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一、(2016课标全国Ⅰ,4—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9分)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
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
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
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
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
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
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
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考题考情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
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
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
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
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
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尝
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
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
宠云。(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
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
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
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
并不相同。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
子继承制。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
各级官员。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
生争端。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
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B.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
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
判。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
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
相安无事。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
回报。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5分)(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5分)译文:一、1.答案
B“盗悉窜他境”指盗贼全逃窜到别的州境,中间不能断开,
排除C、D两项。“移书诘盗”意为下发公文追究盗贼,语意完整,排除
A项。2.答案
C“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错,“有司”
应该指朝廷中的有关部门。3.答案
C“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曲解原文,原文“使
(之)谕以指意”的意思是:派他前去告谕旨意。4.答案(1)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
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2)苏轼曾从容地责备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
幸。解析(1)锡:通“赐”,赐予。是:代词,这。虔:恭敬。(2)救正:纠正弊病。持禄:保持禄位。固宠:加固宠幸。[参考译文]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考中进士甲科,任会稽县知县。百姓在镜
湖旁边耕种农田,常常担心湖水泛滥。曾公亮建立闸门,将水排到曹娥
江,百姓在这件事情上得到益处。(曾公亮)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份任郑州
知州,为政有能干的名声,盗贼都流窜到外地,以至于夜不闭户。曾经有使者丢失了口袋中的东西,下公文追究盗贼,曾公亮上报:“我们境内没
有窝藏盗贼,大概随从之人偷藏而已。”搜查使者的随从,果然如此。
曾公亮明达详熟公文法令,任职时间长,熟悉懂得朝廷台阁的规章,首相
韩琦经常咨询访问他。仁宗末年,韩琦请求立储,与曾公亮等共同商定
大计。密州民田产银,有人盗取民田产银,大理寺把他们当作强盗论
处。曾公亮说:“这是禁物,盗取民田产银虽然是强盗行为,与从百姓家
中盗取财物有区别。”坚持争论,于是朝廷就下达给有关部门讨论,比
照抢劫盗窃禁物的法律,盗取民田产银不判死刑。契丹纵容百姓在界河
捕鱼,又多次通行盐船,官吏不敢禁止,都说:和他们计较,将要生出事端。
曾公亮说:“刚开始时不禁止,以后将怎么办呢?雄州赵滋勇敢有计谋,能
够胜任。”派他前去告谕旨意,边境的祸害终于平息了。英宗即位,加封曾公亮为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不久加户部尚书。皇帝身体不适,辽
国使者到来不能接见,让曾公亮在馆中设宴,使者不赴宴。曾公亮质问
使者道:“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
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使者于是赴宴。熙宁三年,被任命为
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第二年,起用他判永兴军。过了一年,
返回京城。不久以太傅的身份退休。元丰元年去世,享年八十岁。皇帝
亲临哭悼,停止上朝三天。曾公亮端方庄重,深沉周密,平时谨守法律,循
规蹈矩;但天性吝啬,家产增加到巨万。当初推荐王安石,等到和他一起
辅政,知道皇上正偏向他,暗中为子孙考虑,凡是改革各事,一概听从,而表
面上装作不同意。曾经派儿子曾孝宽参与他的谋划,在皇上面前几乎没
有异议,于是皇帝更信任王安石。王安石感谢他帮助自己,因而引见提拔曾孝宽到枢密院来报答他。苏轼曾从容地责备曾公亮不能纠正弊病,
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二、(2016课标全国Ⅲ,4—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9分)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
寻兼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
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
《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
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礼
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
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珪佯不知,执
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诏勿问,田亦竟止。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
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阉
间,冀去珪。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
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
天呜,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
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
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珪
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
岁隶,以示优礼。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
适卒,年五十七。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节选自《明史·傅珪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
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
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
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
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
礼部尚书。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
演出事务。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
龄而离职。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
北两处京城。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傅珪进入仕途,参与纂修文献。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
修《大明会典》得以升职;武宗继位,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撰《孝宗
实录》。B.傅珪任职礼部,劝谏讲究策略。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争端,上
奏增多;番僧因帝好佛求地百顷,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
给地的事。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
改易,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
离职。D.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御史卢雍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范,归乡后家无积蓄,艰难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谥为
文毅。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5分)(2)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5分)译文:二、1.答案
B“镌”意为“削职”,其宾语为“官”,“镌与修者官”不
能断开,排除A、D两项。“进”是古代官职升迁用语,“左中允”是官
职名,“进左中允”不能断开,排除C项。2.答案
A“土地、户籍”是户部掌管的职事。3.答案
C“他仍坚持离职”错,文中说权幸“矫旨令二人致仕”,
“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说明造成傅珪离职的原因,一是权幸的逼
迫,二是皇上不采纳言官的请求,而非傅珪的“坚持”。4.答案(1)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
贵愈加痛恨他。(2)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
没有回复。解析
(1)抓住句中三个动词“陈”“斥”“嫉”,即可译出大意。
“权幸”为名词,译为“受宠的权贵”;“嫉”译为“痛恨”。(2)“刚直忠谠”是并列结构,“谠”可推断为“直言”;“请如雍言”
是对“如雍言请”的倒装,吏部上请的对象是“皇上”,可推知“不
报”是“皇上没有回复”之意。[参考译文]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年间,授官编修,不久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完成,晋升左中
允。武宗即位,因在东宫时的恩德,晋升左谕德,充任讲官,纂修《孝宗实
录》。当时文学侍从之臣不附会刘瑾,刘瑾嫉恨他们。说《大明会典》
成于刘健等人,靡费很多,降参与修纂者的官,傅珪降为修撰。不久因
《孝宗实录》完成,晋升左中允,再次晋升至翰林学士,历任吏部左、右
侍郎。正德六年,代替费宏担任礼部尚书。礼部事务比其他部简单,自
傅珪几次执意谏争,章奏于是增多。皇帝喜好佛,自称“大庆法王”。
番僧请求田产一百顷作为法王下院,宫中直接下旨礼部,称大庆法王与
圣旨并书。傅珪假装不知道,持奏说:“谁是大庆法王?胆敢和至尊一起
署名,大不敬。”皇帝诏令不追究,求田的事也最终罢止。傅珪平时像
木讷的人。等到面对大事,毅然坚持,别人不能夺其志,最终因此触怒受宠的权贵而离职。教坊司臧贤请求更换牙牌,依照朝士所用的牙牌的形
制制作,又请求改铸方印,傅珪阻止不施行。臧贤就日夜在宦官中毁谤他,希望使他辞职。御史张羽上奏云南受灾,傅珪于是极力论说四方灾
变可怕。八年五月,又上报四月受灾,于是说:“春秋二百四十二年,记载
灾变六十九件事。现在从去年秋天以来,地震天鸣,冰雹降落,星宿陨坠,
龙虎出现,地裂山崩,共四十二件事,而水灾旱灾没有计算在内,灾害没有
比现在更厉害的了。”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
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恰逢户部尚书孙交也因正直被权贵抵触,权
贵于是假传圣旨命令二人辞职。两京谏官纷纷上章请求让他们留任,皇
上不听从。傅珪归乡三年,御史卢雍称赞傅珪在位有古代大臣风范,家
无储蓄,每天的供给都很困难,请求颁发月廪、岁隶,以体现优礼。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皇上没
有回复。而傅珪正在此时去世,时年五十七岁。嘉靖元年,收录先朝守
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文毅。三、(2015课标全国Ⅱ,4—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9分)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
而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
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
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
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
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州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
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大业六
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二
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
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
车驾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
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
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
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
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
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
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
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
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
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
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
后才起的。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
哀帝、炀帝。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
的儿子继承。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
赴京都。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
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
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
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
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2)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译文:三、1.答案
D据文意,开头应断为“会周师定淮南”,且下句“所住白土
村”为“所”字结构,不宜拆分,据此排除A、B;中间句断为“数见军旅
护儿”讲不通,且“护儿”应为“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的主语,据此
排除C。2.答案
C“长子”以及“最年长的儿子”不正确,均应为“嫡长
子”。3.答案
C“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不正确,
无因果关系,且当时炀帝也已经被抓起来了,不可能保护来护儿。4.答案(1)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
游,我很担心不合适。(译出大意给2分;“军旅”“咨怨”“游幸”三
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
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译出大意给2分;“凶逆”“王室”“泉壤”三
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解析(1)军旅:战事。咨怨:叹息怨恨。游幸:皇帝外出巡游。(2)凶逆:指凶恶悖逆之人。王室:朝廷。泉壤:黄泉之下,地下。[参考译文]来护儿,字崇善,还未记事的时候就成了孤儿,由伯母吴氏抚养。吴氏照
顾抚养,多有慈爱的训导。来护儿自幼卓越出众,刚开始读《诗》,就丢下书感叹道:“大丈夫活在世上,应当为国家消灭贼兵来博取功名!”众
人对他的话感到惊奇,认为他志向豪壮。等到他长大成人,雄才大略超
乎常人,志气英伟高远。适逢北周的军队平定淮南,来护儿所住的白土
村正处于两国交兵的战场,经常能见到军队,来护儿常常感慨,有建立功
名的志向。到了隋文帝开皇初年,宇文忻等人镇守广陵。在平定陈国之
战之中,来护儿立有战功,晋官位上开府,赏赐物品一千段。仁寿初年,来
护儿被改任为瀛州刺史,因善于治政而闻名,频频受到慰劳和勉励。炀
帝继位,来护儿被召入朝,百姓留恋挽留他,许多天都不能出境,赴京上书
请求将来护儿留下来的,前后有几百人。炀帝对他说:“当初国家没安
定的时候,你是有名的将领,如今天下安定了,你又成为很好的刺史,可以
说是双美兼而有之了。”大业六年,炀帝巡游江都,对来护儿说:“穿着华丽的衣服在白天巡游,是古人看重的,你如今就该是这样。”就赏赐
给来护儿物品两千段,还有牛、酒,让他去拜谒先人之墓,宴请乡里的父
老乡亲。还令三品以上的官员都聚集到他的宅院中,畅饮一整日,朝野
人士都为来护儿感到荣耀。大业十二年,炀帝又要巡游江都,来护儿劝
谏说:“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
很担心不合适。希望陛下驻圣驾于洛阳,根据时节休养生息。陛下如今
巡游江都,那里是臣衣锦还乡之地,臣深受恩宠,不敢只为自己打算。”
炀帝听后,神色严厉地站了起来,好多天不召见他。后来,炀帝怒气消解,
来护儿才被召见,(炀帝)对他说:“你竟然有这样的意思,朕还有什么指
望!”来护儿也就不敢再说了。等到宇文化及发动叛乱时,十分忌惮来
护儿。这一天早晨(来护儿)将要朝见(炀帝)时,被抓了起来。来护儿问道:“陛下现在在哪里?”身边的人回答说:“现在已被抓了起来。”来
护儿叹息说:“我身为大臣,担负着国家的重任,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
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于
是就被杀害了。来护儿重诺言,交往诚厚,把财物名利看得很轻,不置办
产业。至于行军用兵,谋略特别多,每次观览兵法,(他)就说:“这难道也
和人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吗?”他善于安抚士兵,纪律严明,所以士兵都
能够为他效死尽力。
专题导引明确阅读要点,读懂文言传记一、文言文的阅读要点从命题特点可以看出,对文言文的考查主要选择的是古代人物传记。古
代人物传记是一种以记叙为主的散文,一般涉及下列内容:传主的姓
名、字号、朝代和籍贯,传主的官职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工作地点及
其变动情况,传主的主要政绩、成就、特长、特点,传主生前和死后受
到的封赏,等等。图示如下:考点突破二、四步阅读法,读懂文言传记阅读写人记事类文言文,要根据写人记事的特点,采用四步阅读法,具体
步骤如下:第一步,关注开头段,了解基本信息。写人记事类文言文一般在开头段落都要总体介绍人物的基本情况,如姓
名、字号、籍贯、家庭背景、学识、性情、任职等,阅读第一步就是对
所写人物有一个大体上的了解。第二步,标注时间词,划分文段层次。写人记事类文言文大多以时间为线索来记述人物事件,因此,可以抓住
时间词语,划分文章结构层次,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人物及事件。第三步,了解人物事件,归纳内容要点。了解人物事件是阅读写人记事类文言文的重点,具体要做到:人物在何
时何地,做了什么事,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怎么样,人物当时任
何职,事件涉及的人物关系有哪些,等等。第四步,把握人物性格,概括中心意思。依据上面掌握的内容,对人物要有一个总的评价,明确文章表现出来的
人物性格和道德品质,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典例
(2016课标全国Ⅱ,4—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
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
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
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
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答案
C“怀祸藏奸”与“窥觊储贰”均为动宾短语,其后要断开,排
除A、D两项;“事由己发”为主谓短语,其后要断开,排除B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
是同样道理。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
对帝王的尊称。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
吏部尚书。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
委婉说法。答案
D移疾:犹言“移病”,古代官员上书称病。是为官者要求隐退
的委婉语。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
宪这样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
发怒。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
告一干大臣,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
惧他。C.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少被提
拔进京,在朝者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用时慎重。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
灾民。答案
D“筹措钱款赈济灾民”错,“帑金”是指国库银两。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译文:
(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译文:
答案(1)其中难道没有刚正的人,但禁不住抵触排挤,大多无法安身。(2)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登云
随即送至朝廷。解析(1)胜:禁得住。龃龉:抵触,排挤。安:安身。(2)啖:吃。矢:通“屎”,此处指雁粪。囊:名词活用作动词,用袋装。[参考译文]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被任命为鄢陵知县,后又征召
授给御史之职。出行巡视辽东,给皇上上疏陈明安定边境的十条对策,
又请求加速建立首功赏赐的制度。改为巡视山西。回到朝廷,正碰上朝
廷大臣争论立储的事。陈登云认为议论而不能早作决定,是郑贵妃家人
暗中破坏的缘故。万历十六年六月因发生灾害,(陈登云)上疏弹劾郑贵
妃的父亲郑承宪,说:“郑承宪包藏祸心,觊觎储君之位,并且广泛结交术
士一类人,以前陛下重惩科场冒名顶替之人,郑承宪的妻子每每扬言这
一事情是她揭发的,来恐吓功臣权贵,蛊惑朝廷大臣。不但惠安遭到他
们的算计,即使中宫和太后家也谨慎地避开他们的锋芒。陛下在位时间很久了,这是敬天(敬德,因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有德才会得到上
天的保佑)得到的结果,而郑承宪每次对人说,认为这是不立太子的结
果。干扰盛典,蓄隐邪谋,以后他什么事干不出来呢?”疏上,郑贵妃、郑
承宪都很愤怒,同仁也认为陈登云的处境很危险,但皇上竟把奏疏留下
了。过了一段时间,他上疏弹劾吏部尚书陆光祖,又弹劾贬谪四川提学
副使冯时可,弹劾罢免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弹劾礼部侍
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廷大臣都害怕他。这
时正值科举考试,陈登云于是上疏说:“近年来的御史大夫,壬午年以前
的害怕淫威,那么刚直的人变为柔弱的了;壬午年以后的拘于人情,那么
正直的人变成奸佞的了。其中难道没有刚正的人,但禁不住抵触排挤,
大多无法安身。二十年来,因为刚强正直被提拔任京官的只有百分之一二罢了。背着皇上,扶植党羽,投其所好,摇尾乞怜,像所谓的‘七豺’
‘八狗’,谏官却占了一半。御史是为天下评判是非的,却让人践踏侮
辱到这个地步,怎能希望他不顾皇上颜面,依法执行,为国除掉大奸人、
消灭大蛀虫呢!与其错误地任用而又贬斥他们,不如在开始选拔人时谨
慎地考察。”因而分条陈述数件事来献给皇上。出任河南巡按。那年
发生大饥荒,出现了人吃人的惨事。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
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陈登云随即送至朝廷。皇上立即派遣寺丞
锺化民分发库银赈济百姓。陈登云三次巡视地方,风格雷厉风行。因长
期驻守地方,按规定应当擢升为京官,屡次被搁置不下发,于是他就称病
回家。不久就死了。考点一文言实词突破点一:熟悉五类文言实词类型1: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这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
一个意义。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非常普遍,少则有几个义项,多
则有十几个义项,并且多个义项之间不是并列关系,往往是由引申而形
成的,在练习中要注意随时总结,不断积累。要掌握实词的各种义项,就必须了解该词的本义、引申义等。(1)本义词的本义有两种理解:一种是针对词的来源而言的,即该词的最初意
义。如“兵”最初的意义是“兵器”,“走”最初的意义是“跑”。另一种是针对词的应用而言的,即把最常用的那个意义作为词的本义,也
叫“基本意义”。如“兵”的基本意义是“士兵”,“走”的基本意义
是“步行”。(2)引申义词的引申义是从基本意义发展出来的,同基本意义有相类似、相对立或
相关联的意义。如“深”的基本意义是“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
大”。从“深”的基本意义发展出来以下这些引申义:①深奥,深刻,如
“道理很深”;②深厚,如“友谊很深”;③时间久,如“夜深人静”;④
浓,重,如“颜色太深”。“深”的引申义和基本意义的联系是建立在
相类似的基础上的。实战技法“两方法”准确理解一词多义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独孤信,云中人也,本名如愿。父库者,为领民酋长,少雄豪有节义,北州咸
敬服之。信美容仪,善骑射。正光末,与贺拔度等同斩卫可孤,由是知
名。以北边丧乱,避地中山,为葛荣所获。信既少年,好自修饰,服章有殊
于众,军中号为独孤郎。建明初,出为荆州新野镇将,带新野郡守。寻迁
荆州防城大都督,带南乡守。(选自《周书·独孤信传》,有删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州咸敬服之咸:全都B.服章有殊于众殊:不同C.出为荆州新野镇将,带新野郡守带:兼任D.寻迁荆州防城大都督迁:搬迁◆对点演练答案
D“迁”的义项有“迁移、搬迁”“离散”“晋升或调动官
职”等,在这个语句中最恰当的解释应为“晋升”。[参考译文]独孤信,是云中人,原来的名字叫如愿。他的父亲独孤库,是领民酋长,从
小雄武豪迈有节操义气,北州的人都敬重佩服他。独孤信容貌俊美,善
于骑马射箭。正光末年,他和贺拔度等人一起斩杀了卫可孤,因此而知
名。因为北部边境混乱,他移居到中山,被葛荣擒住。独孤信年少,喜欢
打扮自己,服饰的花纹和众人不同,军中称他为独孤郎。建明初年,他出
任荆州新野镇将,兼新野郡守。不久晋升荆州防城大都督,兼任南乡郡
守。类型2:古今异义所谓“古今异义”,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
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由于语言在发展过程中,词义或扩大,或缩小,或转移(同样的词语在古代
是一个意思,在今天是另一个意思),或感情色彩变化(褒贬色彩变化),所
以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必须注意古今异义词,以免理解失误。实战技法“三步法”巧解古今异义方法示例①要区分所给词语是否由两个词组成。如“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指示”为“指”和“示”两个词,译为“指出来,给……看”;而在现代汉语中,“指示”为一个词。②即使所给词语古今都是一个词,也要看其含义是否相同。如“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宣言”,在此为“扬言”之意。在现代汉语中,“宣言”作名词,则为“(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之意;作动词,则为“宣告,声明”之意。③结合所给词语的感情色彩是否一致加以区分。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卑鄙”的含义是“地位卑贱,见识浅陋”,在古代汉语中是自谦的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卑鄙”意为“(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是贬义词。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
引试之,中阙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然
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悦
其名而丧其实。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其实所用不过三石其实:他实际上B.左右皆引试之左右:侍从C.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不过:只是D.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以为:认为答案
C不过:古今异义词,不超过。◆对点演练[参考译文]齐宣王喜爱射箭,喜欢让别人夸耀自己能够使用强弓,他实际上用的弓
不超过三石。(他)把弓给身边的人看,身边的人都试着拉弓,却都只拉到
一半就停止了,(他们)都说:“(拉开它)至少要九石的力气。不是大王,谁
能拉得开呢?”宣王非常高兴。但是宣王用的是不超过三石力气的弓,
但是他一辈子都以为自己拉开了九石力气的弓。三石是实,九石是名。
宣王喜欢名而失去了实。类别释义示例通用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
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知”就是“智”的意思,“知”和“智”这两个字在古代是通用的,现代一般认为“知”通“智”。假借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
代有时也可以借代。“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中的“蚤”,本义是跳蚤,因为它和“早晨”的“早”读音相同,被借用了“早”的意义。“早”是本字,是“蚤”的假借义;“蚤”是“早”的假借字,“蚤”通“早”。古今字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别,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中的“受”是古字,今字是“授”。古今字在意义上一般是有联系的,通假字在意义上一般是没有联系的,课本为了方便起见,对于通假字和古今字,都用“同”或“通”表示类型3:通假字“通假字”中的“通”是通用之意,“假”是借用之意。所谓通假,就
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它的分类如下:实战技法“三方法”解答通假字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
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
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越王勾践反国②置胆于坐③饮食亦尝胆也④折节下贤人,厚遇
宾客⑤振贫吊死A.①③B.②④C.③④D.④⑤◆对点演练答案
C①“反”通“返”;②“坐”通“座”;⑤“振”通“赈”。[参考译文]吴王赦免越王后,越王勾践返回故国,于是(越王)便让自己亲身经历痛
苦,进行深刻的反思,(他)把苦胆放在座位上,(让自己在)坐处、卧处抬头
就能看到苦胆,(他)吃饭也尝苦胆。(越王)常自言自语:“你忘了会稽失
败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去耕种,他的夫人亲自织布;(他)吃饭不放肉,
不穿有两种以上色彩的衣服;放下架子礼待贤士,厚待宾客;救济贫苦的
人家,慰问死者的家人,与百姓一样辛苦。类型4:偏义复词在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而
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则起陪衬作用,这就是文言文中的
偏义复词现象。也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偏义复指”。(1)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如: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异同:偏指“异”,不同)②昼夜勤作息。(作息:偏指“作”,劳作)③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偏指“去”,离去)(2)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如:①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公姥:偏指“姥”,婆婆)②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父兄:偏指“兄”,兄长)实战技法“三方法”辨别偏义复词方法示例①把握词语所在的语境,即根据词语所在的语句的具体意思判定。比如“亦以明死生之大”(张溥《五人墓碑记》)一句,主要强调五人死难的意义,“死生”偏重于“死”。②从语法的角度分析,即分析词语在语句中充当的语法成分。比如“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从句中的“勤”分析,与之搭配的是“作”而不是“息”,由此可以判定“作息”偏重于“作”。③关注词语与前后文的照应关系。比如“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李渔《芙蕖》),从后面的“观”可推断“耳目”偏重于“目”。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偏义复词,并解释。(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偏义复词:
释义: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司马迁《鸿门宴》)偏义复词:
释义:
(3)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陶渊明《桃花源记》)偏义复词:
释义:
(4)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孔雀东南飞》)偏义复词:
释义:
(5)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偏义复词:
释义:
◆对点演练答案(1)异同不一样、不相同(2)出入进入(3)远近距离远
(4)父兄兄长(5)公姥婆婆解析(1)“异同”,义在“异”,“同”是衬字。(2)“出入”,义在
“入”,“出”是衬字。(3)“远近”,义在“远”,“近”是衬字。(4)
“父兄”,义在“兄”,“父”是衬字。(5)“公姥”,义在“姥”,“公”
是衬字。类型5: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它的语法功能,具
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的现象。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活
用。名词的活用有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
的意动用法等,动词的活用有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为动用法等,形容词的活用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等。备考时,要熟
记一些常考的词类活用现象,并结合语境进行分析。(1)名词作状语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作状语直接修饰谓语动词的,而在古代汉
语里,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表时间、处所以外的
其他名词,也能作状语。名词作状语,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①比喻性的,可译为“像……一样”。如: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②表对人的态度,可译为“把……当作……来怎么样”,“像对待……那样如何”。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③表动作使用的工具、处所、方式等。翻译时可补出适当的介词或动
词。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中山狼传》)两峰秀色,俱可手擥。(《游黄山记》)以上三例都是表示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翻译时可在作状语的名词前
加上一个介词“用”或“拿”,使之变成介词结构。草行露宿。(《<指南录>后序》)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鸿门宴》)卒廷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以上三例都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翻译时在作状语的名词前加介词
“在”“到”“由”等,使之变成介词结构。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予分当引决。(《<指南录>后序》)吾义固不杀人。(《公输》)以上三例都表示动作行为所依据的道理,翻译时可在作状语的名词前加
上介词“按”“依据”等,使之成为介词结构。④方位名词作状语。如: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⑤时间名词作状语。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词
类活用)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杖击之,即逸去。至山下月
明处,则虎也。是人非能胜虎,而气以盖之矣。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杖击之,即逸去。答案有个人晚上从外面回来,见到一个物体蹲在他门口,以为是猪狗
一类的动物,用拐杖打它,它就跑了。解析句中的“夜”“杖”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在夜晚”“用拐
杖”。◆对点演练(2)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名词+宾语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②副词作状语+名词江水又东。(《水经注·江水》)③能愿动词+名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④名词+补语沛公军霸上。(《鸿门宴》)⑤名词充当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赤壁之战》)⑥叙述句的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作谓语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采草药》)⑦两个名词连用,不存在并列、同位和修饰关系,不带计量意义时,第一
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答司马谏
议书》)⑧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独词分句,名词就活用为动词权,然后知轻重。(《孟子·梁惠王上》)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词
类活用)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
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
“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
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选自《说苑·敬慎》)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对点演练答案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慰问。解析句中前一个“衣”“冠”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穿着”“戴
着”。[参考译文]孙叔敖担任楚国的宰相,全国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慰问。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令尹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最后来吊丧,莫非是有什么要指教的?”老人说:“是有话说。当了大官,对人骄傲,百姓就要离开他;职位高而大权独揽,国君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却不满足,祸患就会降临到他那里。”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还想听听您其余的意见。”老人说:“地位越高,越要为人谦恭;官职越大,思想越要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就能够把楚国治理好。”(3)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一般不带宾语,如果带了宾语,就是用作一般动词。如: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词
类活用)则再逐于鲁,削迹于卫,穷于齐,围于陈、蔡,不容身于天下。子之道岂足
贵邪?世之所高,莫若黄帝,黄帝尚不能全德,而战涿鹿之野,流血百里。
尧不慈,舜不孝,禹偏枯,汤放其主,武王伐纣,文王拘羑里,此六子者,世之
所高也。(选自《庄子·盗跖》)①削迹于卫,穷于齐,围于陈、蔡,不容身于天下。译文:
②子之道岂足贵邪?译文:
③此六子者,世之所高也。译文:
◆对点演练答案(1)在卫国被铲平足迹,在齐国穷途末路,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被围
困,天下没有容身之处。(2)你的道哪里有什么可贵的呢?(3)这六个人,都是世上所推崇的。解析(1)句中的“穷”,(2)句中的“贵”,(3)句中的“高”均为形容词
活用为动词。[参考译文]然而一再被赶出鲁国,在卫国被铲平足迹,在齐国穷途末路,在陈国和蔡
国之间被围困,天下没有容身之处。你的道哪里有什么可贵的呢?世上所推崇的,没有超过黄帝的,黄帝尚且不能全备德行,而战于涿鹿郊野,流
血百里。尧不慈爱,舜不孝顺,禹半身偏瘫,汤流放他的君主,武王讨伐纣
王,文王被囚禁在羑里。这六个人,都是世上所推崇的。(4)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
义。它一般位于句子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字或
“之”字。如: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惧有伏焉。(《曹刿论战》)和动词活用为名词一样,活用为名词的形容词一般位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字、“之”字或数词。活用的词在句中不是
表示某一性质状态,而是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翻译时,一
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且以这个形容词作定语。如: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陈涉世家》)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齐桓晋文之事》)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词
类活用)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①不能。我之大贤与②,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论语·子张》)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注]
①矜(jīn):怜悯,怜恤,同情。②与:同“欤”,语气词。①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译文:
②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译文:
◆对点演练答案①君子能尊敬贤人,又能容纳众人;能赞美好人,又能怜悯能力差的人。②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解析①句中的“贤”“善”,②句中的“美”“恶”均为形容词活用
为名词。[参考译文]子夏的门人向子张询问交友之道。子张反问:“子夏是怎样说的?”(子
夏的门人)回答:“子夏说:‘可交的就与他交,不可交的就拒绝他。’”子张说:“这和我听说的不同:君子能尊敬贤人,又能容纳众人;能赞美好
人,又能怜悯能力差的人。我如果是很贤明的,对于别人为何不能容纳
呢?我如果不贤明,别人将会拒绝我,如何(谈得上)拒绝别人呢?”(《论语·子张》)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小人相反。(《论语·颜渊》)(5)使动用法在古代汉语里,动宾结构有一种特殊的语义关系,即动词不是支配宾语,
而是含有“致使”的意思,使宾语成为动作行为的发出者,这种用法叫
使动用法。常见的使动用法可以分为如下几类:①动词的使动用法在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
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可以带有宾语。如: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在古汉语里,形容词也常常活用为使动,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
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性态。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促织》)③名词的使动用法从语义上看,名词活用为动词带宾语,与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略有
不同,它是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如:齐威王欲将孙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不官无功之臣。(《论吏士行能令》)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词
类活用)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
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
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
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
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①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②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对点演练答案①老丈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了鸡,做了小米饭给他吃,又叫两个
儿子出来与子路见面。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把这件事告诉了他。②长幼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呢?想要自
身清白,却破坏了根本的君臣伦理关系。解析①句中的“止”,②句中的“洁”均为使动用法。[参考译文]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遇到一个老丈,用拐杖挑着锄草的工
具。子路问道:“你看到我的老师了吗?”老丈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
不清,谁是老师?”说完,便扶着拐杖去除草。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在一
旁。老丈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了鸡,做了小米饭给他吃,又叫两个儿子
出来与子路见面。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把这件事告诉了他。孔子说:“这是个隐士啊。”叫子路回去再看看他。子路到了那里,老丈已经走
了。子路说:“不做官是不对的。长幼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
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呢?想要自身清白,却破坏了根本的君臣伦理关
系。君子做官,只是为了实行君臣之义。至于道的行不通,早就知道
了!”(6)意动用法常见的意动用法可分为以下两类:①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意动词,是表示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
或状态,它后面的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如:且庸人尚羞之。(《廉颇蔺相如列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②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意动词,把后面的词语当作宾语,表示把宾语看成这个名词所
表示的人或物。如:吾从而师之。(《师说》)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词
类活用)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
“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
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
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
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答案君王认为他母亲很贤良,对她的深明大义感到高兴,就赦免了田
子的罪,叫他还当宰相,把金子赏给了他的母亲。解析句中“贤”为意动用法,“认为……贤良”;“说”为通假字,通“悦”,意动用法,“对……感到高兴”。◆对点演练[参考译文]田子当宰相,三年后休假回家,得到金子两千两献给他的母亲。母亲问
他说:“你怎么得到这些金子?”他回答说:“这是我当官应得的报
酬。”母亲说:“当宰相三年就不吃饭么?做官像这个样子,不是我所希
望的。孝顺的儿子侍奉父母应该努力做到十分诚实。不应当得到的东
西,不要拿进家门。当国家的大臣不忠诚,也就是当儿子的不孝顺。你
赶快拿走它。”田子很惭愧地走了出去,上朝退还金子,下朝就请求自
己进监狱。君王认为他母亲很贤良,对她的深明大义感到高兴,就赦免
了田子的罪,叫他还当宰相,把金子赏给了他的母亲。实战技法词类活用:明特点,辨“角色”首先要切实把握各类活用现象的一般特点,培养较强的语感,从而在阅
读过程中敏锐地发现活用了的词;然后用语法分析的方法确定特定的词
在句中所扮演的“角色”——句子中的特定成分;最后确定其具体的含义。在“常态”情况下,名词多作主语、宾语,形容词多作状语、定语、谓
语,动词多作谓语。如果一个词语出现在“非常态”的位置上,就要考
虑它是否被活用了。(1)主语和宾语位置。主语和宾语一般都由名词、代词充当,当动词、形容词处在主语、宾语
的位置上时,就活用了。如“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
记》)中,“至”本来为动词,这里出现在主语的位置上了,就活用为名
词,意为“到达的人”。(2)谓语位置。谓语通常情况下由动词来充当,当名词、形容词处在谓语的位置上时,它们肯定是活用为动词了。如“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
传》)中,“刃”为名词,出现在谓语位置上,肯定是活用为动词了,是
“杀”的意思。(3)状语位置。动词前的名词如果不是动作的发出者(主语),那就是动作的修饰语(状
语);名词处在动词前又不是主语,那么只能是名词活用作状语。如“君
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中,名词“兄”并不作主语,在这
里是动词“事”的修饰语,即用作状语,意为“像对待兄长一样”。突破点二:掌握推断文言实词意义四方法方法1: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如2015
年湖北卷中“而世遂以全节归之”一句,“归”有多个义项,“女子出
嫁”“称许”“归还”“归附、归属”“归宿”“赠送”等,结合语境
分析:“他幸好一直处在有所羡慕、有所畏惧的地位,那么可以凭这一
点终其一生而不至于败坏(声名),因而世人就因为他保全大节而称许
他”,由此可知,廉洁的官吏,在羡慕与畏惧两种心理的碰撞中,勉强做到
廉洁,且因其所处高位,就能一生保持名节,人们因此而称赞他,可知此处
的“归”应为“称许”的意思。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回答问题。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予辈皆为
赋诗。未几,谢病归。淄川高侍郎念东赠诗云:“燕台襆被亲相送,一个
嵩丘行脚僧。”盖纪实云。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同年王中
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答书曰:“生有癖性,酷爱古帖,亦昔人
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闻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
赵子昂书《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
矣。”其雅操如此。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
悦文字尤善。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几,谢病归谢:辞别◆对点演练B.不接当事当事:权要C.馈问亟至馈:馈赠D.必合古人矩度矩度:气度答案
D从上下文的语境看,此处是说先生作文规范,而不是说有气
度。“矩度”的意思是“规矩,法则”,“合矩度”即符合规矩。[参考译文]先生在京城,每天都想回归田园,嘱意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来表
达自己的心意,我们都为他赋了诗。不久,先生因病辞归故里。淄川高
念东侍郎赠诗说:“燕台襆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大概记录了
当时的实情。回归田园之后,先生更加耿直、自我约束,不接待当权
者。同年进士王中丞做了河南巡抚,多次派人来访馈赠礼品,先生一点也没接受。先生回信说:“我有个癖好,就是酷爱古人字帖。如同古人
喜欢饮龙团茶、赏廷珪墨一样。听说宋仲温写的《兰亭十三跋》在松
江府亭被临摹了,赵子昂写的《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如果您
能够各惠赠一篇给我,我要感谢您的恩赐。”他高雅的情操就像这样。
先生在古文方面创作不多,但只要有作品,就一定符合古人创作的规矩,
而他尤其擅长表达修禅得到喜悦的文字。方法2:联想印证法(1)课本联想法高考试题中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
我们要善于联系课内所学过的实词,举一反三,找出对应文句,进行相应
迁移。如2015年福建卷“士友间鲜不相庆”中的“鲜”,可联系《陈情表》中的“终鲜兄弟”,意为“少”,该项解释正确。(2)双音联想法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试题中出现的单音
节词,可以联想双音节词来推断。如判断“造”的含义,可以联想到双
音节词“造访”,解释为“往、到”“拜访”。(3)成语联想法不少成语源于文言文,因此成语中保留了很多词语的古义,借助平时比
较熟悉的成语中的有关词语的含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也不失为一
种方法。如2015年福建卷“会合不可以期”中的“期”,可以联想到成
语“不期而遇”,解释为“约定”。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梦锡重厚方雅,多识故事,数言朝廷因杨氏霸国之旧:尚法律,任俗交,人主
亲决细事,烦碎失大体。宜修复旧典,以示后代。烈祖纳其言。元宗在
东宫有过失,梦锡尽言规正,无所挠,始虽不悦,终以谏直多之。及即位,首
召见慰勉,欲用为翰林学士以自近。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言朝廷因杨氏霸国之旧因:沿袭B.尚法律,任俗交任:任用C.宜修复旧典宜:应该D.梦锡尽言规正,无所挠挠:阻挠◆对点演练答案
DA.可联想到课文《过秦论》中的“因遗策”的“因”,也可联系成语“因循守旧”。B.可用双音联想法推断,联想到“任用”。C.
可联想到成语“事不宜迟”中的“宜”。D.可联想到成语“不屈不
挠”中的“屈”“挠”,同义,解释为“让步、屈服”。[参考译文]常梦锡持重敦厚,品格方正,了解很多旧事,历数朝廷沿袭杨氏独霸朝政
的旧习:凌驾法律之上,任用庸俗官吏,国主亲自处置琐细的事务,政务繁
杂琐碎,贻误国家大事。应该修复原来的法典制度,留给后人看。烈祖
采纳了他的主张。元宗在东宫出现过失时,梦锡就苦心规劝他改正,一
点也不让步,元宗起初虽然不高兴,但最终还是因梦锡敢于直谏而称赞
他。元宗即位后,首先召见并抚慰勉励他,想任用他做翰林学士,让他在
自己身边。方法3:句式推断法古人行文,好用整齐的句式,如排比句、对偶句等,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
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这样就可以由已知词的词
性、词义推测未知词的词性、词义。如:2015年湖北卷中“则千金有所
必割”“则锥刀有所必算”两句为相同句式,句中的“割”和“算(算
计)”处于同一位置,在词性上相同,可推知“割”解释为“舍弃”正
确。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
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
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
而不爱哉?”(《庄子·山木》)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阳子之宋,宿于逆旅之:到,往B.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凶恶C.其美者自美美:认为……美丽D.安往而不爱哉安:哪里◆对点演练答案
B可采用“句式推断法”。“其一人美”“其一人恶”两句
话结构一样,意义相对,所以“恶”的意思应和“美”相对应,解释为
“丑陋”。[参考译文]阳子(杨朱)到宋国去,住宿在客栈里。客栈的主人有两个小妾,其中的一
个相貌美丽,其中的一个相貌丑陋。然而貌丑的受宠,貌美的反倒不受
宠。阳子询问其中的缘故,客栈的主人回答说:“那个貌美的觉得她自
己美(而骄矜),可是我并不感觉她美;那个貌丑的觉得她自己很丑(而安
分守己),可是我并不感觉她丑。”阳子说:“徒弟们要记住,品行贤良而
能忘掉自己美好品德(的人),这样的人到哪里不受人爱戴呢?”方法4:语法推断法分析句子结构,运用划分句子成分和寻找搭配关系的方式,考查实词在
句中充当什么成分,确定其词性,从而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如2015年
重庆卷“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中的“容”,解释为“容纳”,分析
语句“以为容”即“以(之)为容”,“把它作为……”,据此推断“容”
为名词,作宾语,若解释为“容纳”,文句不通顺,结合上下文,“容”在此
处应解释为“表象”。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花云,怀远人。貌伟而黑,骁勇绝伦。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
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
贼数千,云举铍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
可当其锋。”兵至,遂克滁州。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杖剑谒太祖于临濠杖:拿着B.太祖将取滁州取:攻取C.猝遇贼数千,云举铍翼太祖翼:翅膀D.兵至,遂克滁州克:攻下◆对点演练答案
C本题可采用“语法推断法”。四个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后面的名词都处在宾语的位置上。宾语的前面应是谓语或定语,若是定语则
在选项中不合适,所以应为谓语。因此,四个选项中加点的词语都应是
动词,而C项解释为名词,是不正确的,应该是“保护”的意思。[参考译文]花云是怀远人。(花云)身体魁伟,肤色很黑,骁勇善战,超出常人。至正
十三年,(花云)手持宝剑到临濠拜见太祖。(太祖)对他的才华感到奇特,
让他带兵攻城略地,所到之处都能攻克。太祖将要夺取滁州,率领几个
骑兵向前行军,花云(在其中)跟从。突然遇到几千敌军,花云举起铍(两
边有刃的剑一类的兵器)保护太祖,拔出宝剑策马飞奔,冲进敌阵向前攻
击。敌人惊叫:“这个黑脸的将军非常勇猛,(我们)难以抵挡他的锋
芒。”后来援军到达,于是(太祖)攻下了滁州。考点二文言虚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主要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
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考试大纲》中列出了“而”“何”“乃”
“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乎”“也”
“者”“于”“与”“则”“之”18个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
用法”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常见意义和用法。其中,“意义”指的是该词
在文中的具体解释;“用法”指的是该词在语境中的词性及活用现象。
由于虚词的词性及义项比较复杂,所以结合语境加以判断就显得尤为重
要。虚词跟实词的考查一样,实际也是考查一种推断能力。虚词最近几
年在试卷上基本没有涉及,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对虚词的复习就可以掉以
轻心。突破点一:熟悉常见的五类虚词类型1:代词代词是指代替别的词或短语、句子,以及表示人或事物动作、状态、数
量的词。常用的代词有“而”“何”“若”“焉”“之”等,也把
“所”“者”称为特殊代词。◆对点演练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A.
B.
C.
D.
答案
DA.同“尔”,你的/表承接关系。B.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贵州省安全员-C证(专职安全员)考试题库
- 2025年甘肃建筑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
- 珍爱生命-校园行为规范与安全教育班会课件
- 小学心理健康辅导家长会课件
- 《PMC作业指引》课件
- DB61T-稻麦(油)轮作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 培训课件-车辆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 单位管理制度展示选集【人力资源管理】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展示大全【员工管理】
- 【物理课件】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课件
- 基于STEAM教育的小学德育创新实践研究
- 2024年03月山东烟台银行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期末模拟练习(含答案)
- 新建设项目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品质总监转正述职报告
- 2024年游艇俱乐部会员专属活动策划与执行合同3篇
-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
- 《项目管理培训课程》课件
- 2024年企业团购:销售合作协议3篇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真题复习 专题06 文言文阅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