁实秋、琦君、王鼎钧、余光中等人,缅怀故乡故土,营造精神家园,对台湾乡土散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飘萍游牧的都市生活和异乡羁旅,催生了一批作家敏感心灵的寻根意识。文化乡愁作为台湾散文民族情感的核心内容,几经变迁和发展。它也折射出台湾作家从怀乡思亲到终于重回故土,乡情得以慰藉的心灵历程。此外,从自我感悟出发,通过对人生和自然的观察思索,表达深刻、隽永的情思,这种饱含诗情和哲理的散文,是台湾当代散文创作的主体。不少散文名家的作品多是充满了对现实人生的悉心体察和卓越见地。而这方面比较有特色的是林清玄。他在艺术追求上熔铸了更为丰厚的东方美学,正由于他这种独特的审美观念,使灵与肉、历史与现实、瞬间与永恒,在其作品中得到清晰、有机的辩证统一。杂文也是台湾当代散文中很活跃的类型。这种集议论、说理、思辨为一体的随笔、小品散文,非常令人瞩目。作家们承续并进一步发挥了鲁迅杂文的特色,针砭社会弊端,揭示人生百态,平和中带有辛辣,令人思味。海峡两岸的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发扬光大包括散文在内的民族文化传统,两岸文学的交流与传播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摘编自许剑铭《台湾当代散文透视》)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使用“白话”而不是“文言”是“五四”时期散文与唐宋古文、晚明小品、桐城文章的根本区别。B.“大品”散文不讲究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重在表现作者对生命、民族等大命题的理性思辨。C.台湾当代散文上承中国传统散文,下启“五四”新文化现代散文,在散文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D.台湾当代散文大多通过对人生和自然的观察思索,抒写对现实人生的感悟见解,饱含诗情和哲理。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散文没有脱离中心,退居寂寞边缘,便不会突破明清之文的窠臼,重新获得无限生机。B.改革开放以来,相对于小说和诗歌的热闹,散文发展则偏于沉稳平静,时代变化和散文家的观念影响着散文的变化。C.我们并不能说九十年代之后“大品”散文的艺术成就超过“五四”时期的“美文”和“小品”。D.台湾当代散文是中华民族文学的一部分,从根本上讲,它与大陆散文有着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3.根据材料内容,推断下面散文作品属于“大品”散文的是(3分)A.冰心《荷叶·母亲》描述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从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借物喻人,篇幅短小,情感细腻。B.周作人《乌篷船》详尽介绍了故乡绍兴特有的水上交通工具——乌篷船,他用平和淡雅的格调,紧扣乌篷船的典型特征加以描画,表达了闲适恬淡的心情。C.余秋雨《黄州突围》极力刻画了苏东坡这一中国文化史上最有吸引力的人格典范,借以表现中国古代优秀知识分子的普遍遭遇,以及苏轼文化人格的形成。D.郁达夫《故都的秋》描写故都北平的秋天,抓住富有特点的景物,细腻刻画了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文中充满了对这座城市的留恋和热爱。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5.根据上述三个材料,请简述“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当代散文发展的影响。(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材料一: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万生园、颐和园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比扬州瘦西湖的船也好。这几处的船不是觉着笨,就是觉着简陋、局促,都不能引起乘客们的情韵,如秦淮河的船一样。秦淮河的船约略可分为两种:一是大船;一是小船,就是所谓“七板子”。大船舱口阔大,可容二三十人。里面陈设着字画和光洁的红木家具,桌上一律嵌着冰凉的大理石面。窗格雕镂颇细,使人起柔腻之感。窗格里映着红色蓝色的玻璃,玻璃上有精致的花纹,也颇悦人目。“七板子”规模虽不及大船,但那淡蓝色的栏杆,空敞的舱,也足系人情思。而最出色处却在它的舱前。舱前是甲板上的一部。上面有弧形的顶,两边用疏疏的栏杆支着。里面通常放着两张藤的躺椅。躺下,可以谈天,可以望远,可以顾盼两岸的河房。大船上也有这个,便在小船上更觉清隽罢了。舱前的顶下,一律悬着灯彩,灯的多少、明暗,彩苏的精粗、艳晦,是不一的。但好歹总还你一个灯彩。这灯彩实在是最能钩人的东西。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我们这时模模糊糊的谈着明末的秦淮河的艳迹,如《桃花扇》及《板桥杂记》里所载的。我们真神往了。我们仿佛亲见那时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光景了。于是我们的船便成了历史的重载了。我们终于恍然秦淮河的船所以雅丽过于他处,而又有奇异的吸引力的,实在是许多历史的影像使然了。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我们坐在舱前,因了那隆起的顶棚,仿佛总是昂着首向前走着似的;于是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看着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马灯般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的远了,又像在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这时我们已过了利涉桥,望见东关头了。沿路听见断续的歌声:有从沿河的妓楼飘来的,有从河上船里度来的。我们明知那些歌声,只是些因袭的言词,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地发出来的,但它们经了夏夜的微风的吹漾和水波的摇拂,袅娜着到我们耳边的时候,已经不单是她们的歌声,而混着微风和河水的密语了。于是我们不得不被牵惹着,震撼着,相与浮沉于这歌声里了。从东关头转湾,不久就到大中桥。大中桥共有三个桥拱,都很阔大,俨然是三座门儿,使我们觉得我们的船和船里的我们,在桥下过去时,真是太无颜色了。桥砖是深褐色,表明它的历史的长久,但都完好无缺,令人太息于古昔工程的坚美。桥上两旁都是木壁的房子,中间应该有街路,这些房子都破旧了,多年烟熏的迹,遮没了当年的美丽。我想象秦淮河的极盛时,在这样宏阔的桥上,特地盖了房子,必然是髹漆得富富丽丽的,晚间必然是灯火通明的。现在却只剩下一片黑沉沉!但是桥上造着房子,毕竟使我们多少可以想见往日的繁华,这也慰情聊胜无了。过了大中桥,便到了灯月交辉,笙歌彻夜的秦淮河,这才是秦淮河的真面目哩。(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有删减)材料二:我们消受得秦淮河上的灯影,当圆月犹皎的仲夏之夜。在茶店里吃了一盘豆腐干丝,两个烧饼之后,以歪歪的脚步踅上夫子庙前停泊着的画舫,就懒洋洋躺到藤椅上去了。好郁蒸的江南,傍晚仍是热的。“快开船罢!”桨声响了。小的灯舫初次在河中荡漾,于我,情景是颇朦胧,滋味是怪羞涩的。我要错认它作七里的山塘;可是,河房里明窗洞启,映着玲珑入画的曲栏杆,顿然省得身在何处了。佩弦呢,他已是重来,很应当消释一些迷惘的。但看他太频繁地摇着我的黑纸扇。胖子是这个样怯热的吗?在利涉桥边买了一匣烟,荡过东关头,渐荡出大中桥了。船儿悄悄地穿出连环着的三个壮阔的涵洞,青溪夏夜的韶华已如巨幅的画豁然而抖落。哦,凄厉而繁的弦索,颤岔而涩的歌喉,杂着吓哈的笑语声,劈拍的竹牌响,更能把诸楼船上的华灯彩绘,显出火样的鲜明,火样的温煦了。小船儿载着我们,在大船缝里挤着,挨着,抹着走。它忘了自己也是今宵河上的一星灯火。既踏进所谓“六朝金粉气”的销金窝,谁不笑笑呢!今天的一晚,且默了滔滔的言说,且舒了恻恻的情怀,暂且学着,姑且学着我们平时认为在醉里梦里的他们的憨痴笑语。看!初上的灯儿们一点点掠剪柔腻的波心,梭织地往来,把河水都皴得微明了。纸薄的心旌,我的,尽无休息地跟着它们飘荡,以致于怦怦而内热。这还好说什么的!如此说,诱惑是诚然有的,且于我已留下不易磨灭的印记。至于对榻的那一位先生,自认曾经一度摆脱了纠缠的他,其辨解又在何处?这实在非我所知。(俞平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有删减)6.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自清文中“我们明知那些歌声,只是些因袭的言词”,句中“因袭的言辞”指的是用别人的言辞,没有自己的情感。B.这两篇文章记叙的是朱自清和俞平伯于夏夜泛舟秦淮河的见闻感受,皆以灯火为线索,移步换景,语言雅而不俗。C.俞平伯在文中写小船艰难前行,突出了秦淮河的热闹喧哗,很有生活实感,且有哲理意味,达到了情与思的有机交融。D.“我们的船便成了历史的重载了”,可见泛舟秦淮河其实也是有历史和文化意蕴的。7.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自清浓墨重彩描摹十里秦淮的夜景,倾心神往明末秦淮的艳迹,为的是追求梦境的慰藉,浓浓地抹上了作者本人的个性色彩。B.朱自清用细腻而隽永的笔触描写秦淮河夜景,朦胧而真切,文字缠绵,蕴含眷恋悱恻的气息与《荷塘月色》中的意境颇为相似。C.两篇游记散文意蕴丰富,引人深思,两位作者畅游古老而又美丽的“秦淮河”,意在劝告世人要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及时行乐。D.朱自清和俞平伯同游秦淮河,是有意排遣郁闷,藉此抚慰自己枯涩的灵魂,隐约地表现“五四”高潮之后,知识分子的郁闷惆怅。8.林非评价朱自清的散文,认为其成功之处在于“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4分)9.俞平伯在《秦淮恋》一书序言中写道:“我与佩弦兄的同题散文能流传至今,实在是借了秦淮河的魅力,并非我们确实有什么神奇的功力。”朱自清和俞平伯笔下的“秦淮河的魅力”有何相同与不同?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甲)同治四年,福成参督师侯相曾公①幕府事于徐州。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盘曲上登,将四十里,经名迹尤著者十数,皆纵览徘徊始去。越南天门,折而东行。又北上为岱顶,即天柱峰也。山之大势桐城姚姬传②先生尝记之凡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也僻不当道者俱不往。方余未至南天门时,级道陡耸,巍矗天半。俯视则一线危磴,窈深莫测,目眩神骇,趑趄却顾。屏息释虑,鼓勇复前。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乃趋岱顶,极目四眺。诸峰起伏环列,相背相依,若拱若蹲。汶水东来,蜿蜒似带。遥睇穹碧,渺若无外。俯视云烟,瞬息变灭。是夕宿碧霞宫。四更后,趋岱顶东之日观峰,候日出,风雨骤至,寒甚,良久雨止。极东红光一缕,横亘凝云之下。俄而璀璨耀目,日轮晃漾,若自地面涌出。体不甚圆,色正赤,可逼视。其上明霞五色,如数百匹锦。顾视女墙,日景甚微,忽又不见。侯相以阴雨竟夕,未观日出,笑曰:“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薛福成《登泰山记》节选)(乙)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姚鼐《登泰山记》节选)【注】①曾公:指曾国藩。②姬传:清代散文家姚鼐的字。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山A之大势B桐城姚姬传先生C尝记之D凡E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也F僻不当道者俱不往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同治四年,是帝王年号纪年;苏轼《赤壁赋》“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则是干支纪年。二者都是古人记录时间的方法。B.泰山,又名岱宗,就是人们所说的中岳,为五岳之首。古代帝王多在此封禅,以祭告天地。C.既望,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晦”则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D.五鼓,又称五更,中国古代民间把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其中四更称之为鸡鸣,对应现代时间的凌晨一点到三点。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泰山景色险峻秀丽。薛福成笔下的泰山,山势险峻,道路崎岖,诸峰环抱,形态各异,博大壮美,如诗如画,令人沉醉。B.薛福成游览泰山的季节与姚鼐游览泰山的季节不同,薛文写的是春季的泰山,姚文则写的是冬季的泰山。C.泰山日出气象万千。薛、姚二文迥别:薛福成文只叙写了登山循道的情况和日出前的景象,姚鼐文则侧重描绘了日出前中后变幻纷呈的景象。D.泰山文化博大精深。泰山是古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祭拜游历的名山,其中也会寄予他们的人生感怀。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2)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14.选文(甲)中画双横线的句子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琴歌李颀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①《渌水》《楚妃》都是乐曲名。15.下列对这两首唐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前诗首二句交代听琴的场合、缘起,“欢”字渲染了宾主之间推杯换盏、其乐融融的热闹气氛。“鸣琴”二字点题,提挈全篇。B.后诗“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正面描写蜀僧弹琴。用大自然万壑松涛之声借代琴音的清越宏远,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琴声铿锵有力的特点。C.前诗末两句写听琴后,忽起乡思:客去清淮,离家万里,归隐云山,此夜思之。“敢告云山从此始”是诗人的内心独白,是听琴后的人生启悟。D.后诗“客心洗流水”,表层意是听琴让自己的心像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深层是“高山流水”之典,寓有知音的感慨。16.两首唐诗在描写音乐的技巧上与《赤壁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一句描写箫声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刻画出曹操在攻破荆州后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英雄形象。(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当地百姓错把入侵者的行宫当作祠庙来祭祀的情景。(3)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点明登泰山的季节是冬季,又写出了登泰山时天气的恶劣以及路途的艰辛。(4)鹿作为诗歌中的审美意象,诗人常取其幽居山林、恬淡惬意等特征,寄托美好的寓意,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共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18.下列各组加点词语,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顺流而东也其阴,济水东流B.不知东方之既白崖限当道者C.舞幽壑之潜蛟侣鱼虾而友麋鹿D.歌窈窕之章明烛天南19.对下列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月出于东山之上②凌万顷之茫然③客有吹洞箫者④何为其然也⑤崖限当道者⑥此东海也⑦相与枕藉乎舟中⑧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⑨而又何羡乎⑩不拘于时A.①⑦/②③⑤/④⑨/⑥/⑧⑩ B.①⑧/②③/⑤⑥/⑦/④⑨⑩C.①⑦⑩/②③⑤/④⑨/⑥/⑧ D.①⑦/②④⑩/③⑤⑥/⑧⑨20.下列各项有关《红楼梦》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堪怜咏絮才”借用典故赞美林黛玉才思敏捷,“玉带林中挂”用谐音与倒置的手法暗示林黛玉的命运结局。B.宝玉赞宝钗为“一字之师”,曹雪芹也擅长在回目中用一个字评人物,精警有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慧平儿,憨湘云,俏紫鹃,酸凤姐。C.为了突出主要人物的独特性格,作者采用了“影子描写术”,即写主要人物在另一个品位层次的影子,例如晴雯和袭人就分别是薛宝钗、林黛玉的影子。D.小说以贾、王、甄、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作为故事主线,展现了世间的人性美和悲剧美。(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完成21~23题。在国际空间站停留的航天员中,约有70%的人眼睛会出现肿胀。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现象?特别常见的观点认为,它跟液体在整个身体的分布方式有关。当人生活在地球上时,重力将人体内的所有液体向下推,为了抵消这种作用,人的心脏和心血管系统已经进化到以相反的方向将液体向上推。当人处于太空的微重力环境时,A,但身体的系统仍向上推动液体,因此,①液体往往聚集在身体的上部,②这就是为什么许多航天员从太空返回时脸部浮肿的原因。③基于这种情况,④航天员要在太空戴框架眼镜,⑤还要施行复杂的科研工作,⑥多少会有些不方便,⑦这也是科学家们关心的问题。既然在太空戴传统的框架眼镜有点麻烦,B?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在太空停留的美国航天员就有配戴。不过,要想在太空戴隐形眼镜时感觉更舒适,可能还需要一点“黑科技”。因此有厂商与航天机构合作,在太空中做了一些实验,开发出了更适合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使用的特别的隐形眼镜。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黑科技”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是“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B.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C.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天气,人们可以根据云不同的形态判断天气。D.他身材高大,头发乌黑,说一口漂亮的北京话,也许因为这点,姑娘们私下里都叫他“北京话”。2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23.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分)四、写作(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兰州市某中学高一X班学生在开展家乡文化生活的调查中发现,兰州的民间文化甚为丰富,水车制作、民间剪纸、苦水太平鼓、高高跷等有着悠久历史,春节、端午节、重阳节、冬至节等节庆文化活动也十分丰富。同学们既惊喜,又自豪。当了解到很多文化项目后继乏人,节庆习俗少有人知的情况时,大家不由自主陷入沉思:传统文化是包袱,还是财富?家乡文化建设我当有何作为?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兰州一中2024-2025-1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一语文参考答案1.D【解析】A.“根本区别”错误,材料一中说的是“最明显的特征”,不是“根本区别”,曲解文意。B.“不讲究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错误,材料二可知,“大品”的散文取代了“以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取胜的格局”,不代表“不讲究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C.“下启‘五四’新文化现代散文”错误,材料三说是“又是对‘五四’新文化现代散文的延伸”。2.A【解析】“如果……便不会”过于绝对,由材料一的二三四段可知,“散文突破明清之文的窠臼……重新获得无限生机”与散文“脱离中心,退居寂寞边缘”并没有必然的联系。3.C【解析】材料二第二段提到“大品”的特点,“指的是这一类散文不仅篇幅长,结构大,而且作者思考的都是各种关于生命、文化、民族等方面的大命题,且自始至终透出一种理性思辨的精神”;“小品”的特点,“‘以小为美’,以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取胜”。A.由“篇幅短小,情感细腻”可知,此文以“以小为美”,属于“小品”。B.由“他用平和淡雅的格调,紧扣乌篷船的典型特征加以描画,表达了闲适恬淡的心情”可知,此文以抒情见长,表达诗人个人的情感,属于“小品”。D.由“细腻刻画了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文中充满了对这座城市的留恋和热爱”可知,此文“以抒情、文采取胜”,属于“小品”。4.①采用总分总论证结构,先以文学现象对比开篇,总提观点,然后从两方面阐述散文发展变化的特点,最后总结散文发生变化的原因;②善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每点2分)5.①五四新文化运动将散文创作形式由文言转为白话,拓展了散文创作空间;散文逐渐撤离文坛中心地位,由“载道”向“言志”转型,重获生机,更加自由活跃、洒脱自然。②“以小为美”逐渐被“大品”文取代,自五四以来散文中的理性精神相对薄弱得到改善。③“五四”时期的美文和小品文影响海峡两岸现当代散文家的创作,两岸当代散文在“五四”新文化现代散文的基础上延伸发展。(每点2分)6.B【解析】“皆以灯火为线素'错。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从作者与友人一起雇“七板子游秦淮河写起”,巧妙地以“桨声灯影”为行文线素,由利涉桥到大中桥外,自夕阳西下到素月依人,描写了完整的游踪,形成明显的时空顺序。同时,其中又贯串着作者的情感线索。7.C【解析】“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及时行乐”错。两篇文章的作者想借泰淮之游来滋润心灵的干枯,慰藉寂真的灵魂。8.①通感:“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运用了通感的手法,将“碧阴阴”的视觉感受转化为“厚而不腻”的味觉体验,突破了单一器官的局限性,丰富了河水的特点,展现独特的内心审美感受。②比喻:“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黯淡的水光”比作“梦“和“梦的眼睛”,给人丰富的想象,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水光的朦胧迷离。③想象联想:以“腻”形容水的用法,其实也是化用了唐杜牧《阿房宫赋》中的“渭流涨腻,弃脂水也”一句,由眼前所见之景联想到“六朝金粉”,丰富散文意境,表现出作者由眼前风景感受到的厚重的历史感。④融情入景:“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作者把此时自己的情感融入眼前的景色中,用“恬静”“委婉”形容“柔波”,赋子“柔波”以人的情感,形象生动;“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用“梦做比喻,唯美感人,使秦淮河别具一种人情美,同时表达出作者对秦淮河深深的喜爱。(通感2分,其余任意一点2点,共4分。)9.相同之处:①都着意描写了桨声灯影里朦胧优美的夜景。②都表现了历史文化与现实的交融。(2分)不同之处:朱自清笔下的秦淮河桥砖坚美,但房屋破旧,烟熏遮蔽了当年的美丽,一片黑沉沉,这些描写把往昔的繁华和今朝的暗淡冷清对比,朦胧中充满感伤。(2分)俞平伯笔下的秦淮河乐声与笑语交织,灯火温煦,心旌飘荡,让人喜悦和陶醉。(2分)10.BDF11.B【解析】“泰山……就是所说的中岳”说法错误。泰山是五岳中的东岳,中岳是指嵩山。12.C【解析】“薛、姚二文迥别:薛福成文只叙写了登山循道的情况和日出前的景象”说法错误,从(甲)文“四更后,趋岱顶东之日观峰,候日出……顾视女墙,日景甚微,忽又不见”可知,薛福成文也写了泰山日出前中后变幻莫测异彩纷呈的景象。13.(1)逐渐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掷具(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稍:逐渐,1分;“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定语后置1分;判断句1分,大意1分,共4分。)(2)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或:有的1分;驳:杂色1分;若偻:像弯腰鞠躬一样1分,大意1分,共4分。)14.不能看到泰山日出无须怨天尤人,心胸应阔达(1分);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不可以主观猜测(1分);稍稍艰难的事,不能够中途停止(1分)。(每点1分)15.【解析】析误这里者大然壑涛之比琴的越远喻手法。16.①两首诗和“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都运用了侧面烘托(反衬)手法。②李颀七句音万籁寂座之沉醉侧面(衬琴音美白诗两写人精神听不时将尽侧面反衬琴之妙诱(每点2分)17.(1)酾酒临江,横槊赋诗(2)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3)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4)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或: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18.D【解析】A.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B.形容词作动词,泛白,变白;名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C.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D.选项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歌”为唱歌,“烛”为照耀。19.A【解析】①⑦状语后置句/②③⑤定语后置句/④⑨宾语前置句/⑥判断句/⑧⑩被动句。20.A【解析】B.“慧平儿”“俏紫鹃”错,应该是俏平儿,慧紫鹃。C.“晴雯和袭人就分别是薛宝钗、林黛玉影子”错,晴雯是林黛玉的影子,袭人是薛宝钗的影子。D.“贾、王、甄、薛”错,应该是“贾、王、史、薛”。21.D【解析】例句引号作用特定称谓。A.表示引用;B.表示反语讽刺;C.表示特殊含义;D.表示特定称谓。22.A.不再有这种向下推的重力B.航天员可以戴隐形眼镜吗23.(1)第②句,修改:这就是许多航天员从太空返回时脸部浮肿的原因。第②句,句式杂糅,将“这就是为什么……”和“这就是……的原因”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选择其中一个即可(2)第⑤句,修改力:还要进行复杂的科研工作。第⑤句,搭配不当,动词“施行”和“科研工作”搭配不当,将“施行”改“进行”。(每处1分,只写出序号,修改错误不得分。)24.【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借助兰州市某中学高一X班学生的家乡文化生活调查结果,向我们展示了兰州当地丰富且历史悠久的民间文化与节庆文化活动。这些丰富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充分感受到身为中华民族子孙的自豪。但对于这些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当看到,在其流传的过程中,或许是因为腐朽落后、流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