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平台方案_第1页
建筑行业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平台方案_第2页
建筑行业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平台方案_第3页
建筑行业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平台方案_第4页
建筑行业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平台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行业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平台方案TOC\o"1-2"\h\u17556第一章概述 2305581.1项目背景 2241581.2项目目标 2170161.3研究方法 317734第二章智能设计技术 3572.1参数化设计 3213122.2人工智能算法应用 494042.3虚拟现实技术 43589第三章施工管理系统 4165423.1施工进度管理 416373.1.1进度计划编制 5249773.1.2进度监控与调整 5150963.1.3进度分析与总结 5237263.2施工成本管理 5250183.2.1成本预算编制 5307883.2.2成本控制与核算 6222833.2.3成本分析与总结 6228363.3施工质量管理 697713.3.1质量计划编制 6307493.3.2质量控制与检查 6323083.3.3质量分析与改进 617627第四章智能设计与施工协同 7163974.1设计与施工数据交互 749164.2施工现场智能化改造 7299474.3协同作业流程优化 7415第五章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 8150335.1BIM技术与智能设计 8213835.2BIM技术与施工管理 8228415.3BIM技术与协同作业 917026第六章智能设计与施工安全 960106.1安全风险识别 998026.1.1风险识别概述 9205126.1.2智能风险识别技术 1044806.2安全预警系统 1029866.2.1预警系统概述 10126706.2.2智能预警技术 10218836.3安全处理 11291246.3.1处理概述 11271596.3.2智能处理技术 1110181第七章环境监测与优化 1141517.1环境参数监测 11292127.2环境优化策略 12152767.3环境监测系统 123701第八章智能设计与施工培训与教育 13205158.1培训体系构建 13173238.2培训内容与方法 13192778.2.1培训内容 13107318.2.2培训方法 1363888.3培训效果评估 1410462第九章项目实施与运营 14104989.1项目实施策略 1410589.2项目运营管理 15242049.3项目效益分析 1520641第十章发展趋势与展望 152671210.1建筑行业智能化发展趋势 151677210.2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平台发展前景 162214010.3建筑行业智能化政策与标准 16第一章概述1.1项目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与挑战。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为建筑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我国建筑行业在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如资源利用率低、生产效率不高、安全隐患等问题。为提高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研发一款建筑行业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平台具有重要意义。1.2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研究和开发一套适用于建筑行业的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平台,具体目标如下:(1)提高设计效率与质量:通过集成先进的设计软件和算法,实现建筑设计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设计效率与质量。(2)优化施工管理:通过实时监控施工现场,实现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智能化管理,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质量。(3)保障安全生产:通过实时监测和安全预警系统,提前发觉安全隐患,降低风险,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4)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集成资源管理模块,实现对建筑材料的智能调度,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浪费。(5)实现信息共享与协同作业:通过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设计、施工、管理各环节的信息共享,提高协同作业效率。1.3研究方法本项目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建筑行业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需求分析:深入调查建筑行业在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需求,明确项目的研究方向。(3)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一套具有高度集成性、可扩展性和实用性的建筑行业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平台。(4)技术研发: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开发相关功能模块。(5)系统测试与优化:对平台进行功能测试、功能测试和安全性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优化。(6)成果评价与推广: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探讨其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前景,并推广至实际工程中。第二章智能设计技术2.1参数化设计参数化设计是一种基于参数和算法的设计方法,它通过建立参数与设计元素之间的关联,实现设计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在建筑行业中,参数化设计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元素参数化:通过对建筑构件的尺寸、形状、材料等属性进行参数化定义,使得设计者在修改参数时,能够快速调整设计结果,提高设计效率。(2)设计规则参数化:将设计规则以参数的形式表达,通过参数的调整,实现设计规则的灵活应用。例如,在建筑布局设计中,可以通过参数控制房间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以满足不同功能需求。(3)功能优化参数化:利用参数化设计技术,对建筑功能进行优化。如通过对建筑外立面的参数化调整,实现建筑能耗的最小化。2.2人工智能算法应用人工智能算法在建筑行业智能设计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遗传算法: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生物进化的优化算法,它通过不断迭代,寻求最优解。在建筑设计中,遗传算法可以用于优化建筑布局、形态和结构,提高设计质量。(2)神经网络:神经网络是一种模拟人脑神经元结构的计算模型,具有较强的自学习和泛化能力。在建筑行业中,神经网络可以用于建筑能耗预测、结构安全评估等方面。(3)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多层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方法,具有强大的特征提取和表示能力。在建筑设计中,深度学习可以用于建筑图像识别、建筑风格分类等任务。2.3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简称VR)是一种可以创建和模拟真实环境的技术。在建筑行业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可视化: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设计者可以将建筑设计以三维形式展示,使客户和评审团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设计方案。(2)施工模拟: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建筑施工现场,帮助设计者发觉潜在的安全隐患和施工难题,提前进行优化。(3)交互式设计: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实现设计者与建筑模型的实时交互,便于设计者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4)用户体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沉浸式的建筑体验,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建筑空间和功能。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为建筑行业提供了更为丰富和直观的设计手段,有助于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第三章施工管理系统3.1施工进度管理施工进度管理是建筑行业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平台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主要目标是保证项目按照预定的时间节点顺利完成。以下是施工进度管理的具体内容:3.1.1进度计划编制进度计划编制是施工进度管理的第一步,需要根据项目的总体目标、施工图纸、施工方案以及资源情况进行编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确定项目关键节点,明确各阶段施工任务;(2)制定施工进度计划,包括各阶段施工时间、工序安排等;(3)确定项目所需资源,包括人力、材料、设备等;(4)编制施工进度网络图,明确各施工任务之间的逻辑关系。3.1.2进度监控与调整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进度计划进行实时监控,以保证项目按照预定计划推进。具体措施如下:(1)定期收集施工进度信息,与计划进度进行对比;(2)分析进度偏差原因,制定相应的调整措施;(3)根据实际情况,对进度计划进行动态调整,保证项目顺利进行。3.1.3进度分析与总结施工完成后,需要对整个项目的进度进行总结与分析,以期为今后的项目提供经验教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分析施工进度计划与实际进度的差异;(2)总结施工进度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3)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项目提供借鉴。3.2施工成本管理施工成本管理是建筑行业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标是合理控制项目成本,实现项目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以下是施工成本管理的具体内容:3.2.1成本预算编制成本预算编制是施工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需要根据项目特点、资源需求等因素进行编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明确项目成本构成,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等;(2)确定各项成本预算,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3)编制成本预算表,为项目成本控制提供依据。3.2.2成本控制与核算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成本进行实时控制与核算,以保证项目成本在预算范围内。具体措施如下:(1)定期收集成本信息,与预算成本进行对比;(2)分析成本偏差原因,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3)对成本进行核算,保证项目成本的真实性、合规性。3.2.3成本分析与总结施工完成后,需要对整个项目的成本进行总结与分析,以期为今后的项目提供经验教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分析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差异;(2)总结施工成本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3)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项目提供借鉴。3.3施工质量管理施工质量管理是建筑行业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平台的关键环节,其主要目标是保证项目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业主要求。以下是施工质量管理的具体内容:3.3.1质量计划编制质量计划编制是施工质量管理的第一步,需要根据项目特点、施工图纸等文件进行编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明确项目质量目标,包括国家标准和业主要求;(2)确定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和重点部位;(3)制定质量保证措施,保证项目质量得到有效控制。3.3.2质量控制与检查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质量进行实时控制与检查,以保证项目质量符合要求。具体措施如下:(1)设立质量控制点,对关键工序和重点部位进行重点监控;(2)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3)对施工材料、设备等进行严格验收,保证符合国家标准。3.3.3质量分析与改进施工完成后,需要对整个项目的质量进行总结与分析,以期为今后的项目提供经验教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分析项目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2)总结施工质量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3)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项目提供借鉴。第四章智能设计与施工协同4.1设计与施工数据交互在建筑行业中,设计与施工数据的交互是保证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为实现数据的高效交互,本平台采用以下策略:(1)构建统一的数据标准:制定一套完整的数据标准,包括数据格式、数据接口、数据传输协议等,以保证设计端与施工端的数据能够无缝对接。(2)数据实时同步:通过搭建实时数据同步机制,实现设计数据与施工数据的实时更新,提高项目响应速度。(3)数据加密传输:为保证数据安全,采用加密传输技术,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4)数据存储与备份:对交互数据进行存储和备份,以便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快速恢复。4.2施工现场智能化改造施工现场智能化改造是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保障施工安全的重要措施。本平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施工现场智能化改造:(1)智能监控:通过安装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控施工现场的安全、环境、进度等信息,实现远程监控与调度。(2)智能调度: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施工现场的人、材、机等资源进行优化调度,提高资源利用率。(3)智能施工:采用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如、无人机等,替代传统人力施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4)智能安全:通过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等,实时掌握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预防和减少安全的发生。4.3协同作业流程优化为实现设计与施工的高效协同,本平台对协同作业流程进行以下优化:(1)明确责任分工:明确各参与方的职责和任务,保证协同作业的顺利进行。(2)建立沟通机制:搭建线上线下沟通渠道,保证各参与方能够及时、有效地沟通和解决问题。(3)制定协同作业流程: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协同作业流程,包括设计审查、施工方案制定、施工进度管理等。(4)引入第三方评估: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设计与施工协同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及时发觉问题并进行改进。(5)持续优化:根据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协同作业流程,提高项目执行效率。第五章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5.1BIM技术与智能设计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简称BIM)是建筑行业的重要技术之一,其以数字化的方式表达建筑物的物理和功能特征。在智能设计领域,BIM技术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BIM技术能够实现建筑信息的集成管理。通过将建筑物的各种信息,如结构、设备、材料等,集成在一个三维模型中,设计师可以全面、直观地了解建筑物的各个方面,从而提高设计质量。BIM技术支持参数化设计。设计师可以通过设置参数,实现建筑元素的自动和修改,提高设计效率。同时参数化设计使得建筑物的形态和结构更加灵活,有助于实现个性化设计。BIM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智能设计。例如,通过机器学习算法,BIM模型可以自动优化建筑物的结构布局、能耗等方面,为设计师提供有益的建议。5.2BIM技术与施工管理在施工管理领域,BIM技术同样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以下是BIM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几个关键应用:(1)施工模拟:通过BIM模型,施工人员可以模拟施工过程,预测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从而提前制定解决方案,提高施工效率。(2)资源管理:BIM技术可以实时统计和分析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如材料、设备、人力等,有助于施工方合理安排资源,降低成本。(3)进度管理:BIM模型可以与施工计划相结合,实时监控施工进度,保证项目按计划推进。(4)质量管理:BIM技术可以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进行跟踪和记录,有助于提高施工质量。(5)安全管理:BIM模型可以模拟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为施工人员提供安全预警,降低安全发生率。5.3BIM技术与协同作业BIM技术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协同作业,提高了项目管理的效率。以下为BIM技术在协同作业中的应用:(1)信息共享:BIM模型作为信息平台,可以实现项目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共享,减少信息孤岛现象。(2)沟通协作:BIM技术支持实时在线沟通,方便项目各参与方就设计、施工等问题进行交流,提高沟通效率。(3)设计变更管理:BIM技术可以实时记录设计变更,保证各参与方及时了解变更内容,避免因信息不同步导致的问题。(4)项目协作管理:BIM技术可以实现对项目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协作管理,保证项目顺利进行。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智能设计、施工管理和协同作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第六章智能设计与施工安全6.1安全风险识别6.1.1风险识别概述在建筑行业中,安全风险识别是保证施工安全的基础环节。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利用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平台对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能够提高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安全风险识别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程环境风险识别:对施工现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地质条件等进行全面分析,评估可能对施工安全产生影响的因素。(2)工程设计风险识别:分析设计阶段可能出现的风险,如设计缺陷、设计方案不合理等。(3)施工过程风险识别: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类风险进行识别,如施工方法不当、施工设备故障等。(4)人为因素风险识别:分析可能导致安全的人为因素,如操作不当、安全意识不足等。6.1.2智能风险识别技术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平台采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对安全风险进行识别。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技术:(1)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对大量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出潜在的安全风险因素。(2)图像识别技术: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施工现场的图像进行识别,发觉安全隐患。(3)机器学习技术:通过训练模型,使计算机具备自动识别安全风险的能力。(4)传感器技术:利用各类传感器实时监测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为风险识别提供数据支持。6.2安全预警系统6.2.1预警系统概述安全预警系统是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前发觉潜在的安全隐患,为施工现场提供实时预警。预警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数据采集:通过传感器、图像识别等技术,实时采集施工现场的安全数据。(2)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提取关键信息。(3)预警判断: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判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4)预警发布:将预警信息及时发布给相关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6.2.2智能预警技术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平台采用以下智能预警技术:(1)模型预警:通过建立安全预警模型,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估,提前发觉潜在风险。(2)实时预警: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测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发觉异常情况立即预警。(3)预警阈值设置: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预警阈值,保证预警系统的准确性。(4)预警信息推送:通过移动终端、短信等方式,将预警信息及时推送给相关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6.3安全处理6.3.1处理概述安全处理是建筑行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平台为安全处理提供了以下支持:(1)报告:发生后,相关人员可通过平台及时报告情况。(2)调查:平台支持对原因进行深入调查,为处理提供依据。(3)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总结原因,为防范类似提供参考。(4)整改: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整改措施,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6.3.2智能处理技术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平台采用以下智能处理技术:(1)自动报告: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自动报告,缩短处理时间。(2)原因分析: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原因进行智能分析,提高处理的准确性。(3)整改措施智能推荐:根据原因,平台可推荐相应的整改措施,指导施工现场进行整改。(4)整改效果评估:通过实时监测,对整改效果进行评估,保证整改措施的有效性。第七章环境监测与优化7.1环境参数监测环境参数监测是建筑行业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施工现场的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可以有效保障施工安全,提高施工质量。环境参数监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温度监测:实时监测施工现场的气温,保证施工环境满足施工规范要求。(2)湿度监测:实时监测施工现场的湿度,防止因湿度异常导致的施工质量问题。(3)风速监测:实时监测施工现场的风速,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4)噪声监测:实时监测施工现场的噪声水平,降低噪声污染,保障施工现场的生态环境。(5)空气质量监测:实时监测施工现场的空气质量,预防空气污染对施工质量的影响。7.2环境优化策略针对监测到的环境参数,平台应采取以下环境优化策略:(1)温度优化策略:当施工现场气温过高或过低时,及时调整施工时间或采取保温措施,保证施工质量。(2)湿度优化策略:根据施工现场湿度变化,适时采取通风、除湿等措施,降低湿度对施工质量的影响。(3)风速优化策略:当风速过大时,暂停高空作业,保证施工安全;当风速较小时,合理调整施工进度,提高施工效率。(4)噪声优化策略:针对噪声污染问题,采取隔音措施,降低噪声对施工现场的影响。(5)空气质量优化策略:加强施工现场的绿化和保洁工作,减少扬尘污染;定期检测空气质量,保证施工环境符合标准。7.3环境监测系统环境监测系统是建筑行业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平台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如下:(1)数据采集: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施工现场的环境参数,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噪声、空气质量等。(2)数据传输:将采集到的环境参数数据传输至平台服务器,进行存储和分析。(3)数据展示:通过平台界面实时展示环境参数数据,便于管理人员实时了解施工现场环境状况。(4)预警提示:当监测到环境参数异常时,系统自动发出预警提示,提醒管理人员采取相应措施。(5)统计分析:对环境参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施工现场环境优化提供依据。通过环境监测系统,建筑行业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平台能够实现对施工现场环境的实时监测与优化,为施工安全、质量保障提供有力支持。第八章智能设计与施工培训与教育8.1培训体系构建在建筑行业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平台的实施过程中,构建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该培训体系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培训对象:针对不同岗位、不同级别的员工,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2)培训目标:明确培训目标,保证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相结合。(3)培训课程:根据培训对象和培训目标,设计相应的培训课程,包括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案例分析等。(4)培训师资:选拔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培训讲师,为员工提供高质量的培训。(5)培训管理:建立培训管理制度,保证培训过程规范、有效。8.2培训内容与方法8.2.1培训内容(1)智能设计与施工基本概念:让员工了解智能设计与施工的发展趋势、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2)智能设计与施工技术:培训员工掌握相关软件操作、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型构建等技能。(3)项目管理与协作:教授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培养员工在项目中的协作能力。(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员工了解智能设计与施工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8.2.2培训方法(1)课堂讲授: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系统性地传授理论知识。(2)实践操作:安排学员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动手能力。(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员思考并解决问题。(4)小组讨论:组织学员进行小组讨论,促进交流与合作。8.3培训效果评估为保证培训效果,需对培训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以下为评估的几个方面:(1)培训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员对培训的满意度。(2)培训参与度:记录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的参与情况,如出勤、互动等。(3)培训成果:评估学员在培训结束后,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4)培训转化:关注学员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培训知识的情况。通过以上评估,不断优化培训体系,提高培训质量,为建筑行业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平台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支持。第九章项目实施与运营9.1项目实施策略本项目实施策略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项目启动:在项目启动阶段,组织项目团队,明确项目目标、范围、进度和预算等关键要素。同时与相关部门和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保证项目得到充分的支持。(2)需求分析:深入了解建筑行业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的现状和需求,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通过调研和访谈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为后续设计与开发提供依据。(3)设计与开发: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进行系统架构设计、模块划分和功能开发。在开发过程中,注重代码质量、功能优化和安全性,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4)系统集成与测试:完成各模块的开发后,进行系统集成和测试。在此阶段,要保证系统各部分功能的完整性、兼容性和稳定性,以及与其他系统的互联互通。(5)项目验收与交付:在项目完成开发后,进行项目验收。验收合格后,将系统交付给用户,并提供相关培训和技术支持。9.2项目运营管理项目运营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员管理:建立项目运营团队,明确各团队成员的职责和任务。对团队成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2)过程管理:制定项目运营流程,保证项目按照预定计划和目标进行。对项目进度、成本、质量等方面进行监控,及时发觉并解决问题。(3)质量管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保证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对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其功能指标达到预期要求。(4)客户服务:提供优质客户服务,包括技术支持、售后服务和用户培训等。及时收集用户反馈,优化系统功能和功能。(5)合作伙伴管理:与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项目运营。定期评估合作伙伴的业绩和能力,保证项目顺利实施。9.3项目效益分析本项目效益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效益:通过提高建筑行业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具体表现在缩短项目周期、减少人力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方面。(2)社会效益:推动建筑行业智能化发展,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同时提高建筑质量、安全性和环保功能,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3)技术效益:本项目将推动建筑行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通过项目实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