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模拟试卷历史(广西卷)_第1页
2024年中考模拟试卷历史(广西卷)_第2页
2024年中考模拟试卷历史(广西卷)_第3页
2024年中考模拟试卷历史(广西卷)_第4页
2024年中考模拟试卷历史(广西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广西卷)历史(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6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在儒家经典中,尧舜间的继承过程被称为“禅让”,显得彬彬有礼,体现出很高的道德水准。然而《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两条材料说,“《竹书》云,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竹书》云舜囚尧”。战国后的一些历史文献记载,鲧因反对舜继位而被杀。上述记载的差异最能说明(

)A.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无法考究B.综合多种文献记述即可得出历史真实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甄别真伪D.历史记载必须通过考古成果加以证实2.殷墟出土了大量的贝,商朝时期的一些文字都含“贝”字(如下表)。据此判断,贝在商朝应该是(

)甲骨文对应汉字贝买贯宝A.货币 B.礼器 C.食器 D.酒具3.博物馆见证历史风华。某博物馆计划推出唐代专题展览,根据下面展出的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民族交融 B.对外交流 C.经济繁盛 D.多彩艺术4.某同学选用了如下图片对宋元时期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该是A.科技发展 B.商业繁荣 C.民族交融 D.政权并立5.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表中①处应为(

)史实结论西汉设置西域都护①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清朝设置伊犁将军A.台湾 B.新疆 C.西藏 D.东北6.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曾试图武力侵入中国台湾;光绪五年(1879年),日本吞并了清朝藩属国——琉球;光绪十一年(1885年),日本制定出“十年扩军计划”;光绪二十年(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日本乘机出兵朝鲜。这些史实可以说明,这一时期(

)A.日本正在进行明治维新 B.清朝开始筹建近代海军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日本蓄意发动侵华战争7.艺术创作与时代需要紧密相连。对下图漫画《日本的今昔》(1940年刊载于《抗战漫画》)的创作意图理解最为合理的是(

)A.展示作者对中日版图的想象 B.提醒国人日本即将全面侵华C.坚定国人夺取抗战胜利信心 D.强调中日两国关系始终亲密8.下图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它表明(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B.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C.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D.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9.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独立运动蓬勃发展,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是当时第三世界普遍的呼声与愿望,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应时代潮流提出(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一国两制”伟大构想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0.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天向”一词出自《楚辞·天问》,表达了古人对宇宙、人世的探索和追问。天问、墨子、天宫、蛟龙、悟空等大国重器的命名,均蕴含着厚重深沉的传统文化内涵,这些大国重器的命名(

)A.反映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达 B.均受到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影响C.凸显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强盛 D.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11.古代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它们的国土面积一般只有百余平方公里、人口数万,最大的城邦有8000多平方公里国土、数十万人口。这表明古代希腊城邦(

)A.古典文化繁荣 B.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C.海外贸易发达 D.奴隶制民主政治盛行12.下面示意图(下图)中的史实都和英国有关,该示意图说明(

)A.英国引领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方向B.工业革命直接导致了巴黎公社起义C.《共产党宣言》指导拉美民族革命D.英国工人阶级具有彻底的革命精神13.1932年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出版了大量肯定苏联的书籍,如《苏联工人》、《社会主义计划》、《走向苏维埃美国》。这主要是基于苏联(

)A.新经济政策的成效 B.农业集体化的成就C.工业化的高速推进 D.社会主义模式形成14.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不久,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国也宣布成为“福利国家”。这反映的是(

)A.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 B.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D.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15.目前有13亿人生活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每天人均收入不足1美元,8亿人忍受着饥饿,8000万人完全不能享受医疗服务,超过2.6亿人不能上学,发展中国家外债总额达2.5万亿美元。这说明(

)A.扶贫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B.发展中国家无法解决自身发展问题C.争取国家独立是摆脱贫穷的唯一途径D.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刻不容缓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16.(10分)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各民族碰撞、交流,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读左图,写出建立政权①的民族是;政权②的名称是读右图,写出西夏都城所在的位置(填字母),在今(填城市名)。(4分)材料二

我们不能只认为宋、明这样的王朝可以代表中国,而忽略边疆民族建立的辽、金、西夏区域政权,……没有边疆何以中国?中国的历史就是边疆民族不断融入发展的历史。——魏坚《不理解草原文明,就无法理解中国历史》(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边疆民族“不断融入发展”的共同做法。(2分)材料三政权民族关系辽与宋共存165年,和平时期122年,失和时期仅43年宋与夏1038年开始不断有边境战争,1044年议和,1084年再次交战,1098年后再无大规模战争夏与金共存110多年,1122—1123年边境战争后议和,维持至1211年蒙古攻金——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简述这一时期民族关系对“中国”国家发展的作用。(4分)17.(10分)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阅读材料,探究问题。【领导中国走向光明】材料一

……五四运动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时期虽然还没有中国共产党,但是已经有了大批的赞成俄国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到六三运动时……有广大无产阶级……参加,五四运动是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根据材料指出,五四运动与“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什么关系?(2分)材料二

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开始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2分)【全心全意为了人民】材料三

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已经基本完成。农业合作化已经健康地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实现,手工业合作化也已基本上完成,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空前高涨。——《新年的展望》(社论)《人民日报》1957年1月1日(3)材料三中“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社会变革。这里的“划时代意义”应该如何理解?(2分)【高举旗帜开创未来】材料四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4)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征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5)“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该怎么做?(2分)18.(10分)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动力,不断推动社会变革。人类历史中的每一次变革,或改善了物质生活,或摆脱了精神桎梏,抑或实现了独立、自由。下面是九年级一班李老师以“创新·变革”为主题设计的课后分层作业任务单,请你一起完成作业任务。【法律创新见证社会变革】材料一第一组第二组图一《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图二《查士丁尼法典》图三《权利法案》图四1787年美国宪法(1)从上面两组法律文献中各任选一例进行介绍。(2分)【科技创新改变世界面貌】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发明大事记: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研制出实用的发电机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现代塑料)的制造技术1879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人造纤维1885年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913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用流水线生产汽车

(2)根据上表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2分)【市场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材料三世界市场是指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以商品流通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活动的总和,它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与国际分工的拓展而形成的。(3)根据上面示意图提供的历史信息,谈谈你对实现“世界市场的形成”的认识。(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150字左右)(6分)

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广西卷)历史·全解全析(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6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在儒家经典中,尧舜间的继承过程被称为“禅让”,显得彬彬有礼,体现出很高的道德水准。然而《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两条材料说,“《竹书》云,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竹书》云舜囚尧”。战国后的一些历史文献记载,鲧因反对舜继位而被杀。上述记载的差异最能说明(

)A.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无法考究B.综合多种文献记述即可得出历史真实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甄别真伪D.历史记载必须通过考古成果加以证实【答案】C【详解】依据题干可知关于尧舜间的继承过程,不同的历史文献记载存在明显的差异,由此可见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甄别真伪,多方验证,才能最大限度探寻历史的真相,C项正确;历史真相虽然年代久远,但并不意味着无法考究,排除A项;题干中多种文献记述存在差异,显然还需要结合更多类型的史料如实物史料加以验证,排除B项;“必须通过考古成果加以证实”显然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C项。2.殷墟出土了大量的贝,商朝时期的一些文字都含“贝”字(如下表)。据此判断,贝在商朝应该是(

)甲骨文对应汉字贝买贯宝A.货币 B.礼器 C.食器 D.酒具【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可知,“买”“贯”“宝”中都含有“贝”字,四字均与货物交易或流通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最早的货币是贝币,起源于商朝,A项正确;商朝礼器以青铜器和玉器为主,排除B项;“贝”不适合用来作食器,排除C项;“贝”不是酒具,排除D项。故选A项。3.博物馆见证历史风华。某博物馆计划推出唐代专题展览,根据下面展出的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民族交融 B.对外交流 C.经济繁盛 D.多彩艺术【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步辇图》描绘的是以贞观十五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将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带到了西藏,促进了西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为汉藏友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深得藏族人民的爱戴。文成公主去世后,当地人把她看作是救苦救难的白度母,也就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唐穆宗时,唐蕃会盟,立“唐蕃会盟碑”,此碑至今仍屹立在大昭寺门前,成为汉藏人民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据此可知,三幅图片是唐蕃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反映了汉藏兄弟民族的友好情谊。因此,题干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是民族交融,A项正确;由此可知,题干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是民族交融,没有涉及对外交流,也没有涉及经济发展的内容,排除BC项;仅绘画和雕塑不能反映艺术的丰富多彩,排除D项。故选A项。4.某同学选用了如下图片对宋元时期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该是A.科技发展 B.商业繁荣 C.民族交融 D.政权并立【答案】A【详解】根据图片“泥活字板”可知,反映的史实是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根据图片“南宋持罗盘陶俑”可知,反映的史实是指南针在南宋的使用,根据图片“宋代火器”可知,火药用于军事,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该是科技发展,A项正确;题干材料与商业无关,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出民族交融,排除C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政权并立,排除D项;故选A项。5.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表中①处应为(

)史实结论西汉设置西域都护①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清朝设置伊犁将军A.台湾 B.新疆 C.西藏 D.东北【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清朝时,康熙、乾隆平定准噶尔丹叛乱、回部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由此可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选项B正确;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最早将台湾纳入其行政管辖范围,表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选项A错误;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管辖吐蕃(西藏地区),使西藏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选项C排除;明成祖在东北的特林设立努尔干都指挥使司统辖东北地区,选项D排除。6.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曾试图武力侵入中国台湾;光绪五年(1879年),日本吞并了清朝藩属国——琉球;光绪十一年(1885年),日本制定出“十年扩军计划”;光绪二十年(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日本乘机出兵朝鲜。这些史实可以说明,这一时期(

)A.日本正在进行明治维新 B.清朝开始筹建近代海军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日本蓄意发动侵华战争【答案】D【详解】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期,日本对中国发动战争已经蓄谋已久,D项正确;题意中的内容都是日本对中国的政策与明治维新无关,排除A项;题意中未提及清朝筹建海军,排除B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排除C项。故选D项。7.艺术创作与时代需要紧密相连。对下图漫画《日本的今昔》(1940年刊载于《抗战漫画》)的创作意图理解最为合理的是(

)A.展示作者对中日版图的想象 B.提醒国人日本即将全面侵华C.坚定国人夺取抗战胜利信心 D.强调中日两国关系始终亲密【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信息,过去日本在一点点的蚕食中国,现在雄鸡中国崛起,日本成了毛虫,说明中国此时越来越强大,不再任由日本蚕食,漫画坚定了国人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C项正确;漫画中中国版图大,日本版图小,没有对版图进行想象,排除A项;此时(1940年)日本已经开始全面侵华,排除B项;此时为抗日战争时期,中日两国属于敌对状态,排除D项。故选C项。8.下图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它表明(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B.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C.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D.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排除B项;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D项。故选C项。9.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独立运动蓬勃发展,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是当时第三世界普遍的呼声与愿望,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应时代潮流提出(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一国两制”伟大构想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国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A项正确;“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为了解决中国内部的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与国际外交联系不大,排除B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新时代提出的外交构想,与材料背景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0.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天向”一词出自《楚辞·天问》,表达了古人对宇宙、人世的探索和追问。天问、墨子、天宫、蛟龙、悟空等大国重器的命名,均蕴含着厚重深沉的传统文化内涵,这些大国重器的命名(

)A.反映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达 B.均受到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影响C.凸显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强盛 D.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答案】D【详解】“天问、墨子、天宫、蛟龙、悟空”等名称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而火星探测器等都是中国现代航天工业的体现,由此可知这些航天器的命名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D项正确;仅根据这些命名不能体现中国科学技术的发达和中国综合国力的强盛,排除AC项;“墨子”不属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排除B项。故选D项。11.古代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它们的国土面积一般只有百余平方公里、人口数万,最大的城邦有8000多平方公里国土、数十万人口。这表明古代希腊城邦(

)A.古典文化繁荣 B.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C.海外贸易发达 D.奴隶制民主政治盛行【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它们的国土面积一般只有百余平方公里、人口数万,最大的城邦有8000多平方公里国土、数十万人口”可知希腊城邦的特点是“小国寡民”,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希腊古典文化,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海外贸易发达,排除C项;材料中不能反映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盛行,排除D项。故选B项。12.下面示意图(下图)中的史实都和英国有关,该示意图说明(

)A.英国引领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方向B.工业革命直接导致了巴黎公社起义C.《共产党宣言》指导拉美民族革命D.英国工人阶级具有彻底的革命精神【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信息英国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迫切需要革命理论的指导,1848年《共产党宣言》在英国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史称“第一国际”,因此示意图说明了英国引领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方向,A项正确;工业革命直接导致了巴黎公社起义,表述错误,排除B项;《共产党宣言》指导拉美民族革命,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英国工人阶级具有彻底的革命精神,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3.1932年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出版了大量肯定苏联的书籍,如《苏联工人》、《社会主义计划》、《走向苏维埃美国》。这主要是基于苏联(

)A.新经济政策的成效 B.农业集体化的成就C.工业化的高速推进 D.社会主义模式形成【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32年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出版了大量肯定苏联的书籍,如《苏联工人》、《社会主义计划》、《走向苏维埃美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2年美国出版了大量有关苏联的著作,涉及众多内容,都是关于苏联的研究,因为1932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工业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而此时美国正经历着经济大危机,所以受到美国人的关注,可知这主要是基于苏联工业化的高速推进,C项正确;新经济政策是苏联在1921年至1928年间实施的一项经济政策,旨在恢复苏联经济的发展,与题干内容“1932年经济大危机期间”不符,排除A项;到1937年,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基本完成,并初步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与题干内容“《苏联工人》、《社会主义计划》、《走向苏维埃美国》”没有联系,排除B项;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与题干内容“1932年经济大危机期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4.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不久,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国也宣布成为“福利国家”。这反映的是(

)A.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 B.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D.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答案】A【详解】根据“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不久,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国也宣布成为‘福利国家’”可知,材料反映美国、法国、联邦德国等国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反映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A项正确;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是在美苏冷战期间,材料没有反映,排除B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冷战期间建立的政治军事组织,材料没有反映,排除C项;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是在1967年,材料没有反映,排除D项。故选A项。15.目前有13亿人生活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每天人均收入不足1美元,8亿人忍受着饥饿,8000万人完全不能享受医疗服务,超过2.6亿人不能上学,发展中国家外债总额达2.5万亿美元。这说明(

)A.扶贫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B.发展中国家无法解决自身发展问题C.争取国家独立是摆脱贫穷的唯一途径D.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刻不容缓【答案】D【详解】据题干“目前有13亿人生活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每天人均收入不足1美元,8亿人忍受着饥饿,8000万人完全不能享受医疗服务,超过2.6亿人不能上学,发展中国家外债总额达2.5万亿美元。”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人均收入、教育、医疗等方面严重落后,第三世界国家外债总额高达2.5万亿美元。广大发展中国家贫穷与落后的根本原因是由不平等的国际旧秩序造成的,因此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必须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即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刻不容缓,D项正确;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排除A项;“无法解决”“唯一途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C项。故选D项。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16.(10分)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各民族碰撞、交流,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读左图,写出建立政权①的民族是;政权②的名称是读右图,写出西夏都城所在的位置(填字母),在今(填城市名)。(4分)材料二

我们不能只认为宋、明这样的王朝可以代表中国,而忽略边疆民族建立的辽、金、西夏区域政权,……没有边疆何以中国?中国的历史就是边疆民族不断融入发展的历史。——魏坚《不理解草原文明,就无法理解中国历史》(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边疆民族“不断融入发展”的共同做法。(2分)材料三政权民族关系辽与宋共存165年,和平时期122年,失和时期仅43年宋与夏1038年开始不断有边境战争,1044年议和,1084年再次交战,1098年后再无大规模战争夏与金共存110多年,1122—1123年边境战争后议和,维持至1211年蒙古攻金——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简述这一时期民族关系对“中国”国家发展的作用。(4分)【答案】(1)填空:契丹族金朝A宁夏银川(一点1分,共4分)(2)学习中原汉族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社会习俗,与汉族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一点1分,共2分)(3)特点:有战有和,和为主流;(2分)作用: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分)【详解】(1)民族、政权名称、位置、城市: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辽;1115年女真族首领阿骨打建立金;11世纪中期,党项族元昊建立西夏,定都兴庆府,即图中A,今宁夏银川。(2)做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边疆民族“不断融入发展”的共同做法是学习中原汉族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社会习俗,与汉族相互影响,相互融合。(3)特点、作用:综合上述材料:辽与北宋“共存165年,和平时期122年,失和时期仅43年”、宋与夏“1038年开始不断有边境战争,1044年议和,1084年再次交战,1098年后再无大规模战争”、夏与金“共存110多年,1122—1123年边境战争后议和,维持至1211年蒙古攻金”可知,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是有战有和,和为主流。总体上来说,在和为主流的情况下,这一时期民族关系对“中国”国家发展的作用是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7.(10分)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阅读材料,探究问题。【领导中国走向光明】材料一

……五四运动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时期虽然还没有中国共产党,但是已经有了大批的赞成俄国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到六三运动时……有广大无产阶级……参加,五四运动是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根据材料指出,五四运动与“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什么关系?(2分)材料二

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开始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2分)【全心全意为了人民】材料三

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已经基本完成。农业合作化已经健康地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实现,手工业合作化也已基本上完成,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空前高涨。——《新年的展望》(社论)《人民日报》1957年1月1日(3)材料三中“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社会变革。这里的“划时代意义”应该如何理解?(2分)【高举旗帜开创未来】材料四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4)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征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5)“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该怎么做?(2分)【答案】(1)关系: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2分)(2)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2分)(3)理解: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分)(4)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2分)(5)努力学习党的历史、科学文化知识,热爱中国共产党等。(一点1分,共2分)【解析】(1)根据材料“五四运动时期虽然还没有中国共产党,但是已经有了大批的赞成俄国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到六三运动时……有广大无产阶级……参加,五四运动是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可知,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2)根据材料“开始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可知,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通过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社会变革。(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征程。(5)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探究可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作为中学生需要努力学习党的历史、科学文化知识,热爱中国共产党。18.(10分)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动力,不断推动社会变革。人类历史中的每一次变革,或改善了物质生活,或摆脱了精神桎梏,抑或实现了独立、自由。下面是九年级一班李老师以“创新·变革”为主题设计的课后分层作业任务单,请你一起完成作业任务。【法律创新见证社会变革】材料一第一组第二组图一《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图二《查士丁尼法典》图三《权利法案》图四1787年美国宪法(1)从上面两组法律文献中各任选一例进行介绍。(2分)【科技创新改变世界面貌】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发明大事记: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研制出实用的发电机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现代塑料)的制造技术1879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人造纤维1885年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913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用流水线生产汽车

(2)根据上表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