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泉州市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四校协作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方面:第一,我们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戊戌维新、辛亥革命,直至北伐战争,一切为解除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的革命的或改良的运动,都遭到了严重的挫折,因此依然保留下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我们依然是一个弱国,我们在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各方面都显得不如敌人。战争之不可避免和中国之不能速胜,又在这个方面有其基础。然而第二,中国近百年的解放运动积累到了今日,已经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各种内外反对力量虽给了解放运动以严重挫折,同时却锻炼了中国人民。今日中国的军事、经济、政治、文化虽不如日本之强,但在中国自己比较起来,却有了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更为进步的因素。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就是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中国今天的解放战争,就是在这种进步的基础上得到了持久战和最后胜利的可能性。中国是如日方升的国家,这同日本帝国主义的没落状态恰是相反的对照。中国的战争是进步的,从这种进步性,就产生了中国战争的正义性。因为这个战争是正义的,就能唤起全国的团结,激起敌国人民的同情,争取世界多数国家的援助。第三,中国又是一个很大的国家,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这同日本又是一个相反的对比。最后,第四,由于中国战争的进步性、正义性而产生出来的国际广大援助,同日本的失道寡助又恰恰相反。总起来说,中国的短处是战争力量之弱,而其长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进步性和正义性,在其是一个大国家,在其国际形势之多助。这些都是中国的特点。(摘自毛泽东《论持久战》)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各路诸侯兼并征伐频繁,弱肉强食现象较为普遍,这对孟子的思想,尤其是其战争观的形成影响较大。自古以来,国家之间发生战争,在开战前夕,交战双方通常都会公开陈述发动战争的理由和目的。例如,战争双方一般都会先“传檄四方”,“昭谕天下”,指责对方暴虐昏聩、不守信用、残害生民等罪行,为己方的战争行为作出道义阐释,宣称自己是替天行道、除暴安良,是仁义之师。当然,许多交战国家都会打着“仁义之师”的旗帜,各说各理,以便争取公道,至于究竟谁是正义的,谁是不义的,历史自有明断。孟子坚决反对不义之战,对一切争权夺利、攻城略地的战争深恶痛绝。孟子一生中目睹过不少战争,战乱造成生灵涂炭对其战争观影响极深。他曾痛斥春秋以来的战乱,认为这些战争都是祸害天下的不义之战,正所谓“春秋无义战”。孟子指责当时的诸侯大夫们是罪人,“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战争不只是双方执政者的事,根本的基础来自双方的民意。一场战争只有取得发起国多数民意支持,并取得被征伐国多数民意认可,才能算是正义之战。孟子对此有明确论述,他曾用商汤伐葛的例子来说明被征伐国人民对战事欢欣鼓舞是判断正义战争的标准之一。孟子曰:“汤居亳,与葛为邻,葛伯放而不祀。”“《书》曰:‘汤始征,自葛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归市者弗止,芸者不变,诛其君,吊其民,如时雨降。民大悦。”在孟子看来,商汤征伐葛国等地,救民于水火之中,是民心所向,这样的征伐才是正义之战。目前,国际法对战争行为制定了明确的人道主义原则,主要用于约束作战过激行为,防止伤亡无辜,避免危及普通民众生命财产安全。类似战争人道主义原则早在孟子就有涉及。如,孟子曾痛骂梁惠王没有仁德,为了扩张领地,发动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将百姓推向战火之中而不顾。孟子极力批评兵家“善用兵者”。鲁国欲使慎子为将军,孟子曰:“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殃民者,不容于尧舜之世。”因为人人具有“恻隐之心”,具有行“仁义”的基础,通过学习引导,行军打仗时便能得到约束,不至于滥杀无辜。孟子认为,正义战争的结果是消除战争,让国家恢复和平与安定,如同“汤武革命”后实现的天下太平;诛害民之君,解民于倒悬,为百姓带来大福厚利。孟子很重视战后对战败国秩序的重建。实际上,孟子关于战争结果正义,即战后正义的理解远超出他所处的时代。孟子的战争观以“仁政”为基础,崇尚以德服人的“王道”,反对以力服人的“霸道”。在孟子看来,“王道”是正义的,“霸道”是非正义的。“霸道”是依靠武力征服他国。当今国际社会,个别国家依靠强大的经济、科技、军事等力量,践行丛林法则,对其他国家指手画脚,实行长臂管辖,对不顺从其意志的国家采取核威慑等武力威胁,对不喜欢的国家实行“先发制人”的军事行动,这都是赤裸裸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按照孟子的战争观,这种弱肉强食的国家行为是不正义的,必须坚决反对。因此,孟子的战争观有利于当今国际社会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维护国际正义有借鉴意义。(摘编自杨生财《论孟子的战争观及对当今国际政治的意义》)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从鸦片战争到北伐战争的所有革命或运动都失败了,因此直到抗日战争仍保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B.虽然中国不能速胜,但中国共产党将带领军队在军事、经济、政治、文化进步的基础上进行抗日战争的持久战。C.“春秋无义战”,指春秋时期的诸侯大夫为了争权夺利,攻城略地,发动了祸害天下、造成生灵涂炭的战争。D.人皆有“恻隐之心”,即“仁之端”,因此通过学习引导,行军打仗能够“克己”而行“仁义”,不滥杀无辜。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日本与中国相比地小人少,其人力、军力、财力、物力更弱,经不起长期战争。B.日本发动的战争因其非正义性而遭到国际上广大力量的反对,这就是失道寡助。C.孟子认为商汤、周武的“王道”是正义的,认为齐桓、晋文的“霸道”是非正义的。D.孟子关于战争正义与非正义的观点对促进当今国际社会的和平和正义有现实意义。3.下列论据,与材料二中“正义战争”最契合一项是()A.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说:“战争是一种以迫使对方实现我方意志为意图的暴力行为。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B.《孟子·滕文公下》说:“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C.齐伐燕引起燕国百姓和其他诸侯的联合抵制。孟子建议齐宣王放回燕国俘虏,停止搬运燕国宝器,为燕国重修宗庙,为当地民众重建家园。D.善战者如孙膑、吴起,纵横家如苏秦、张仪,改革者如管仲、商鞅,他们分别通过战争、游说或变法的手段使国家强盛,国君得以王天下。4.材料一运用了“总起来说”“然而”“因为”等词句,请分类赏析这些词句的表达效果。5.请结合材料二,从孟子战争观的角度简要分析阿富汗战争的本质。2021年8月30日,随着美军最后一架C-17运输机从喀布尔国际机场起飞,阿富汗战争以美军的仓皇撤离告终。据统计,美军入侵阿富汗20年间,夺去了包括3万多平民在内的17.4万阿富汗人的生命,近三分之一阿富汗人沦为难民。当前,在美国的主导和影响下,阿富汗仍面临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包括粮食短缺、医疗资源匮乏等问题。而即便所谓“反恐”战争以惨败告终,也并不妨碍美国“军工复合体”继续炮制新的战争或安全借口,来让不断上涨的军费为自己输血。(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门镜外的楼道迟子建每逢午后,我都能听到楼道里传来清理垃圾的声音。①这声音自顶层的七楼渐次传下,有笤帚扫楼道的刷刷声,也有用铁撮子撮垃圾的哗哗声,还有收拢垃圾袋时的窸窣声。有一次这声音出现在我的门口时,出于好奇,我从书房走向门口,透过门镜去望那个清扫员。她穿一件蓝袍子,戴着白口罩,包一块土黄色的头巾,正弯着腰从我家的垃圾袋里往出捡着什么。透过门镜所窥见的人被无限缩小了。她面色白而微黄,眼睑处堆积着或深或浅的皱纹,两颊几乎是塌陷的。②嘴唇与脸一样没有血色,让人觉得她的唇就是一朵枯萎了的花。垃圾袋里有一盒没有开封而过了保质期的饼干,她把它从中取了出来。我猜想楼道清扫员发现这盒饼干后,一定认为这家的女主人是个败家子。她气力不济,隔着门,我能听见她沉重的喘息声。清理完毕,她一手握着撮子,撮子上横着笤帚,一手拖着两个袋子,吃力地离开我家门口,去另一户了。门镜后面的她和垃圾都消失了,我能看见的,是放垃圾地方的上方的窗口,米黄色的木格窗将夏日的天空分成均匀的几格,有的格里的云彩浓些,有的则十分浅淡,还有的呢,干脆一丝云都没有。雨季过去后,一立秋,风就凉了。这时的天空无与伦比地晴朗。云彩很多,又很白,它们高高地飘在空中。我一般不舍得错过这时节的云彩,总要在阳台张望一刻。这样,我的日常生活又多了一项内容,除了窥视清扫员之外,还有望云彩。我发现在傍晚的时候,云彩往往掺杂了夕照的橙黄颜色,使它显得格外妖娆,而清扫员恰恰在这个时候出现在楼道,这样我从门镜看她时,她背后的窗口泻进来的金色流云就把她映得格外明媚,她仿佛年轻了许多,也温柔了许多。我窥见她总是穿一双旧得磨出了洞的老绿色球鞋,就把一双半新的软皮平底黑皮鞋扔在门口。为了使它像垃圾,不至于引起她的怀疑,我将一只鞋底的前脸的胶皮用刀割去一小块,然后把光滑的鞋面划上几道刀痕,又用花盆的土使劲揉搓它,使之尘垢满面,这才把它们摆在门口。③她在捡鞋的时候把它们捧在手中,然后用身上的蓝袍子蹭掉其上的灰尘,又摘下口罩运足一口气,朝它们身上吹了吹。她用一张旧报纸裹了那鞋,放进白色的编织袋中。我猜她营养不良,所以常把食用了一半的奶粉、核桃粉、枣糕以及鱼松和肉松丢掉。把这些食品当垃圾弃了,我也要挖空心思地打扮它们,既不能使它们惹上尘垢,又不能让它们过于鲜亮。于是我就把食品袋看似随便地用猴皮筋勒住,以防灰尘进去。然后将包装袋的外观弄上点土豆泥或者粥汁,使之混浊不堪,与垃圾的气息很接近。我从门镜望见她心疼地将这些吃的东西放进她所穿的蓝袍子的大口袋里。那口袋胀鼓鼓的,好似一个人因患了牙痛而肿了脸。我想她肯定把我当成了一个衣食无忧而又不会勤俭持家的女人,我只能让她这么以为了。天凉了,白昼短了,她出现在楼道的时间越来越晚了。开始时我以为她现在出来得晚,后来有一次我发现她拖着袋子从七楼下来,未等收六楼的垃圾呢,便累得一屁股坐在通向七楼的第一级台阶上,她这一歇就是一刻钟。她侧身对着我的门,楼梯的栏杆将她的身影切割成几段,能听见她吃力的喘息声。她的力气越来越衰弱了,她就像一只垂垂老矣的绵羊一样充满了哀怜之气。看着夕照中的她,看着她枯树般的身影,看着她始终如一包着的那块土黄色的头巾,我的眼睛不由湿润了。我多想帮助她清理一下垃圾,让她就这么歇下去,可我知道我不会长久做这件事,而她也不会允许我这么去做。腊月的一个午后,走廊里突然传来一阵悠扬的口哨声。跟着,哗啦哗啦的扫地声传了进来。我连忙奔向门口,出现在门镜后面的是一个二十几岁的男青年,一边打着口哨一边扫楼道。我放在门口的垃圾,恰好有给清扫员的半袋木耳。当小伙子扫完地,手伸向那个垃圾袋时,我打开门,迫不及待地问:“原来的那个呢?”“她呀,人家现在不用她了,让她回家了!”小伙子说完,快意地打了一声口哨。“为什么?!”我有些愤怒了:“就因为她老吗?”小伙子没答应,显然不想再耽搁时间,他提着聚集在一起的垃圾袋,去五楼了。小伙子收拾垃圾痛快多了,应该承认,这样的楼道清扫员看上去更舒服一些,因为他年轻、有力气,看他做活心里服帖,没有负疚感。以后我不用再透过门镜去观察楼道清扫员了,我的垃圾也是真正的垃圾了。只是当楼道响起悠扬的口哨声时,我有些怅然若失。④春天就像个年轻而壮健的大脚女人,走得刷刷的,很快就从我眼前过去了。而漫长的夏天则似一个年老的小脚女人,一步三叹地来了。人的悲哀和同情心就像一枚枚被扔进河里的石子一样,一开始还有棱有角的,经过时间溪水的不间断的冲刷,它也就渐渐被磨得圆润了。我沉迷在写作中,只有偶尔在黄昏散步时会想起她来。想起她佝偻的身姿和苍白而塌陷的脸,想起她转身时无限缓慢的动作和沉重的喘息声。(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叙事节奏舒缓,情感抒发含蓄克制,写出了城市中的人情世界,笼罩着淡淡的怅惘和失落的情绪。B.第四段对云彩的美丽作了细致生动的描绘,既展现了秋日的自然景观,也侧面烘托了清扫员的人物形象。C.文章多次写到了新清扫员的“口哨声”,写出了他的年轻和活力,展现了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D.文中的“我”对新清扫员的态度有变化,开始对他替代了衰老的旧清扫员有些情绪,后来觉得这个年轻人确实适合这个岗位。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连用三个拟声词,写出了垃圾清扫工作的繁忙冗杂,为接下来清扫员的出场作了铺垫。B.句子②给了清扫员的嘴唇一个特写,将她没有血色的嘴唇比喻成枯萎的花,生动地写出了她的衰老和疲惫的状态。C.句子③选取了一连串极具表现力的动词,细致入微地写出了清扫员对“被扔掉”的鞋子的心疼和珍惜。D.句子④巧用拟人,写出时间流逝之快,含蓄表现了“我”在逐渐摆脱情感负累之后内心的轻松。8.小说的物象往往很重要,如《百合花》中的新被子和《哦,香雪》中的铅笔盒,请梳理概括“门镜”这一物象在本篇中的作用。9.王蒙认为迟子建小说“有一种对烟火人间的兴致,有一种对喜怒哀乐的体贴”。请结合选文,谈谈你对这一评语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青州刺史刘兴祖上言,以为:“河南阻饥,野无所掠;脱诸城固守,非旬月可拔。稽留大众,转输方劳;应机乘势,事存急速。今伪帅始死,兼逼暑时,国内猜扰,不暇远赴。愚谓宜长驱中山,据其关要。冀州以北,民人尚丰,兼麦已向熟,因资为易,向义之徒,必应响赴。若中州震动,黄河以南,自当消溃。臣请发青、冀七千兵,遣将领之,直入其心腹。若前驱克胜,张永及河南众军宜一时济河,使声实兼举;并建司牧,抚柔初附,西拒太行,北塞军都,因事指麾,随宜加授,畏威欣宠,人百其怀。若能成功,清一可待;若不克捷,不为大伤。并催促装束,伏听敕旨。”上意止存河南,亦不从。(胡三省注:刘兴祖之言,上策也;上策,非命世之英不可行。)(节选自《资治通鉴·宋纪八》)材料二:元嘉之北伐也,文帝诛权奸,修内治,息民六年而用之,不可谓无其具;拓跋氏伐赫连,伐蠕蠕,击高车,兵疲于西北,备弛于东南,不可谓无其时;然而得地不守,瓦解猬缩,兵歼甲弃,并淮右之地而失之,何也?将非其人也。到彦之、萧思话大溃于青、徐,邵弘渊、李显忠大溃于符离,一也,皆将非其人,以卒与敌者也。文帝、孝宗皆图治之英君,大有为于天下者,其命将也,非信左右佞幸之推引,如燕之任骑劫、赵之任赵葱也;所任之将,亦当时人望所归,小试有效,非若曹之任公孙强、蜀汉之任陈祗也;意者当代有将才而莫之能用邪?然自是以后,未见有人焉,愈于彦之、思话而当时不用者,将天之吝于生材乎?非也。天生之,人主必有以鼓舞而培养之,当世之士,以人主之意指为趋,而文帝、孝宗之所信任推崇以风示天下者,皆拘葸巽谨之人,谓可信以无疑,而不知其适以召败也。道不足以消逆叛之萌,智不足以驭枭雄之士,于是乎摧抑英尤而登进柔软;则天下相戒以果敢机谋,而生人之气为之坐痿;故举世无可用之才,以保国而不足,况欲与猾虏争生死于中原乎?身无英武之姿,外有方张之寇,奖柔顺以挫英奇,虽抱有为之志,四顾无可用之人,前以取败而不自知,及其败也抑归咎于天方长乱而虏势之不可撄也愈以衰矣!(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五)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及其败A也B抑C归咎于天D方长E乱F而虏势之G不可H樱也I愈以衰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猜,怀疑,疑心,成语有“两小无猜”,其中的“猜”字的意思与此相同。B.息,使……休息,与《陈情表》“门衰祚薄,晚有儿息”的“息”用法相同。C.“备弛于东南”与《兰亭集序》“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的“于”用法相同。D.指,同“旨”,意旨,与《屈原列传》“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的“指”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兴祖条陈利弊,认为北伐黄河以南劳民伤财,不如直捣黄河以北敌人的腹心之地。B.宋文帝在国内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并选择在拓跋氏连年征战、疲惫松弛的时机北伐。C.宋文帝英勇果敢,所用将领也是左右近臣推荐且有效果的,但还是连续遭遇失败。D.上天降下人才,还需要君主对人才进行鼓励培养,从而引导天下选人用人的风向。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前驱克胜,张永及河南众军宜一时济河,使声实兼举。(2)谓可信以无疑,而不知其适以召败也。14.对“元嘉北伐”失败的原因,胡三省、王夫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看法各不相同,请作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鹧鸪天·半死桐贺铸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①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拢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注】①梧桐半死:晋崔豹《古今注·草木》:“合欢树,似梧桐。枝叶繁,互相交结。”则所谓“合欢树”似即连理梧桐。古诗文中例以“梧桐半死”比喻丧偶。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用赋,直抒胸臆,写词人重回苏州经过阊门时,想起了已长眠地下的妻子,悲从中来。B.三、四句使词人孑身独存的苦状、寂寞之情、溢于言表,形象地刻画出了词人的孤独与凄凉。C.“原上草,露初晞”,以荒郊常见的“草”“露”为意象,运用对比手法将“露初晞”与“新垅”形成鲜明对比,抒发了诗人“物是人非”的悲叹。D.“谁复挑灯夜补衣”,昔日妻子挑灯补衣的情景历历在目,却再难重见。平实的意象表现了妻子的贤惠、勤劳以及伉俪间的相濡以沫。16.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梦记》和贺铸的《鹧鸪天·半死桐》堪称古代悼亡篇章中的双璧,同以真挚、沉痛见称。试分析这两首词在表达技巧上的相同之处。(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探讨六国灭亡的原因时,小欣认为苏洵提出的“赂秦而力亏”“不赂者以赂者丧”的观点固然不错,但不如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站位高,因为杜牧的假设里体现了人民性。(2)语文老师提醒同学在议论文写作时要正确阐释概念,并围绕概念准确选用论据,才能证明自己的观点,讲清道理。小欣由此想到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说的也是同样的意思。(3)古人面对自己头发颜色的变化,常会流露复杂的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对残雪而言,被写的对象仅仅给她提供了各种表象。就像古典主义作家笔下的细节,章回小说作者讲故事的效果,现实主义作家笔下的叙述方式与情节贯通等都属于这种表面的印象。但残雪(甲),而是要把这些表象通过各种关系组合起来,使其通过语言的视觉和想象,达到一种内在的逻辑效果。《天堂里的对话》同时又是她对自己创作态度的一种隐晦的表达。“我”坚守在“屋后的那片荒坡”,哪怕“他们兴头十足地在远处比划着讥笑我,还用竹子做成的弓箭来射我的背,把我那件白色的外衣射得千疮百孔”。“我”依旧不改初衷,因为“我”在等候着你的到来。真实、恳切、诗意、本真,是“我”要去约会和对话的基本情绪,它来自一种本能的冲动,是作者与艺术神灵之间情感交错的情绪体验。①散文、诗歌通常表达的便是此类情绪。②对某种事物的热切企盼和渴求,③类似于天然的一种生物需求,④“我”只能由着性子去约会和对话,⑤然而,心里的矛盾不可化解。但是,由于其独特的语言和叙述方式,这种看起来似乎属于形式范畴的因素,但实际上又不是形式表现本身,而是形式特征的某些内在含义。所谓逻辑的与直观的,有秩序的与混沌的,内向的与外向的,等等范畴,恰恰都是关于文章自身结构特征的总结。是什么体裁已经根本不重要。如果一定要把它作为散文来分析,它也具备了散文的许多特征。传统散文与另类文字的风格特征主要体现在美学范畴上,比如传统散文的展开脉络A,非常清晰,前后的感情逻辑关系也非常清楚。而残雪的散文,它开展路径缺乏必然的逻辑性。一些出乎意料的画面B,它需求一个沟通渠道或者中介,那就是想象和联想。同样,阅读这样的作品,需要一种能力:情感体验的能力。与阅读残雪小说一样,(乙)就难以进入。然而,残雪的散文好就好在,由于文字的诗意美,以及画面和视觉形象的杰出表现,读者停留在任何一个层次,都会产生阅读的愉悦感。它的深层次表现力,人物的多棱镜式变幻和挪移,每个单元细胞的再生能力等,又同时具有小说的特征。这是残雪的作品的魅力。18.文中第二段加点“我”都有双引号,请解释这个双引号的作用。19.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文中第二段借用残雪作品《天堂里的对话》的句子表达她的创作态度,诗意但隐晦,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残雪的创作态度,要求鲜明准确,不超过100字。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曾说:“对于时间,我们反思得太少。尽管时间在生活中具有核心地位,但我们很少反思时间如何区分我们的生活,如何赋予我们生活的方向和深度。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我们身处其中的时间之流是浑浊不清的而非透明清澈的,这让我们看不清时间到底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答案】1.B2.A3.B4.①“总起来说”起到总结上文的作用,使论述更加清晰完整,突出中国的特点;②“然而”表示转折,强调中国虽有短处但也有长处,使论证更有层次感;③“因为”用于解释原因,使论证更具逻辑性和说服力。5.从孟子战争观角度看,阿富汗战争本质上是非正义战争。①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是为了其自身利益而非替天行道,是霸权主义行为;②战争造成大量平民死亡和难民产生,生灵涂炭,违背了孟子对正义战争应避免危及普通民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要求;③美国“军工复合体”为自身利益炮制战争借口,并非出于正义目的,也未给阿富汗带来和平与安定,战后阿富汗仍面临严重人道主义危机。【解析】【导语】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探讨了中国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持久战理论和孟子的战争观,两者都强调战争的正义性对战争胜利的重要性。材料一以中国抗战强调进步和正义性,显示国力支持持久战和国际援助;材料二显示孟子推崇“仁义”战争,谴责不义战争,并提出仁政重建和平的理想。这两种观点体现了对抗压迫与坚持正义的共同主题。【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但中国共产党将带领军队在军事、经济、政治、文化进步的基础上进行抗日战争的持久战”错误。根据原文“今日中国的军事、经济、政治、文化虽不如日本之强,但在中国自己比较起来,却有了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更为进步的因素。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就是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可知,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是进步因素的代表,可以依靠这一点进行抗日战争的持久战,而不是中国共产党将带领军队在军事、经济、政治、文化进步的基础上进行抗日战争的持久战。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A.“其人力、军力、财力、物力更弱”错误。材料中确实提到了中国相对于日本在地理面积、人口数量、以及资源上的相对优势,但这并不直接转化为日本的“人力、军力、财力、物力更弱”的结论。而且根据原文“今日中国的军事、经济、政治、文化虽不如日本之强”可知,选项对日本力量的评价不准确。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中“正义战争”是指一场战争只有取得发起国多数民意支持,并取得被征伐国多数民意认可,才能算是正义之战。A.只是对战争的本质,战争和政治的关系进行阐述,未涉及正义战争的内容。B.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等行为,天下大悦,与材料中正义战争的特点相符。C.在战争后提出的建议,不是对正义战争本身的体现。而且“引起燕国百姓和其他诸侯的联合抵制”也表明不属于正义战争。D.强调人才能够使国家强盛,而且采用的手段也不都是战争,还有“游说”“变法”,并非体现正义战争的内涵。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词语的能力。①“总起来说”出现在文本结尾处,前面分别从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但又有进步因素、中国战争的进步性正义性、中国是大国、中国国际形势多助等方面进行论述,最后用“总起来说”对中国的特点进行总结,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把握中国在战争中的整体状况,使论述更加系统、完整。②“然而”在文本中起到转折作用。前文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这是中国在战争中的不利方面;接着用“然而”转折,强调中国近百年的解放运动积累到今日有了进步因素,与前文形成对比,使论证更有层次感,突出中国虽有短处但并非一无是处,也有其独特的优势。③“因为这个战争是正义的,就能唤起全国的团结,激起敌国人民的同情,争取世界多数国家的援助。”这里用“因为”解释了中国战争正义性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使读者能够清楚地理解中国战争正义性与全国团结、国际援助之间的逻辑关系,增强了论证的逻辑性和说服力。【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①孟子认为正义的战争应该是替天行道、除暴安良,而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是为了自身利益,如维护其在中亚的战略地位、控制资源等,这是典型的霸权主义行为,与孟子所倡导的正义战争目的背道而驰。②孟子强调正义战争应避免危及普通民众生命财产安全。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入侵20年间,夺去大量平民生命,近三分之一阿富汗人沦为难民,造成了生灵涂炭的惨状,严重违背了孟子对正义战争的这一要求。③孟子认为正义战争的结果是消除战争,为百姓带来大福厚利并重视战后秩序重建。而美国“军工复合体”为自身利益炮制新的战争借口,阿富汗战后仍面临严重人道主义危机,如粮食短缺、医疗资源匮乏等,这表明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并未给阿富汗带来和平与安定,不是正义之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门镜外的楼道迟子建每逢午后,我都能听到楼道里传来清理垃圾的声音。①这声音自顶层的七楼渐次传下,有笤帚扫楼道的刷刷声,也有用铁撮子撮垃圾的哗哗声,还有收拢垃圾袋时的窸窣声。有一次这声音出现在我的门口时,出于好奇,我从书房走向门口,透过门镜去望那个清扫员。她穿一件蓝袍子,戴着白口罩,包一块土黄色的头巾,正弯着腰从我家的垃圾袋里往出捡着什么。透过门镜所窥见的人被无限缩小了。她面色白而微黄,眼睑处堆积着或深或浅的皱纹,两颊几乎是塌陷的。②嘴唇与脸一样没有血色,让人觉得她的唇就是一朵枯萎了的花。垃圾袋里有一盒没有开封而过了保质期的饼干,她把它从中取了出来。我猜想楼道清扫员发现这盒饼干后,一定认为这家的女主人是个败家子。她气力不济,隔着门,我能听见她沉重的喘息声。清理完毕,她一手握着撮子,撮子上横着笤帚,一手拖着两个袋子,吃力地离开我家门口,去另一户了。门镜后面的她和垃圾都消失了,我能看见的,是放垃圾地方的上方的窗口,米黄色的木格窗将夏日的天空分成均匀的几格,有的格里的云彩浓些,有的则十分浅淡,还有的呢,干脆一丝云都没有。雨季过去后,一立秋,风就凉了。这时的天空无与伦比地晴朗。云彩很多,又很白,它们高高地飘在空中。我一般不舍得错过这时节的云彩,总要在阳台张望一刻。这样,我的日常生活又多了一项内容,除了窥视清扫员之外,还有望云彩。我发现在傍晚的时候,云彩往往掺杂了夕照的橙黄颜色,使它显得格外妖娆,而清扫员恰恰在这个时候出现在楼道,这样我从门镜看她时,她背后的窗口泻进来的金色流云就把她映得格外明媚,她仿佛年轻了许多,也温柔了许多。我窥见她总是穿一双旧得磨出了洞的老绿色球鞋,就把一双半新的软皮平底黑皮鞋扔在门口。为了使它像垃圾,不至于引起她的怀疑,我将一只鞋底的前脸的胶皮用刀割去一小块,然后把光滑的鞋面划上几道刀痕,又用花盆的土使劲揉搓它,使之尘垢满面,这才把它们摆在门口。③她在捡鞋的时候把它们捧在手中,然后用身上的蓝袍子蹭掉其上的灰尘,又摘下口罩运足一口气,朝它们身上吹了吹。她用一张旧报纸裹了那鞋,放进白色的编织袋中。我猜她营养不良,所以常把食用了一半的奶粉、核桃粉、枣糕以及鱼松和肉松丢掉。把这些食品当垃圾弃了,我也要挖空心思地打扮它们,既不能使它们惹上尘垢,又不能让它们过于鲜亮。于是我就把食品袋看似随便地用猴皮筋勒住,以防灰尘进去。然后将包装袋的外观弄上点土豆泥或者粥汁,使之混浊不堪,与垃圾的气息很接近。我从门镜望见她心疼地将这些吃的东西放进她所穿的蓝袍子的大口袋里。那口袋胀鼓鼓的,好似一个人因患了牙痛而肿了脸。我想她肯定把我当成了一个衣食无忧而又不会勤俭持家的女人,我只能让她这么以为了。天凉了,白昼短了,她出现在楼道的时间越来越晚了。开始时我以为她现在出来得晚,后来有一次我发现她拖着袋子从七楼下来,未等收六楼的垃圾呢,便累得一屁股坐在通向七楼的第一级台阶上,她这一歇就是一刻钟。她侧身对着我的门,楼梯的栏杆将她的身影切割成几段,能听见她吃力的喘息声。她的力气越来越衰弱了,她就像一只垂垂老矣的绵羊一样充满了哀怜之气。看着夕照中的她,看着她枯树般的身影,看着她始终如一包着的那块土黄色的头巾,我的眼睛不由湿润了。我多想帮助她清理一下垃圾,让她就这么歇下去,可我知道我不会长久做这件事,而她也不会允许我这么去做。腊月的一个午后,走廊里突然传来一阵悠扬的口哨声。跟着,哗啦哗啦的扫地声传了进来。我连忙奔向门口,出现在门镜后面的是一个二十几岁的男青年,一边打着口哨一边扫楼道。我放在门口的垃圾,恰好有给清扫员的半袋木耳。当小伙子扫完地,手伸向那个垃圾袋时,我打开门,迫不及待地问:“原来的那个呢?”“她呀,人家现在不用她了,让她回家了!”小伙子说完,快意地打了一声口哨。“为什么?!”我有些愤怒了:“就因为她老吗?”小伙子没答应,显然不想再耽搁时间,他提着聚集在一起的垃圾袋,去五楼了。小伙子收拾垃圾痛快多了,应该承认,这样的楼道清扫员看上去更舒服一些,因为他年轻、有力气,看他做活心里服帖,没有负疚感。以后我不用再透过门镜去观察楼道清扫员了,我的垃圾也是真正的垃圾了。只是当楼道响起悠扬的口哨声时,我有些怅然若失。④春天就像个年轻而壮健的大脚女人,走得刷刷的,很快就从我眼前过去了。而漫长的夏天则似一个年老的小脚女人,一步三叹地来了。人的悲哀和同情心就像一枚枚被扔进河里的石子一样,一开始还有棱有角的,经过时间溪水的不间断的冲刷,它也就渐渐被磨得圆润了。我沉迷在写作中,只有偶尔在黄昏散步时会想起她来。想起她佝偻的身姿和苍白而塌陷的脸,想起她转身时无限缓慢的动作和沉重的喘息声。(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叙事节奏舒缓,情感抒发含蓄克制,写出了城市中的人情世界,笼罩着淡淡的怅惘和失落的情绪。B.第四段对云彩的美丽作了细致生动的描绘,既展现了秋日的自然景观,也侧面烘托了清扫员的人物形象。C.文章多次写到了新清扫员的“口哨声”,写出了他的年轻和活力,展现了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D.文中的“我”对新清扫员的态度有变化,开始对他替代了衰老的旧清扫员有些情绪,后来觉得这个年轻人确实适合这个岗位。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连用三个拟声词,写出了垃圾清扫工作的繁忙冗杂,为接下来清扫员的出场作了铺垫。B.句子②给了清扫员的嘴唇一个特写,将她没有血色的嘴唇比喻成枯萎的花,生动地写出了她的衰老和疲惫的状态。C.句子③选取了一连串极具表现力的动词,细致入微地写出了清扫员对“被扔掉”的鞋子的心疼和珍惜。D.句子④巧用拟人,写出时间流逝之快,含蓄表现了“我”在逐渐摆脱情感负累之后内心的轻松。8.小说的物象往往很重要,如《百合花》中的新被子和《哦,香雪》中的铅笔盒,请梳理概括“门镜”这一物象在本篇中的作用。9.王蒙认为迟子建的小说“有一种对烟火人间的兴致,有一种对喜怒哀乐的体贴”。请结合选文,谈谈你对这一评语的理解。【答案】6.C7.D8.①门镜能让“我”在门后更细致窥见清扫员,并借此观察社会和生活,推进小说的发展。②门镜反映了小说人物的性格和精神状态,如体现了“我”不求回报、不求被知晓的仁爱之心,体现旧清扫员的勤劳、悲苦以及衰老、疲惫的人物特征。③小说以借由门镜结识清扫员开始,以门镜外的清扫员换了告终,门镜又在行文中多次出现,在叙事、结构上起到了串联、贯穿的作用。④门镜是现代社会才有的物象,小说的主体情节体现了在现代化的陌生人社会,人试图靠近、帮助另一个人的美丽而动人的诸般努力。9.①本篇小说的场景设置是在一幢普通的居民楼,作家从自己的屋子通过门镜看向楼道,这样的空间选择体现了作者对日常、切实的“烟火人间”的兴味。②选文中“我”虽然是作家,但作者却侧重写她生活中现实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一面,而她关注的对象清扫员更是典型的底层劳动者,作家对她格外关注并施以援手,也反映了作者对这些人世间的小人物的兴趣和关切。③作家对老清扫员关心、体贴以及离开后的怅然、对新打扫员的发脾气以及对他工作的默认、对人之同情心易逝的感叹,种种复杂幽微的情感,都被作者写得恰如其分。【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展现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错,文中借新清扫员的“口哨声”,写出了他的年轻,充满活力,但文中并没有展现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分析与鉴赏的能力。D.“内心的轻松”错误。句④巧用拟人和比喻,写出时间流逝之快,含蓄表现了“我”对清扫员的同情心易逝的感叹。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物象的能力。由文中说的“透过门镜所窥见的人被无限缩小了。她面色白而微黄,眼睑处堆积着或深或浅的皱纹,两颊几乎是塌陷的。嘴唇与脸一样没有血色,让人觉得她的唇就是一朵枯萎了的花。垃圾袋里有一盒没有开封而过了保质期的饼干,她把它从中取了出来”“我从门镜看她时,她背后的窗口泻进来的金色流云就把她映得格外明媚,她仿佛年轻了许多,也温柔了许多。我窥见她总是穿一双旧得磨出了洞的老绿色球鞋,就把一双半新的软皮平底黑皮鞋扔在门口……她在捡鞋的时候把它们捧在手中,然后用身上的蓝袍子蹭掉其上的灰尘,又摘下口罩运足一口气,朝它们身上吹了吹。她用一张旧报纸裹了那鞋,放进白色的编织袋中”“我从门镜望见她心疼地将这些吃的东西放进她所穿的蓝袍子的大口袋里”分析,门镜能让“我”在门后更细致窥见清扫员,并借此观察社会和生活,推进小说的发展。文中说“我窥见她总是穿一双旧得磨出了洞的老绿色球鞋,就把一双半新的软皮平底黑皮鞋扔在门口。为了使它像垃圾,不至于引起她的怀疑,我将一只鞋底的前脸的胶皮用刀割去一小块,然后把光滑的鞋面划上几道刀痕,又用花盆的土使劲揉搓它,使之尘垢满面,这才把它们摆在门口”“我猜她营养不良,所以常把食用了一半的奶粉、核桃粉、枣糕以及鱼松和肉松丢掉。把这些食品当垃圾弃了,我也要挖空心思地打扮它们,既不能使它们惹上尘垢,又不能让它们过于鲜亮……她肯定把我当成了一个衣食无忧而又不会勤俭持家的女人,我只能让她这么以为了”“看着夕照中的她,看着她枯树般的身影,看着她始终如一包着的那块土黄色的头巾,我的眼睛不由湿润了。我多想帮助她清理一下垃圾,让她就这么歇下去,可我知道我不会长久做这件事,而她也不会允许我这么去做”,门镜反映了小说人物的性格和精神状态,如体现了“我”不求回报、不求被知晓的仁爱之心,体现旧清扫员的勤劳、悲苦以及衰老、疲惫的人物特征。文中说“透过门镜所窥见的人被无限缩小了”“门镜后面的是一个二十几岁的男青年,一边打着口哨一边扫楼道”,小说以借由门镜结识清扫员开始,以门镜外的清扫员换了告终,门镜又在行文中多次出现,在叙事、结构上起到了串联、贯穿的作用。文中说“我窥见她总是穿一双旧得磨出了洞的老绿色球鞋,就把一双半新的软皮平底黑皮鞋扔在门口。为了使它像垃圾,不至于引起她的怀疑,我将一只鞋底的前脸的胶皮用刀割去一小块,然后把光滑的鞋面划上几道刀痕,又用花盆的土使劲揉搓它,使之尘垢满面,这才把它们摆在门口”“我猜她营养不良,所以常把食用了一半的奶粉、核桃粉、枣糕以及鱼松和肉松丢掉。把这些食品当垃圾弃了,我也要挖空心思地打扮它们,既不能使它们惹上尘垢,又不能让它们过于鲜亮”,门镜是现代社会才有的物象,小说的主体情节体现了在现代化的陌生人社会,人试图靠近、帮助另一个人的美丽而动人的诸般努力。【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作品内容和主题的能力。考生要抓住作品中“烟火人间”的内容,分析作品中作者“对喜怒哀乐的体贴”。首先,这篇小说把场景设置是在一幢普通的居民楼,作家从自己的屋子通过门镜看向楼道,看到了清扫楼道的清扫员,看到了她的容貌、穿着,也看到了清扫员心疼地捡起我放在门口的各种垃圾——鞋子、奶粉、核桃粉、枣糕以及鱼松和肉松等食品等“垃圾”,当然,也看到了清扫员的贫困生活,这样的空间选择体现了作者对日常、切实的“烟火人间”的兴味。文中说“我沉迷在写作中,只有偶尔在黄昏散步时会想起她来。想起她佝偻的身姿和苍白而塌陷的脸,想起她转身时无限缓慢的动作和沉重的喘息声”“我从书房走向门口,透过门镜去望那个清扫员。她穿一件蓝袍子,戴着白口罩,包一块土黄色的头巾,正弯着腰从我家的垃圾袋里往出捡着什么……垃圾袋里有一盒没有开封而过了保质期的饼干,她把它从中取了出来”“我窥见她总是穿一双旧得磨出了洞的老绿色球鞋,就把一双半新的软皮平底黑皮鞋扔在门口”“我猜她营养不良,所以常把食用了一半的奶粉、核桃粉、枣糕以及鱼松和肉松丢掉。把这些食品当垃圾弃了”,选文中“我”虽然是作家,但作者却侧重写她生活中现实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一面,而她关注的对象清扫员更是典型的底层劳动者,作家对她格外关注并施以援手,也反映了作者对这些人世间的小人物的兴趣和关切,以上分析体现了迟子建的小说“有一种对烟火人间的兴致”。文章前面写我给了旧清扫员的鞋子、各种食品,表达了我对老清扫员的关心、体贴;我看见她侧身对着我的门,听见她吃力的喘息声,觉得“她的力气越来越衰弱了”,“看着她枯树般的身影”和“她始终如一包着的那块土黄色的头巾”,这都让作者心生哀怜。之后,我透过门镜看见新清扫员——一个二十几岁的男青年在扫楼道。当我得知旧清扫员被解雇后,我有些愤怒了,于是,我对新打扫员发了脾气;作者说“以后我不用再透过门镜去观察楼道清扫员了……只是当楼道响起悠扬的口哨声时,我有些怅然若失”,作家对老清扫员离开后心生怅然之前;文章最后说“小伙子收拾垃圾痛快多了,应该承认,这样的楼道清扫员看上去更舒服一些,因为他年轻、有力气,看他做活心里服帖,没有负疚感”“人的悲哀和同情心就像一枚枚被扔进河里的石子一样,一开始还有棱有角的,经过时间溪水的不间断的冲刷,它也就渐渐被磨得圆润了。我沉迷在写作中,只有偶尔在黄昏散步时会想起她来”,表达了作者对新清扫员工作的默认,对人之同情心易逝的感叹等种种复杂幽微的情感,体现了迟子建的小说中“有一种对喜怒哀乐的体贴”。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青州刺史刘兴祖上言,以为:“河南阻饥,野无所掠;脱诸城固守,非旬月可拔。稽留大众,转输方劳;应机乘势,事存急速。今伪帅始死,兼逼暑时,国内猜扰,不暇远赴。愚谓宜长驱中山,据其关要。冀州以北,民人尚丰,兼麦已向熟,因资为易,向义之徒,必应响赴。若中州震动,黄河以南,自当消溃。臣请发青、冀七千兵,遣将领之,直入其心腹。若前驱克胜,张永及河南众军宜一时济河,使声实兼举;并建司牧,抚柔初附,西拒太行,北塞军都,因事指麾,随宜加授,畏威欣宠,人百其怀。若能成功,清一可待;若不克捷,不为大伤。并催促装束,伏听敕旨。”上意止存河南,亦不从。(胡三省注:刘兴祖之言,上策也;上策,非命世之英不可行。)(节选自《资治通鉴·宋纪八》)材料二:元嘉之北伐也,文帝诛权奸,修内治,息民六年而用之,不可谓无其具;拓跋氏伐赫连,伐蠕蠕,击高车,兵疲于西北,备弛于东南,不可谓无其时;然而得地不守,瓦解猬缩,兵歼甲弃,并淮右之地而失之,何也?将非其人也。到彦之、萧思话大溃于青、徐,邵弘渊、李显忠大溃于符离,一也,皆将非其人,以卒与敌者也。文帝、孝宗皆图治之英君,大有为于天下者,其命将也,非信左右佞幸之推引,如燕之任骑劫、赵之任赵葱也;所任之将,亦当时人望所归,小试有效,非若曹之任公孙强、蜀汉之任陈祗也;意者当代有将才而莫之能用邪?然自是以后,未见有人焉,愈于彦之、思话而当时不用者,将天之吝于生材乎?非也。天生之,人主必有以鼓舞而培养之,当世之士,以人主之意指为趋,而文帝、孝宗之所信任推崇以风示天下者,皆拘葸巽谨之人,谓可信以无疑,而不知其适以召败也。道不足以消逆叛之萌,智不足以驭枭雄之士,于是乎摧抑英尤而登进柔软;则天下相戒以果敢机谋,而生人之气为之坐痿;故举世无可用之才,以保国而不足,况欲与猾虏争生死于中原乎?身无英武之姿,外有方张之寇,奖柔顺以挫英奇,虽抱有为之志,四顾无可用之人,前以取败而不自知,及其败也抑归咎于天方长乱而虏势之不可撄也愈以衰矣!(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五)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及其败A也B抑C归咎于天D方长E乱F而虏势之G不可H樱也I愈以衰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猜,怀疑,疑心,成语有“两小无猜”,其中的“猜”字的意思与此相同。B.息,使……休息,与《陈情表》“门衰祚薄,晚有儿息”的“息”用法相同。C.“备弛于东南”与《兰亭集序》“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的“于”用法相同。D.指,同“旨”,意旨,与《屈原列传》“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的“指”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兴祖条陈利弊,认为北伐黄河以南劳民伤财,不如直捣黄河以北敌人的腹心之地。B.宋文帝在国内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并选择在拓跋氏连年征战、疲惫松弛的时机北伐。C.宋文帝英勇果敢,所用将领也是左右近臣推荐且有效果的,但还是连续遭遇失败。D.上天降下人才,还需要君主对人才进行鼓励培养,从而引导天下选人用人的风向。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前驱克胜,张永及河南众军宜一时济河,使声实兼举。(2)谓可信以无疑,而不知其适以召败也。14.对“元嘉北伐”失败的原因,胡三省、王夫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看法各不相同,请作简要分析。【答案】10.BFI11.B12.C13.(1)如果我们的前锋克敌制胜,张永以及黄河以南的各路大军也应该同时渡过黄河,使我们的进攻声势与进攻实际力量同步前进。(2)他们认为这些人值得信赖,而不加以猜疑,却不知道这些人正是招致失败的根本原因。14.胡三省:宋文帝不够英明,不能辨别并践行刘兴祖的精妙主张。王夫之:宋文帝用人不当,重用胆怯拘束、卑顺谨慎的人,且没有着意培养英勇有谋的将领。辛弃疾:宋文帝准备不足、好大喜功、草率北伐,招致失败。【解析】【导语】文言材料主要探讨了“元嘉北伐”失败的原因。材料一中,刘兴祖提出了战略建议,强调应迅速进攻敌人腹地,而非在河南久留。材料二则由王夫之分析了失败的深层原因,指出宋文帝虽有治国之志,但用人不当,重用柔顺之人,导致无将才可用。文章通过对比不同观点,揭示了战略决策与用人之道在军事行动中的重要性,反映出历史上治国用人的复杂性和挑战。【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等到战败后,又将此归咎于上天助长奸邪混乱,于是敌人的威势越发难以阻挡,自己的国家也更加衰败。“也”一般用于句子末尾,“及其败也”意思是“等到战败后”,意思完整,所以B处断开;“天方长乱”作介词“于”的宾语,句意完整,所以F处断开;“而虏势之不可撄也”,主谓结构,“虏势”为主语,“不可撄”为谓语,句意完整,故应在I处断开;故选BFI。【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句意:他们朝廷内部相互怀疑猜忌。/男女小时候在一起玩耍,天真烂漫,没有猜疑。B.错误。使动用法,使……休息;/名词,指亲生子女,特指儿子。句意:使百姓休息长达六年之久。/门庭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C.正确。均为“在”的意思。句意:在东南方向疏于防备。/在会稽山阴之兰亭聚会。D.正确。句意:都是以君主的意图作为自身的追求目标。/就其文字来看,不过是寻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极大的。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宋文帝英勇果敢,所用将领也是左右近臣推荐且有效果的”错误。根据材料二“文帝、孝宗皆图治之英君,大有为于天下者”“其命将也,非信左右佞幸之推引”等可知,文中并没有直接评价宋文帝是否英勇果敢。再结合后文“皆拘葸巽谨之人,谓可信以无疑,而不知其适以召败也”可知,宋文帝信任和推崇的将领多是谨慎小心的人,这反而导致了北伐的失败。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前驱”,前锋;“宜”,应该、应当;“济”,渡过;“举”,前进。(2)“谓”,认为;“适”,正好;“召”,招致。【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探究文章观点的能力。①“刘兴祖之言,上策也;上策,非命世之英不可行”意思是刘兴祖的言论,是最好的策略;最好的策略,只有顺应天命而降世的人才(君主)才可以做到。暗示宋文帝如果采纳,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由此可知宋文帝不够英明,没有接受刘兴祖的精妙的建议。②材料二“文帝、孝宗之所信任推崇……皆拘葸巽谨之人,……而不知其适以召败也”说是宋文帝、宋孝宗所信任、推崇并使之为模范而标榜于天下的人,都是些胆怯拘束、柔顺谨慎之人……却不知道这些人正是招致失败的根本原因。“于是乎摧抑英尤而登进柔软”,是说于是他们就压制那些才能突出的英杰而不断任用软弱柔顺之人。由此可知王夫之认为文帝和孝宗用人不当是是失败的关键,即重用胆怯拘束、卑顺谨慎的人,且没有着意培养英勇有谋的将领。③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慨“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指出了宋文帝失败的原因:出兵草率,准备不足,想要建立像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山筑坛祭天那样的功勋,最后却以败北而告终,可以看出辛弃疾认为宋文帝是因为准备不足、好大喜功、草率北伐,最后招致失败。参考译文:材料一:青州刺史刘兴祖上疏,他认为:“黄河以南的老百姓饥饿受苦,千里荒野抢不到任何可以充饥的东西。万一魏各城守军坚持固守不后退,这就不是十天半月能够攻克的。浩浩大军被困在城外,粮食物资的运送也会很困难;因此,为了抓住时机,应该利用机会乘胜进军,速战速决。现在,伪魏的统帅刚刚死去,又加上正是炎热酷暑之际,他们朝廷内部相互怀疑猜忌,还来不及派兵远征。我以为应该直入中山,先占领这一险要关卡。而且,冀州以北老百姓的生活尚比较富裕,加上这时正是麦子已经成熟的季节,借敌人的物资供应我们是轻而易举的事,在那里响应我们号召的义士也一定会纷纷起来归附。倘若中原震动起来,黄河以南的魏国势力,自然而然就会土崩瓦解。我请求允许我征召青、冀二州七千名士卒,派大将率领他们,直接攻入敌人的心脏。如果我们的前锋克敌制胜,张永以及黄河以南的各路大军也应该同时渡过黄河,使我们的进攻声势与进攻实际力量同步前进;同时在当地建立我们的州府,委派官员前来安抚刚刚归附的百姓,在西部依据太行山,北部阻隔把守军都,按照情况的变化再行指挥前进,根据功勋大小加封官职,这样,人们敬畏我们的威严,感激我们的关心,而会百倍怀念我们的恩典。如果能够获得成功,天下统一的大业就指日可待了;如果我们没有取得胜利,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损失。我已敦促我的部下整理好装束,我只等圣上您的命令了。”文帝只是想夺回黄河以南的土地,没有接受刘兴祖的建议。材料二:为了进行元嘉北伐,宋文帝诛杀奸臣,勤修内政,与民休息长达六年之久,这不能说是没有好好准备;北方的拓跋氏接连讨伐大夏、蠕蠕,进军高车,使得军队因在西北征战而疲惫,疏于防备东南方向的进攻,这不能说不是北伐的好时机;然而他们进军后得到的土地却未能守住,以致瓦解退缩,军队被歼灭、武器盔甲被抛弃,最后就连淮北之地也丢失了,为何会如此呢?是因为任用将领不得当。到彦之、萧思话大败于青州、徐州,南宋孝宗时邵弘渊、李显忠大败于符离,都是因为这个缘故,由于将领任用不当,所以等于把士兵的性命白白送给敌人。宋文帝、宋孝宗都是励精图治的英明君主,他们也想在天下大有作为,他们所任命将帅,并非像过去燕国任用骑劫、赵国任用赵葱那样,因宠信的近臣佞幸推荐而任命;他们任命将帅,也并非是像春秋时曹国国君任用公孙强、蜀汉任用陈祗那样,因其是当时众望所归之人且经过试用有一定成效就加以任用。难道是当时有将帅之才却得不到任用吗?然而自此以后,未再见有将帅之才出现,也未见才干远超到彦之、萧思话而不为当时所用的将才出现,难道是因为天下再也不能出现这样的人才吗?实则并非如此。天下出现这样的人才,还必须要君主拥有鼓励并培养其成才的办法。当时的士人们,都是以君主的意图作为自身的追求目标,然而宋文帝、宋孝宗所信任、推崇并使之为模范而标榜于天下的人,都是些胆怯拘束、柔顺谨慎之人。他们认为这些人值得信赖,而不加以猜疑,却不知道这些人正是招致失败的根本原因。他们认为道义不足以消除叛逆者的意图,智谋也不足以驾驭骁勇雄杰之士,于是他们就压制那些才能突出的英杰而不断任用软弱柔顺之人。如此,则天下人都把英勇果敢、拥有机智谋略当作大忌,人们的志气与生气也因此深深受损,所以导致天下间没有可用之才,连保卫国家之才都尚且不足,更何况是能前往中原地区与北方狡猾的夷狄去进行生死较量的人呢?君王自身没有英武的气质,而在外则有势力正在扩张的敌人,却还奖励并任用怯懦顺从之人,使才智卓异之人的志气受挫。如此,则即便君主怀有愿在天下大有作为的远大志向,环顾四周却无可用之人,这种情况下主动北伐等于自找失败,他们却还不自知,等到战败后,又将此归咎于上天助长奸邪混乱,于是敌人的威势越发难以阻挡,自己的国家也更加衰败!(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鹧鸪天·半死桐贺铸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①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拢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注】①梧桐半死:晋崔豹《古今注·草木》:“合欢树,似梧桐。枝叶繁,互相交结。”则所谓“合欢树”似即连理梧桐。古诗文中例以“梧桐半死”比喻丧偶。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用赋,直抒胸臆,写词人重回苏州经过阊门时,想起了已长眠地下的妻子,悲从中来。B.三、四句使词人孑身独存的苦状、寂寞之情、溢于言表,形象地刻画出了词人的孤独与凄凉。C.“原上草,露初晞”,以荒郊常见的“草”“露”为意象,运用对比手法将“露初晞”与“新垅”形成鲜明对比,抒发了诗人“物是人非”的悲叹。D.“谁复挑灯夜补衣”,昔日妻子挑灯补衣的情景历历在目,却再难重见。平实的意象表现了妻子的贤惠、勤劳以及伉俪间的相濡以沫。16.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梦记》和贺铸的《鹧鸪天·半死桐》堪称古代悼亡篇章中的双璧,同以真挚、沉痛见称。试分析这两首词在表达技巧上的相同之处。【答案】15.C16.①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苏词的上片是写实,写尽了词人的相思之苦;下片一开始由现实进入梦境,最后一句又从梦中回到现实,表达了词人无法与亡妻相见的彻底的绝望。贺词由实入虚,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怅惘。②都运用了细节描写,如苏词中“小轩窗,正梳妆”,贺词“空床卧听南窗雨”。③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如苏词的“明月夜,短松冈”,贺词的“原上草,露初晞”,作者触景生情,抒发了追怀之痛。④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苏词的“鬓如霜”,把鬓发比作寒霜,把自己的辛苦遭逢与对亡妻的思念交融在一起,贺词上片以连理树的半死、双栖鸟的失伴来比喻自己的丧偶,刻画出作者的孤寂、伤悲。【解析】【导语】这首词以独特的意象和简洁的语言表现了对亡妻的深切哀悼。词人通过重回旧地时的景物描写,勾起对往昔的追忆,使用“半死桐”“头白鸳鸯”等意象深化丧偶的痛苦。通过日常场景如原上的草露、空床等,细腻刻画伴侣离去后的孤寂,情感真挚感人。【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运用对比手法将‘露初晞’与‘新垅’形成鲜明对比”错误,用原草之露初晞暗指夫人的新殁,是比喻,紧接上句,与“梧桐半死”共同构成“博喻”。对比应是“旧栖”“新垅”形成对比,用旧居和新坟对比,更显物是人非之感。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①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苏词,上阕“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阕“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又从梦境落回到现实上来,作者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整首词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的悲伤基调。贺词,“重过阊门万事非”领起眼前之景,到“空床卧听南窗雨”都是实写,通过旧地重游抒发感情,追念了作者与亡妻在长期同甘共苦的生活中培育出来的深厚爱情;“谁复挑灯夜补衣”今后还有谁再为我深夜挑灯缝补衣衫?这一句是想象昔日之景,是虚写。②都运用了细节描写。苏词,“小轩窗,正梳妆”只见你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这一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亲切而又熟悉,她的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作者以这样一个常见而难忘的场景表达了爱侣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恒的印象。贺词,“空床卧听南窗雨”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着窗外的凄风苦雨,平添几多愁绪。这句细节描写,抓住人物“卧听”的动作,表达自己长夜不眠之思。③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苏词,“明月夜,短松冈”借助凄冷幽独的景物描写,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凄清幽独,黯然魂销。贺词,“原上草,露初晞”原野上,绿草上的露珠刚刚被晒干。用原草之露初晞暗指夫人的新殁,同时,原草晞露又是荒郊坟场应有的景象,触景生情,抒发了追怀之痛。④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苏词,“鬓如霜”鬓发如霜,这是一句明喻,借助“霜雪”的颜色写出了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与对亡妻的思念。贺词,“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我好像是遭到霜打的梧桐,半生半死;又似白头失伴的鸳鸯,孤独倦飞。以连理树的半死、双栖鸟的失伴来比喻自己的丧偶,形象地刻画出了诗人的孤独凄凉。(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探讨六国灭亡的原因时,小欣认为苏洵提出的“赂秦而力亏”“不赂者以赂者丧”的观点固然不错,但不如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站位高,因为杜牧的假设里体现了人民性。(2)语文老师提醒同学在议论文写作时要正确阐释概念,并围绕概念准确选用论据,才能证明自己的观点,讲清道理。小欣由此想到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说的也是同样的意思。(3)古人面对自己头发颜色的变化,常会流露复杂的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使六国各爱其人②.则足以拒秦③.盖儒者所争④.尤在于名实⑤.多情应笑我⑥.早生华发(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有:“拒”“儒”“华发”“斑”等。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对残雪而言,被写的对象仅仅给她提供了各种表象。就像古典主义作家笔下的细节,章回小说作者讲故事的效果,现实主义作家笔下的叙述方式与情节贯通等都属于这种表面的印象。但残雪(甲),而是要把这些表象通过各种关系组合起来,使其通过语言的视觉和想象,达到一种内在的逻辑效果。《天堂里的对话》同时又是她对自己创作态度的一种隐晦的表达。“我”坚守在“屋后的那片荒坡”,哪怕“他们兴头十足地在远处比划着讥笑我,还用竹子做成的弓箭来射我的背,把我那件白色的外衣射得千疮百孔”。“我”依旧不改初衷,因为“我”在等候着你的到来。真实、恳切、诗意、本真,是“我”要去约会和对话的基本情绪,它来自一种本能的冲动,是作者与艺术神灵之间情感交错的情绪体验。①散文、诗歌通常表达的便是此类情绪。②对某种事物的热切企盼和渴求,③类似于天然的一种生物需求,④“我”只能由着性子去约会和对话,⑤然而,心里的矛盾不可化解。但是,由于其独特的语言和叙述方式,这种看起来似乎属于形式范畴的因素,但实际上又不是形式表现本身,而是形式特征的某些内在含义。所谓逻辑的与直观的,有秩序的与混沌的,内向的与外向的,等等范畴,恰恰都是关于文章自身结构特征的总结。是什么体裁已经根本不重要。如果一定要把它作为散文来分析,它也具备了散文的许多特征。传统散文与另类文字的风格特征主要体现在美学范畴上,比如传统散文的展开脉络A,非常清晰,前后的感情逻辑关系也非常清楚。而残雪的散文,它开展路径缺乏必然的逻辑性。一些出乎意料的画面B,它需求一个沟通渠道或者中介,那就是想象和联想。同样,阅读这样的作品,需要一种能力:情感体验的能力。与阅读残雪小说一样,(乙)就难以进入。然而,残雪的散文好就好在,由于文字的诗意美,以及画面和视觉形象的杰出表现,读者停留在任何一个层次,都会产生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学教务年终总结汇报
-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眉山育英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含答案)
- 电气物资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度智能安防SAAS解决方案销售服务协议2篇
- 医学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 辽宁省葫芦岛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人教版课后作业(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4年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库附参考答案【突破训练】
- 贵州盛华职业学院《个人理财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部编版阶段练习(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科教版2023-2022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 3360机dp c2255维修手册中文版06chapgeneral
- 北京生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2022
- (42)-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
- 骨科手术后患者营养情况及营养不良的原因分析,骨伤科论文
- 糕点生产检验记录表
- GB/T 1040.3-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
- 河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版)
- 医院院长年终工作总结报告精编ppt
- 绿化养护重点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 “三排查三清零”回头看问题整改台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