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学年汕尾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测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信息填写清楚、准确,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粘贴处。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3.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及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全球化浪潮下,世界各国既沐浴在交流互鉴的暖流之中,也共同面临着诸多挑战。经济波动、气候变化、疾病防控、战争阴云、贫富鸿沟扩大、人工智能潜在风险,无一不需要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应对。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方略,旨在与各国一道,为构建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而不懈努力。这一壮阔画卷的实现离不开全球各国的价值共识。在多元互联的世界中,跨文化交流不仅有助于促进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文化的多样性,也是凝聚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价值共识的重要路径,为我们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携手创造一个更加和平、繁荣、公正、包容的世界提供了无限可能。各国人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互鉴,形成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心理基础。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化。但在全球化视域下,文化的边界是通透的,不同文化间不是相互对立和隔绝的,而是可以相互交流、借鉴,相互发展的。伴随着跨文化交流互动的深入以及多元文化个体的不断增多,每种文化下的个体都在不断学习和内化多种文化体系,个体的自我构念在跨文化互动中从单一文化向聚合文化方向转变。因此,跨文化交流的互动性可以让文化聚合代替文化冲突,将多元文化共生共荣凝聚成全球各国人民共同的文化价值共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下坚实的社会文化心理基础。在跨文化交流互动中,各国人民对多元文化的接纳和认同,降低了各个国家或文化群体身份的凸显性,有助于人们对更高一级的人类群体身份的认知。基于共同内群体认同模型理论,创建更高一级的共同内群体,可以形成共同命运感。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这样的一个共同上位群体,在这一共同体的语境下,各国人民都是共同群体内的一成员,以自己人身份自居,化解彼此间的冲突。跨文化交流加强了各国民众的共同内群体认同,有助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落地生根,促进全球和平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构想正逐步塑造着一种全新的全球意识。跨文化交流通过群际接触在个体层面和群体层面积极推动着这一共同体的构建,共同书写人类和谐共生、共谋发展的崭新篇章。在个体层面,跨文化交流可以培育个体的多样性信念和多元文化认同,继而增进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同。在全球化浪潮中,跨文化交流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信仰的人们。从个体层面来看,这种交流不仅是信息的互通有无,更是对多样性信念的培育和对多元文化认同的深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多样性,就没有人类文明。”这一论断道出了多样性在人类文明演进中的不可或缺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本质上反映了人们对多样性群体差异的接纳与尊重。多样性信念,作为对多样性群体结构差异认知的信念,有助于个体更多地从个体差异而非群体差异角度看待群体的多样性,进而促进个体对多样性群体的认同与接纳。建构主义取向的文化框架转换理论提出,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个体不断吸收和认同其他文化,还可能形成双文化甚至多文化认同,这种认同不仅打破了文化间的隔阂与偏见,更在深层次上认可世界各国在文化地位上的平等性,进而内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共识。在群体层面,跨文化交流如同无形的纽带,通过增进群际间的接触,有效地削弱了偏见与歧视的壁垒,深化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共识的认同。根据社会认同理论的观点,人类固有的类属性思维倾向使我们不自觉地按照一定分类标准将人群划分为国家、民族、种族等群体,这种划分往往伴随着内外群体之间的偏见与歧视,造成一定的心理隔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与多渠道的跨文化交流,正是破冰前行的关键,它们如同催化剂,促进了不同文化背景的民众间的深度接触与交流。科学研究表明,群际接触是消解偏见与歧视的利器。在跨文化交流中,人们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不仅在心灵的交融中增进信任、消除隔阂,消解“中国威胁论”的误解与偏见,更能让全人类交织在一起成为高实体性的共同体,从全人类福祉最大化的角度进行全球合作,深化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同。因此,跨文化交流凝聚了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共识,搭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社会文化心理机制。(摘编自任德云《以跨文化交流凝聚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共识》)材料二:英国哲学家罗素曾说:“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际社会期待中国文化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发挥更大作用,为国际社会破解人类发展难题、完善全球治理提供文化启示。这提醒我们,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正义、和合、大同等精神标识提炼好、传播好,让中国理念说得出、传得开、唱得响,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持久深厚的文化力量。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积极主动学习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新时代有着深远的意义。中国传统戏剧、工艺品、美食等走出国门,形成“文化出海”的强大动能;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共建国家合作开展艺术节、电影节、文物展、联合考古行动等特色文化活动,搭建起相知、相通、相惜的友谊桥梁。厚植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有利于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同时进一步擦亮中国“文化名片”,让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传统文化被看见和认同。(摘编自郑元凯《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绽放更璀璨光芒》)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跨文化交流有助于促进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文化的多样性,也是凝聚和平、发展等一系列全人类价值共识的重要路径。B.跨文化交流的互动性可以让文化聚合代替文化冲突,是因为每种文化的个体都在不断学习和内化多种文化体系。C.跨文化交流通过培育个体的多样性信念和多元文化认同,增进群际间的接触,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正义、和合、大同等精神标识提炼好、传播好,让中国理念说得出、传得开、唱得响。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心理基础是各个国家在跨文化交流时的文化互鉴中形成的。B.个体形成的多文化认同,可打破文化间的隔阂与偏见,认可各国文化地位的平等。C.人类固有的类属性思维倾向会导致内外群体间的偏见与歧视以及一定的心理隔阂。D.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可以破解国际社会人类发展难题,帮助完善全球治理。3.下列选项,不能支持材料一第六段中所说的“群际接触”观点的一项是(3分)A.某传统文化短视频创作者创作的视频在海外爆火,累计播放量超32亿。B.故宫博物院积极引进来自亚洲、欧洲、美洲等地区的多个文物展览。C.目前为止,全世界有数十个国家把中国春节定为法定节假日。D.某国留学生来中国三年,一直未学习汉语,始终用母语与他人交流。4.材料一多处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4分)5.中国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魅力,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然而,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如何让中国文化更加璀璨夺目,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请根据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石峁①:最近中国的城朱鸿②仲夏之季,下午三点,榆林的天空无限开阔,黄土高原的天空和毛乌素沙漠的天空完全一样,都是白云。一旦有白云断裂,宇宙之蓝便倾泻而出。阳光强烈,田野的朽木、枯藤和沙砾,乃至整个大地,无不烤得像炉火边的旧草帽或旧簸箕似的滋滋作响。我走过石峁的外城,又缓缓地走过石峁的内城,一步一步地登上皇城台,在骤然而起的旋风中,举趾南夹道的石雕之间,倏然一个转弯,穿西夹道,便到了考古工地。石峁隆起于大地,呈浑圆之状。先民于兹生活了大约五个世纪,石峁是这一切的见证。石峁的中心在皇城台,巍峨且壮丽,峻迈且威严。这一带有广场,出土有石雕的神面、人面和兽面,凡此,透露了祭祀的信息。站在皇城台,天空很近。环视大地,山川宁静,仿佛有神的眷顾。石峁造城,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更具复杂性和连续性。总体构想,包括门在哪里、道在哪里,事神在哪里,茔地在哪里,先砌高处还是先砌低处,以及石头的供给、运输和打磨,都需要系统思维。点的施工与面的施工,如何指挥、如何协调,也需要通盘考虑。劳力的征召、分配,他们在工地怎么吃饭、怎么寝息,都不是简单的问题。凡此,我以为石峁先民的社会已经有了国家的性质,因为一个普通的聚落显然不能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实际上皇城台不仅是石峁的中心,也是祭祀的中心。因为正是祭祀的中心,才成为这座城的中心吧。望着皇城台,定睛叠加的石头,我向前去,轻抚了一下安放玉钺的墙壁、墙缝和墙灰。夕晖所在,一片金黄,我的手也是一片金黄。不过旧物色黯,仿佛一切都在时间里融解和消化,皇城台遂到处弥漫起了凄怆。先民的苦心孤诣,我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了。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此乃春秋之季刘康公的观点,然而这并非他的发明。新石器时代以来,凡大型聚落、具国家元素的聚落和国家,皆重视祀和戎。石峁先民正是这样,夏商周也是这样。刘康公总结了历史,才指出了祀和戎的重要。我隐隐看到一个王,虽然他是主持祭祀的人,不过他也负责这座城的安全与治理。仰观其天文,俯察其地理,选择在石峁造城,王便行使权力了。王的权力,不仅在信仰,也在武装和行政。权力机构只能是塔形,王在塔尖。在王的领导下,这座城渐渐产生了分工。石坊、玉坊、陶坊和骨坊被设置,以满足衣食住行及生老病死之所需,这些算是先民的物质生活。物质生活离不开技术创新,遂又出现了铜器。设有铜坊,才能冶炼铜镞、铜刀和铜环,并以石范铸之。审美也是一种需要,它甚至是人类进化的永恒动力。这座城出土的漆皮、壁画和佩饰,都能见证先民对美的渴望。还有祭祀及各时各处的事神活动,更是人类发展要走的必由之路。文化的输出和输入,也在进行。凡此,算是先民的精神生活。这样六个社会,其组织、运转、秩序,无不荡漾着一种东方的史前文明,且具国家的品格。那时候,上古时候,东方星辰似的,出现了一批邦国。石峁这座城就是那时候的一个邦国,且是一个成熟完备的邦国。然而细推物理,我一再自问:石峁的社会状态不像一个王国吗?先秦以来,智士以定都天下之中为中国,中国的外围是夷狄。天下之中,指中原和中土,定都于斯,遂为中国。这一带就是黄河中下游,定位准确一点,指今之洛阳盆地。西亳,商城,在今之洛阳。周武王的成周,周平王的洛邑,皆在今之洛阳。何尊③上的中国,就在此区域。皇城台的结构、石雕和五个世纪的祭祀活动使我流连忘返,因为这里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皆隐有秘密。落日驱烟,黄昏抵岭。我蓦地想遥望一下石峁的地理大势,遂离开广场,过外瓮城,再过内瓮城,再过一个庄严的门道,登上了皇城台的巅峰。立于天地之间,环顾四野,我顿生渺小和孤独之感。所有的风都平息了,仿佛长风、疾风和旋风通通回家,闭户,沉睡了。宇宙空明,白云变红,红若火烧。不止于红,稍离太阳,白云便以赤橙黄绿青蓝紫相染。太阳沉降,晚霞欲飞。太阳仿佛使了无穷无尽的力,吸附着无边无际的彩色之云,并令云随它而去。云渲迅速,其自西而东,像一张乱蹦锦鳞的渔网撒满了天空。云游徐缓,其自东而西,像在展览天帝的银器、铜器、金器和玉器。残阳如花,袅袅兮,缤纷兮,迟迟不愿逝去。这样的气象,石峁先民一定见过,且震撼过他们的心。石峁在秃尾河与永利河的相激之处,这座城不仅巍峨,并自成一体。虎踞龙盘,不怒而威。黄河绕着它,套着它。四方之地,无不沟壑杂错,丘陵纵横。黄土之外,多是石头。世有八风,北方是广莫风之源,常常会扬起毛乌素沙漠的粉尘,飘过起伏的高原,撒到秦岭之阴。北方的光线总是暗一些,遂为幽州,且有幽都。尽管如此,石峁周边松在长,柏在长,榆在长,杨树、柳树和枣树都在长,只要有黄土,青蒿、碱蒿、白莲蒿、芨芨草、狗尾草、马鞭草和蒺藜,都会长。极目大地,郁郁葱葱的,一定是这些草木和庄稼。屋舍涌出,房顶泛红。山坡上,山谷里,隐约都有零星的屋舍。大雁鸣空,它飞往的地方,屋舍更多。我对史前文明颇感兴趣,是因为史前文明并未止息、从未消亡,相反,它一直在运动,且作用于现代文明之中。山川寥廓,黄昏藏起了落日最后的金子,不过大地上仍有一些余晖。秃尾河的流光乍明乍灭,诡谲且绮丽。(节选自《人民文学》2023年第11期,有删改)【注】①石峁(mǎo),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高家堡镇石峁村的秃尾河北侧山峁上,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北部边缘,是中国已发现的龙山晚期到夏早期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②朱鸿,陕西长安人,当代作家。③何尊,1963年出土,中国西周时期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尊内底铸有“宅兹中国”等铭文。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详细描写最近中国的城——石峁所处的黄土高原仲夏的环境特征,渲染了历史变迁的氛围。B.文章从石峁的皇城台开始写,逐渐揭开石峁的面貌,展现了其有组织、有秩序的东方史前文明的特征。C.“松在长,柏在长,榆在长⋯⋯”用排比的形式描写了石峁周边生机勃勃的植物,表现了石峁的衰败、荒芜。D.文章用优美的文辞给读者介绍了石峁这座史前古城,意蕴隽永,兼具人文性、学术性和艺术性。7.关于“所有的风都平息了……”这一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段写“我”登上皇城台的巅峰,立于天地之间所见的风云变幻之景,抒发了“我”的孤独之意和落寞之情。B.本段中的“所有的风都平息了”“太阳沉降”“残阳如花”呼应了文章开头对阳光和风的描写,前后照应,结构严谨。C.本段采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边塞黄昏的奇异风光,暗示了石峁的影响和存在意义,虽时过境迁,但风景依旧。D.本段描写了石峁的宁静和庄重,文辞典雅,多用短句,既营造了深远绵邈的意境,又与石峁的历史底蕴相得益彰。8.文章为何说“我一再自问:石峁的社会状态不像一个王国吗”?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9.作者曾说:“凡大家的散文,凡散文的名作,必琢磨其文字,融化其知识,设计其结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夫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故多闻博识,无顽鄙之訾;深知道术,无浅暗之毁也。人好观图画者,图上所画,古之列人也。见列人之面,孰与观其言行?置之空壁,形容具存,人不激劝者,不见言行也。古贤之遗文,竹帛之所載粲然,岂徒墙壁之画哉?空器在厨,金银涂饰,其中无物益于饥,人不顾也。肴膳甘醢,土釜之盛,入者乡之。古贤文之美善可甘非徒器中之物也读观有益非徒膳食有补也。故器空无实,饥者不顾;胸虚无怀,朝廷不御也。(节选自王充《论衡·别通》)材料二: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一》)材料三:司马温公曰:“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余谓德与才不可偏重。譬之于水,德在润下,才即其载物溉田之用;譬之于木,德在曲直,才即其舟楫栋梁之用。德若水之源,才即其波澜;德若木之根,才即其枝叶。德而无才以辅之则近于愚人;才而无德以主之则近于小人。世人多不甘以愚人自居,故自命每愿为有才者;世人多不欲与小人为缘,故观人每好取有德者,大较然也。二者既不可兼,与其无德而近于小人,毋宁无才而近于愚人。自修之方,观人之术,皆以此为衡可矣。吾生平短于才,爱我者或谬以德器相许,实则虽曾任艰巨,自问仅一愚人,幸不以私智诡谲凿其愚,尚可告后昆耳。(节选自曾国藩《曾文正公杂著》)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古贤文之美Ⓐ善Ⓑ可甘©非徒Ⓓ器中之物也E读观有益□非徒膳食□有补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土釜,用土釜,名词作状语,与《过秦论》“囊括四海之意”中的“囊”用法相同。B.凡,凡是,与《琵琶行并序》“凡六百一十六言”中的“凡”意思相同。C.遂,实现,与《种树郭橐驼传》“遂而鸡豚”中的“遂”意思不相同。D.之,代词,他,与《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的“之”用法不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中,王充认为人们之所以不能被挂在墙上的名人画像激励劝勉,是因为人们没有真正地见到这些名人的言论和行为。B.王充和司马光都擅用类比来讲道理,例如,材料一中王充用“器空无实,饥者不顾”的现象来说明朝廷不会任用内心空虚没有抱负的人。C.材料二中,司马光认为小人会用才能来做坏事,从古到今,国家的乱臣、家庭中的败子,因为才能有余而德行不足,导致家国灭亡的情况很多。D.材料三中,曾国藩说自己在才能上有不足之处,虽然曾肩负重任,也得到了大家的赞许,但扪心自问自己不过是一个愚人罢了,这是作者的自谦之词。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古贤之遗文,竹帛之所载粲然,岂徒墙壁之画哉?(4分)(2)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4分)14.王充、司马光、曾国藩的才德观有同有异,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上元前大雪即晴杨万里腊前三白已奇绝,年后六花仍作团。才定忽斜偏有思,欲消还冻不胜寒。且留大地万银屋,要伴青天孤玉盘。今岁上元君记取,红灯白月雪中看。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以“奇绝”二字形容腊前雪景,表现出对雪景的赞叹,为全诗定下基调。B.“年后六花仍作团”与首句相呼应,“仍”字暗示了诗人对雪持续不停的厌烦。C.颔联“有思”一词将雪花拟人化,赋予其情感,使雪花的形象更加生动有趣。D.诗歌对雪景的描绘细腻、清新,展现出一幅富有诗意和浪漫色彩的冬日画卷。16.诗歌以虚实结合的方式对雪景进行了生动描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语文课上,陈老师引用《〈论语〉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激励学生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承担起实现中国梦的重大责任。(2)李明漫步海滨,海天相接处有一轮明月升起,这让他不禁想起张九龄的诗句“海上生明月”;此外,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也有两句诗可以描绘这个画面,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长安”是中国古代诗词文赋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既可实指长安,也可虚指都城,往往是作者情感的寄托,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2024年9月19日9时1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与远征一号上面级,成功发射第五十九颗、六十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后两颗卫星。_甲_,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正式完成,意味着中国人独立自主建设的北斗系统进入发展新征程。“调动了千军万马,经历了千难万险,付出了千辛万苦,要走进千家万户,将造福(A)。”从1994年北斗一号工程立项开始,几代北斗人坚持自主创新,实现了北斗系统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区域到全球的历史性跨越。没有先例可以参考,就创造先例;_乙_,就大胆探索。北斗系统的发展历程,彰显了中国人民矢志创新的(B),映照着广大科技工作者敢于突破自我、勇闯科技创新“无人区”的那股子闯劲和韧劲。重大自主创新成果的取得绝非(C)之功,需要咬定目标不放松,以钉钉子精神一个创新接一个创新去实现突破。比如,嫦娥六号顺利“回家”,要经历“太空打水漂”的过程,既要让返回器减速适中,还要在固定的位置穿出大气层。为实现这一目标,科研人员模拟了上千万条飞行路线,确保过程的顺利和返回的高精度。又如,基于几代科研人员接力攻关、攻克“稀土钢”的基础上,历时多年,成功研制出超大型盾构机用直径8米主轴承,破解了盾构机主轴承国产化。自主创新之路,从无坦途。不舍微末、不弃寸功,一步一个脚印,_丙_。18.请在文中A、B、C三处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请在文中横线甲、乙、丙三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0.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加点处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的称谓。B.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C.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D.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21.“钉钉子”这一词语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分析其作用。(3分)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在校园里,有些学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一个个小圈子,这种现象引发热议:有人觉得这些小圈子会发展成排斥他人的小团体;也有人认为小圈子不可或缺,志同道合者方能携手共进……作为当代青年的你,对此有何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参考答案】B【解析】B项原因不全。由原文“伴随着跨文化交流互动的深入以及多元文化个体的不断增多,每种文化下的个体都在不断学习和内化多种文化体系,个体的自我构念在跨文化互动中从单一文化向聚合文化方向转变。因此,跨文化交流的互动性可以让文化聚合代替文化冲突,将多元文化共生共荣凝聚成全球各国人民共同的文化价值共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下坚实的社会文化心理基础”可知,“个体不断学习和内化多种文化体系”和“个体的自我构念在跨文化互动中的转变”是两个相承接的环节,选项只列出了第一个原因。2.【参考答案】D【解析】说法过于绝对。原文为“国际社会期待中国文化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发挥更大作用,为国际社会破解人类发展难题、完善全球治理提供文化启示”。3.【参考答案】D【解析】D项不涉及文化的接触、交流和互鉴。4.【参考答案】示例一:①“没有多样性,就没有人类文明”强调了“多样性在人类文明演进中的不可或缺性”这一论据;进而指出,“多样性信念,有助于个体更多地从个体差异而非群体差异角度看待群体的多样性,进而促进个体对多样性群体的认同与接纳。”充分证明本段观点的正确性,即“跨文化交流可以培育个体的多样性信念和多元文化认同,继而增进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同”。②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显著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使说理更加深刻、透彻,体现了文本的理论力量和思想深度。示例二:①“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强调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价值,这是不同民族、国家进行交流的基础,而跨文化交流,可以消弭群体之间的偏见与歧视,深化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同,凝聚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共识。进而证明观点的正确性,即“在群体层面,跨文化交流有效地削弱了偏见与歧视的壁垒,深化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共识的认同”。②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增强了说理的内在逻辑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使说理更加深刻、透彻,同时也增强了论据的权威性,体现出文本的理论力量和思想深度。[4分,只要结合一个具体的引用实例分析效果即可]5.【参考答案】①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人文交流合作;②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形成“文化出海”的强大动能;③厚植文化软实力,擦亮中国“文化名片”。[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参考答案】C【解析】“表现了石峁的衰败、荒芜”说法错误,作者对环境的描写意在突出石峁周边环境的秀丽,与石峁的历史文化相得益彰,旨在隐喻史前文明并未止息,从未消亡。“衰败”“荒芜”与文意相悖。7.【参考答案】A【解析】“落寞之情”说法错误,石峁带给作者的感受是孤独、震撼和惊叹,并没有落寞。8.【参考答案】①石峁城已经具有国家的性质,因为一个普通的聚落无法完成这样浩大的建城工程;②石峁已具备国家的元素和品格,因为它具有祭祀中心,且石峁城里已出现有序的分工和审美需要;③上古时期,石峁已经是一个成熟完备的邦国。[4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9.【参考答案】①“琢磨其文字”即文章语言优美,文风独特。如“残阳如花,袅袅兮,缤纷兮,迟迟不愿逝去”,文字既有古典文学的韵味,又有现代文学的活力;如“站在皇城台,天空很近。环视大地,山川宁静,仿佛有神的眷顾”,文风既庄重典雅,又细腻温情。②“融化其知识”即文章思想深刻,底蕴深厚。如本文不仅描绘了石峁古城的自然景象和建筑风貌,还融入了大量的历史、考古和文化知识。通过提及新石器时代以来大型聚落和国家对祀和戎的重视,揭示了石峁先民的社会结构和信仰体系。这些知识的融入,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还提升了其思想深度和学术价值。③“设计其结构”即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如本文以时间和石峁结构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本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让人阅读时能够更好地掌握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如“仲夏之季,下午三点”“落日驱烟,黄昏抵岭”“残阳如花”都表现了时间的消逝,可见文章的结构严密。[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10.【参考答案】CEF【解析】首先,“古贤文之美善可甘”,“古贤文”作主语,“美善可甘”为谓语,“之”取独,整体上是一个完整的“主谓结构”,前后断开;其次,“非徒器中之物也”,“非……也”是否定判断句,前后断开;然后,“读观有益”,“读观”作主语,“有益”为谓语,整体上是一个完整的“主谓结构”,前后断开;最后,“非徒膳食有补也”,“非……也”是否定判断句,与前文一致,前后断开。11.【参考答案】B【解析】A项,“囊括四海之意”中的“囊”是名词作状语,意为“像口袋一样”;B项,“凡六百一十六言”中的“凡”意为总共,总计;C项,“遂而鸡豚”中的“遂”意为喂养;D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的“之”表示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12.【参考答案】B【解析】B项,曲解文意,用“器空无实,饥者不顾”是为了说明朝廷不会任用无才无德的人。结合上文语境,文中并未提及“胸怀抱负”这一话题。13.【参考答案】(1)古代圣贤留下来的文章,竹简帛书上记载的内容已经很清楚明白了,难道仅仅是墙壁上的图画就能与之相比吗?[4分。粲然,显著,明白,1分;徒,仅仅,只,1分;岂……哉,反问语气,难道……吗,1分;句意1分](2)如果得不到圣人、君子来和他们结交,与其得到小人,不如得到愚人。[4分。苟,如果,1分;与,结交,1分;句意2分]14.【参考答案】相同点:王充、司马光、曾国藩都强调了“德才兼备”的重要性。不同点:①司马光和曾国藩还提出了“德比才更重要”的观点。②司马光认为才德兼备是圣人,才德全无是愚人,德超过才是君子,才超过德是小人;曾国藩则认为有德无才接近于愚人,有才无德接近于小人。[5分,相同点2分;不同点共3分,其中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德行不好的人不能安抚边远地方的人,才智不高的人不会有广博的见识。所以听闻多见识广,就不会受到愚昧无知的指责;深刻了解道义与学术,就不会受到浅薄愚昧的诋毁。人们喜欢看图画,是因为图上画的是古代有名的人。观看古代名人的画像,怎么比得上观察他们的言论和行为呢?把他们的画像挂在空白的墙上,形体和容貌全在,人们却不被它激励和劝勉,是因为没有见到他们的言论和行为。古代圣贤留下来的文章,竹简帛书上记载的内容已经很清楚明白了,难道仅仅是墙壁上的图画就能与之相比吗?空空的器皿放在厨房里,即使用金银作涂饰,其中没有食物能够充饥,人们也是不会理睬的。美味的佳肴,即使用瓦锅装着,走进厨房的人也会去享用它。古代圣贤的文章内容形式都很好,不只是盘中的食物就能相比的,阅读它有好处,不只是饭食对身体有滋补的作用可见的。所以器皿空空没有食物,饥饿的人不会理睬;胸中空空不具备学问的人,朝廷不会任用。材料二:才能,是品德的辅助;品德,是才能的统帅。云梦的竹子,是天下最强劲的;可如果不使它弯曲或变直,不打磨它,就不能制作坚硬的东西。棠溪的金属,是天下最锋利的;但未经熔铸,不磨砺它,就不能用来击刺坚硬的器物。所以才德全部具备的就是“圣人”,才德全无的就是“愚人”;德超过才的叫作“君子”,才超过德的叫作“小人”。凡是用人之道,如果得不到圣人、君子来和他们结交,与其得到小人,不如得到愚人。为什么呢?君子借助才来做好事,小人借助才来做坏事。借助才做好事的人,好事无处不到;借助才做坏事的人,坏事也无处不到。愚人虽然想做坏事,可是智力不够,力量未能胜任,犹如小狗扑人,人能够制服它。小人的才智足够用来实现他的邪恶,勇足够用来决定他的凶暴,这犹如老虎添上了翅膀,危害岂不更大吗!自古以来,国家的乱臣和家庭中的败子,才能有余但德行不足,最终导致家国颠覆的情况很多。材料三:司马光说:“才德兼备,称之为圣人;才德尽失,称之为愚人;德超过才称之为君子,才超过德称之为小人。”我认为德与才不可有所侧重。譬如水,德好比它的滋润万物,才就是它承载物体灌溉田亩的功用;譬如木,德好比它的弯曲挺直,才就是它作船作桨作栋梁的功用。德好比水的源头,才就是它的波澜;德好比木的根本,才就是它的枝叶。有德但无才来辅助,就接近于愚人;有才但无德来主导,就接近于小人。世人大多不愿以愚人自称,因此总是认为自己是有才能的;世人大多不想和小人共处,因此看人总是喜欢选择有德行的,大都是这样。二者既然不能兼得,与其无德而接近于小人,不如无才而接近于愚人。自我修炼的方法,看人的眼光所在,都用这个衡量就行了。我平生缺乏才气,喜爱我的人有的以有道德有气度谬赞我,实在地说,我虽然曾肩负重任,扪心自问自己只是一个愚人而已,幸而没用谋私的智力和诡谲的心术来损伤我的愚,只这一点还可以告慰后人罢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参考答案】B【解析】“诗人对雪持续不停的厌烦”说法错误,“仍”字表现了雪在年后依然成团飘落的状态,并没有体现出诗人对雪持续不停的厌烦之意。16.【参考答案】①诗中既有对眼前雪景的实写,如雪花成团飘落、大地被雪覆盖、天空明月等实景;②又有将雪花拟人化,赋予雪花情感和思考,以及对未来上元节“红灯白月雪中看”的雪中观灯看月之情景的想象等虚写;③虚实结合,既展现了美丽、生动、富含情趣的雪景,又为读者营造出上元节的浪漫氛围,丰富了诗歌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节日的期待之情。[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参考答案】(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3)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6分,每句1分,若有错字、漏字、多字,则该句不得分]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18.【参考答案】A.千秋万代B.豪情壮志C.一朝一夕[3分,每空1分,符合语境即可]19.【参考答案】甲:任务的成功乙: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丙:才会有标志性成果的不断涌现[6分,每空2分,符合语境及字数要求即可]20.【参考答案】D【解析】文中“无人区”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A项中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B项,“大师”“发扬国光”中的引号表示讽刺和反语;C项中的引号表示引用;D项中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21.【参考答案】①“钉钉子”是一个连续的动作,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锤一锤地敲击,才能把钉子钉实、钉牢;②将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商业地产项目地下车位使用权转让合同4篇
- 2025产业园项目幕墙二次深化设计、监理及验收服务合同2篇
- 2024年缝纫设备及相关技术咨询合同
- 2025年度新能源汽车买卖及售后服务合同4篇
- 2025年度智能车库门购销安装一体化服务合同4篇
- 2025年度智能安防监控系统设计与实施合同4篇
- 2024铁路信号设备更新改造工程合同文本3篇
- 中国医用呼吸机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中国家居百货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度个人房屋抵押贷款合同终止协议4篇
- C及C++程序设计课件
- 带状疱疹护理查房
-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随机选点记录
- 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申请书样本
- 幼儿教师干预幼儿同伴冲突的行为研究 论文
- 湖南省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部分
- 材料设备验收管理流程图
- 培训机构消防安全承诺书范文(通用5篇)
- (完整版)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年最新版)
- 第8期监理月报(江苏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