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新课标Ⅱ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讲义_第1页
2019届新课标Ⅱ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讲义_第2页
2019届新课标Ⅱ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讲义_第3页
2019届新课标Ⅱ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讲义_第4页
2019届新课标Ⅱ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高考历史

(课标Ⅱ专用)1.(2018课标Ⅱ,31,4分)下图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

()

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五年高考考点一《共产党宣言》和巴黎公社A组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答案

B漫画中“奶奶”“阿姨”都在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这说明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故B项正确。漫画并未反映出工业化建设的信息,故A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故C项错误。由漫画信息无法看出城乡差别,并且当时城乡差别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故D项错误。方法归纳解答漫画类选择题需要读透漫画的情景,把握漫画的主题。首先,漫画多有寓意,要重视“导语”并能从中领悟立

意;其次要仔细观察漫画中有几个要素(人物等),并加以筛选,区分出主次,谨防遗漏或走偏;再

次,要理清要素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结合漫画标题的提示及试题题干的指向,明确它们之间的内

在联系,进而把握漫画本身的寓意并深入体会其对我们的启示。2.(2016课标Ⅱ,31,4分)“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答案

A据题干材料可知,“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的投资比重减少,其他非生产性

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说明当时我国集中一切财力、物力优先发展重工业,致力于奠定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信息仅涉及基本建设内部投资比

重的变化,未涉及基本建设的投资规模,故C项错误;D项与题干材料无关。名师指导解答历史选择题抓住题干材料中的题眼非常重要。本题中的题眼是“非生产性建设投资”,和它相对的是“生产性建设投资”。这一时期非生产性建设投资减少,说明我国在为工业化建设奠定基础。3.(2014课标Ⅱ,31,4分,0.560)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答案

C粮食的统购统销政策是当时我国国民经济不发达、粮食生产短缺的产物。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后,农民生产的粮食由国家统一收购、统一销售,这样农民的经济生活就被纳入了国家计划体制,故选C项。1952年底,我国农村经济已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故A项与史实不符;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属于经济政策,与农村政权建设无关,排除B项;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后,形成了城乡二元体制,农村并不能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排除D项。知识拓展195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所谓“计划收购”被简称为“统购”,“计划供应”被简称为“统销”。当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又作出《关于在全国实行计划收购油料的决定》,后来国家又对棉花、纱布和食油实行了计划收购和供应。这一政策取消了原有的农业产品自由市场,初期有稳定粮价和保障供应的作用,后来变得僵化,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该项政策被取消。4.(2018课标Ⅰ,31,4分)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答案

D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从漫画信息可知,1953年,资源勘

探队员来到深山叩开了“锰”“铜”“钨”“石油”“煤”“铁”等矿产资源开采的大门,

这说明当时中国重工业得以发展,反映了当时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故选D项。1957年

“一五”计划的完成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局面,排除A项;在古代中国已经开始了对矿

产资源的开采,排除B项;1965年,我国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排除C项。规律总结“反映”类试题的答案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层次的,不是现象而是本质。解答此类题目要透过现象去寻找本质。5.(2015课标Ⅰ,31,4分,0.329)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答案

A由图中信息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钢、生铁和发电量的年均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美、英两国,这是由于中国原有工业基础薄弱,迫切需要改变工业落后面貌而优先发展重工业,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信息无法说明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排除C项;B、D两项与史实不符。误区警示本题易错选C项。错误原因在于考生审题时没有注意时间限定“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6.(2014课标Ⅰ,31,4分,0.496)“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答案

B粮食计划供应制度是我国国民经济不发达、粮食相对短缺时期的产物。实行该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可以集中有限的粮食以保障工业化战略实施,故选B项。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与粮食计划供应无必然联系,排除A项;此时国家并未出现“灾害”,排除C项;1952年底,我国国民经济已基本恢复,排除D项。7.(2017课标Ⅱ,41,10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

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

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

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材料二

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

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

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

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

特点,并简析其意义。(10分)答案(2)特点:列入国家发展计划;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独立自主开发;特别重视当时缺乏

的矿产资源的勘探。意义:奠定了新中国矿业发展的初步基础;促进“一五”计划顺利完成;有利于国家工业体系

的建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解析(2)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二“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可得出列入国家发展计划;由“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可得出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由“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可得出特别重视当时缺乏的矿产资源的勘探;结合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可得出新中国独立自主开发。第二小问意义,依据新中国矿业政策的特点,结合“一五”计划的实施及其意义,可得出奠定了新中国矿业发展的初步基础;促进“一五”计划顺利完成;有利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知识链接洋务运动推动经济近代化: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尤其是民用企业,引进了西方的先进生产方式,培养了科技人才,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1.(2018江苏单科,11,3分)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关于发放的时间和定量,有以下记述:据此可知,关于“高脑油”的发放

()A.展览的文字介绍真实可靠B.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完全一致C.馆藏的原始文件更为可信D.现有史料无法证明其是否实行发放时间每人每月定量出处1954年7月开始1.5斤北京市档案馆票证展览中的文字介绍未予说明1斤《北京粮食工作》1957年11月17日开始1.5斤《中国商业四十年》1957年12月1日之前1斤北京市档案馆藏《北京市食油供应办法》文件1957年12月1日之后1.5斤答案

C从表格信息看,“北京市档案馆藏《北京市食油供应办法》文件”为原始史料,即第一手史料;北京市档案馆票证展览中的文字介绍和《北京粮食工作》《中国商业四十年》两部经济著作均为后人撰述,为第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比第二手史料更为可信,故C项正确。展览中的文字介绍为后人整理加工,有主观色彩,A项错误;从表格信息看,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并不完全一致,B项错误;真实可靠的原始史料是可以证明历史真相的,D项错误。知识拓展史料的分类(1)按照史料的表现形式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实物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2)按照史料产生时期、出处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可以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较为可信、可靠。2.(2016江苏单科,13,3分)右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

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D.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答案

D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图中的工厂、船只及工人的工作场景都与之相关。“一五”计划的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A项错在“基本实现”;B项错在“绿色环保观念”,此观念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图中工人热情洋溢的表情展现了其投身建设的热情,故D项正确。3.(2015广东文综,16,4分)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答案

D1961年处于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没有改变,故可排除A、B两项;题干材料“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说明当时国民经济调整并没有取得显著成效,排除C项;“变相恢复单干”与后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一定联系,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项。评析人民公社化运动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0世纪60年代初期农民单干的家庭生产方式是对人民公社化运动弊端的具体反抗,也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启示:生产关系的变革要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4.(2014安徽文综,17,4分)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

()A.农业合作化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

A“单家独户的经营”“卖地”表明此时处于农民土地私有制阶段,“乡上的人民代表”说明其反映的现象出现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据此判断材料描述的是三大改造中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故A符合题意。B、C、D均实行土地公有制,个体农民不能买卖土地。解题的关键是通过材料提供的经营方式和土地所有制形式准确判断时间。C组

教师专用题组1.(2012课标全国,32,4分)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答案

D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把材料信息与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经济建设情况相结合,正确分析此时期的阶段特征。20世纪50年代末,中美关系仍处于敌对状态,并没有发生“急剧变化”,故排除A项。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两国关系已趋于恶化,材料信息高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故可排除B、C两项。从材料信息看,该评估认为“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而实际上,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了挫折,这一文件的判断与当时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D项符合题意。2.(2011课标,33,4分)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答案

A据题干中“1962年”和“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等信息,迁移20世纪60年代党中央纠正“左”的错误的历史事实,对比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特点,可以判断A项符合题意。20世纪60年代的国民经济调整并未改变人民公社的性质,也并未消除“左”的错误影响,故排除B、C两项;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3.(2010课标,19,4分)据统计,到195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总额比1949年12月增加了12倍以上。这反映新中国

()A.迅速实现经济稳定B.经济状况根本好转C.合理调整了工商业D.人民收入迅速增加答案

A1949年12月至195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总额大幅增长,说明新中国迅速实现了经济稳定,故A项正确。当时我国经济有了一定的好转,但还没有达到根本好转的程度,故B项错误。合理调整工商业的时间是在1952年,故C项错误。当时人民收入还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不可能迅速增加,故D项错误。4.(2014大纲全国,19,4分)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956斤(18478千克)的惊人纪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

()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答案

D材料信息反映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浮夸风,而许多参观者普遍认为这是人的

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无限的表现,其实际上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故选D

项。由材料中的“1958年”“农业社”可知此时处于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排除A项;材料反

映的是浮夸风而非生产效率的真实提高和粮食产量的真实增长,排除B、C两项。5.(2014重庆文综,9,4分)1989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领导人时,充分肯定了苏联对中国的帮助,认为“苏联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这里的“工业基础”初步建立于新中国的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B.“一五”计划时期C.“大跃进”时期D.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答案

B本题考查新中国的“一五”计划,主要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由题干中“苏联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可知,这是新中国“一五”计划的成就,B项正确。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是从新中国成立到1952年底,“大跃进”开始于1958年(“一五”计划完成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调整国民经济,A、C、D三项都与“工业基础”初步建立的时间不符。6.(2014山东文综,20,4分)下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

()【大跃进】dàyuèjìn指1958年在毛主席亲自制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国在工业、农业等各方面出现的飞跃发展。也泛指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发展。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答案

C词条中“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这一说法带有强烈的“左”倾色彩,因为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本身就是“左”倾错误的具体表现。据此分析,C项正确。7.(2014北京文综,18,4分)“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反映了

()A.人民公社化运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答案

C题干歌谣中的关键信息有“单干……变互助”“小组……变大组”“合作社”。透过这些有效信息可知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措施,即成立农业生产互助组,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故C项符合题意。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一大二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是包产到户、分田单干;中共八大提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A、B、D三项在题干中均未体现,应排除。考点二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1.(2018课标Ⅲ,31,4分)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198229.2874.925.389.5817.01198823.28773.5295.58372.55623.23表格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答案

A

从材料信息看,1982年与1988年相比,乡镇企业中从事农业的企业数量有所减少,而从事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及商、饮、服务业的企业数量大幅增加,这说明这一时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故选A项。材料无法体现城乡一体化情况,城乡一体化至今尚未实现,排除B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C项错误;材料只涉及乡镇企业,无法体现工业结构的合理与否,排除D项。方法技巧注意问题的切入点:乡镇企业。由此切入只有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都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城乡一体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工业结构三个概念的范畴都远超“乡镇企业”这一概念的内涵。2.(2017课标Ⅰ,31,4分)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答案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0年时,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计划与市场的争论十分激烈。从材料信息看,该报告认为,计划仅是一种手段,“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其实质是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发挥市场的作用,故选C项。该报告肯定了“计划与市场结合”的模式,而非“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融入全球化,故B项错误;材料未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故D项错误。误区警示本题学生容易误选A项。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其本质上是为经济改革摇旗呐喊,主要目的不是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3.(2016课标Ⅲ,31,4分)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答案

A与1975年相比,1980年我国粮食、棉花、油料作物和甜菜的产量大幅提高,这与1978年底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故应选A项。此时农业生产技术并没有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排除B项;1980年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处于起步阶段,排除C项;D项发生在1985年,可排除。审题方法首先要对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做出判断,1980年正值改革开放初期;然后要正确解读题干材料信息;最后要结合所学知识做出准确判断。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1.(2018天津文综,10,4分)京津塘高速公路是第一条经国务院批准并部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跨省、市高速公路,1987年12月动工。这条高速公路的修建能够得到世界银行贷款,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后我国

()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B.将天津设为沿海开放城市C.恢复世界银行席位D.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答案

C世界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中国的京津塘高速公路的修建能够得到世界银行贷款,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后我国恢复了世界银行席位,故选C项。中国于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排除A项;天津成为沿海开放城市与修建京津塘高速公路能够得到世界银行贷款无必然关系,排除B项;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排除D项。解题方法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依据题目中的时间信息及史实首先可排除A、D两项;依据逻辑关系可排除B项。2.(2017北京文综,18,4分)据下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C.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D.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答案

C本题考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观察“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可知,与1959年相比,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在1987年以后大幅增长,这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有关,故应选C项。A项发生在1953—1956年,B项发生在1953—1957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从时间上可以排除A、B、D三项。3.(2017江苏单科,13,3分)1981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

()A.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B.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答案

B材料信息表明,只有打破外贸垄断体制,提高产品质量,扭转出口亏损局面,才能扩大出口创汇,这就需要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因此B项符合题意。A项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与题干中的“1981年”不符;世贸组织成立于1995年,从时间上可排除C项;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是在1980年,排除D项。4.(2016北京文综,19,4分)“走向世界丛书”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版,所收著作记录了近代国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如容闳的《西学东渐记》、康有为的《欧洲十一国游记》等,反响极大。该丛书的出版

()①展现了近代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历程②改变了近代中国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局面③为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④开创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

C

由“所收著作记录了近代国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可知,丛书的出版展现了近代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历程,①正确;②与丛书的出版无关;丛书出版于20世纪80年代,为当时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③正确;中国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新局面开创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排除④。故本题选C项。评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和新时期的改革开放政策,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把握20世纪80年代的时代特点、丛书收录的著作内容是解题关键。5.(2015天津文综,8,4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是20世纪80年代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资环境评价中,天津开发区已连续多年位居前列。当初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

()A.服务于天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B.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C.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D.加强天津对内地的辐射作用答案

C天津自由贸易区在20世纪80年代尚未出现,故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对外开放的情况,B不符合题意;D不属于“主要目的”,故排除。选C。6.(2014四川文综,2,4分)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

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

()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②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③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④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D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没有经验可借鉴,在摸索中的谨慎是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的重要原因,故①正确。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改革主要面临国内阻力而非国际阻力,故②不正确。上海自身经济实力雄厚,③与史实不符。改革开放初期,国人思想不够开放,这也是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的重要原因,故④正确。本题选D项。评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当时改革开放面临的阻力和人们思想解放的程度。7.(2018北京文综,41,8分)(节选)(8分)坭兴陶、宜兴陶、建水陶和荣昌陶并称中国四大名陶。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新中国成立前夕,紫砂行业衰落。建国后,紫砂壶生产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阶段紫砂壶生产状况1955年—20世纪70年代末1955年,“宜兴紫砂生产合作社”成立。1958年,国营“宜兴紫砂厂”

建立20世纪80年代至今20世纪80年代初,民营紫砂厂陆续建立。1998年,国营“宜兴紫砂厂”

改制为民营。紫砂陶匠和私人工作坊大量涌现(2)从所有制变化的角度,概括建国以来宜兴紫砂壶企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8分)答案(2)特点:20世纪50—70年代,建立了公有制企业。80年代至今,民营企业发展。原因: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宜兴紫砂厂建立。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宜兴紫砂行业呈现个性化发展趋势。解析(2)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中的“生产合作社”“国营”“民营”“私人工作坊大量涌现”等信息分两个阶段归纳概括;第二小问,结合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等史实分析即可。知识链接国有企业改革的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0年):以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为突破口,主要内容是扩权、减税、让利。第二阶段(1981—1982年):主要内容是试运行经济责任制,把生产责任制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第三阶段(1983—1986年):主要内容是利改税,促进国家财政收入增长。第四阶段(1987—1991年):主要内容是完善企业的经营机制,打破“大锅饭”,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第五阶段(1992年后):进行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改革,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8.(2016天津文综,14,10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随着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等工业的发展,英格兰西北部的许多村镇发展为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兹等,村镇及周围农村地区的大量农民转化成了工业劳动力。——《新华文摘》2015年第18期材料二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三下图是农村城镇化的两种成功模式。

(3)结合图中场景,分别指出农村城镇化两种建设模式的特点及制度因素。(6分)(4)综上,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4分)答案

(3)天津华明镇模式:集中建设,政府主导;土地公有。瑞士小村镇模式:相对分散,个性化;土地私有。(4)城市化是个过程,有阶段性;工商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建设道路是多样化的。解析(3)阅读图片信息,从城镇布局及形成的原因等角度回答“特点”。结合两国土地产权等知识回答“制度因素”。(4)可以从城市化有阶段性、城市化建设道路多样化等角度回答。C组

教师专用题组1.(2012课标全国,33,4分)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答案

A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建设,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下海潮”的背景,分析选项中史实的发生时间。从材料信息看,1992年,“下海”经商人员迅速增加,许多人员甚至辞去公职“下海”,这反映了商品经济大潮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冲击。联系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知A项符合题意。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在所有制结构上强调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故排除B、C两项。仅凭“下海潮”并不能说明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故排除D项。2.(2011全国Ⅰ,34,4分)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答案

C题干材料中“1985年”的时间信息和关于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比率的规定,本质上反映了新时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是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生产效益,将企业职工工资与企业效益挂钩,体现了经营方式与分配方式的改革,主要目的是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正确答案为C项。3.(2009全国Ⅱ,15,4分)下面是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所占比重表(%)表格反映了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类别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1978年77.622.4——1997年25.538.117.918.5答案

D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从1978年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到1997年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格局,这是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结果,据此分析D项符合题意。工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管理体制改革都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故A、B两项可排除。21世纪初中国市场经济逐步形成,故C项错误。4.(2016天津文综,10,4分)1979年7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0年代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这些文件的发布

(

)A.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B.主要是为了发展市场经济C.增强了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D.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答案

C材料中的文件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中外合资企业、外资企业等涉外企业的经营,这些文件的发布可以增强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故选C项。肯定涉外企业的经营活动不等于中国已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故A项错误;中国在1992年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B项错误;外资企业并非公有制经济,故D项错误。审题方法注意隐含信息,改革开放之初,西方国家对中国政策疑虑重重。5.(2015江苏单科,13,3分)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

()A.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

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C.“南方谈话”发表之后

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答案

A据题干信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开放”等可以判断,这一讲话针对的是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怀疑和担心。正确选项为A项。B、C、D三项与题干所述历史阶段特征不符。6.(2015重庆文综,8,4分)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下列属于这一规定出台背景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C.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已普遍实行D.经济体制改革全面从农村转向城市答案

A紧扣题干时间“1982年”,抓住关键信息“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由此可以判断此时我国已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广泛推行,A项符合题意。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项错误;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D两项错误。7.(2014江苏单科,10,3分)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

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

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

观点的是

()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

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答案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安徽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是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萌发,这与题干中的“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相符,故应选D项。A、B、C三项都属于政府行为,与题干中的“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不符。8.(2014天津文综,10,4分)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

()①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②独立的管理体制③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④市场调节为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C本题可用排除法,中国经济特区的“特”主要是在经济领域,而“独立的管理体制”不仅涉及经济领域,还涉及政治等领域,因此排除含②的选项,C项符合题意。9.(2014浙江文综,19,4分)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学者敏锐地看到“公社体制改革后,农工分了手,农业经营承包到户”;企业家感慨“现在不同了,我得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这表明

()①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②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③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④非公有制经济开始起主导作用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改革开放中的经济体制改革。解答本题一是注意时间“20世纪80年代”;二是理解材料含义。根据“农工分了手,农业经营承包到户”,可以得出人民公社体制开始废除,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据“如何增强企业活力”,可以得出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由此可判断①②正确。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是在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故③错误;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进行的,显然④说法错误。故选A项。10.(2015山东文综,39,14分)1980年6月18日,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做出了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举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概括指出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14分)答案

提取历史信息层次一:能结合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准确、全面地概括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例:人民公社体制开始被打破,政治体制改革已悄然进行;“左”倾思想的束缚依然存在,人们对改革心存顾虑。层次二:能依据材料,获取表层信息。例:向阳人悄悄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人们对摘牌行为感到忧虑。层次三:答案与材料没有联系。进行历史解释层次一: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

如:①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③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在此基础上,能提出独立的见解或认识。例:改革具有艰巨性,改革是在新旧观念的激烈冲突中展开的。改革者必须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勇气,才能实现改革的目的。层次二: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如:①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③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

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依据考生作答时所涉及要点多少及解释的合理程度等酌情给分)层次三:不能在历史信息和所学历史知识之间建立某种联系,没有对历史信息的解释。历史表述层次一:合乎逻辑,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层次二:基本符合逻辑,条理较清晰,语言较流畅。层次三:缺乏逻辑,条理不清,辞不达意。解析根据材料的内容和出处提取信息,结合材料中两个人物的心态和做法进行阐释,实际就是回答材料反映的现象、说明的问题、从中得到的启示,注意言简意赅、逻辑关系得当,围绕材料信息作答。评析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初期的举措和状况,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阐释历史现象的能力,难度稍大。解题的关键是将材料反映的现象与改革开放初期的思想状况联系起来进行分析。11.(2014广东文综,39,12分)(节选)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

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3)推断材料三中两种历史分期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12分)答案(3)以1992年为界:经济改革角度。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后,中国经济改革进入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阶段;(6分)以2001年为界:对外开放的角度。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进入全方位开放、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阶段。(6分)解析第(3)问要联系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加以说明,重点围绕1992年和2001年中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展开阐述。考点一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2018重庆一模,31)20世纪50年代,中国不进口粮食且拿出部分粮食用于出口,从1953年到1955年,在我国出口总额中,粮油、畜产、茶叶、土产、食品等五类农副产品约占60%。农产品出口也略有增长。这些措施

()A.加快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B.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了贡献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D.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三年模拟A组2015—2017年高考模拟·基础题组(时间:20分钟分值:40分)答案

B新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故A项错误;根据史实不难得知,这一时期我国粮食出口所换取的外汇储备被用于国内的工业建设,这有利于国家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奠定,故B项正确;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经济建设中,照搬苏联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这显然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故C项错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于21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2.(2018辽宁沈阳质测,31)读下表,表中数据主要体现了当时我国

()“一五”计划主要轻工业产品产量指标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特点B.重点建设、兼顾民生的指导思想C.已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D.农业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完成产品名称1952年产量1957年计划产量增长%棉纱361.8万件500万件138棉布11163.416372.1万匹147食用植物油72.4万吨155.2万吨214面粉299万吨467万吨156盐346万吨593.2万吨171答案

B根据“产品名称”可知,材料强调的是轻工业的发展情况,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以得出与民生相关的轻工业在“一五”期间也有较快发展,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中重工业也取得巨大成就,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一五”计划的时间为1953年到1957年,当时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故C项错误;材料表格反映的是“一五”期间轻工业的发展情况,无法反映农业领域生产关系的变化,故D项错误。3.(2018新疆乌鲁木齐诊断,15)金冲及说:“到1952年,无论在工业和商业中,社会主义成分不仅早已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而且在数量上也取得优势,这种优势地位还在不停地大幅度加强。”“这种优势地位还在不停地大幅度加强”的途径是

()A.“一五”计划B.三大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D.改革开放答案

B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实行,重点是发展重工业,与材料强调的“社会主义成分”不符,故A项错误;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从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故B项正确;1958年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故C项错误;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故D项错误。4.(2018吉林调研,12)1956年9月,刘少奇说:“我们的经济部门的领导机关必须认真把该管的事

管好,而不要去管那些可以不管或者不该管的事。”这段材料体现出刘少奇的经济管理工作

思想是

()A.政企一定程度上分开B.实行经济工作的集中领导C.实行生产责任制管理D.经济体制改革要适度加快答案

A材料“经济部门的领导机关必须认真把该管的事管好”,意思是说经济部门的主管要管好经济部门,“不要去管那些可以不管或者不该管的事”,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要政企分开,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适度放权,而非集中领导,故B项错误;C、D两项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不符合时间限制。5.(2017辽宁大连质检,31)1957年全国职工的年平均工资达到637元,比1952年增长42.8%。全国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长近30%,5亿多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这说明当时中国

()A.生产关系发生了革命性变革B.工业化建设成就突出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务完成D.生产力发展成就巨大答案

D仅从职工、农民收入增加无法判断生产关系是否发生了变革,故A项错误;工业化建设成就突出与农民收入增加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我国至今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C项错误;由材料中全国职工年平均工资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等信息可知,这是我国推行“一五”计划,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故D项正确。6.(2017海南七校联盟联考,10)新中国成立初期某一时期“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9.6%,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4.8%。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经济效益比较好,重要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比较协调。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由此,可以推测出当时中国

()A.经济政策深受苏联影响B.经济建设出现浮夸风C.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D.工农业比重严重失调答案

A本题可用排除法。依据题干材料“经济效益比较好,重要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比较协调。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可以判断出,这不符合浮夸风的特征,故B项错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在21世纪初期,很明显不符合新中国成立初期这一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重要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比较协调”可以看出工农业比重在当时还未严重失调,故D项错误。本题选A项。7.(2016辽宁大连质检,31)“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建中国的156个项目有56个安排在东北。国家对东北的实际投资额占全国实际投资额的44.3%。从工业化的现实需要来看,这样做

()A.适应了战后全球化和引资需要B.巩固了中苏之间的同盟关系C.有利于尽快建立基础工业体系D.实现了工业布局的合理规划答案

C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苏建立同盟关系,工业重点布局在东北有利于接受苏联的援助,尽快建立基础工业体系,故C项正确。考点二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2018重庆期末,31)1979年2月,四川省价值规律理论讨论会在成都召开,以下为部分与会代表的观点:代表①国家不仅通过计划来管理经济,……更要按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来组

织经济活动代表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同计划经济结合起来,是计划经济的必要

补充代表③应该对经济体制和计划方法来一个大改革,但是,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

结合,会导致资本主义据此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A.改革传统经济体制已成为共识B.发展市场经济已是人心所向C.姓“资”姓“社”问题得以厘清D.全面系统改革被提上议事日程答案

A根据材料中“1979年2月”的时间信息可知,当时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结合材料中“要按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来组织经济活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对经济体制和计划方法来一个大改革”可知,改革传统经济体制已成为共识,故A项正确;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发展市场经济成为人心所向,故B项错误;1992年“南方谈话”指出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厘清了姓“资”姓“社”问题,故C项错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全面系统改革,故D项错误。2.(2018辽宁省实验中学、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期末,22)1985年5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在请示中引用了毛泽东的名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火计划”由此诞生。“星火计划”的寓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该计划的提出是为了

()A.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B.配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C.改变农村经济建设粗放式经营状况D.呼应教育体制改革的“三个面向”答案

C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等信息可知该计划有利于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改变农村经济建设粗放式的经营方式,故C项正确;该计划与教育体制改革无关,故D项错误。3.(2018吉林调研,15)中共十三大的政治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政策是“既要有利于善于经营的企业和诚实劳动的个人先富起来,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贫富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体现公平”。这一分配政策

()A.开始打破分配中的平均主义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和健康发展C.加大了城乡之间的两极分化D.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分配制度答案

B这一分配政策有利于打破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但“开始”的表述有误,故A项错误;这一分配政策“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体现公平”,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和健康发展,故B项正确;这一分配政策强调“防止贫富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故C项错误;中共十三大时市场经济体制还未建立,故D项错误。4.(2018辽宁省实验中学、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期末,21)下图反映了中国1993—2015年原油生产与消费的情况(单位:百万吨)。综合图片信息可知

()

(说明:图中每一年份前为中国原油产量,后为中国原油年消费量;曲线为缺口)A.石油工业企业体制改革相对滞后B.能源结构的单一化问题亟待解决C.对外开放导致石油工业面临困境D.经济发展加速,不断融入世界市场答案

D根据图片可知,1993—2015年,我国原油生产基本稳定,而石油缺口增多是由于经济发展需求增大,与石油工业企业体制改革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原油生产与消费的情况,没有涉及其他能源使用状况,不能认为能源结构单一,故B项错误;石油工业面临的缺口增大是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并非对外开放,故C项错误;根据图片可知我国原油缺口逐渐增大,越来越依赖国际原油,说明中国经济发展加速,不断融入世界市场,故D项正确。5.(2017辽宁沈阳质测,31)20世纪80年代,我国政府对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减少,而由农民进行市场交易或者超产由国家加价收购的农副产品数量越来越多。这反映了

()A.发展市场经济成为国人共识B.计划经济已退出历史舞台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D.城市对农副产品需求增加答案

C20世纪80年代,我国尚未提出“发展市场经济”方针,故A项错误;“对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减少”,说明计划经济仍然存在,故B项错误;“对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减少”“农民进行市场交易”等,是在逐渐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城市对农产品的需求情况,故D项错误。6.(2017陕西咸阳检测,31)如果以下表为史料探究民生问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008—2013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及城镇登记失业人数表(单位:万人)项目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城镇新增就业人

数111311031168122112261310城镇登记失业人

数886921908922917926A.保障就业乃改善民生之本B.经济发展难以满足就业需求C.发展有助于解决就业问题D.城镇化过快增强了失业风险答案

C由表中信息可知,2008—2013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有了较

大增加,同时,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波动不大,但数量依然较多。这表明发展有助于解决就业问

题,故C项正确。7.(2016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联考,31)1990年深圳市政府为顺利推销股票完成发行,号召党员带头认购,并以任务的形式进行摊派。1992年,深圳市出现了群众大规模的股权抢购风潮。这种变化说明

()A.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日益深化B.群众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更加深刻C.深圳市政府经济管理能力的提升D.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进一步加大答案

B材料强调的是股票从“号召党员带头认购”“摊派”到“群众大规模的股权抢购风潮”的变化,说明了群众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更加深刻,尤其是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故B项正确。股票反映的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日益深化在材料中并未涉及,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股票购买主体变化,政府的经济管理能力不是材料的主旨,故C项错误。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进一步加大在材料中并未涉及,故D项错误。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调研,19)毛泽东说:“我国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

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段讲话发表于

()A.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1953年中央政治局会议C.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1957年最高国务会议B组2015—2017年高考模拟·综合题组(时间:20分钟分值:40分)答案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革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只有D项符合这一时间要求。知识拓展依据1954年宪法(即五四宪法)相关规定而设立的最高国务会议,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政治意义。最高国务会议在会议的组织结构、议题内容等方面,呈现出强烈的开放性特征,在实际政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影响。2.(2018辽宁省实验中学、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期末,19)1961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在1960年底1.29亿城镇人口的基数上,三年内减少城镇人口2000万以上。到1961年底,全国减少城镇人口1300万,其中,精简职工950万人。该政策的实施

()A.得益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加速了农村的城镇化进程C.是“大跃进”运动向农村扩展的表现D.有利于工业布局的合理化答案

A1961年5月作出的决定,到年底时就已经完成过半,说明效率很高,而这种高效率得益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A项正确;减少城镇人口并不能促进农村的城镇化,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出“大跃进”运动的特征,故C项错误;减少城镇人口与工业布局无关,故D项错误。名师点睛计划经济并不是一无是处。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这一体制可以快速集中全国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在短时间内迅速推动经济的发展。但从长期来看,这一体制会使经济丧失活力。3.(2018陕西榆林一模,13)中共八大上,政务院副总理陈云系统地提出了改进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补充一定的个体经济;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定的自由生产;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由此可见陈云主张

()A.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社会主义经济以计划为主、市场为辅C.建设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D.社会主义经济以国营和集体为主答案

B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故A项错误;从材料可知,陈云

主张在社会主义经济主体下,允许私人的自主的市场经济存在,故B项正确;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体制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作用,故C项错误;材料不仅强调以社会主义国营和集体经

济为主,还主张私人和市场经济存在,故D项错误。知识拓展陈云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4.(2018新疆乌鲁木齐诊断,16)1962年9月27日,党的八届十中全会通过《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第二十条明确规定:“生产队是人民公社中的基本核算单位。它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直接组织生产,组织收益分配。这种制度定下来以后,至少三十年不变。”这一规定的直接目的是

()A.奠定现代工业化基础B.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C.解决生产和分配的矛盾D.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答案

B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了我国现代工业化基础,故A项错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三年经济困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倒退,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故B项正确;材料所述规定没有使人民公社制度根本改变,不能解决生产和分配的矛盾,故C项错误;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是结果,并非直接目的,故D项错误。知识拓展生产队是指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经济中的一种组织形式。在国营农场中,它是劳动组织的基本单位。在农村,它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合作经济,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生产队的土地等生产资料,归生产队集体所有。生产队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有权根据本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编制生产计划,制定增产措施,指定经营管理方法;有权分配自己的产品和现金;在完成向国家交售任务的条件下,有权按国家的政策规定,处理和出售多余的农副产品。5.(2018重庆一模,31)1956年,《人民日报》发表《生产组和社员都应该“包工包产”》的文章,肯定四川江津地区“包工包产”到社员的做法。1980年,四川广汉县向阳乡在全国率先摘下了“人民公社”的牌子。这反映了

()A.地方积极探索发展之路B.人民公社在四川的兴衰史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成果D.包产到户影响基层组织建设答案

A材料“四川广汉县向阳乡在全国率先摘下了‘人民公社’的牌子”和“四川江津地区‘包工包产’到社员”说明地方积极探索新的发展之路,故A项正确;材料仅说明向阳乡取消人民公社,并不能体现人民公社在四川设立和取消的历程,故B项错误;“包工包产”是生产经营方式,“人民公社”是基层组织,都不是生产所有制的改变,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包工包产”发生于1956年,取消了“人民公社”发生于1980年,二者不构成逻辑关系,故D项错误。易错警示本题易错选B项。题干所列两个事件均发生在四川,很容易产生误解,B项忽略了1956年尚未建立人民公社体制。6.(2018辽宁六校协作体期中,16)20世纪七八十年代,首先在农村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吹响了

新时期“农村包围城市”的建设之路,它以川皖为试点进而推广至全国,改变了农村的落后面

貌,也改变了农村的产业结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在这一时期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

整的措施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大力发展乡镇企业C.国家实行减免农业税政策D.鼓励个体、独资和“三资”经济发展答案

B注意题干要求为“改变了农村的产业结构”。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农村面貌,但没有改变农村的产业结构,故A项错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既改变了农村的落后面貌,又改变了农村的产业结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故B项正确;国家实行减免农业税是在2005年,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后,个体、独资和“三资”经济发展迅速,故D项错误。知识拓展乡镇企业指由农民举办的集体、合作、个体企业。乡镇企业一般具有固定(或相

对固定)的生产经营场地(所)、设备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人员;具备独立核算的条件,或虽非独立

核算单位,但有单独的账目,承担经济责任和纳税义务;常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季节性生产经

营活动,全年开工时间在三个月以上;持有当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有关部门颁发的营业(经

营)执照(农业企业除外)。7.(2018辽宁省实验中学、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期末,20)1985年上海大众汽车厂成立。德国《明镜》周刊一位记者感慨:“大众汽车厂好像是在一个孤岛上生产……(它)既可能是成功的史篇,也可能是失败的研究报告。”这表明当时

()A.国企改革缺乏配套措施B.冷战思维影响外媒评价C.外国对国企改革缺乏信心D.我国工业发展与世界脱节答案

D“在一个孤岛上生产”并非指缺乏配套措施,而是指与外界相隔绝,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我国工业发展与世界脱节,故A项错误,D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出外媒对中国的敌视,故B项错误;根据“可能是成功的史篇”可知外国对国企改革并不缺乏信心,故C项错误。知识拓展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德合资企业,中德双方投资比例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0%,德国大众汽车集团39%,斯柯达汽车公司1%,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10%。成立于1985年3月,注册资本:115亿。8.(2017甘宁青部分高中联考,31)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政策,统购

价格由中央规定,对城市人民和农村缺粮人民实行粮食计划供应,严禁私商自行经营粮食。这

一政策的制定

()A.是基于国家工业建设的需要B.是基于解决人民温饱的需要C.是为了应对国家经济困难D.是基于国家全面建设的需要答案

A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政策,是基于国家工业建设的需要,因为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故A项正确。知识拓展粮食统购统销是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简称,是中国粮食商品计划分配和计划流通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中国政府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处理国家同农民关系,解决粮食供应问题的一种特殊政策。9.(2017甘肃兰州诊断,31)1964—1980年,以战备为中心、以国防工业和重工业为核心的“三线建设”期间,我国共新设56个城市,城市总数由167个增加到223个,增长33.5%。其中,内地新设城市29个,占同期全国新设城市的52%。据此可知

()A.各区域经济结构已趋于平衡B.国家意志推动了城市化进程C.苏联援助促使城市数量增长D.中共八大方针得到贯彻实施答案

BA项所述无法由材料信息得出,A项错误;根据题干中“1964—1980年”“以战备为中心、以国防工业和重工业为核心”可知这期间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与国家意志推动有很大关系,B项正确;根据题干中“1964—1980年”可知这一时期中苏交恶,因而不可能会有苏联的援助,C项错误;中共八大的方针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错

误。知识拓展三线建设,指的是自1964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