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模拟试卷历史(广东卷)_第1页
2024年中考模拟试卷历史(广东卷)_第2页
2024年中考模拟试卷历史(广东卷)_第3页
2024年中考模拟试卷历史(广东卷)_第4页
2024年中考模拟试卷历史(广东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广东省卷)历史·全解全析(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我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已发现的1万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存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和北方草原文化区。由此可知,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特点是(

)A.时间早 B.多元一体 C.独特性 D.一元化2.周武王时的“利簋”记牧野之战;周成王或康王时的“何尊”记述营建东都成周的史事;周共王时的“史墙盘”记周开国以来的史事。关于上述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A.青铜冶铸工艺不断发展繁荣 B.周朝时青铜器宗教色彩浓厚C.青铜器的数量众多功能丰富 D.实物史料利于研究相关史事3.“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针对“地理空间”的“整合与凝聚”(

)A.实行三省六部制 B.建立郡县制 C.实施“推恩令” D.设置节度使4.自西汉中期以来,汉代铜镜的样式趋向于统一,几乎在各地区同时出现,但东汉中后期的“神兽镜”和“画像镜”却首先在长江流域兴起。根据出土的许多铜镜的铭文可知,当时洛阳的制镜技术是最有名的,但会稽郡(今浙江绍兴)的技师也可与洛阳的技师相比。这表明(

)A.江南手工业生产技术发展 B.经济重心呈现南移的趋势C.手工业生产区域分工显著 D.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5.据史料记载,唐太宗征讨辽东时,掳得少数民族百姓一万四千口,按例当分赏将士,“上愍(同‘悯’)其父子夫妇离散,命有司平其直(值),悉以钱布赎为民”。此外,众多少数民族将领也获得唐太宗重用,他们或成为驸马,或被赐予李姓。这主要反映了唐太宗(

)A.开放包容的民族意识 B.兼收并蓄的文化观念C.灵活务实的对外政策 D.选贤任能的治国手段6.“千百年来的滥垦滥伐,严重破坏了(北方)黄土高原的植被…自唐以降,陕北黄土高原上水、旱、风、雹横行肆虐……而诸业并举、农工商并盛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繁荣,适度开发得到了优厚的回报。”此段史料可用于研究(

)A.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B.北方战乱的影响C.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 D.中华文明的起源7.元朝规定: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不得调动军队。这体现行省制度(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削弱了丞相权力C.监察了地方官吏 D.助长了地方割地8.北宋东京是全国最繁华的城市,全城饭馆、酒楼非常多,大酒楼就有72处。南宋临安是大型消费城市,有瓦子23处。政府对城市的管理也由原来的直接监管到“以税代管”。这主要表明当时(

)A.社会上享乐之风盛行 B.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C.政府放松了市场管理 D.城市的商业职能增强9.元明清时期,统治者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如在东南地区,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清朝设置台湾府;在西南地区,元朝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清朝设立驻藏大臣。元明清时期在边疆治理方式上具有的特点是(

)A.盛气凌人,竭泽而渔 B.维护主权,因地制宜C.因循守旧,顺其自然 D.故步自封,漠然置之10.1872—1875年清政府共派遣120名幼童赴美留学,数年后又唯恐留美幼童全盘接受西方文化,对儒学孔教失去兴趣,遂将其全部撤回。这表明清政府派遣幼童留学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清王朝统治 B.学习西方先进制度 C.实现国家的独立 D.培养一批新式人才11.以下示意表反映出(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增开南京、汉口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1842年《南京条约》1858年《天津条约》1895年《马关条约》A.列强经济侵略从沿海向内地延伸 B.列强割占我国领土面积越来越大C.允许列强控制中国各战略要地 D.列强勒索的赔款数额逐渐增多12.1916年2月,陈独秀感觉到“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他意识到,此等政治的根本解决,需要多数人的“最后之觉悟”,达成观念的解放。基于此,陈独秀主张(

)A.中体西用学习技术 B.改革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C.暴力革命推翻专制 D.解放思想提倡民主与科学13.从1941年6月到1943年5月,由于中国人民的顽强抗战,彻底粉碎了日本对东南亚和世界的扩张部署,有力地支援了苏联卫国战争和美英盟军对日作战。这表明(

)A.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以及牺牲B.中国人民取得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一次胜利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关键D.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4.民国二十年《申报》上刊登了南洋烟草公司的一则广告。其中的一句广告语为:“爱用国货方能达到救国自强”。此现象可以用来说明(

)A.南京临时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B.民族工业品的竞争力提高C.国民政府时期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D.民众支持民族工业的发展15.民国时期,西装在沪上极为流行,银行职员、大的百货公司店员,再穷也要“淘”一件二手西装。而头戴礼帽,手拿手杖,眼戴金丝眼镜,西装革履……已成为“摩登先生”的标准装束,这说明了(

)A.戊戌变法的成功 B.习俗风尚的变革C.近代教育的发展 D.民族经济的繁荣16.清末《游学译编》上刊登的《劝同乡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学书》云:“向之极可慕恋之科举的虚荣者,今已为蕉梦矣。而出洋学成,量与出身,已见明渝,旷达之路、利禄之路、学问之路、名誉之路,胥于是乎在。”与材料最为契合的社会背景是(

)A.戊戌变法过程中废除八股 B.洋务运动后大量派遣留学生C.出洋留学成为社会新风尚 D.清末颁布谕令停止科举考试17.《最寒冷的冬天》写道:“中国人用简陋的武器,凭借他们的独创性、战士的勇敢,在朝鲜半岛与美国人平分秋色。战争结束后,世界各国不得不正视这个正在缓缓升起的东方大国。”这表明该“战争”(

)A.显示出中国强大的国防力量 B.从侵犯上改变中国外交环境C.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 D.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18.一次会议上,毛泽东指出,要把中国逐渐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号召全党要学会管理和建设城市,将恢复与发展生产作为城市工作的中心。这表明党正致力于(

)A.纠正组织和军事上的错误 B.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C.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D.把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19.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每年都会举行盘王节,通过“拜王”“度身”“挂灯”等传统活动纪念瑶胞始祖盘王,让群众感受瑶乡民族风情、瑶族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反映少数民族重视(

)A.经济开发 B.文化传承 C.科技创新 D.民族平等20.“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蓝图(下图)充分表明了(

)A.中国注重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B.中国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已退出了历史舞台21.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上述材料说明(

)A.中国科学家的艰苦奋斗 B.中国智慧惠及世界C.科教兴国战略取得成功 D.中国科研领先世界22.古希腊社会很重视体育竞技,人们也积极参加。主要项目有掷铁饼、赛跑、举哑铃、格斗、摔跤等,竞技中名列前茅的人会获得极大的荣誉。这表明古希腊(

)A.和平时代来临 B.男女地位平等 C.追求民主政治 D.崇尚力量之美23.法国的巴黎大学始建于12世纪末,由原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学校发展而来;1209年,在巴黎出现了教师行会组织;1215年,教师行会与学生会一起得到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正式承认;1231年,罗马教皇以救令肯定该大学的自决权,大学由主教的代理人主持,教授由教会委派,并发给薪酬。上述史实说明早期巴黎大学(

)A.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 B.享有完全的自治地位C.得到世俗王权的支持 D.学术研究氛围较浓厚24.据统计,从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年)统治时期到1650年共有563部意大利戏剧在英国演出。莎士比亚的戏剧《无事生非》就是在意大利故事文本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由此推断出(

)A.政治变革影响戏剧创作 B.人文主义逐步传播到英国C.意大利戏剧艺术水平高 D.英国戏剧善于借鉴和创新25.19世纪初期,英国出现了大批的工厂,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的同时需要的是大量的劳动力,大量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离开农村,来到城市寻找工作,工人为争取更好的工作条件和权益保护也逐渐组织起来。据此可知(

)A.英国当时社会问题突出 B.工业革命带来社会变迁C.圈地运动引发社会混乱 D.现代工厂制度已经普及26.列宁曾说:“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我们……开始作战略上退却,趁我们还没有被彻底打垮,让我们实行退却,一切都重新安排,不过安排得更稳妥。”材料中的“退却”指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颁布新宪法 D.实施五年计划27.1932年德国空军总共有各类飞机36架,到1939年就拥有各类飞机8295架;1934年德国步兵师和坦克师共10个,到1938年增加到51个。这表明德国(

)A.缔结同盟,谋划世界大战 B.发展军工,积极扩军备战C.实行新政,工业成就卓著 D.发展经济,以重工业为主28.王刚拟写一篇历史小论文,根据下面他整理出的主要史事判断,论文的题目应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会议●杜鲁门主义出台A.两极格局的演变过程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C.世界大战与国际秩序 D.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29.当今世界,除美国之外,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多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这反映的世界发展趋势是(

)A.区域集团化 B.政治全球化 C.经济全球化 D.政治多极化30.2024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投入,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美国众议院通过《美国竞争法》,批准1600亿美元用于量子、人工智能、纳米等前沿技术研究。韩国计划未来3年投资164亿美元于人工智能、数据及网络领域。这反映出(

)A.国际数字规则博弈日益加剧 B.世界各国加大科技领域的合作C.各国加大新兴技术投资力度 D.新一轮军事科技革命迅猛推进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31题18分,32题12分,33题10分,共40分。31.(18分)人口的变化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人口数量】材料一

与前代户口相比,两汉人口最高为五千多万;唐代开元,天宝之际的人口六千万上下,这些人口创造了汉唐盛世……到宋徽宗年间,户数超过两千万,每户以五口计算,人口已超过了一亿,远远超过汉唐,几乎是汉唐的两倍。——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摘编)【人口迁徙】材料二

这个时期最令人注目的汉语人群大规模南迁运动,分别发生在公元310年代和750年代……南迁的北方人口对地广人稀的南方来说,不仅是珍贵的劳动力,而且成为全方位带动南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1120年代由金朝入主中原造成的“靖康之难”,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三次北方人口的大规模南迁。——清华国学院《全球史中的文化中国》(摘编)【人口结构】材料三

城市建置中坊市制的崩溃于宋代,更为市民阶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与自由的发展空间。……(元代)出现了代表市井文化较高成就的元杂剧和散曲。明代中叶以后,发达的市镇经济为市井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自由空间。市民在数量上的急速增长,在壮大市民阶层的同时,在“质”上也发生了与宋代市民阶层明显不同的变化,在某些方面已有了迎接近代曙光的勇气。——赵伯陶《市井文化与市民心态论略》摘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哪位皇帝的统治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六千万上下”人口创造的唐朝盛世局面是什么?北宋时期人口明显增加,写出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造成公元310年代和750年代“汉语人群大规模南迁”的事件分别是什么。中国历史上三次人口大规模南迁使得经济格局发生的重大转变是什么?(6分)(3)据材料三,指出宋元明时期逐步发展壮大的新阶层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据材料三,指出明代中叶以后市井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原因。(6分)32.(12分)根据以下大事年表,解答下列问题。时间事件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4年国共合作实现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1927年9月秋收起义1927年10月创建井冈山根据地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至1953年抗美援朝1950年至1952年土地改革1953年至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84年10月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材料中“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2)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者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10分)33.(10分)【战后世界格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战胜国根据战后新的力量对比,建立的战后国际关系新体系。《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等确立了战后列强在欧洲、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各种和平条约总是由战胜国拟订,惩罚敌人是和平条约中惯用的手段。战争导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又导致了新的战争。——摘编自万楚蛟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脆弱性——从体系建制角度分析其弊端》材料二

二战期间,美、苏召开了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通过许多宣言、公告和协议,最终确立了国际新秩序——雅尔塔体系。它们根据自己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划定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在处置战败国时,它们吸取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教训,既要确保德国和日本不再对新的国际秩序构成威胁,又要避免强加在其身上过多的重担。它们非常重视战败国的民主建设,战后五十年间,雅尔塔体系下的国际秩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摘编自黄玉军《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之比较》材料三

20世纪70—90年代初期,是旧的两极化世界由动摇走向解体、新的多极化世界初露端倪的交替时期……多极化趋势,将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它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及雄心。——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比较凡尔赛华一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不同点。(4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交替时期”国际力量出现的新变化。(4分)(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建议。(2分)

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广东省卷)历史·全解全析(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我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已发现的1万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存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和北方草原文化区。由此可知,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特点是(

)A.时间早 B.多元一体 C.独特性 D.一元化【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我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已发现的1万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存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和北方草原文化区”可知,材料体现了我国古代文明起源于多个地方,据此可知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化的特点,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明起源的时间,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中华文明具有独特性,排除C项;一元化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2.周武王时的“利簋”记牧野之战;周成王或康王时的“何尊”记述营建东都成周的史事;周共王时的“史墙盘”记周开国以来的史事。关于上述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A.青铜冶铸工艺不断发展繁荣 B.周朝时青铜器宗教色彩浓厚C.青铜器的数量众多功能丰富 D.实物史料利于研究相关史事【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周武王时的‘利簋’记牧野之战;周成王或康王时的‘何尊’记述营建东都成周的史事;周共王时的‘史墙盘’记周开国以来的史事。”可知,周朝时期的部分青铜器记载了重大事件的发生情况,这有助于借助实物史料研究,D项正确;题干反映的“利簋”的内容,与青铜冶铸工艺没有联系,排除A项;“利簋”的内容中没有涉及宗教,得不出西周青铜器宗教色彩浓厚的信息,排除B项;题干中只涉及利簋,无法得出青铜器的数量众多功能丰富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3.“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针对“地理空间”的“整合与凝聚”(

)A.实行三省六部制 B.建立郡县制 C.实施“推恩令” D.设置节度使【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项正确;实行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与材料“汉武帝时代”不符,排除A项;建立郡县制是秦朝,与材料“汉武帝时代”不符,排除B项;设置节度使是唐朝,与材料“汉武帝时代”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4.自西汉中期以来,汉代铜镜的样式趋向于统一,几乎在各地区同时出现,但东汉中后期的“神兽镜”和“画像镜”却首先在长江流域兴起。根据出土的许多铜镜的铭文可知,当时洛阳的制镜技术是最有名的,但会稽郡(今浙江绍兴)的技师也可与洛阳的技师相比。这表明(

)A.江南手工业生产技术发展 B.经济重心呈现南移的趋势C.手工业生产区域分工显著 D.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但东汉中后期的“神兽镜”和“画像镜”却首先在长江流域兴起。根据出土的许多铜镜的铭文可知,当时洛阳的制镜技术是最有名的,但会稽郡(今浙江绍兴)的技师也可与洛阳的技师相比”可知,材料表明江南手工业生产技术发展,A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东汉中后期的经济重心仍在北方,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手工业生产区域分工,排除C项;题干材料反映的南北方制镜手工业的生产技术的发展情况,没有“交流”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5.据史料记载,唐太宗征讨辽东时,掳得少数民族百姓一万四千口,按例当分赏将士,“上愍(同‘悯’)其父子夫妇离散,命有司平其直(值),悉以钱布赎为民”。此外,众多少数民族将领也获得唐太宗重用,他们或成为驸马,或被赐予李姓。这主要反映了唐太宗(

)A.开放包容的民族意识 B.兼收并蓄的文化观念C.灵活务实的对外政策 D.选贤任能的治国手段【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唐太宗征讨辽东时,掳得少数民族百姓一万四千口,按例当分赏将士,“上愍(同‘悯’)其父子夫妇离散,命有司平其直(值),悉以钱布赎为民”。此外,众多少数民族将领也获得唐太宗重用,他们或成为驸马,或被赐予李姓。”可知,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具有开放包容的民族意识,A项正确;兼收并蓄的文化观念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材料强调的是对少数民族的意识,排除B项;灵活务实的对外政策主要体现在对外交往方面,题干所示为民族之间的交往,排除C项;选贤任能的治国手段与题干强调的中心内容不符,题干在于分析唐太宗如何对待少数民族,而非选贤任能,排除D项。故选A项。6.“千百年来的滥垦滥伐,严重破坏了(北方)黄土高原的植被…自唐以降,陕北黄土高原上水、旱、风、雹横行肆虐……而诸业并举、农工商并盛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繁荣,适度开发得到了优厚的回报。”此段史料可用于研究(

)A.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B.北方战乱的影响C.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 D.中华文明的起源【答案】A【详解】据材料“千百年来的滥垦滥伐,严重破坏了(北方)黄土高原的植被……自唐以降,陕北黄土高原上水、旱、风、雹横行肆虐”可知,滥垦滥伐,严重破坏了北方黄土高原的植被;由材料“而诸业并举、农工商并盛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繁荣,适度开发得到了优厚的回报。”可知,诸业并举、农工商并盛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繁荣,使得经济中心从此逐渐南移,综上材料体现的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北方滥砍滥伐破坏环境,没有涉及战乱,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南北方呈现割据状态,排除C项;中华文明的起源指的是上古时期,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7.元朝规定: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不得调动军队。这体现行省制度(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削弱了丞相权力C.监察了地方官吏 D.助长了地方割地【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不得调动军队”,可知元朝地方的行政、军事、经济都受中央节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央官员的变化,体现不出削弱了丞相权力,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监察体系的问题,体现不出监察了地方官吏,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而非助长地方割据,排除D项。故选A项。8.北宋东京是全国最繁华的城市,全城饭馆、酒楼非常多,大酒楼就有72处。南宋临安是大型消费城市,有瓦子23处。政府对城市的管理也由原来的直接监管到“以税代管”。这主要表明当时(

)A.社会上享乐之风盛行 B.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C.政府放松了市场管理 D.城市的商业职能增强【答案】D【详解】材料提到北宋都城东京的饭馆、酒楼多,南宋都城临安是大型消费城市,有娱乐场所瓦子,政府对城市的管理以税代管,这些都是城市的商业职能增强的表现,D项正确;材料只是说明了两宋时期城市繁华,从材料中看不出享乐之风盛行,排除A项;材料的主体不是商人,是讲两宋的城市,另外也没有提及“商人的政治地位”,排除B项;政府放松了市场管理并不能完全概括材料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9.元明清时期,统治者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如在东南地区,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清朝设置台湾府;在西南地区,元朝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清朝设立驻藏大臣。元明清时期在边疆治理方式上具有的特点是(

)A.盛气凌人,竭泽而渔 B.维护主权,因地制宜C.因循守旧,顺其自然 D.故步自封,漠然置之【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元明清时期,统治者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如在东南地区,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清朝设置台湾府;在西南地区,元朝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清朝设立驻藏大臣”可知,元明清时期,为了维护主权,在不同的地区推行不同的管理政策,体现出“维护主权,因地制宜”的特征,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盛气凌人,竭泽而渔”的特点,排除A项;元明清时期在边疆治理方式上,在不同的地区推行不同的管理政策,并不是“因循守旧,顺其自然”,排除C项;元明清时期在边疆治理方式上,在不同的地区推行不同的管理政策,“故步自封,漠然置之”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0.1872—1875年清政府共派遣120名幼童赴美留学,数年后又唯恐留美幼童全盘接受西方文化,对儒学孔教失去兴趣,遂将其全部撤回。这表明清政府派遣幼童留学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清王朝统治 B.学习西方先进制度 C.实现国家的独立 D.培养一批新式人才【答案】A【详解】据材料“1872—1875年清政府共派遣120名幼童赴美留学,数年后又唯恐留美幼童全盘接受西方文化,对儒学孔教失去兴趣,遂将其全部撤回”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期间派遣留学生的史实,旨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统治,A项正确;洋务运动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并未学习西方制度,排除B项;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就是维护清王朝统治,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唯恐留美幼童全盘接受西方文化,对儒学孔教失去兴趣,遂将其全部撤回”,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1.以下示意表反映出(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增开南京、汉口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1842年《南京条约》1858年《天津条约》1895年《马关条约》A.列强经济侵略从沿海向内地延伸 B.列强割占我国领土面积越来越大C.允许列强控制中国各战略要地 D.列强勒索的赔款数额逐渐增多【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示意图信息可知,《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都在东南沿海地区,《天津条约》中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延伸到长江流域,《马关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已经深入中国腹地,所以示意图反映出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沿海向内地延伸,A项正确;题干示意图中没有涉及列强割占我国领土情况,排除B项;“允许列强控制中国各战略要地”在题干示意图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题干示意图中没有涉及列强勒索的赔款数额变化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12.1916年2月,陈独秀感觉到“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他意识到,此等政治的根本解决,需要多数人的“最后之觉悟”,达成观念的解放。基于此,陈独秀主张(

)A.中体西用学习技术 B.改革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C.暴力革命推翻专制 D.解放思想提倡民主与科学【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三年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可知辛亥革命后,虽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但民主共和有名无实,袁世凯操纵揽权,意图称帝,陈独秀想要解放思想来开启民智,拯救政治状况以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此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D项正确;“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排除A项;改革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指的是戊戌变法,排除B项;暴力革命推翻专制指的是辛亥革命。排除C项。故选D项。13.从1941年6月到1943年5月,由于中国人民的顽强抗战,彻底粉碎了日本对东南亚和世界的扩张部署,有力地支援了苏联卫国战争和美英盟军对日作战。这表明(

)A.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以及牺牲B.中国人民取得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一次胜利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关键D.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答案】D【详解】据材料可知,从1941年6月到1943年5月,由于中国人民的顽强抗战,彻底粉碎了日本对东南亚和世界的扩张部署,有力地支援了苏联卫国战争和美英盟军对日作战。这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中国抗战的世界意义,而非强调“中国在抗战中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排除A项;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取得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一次胜利,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中国抗战的世界意义,没有提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C项。故选D项。14.民国二十年《申报》上刊登了南洋烟草公司的一则广告。其中的一句广告语为:“爱用国货方能达到救国自强”。此现象可以用来说明(

)A.南京临时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B.民族工业品的竞争力提高C.国民政府时期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D.民众支持民族工业的发展【答案】D【详解】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民国二十年”是指1931年。根据“爱用国货方能达到救国自强”可知,这体现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民众提倡国货,抵制日货,支持民族工业的发展,D项正确;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排除A项;民族工业品的竞争力提高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国民政府时期官僚资本迅速膨胀与题干中“救国自强”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5.民国时期,西装在沪上极为流行,银行职员、大的百货公司店员,再穷也要“淘”一件二手西装。而头戴礼帽,手拿手杖,眼戴金丝眼镜,西装革履……已成为“摩登先生”的标准装束,这说明了(

)A.戊戌变法的成功 B.习俗风尚的变革C.近代教育的发展 D.民族经济的繁荣【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民国时期,西装在沪上极为流行,银行职员,大的百货公司店员,再穷也要‘淘’一件二手西装。而头戴礼帽,手拿手杖,眼戴金丝眼镜,西装革履……已成为‘摩登先生’的标准装束”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成立后,在社会习俗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改礼仪等等。材料中“再穷也要‘淘’一件二手西装。而头戴礼帽,手拿手杖,眼戴金丝眼镜,西装革履”,体现了当时的社会习俗的变化,B项正确;戊戌变法因为顽固派的阻挠没有成功,排除A项;近代教育的发展与题意不符,题干在强调社会习俗风尚的变革,排除C项;材料中无法体现民族经济的繁荣,而且中国民族经济在曲折中发展,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等制约,排除D项。故选B项。16.清末《游学译编》上刊登的《劝同乡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学书》云:“向之极可慕恋之科举的虚荣者,今已为蕉梦矣。而出洋学成,量与出身,已见明渝,旷达之路、利禄之路、学问之路、名誉之路,胥于是乎在。”与材料最为契合的社会背景是(

)A.戊戌变法过程中废除八股 B.洋务运动后大量派遣留学生C.出洋留学成为社会新风尚 D.清末颁布谕令停止科举考试【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向之极可慕恋之科举的虚荣者,今已为蕉梦矣。而出洋学成,量与出身,已见明渝,旷达之路、利禄之路、学问之路、名誉之路,胥于是乎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后,奖励出国留学,学成归来后的学子经考核被授予一定的功名,D项正确;“向之极可慕恋之科举的虚荣者,今已为蕉梦矣”表明《劝同乡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学书》的发表是在1905年清朝废除了科举制度后,而戊戌变法发生于1898年,洋务运动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排除AB项;材料不能反映出出洋留学成为社会新风尚,排除C项。故选D项。17.《最寒冷的冬天》写道:“中国人用简陋的武器,凭借他们的独创性、战士的勇敢,在朝鲜半岛与美国人平分秋色。战争结束后,世界各国不得不正视这个正在缓缓升起的东方大国。”这表明该“战争”(

)A.显示出中国强大的国防力量 B.从侵犯上改变中国外交环境C.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 D.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答案】D【详解】据材料“中国人用简陋的武器,凭借他们的独创性、战士的勇敢,在朝鲜半岛与美国人平分秋色。战争结束后,世界各国不得不正视这个正在缓缓升起的东方大国。”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D项正确;显示出中国强大的国防力量与题干中国人用简陋的武器不符合,排除A项;从侵犯上改变中国外交环境说法错误,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不能说改变了中国外交环境,排除B项;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排除C项。故选D项。18.一次会议上,毛泽东指出,要把中国逐渐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号召全党要学会管理和建设城市,将恢复与发展生产作为城市工作的中心。这表明党正致力于(

)A.纠正组织和军事上的错误 B.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C.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D.把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的“要把中国逐渐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号召全党要学会管理和建设城市,将恢复与发展生产作为城市工作的中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主要内容有“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开始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革命胜利后,党的总任务是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由此可知,题干材料表明党正致力于把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D项正确;纠正组织和军事上的错误是遵义会议,排除A项;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项;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开始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排除C项。故选D项。19.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每年都会举行盘王节,通过“拜王”“度身”“挂灯”等传统活动纪念瑶胞始祖盘王,让群众感受瑶乡民族风情、瑶族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反映少数民族重视(

)A.经济开发 B.文化传承 C.科技创新 D.民族平等【答案】B【详解】依据题干可知,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每年都会举行盘王节,通过一系列传统活动纪念瑶胞始祖盘王,让群众感受瑶乡民族风情、瑶族传统文化的魅力,由此可见,这反映少数民族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B项正确;题干的主旨是反映少数民族重视自身传统文化的传承,没有体现经济开发、科技创新或民族平等,排除ACD项。故选B项。20.“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蓝图(下图)充分表明了(

)A.中国注重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B.中国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已退出了历史舞台【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蓝图“图例: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结合知识,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等,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涉及的美好愿景。由此可知,“一带一路”表明了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C项正确;“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涉及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往来,不能反映中国注重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排除A项;“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涉及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往来,与“中国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符,排除B项;美国为了称霸世界,仍然在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排除D项。故选C项。21.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上述材料说明(

)A.中国科学家的艰苦奋斗 B.中国智慧惠及世界C.科教兴国战略取得成功 D.中国科研领先世界【答案】B【详解】据材料可知,中国发明的杂交水稻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加以推广,屠呦呦的医学成就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说明中国智慧惠及世界,B项中期;材料没有体现“中国科学家的艰苦奋斗”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信息与科教兴国战略无关,排除C项;没有与其他国家比较,不能得出“中国科研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22.古希腊社会很重视体育竞技,人们也积极参加。主要项目有掷铁饼、赛跑、举哑铃、格斗、摔跤等,竞技中名列前茅的人会获得极大的荣誉。这表明古希腊(

)A.和平时代来临 B.男女地位平等 C.追求民主政治 D.崇尚力量之美【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要项目有赛马、举哑铃、投掷标枪、投掷铁饼、格斗、摔跤等”这些项目都属于比较力气的项目,表明古希腊崇尚力量之美,D项正确;运动比赛项目与和平时代来临无关,排除A项;材料运动比赛项目中没有说明参赛者的性别问题,无法看出男女地位平等,且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运动比赛项目无法看出政治追求,排除C项。故选D项。23.法国的巴黎大学始建于12世纪末,由原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学校发展而来;1209年,在巴黎出现了教师行会组织;1215年,教师行会与学生会一起得到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正式承认;1231年,罗马教皇以救令肯定该大学的自决权,大学由主教的代理人主持,教授由教会委派,并发给薪酬。上述史实说明早期巴黎大学(

)A.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 B.享有完全的自治地位C.得到世俗王权的支持 D.学术研究氛围较浓厚【答案】A【详解】根据“巴黎大学由原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学校发展而来……1231年,罗马教皇以敕令肯定了该大学的自决权。”可知,材料反映巴黎大学的兴起与宗教联系密切,说明早期巴黎大学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A项正确;大学有自治权,但不是完全的自治权,排除B项;得到世俗王权的支持与题干材料“巴黎圣母院”“教皇”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早期巴黎大学的学术研究氛围如何,排除D项。故选A项。24.据统计,从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年)统治时期到1650年共有563部意大利戏剧在英国演出。莎士比亚的戏剧《无事生非》就是在意大利故事文本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由此推断出(

)A.政治变革影响戏剧创作 B.人文主义逐步传播到英国C.意大利戏剧艺术水平高 D.英国戏剧善于借鉴和创新【答案】B【详解】据材料“从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年)统治时期到1650年共有563部意大利戏剧在英国演出。莎士比亚的戏剧《无事生非》就是在意大利故事文本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并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兴起在意大利,而且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材料反映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期间,英国许多剧院不断上演富有意大利特色的戏剧,然后莎士比亚的戏剧《无事生非》就是在意大利故事文本的基础上改编而成,这些说明人文主义逐步传播到英国,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英国政治变革影响戏剧创作,而是主旨强调人文主义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文艺复兴运动由意大利扩展到英国,未涉及意大利的戏剧艺术水平高超,排除C项;材料不仅强调莎士比亚的戏剧《无事生非》就是在意大利故事文本的基础上改编而成,而且强调意大利大量戏剧在英国演出,不能说明英国戏剧善于借鉴和创新,排除D项。故选B项。25.19世纪初期,英国出现了大批的工厂,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的同时需要的是大量的劳动力,大量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离开农村,来到城市寻找工作,工人为争取更好的工作条件和权益保护也逐渐组织起来。据此可知(

)A.英国当时社会问题突出 B.工业革命带来社会变迁C.圈地运动引发社会混乱 D.现代工厂制度已经普及【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19世纪初期,英国出现了大批的工厂,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的同时需要的是大量的劳动力,大量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离开农村,来到城市寻找工作”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说明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化、城市化,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工人为争取更好的工作条件和权益保护也逐渐组织起来,说明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变迁,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工业革命促进城市人口的增加,工人为争取自身权益而创建不同的组织,即强调了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迁,而不是强调社会问题,排除A项;英国圈地运动在15世纪已经开始,圈地运动是指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地主使用暴力大规模侵占农民土地的活动,不符合题干,排除C项;材料内容强调了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迁,没有明确强调现代工厂制的发展情况,无法得出现代工厂制已经普及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26.列宁曾说:“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我们……开始作战略上退却,趁我们还没有被彻底打垮,让我们实行退却,一切都重新安排,不过安排得更稳妥。”材料中的“退却”指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颁布新宪法 D.实施五年计划【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在苏俄内战结束后,仍然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试图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结果导致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相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是一种“退却”,但这种“退却”适应了当时苏俄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使苏俄找到了一条正确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B项正确;此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适应国情,排除A项;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苏联从1928年10月开始执行第1个五年计划,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7.1932年德国空军总共有各类飞机36架,到1939年就拥有各类飞机8295架;1934年德国步兵师和坦克师共10个,到1938年增加到51个。这表明德国(

)A.缔结同盟,谋划世界大战 B.发展军工,积极扩军备战C.实行新政,工业成就卓著 D.发展经济,以重工业为主【答案】B【详解】依据题干“1932年德国空军总共有各类飞机36架,到1939年就拥有各类飞机8295架;1934年德国步兵师和坦克师共10个,到1938年增加到51个”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了德国的军事力量发展很快,反映了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后建立法西斯统治,大力发展军事力量,极其扩军备战,为后来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准备了条件,B项正确;题干没有反映德国与其他法西斯国家结成同盟,排除A项;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实行“新政”,取得了成效,与德国不符,排除C项;苏联在斯大林执政时期大力发展经济,以重工业为主,与德国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8.王刚拟写一篇历史小论文,根据下面他整理出的主要史事判断,论文的题目应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会议●杜鲁门主义出台A.两极格局的演变过程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C.世界大战与国际秩序 D.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并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二战后通过雅尔塔等一系列会议,及美国推行的冷战政策,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因此材料主题是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国际秩序,C项正确;A项只涉及二战后,不全面,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政治方面,没有体现经济,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国际秩序,其中二战后处于冷战对抗状态,世界并不和平,排除D项。故选C项。29.当今世界,除美国之外,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多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这反映的世界发展趋势是(

)A.区域集团化 B.政治全球化 C.经济全球化 D.政治多极化【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世界上,除美国之外,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多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这反映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D项正确;区域集团化体现在区域之间的合作,如欧盟的建立等,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世界发展趋势是政治多极化趋势,政治全球化无从体现,排除B项;经济全球化趋势与题干中“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30.2024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投入,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美国众议院通过《美国竞争法》,批准1600亿美元用于量子、人工智能、纳米等前沿技术研究。韩国计划未来3年投资164亿美元于人工智能、数据及网络领域。这反映出(

)A.国际数字规则博弈日益加剧 B.世界各国加大科技领域的合作C.各国加大新兴技术投资力度 D.新一轮军事科技革命迅猛推进【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2024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投入,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美国众议院通过《美国竞争法》,批准1600亿美元用于量子、人工智能、纳米等前沿技术研究。韩国计划未来3年投资164亿美元于人工智能、数据及网络领域。”可知,题干说明各国加大新兴技术投资力度,重视高新科技产业,C项正确;国际数字规则是为了确保数字的使用和表达具有一致性和可互操作性而制定的一系列准则和标准,题干信息没有体现,排除A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各国加大新兴技术投资力度,没有体现科技领域的互相合作,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新兴技术,并非“军事科技”,排除D项。故选C项。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31题18分,32题12分,33题10分,共40分。31.(18分)人口的变化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人口数量】材料一

与前代户口相比,两汉人口最高为五千多万;唐代开元,天宝之际的人口六千万上下,这些人口创造了汉唐盛世……到宋徽宗年间,户数超过两千万,每户以五口计算,人口已超过了一亿,远远超过汉唐,几乎是汉唐的两倍。——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摘编)【人口迁徙】材料二

这个时期最令人注目的汉语人群大规模南迁运动,分别发生在公元310年代和750年代……南迁的北方人口对地广人稀的南方来说,不仅是珍贵的劳动力,而且成为全方位带动南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1120年代由金朝入主中原造成的“靖康之难”,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三次北方人口的大规模南迁。——清华国学院《全球史中的文化中国》(摘编)【人口结构】材料三

城市建置中坊市制的崩溃于宋代,更为市民阶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与自由的发展空间。……(元代)出现了代表市井文化较高成就的元杂剧和散曲。明代中叶以后,发达的市镇经济为市井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自由空间。市民在数量上的急速增长,在壮大市民阶层的同时,在“质”上也发生了与宋代市民阶层明显不同的变化,在某些方面已有了迎接近代曙光的勇气。——赵伯陶《市井文化与市民心态论略》摘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哪位皇帝的统治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六千万上下”人口创造的唐朝盛世局面是什么?北宋时期人口明显增加,写出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造成公元310年代和750年代“汉语人群大规模南迁”的事件分别是什么。中国历史上三次人口大规模南迁使得经济格局发生的重大转变是什么?(6分)(3)据材料三,指出宋元明时期逐步发展壮大的新阶层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据材料三,指出明代中叶以后市井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原因。(6分)【答案】(1)汉武帝;(2分)“开元盛世”;(2分)开封。(2分)(2)八王之乱;(2分)安史之乱;(2分)经济重心南移。(2分)(3)市民阶层;(2分)关汉卿;(2分)发达的市镇经济为市井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自由空间。(2分)【详解】(1)皇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统治时期从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局面:根据材料一“唐代开元,天宝之际的人口六千万上下,这些人口创造了汉唐盛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的统治时期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开元时期”,一共二十九年;第二个阶段是“天宝时期”,一共十五年。在“开元时期”,唐玄宗励精图治,形成了政治清明、国富民强的局面,创造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开元盛世”,经济在唐玄宗天宝年间达至鼎盛。所以“六千万上下”人口创造的唐朝盛世局面是开元盛世。城市:根据材料一“到宋徽宗年间,户数超过两千万,每户以五口计算,人口已超过了一亿,远远超过汉唐,几乎是汉唐的两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开封人口逾百万,富丽甲天下,繁荣兴旺达到鼎盛,成为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2)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统治阶层历时16年(291年—306年)之久的内乱,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大量的中原人口南迁,之后的中原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所以造成公元310年代和750年代“汉语人群大规模南迁”的事件分别是八王之乱和安史之乱。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历史上三次人口大规模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3)阶层:根据材料三“城市建置中坊市制的崩溃于宋代,更为市民阶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与自由的发展空间”“市民在数量上的急速增长,在壮大市民阶层的同时,在‘质’上也发生了与宋代市民阶层明显不同的变化,在某些方面已有了迎接近代曙光的勇气”可知,宋元明时期逐步发展壮大的新阶层是市民阶层。杂剧作家:关汉卿的主题深刻、结构严谨、形象活泼鲜明、语言泼辣质朴的杂剧特色。他是中国戏剧史上作品最多,成就最大的一位作家。原因:根据材料三“(元代)出现了代表市井文化较高成就的元杂剧和散曲。明代中叶以后,发达的市镇经济为市井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自由空间”可知,明代中叶以后市井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是发达的市镇经济为市井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自由空间。32.(12分)根据以下大事年表,解答下列问题。时间事件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4年国共合作实现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1927年9月秋收起义1927年10月创建井冈山根据地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至1953年抗美援朝1950年至1952年土地改革1953年至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84年10月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材料中“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2)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者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10分)【答案】(1)标志性事件:国民党一大的召开。(2分)(2)评分标准等级分值拟定的观点材料运用与论述A8-10明确体现主题,有新意或有思想深度紧扣自己的观点加以论述,运用材料中两个以上的史实,能够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书写规范,结论有升华。B5-7明确能够围绕观点论述,运用了材料中的史实,但不够充分或不够典型,史论结合一般,条理基本清楚C0-4观点不明确或没有体现主题对材料有一定理解,有自己的论述。史论结合不够,条理不清楚。观点、论述与材料无关,或仅仅重复材料中的史实示例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观点: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的奋斗,在1949年10月1日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志着新中国诞生,为中华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