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吉林卷)语文(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考生须知:语文试卷共8页,包括三道大题,共25道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一、积累与运用(15分)请在答题卡相应的田字格中或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第1—4题每句1分,第5题每小题2分)请在下面的田字格中、括号里或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1.,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3.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的句子是:,。4.刘禹锡无论身处何种困境,都有一股逆流而上的豪气。他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里,表达出自己的洒脱和豁达的句子是:,。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
)是双脚,(
)是未来。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向双脚而是要问向志向;人能攀多高?这事不是要问向双手而是要问向意志。即使命运从不发芽,不要wǎn惜千百次播种□即使花朵结不成果实,不要遗憾千百次凋零。信念告诉我们的人生:没有比脚再长的道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填写汉字。①羁()绊
②wǎn()惜(2)语段“□”处填入标点符号,恰当的一项是(
)A., B.: C.? D.;(3)结合语境,请为语段括号内选择恰当的一组关联词语。(
)A.如果那么 B.虽然但是 C.无论都 D.不仅还(4)结合语段内容,仿照画线语句,续写一句话。二、阅读(45分)(一)文言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10题。(10分)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6.孟子,名,战国时期思想家。(1分)7.请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1)父命之()
(2)丈夫之冠也()(3)往之女家()
8.下列不能体现“富贵不能淫”的事例是(
)(2分)A.闻一多大义凛然走在游行队伍最前列,慷慨就义。B.东汉人杨震面对王密的夜送十斤金,当场拒绝。C.文天祥被俘后,拒绝高官厚禄,从容赴义。D.关羽面对曹操的美女宝马的厚待,不为所动,得知刘备下落后挂印封金毅然离去。9.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2分)10.下面是对孟子“大丈夫”的理解,请根据原文,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请在括号内打√;错误,请打×),并简要说明理由。(2分)无论是否得志,都要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共守道德之高标。()(乙)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1-13题。(5分)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①则须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②,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③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鹜,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言,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注释]①制义: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文字程式,又称制艺,即八股文。②古文:唐代时称秦汉之文为古文,即以文言写成的散体文。③试帖:唐以来科举考试中采用的一种诗歌体裁。多用五言六韵,有一定的程式。11.“不专之咎也”一句中的“咎”的意思是什么?(1分)1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四处)(2分)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专看一家文稿13.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从第二段来看,做到这一点会有怎样的收获?(2分)(二)现代文阅读(25分)(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16分)葵花地①我始终记得乡下老家的那一片葵花地。②那是许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祖母的身子骨已经不再硬朗,她的一头青发,也被岁月的风雨洗刷成根根银丝,而一双被旧时代裹得变了形的小脚,蹭啊蹭的,一天中总要去葵花地里跑几个来回。祖母是在侍弄她的宝贝葵花苗。其时,我还是一个混沌未开的蒙童,常常是屁颠屁颠地尾随着祖母,不是帮忙,而是添乱。祖母那一张布满沟壑的脸庞上,总是流淌着笑意。“你看,你看,又把葵花苗给踩翻了。”她这么说着,一双爬满青筋的手便很是小心地将葵花苗扶正。③曾听大人们讲,我祖母出生在富贵人家,幼年时念过私塾,很在行的却是裁剪缝制的手艺活儿。她年轻时飞针走线绣出的花卉禽类,形同活物,让人看着看着,稍一走神,那花儿仿佛就从锦缎上开了出来,鸟儿仿佛就扑扇着翅膀飞了起来……然而,祖母的人生却无锦上添花那么美好。她28岁那年,我祖父便撒手人寰,留下娇妻幼子,在人世的凄风苦雨中煎熬。也是从那以后,我祖母便再无闲情去绣那些精美之至的花卉禽类。拖儿带子,养家糊口,她那双纤纤素手不得不开始干起陌生的农活。祖母从不对我们讲述自己的身世,至于她怎样拉扯着我的父辈走过那一段漫漫人生路,也不是幼小的我能够猜想得出来的。④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祖母费尽心力侍弄的那一片葵花地。⑤葵花地就在老家门前的一片开阔地中间。那是被祖母的心血和汗水浸润得十分肥沃的土地。每年开春,祖母都会小心翼翼地从火塘挂钩上的竹篮里取出备好的葵花种子,一颗一颗放进盛满清水的木盆里浸泡,又一颗一颗地插入铺着白色柴灰的土钵中等待它们萌芽。然后,她便佝偻着身子一锄一锄去翻垦被冬日的雪雨浸淫得紧实的葵花地。直到把那块葵花地整理得松松软软、平平展展,她才一边反手捶着背脊,一边溢着满脸的笑容,望一望头顶的太阳,舒一口长气。倏忽就想,倘若我那早逝的父母还在人世,年迈的祖母该不用亲自下地了吧。然而祖母却说:“真正累人的并不是这些农活哩!”⑥两三场春雨过后,种在土钵里的葵花子终于长出了嫩芽,祖母便在一个雨后天晴的早上,用竹签将葵花苗一棵一棵地掀出来,再一棵一棵地栽进肥黑的葵花地,继而撒下一层薄薄的火土灰。这以后的每一天,祖母总要去葵花地跑几个来回,为葵花苗锄草、松土、浇水和施肥。祖母做这一切时,总是小心翼翼的,就如同母亲喂婴儿般不厌其烦。⑦几番风雨,几番日月,葵花苗渐渐长成了人那么高,展开了金色的葵瓣,结出了牙状的籽粒。其时,佝偻着身子的老祖母同年幼的我,置身于茂密的葵花丛中,阳光从绿叶及金色的花瓣间筛落下来,祖母脸上的沟沟壑壑也闪烁着金色的喜悦。⑧有一回,祖母站在阶沿的麻石条上,指着阳光下耀眼的葵花,意味深长地说:“这葵花多么可爱啊!它们总是追随着太阳旋动自己的身子,哪怕在阴天或雨天,也会凭着记忆寻觅太阳的方向,仰头望去。”祖母说这番话时,哥哥和姐姐也在旁边,我见他们一脸沉思地点着头,眼睛里闪烁着一种异样的光彩。莫非他们已经领悟到了祖母话语中的含义?⑨我也渐渐地明白,祖母一直精心侍弄着葵花地,其实是在精心地侍弄着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侍弄着人生长旅中支撑着她前行的意志与毅力。举目再望葵花地时,我忽然发现那一张张金色的花盘,就像是一张张天真无邪的脸庞,在这开阔而热烈的秋季,正昂然拥抱着太阳的光焰。仿佛觉得,我也变成了阳光下的一棵向日葵。⑩我怎么能够轻易忘却乡下老家的那一片葵花地呢!(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02月10日)14.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15.阅读第④~⑥段,请简要概括文中祖母是如何费尽心力侍弄那一片葵花地的。(4分)16.第⑧段画线句中“祖母话语中的含义”指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17.第⑩段“我怎么能够轻易忘却乡下老家的那一片葵花地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哪些感情?(4分)(乙)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1题。(9分)一榫一卯总关情①我很喜欢古建筑,尤其是木构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处,都品玩不尽。②中国的传统建筑,从技术到文化,常常衍生得奇妙、自然,考察中国传统木作建筑时会发现,技术最初的目的越是简单、实用,其效果却越是神奇、伟大。③最让人折服的例子之一,是榫卯。④榫卯是两个独立的木构件,一凸一凹,凸的样嵌入凹的卯里。两个木构件便咬合在一起,这是一种构件间的连接方式,不用钉子,也不用绳子,两个需要连接的物体,各自一点改变,就可以完成并形成一个结构整体。其功效是,一接二,二接三,三接万物,需要连接多少构件,就可连接多少,这个整体想要多大,就可以有多大。⑤榫卯的功能不仅仅是连接,还有因连接而生发的另两种功效。众所周知,木材有热胀干缩的“活性”,而榫卯的连接,又是木构件间的柔性的结合,因此有了一定移动或者说松动的余地,这看似缺点,但一旦组合为一个有各种榫卯连接在一起的整体构件时,缺点就成了优点;垂直方向结合的榫卯,与水平方向结合的榫卯,咬合在一起时,就不怕来自任何方向的挤压和拉伸。因挤压或拉伸造成的松脱与张紧,会互相抵消,从而形成复杂微妙的平衡。⑥榫卯结合,可谓刚柔相济,而刚柔结合,便有着巨大的消耗作用,于是即使地震来袭,也自岿然不动。山西应县木塔就是最好的说明。这座建于公元1056年的木塔,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全塔有数以万计的木构件,全以榫卯咬合的方式连接、固定,以至于牢固不破。⑦榫卯的功能极其简单,即两个部件的组合。但越简单,越接近事物的本质,也越伟大。最终它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还有他,万中最终如同一体。⑧榫卯何人发明,又发明于何时?无从可知,迄今为止可见的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但它一旦出现,便被运用得淋漓尽致,便直指木构建筑的灵魂所在:单体不是核心,单体之间平衡有序的连接与融合的关系,才是要旨。当你看到颠三倒四,横七竖八的各个木构件,依照一种组合关系被连接得天衣无缝时,你就会有一种顿悟:任何一个世界、组织、机构、团体,都是有关系连接在一起的,而“关系”的精髓就是榫入卯眼,格格不入是行不通的。或者说方枘圆凿——方形的榫头也是入不了圆形的卯眼。榫卯结构就是这样令人开悟,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注释】①榫卯(sǔnmǎo),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他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18.文章除介绍榫卯的连接功用外,还介绍了榫卯的哪两种功效?(2分)19.文章第④段和第⑤⑥段的顺序能够调换吗?为什么?(2分)20.请从说明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迄今为止可见的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21.家具城要举办家具博览会,请你结合选文为“榫卯”结构写一段推荐语。(2分)(三)名著阅读(5分)文学名著作为经过时间淘洗的经典,总能跨越历史的长河给予人永恒的思考。22.小语在阅读《经典常谈》时使用了“选择性阅读”的方法。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2分)A.小语对古代文学感兴趣,选择先读《诗第十二》。B.小语想了解更多的历史内容,决定去读《〈战国策〉第八》C.小语想拓展关于《诗经》的更多知识,认真阅读《〈诗经〉第四》D.小语想开展汉字文化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仔细研读《文第十三》。23.小语在阅读《经典常谈》时不明白“《墨子》里只讲守的器械和方法,攻的方面,特意不讲”的原因,请你结合《诸子第十》篇给她解答疑惑。(3分)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一)综合性学习(10分)24.致远中学将开展“勤俭节约”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积极参与。(1)为此次主题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2分)(2)校级篮球队小组晋级后聚餐。请运用你积累的名言警句将对话补充完整。(2分)伟杰嘀咕:“今天怎么就这么几个菜。”浩鑫说:“在外聚餐要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做到‘光盘’为好。我们人不多,按需点菜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吧。”你接着说:“。”瑞凯说:“你说的很对,引经据典,说出了‘光盘行动’对勤俭节约的积极意义。”(3)下面是李明同学写了一段关于勤俭节约看法的文字,请你修改。(3分)【甲】勤俭节约精神是个体修身之基、家庭和睦之要、治国兴国强国之道。勤俭节约,关乎你我他,涉及生活方方面面。2021年4月,反食品浪费法正式颁布施行,对食品浪费行为从此有了法律规制。针对个别网络“吃播”吃过就吐的浪费行为,反食品浪费法明确规定,【乙】禁止制作、传播、发布、宣扬量大多吃和暴饮暴食等浪费食品的节目或者音视频信息。对于餐饮服务经营者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造成明显浪费的,也明确规定将由相关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将处以罚款等。【丙】我们深知没有艰苦奋斗,就不能收获辉煌,没有勤俭节约,就不会民富国强。①请把甲处画线句子改成三个短句。②画线乙处有语病,请修改。③画线丙处标点符号有误,请修改。(4)下面是学校团委对学生餐后饭菜剩余情况的统计表。请你写出一条探究结果,并围绕“拒绝浪费”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3分)项目人数百分比没有剩饭菜15778.5%剩少量饭菜2512.5%剩一半饭菜105%剩大量饭菜84%(二)写作(50分)25.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作文(1)请以“一起长大”为题,写一篇作文。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幸福在哪里朋友我告诉你它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它在辛勤的工作中它在艰苦的劳动里啊!幸福就在你晶莹的汗水里啊!幸福就在你晶莹的汗水里(歌曲《幸福在哪里》殷秀梅演唱、戴富荣词、姜春阳曲)作文要求:(1)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3)不少于500字。(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以及毕业学名。
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吉林卷)语文·全解全析(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考生须知:语文试卷共8页,包括三道大题,共25道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一、积累与运用(15分)请在答题卡相应的田字格中或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第1—4题每句1分,第5题每小题2分)请在下面的田字格中、括号里或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1.,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3.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的句子是:,。4.刘禹锡无论身处何种困境,都有一股逆流而上的豪气。他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里,表达出自己的洒脱和豁达的句子是:,。【答案】无可奈何花落去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和汉字书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儒、作、畔”等字的正确书写。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
)是双脚,(
)是未来。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向双脚而是要问向志向;人能攀多高?这事不是要问向双手而是要问向意志。即使命运从不发芽,不要wǎn惜千百次播种□即使花朵结不成果实,不要遗憾千百次凋零。信念告诉我们的人生:没有比脚再长的道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填写汉字。①羁()绊
②wǎn()惜(2)语段“□”处填入标点符号,恰当的一项是(
)A., B.: C.? D.;(3)结合语境,请为语段括号内选择恰当的一组关联词语。(
)A.如果那么 B.虽然但是 C.无论都 D.不仅还(4)结合语段内容,仿照画线语句,续写一句话。【答案】(1)jī惋(2)D(3)D(4)示例:即使旅程永无止境,不要懊恼千百次跋涉。【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羁绊,jībàn,束缚;被缠住不能脱身。惋惜,wǎnxī,怜惜;可惜。(2)本题考查标点运用。前后句格式相同,语义相关,已经出现了逗号。故应用分号。故选D。(3)本题考查关联词语。分析语义可知,“是双脚”和“是未来”在语义上是递进关系。A.表假设关系;B.表转折关系;C.表条件关系;D.表递进关系;故选D。(4)本题考查仿写。开放类试题,与画线句格式相同,语义相关即可。示例:即使希望照不进现实,不要叹息千百次追寻。二、阅读(45分)(一)文言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10题。(10分)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6.孟子,名,战国时期思想家。(1分)7.请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1)父命之()
(2)丈夫之冠也()(3)往之女家()
8.下列不能体现“富贵不能淫”的事例是(
)(2分)A.闻一多大义凛然走在游行队伍最前列,慷慨就义。B.东汉人杨震面对王密的夜送十斤金,当场拒绝。C.文天祥被俘后,拒绝高官厚禄,从容赴义。D.关羽面对曹操的美女宝马的厚待,不为所动,得知刘备下落后挂印封金毅然离去。9.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2分)10.下面是对孟子“大丈夫”的理解,请根据原文,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请在括号内打√;错误,请打×),并简要说明理由。(2分)无论是否得志,都要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共守道德之高标。()【答案】6.轲7.教导、训诲行冠礼同“汝”,你8.A9.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10.判断:×理由:文中孟子在阐释大丈夫得志与否时,说的是“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即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要独自走自己的道路。【解析】6.本题考查作家作品。孟子,名轲,字子舆,一字子车,子居,战国中期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人,是孔子(孔子名言名句)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被儒家尊为“亚圣”。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父亲训导他。命,教导、训诲。(2)句意:男子行加冠礼时。冠,行冠礼。(3)句意:到了你丈夫家里。女,同“汝”,你。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A.这个事例中闻一多没有受到功名利䘵的诱惑,没有体现“富贵”,不能证明“富贵不能淫”的观点。故选A。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第二段“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可知,孟子运用类比的手法,将公孙衍、张仪对君主的顺从类比妾妇之道,通过反驳景春的观点,指责公孙衍和张仪之流只顾顺从君主之意,没有独立的人格。没有独立判断是非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逢迎统治者的喜好,为了个人利益,这样的人不能称之为“大丈夫”,联系“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可知,在孟子看来,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乱动摇、屈服。1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第二段中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可知,孟子认为,大丈夫得志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所以“无论是否得志,都要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共守道德之高标”这个说法错误。(乙)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1-13题。(5分)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①则须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②,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③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鹜,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言,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注释]①制义: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文字程式,又称制艺,即八股文。②古文:唐代时称秦汉之文为古文,即以文言写成的散体文。③试帖:唐以来科举考试中采用的一种诗歌体裁。多用五言六韵,有一定的程式。11.“不专之咎也”一句中的“咎”的意思是什么?(1分)1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四处)(2分)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专看一家文稿13.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从第二段来看,做到这一点会有怎样的收获?(2分)【答案】11.“咎”的意思是“过失”。12.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专看一家文稿。13.寻求学业需专一研究;只有专一才能有心得体会,也必定存在着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解析】11.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理解。“不专之咎也”句意:是不专的过失在起作用。咎:过失。1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句意:我不知道你们心里究竟有专一门学业的爱好没有?如有志于探寻古代经典之学,就必须专守一经;如有志于作八股文,就必须专读一个人的文稿。“其心有专嗜否”作“吾不知”的宾语,其后应断开;“若……则……”是表示假设关系的句子,“志在穷经”与“志在作制义”句式结构相同,“则须专守一经”与“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句式结构相同。故停顿为: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专看一家文稿。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明确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是寻求学业需专一研究。根据“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明确只有专一才能有心得体会,也必定存在着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二)现代文阅读(25分)(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16分)葵花地①我始终记得乡下老家的那一片葵花地。②那是许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祖母的身子骨已经不再硬朗,她的一头青发,也被岁月的风雨洗刷成根根银丝,而一双被旧时代裹得变了形的小脚,蹭啊蹭的,一天中总要去葵花地里跑几个来回。祖母是在侍弄她的宝贝葵花苗。其时,我还是一个混沌未开的蒙童,常常是屁颠屁颠地尾随着祖母,不是帮忙,而是添乱。祖母那一张布满沟壑的脸庞上,总是流淌着笑意。“你看,你看,又把葵花苗给踩翻了。”她这么说着,一双爬满青筋的手便很是小心地将葵花苗扶正。③曾听大人们讲,我祖母出生在富贵人家,幼年时念过私塾,很在行的却是裁剪缝制的手艺活儿。她年轻时飞针走线绣出的花卉禽类,形同活物,让人看着看着,稍一走神,那花儿仿佛就从锦缎上开了出来,鸟儿仿佛就扑扇着翅膀飞了起来……然而,祖母的人生却无锦上添花那么美好。她28岁那年,我祖父便撒手人寰,留下娇妻幼子,在人世的凄风苦雨中煎熬。也是从那以后,我祖母便再无闲情去绣那些精美之至的花卉禽类。拖儿带子,养家糊口,她那双纤纤素手不得不开始干起陌生的农活。祖母从不对我们讲述自己的身世,至于她怎样拉扯着我的父辈走过那一段漫漫人生路,也不是幼小的我能够猜想得出来的。④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祖母费尽心力侍弄的那一片葵花地。⑤葵花地就在老家门前的一片开阔地中间。那是被祖母的心血和汗水浸润得十分肥沃的土地。每年开春,祖母都会小心翼翼地从火塘挂钩上的竹篮里取出备好的葵花种子,一颗一颗放进盛满清水的木盆里浸泡,又一颗一颗地插入铺着白色柴灰的土钵中等待它们萌芽。然后,她便佝偻着身子一锄一锄去翻垦被冬日的雪雨浸淫得紧实的葵花地。直到把那块葵花地整理得松松软软、平平展展,她才一边反手捶着背脊,一边溢着满脸的笑容,望一望头顶的太阳,舒一口长气。倏忽就想,倘若我那早逝的父母还在人世,年迈的祖母该不用亲自下地了吧。然而祖母却说:“真正累人的并不是这些农活哩!”⑥两三场春雨过后,种在土钵里的葵花子终于长出了嫩芽,祖母便在一个雨后天晴的早上,用竹签将葵花苗一棵一棵地掀出来,再一棵一棵地栽进肥黑的葵花地,继而撒下一层薄薄的火土灰。这以后的每一天,祖母总要去葵花地跑几个来回,为葵花苗锄草、松土、浇水和施肥。祖母做这一切时,总是小心翼翼的,就如同母亲喂婴儿般不厌其烦。⑦几番风雨,几番日月,葵花苗渐渐长成了人那么高,展开了金色的葵瓣,结出了牙状的籽粒。其时,佝偻着身子的老祖母同年幼的我,置身于茂密的葵花丛中,阳光从绿叶及金色的花瓣间筛落下来,祖母脸上的沟沟壑壑也闪烁着金色的喜悦。⑧有一回,祖母站在阶沿的麻石条上,指着阳光下耀眼的葵花,意味深长地说:“这葵花多么可爱啊!它们总是追随着太阳旋动自己的身子,哪怕在阴天或雨天,也会凭着记忆寻觅太阳的方向,仰头望去。”祖母说这番话时,哥哥和姐姐也在旁边,我见他们一脸沉思地点着头,眼睛里闪烁着一种异样的光彩。莫非他们已经领悟到了祖母话语中的含义?⑨我也渐渐地明白,祖母一直精心侍弄着葵花地,其实是在精心地侍弄着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侍弄着人生长旅中支撑着她前行的意志与毅力。举目再望葵花地时,我忽然发现那一张张金色的花盘,就像是一张张天真无邪的脸庞,在这开阔而热烈的秋季,正昂然拥抱着太阳的光焰。仿佛觉得,我也变成了阳光下的一棵向日葵。⑩我怎么能够轻易忘却乡下老家的那一片葵花地呢!(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02月10日)14.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15.阅读第④~⑥段,请简要概括文中祖母是如何费尽心力侍弄那一片葵花地的。(4分)16.第⑧段画线句中“祖母话语中的含义”指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17.第⑩段“我怎么能够轻易忘却乡下老家的那一片葵花地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哪些感情?(4分)【答案】14.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祖母对“我”的添乱并不生气,表现了祖母对“我”的疼爱和对葵花苗的爱护。15.①祖母一颗一颗选择葵花种子在土钵中育苗。②祖母一锄一锄去翻垦葵花地。③祖母将葵花苗一棵一棵地掀出来并栽进肥黑的葵花地。④祖母每一天为葵花苗锄草、松土、浇水和施肥。16.人要有前行的意志与毅力并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生命意义的追求。17.对老家的那一片葵花地的想念与感激,对祖母的怀念与崇敬。【解析】14.本题考查赏析人物描写。人物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分为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和神态。联系“‘你看,你看,又把葵花苗给踩翻了。’她这么说着,一双爬满青筋的手便很是小心地将葵花苗扶正”可知是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结合上文“我还是一个混沌未开的蒙童,常常是屁颠屁颠地尾随着祖母,不是帮忙,而是添乱。祖母是从不生气的”可知,这是祖母在我添乱后的反应,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祖母对于“我”的添乱并不生气,表现了祖母对“我”的疼爱。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第⑤段中的“祖母都会小心翼翼地从火塘挂钩上的竹篮里取出备好的葵花种子,一颗一颗放进盛满清水的木盆里浸泡,又一颗一颗地插入铺着白色柴灰的土钵中等待它们萌芽”可得:祖母一颗一颗选择葵花种子在土钵中育苗。根据第⑤段“她便佝偻着身子一锄一锄去翻垦被冬日的雪雨浸淫得紧实的葵花地”可得:祖母一锄一锄去翻垦葵花地。根据第⑥段中的“用竹签将葵花苗一棵一棵地掀出来,再一棵一棵地栽进肥黑的葵花地”可得:祖母将葵花苗一棵一棵地掀出来并栽进肥黑的葵花地。根据第⑥段“祖母总要去葵花地跑几个来回,为葵花苗锄草、松土、浇水和施肥”可得:祖母每一天为葵花苗锄草、松土、浇水和施肥。16.本题考查对重要语句的理解。根据第⑨段中的“其实是在精心地侍弄着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可得:人要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生命意义的追求。根据第⑨段中的“侍弄着人生长旅中支撑着她前行的意志与毅力”可得:人要有前行的意志与毅力。综合表述即可。17.本题考查赏析作者感情。这句话的表面意思是表现了作者对老家那一片葵花地的相信与感激。联系文中第③段“她28岁那年,我祖父便撒手人寰,留下娇妻幼子,在人世的凄风苦雨中煎熬。也是从那以后,我祖母便再无闲情去绣那些精美之至的花卉禽类。拖儿带子,养家糊口,她那双纤纤素手不得不开始干起陌生的农活”对祖母饱受生活的苦难的记叙,对祖母在葵花地劳作的情景可知,这句话里还有对祖母的怀念与崇敬之情。(乙)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1题。(9分)一榫一卯总关情①我很喜欢古建筑,尤其是木构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处,都品玩不尽。②中国的传统建筑,从技术到文化,常常衍生得奇妙、自然,考察中国传统木作建筑时会发现,技术最初的目的越是简单、实用,其效果却越是神奇、伟大。③最让人折服的例子之一,是榫卯。④榫卯是两个独立的木构件,一凸一凹,凸的样嵌入凹的卯里。两个木构件便咬合在一起,这是一种构件间的连接方式,不用钉子,也不用绳子,两个需要连接的物体,各自一点改变,就可以完成并形成一个结构整体。其功效是,一接二,二接三,三接万物,需要连接多少构件,就可连接多少,这个整体想要多大,就可以有多大。⑤榫卯的功能不仅仅是连接,还有因连接而生发的另两种功效。众所周知,木材有热胀干缩的“活性”,而榫卯的连接,又是木构件间的柔性的结合,因此有了一定移动或者说松动的余地,这看似缺点,但一旦组合为一个有各种榫卯连接在一起的整体构件时,缺点就成了优点;垂直方向结合的榫卯,与水平方向结合的榫卯,咬合在一起时,就不怕来自任何方向的挤压和拉伸。因挤压或拉伸造成的松脱与张紧,会互相抵消,从而形成复杂微妙的平衡。⑥榫卯结合,可谓刚柔相济,而刚柔结合,便有着巨大的消耗作用,于是即使地震来袭,也自岿然不动。山西应县木塔就是最好的说明。这座建于公元1056年的木塔,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全塔有数以万计的木构件,全以榫卯咬合的方式连接、固定,以至于牢固不破。⑦榫卯的功能极其简单,即两个部件的组合。但越简单,越接近事物的本质,也越伟大。最终它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还有他,万中最终如同一体。⑧榫卯何人发明,又发明于何时?无从可知,迄今为止可见的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但它一旦出现,便被运用得淋漓尽致,便直指木构建筑的灵魂所在:单体不是核心,单体之间平衡有序的连接与融合的关系,才是要旨。当你看到颠三倒四,横七竖八的各个木构件,依照一种组合关系被连接得天衣无缝时,你就会有一种顿悟:任何一个世界、组织、机构、团体,都是有关系连接在一起的,而“关系”的精髓就是榫入卯眼,格格不入是行不通的。或者说方枘圆凿——方形的榫头也是入不了圆形的卯眼。榫卯结构就是这样令人开悟,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注释】①榫卯(sǔnmǎo),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他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18.文章除介绍榫卯的连接功用外,还介绍了榫卯的哪两种功效?(2分)19.文章第④段和第⑤⑥段的顺序能够调换吗?为什么?(2分)20.请从说明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迄今为止可见的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21.家具城要举办家具博览会,请你结合选文为“榫卯”结构写一段推荐语。(2分)【答案】18.介绍了榫卯的平衡与耗能两功效。19.不能调换。第④段介绍榫卯的连接功用,第⑤⑥段介绍榫卯的两种功效。而榫卯的两种功效是因连接而生发的,④段和⑤⑥段间存在着逻辑关系中的由结果到原因(由现象到本质),⑤⑥之间是由主到次。20.“迄今为止”说明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只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榫卯木结构建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1.榫卯是一凸一凹两个木构件咬合在一起,一接二,二接三,三接万物,想要多大,就可以有多大,榫卯之间的连接、与融合,平衡与耗能简单实用,效果神奇伟大,我推荐榫卯家具。【解析】18.本题考查信息的提炼概括能力。通读文章,学会找段落中心句和隐含关键信息的词句,在此基础上提炼概括。由第⑤段“因挤压或拉伸造成的松脱与张紧,会互相抵消,从而形成复杂微妙的平衡”可以概括出榫卯的平衡功效。由第⑥段“榫卯结合,可谓刚柔相济,而刚柔结合,便有着巨大的耗能作用”可以概括出榫卯的耗能功效。19.本题考查说明顺序。由第④段“榫卯是两个独立的木构件,一凸一凹,凸的样嵌入凹的卯里。两个木构件便咬合在一起,这是一种构件间的连接方式”“其功效是,一接二,二接三,三接万物,需要连接多少构件,就可连接多少,这个整体想要多大,就可以有多大”可知,本段介绍榫卯的连接功用。由第⑤段“榫卯的功能不仅仅是连接,还有因连接而生发的另两种功效”“众所周知,木材有热胀干缩的“活性”,而榫卯的连接,又是木构件间的柔性的结合,因此有了一定移动或者说松动的余地”“因挤压或拉伸造成的松脱与张紧,会互相抵消,从而形成复杂微妙的平衡”可知,本段介绍了榫卯因连接而生发的平衡功效。由第⑥段“榫卯结合,可谓刚柔相济,而刚柔结合,便有着巨大的消耗作用,于是即使地震来袭,也自岿然不动”可知,本段介绍了榫卯因连接而生发的耗能功效。由以上分析可得出:三段顺序不能调换。第④段介绍榫卯的连接功用,第⑤⑥段介绍榫卯的两种功效。而榫卯的两种功效是因连接而生发的,④段和⑤⑥段间存在着逻辑关系中的由结果到原因(由现象到本质),⑤⑥之间是由主到次的顺序。20.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在准确性的前提下有生动与平实之分。“迄今为止”表示时间上的限制,意思是到目前为止。结合前文“榫卯何人发明,又发明于何时?无从可知”可知,这里准确说明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只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榫卯木结构建筑,以后可能会出现比它更早的榫卯木结构建筑。加点词“迄今为止”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特点。21.本题考查内容概括。由第④段“榫卯是两个独立的木构件,一凸一凹,凸的样嵌入凹的卯里。两个木构件便咬合在一起,这是一种构件间的连接方式”“其功效是,一接二,二接三,三接万物,需要连接多少构件,就可连接多少,这个整体想要多大,就可以有多大”、第⑤段“垂直方向结合的榫卯,与水平方向结合的榫卯,咬合在一起时,就不怕来自任何方向的挤压和拉伸。因挤压或拉伸造成的松脱与张紧,会互相抵消,从而形成复杂微妙的平衡”、第⑥段“榫卯结合,可谓刚柔相济,而刚柔结合,便有着巨大的耗能作用”可得出榫卯的特点和优势,由此概括推荐语即可。(三)名著阅读(5分)文学名著作为经过时间淘洗的经典,总能跨越历史的长河给予人永恒的思考。22.小语在阅读《经典常谈》时使用了“选择性阅读”的方法。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2分)A.小语对古代文学感兴趣,选择先读《诗第十二》。B.小语想了解更多的历史内容,决定去读《〈战国策〉第八》C.小语想拓展关于《诗经》的更多知识,认真阅读《〈诗经〉第四》D.小语想开展汉字文化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仔细研读《文第十三》。23.小语在阅读《经典常谈》时不明白“《墨子》里只讲守的器械和方法,攻的方面,特意不讲”的原因,请你结合《诸子第十》篇给她解答疑惑。(3分)【答案】22.D23.因为墨家坚守“非攻”主义/反对侵略(非正义)的打仗,只帮助被侵略的弱小国家做防卫的工作。(意对即可)【详解】22.本题考查名著理解。D.有误,开展汉字文化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应仔细研读《<说文解字>第一》;故选D。23.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经典常谈》中《诸子第十》原文:“但墨家和别的武士不同,他们是有主义的。他们虽以帮人打仗为主,却反对侵略的打仗;他们只帮被侵略的弱小国家做防卫的工作”据此可知原因:墨家坚守“非攻”主义,反对侵略的打仗,只帮助被侵略的弱小国家做防卫的工作。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一)综合性学习(10分)24.致远中学将开展“勤俭节约”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积极参与。(1)为此次主题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2分)(2)校级篮球队小组晋级后聚餐。请运用你积累的名言警句将对话补充完整。(2分)伟杰嘀咕:“今天怎么就这么几个菜。”浩鑫说:“在外聚餐要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做到‘光盘’为好。我们人不多,按需点菜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吧。”你接着说:“。”瑞凯说:“你说的很对,引经据典,说出了‘光盘行动’对勤俭节约的积极意义。”(3)下面是李明同学写了一段关于勤俭节约看法的文字,请你修改。(3分)【甲】勤俭节约精神是个体修身之基、家庭和睦之要、治国兴国强国之道。勤俭节约,关乎你我他,涉及生活方方面面。2021年4月,反食品浪费法正式颁布施行,对食品浪费行为从此有了法律规制。针对个别网络“吃播”吃过就吐的浪费行为,反食品浪费法明确规定,【乙】禁止制作、传播、发布、宣扬量大多吃和暴饮暴食等浪费食品的节目或者音视频信息。对于餐饮服务经营者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造成明显浪费的,也明确规定将由相关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将处以罚款等。【丙】我们深知没有艰苦奋斗,就不能收获辉煌,没有勤俭节约,就不会民富国强。①请把甲处画线句子改成三个短句。②画线乙处有语病,请修改。③画线丙处标点符号有误,请修改。(4)下面是学校团委对学生餐后饭菜剩余情况的统计表。请你写出一条探究结果,并围绕“拒绝浪费”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3分)项目人数百分比没有剩饭菜15778.5%剩少量饭菜2512.5%剩一半饭菜105%剩大量饭菜84%【答案】(1)示例一:勤俭节约光荣,铺张浪费可耻;示例二:美德始于心,节俭践于行(2)示例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示例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3)①勤俭节约精神是个体修身之基,勤俭节约精神是家庭和睦之要,勤俭节约精神是治国兴国强国之道。②将“传播”和“发布”调换位置。③“辉煌”一词后面的“,”改成“;”。(4)学校大部分同学餐后没有剩饭菜情况,有一定的节约意识,但仍然有少部分同学存在浪费现象。建议:学校要加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勤俭节约意识;提升学校食堂管理水平,优化菜品,提供个性化选择;学校对学生用餐情况及时评价,表扬“光盘”学生。(提一条建议即可,言之有理即可)【详解】(1)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围绕活动主题,采用一种修辞手法进行拟写即可。示例:粒米虽微,却汇成海;节约点滴,共筑未来。(2)本题考查名言警句积累。围绕“节约”“杜绝浪费”的主题,选择名言或诗句作答即可。示例: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3)①本题考查句式转换。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不改变句子原意即可。示例:勤俭节约精神是个体修身之基,是家庭和睦之要,更是治国兴国强国之道。②本题考查病句修改。乙处画线句子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应将“制作、传播、发布、宣扬”修改为“制作、发布、传播、宣扬”,以符合逻辑顺序。修改后的句子为:反食品浪费法明确规定,禁止制作、发布、传播、宣扬量大多吃和暴饮暴食等浪费食品的节目或者音视频信息。③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丙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应将“就不能收获辉煌”后的逗号改为分号,因为前后两句是并列关系,使用分号更能体现这种关系。修改后的句子为:我们深知,没有艰苦奋斗,就不能收获辉煌;没有勤俭节约,就不会民富国强。(4)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意见建议。根据学校团委对学生餐后饭菜剩余情况的统计表,可知大部分学生在餐后没有剩饭菜,占比达到了78.5%。剩饭菜的学生中,剩少量饭菜的占12.5%,剩一半饭菜的占5%,剩大量饭菜的占4%。整体来看,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不浪费食物,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浪费现象。建议:加强宣传教育: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关于食物浪费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讲座、海报、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刻认识到食物浪费的危害性,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提倡适量取餐:学校可以在餐厅设置明显的提示标语,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食量适量取餐,避免因为取餐过多而造成浪费。设立监督机制: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监督机制,对学生的用餐情况进行监督,对于浪费食物的行为进行适当的提醒和纠正。(二)写作(50分)25.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作文(1)请以“一起长大”为题,写一篇作文。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幸福在哪里朋友我告诉你它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它在辛勤的工作中它在艰苦的劳动里啊!幸福就在你晶莹的汗水里啊!幸福就在你晶莹的汗水里(歌曲《幸福在哪里》殷秀梅演唱、戴富荣词、姜春阳曲)作文要求:(1)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3)不少于500字。(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以及毕业学名。作文(1)【答案】例文:一起长大一起长大的约定,那样真心,一起聊不完的曾经……听不厌,听不厌那温暖的《蒲公英的约定》,看不厌,看不厌校园里蒲公英飘絮满天,闻不厌,闻不厌,闻不厌那弥漫藤园的香气和淡淡岁月斑驳的气息,忆不厌,忆不厌那多彩的青春岁月。时光渐渐流逝,宛如随风飘荡的蒲公英,一去便不复返……暮然回首间,发现自己曾经在初中里徘徊过的`三年时光显得格外美丽,这种美丽无法言语,但内心,早已感触至深……初中生活的伊始,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因此结识了许多难得的知己,所以,之后的生活才会那么美妙,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彼此有过迷惘,有过悲伤,也曾迷失过自我,但都能在对方的内心身处得到答案,得到欢乐,也因此,“友谊”这个词语,也永远地印在了彼此的脑海中……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的,我们从懵懂变成了稳重,从任性变成了成熟,但亘古不变的,依然是那份最珍贵的友谊,于是,勾勾手指,像小时候一样单纯,约定着友谊的岁月,岁月涟漪,化成了记忆里最有味道的风景……记忆里的风景,是那么美丽,可惜时光,已让这份风景融成了一份最缤纷的回忆,不觉中,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机器学习在生物学应用-全面剖析
- 多平台集成支付方案设计-全面剖析
- 2025-2030调味乳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菊苣产品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胡萝卜素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绝缘安全玻璃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礼服产业规划及发展研究报告
- 2025-2030特种陶瓷材料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2025-2030牙科压电超声波装置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热气机行业行业风险投资发展分析及投资融资策略研究报告
- 2024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地理·生物合卷试卷真题(含答案)
- JT-T-155-2021汽车举升机行业标准
- 2024年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各版本
- 人事档案转递通知单
- 《离散数学》试题带答案
- 2024年江苏省昆山市、太仓市、常熟市、张家港市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卷
- 中建项目商务管理手册
- 四川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见证取样手册
- 2024年全能型供电所岗位知识考试题库(600题)
- SLT278-2020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
- 教职工防震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