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练习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练习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练习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练习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练习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一语文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24分,每小题2分)一、(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有些同学可能会______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中的“整本书阅读”为什么一出现就是比较难懂的社科类学术著作《乡土中国》,而《红楼梦》作为消遣阅读对高中学生来说问题不大,但以整本书进入教材,对学习来说,是不是过于厚重、复杂、艰深了呢?这些都是很好的问题,因为关系到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层级上的一次变化、提升:语文除了学习我们熟悉的文学作品之外,还要有另一样非常重要的内容——学术类文本。()应该说,高中阶段正是学习______有能力学习学术作品的时候,《乡土中国》就是这类作品的经典。而《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崇高,思想内容______,艺术成就特别突出,其学习价值自然也______。“教材‘整本书阅读’编写的意图就是,要读就读特别有难度、特别有高度、特别有挑战意义的”,一位优秀有多轮教材主编经验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如是说。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置疑 且 浩如烟海 一目了然B.质疑 且 博大精深 不言而喻C.置疑 和 博大精深 一目了然D.质疑 和 浩如烟海 不言而喻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但这类作品,需要同学们在具备语文的一定素养、理性思维发展到较成熟的阶段之后,才更适合学习。B.但这类作品,需要同学们在具备语文的素养、理性思维发展到成熟的阶段之后,才更适合学习。C.但这类作品,需要同学们在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理性思维发展到较成熟的阶段之后,才更适合学习。D.需要同学们在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理性思维发展到较成熟的阶段之后,才更适合学习这类作品。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一位有多轮教材主编经验的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优秀教授如是说。B.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位优秀有多轮教材主编经验的教授如是说。C.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位有多轮教材主编经验的优秀教授如是说。D.一位优秀的有多轮教材主编经验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如是说。4.下列对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闻一多是20世纪中国著名诗人,提倡写新格律诗。《红烛》是他的代表作,其中的诗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既是对红烛精神的提炼,也是诗人对自己的勉励。B.荀子是战国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各自的代表作《劝学》和《师说》都是我国古代探讨学习问题的名篇。C.《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分别是苏轼和辛弃疾的代表作,两首词都是咏史怀古类古诗词中的经典,词人都借怀古抒发了自己的情怀。D.近体诗是形成于唐代的一种新诗体,它继承了汉魏以来古体诗的特点,又在诗歌格律方面有所创新。同属唐代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登高》都是近体诗。5.下列对《乡土中国》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人不识字是知识问题,不是智力问题。所以文盲并非出于“愚”,而是由于乡土社会的本质。B.“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这些观点表明“礼”和“法”都是依靠权力机构推行的。C.礼治社会的秩序不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自动形成的,而是由人们主动遵循礼而形成的,有社会的成规在。D.《乡土本色》一章描述了中国社会的基础,这一章同时也是全书内容的基础,后文差序格局、礼俗社会之根源,都在于此“乡土性”。6.下列各组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半山居雾若带然 居:停留B.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烛:火把C.术业有专攻 攻:学习,研究D.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7.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缘份 弥漫 炫耀(xuán) 玉砌雕栏(qì)B.剥蚀 蝉蜕 熨帖(yùn) 窸窸窣窣(sū)C.祈求(qí) 倔强(jué) 车辙 蓊蓊郁郁D.隽永(jùn) 焦灼 落寞 没精打彩二、(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材料,完成8~12题。(一)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节选自苏轼《赤壁赋》)(二)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①。”是日,剧饮而归。(苏轼《游沙湖》)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通“缭”,缭绕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下行C.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意动用法,以……为伴侣D.君看流水尚能西 西:向西流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凌万顷之茫然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扣舷而歌之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月出于东山之上 师不必贤于弟子D.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B.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C.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D.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既望,是指农历每月十五的前一天。“望”一般指农历每月十五。B.斗牛,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斗宿和牛宿是北方玄武七宿中二宿。C.羽化,古代道教徒认为成仙能飞升变化,故把道士成仙或人死叫作羽化。D.舳舻,船头和船尾的并称,舳舻连称是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在月明之夜与友人们泛舟赤壁矶下的长江,他们享受着江天美景,饮酒放歌,快乐似神仙,暂时忘却了人世间一切不顺心事。B.苏轼乐极之后情绪变得低落,起因是有人倚歌吹着悲凉的洞箫应和,那洞箫声有着极强的感染力。C.苏轼询问朋友为何感伤,朋友回答是英雄曹操及其业绩尚且消失不见,更何况你我凡夫俗子,平凡生命不能像长江、明月般永恒。D.苏轼被聋医庞安常治好病之后,与他一起游玩清泉寺和兰溪,看着兰芽浸溪、溪水向西流逝,听着子规鸟啼叫,作歌时悲从中来。第Ⅱ卷(96分)三、(25分)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3分)(2)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4分)14.《游沙湖》如何从侧面表现苏轼对庞安常的欣赏?请简要概括。(4分)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以下小题。(8分)忆江上吴处士贾岛闽国①扬帆去,蟾蜍亏复圆。秋风生渭水②,落叶满长安。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注】①闽国:指今福建一带。②渭水:发源于甘肃,横贯陕西,流经长安郊外。(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开头写诗人望月怀远,“闽国”点明与友人分别之地,“亏复圆”强调了分别时间之长。B.五、六句转入虚写,诗人回顾长安聚会的情形,“寒”字兼写自然环境与诗人内心感受。C.结尾“未返”与开头“去”相照应,突出了诗人因友人音讯全无只能遥望海云的无奈。D.全诗围绕标题中的“忆”字反复勾勒,内容高度集中,笔墨厚重饱满,语言生动自然。(2)《唐诗成法》称赞本诗的三、四句为“盛唐佳句”,试作简要赏析。(6分)16.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1)______,______,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毛泽东)(2)荀子在《劝学》中表明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3)《师说》中“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学者不管师者年龄大小,而向其专心学道的立场,告诉我们从师是为了学道,和年龄大小无关。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13分)故乡的沉沦耿立曾看到过一幅照片:一个农民在故乡新建成的楼房前呆坐,他的肤色是久在风雨暴晒下才有的酱色。我心中涌起莫名的风雨飘絮的黍离之情,只觉得无边的乡村在沉沦,或者说在一点点坍塌。乡土的中国,故乡的中国,真的转换这么快?一夜之间,土地里不再种出庄稼,而是种出了成片的高楼。“农民上楼”,就如镰刀割下了谷子,这不是一次收割的事件,而是一个精神的事件。有人说这世界消失的方式不是一声巨响,而是一声呜咽。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有一个成语叫背井离乡,“背”是背离,这是孩子都能理解的。但我宁愿理解“背”为背负,一个背负着故乡井水的人是有底气的,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故乡井水的滋润,有故乡做依靠。记得,在一次文人雅集的酒桌上,友人问我,你的眼睛为何这样亮?我说那是故乡的水井!又问,你的头上隐隐像有什么东西,那是什么呢?也许,是我醉酒的缘故,我回答:那是故乡的屋檐。友人愣住了,不知如何应答,他有点黯然,然后醉了。他说,我没有故乡的屋檐。然后就伏在桌子上呜呜大哭起来。故乡是一个人的血地。台湾把故乡叫作原乡,作家钟理和说“原乡人的血,只有回到原乡,他的血才能停止沸腾”,真是透到了骨髓,彻骨彻肤。故乡是一种容器,故乡是收藏我们童年哭声的地方,一石一础,一草一叶,井栏树冠,那都是我们的见证,那里勾留了我们的年轮,涂抹了黄昏时我们读书的影子,还有那塞满草的窗子。当我们夜晚背诵课文的时候,常仰着脖颈望着星空,像是背诵着夜。现在那里的夜还是那样纯净么?没有一丝阴翳,没有污染,没有毁容?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曾记得一个台湾老兵的故事。他把装着故乡泥土的玻璃瓶子弄丢了,他的魂魄也随之丢失了。老兵住院,什么样的医术也疗救不了他这种思乡之痛。他的事传播开来,人们同情他,一个研究生翻找资料,在家人在这土地上流过的汗水。但细心的老兵呢?看出了黄土是用色素染成的!他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那些童年的声音留在土里的,那些炊烟留在土里的,那些牛羊的哞叫留在土里的,这些怎能够配制出来?老兵最后说,这一瓶配出的黄土里面缺一样最要紧的东西:当初,母亲把土摊在白纸上,戴好老花镜看过、拣过,弄得干干净净,两滴眼泪落在土里,这一大瓶配置的土里却没有!老兵带着那瓶故乡的泥土走过七个省,最后越过台湾海峡。我不知道这个老兵最后的归宿,但我揪心的是即便他的灵魂得以还乡,在那被毁容整容后的故乡,他能找得到魂牵梦绕的归路么?他能找得到在路口大树下苦苦遥望的母亲么?我老家的村口也曾有几株明代的柿子树,经历了400年的沧桑啊!几年前被连根移走了。我回老家为母亲上坟,看到移走古树后留下的大大的树坑,如枯干的泪眼,无助无望。我童年留恋的柿子树,那曾荫庇过多少代家乡子孙的老树啊!没有故乡的人,没有根基,没有身世。“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是千年前的陶潜在时空外呼唤如今疲惫的心灵么?其实对沉沦的故乡来讲,连荒芜也不配,只是一片钢筋水泥的狰狞。我看不见灵魂的归路,我只隐约听见灵魂的呜咽!(有删改)1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通过对照片的描写与感想,引出了下文的回忆与对乡土中国面貌变换的思考。B.作者回忆童年在故乡背诵课文时常常仰望星空,旨在说明他从小就有高远的志向。C.作者有意曲解成语“背井离乡”的含义,是强调故乡在游子心中无可替代的作用。D.本文的语言饱含深情,深切的回忆交织着对农村现实的深刻思考,富有批判精神。18.请联系全文简要回答“沉沦”有几重含义。(6分)19.本文题目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简要回答。(4分)五、(8分)20.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开展读书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校园阅读活动需要发布海报,有人设计了下面的样稿,但尚缺宣传语。请你在空缺处用对偶句拟写一则宣传语。(3分)21.请以“走过冬天”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通过意象抒发真挚感情。120字左右。(5分)六、(5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写道:“也许人一生仅仅有那么一两个辉煌的瞬间——甚至一生都可能在平淡无奇中度过……不过,细想起来,每个人的生活同样也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这些平凡的世界里,也没有一天是平静的。”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Ⅰ卷(24分,每小题2分)一、(14分)1.B(“质疑”,提出疑问。“置疑”,表示怀疑,多用于否定。从文中“这些都是很好的问题”可推知是提出了疑问,应用“质疑”;“且”,连词,表递进关系。“和”,连词,表并列关系,“学习”“有能力学习”这里表递进关系更符合语境;“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这里强调思想内容,应用“博大精深”。“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一目了然”,一眼就能看清楚,形容事物、事情原委很清晰,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红楼梦》的学习价值不用说大家都明白,用“不言而喻”更符合语境。)2.C3.C(高中语文中多层定语的语序排列,一般来说,可以遵循以下顺序: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短语②指称或数量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4.D(“《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登高》都是近体诗”错误。《梦游天姥吟留别》属于古体诗,而不是近体诗。)5.B(“这表明‘礼’和‘法’都是依靠权力机构推行的”错误。“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说明“法”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礼”是依靠传统来维持的。)6.B(烛:照)7.C(A.缘分,炫耀:xuàn;B.熨帖:yù;D.隽永:juàn;没精打采)二、(10分)8.B(下:攻占)9.A(A.助词,定语后置句的标志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C.介词,在,从;介词,比D.动词,是,表判断;动词,创作)10.B(句意:我用纸写字给他看,写不了几个,他就能够懂得我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俩都是当代的怪人。”)11.A(“农历每月十五的前一天”错误,“既望”是指农历每月十五的后一天,即农历每月十六日。)12.D(“悲从中来”错误,据苏轼歌词“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可知,表现的是苏轼的乐观旷达。)第Ⅱ卷(96分)三、(25分)13.(7分)(1)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3分)。(舞、泣、句意各1分)(2)(4分)我在那里买了田地,因为前去查看田地的好坏而得了病。(句式、因、相、疾各1分)14.(4分)(答对3点即给满分)①听闻庞安常大名后主动前去求治;②治病时称赞庞安常是一时异人;③病愈后陪同庞安常游清泉寺与兰溪;④游玩后和庞安常痛饮。附文段(二)参考译文:离黄州东南三十里是沙湖,又叫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田地,因为去查田地的好坏得了病。听说麻桥人庞安常善于医病,但是耳朵聋,就去他那里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超过一般人,我用纸写字给他看,写不了几个,他就能够懂得我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俩都是当代的怪人。”病好之后,我和他一同去游览清泉寺。清泉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左右。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池水很香很甜,下方靠近兰溪,溪水倒向西流。我因此作了一首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