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试卷_第1页
2022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试卷_第2页
2022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试卷_第3页
2022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试卷_第4页
2022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12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3—14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对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3分)长度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之一,图中的四种工具不属于测量长度的是()A. B. C. D.2.(3分)关于错误和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无关 B.在测量中应避免错误,而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 C.只要使用精密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产生误差 D.对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3.(3分)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4.(3分)晚上为了不影响他人休息,应自觉调小电视机音量,这一做法改变的是电视机声音的()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传播速度5.(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 C.“蒋大为是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这里的“高音”是指响度大 D.“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时响度要放低些6.(3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医院用超声波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B.音乐不可能成为噪声 C.人类通过语言交流,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在道路两旁植树,可以减小噪声7.(3分)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只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C.光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8.(3分)以下现象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A.立竿见影 B.一叶障目 C.鱼翔浅底 D.三点一线9.(3分)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小孔成像 B.阳光下人的影子 C.池水看起比实际的浅了 D.河水中映出了岸边的树的倒影10.(3分)如图所示,一根蜡烛放在画有方格的平板上,蜡烛成像的位置在()A.A处 B.B处 C.C处 D.D处11.(3分)下列光路图能正确反映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是()A. B. C. D.12.(3分)把一个透明且均匀的玻璃球切成a,b、c、d、e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其中能够使平行光发散的()A.只有b B.只有a、c、d、e C.只有a,b、c D.a、b、c、d、e均可(多选)13.(3分)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能减弱噪声是()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C.在城市中心区安装噪音测量设备 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多选)14.(3分)用一个凸透镜成像时,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B.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或缩小的 C.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D.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15.(2分)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cm,物体长度为cm。16.(3分)声音的传播介质,真空传声。平时我们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传播到我们的耳朵。17.(2分)小军实验时发现:用硬纸片在木梳上划得越快时音调越高,划得越慢时音调越低。这说明: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有关,越高,音调越高。18.(4分)超声是指频率高于Hz的声音,人耳(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超声。次声是指频率低于Hz的声音,人耳(选填“能”或“不能”)听到次声。19.(1分)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光在中传播的速度最大,速度为m/s。20.(1分)由于光在电影屏幕上发生,所以人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屏幕的像。21.(1分)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22.(2分)照相机的镜头其实是一块透镜,它对光有作用。(填“会聚或发散”)23.(2分)公园里有一座桥,桥下水深为2m,桥上一彩灯距水面3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m;若湖水1h上涨了0.3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m,“倒影”是(选填“虚”或“实”)像,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4.(4分)如图所示,是一束光线在空气和玻璃表面发生反射和折射时的情形,则法线是,入射光线是,折射光线是,折射角为°,分界面(选填“上”、“下”、“左”或“右”)侧为空气。三、作图、实验探究题(第25、26题每题2分,第27题7分,第28题7分,第29题9分,共27分。)25.(2分)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26.(2分)画出图中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27.(7分)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连起来的硬纸板,且可绕ON转动。(1)实验时,将硬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a),当E、F在同一平面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纸板F上看到反射光线OB。将F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在纸板F上看不到反射光。如图(b)所示,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2)从(a)图可以看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射分居在两侧。(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4)从表格记录的数据分析可得:①。②。实验次数1234入射角20°30°40°50°反射角20°30°40°50°28.(7分)小丽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和,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小丽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2)实验室有两块玻璃板,厚度分别是2mm和5mm,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好,小丽选用的玻璃板应该是mm。(3)蜡烛A的像是由于光射到玻璃表面发生(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4)小丽将蜡烛A逐渐向玻璃板靠近时,蜡烛A的像将逐渐向(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小丽移去蜡烛B,并在蜡烛B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则光屏上(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此现象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填“实”或“虚”)像。29.(9分)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在图甲所示位置时,蜡烛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实验前,应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上。(2)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明让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乙所示,可确定出焦距f=cm(3)图甲中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是(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选填“虚”或“实”)像。(4)若图甲中将烛焰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则应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可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原来的像要些。(5)凸透镜成虚像时,像与物在(选填“同”或“异”)侧,且像是(选填“倒立”或“正立”)的。(6)若图甲中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动到cm刻度处,光屏上会再次出现一个清晰的像。四、综合应用题(9分,)30.(9分)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从海面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后接收到回波信号,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0m/s,请简要回答或计算出下列问题。(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回来,形成了。(2)被测量处海洋的深度为多少?(列式写出计算过程)(3)用超声波能不能测量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呢?为什么?(4)请你列举超声波在实际生活中的两个应用实例。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12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3—14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对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3分)长度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之一,图中的四种工具不属于测量长度的是()A. B. C. D.【分析】长度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其中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工具。A、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工具。B、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工具。C、螺旋测微器,测量长度的工具。D、游标卡尺,测量长度的工具。【解答】解:根据如图所示的工具,判断他们的名称及用途,进行选择。A、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工具。不属于测量测量长度的工具。B、刻度尺,属于测量长度的工具。C、螺旋测微器,属于测量长度的工具。D、游标卡尺,属于测量长度的工具。故选:A。2.(3分)关于错误和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无关 B.在测量中应避免错误,而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 C.只要使用精密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产生误差 D.对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分析】(1)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2)误差不同于错误,作为误差来说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在实际中经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来减小误差。【解答】解:A、误差的产生与测量的工具有关,与测量的人和测量的方法都有关系;故A错误;B、在测量中应避免错误,而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故B正确;C、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熟练实验技能等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C错误;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可能避免误差;故D错误。故选:B。3.(3分)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分析】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肯定能发出声音,但由于人的听觉范围的限制,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听得见;(2)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3)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B、振动的物体都能够发生,但是不一定能听到,故B错误;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故C错误;D、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真空不能传声,故D错误;故选:A。4.(3分)晚上为了不影响他人休息,应自觉调小电视机音量,这一做法改变的是电视机声音的()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传播速度【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调小电视机音量,这一做法改变的是电视机声音的响度。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5.(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 C.“蒋大为是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这里的“高音”是指响度大 D.“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时响度要放低些【分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解答】解:A、不同发声体的音色是不同的,“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A错误。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C、“蒋大为是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这里的“高音”是指音调高,故C错误;D、“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时响度要放低些,故D正确。故选:D。6.(3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医院用超声波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B.音乐不可能成为噪声 C.人类通过语言交流,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在道路两旁植树,可以减小噪声【分析】(1)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3)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解答】解:A、医院用超声波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正确;B、音乐有可能成为噪声,故B不正确;C、人类通过语言交流,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正确;D、在道路两旁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小噪声,故D正确。故选:B。7.(3分)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只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C.光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可以传播。【解答】解: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也可以在透明介质中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介质不同或同种介质但介质不均匀,光不会沿直线传播,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8.(3分)以下现象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A.立竿见影 B.一叶障目 C.鱼翔浅底 D.三点一线【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解答】解:A、立竿见影,影子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一叶障目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故B不符合题意。C、鱼翔浅底意思是透明而清浅见底的江里,鱼群摆动鳍尾,任意遨游。我们看到鱼和池底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故C符合题意。D、射击瞄准时的三点一线,利用的是光的直线传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9.(3分)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小孔成像 B.阳光下人的影子 C.池水看起比实际的浅了 D.河水中映出了岸边的树的倒影【分析】①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生活中,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的形成等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②光照射到两种物质界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物质的现象是光的反射,现象有: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③当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通常会发生偏折,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有:装满水的盆看起来比未装水时要浅些、放在水里的铅笔好像被水“折断”、海市蜃楼、透镜成像等。【解答】解: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阳光下人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池水看起比实际的浅了,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河水中映出了岸边的树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D符合题意。故选:D。10.(3分)如图所示,一根蜡烛放在画有方格的平板上,蜡烛成像的位置在()A.A处 B.B处 C.C处 D.D处【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解答】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蜡烛在第3列,第5行(从平面镜开始数),A在第1列,第5行,不对称故A错误。B、在第1列,第5行,对称,故B正确。C、在第1列,第2行,不对称,故C错误。D、在第3列,第2行,不对称,故D错误。故选:B。11.(3分)下列光路图能正确反映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是()A. B. C. D.【分析】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大于折射角进行分析。【解答】解:A、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入射光线和法线分居法线两侧,符合折射的规律,因此A选项正确;B、因为入射角等于折射角,因此不符合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光线的方向,故B选项错误;C、因为入射角小于折射角,因此不符合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的光路,故C选项错误;D、因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同侧,因此D选项错误。故选:A。12.(3分)把一个透明且均匀的玻璃球切成a,b、c、d、e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其中能够使平行光发散的()A.只有b B.只有a、c、d、e C.只有a,b、c D.a、b、c、d、e均可【分析】透镜有两种:凸透镜、凹透镜;凸透镜中间比边缘厚,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中间比边缘薄,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解答】解:由图知:玻璃a、c、e、d都是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不符合题意;而玻璃b是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符合题意;故选:A。(多选)13.(3分)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能减弱噪声是()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C.在城市中心区安装噪音测量设备 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分析】防治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解答】解: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A符合题意;B、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C、在城市中心区安装噪音测量设备,只能测量噪声的响度大小,不能减弱噪声,C不符合题意;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符合题意;故选:ABD。(多选)14.(3分)用一个凸透镜成像时,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B.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或缩小的 C.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D.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像距和物距之间的关系。知道在成实像时,物距越小,成的像越大,像距也越大。知道实像都是倒立的,可能放大或缩小;虚像都是正立放大的。【解答】解:A、凸透镜成像时,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所以A说法正确。B、实像可能放大或缩小;虚像是放大的,所以B说法错误。C、成实像时,物距越小,成的像越大。所以C说法正确。D、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远,成的像越大,所以D说法错误。故选:A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15.(2分)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物体长度为2.80cm。【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物体左侧与5.50cm对齐,右侧在8.3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8.30cm﹣5.50cm=2.80cm。故答案为:0.1;2.80。16.(3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平时我们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分析】声音的传播都需要介质,也叫媒体、媒介。木头、水、空气等都是声音传播的介质,声音可以透过固体、液体、气体传到我们的耳朵里。【解答】解:根据对声音传播的认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上课时,我们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故答案为:需要;不能;空气。17.(2分)小军实验时发现:用硬纸片在木梳上划得越快时音调越高,划得越慢时音调越低。这说明: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分析】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纸片在木梳上划得越快,木梳齿的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解答】解:硬纸片在木梳上划得快时,纸片振动得越快,纸片振动的频率就越大,纸片的音调越高,所以,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故答案为:频率;频率。18.(4分)超声是指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耳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超声。次声是指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听到次声。【分析】频率高于人的听觉上限(约为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次声波又称亚声波,它是一种频率低于人的可听声波频率范围的声波.次声波的频率范围大致为0~20Hz。【解答】解:超声是指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耳不能听到超声。次声是指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不能听到次声。故答案为:20000;不能;20;不能。19.(1分)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速度为3×108m/s。【分析】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传播最快。【解答】解:光在越稀疏的介质中传播越快,在真空中最快,是3×108m/s;故答案是:真空,3×108。20.(1分)由于光在电影屏幕上发生漫反射,所以人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屏幕的像。【分析】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解答】解:银幕是凹凸不平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银幕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进入不同方向的人的眼睛,不同方向的人们都能看到。因此光在银幕上发生漫反射;故答案为:漫反射。21.(1分)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为7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光的色散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七色光的排列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解答】解: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故答案为:7;色散。22.(2分)照相机的镜头其实是一块凸透镜,它对光有会聚作用。(填“会聚或发散”)【分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凸透镜能够使光线会聚。【解答】解:照相机的镜头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答案为:凸;会聚。23.(2分)公园里有一座桥,桥下水深为2m,桥上一彩灯距水面3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3m;若湖水1h上涨了0.3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2.7m,“倒影”是虚(选填“虚”或“实”)像,像的大小将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分析】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所成的像是虚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物像等大。【解答】解: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距与物距相等,已知彩灯距离湖面(物距)3m,所以该“倒影”距离湖面(像距)也为3m。若湖水再上涨0.3m,此时彩灯距离湖面(物距)3m﹣0.3m=2.7m,该“倒影”距离湖面(像距)也为2.7m;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可知,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不是实际光线的汇聚点,所以成虚像,并且像与物体等大,所以“倒影”是虚像,像的大小将不变。故答案为:3;2.7;虚;不变。24.(4分)如图所示,是一束光线在空气和玻璃表面发生反射和折射时的情形,则法线是MN,入射光线是CO,折射光线是OA,折射角为60°,分界面左(选填“上”、“下”、“左”或“右”)侧为空气。【分析】反射和折射是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的现象,反射遵从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遵从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能根据图解识别三条光线。【解答】解:由图知,OB和OC关于MN对称,可知MN是法线,AO与OC分居法线两侧,可知CO为入射光线,OA为折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60°,则折射角为60°;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90°﹣60°=30°,可知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左侧为空气。故答案为:MN;CO;OA;60;左。三、作图、实验探究题(第25、26题每题2分,第27题7分,第28题7分,第29题9分,共27分。)25.(2分)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分析】首先画出法线,然后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反射光线。【解答】解:过入射点垂直于反射面画出法线,已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入射角为90°﹣30°=60°,故反射角也为60°。根据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右侧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26.(2分)画出图中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分析】在作凸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解答】解:根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作出其折射光线,如图所示:27.(7分)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连起来的硬纸板,且可绕ON转动。(1)实验时,将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a),当E、F在同一平面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纸板F上看到反射光线OB。将F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在纸板F上看不到反射光。如图(b)所示,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2)从(a)图可以看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射分居在法线两侧。(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OA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从表格记录的数据分析可得:①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②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实验次数1234入射角20°30°40°50°反射角20°30°40°50°【分析】(1)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则法线必须与平面镜垂直,并且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必须在同一平面内,因此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必垂直;根据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进行分析,使光屏不在一个平面内,观察现象,得出结论;(2)分析图(a)得出结论;(3)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4)表格中给出的数据是光在发生反射时的入射角和对应的反射角的数值,根据反射角和对应的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可以得出结论。【解答】解:(1)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则法线必须与平面镜垂直,并且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必须在同一平面内,因此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必垂直;实验时,入射光线AO紧贴平面E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可在F上看到反射光线OB,如图(a)所示;如果将F向后转动一定角度,则F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OB,如图(b)所示,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2)从图(a)可以看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3)如(a)图,从AO入射,从OB反射,那么从BO入射,从OA反射,说明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4)根据表格中的反射角和对应的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可以发现反射角始终等于入射角,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故答案为:(1)垂直;同一平面;(2)法线;(3)OA;可逆;(4)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28.(7分)小丽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和,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小丽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便于找到像的位置。(2)实验室有两块玻璃板,厚度分别是2mm和5mm,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好,小丽选用的玻璃板应该是2mm。(3)蜡烛A的像是由于光射到玻璃表面发生反射(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4)小丽将蜡烛A逐渐向玻璃板靠近时,蜡烛A的像将逐渐向靠近(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像的大小将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小丽移去蜡烛B,并在蜡烛B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此现象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填“实”或“虚”)像。【分析】(1)根据平面镜不能透光,只能反射光,不能确定出像的位置,而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这一特点分析;(2)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两个反射面都能成像。当玻璃板比较厚时,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比较远,实验时会出现明显的两个像,使实验比较复杂;当玻璃板比较薄时,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比较近,可以近似看成一个像,使实验简单化。(3)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4)根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5)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解答】解:(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便于观察到所成的像的位置与物体的位置有何关系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2)当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越近,可以近似看成一个像,使实验简单化。所以选择2mm的玻璃板。(3)蜡烛A的像是由于光射到玻璃表面发生反射形成的。(4)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与像大小相等,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小丽将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时,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变小,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也变小,蜡烛A的像将逐渐向靠近玻璃板的方向移动;在此过程中,蜡烛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不变。(5)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在光屏上看不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故答案为:(1)便于找到像的位置;(2)2;(3)反射;(4)靠近;不变;(5)不能;虚。29.(9分)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在图甲所示位置时,蜡烛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实验前,应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2)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明让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乙所示,可确定出焦距f=10.0cm(3)图甲中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是缩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选填“虚”或“实”)像。(4)若图甲中将烛焰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则应将光屏向右(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可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原来的像要大些。(5)凸透镜成虚像时,像与物在同(选填“同”或“异”)侧,且像是正立(选填“倒立”或“正立”)的。(6)若图甲中保持蜡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