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安徽专用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中考考点过关模块三中国现代史主题五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讲义_第1页
2019届安徽专用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中考考点过关模块三中国现代史主题五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讲义_第2页
2019届安徽专用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中考考点过关模块三中国现代史主题五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讲义_第3页
2019届安徽专用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中考考点过关模块三中国现代史主题五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讲义_第4页
2019届安徽专用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中考考点过关模块三中国现代史主题五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帮安徽中考历史2019第一部分安徽中考考点过关模块三

中国现代史主题五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两个领域国防、外交。两大会议万隆会议、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三大军事力量人民海军、人民空军、导弹部队。六大外交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的改善和中美建交、中日建交。CONTENTS目录PART02拓展帮PART01考点帮PART01考点帮PART01考点帮考点1考点2海陆空军的建设、导弹部队的发展、新时代强军之路(10年1考)考点帮考点3

国防建设与军队建设导弹部队的发展组建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更名为火箭军)。[2015安徽13(3)]

地空导弹部队在演习中进行实弹发射地位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任务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组成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装备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等。作用具有较强的战斗力,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反对霸权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时代强军之路背景①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进。②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古田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表现①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即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②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近现代海军建设:洋务派的强军梦——创建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P6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海军建设(P128)。考点1考点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亚非会议)(10年4考)考点帮考点3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背景①美苏处于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封锁中国沿海。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016安徽16(1)]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提出①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②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2016安徽16(1)]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012安徽17(2)]意义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考点1考点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亚非会议)(10年4考)考点帮考点32.万隆会议(亚非会议)背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非拉地区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风起云涌,广大殖民地相继取得独立。②二战后美苏之间日益加剧的冷战对峙局势,严重威胁着亚非国家的独立与安全。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亚非等国的支持和响应。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2016安徽16(2)]万隆会议期间的周恩来召开1955年,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会议。[2016安徽16(1)]参与国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特点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议题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结果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2016安徽16(3);2014安徽6;2013安徽6]意义①使中国赢得了与会国的理解和信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②鼓舞了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是第三世界开始形成的标志,拉开了世界不结盟运动的序幕,改变了世界政治面貌和国际关系格局。③“求同存异”为和平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指明了有效途径。万隆精神亚非会议作为亚非国家团结反帝事业中的一个具有伟大意义的事件被载入史册。它所体现出的亚非各国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要求亚非国家之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精神,通常被称为“万隆精神”。考点1考点2考点帮考点3

周恩来的主要事迹:(1)中国近代: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P80)、领导南昌起义(P82)、参加遵义会议(P84)、协调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P89)、参加重庆谈判(P98)、解放战争时期转战陕北(P99)。(2)中国现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P129)、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P129)、会见尼克松(P130)、促成中美《联合公报》发表(P130)。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亚非会议)(10年4考)

【×】1.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3.1955年亚非国家政府首脑会议在印度万隆召开。解析:1.1953年,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与两国总理(尼赫鲁、吴努)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略。3.1955年,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会议。考点1考点2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全方位外交(10年5考)考点帮考点31.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由来1945年联合国成立,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台湾问题和美国的阻挠,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期被排斥在联合国之外,蒋介石集团占据着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亚、非、拉美等的发展中国家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概况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2018安徽7]意义①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②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了重要作用。考点1考点2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全方位外交(10年5考)考点帮考点32.中美建交、中日建交【2019年是中美正式建交40周年】

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美国政府敌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二十多年。出现转机①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②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以小球影响大球的“乒乓外交”轰动世界。开始走向正常化①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②1972年,尼克松访华。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周恩来与尼克松举行了会谈。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017安徽16(3);2010安徽16(1)]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建交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2018安徽7]影响对两国中美建交使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中美两国关系进入正常化发展阶段,中美贸易、科技、文化往来逐步增加,促进了中美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两国共同发展。[2009安徽17(4)]对中国①引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二次建交高峰。②在台湾问题上,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2011安徽4]对世界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考点1考点2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全方位外交(10年5考)考点帮考点32.中美建交、中日建交中美关系正常化

认识①中美关系从对抗到正常化使我们认识到,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可以求同存异,发展友好关系。②中美建交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③中美之间要增进了解,增强互信;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加强合作,互利共赢。[2017安徽16(3)]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台湾问题。[2010安徽16(1)]中日建交

原因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地位的提高(根本原因)。②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缓和。毛泽东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018安徽7]意义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揭开了中日关系史上的新篇章,为两国发展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与中国建交的热潮①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和西方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②建立和发展了同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形成了更大范围的建交高潮。连接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的坦赞铁路是这一时期中国援外最大项目。考点1考点2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全方位外交(10年5考)考点帮考点33.全方位外交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中国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活动的表现①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②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③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的表现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的表现①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②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在环境、粮食、预防犯罪、禁毒、难民、妇女等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成就①已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②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考点1考点2考点帮考点3

周恩来的主要事迹:(1)中国近代: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P80)、领导南昌起义(P82)、参加遵义会议(P84)、协调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P89)、参加重庆谈判(P98)、解放战争时期转战陕北(P99)。(2)中国现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P129)、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P129)、会见尼克松(P130)、促成中美《联合公报》发表(P130)。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全方位外交(10年5考)PART02拓展帮认识启示拓展延伸知识归纳异同比较知识归纳拓展帮主题五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拓展延伸认识启示异同比较1.二战爆发以来中美关系的演变及对中美关系的认识。演变:(1)二战期间,中美结成反法西斯同盟。(2)二战结束后(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3)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军事包围、外交孤立、经济封锁,致使中美关系走向全面对抗;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阻止解放军解放台湾。(4)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1979年中美建交后双方在多个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但中美关系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致使中美关系的发展呈现出一波三折的特点,尤其是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焦点。认识:中美关系是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中美友好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影响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的重要因素。知识归纳拓展帮主题五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拓展延伸认识启示异同比较2.我国国防力量发展迅速,很多国家散布出“中国威胁论”,你如何看待?请说明理由。这种说法是有悖于中国的外交政策的。理由:①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爱好和平的传统。②中国近代饱受侵略和战争之苦,人民珍爱和平。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是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我国还未完成统一大业,“台独”等势力猖獗,加强国防力量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保卫祖国安全,保障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而不是为了称霸世界。知识归纳拓展帮主题五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拓展延伸认识启示异同比较3.中日关系如何才能健康发展?(1)日本应牢记历史、正视历史、汲取历史教训。(2)中国应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3)两国人民应面向未来,以史为鉴。(4)中日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两国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4.我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及给我们的启示。(1)原因:①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