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安徽专用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中考考点过关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三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_第1页
2019届安徽专用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中考考点过关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三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_第2页
2019届安徽专用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中考考点过关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三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_第3页
2019届安徽专用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中考考点过关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三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_第4页
2019届安徽专用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中考考点过关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三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帮安徽中考历史2019第一部分安徽中考考点过关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主题三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一条主线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两大人物秦始皇和汉武帝。三大成就秦统一六国、汉武帝大一统、张骞通西域。四大措施郡县制;统一文字、度量衡与货币;“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ONTENTS目录PART02拓展帮PART01考点帮PART01考点帮PART01考点帮考点1考点2秦统一中国(10年3考)考点帮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1.秦灭六国秦灭六国[2013安徽2]背景①民心所向: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②秦国实力雄厚: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③秦王嬴政的作用:秦王嬴政即位后,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计。经过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果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影响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考点1考点2秦统一中国(10年3考)考点帮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2.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背景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目的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内容皇权至高无上[2018安徽2]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意义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①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②郡县的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③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考点1考点2秦统一中国(10年3考)考点帮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3.巩固统一的措施

巩固统一的措施目的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内容意义统一文字战国时,七国的文字书写各异。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统一文字

统一货币统一货币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2011安徽1]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统一度量衡为改变以前各诸侯国使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标准不一的状况,秦始皇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度量衡的统一,便利了经济的发展。考点1考点2秦统一中国(10年3考)考点帮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3.巩固统一的措施

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车轨、开灵渠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秦始皇派兵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统一岭南及东西沿海地区;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巩固边疆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体现,保障了秦朝的边防安全和农业生产。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①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征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将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②使人民获得了较为安定的生活和生产环境。秦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③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也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考点1考点2秦统一中国(10年3考)考点帮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

中外历史上的制度创新:禅让制(P3)、世袭制(P5)、分封制(P5)、郡县制(P1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P11)、科举制(P27、43)、三省六部制(P28)、行省制(P38)、人民代表大会制(P11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12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P11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P118)、对外开放(P118)、“一国两制”(P125)、英国君主立宪制(P157)、美国总统制共和制(P159)、新经济政策(P180)、罗斯福新政(P186)。【×】1.秦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秦始皇在地方上建立县制。解析:1.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它统一中国后称秦朝。2.秦始皇在地方上建立郡县制,商鞅变法建立的是县制。考点1考点2秦末农民大起义(10年未考)考点帮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秦的暴政秦始皇赋税沉重;徭役、兵役繁重;法律严苛。秦二世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将宫女殉葬、闷死工匠、杀死自己的兄弟姐妹、屠杀文武大臣、加重对民众的剥削,并恣意挥霍。评价秦始皇功绩①秦始皇顺应了历史潮流,灭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②他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的实行更是开创了此后中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③他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度量衡等,筑长城、修灵渠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过失①大兴土木,徭役、兵役繁重。②实行专制统治,实施暴政。③“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总括秦始皇的功大于过。他创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陈胜、吴广起义原因①根本原因:秦的暴政。②直接原因:陈胜、吴广等前往渔阳戍边,途中遇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律,戍守误期要被处死。时间、地点公元前209年,大泽乡。过程大泽乡起义后,队伍发展很快。在攻占陈县后,陈胜称王,建立“张楚”政权。各地农民纷纷响应,起义军不断壮大,陈胜派主力向西进攻,直逼咸阳。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起义军最终失败。历史地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考点1考点2考点帮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项羽和刘邦起义发展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但反秦的浪潮并没有因此平息。其中,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分别对秦军作战。巨鹿之战①起义领袖:项羽。②特点:以少胜多。③结果:将秦军的主力歼灭。秦朝灭亡刘邦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秦朝灭亡。楚汉之争概况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双方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结果最终,项羽兵败自刎,刘邦取得最终的胜利。秦末农民大起义(10年未考)考点1考点2西汉建立、“文景之治”(10年未考)考点帮考点3考点4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西汉的建立概况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首要问题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休养生息政策实施原因①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②汉高祖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内容①增加农业生产力:汉高祖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②轻徭薄赋:为稳定民心,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汉高祖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和兵役。作用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文景之治”原因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措施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②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③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汉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繁荣表现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史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考点1考点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10年2考)考点帮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经济背景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有些富豪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如汉初诸侯王叛乱时,朝廷向他们借钱去平叛,他们却担心朝廷不能获胜而不肯借贷。目的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措施统一铸币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专卖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稳定物价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作用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军事(北击匈奴)背景①匈奴南下袭扰:秦末汉初,游牧于蒙古草原的匈奴族,在首领冒顿单于的率领下,统一了蒙古草原,并不断南下袭扰。②西汉被动和亲:西汉建国之初,国力疲弱,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将宗室女子嫁给匈奴首领单于,每年还要送给匈奴大量粮食和布匹。③西汉反击匈奴: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强盛起来。汉武帝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队伍,开始大举反击匈奴。在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后,汉军继续北上出击匈奴。时间、领导者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结果汉军取得胜利。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意义①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②沟通了与西域的往来,开拓了我国西北边疆,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考点1考点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10年2考)考点帮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评价汉武帝功绩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反击匈奴,缓解了匈奴对汉王朝北方边境的威胁,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改变汉初无为而治的治理方式,提高了治理国家的效率;扩大了国家的疆域和统治范围;汉武帝当政时期,人口增长,经济富庶,国家强盛,西汉王朝达到了空前繁荣的阶段。过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强化思想大一统的同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对中国社会的长期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在位后期穷兵黩武,浪费了大量民力、军力和财力,赋税、劳役繁重,影响人民生活。总括汉武帝是继秦始皇之后又一位雄才大略而饱受争议的皇帝,历史上常以“秦皇汉武”并称。[2014安徽1]

1.古代帝王的思想文化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14)、八股取士(P43)、文字狱(P49)。2.中国教育的发展:孔子创办私学(P9)、汉武帝设立太学(P14)、科举制(P27、43)、京师同文馆(P104)、京师大学堂(P64、104)、科举制的废除(P104)、九年义务教育(P134)、高等教育的发展(P134)、“科教兴国”战略(P134)。考点1考点2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10年未考)考点帮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西汉灭亡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东汉建立①背景: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②建立: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中兴措施①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②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③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表现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原因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表现外戚专权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势力膨胀。宦官专权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危害

①外戚和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②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考点1考点2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10年未考)考点帮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黄巾起义背景①由于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广大人民再也无法忍受这种黑暗统治了,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②创立太平道的张角,经过10多年在社会底层传教,信徒已有数十万人。经过①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②起义军头裹黄巾,在全国各地同时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③面对黄巾军的强大攻势,东汉统治者调集军队进行镇压,同时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一致对付农民起义。结果①在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下,黄巾军受到重挫,损失惨重,起义首领张角因病去世,历时9个月的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②黄巾起义主力虽然失败,但其余部坚持斗争了20多年。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考点1考点2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10年4考)考点帮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西域的含义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张骞通西域背景①西汉初的西域,地方政权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②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王朝十分被动。③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④张骞原是一名郎官,他志在为国分忧,勇敢地出来应募,承担起这一艰巨的使命。概况

第一次第二次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深化与西域各地方政权的友好往来。时间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过程张骞率领随从西出长安,前往西域,途中两度被匈奴扣留,最终回到阔别13年之久的长安。张骞率领300多人的使团,带着万头牛羊,以及金币、丝绸等财物,走访了乌孙等西域许多地方政权。结果张骞虽未达到目的,但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使西域各地方政权认识到汉朝的富足与强大,纷纷派使节来到长安。意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往来。1.张骞通西域考点1考点2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10年4考)考点帮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2.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的丝绸之路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形成时间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后)。背景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路线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2010安徽13(1)]交流概况①从西域传入中原的物种:汗血马、香料、宝石、植物(如葡萄、石榴、苜蓿、核桃、胡萝卜、胡蒜、胡瓜、胡豆、胡麻)等。[2009安徽1]②从中原传入西域的物品和技术:铸铁、凿井等技术和丝绸、漆器等物品。③文化方面:佛教、音乐、舞蹈等也纷纷东来。④交流主体:主要为阿拉伯人和中国商人。影响[2017安徽17(3)]①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物种和技术的交流与传播,使西域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提高,同时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日常生活和食物来源。②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密切了中原王朝与西域的政治联系,对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作用。③使中原王朝的影响直达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在对外交往中,汉朝的使者被称为“汉使”,汉朝人被称为“汉人”。“汉”这个称呼逐渐演变为民族的名称。考点1考点2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10年4考)考点帮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2.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背景汉武帝大力开辟海上交通,汉朝先后开辟了多条海上航线。航线①从山东沿岸出发的船只穿过黄海,可到达朝鲜、日本。②更重要的一条航线是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今斯里兰卡)。中国的丝绸等物品经过这条航线再转运到欧洲地区,因此这条航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意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丝绸之路的地位2014年6月,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考点1考点2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10年4考)考点帮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3.对西域的管理对西域的管理西域都护概况①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个地方政权,都护府设在乌垒城。②西域都护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2015安徽14(1)]班超经营西域

背景①西汉末年,匈奴重新控制了西域,汉朝与西域的往来中断。②东汉明帝时,派兵出击匈奴,并派班超出使西域。概况①班超克服重重困难,使西域各地方政权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他得到了西域各地方政权的信任,长期留守西域。②班超在西域期间,还派甘英出使大秦(即罗马帝国)。甘英到达安息后受阻,未能继续前行,但此行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③班超经营西域30多年,到71岁时才回到中原,不久去世。他的儿子班勇继承父业,再次出使西域。考点1考点2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10年4考)考点帮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

1.世界的交往:丝绸之路(P16)、鉴真东渡(P30)、遣唐使(P30)、玄奘西行(P31)、市舶机构(市舶司)的设立(P37)、郑和下西洋(P44)、万隆会议(亚非国际会议)(P128)、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P130)、中美关系正常化(P130)、中日建交(P131)、亚历山大东征(P144)阿拉伯数字的传播(P150)、新航路开辟(P153)、经济全球化(P199)。2.历代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的管辖:西域都护的设置(P17)、安西都护府的设置(P29)、平定大小和卓叛乱(P47)、设置伊犁将军(P4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建立(P124)。【×】1.丝绸之路的起点为洛阳,是古代东西方交往的大动脉。【×】2.张骞通西域是新疆隶属中央政府的开始,有力地证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解析:1.丝绸之路的起点为长安,在今陕西西安。2.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考点1考点2两汉的科技和文化(10年1考)考点帮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1.科学技术纸问世之前的书写材料书写材料①纸问世之前,古人把文字刻画、书写在甲骨和简帛上面,或铸刻在青铜器上面。②秦汉时期的公文往来、私人书信以及典籍等都用简帛写成。后人用“册”“编”“卷”来称书籍的篇幅,就是从简的编连方式和存放特点得来的。局限性简用竹木制成,分量很重;帛虽然轻,但价格昂贵。人们使用起来受到很大限制。造纸术出现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蔡伦改进造纸术①概况:东汉时,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②优点:纸的质量大大提高;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影响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张仲景①东汉末年的名医,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2014安徽11(1)]②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华佗①东汉末年的名医,不仅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他发明了“麻沸散”;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出了“五禽戏”。[2014安徽11(2)]②华佗被后代医学界尊为“外科鼻祖”,民间则称他为“神医”。

华佗《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它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书中记载了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田亩面积和谷仓容积的计算方法,还总结出负数运算、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等当时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它的出现,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考点1考点2两汉的科技和文化(10年1考)考点帮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2.文化《史记》作者汉武帝时的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特点及内容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书中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肯定他们的功绩,也揭露了他们的腐朽和罪恶。司马迁在《史记》中,还为许多下层人物写了传记。历史地位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道教兴起背景东汉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为道教的兴起提供了土壤。概况①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尊奉黄帝和老子,也吸收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②当时在汉中、巴蜀地区还有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人们只要出五斗米,就可入道或治病。③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早期道教的不同派别,在教义和传播方式上相似,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佛教传入地位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产生时间、地点公元前6世纪,印度。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基本教义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才能得到解脱。传播原因佛教主张众生平等,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因此得以传播。传入中国概况①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②东汉明帝时,西域的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影响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塑、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秦始皇陵兵马俑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秦始皇陵兵马俑以步兵、车兵、骑兵组成面向东方的大型地下军阵,宛如一支复活的军团。气势恢宏的地下军阵和精美绝伦的兵马俑工艺与造型,浸透着先民的聪明才智,生动展现出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PART02拓展帮初高中衔接异同比较总结归纳辨识地图总结归纳拓展帮主题三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异同比较1.秦始皇和汉武帝加强大一统的措施及认识。

(1)秦始皇和汉武帝加强大一统的措施:初高中衔接辨识地图措施秦始皇汉武帝政治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权,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监察权。经济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军事开凿灵渠,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北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①共同之处: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君主;都采取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其举措对后世影响巨大并且对社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②对中国历史的贡献:秦始皇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汉武帝实现了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的大一统。③强化中央集权的作用:有利于国家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央集权制度的设置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而且不断完善和加强。④启示:国家统一是秦汉时期历史发展的突出特征;国家的强盛既要依靠政治的稳定和强大的军事实力,也要依靠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要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国家的统一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强盛的基础。(2)认识:总结归纳拓展帮主题三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异同比较2.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初高中衔接辨识地图

分封制郡县制产生时期西周。秦朝。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加强对全国的统治。产生方式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进行分封。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按地域划分。权限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中央直接管辖,郡县的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影响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影响国家稳定。皇帝和朝廷牢牢控制全国各地的权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影响深远。总结归纳拓展帮主题三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异同比较初高中衔接辨识地图(1)年号:封建帝王为记在位的年代所定的名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