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智能电池与储能系统设计与制造作业指导书_第1页
企业智能电池与储能系统设计与制造作业指导书_第2页
企业智能电池与储能系统设计与制造作业指导书_第3页
企业智能电池与储能系统设计与制造作业指导书_第4页
企业智能电池与储能系统设计与制造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智能电池与储能系统设计与制造作业指导书TOC\o"1-2"\h\u7223第一章概述 2239181.1智能电池与储能系统简介 23541.2市场需求与发展趋势 31385第二章电池选型与设计 4301092.1电池类型及功能指标 431572.1.1电池类型概述 4157782.1.2电池功能指标 418082.2电池组设计原则 465832.2.1电池组设计目标 4164152.2.2电池组设计原则 4287362.3电池管理系统(BMS)设计 5313622.3.1BMS功能概述 5158082.3.2BMS设计要点 530759第三章储能系统结构设计 5322523.1系统架构设计 6187013.1.1系统组成 679663.1.2系统结构层次 6205573.1.3系统架构设计原则 6222833.2能量存储单元设计 657983.2.1存储单元类型选择 6133813.2.2存储单元结构设计 6323263.2.3存储单元功能优化 6202473.3控制系统设计 7189063.3.1控制策略 7258173.3.2控制算法 7146463.3.3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7139603.3.4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720488第四章电池管理系统(BMS)设计 733464.1BMS功能需求 7162564.2BMS硬件设计 864024.3BMS软件设计 829134第五章充放电策略与控制 9205815.1充放电策略设计 9283805.2充放电控制原理 9177105.3充放电控制算法 1019393第六章安全防护与故障诊断 10326096.1安全防护措施 1088756.1.1概述 104466.1.2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安全防护 10162256.1.3储能系统外部安全防护 1153356.2故障诊断技术 11195926.2.1概述 1150356.2.2电池状态监测 11287486.2.3故障诊断算法 1136456.3故障处理策略 12315206.3.1概述 12311696.3.2立即处理故障 1286256.3.3定期检查与维护 1290446.3.4优化系统参数 12172196.3.5更换故障部件 12350第七章测试与验证 1220567.1测试方法与标准 1284577.2测试设备与工具 13161877.3测试流程与结果分析 136263第八章制造工艺与质量控制 13253448.1制造工艺流程 13275458.1.1准备阶段 1462368.1.2电池单体制造 142198.1.3电池模块制造 14296258.1.4电池系统制造 14276418.2质量控制体系 14201888.2.1质量管理原则 14186208.2.2质量控制流程 1590128.3制造缺陷分析 15277658.3.1常见制造缺陷 15132858.3.2缺陷原因分析 15113718.3.3改进措施 1527912第九章成本控制与市场推广 15103919.1成本控制策略 15189219.2市场调研与分析 16177639.3市场推广策略 1625174第十章发展前景与展望 17519410.1行业发展趋势 173256610.2技术创新方向 171088910.3市场竞争格局预测 17第一章概述1.1智能电池与储能系统简介智能电池与储能系统是指集成了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以及先进电池技术的能量存储系统。该系统通过实时监测、智能控制和管理,实现了对电池充放电过程的优化,从而提高了电池的循环寿命、安全功能以及系统整体效率。智能电池与储能系统在新能源发电、电力系统调峰、分布式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智能电池主要包括电池单体、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池箱体以及相关辅助设备。其中,电池管理系统负责实时监测电池的状态,包括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并对其进行智能控制和管理,保证电池安全、高效地运行。储能系统则是指将电能存储起来,待需要时再释放的一种系统。储能系统包括电池储能系统、飞轮储能系统、超级电容器储能系统等多种类型。智能电池与储能系统在电力系统中主要起到削峰填谷、调频调压、备用电源等作用。1.2市场需求与发展趋势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智能电池与储能系统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以下为市场需求与发展趋势的几个方面:(1)新能源发电领域: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的广泛应用,智能电池与储能系统在新能源发电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通过储能系统,可以实现新能源发电的稳定输出,提高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占比。(2)电动汽车领域: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动力电池需求的增长。智能电池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车辆的续航里程,还降低了车辆能耗,满足了消费者对环保、节能的需求。(3)电力系统调峰:电力系统负荷的不断增长,调峰需求日益突出。智能电池与储能系统在电力系统中实现削峰填谷、调频调压等功能,有助于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效益。(4)分布式能源:分布式能源系统具有投资少、运行灵活、环保等优点,智能电池与储能系统在分布式能源中的应用,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5)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政策的支持,智能电池与储能系统在成本、功能、安全性等方面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市场前景广阔。(6)国际化竞争与合作:我国智能电池与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将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竞争与合作,推动产业的国际化发展。第二章电池选型与设计2.1电池类型及功能指标2.1.1电池类型概述在智能电池与储能系统设计中,电池类型的选择。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以下几种电池类型: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镍氢电池、固态电池等。以下对各种电池类型进行简要概述。(1)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低自放电率等特点,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电池类型。(2)铅酸电池:具有成本较低、技术成熟、可靠性高等特点,但能量密度较低,循环寿命较短。(3)镍氢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但成本较高,应用范围相对较窄。(4)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安全功能好等特点,但目前技术尚不成熟,成本较高。2.1.2电池功能指标电池功能指标是评价电池功能的重要参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能量密度:单位质量或体积的电池所能存储的能量,单位通常为Wh/kg或Wh/L。(2)功率密度:单位质量或体积的电池所能释放的功率,单位通常为W/kg或W/L。(3)循环寿命:电池在规定条件下,能够进行充放电循环的次数。(4)自放电率:电池在无外部负载时,自身消耗的电量占总电量的百分比。(5)安全功能:电池在极端条件下(如高温、短路等)不发生爆炸、起火等危险情况的能力。2.2电池组设计原则2.2.1电池组设计目标电池组设计的目标是在满足功能、安全、成本等要求的基础上,实现电池组的高效、稳定运行。2.2.2电池组设计原则(1)电池类型选择:根据应用场景和功能要求,选择合适的电池类型。(2)电池容量配置:根据负载需求、电池功能和循环寿命等因素,合理配置电池容量。(3)电池管理系统(BMS)设计:保证电池组运行在最佳状态,提高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4)结构设计:考虑电池组的散热、防护、安装等因素,保证电池组在各种环境下稳定运行。(5)电池组保护:设置过充、过放、短路等保护措施,防止电池组损坏。2.3电池管理系统(BMS)设计2.3.1BMS功能概述电池管理系统(BMS)是电池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如下:(1)电池状态监测:实时监测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保证电池组在安全范围内运行。(2)电池状态估算:根据电池的实时参数,估算电池的剩余电量、健康状态等。(3)电池均衡控制:调整电池组内各电池的充放电状态,使电池组内各电池功能均衡。(4)电池保护:实现对电池组的过充、过放、短路等保护功能。(5)数据通信: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实现电池组与外部系统的信息交互。2.3.2BMS设计要点(1)传感器选择:选择高精度、高可靠性的传感器,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2)控制策略:根据电池特性和应用需求,设计合理的控制策略,提高系统功能。(3)硬件设计:考虑BMS的散热、防护、安装等因素,保证硬件系统的稳定运行。(4)软件设计:编写高效的软件程序,实现BMS的各项功能。第三章储能系统结构设计3.1系统架构设计储能系统是集成了多种功能模块的复杂系统,其系统架构设计是保证储能系统能够高效、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储能系统的架构设计。3.1.1系统组成储能系统主要由能量存储单元、能量管理系统、监控系统、保护系统、通信接口等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通过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交互,实现系统的协调运行。3.1.2系统结构层次储能系统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顶层为能量管理系统,负责对整个系统进行监控、调度和控制;中间层为能量存储单元,实现能量的存储和释放;底层为保护系统,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3.1.3系统架构设计原则(1)模块化设计: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功能模块,便于设计、调试和维护。(2)高度集成:采用集成化设计,减少系统组件,降低成本。(3)可靠性:保证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稳定运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4)扩展性:考虑未来技术升级和功能扩展,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3.2能量存储单元设计能量存储单元是储能系统的核心部分,其功能直接影响系统的整体功能。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能量存储单元的设计。3.2.1存储单元类型选择根据储能系统的应用场景和功能要求,选择合适的能量存储单元。目前常见的能量存储单元有电池、超级电容器、飞轮等。3.2.2存储单元结构设计(1)存储单元的布局:合理布局存储单元,提高系统的空间利用率。(2)存储单元的连接方式:采用合适的连接方式,降低内阻,提高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3.2.3存储单元功能优化(1)选用高功能的能量存储材料,提高存储单元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2)优化存储单元的结构参数,提高系统的能量存储和释放效率。3.3控制系统设计控制系统是储能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负责对整个系统进行监控、调度和控制。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控制系统设计。3.3.1控制策略(1)最大效率控制:通过实时调整能量存储单元的充放电状态,实现系统的最大能量转换效率。(2)安全控制:对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发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证系统安全运行。3.3.2控制算法(1)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提高系统的控制功能。(2)优化控制参数,实现系统的快速响应和稳定运行。3.3.3控制系统硬件设计(1)选择高功能的微控制器,满足系统实时控制需求。(2)设计合理的硬件电路,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3.3.4控制系统软件设计(1)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软件的开发和维护。(2)编写高效的代码,提高系统的运行速度和稳定性。第四章电池管理系统(BMS)设计4.1BMS功能需求电池管理系统(BMS)是智能电池与储能系统的核心组件之一,其主要功能需求如下:(1)电池状态监测:实时监测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为系统提供准确的电池状态信息。(2)电池保护:当电池出现异常情况时,如过充、过放、过温等,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保护措施,保证电池安全运行。(3)电池管理:根据电池的充放电状态、温度等信息,智能调整电池的充放电策略,延长电池寿命。(4)数据通信:与储能系统其他组件进行数据交互,实现系统间的信息共享。(5)故障诊断与处理:对电池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故障进行诊断和处理,提高系统可靠性。4.2BMS硬件设计BMS硬件设计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主控制器:负责整个BMS系统的运行管理和控制,采用高功能微处理器,实现数据采集、处理、通信等功能。(2)模拟量采集模块:用于实时采集电池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具有高精度、低噪声、抗干扰等特点。(3)数字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电池的状态信号,如充电状态、放电状态、故障状态等。(4)通信模块:实现BMS与其他系统组件之间的数据通信,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如CAN、RS485等。(5)保护模块:负责对电池进行过充、过放、过温等保护,包括保险丝、继电器等部件。4.3BMS软件设计BMS软件设计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系统初始化:在系统启动时,对各个模块进行初始化,保证系统正常工作。(2)数据采集与处理:实时采集电池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进行滤波、采样等处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3)保护策略实现: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判断电池是否处于异常状态,如过充、过放、过温等,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4)充放电策略实现:根据电池的充放电状态、温度等信息,智能调整电池的充放电策略,延长电池寿命。(5)通信协议实现:实现与储能系统其他组件之间的数据通信,支持多种通信协议。(6)故障诊断与处理:对电池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故障进行诊断和处理,提高系统可靠性。(7)用户界面设计: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操作界面,展示电池状态、故障信息等,便于用户监控和管理电池系统。第五章充放电策略与控制5.1充放电策略设计在设计企业智能电池与储能系统的充放电策略时,需综合考虑电池特性、系统运行需求及安全性等因素。充放电策略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处于安全范围内,防止电池过充、过放、过热等现象发生。(2)根据电池的充放电特性,合理设置充放电参数,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和能量利用率。(3)考虑系统运行需求,实现充放电策略的灵活调整,以满足不同工况下的能量需求。具体设计步骤如下:(1)确定电池类型及规格,分析其充放电特性。(2)根据电池特性,设定充放电参数,如充电电压、充电电流、放电电压、放电电流等。(3)设计充放电策略,包括恒压充电、恒流充电、恒压放电、恒流放电等模式。(4)考虑系统运行需求,设置充放电策略切换条件,如电池电量、系统负载等。(5)优化充放电策略,提高电池循环寿命和能量利用率。5.2充放电控制原理充放电控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压控制:通过调整充电电压和放电电压,使电池在安全范围内工作。(2)电流控制:通过调整充电电流和放电电流,实现电池的快速充电和高效放电。(3)温度控制:实时监测电池温度,防止电池过热。(4)电池状态监测:实时监测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判断电池状态,为充放电控制提供依据。(5)系统运行控制:根据系统运行需求,调整充放电策略,实现能量供需平衡。5.3充放电控制算法充放电控制算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模糊控制算法:通过模糊逻辑推理,实现对充放电过程的智能控制。(2)PI控制算法:通过比例积分控制,调整充放电电流,使电池在最佳工作状态。(3)PID控制算法:在PI控制的基础上,引入微分环节,提高控制精度。(4)滑模控制算法:通过滑模变结构,实现对充放电过程的稳定控制。(5)人工神经网络控制算法:通过学习电池的充放电特性,实现对充放电过程的自适应控制。针对不同工况和电池类型,可以选择合适的充放电控制算法,实现电池的高效、安全运行。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系统需求和电池特性,对控制算法进行优化和调整。第六章安全防护与故障诊断6.1安全防护措施6.1.1概述在智能电池与储能系统的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安全防护措施。本节主要介绍电池与储能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以保证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防止的发生。6.1.2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安全防护电池管理系统是智能电池与储能系统的核心组件,其主要功能是实时监测电池的充放电状态、温度、电压等参数,以保证电池安全运行。以下为BMS的安全防护措施:(1)过充保护:当电池电压超过设定的最高电压值时,BMS立即切断充电回路,防止电池过充。(2)过放保护:当电池电压低于设定的最低电压值时,BMS立即切断放电回路,防止电池过放。(3)过温保护:当电池温度超过设定的最高温度值时,BMS立即切断充放电回路,防止电池过热。(4)短路保护:当电池出现短路时,BMS立即切断充放电回路,防止电池损坏。6.1.3储能系统外部安全防护储能系统外部安全防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防雷保护:在储能系统设计中,应考虑防雷措施,防止雷击对系统造成损坏。(2)防火隔离:储能系统应设置防火隔离措施,如采用防火隔离材料、设置防火分区等,降低火灾风险。(3)防潮、防腐蚀:储能系统应采用防潮、防腐蚀措施,保证系统在恶劣环境下正常运行。6.2故障诊断技术6.2.1概述故障诊断技术是智能电池与储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时监测系统运行状态,发觉潜在故障,为故障处理提供依据。6.2.2电池状态监测电池状态监测主要包括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的监测。以下为电池状态监测的故障诊断技术:(1)电压监测:通过实时监测电池电压,发觉电压异常波动,诊断电池是否存在短路、漏液等故障。(2)电流监测:通过实时监测电池电流,发觉电流异常波动,诊断电池是否存在过充、过放等故障。(3)温度监测:通过实时监测电池温度,发觉温度异常波动,诊断电池是否存在过热、热失控等故障。6.2.3故障诊断算法故障诊断算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基于阈值的故障诊断:设定各参数的阈值,当参数超过阈值时,判断为故障。(2)基于模型的故障诊断:建立电池模型,通过模型预测电池状态,与实际状态进行比较,发觉故障。(3)基于数据的故障诊断:收集电池运行数据,利用数据分析方法,如聚类、分类等,发觉故障。6.3故障处理策略6.3.1概述故障处理策略是指在发觉故障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以下为故障处理策略的几个方面:6.3.2立即处理故障对于可能导致系统损坏或安全的故障,应立即采取措施,如切断充放电回路、隔离故障电池等。6.3.3定期检查与维护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查与维护,发觉潜在故障并及时处理,防止故障扩大。6.3.4优化系统参数根据故障诊断结果,调整系统参数,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6.3.5更换故障部件对于无法修复的故障部件,应及时更换,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第七章测试与验证7.1测试方法与标准为保证企业智能电池与储能系统的功能及安全性,本节主要阐述测试方法与标准。测试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功能测试:通过模拟实际应用场景,对电池与储能系统的充放电功能、功率特性、能量转换效率等关键指标进行测试。(2)安全测试:对电池与储能系统在极端环境、短路、过充、过放等条件下进行安全功能测试,保证系统在各种工况下的安全性。(3)可靠性测试:对电池与储能系统进行长期运行测试,评估其在不同工况下的可靠性。(4)寿命测试:通过模拟实际使用过程,测试电池与储能系统的使用寿命。测试标准参照国家及行业标准,包括但不限于GB/T182872017《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系统测试方法》、GB/T314642015《储能系统用锂离子电池测试方法》等。7.2测试设备与工具为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以下设备与工具需准备:(1)电池测试系统:用于测试电池的充放电功能、功率特性、能量转换效率等。(2)环境试验箱:用于模拟不同环境条件,进行安全功能测试。(3)短路测试仪:用于模拟电池短路现象,测试电池的安全功能。(4)过充、过放测试仪:用于模拟电池过充、过放现象,测试电池的安全功能。(5)数据采集系统:用于实时记录测试过程中的各项数据。7.3测试流程与结果分析测试流程如下:(1)准备阶段:检查测试设备与工具,保证其正常工作;搭建测试系统,连接被测电池与储能系统。(2)测试阶段:按照测试方法与标准进行功能、安全、可靠性及寿命测试。(3)数据分析阶段:收集测试数据,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评估电池与储能系统的功能、安全及可靠性。(4)报告撰写阶段:根据测试结果,撰写测试报告,为后续产品改进提供依据。以下为测试结果分析:(1)功能分析:根据测试数据,分析电池与储能系统的充放电功能、功率特性、能量转换效率等指标,评估其在不同工况下的表现。(2)安全分析:分析电池与储能系统在极端环境、短路、过充、过放等条件下的安全功能,评估其安全性。(3)可靠性分析:根据长期运行测试结果,分析电池与储能系统的可靠性,评估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4)寿命分析:根据使用寿命测试结果,分析电池与储能系统的使用寿命,评估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耐久性。第八章制造工艺与质量控制8.1制造工艺流程8.1.1准备阶段在制造智能电池与储能系统前,需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原材料检验、设备调试、工艺参数设定等。以下为准备阶段的具体流程:(1)原材料检验:对原材料进行外观、尺寸、功能等方面的检验,保证原材料符合设计要求。(2)设备调试:对生产设备进行调试,保证设备运行稳定,满足生产需求。(3)工艺参数设定:根据产品设计要求,设定合适的工艺参数,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8.1.2电池单体制造电池单体制造是智能电池与储能系统生产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正负极材料涂覆:将正负极材料均匀涂覆在金属集流体上。(2)极片切割:按照设计尺寸,将涂覆后的极片切割成所需形状。(3)极片卷绕:将正负极片卷绕成电池单体。(4)电池单体封装:将卷绕好的电池单体进行封装,保证电池单体内部结构稳定。8.1.3电池模块制造电池模块是由多个电池单体组成的,其主要制造流程如下:(1)电池单体筛选:根据电池单体功能,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电池单体。(2)电池单体焊接:将筛选后的电池单体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成电池模块。(3)电池模块封装:对电池模块进行封装,保证电池模块内部结构稳定。8.1.4电池系统制造电池系统是由多个电池模块组成的,其主要制造流程如下:(1)电池模块筛选:根据电池模块功能,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电池模块。(2)电池模块安装:将筛选后的电池模块安装到电池系统中。(3)电池系统调试:对电池系统进行调试,保证系统功能稳定。8.2质量控制体系8.2.1质量管理原则质量管理原则包括:以顾客为中心、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系统管理、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供应商关系等。8.2.2质量控制流程质量控制流程包括:原材料检验、过程检验、成品检验、不合格品处理等。(1)原材料检验:对原材料进行外观、尺寸、功能等方面的检验,保证原材料符合设计要求。(2)过程检验:在生产过程中,对关键工艺参数进行实时监控,保证生产过程稳定。(3)成品检验:对成品进行外观、尺寸、功能等方面的检验,保证成品符合设计要求。(4)不合格品处理: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隔离、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8.3制造缺陷分析8.3.1常见制造缺陷常见制造缺陷包括:原材料缺陷、设备故障、操作失误、工艺参数设置不合理等。8.3.2缺陷原因分析针对制造缺陷,需进行以下原因分析:(1)原材料缺陷:分析原材料批次、供应商、运输等因素。(2)设备故障:分析设备运行状况、维护保养情况等。(3)操作失误:分析操作人员技能、操作规程、培训等方面。(4)工艺参数设置不合理:分析工艺参数设定、试验验证等方面。8.3.3改进措施针对制造缺陷,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加强原材料检验,保证原材料质量。(2)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加强设备维护保养。(3)提高操作人员技能,加强操作规程培训。(4)优化工艺参数设置,加强试验验证。第九章成本控制与市场推广9.1成本控制策略成本控制是企业运营中的关键环节,对于智能电池与储能系统设计和制造企业而言,合理的成本控制策略尤为重要。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的成本控制责任,保证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以下为企业智能电池与储能系统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策略:(1)原材料采购成本控制:通过优化供应商选择、批量采购、定期谈判等手段,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2)生产成本控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浪费,优化生产流程,减少非生产性支出。(3)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员工素质,降低人工成本。(4)研发成本控制:加强研发项目管理,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5)质量成本控制:注重产品质量,减少不良品产生,降低售后成本。9.2市场调研与分析市场调研与分析是企业制定市场推广策略的基础。企业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现状分析:了解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