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统编版2024选择性必修3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统编版2024选择性必修3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统编版2024选择性必修3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统编版2024选择性必修3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统编版2024选择性必修3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统编版2024选择性必修3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681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列物质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A.土地资源B.水资源C.气候资源D.矿产资源2、下列物质属于自然资源的是()A.铁矿、塑料B.石油、农田C.原始森林、地下水D.煤炭、化肥3、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

①推广太阳能;核能

②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

③增加森林面积

④提高单位GDP能耗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4、读漫画;完成下题。

图中漫画反映的环境问题,根据性质划分属于()A.生态破坏问题B.环境污染问题C.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D.自然资源衰竭问题5、批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国家应积极()A.推广节能减排活动B.发展重工业C.治理环境污染D.减少SO2的排放6、下图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2007-2016年人口和粮食10年变化图。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

A.甲区域生态脆弱,不利于粮食生产B.乙区域粮食难以自给,需从外省调入C.丙区域地广人稀,粮食增产潜力大D.丁区域人口增长缓慢,粮食产量下降评卷人得分二、综合题(共5题,共10分)7、(选修6:环境保护)

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位置见下图)一座山体的120米深处;建有世界种子库(通过约100米长的隧道进入),存有近100万包人类栽培的主要植物的种子样本,以预防自然灾害;战争、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物种消失风险。该种子库建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种子样本安全达百年以上。

说明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发电能源的地理分布,也存在一条"电能胡焕庸线"——生产电力的能源集中在西部,而电力需求主要集中在东部。近几年海上风电抢占沿海新"C"位,风电的发展逐渐由陆地转向海上。有学者研究,我国沿海地区风电建设,可能对鸟类的生存带来影响。下面左图为我国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分布图,右图为我国陆地与海上风速剖面比较图。

(1)简析我国沿海地区丰富风能资源的来源。

(2)简述我国沿海地区风电建设;可能对鸟类生存带来的影响。

(3)海上风电的发展能否破解"电能胡焕庸线"的尴尬。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鄂西南地区是巴楚文化和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目前“宜荆荆恩”(宜昌、荆门、荆州、恩施)四地正着力打造“一小时”生活圈,宜昌和恩施加强合作,共建鄂西南武陵山茶产业集群,以促进茶产业健康、科学、生态发展。材料二下图为“宜荆荆恩”城市群位置示意图。材料三知名茶品牌“恩施玉露”采用传统蒸青技艺,历经十一代人的传承和剑新,以其形似松针的外形,干茶绿、汤色绿、叶底绿的“三绿”特征而闻名。然而,恩施相当一部分茶企是分散经营的,无力打造自主品牌。(1)简述宜昌与恩施共建鄂西南武陵山茶产业集群的有利区位条件。(6分)(2)分析恩施相当一部分茶企业无力打造自主品牌的原因。(4分)(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说明宜昌恩施打造鄂西南武陵山茶产业集群的地理意义。(6分)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与东盟沟通的重要桥梁,也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材料一目前,广西货物主要经西江(珠江支流)到珠三角出海,西江水道的梧州船闸拥堵滞航现象严重,而作为北部湾深水良港的钦州港吞吐量排名仅居全国第14位。2022年8月,广西平。陆运河正式开工建设。平陆运河的开通将结束“广西货物不走广西港”的尴尬历史。图1意图。

材料二LNG(液化天然气)是将天然气压缩、冷却后加工而成的液体,便于运输和储存。近年来,随着进口LNG的数量不断增加,我国的LNG接收站数量呈稳定增长趋势。北海LNG接收站是我国西南沿海首个大型LNG终端,能接收从LNG船运来的产品,并储存、再气化后供给用户。

(1)说明广西货物走广东出海;不走广西港的原因。

(2)简述建设平陆运河的交通意义。

(3)阐述建设LNG接收站对我国能源与环境安全的意义。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河砂的粒径和磨圆度适中,受力合理,杂质少,是天生的“建筑伴侣”。河流是天然的流动建材厂,粒径不同的砂石及泥沙会富集沉积在特定河段及河床分层中,有规律可循,但再生周期较长。近年来,巨量超采盗采使得一些富集优质砂资源的河湖遭受重创,建筑用砂价格暴涨,各地区出台了禁采河砂的政策。现在,砂子家族的新成员―机制砂正在登上应用舞台并大规模使用。机制砂原料来源广泛,除了各种岩石,还可以利用建筑废料和矿山尾矿。

(1)试对“河流是天然的流动建材厂”作出合理解释。

(2)根据材料;推断大量采砂深坑出现造成的不利影响。

(3)说明机制砂成为河砂良好替代品的原因。

(4)河砂巨量超采盗采问题突出,请你为解决该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D【分析】【分析】

【详解】

非可再生资源又称不可更新资源;主要指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生成于漫长的地质年代和一定的地质条件下,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可能再生,所以被认为是不可更新资源,D符合题意;自然界的水资源;气候资源、土地资源等只要利用得当,就可以更新或重复利用,因此属于可再生资源,排除ABC。故选D。

【点睛】2、C【分析】【分析】

【详解】

自然资源都必须同时具有自然属性(存在于自然界)和经济属性(产生经济价值);两者缺一不可。自然资源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塑料;农田、化肥并不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是属于人类活动参与生产出来的,ABD错误。原始森林、地下水属于自然资源,C正确。故选C。

【点睛】3、B【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我国的能源问题。材料主要反映节能减排问题,故主要通过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推广新能源;故②应提高非化石能源的比重;错误;④应减低单位GDP的能耗,故错误。选B项。4、C【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

【详解】

图中地球在锅中加热;其含义是全球气候变暖,它主要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和破坏森林造成二氧化碳增大所引起的,根据性质划分属于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C正确。

【点睛】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是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5、A【分析】【分析】

【详解】

气候变化与人类砍伐森林及排放CO₂等有关。因此缓解气候变化应积极推广节能减排活动;减少CO₂的排放,积极植树造林,A对。发展重工业会大大增加CO₂的排放,B错。治理环境污染只能是治标,节能减排才是治本,C错。减少SO₂的排放主要减少酸雨污染,而不是缓解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D错。故选A。

【点睛】6、B【分析】【详解】

结合图示分析,甲区域粮食呈现负增长,但人口却大增,最高接近30%,极有可能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省区,产业结构升级,粮食产量下降,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对人口吸引力强,东部地区生态环境并不脆弱,A错误;乙区域人口和粮食都呈现增长趋势,但人口增幅略大于粮食增幅,说明粮食难以自给,需要从其他区域调入,B正确;丙区域大部分省区粮食增幅大于人口增长幅度,但有部分省区人口和粮食增幅不大且相差小,说明有部分省区位于我国自然条件好,粮食产量大的地区,也有部分省区粮食增产潜力小,C错误;丁区域人口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但粮食增长迅速,产量上升,D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共5题,共10分)7、略

【分析】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应从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方面分析。据图可知,该岛纬度位置较高,地处北极圈内,气候寒冷,拥有永久冻土地带,有利于种子保存;且这里地理位置偏远,可远离各种外在威胁,受人类活动影响小。全球变暖致使永久冻土融化,这意味着就有部分水从隧道入口流入,则会威胁种子库的安全。【解析】有利条件:该岛位于北极圈内(冰原地区);终年严寒(冰冻);处于北冰洋中,人类活动影响小。

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随着全球变暖,(在极端高温天气下)该岛上的冰雪(永冻层)融化(2分),融水可能渗入进出种子库的隧道,威胁种子库安全。8、略

【分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优势资源的开发;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相关知识。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图文材料的获取与解读。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迁移运用。

【详解】

(1)注意分析沿海地区的风能来源。首先;我国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地处太平洋和亚欧大陆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冬夏季风显著,风力大;其次,在夏秋季节多台风活动,也会带来大风天气。

(2)沿海地区风电建设对鸟类生存带来的影响主要是不利影响。首先;风电机组设备较大,高度较高,在运行过程中,鸟类可被直接碰撞致死;其次,沿海风电机组设备多建设在近海地区,这些地区多是鸟类的栖息地,也使得鸟类栖息地减小;最后,风电机组设备在运行中会产生噪音污染和电磁场,对鸟类的迁徙以及正常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重在表述观点并说明理由。观点1:能破解。首先,我国能源消费主要在东部,通过发展海上风电,电力生产和消费的错位得到缓解,也缓解了西部能源向东部运输难的问题。同时,注意图示信息,相同的高度,海上的风速更大,表明海上风力资源更优,其发电量更高。观点2:不能破解。就目前来看,我国能源开发的重心在西部地区,能源的投资主要在西部,且西部地区除了风能外,常规能源(如天然气等);太阳能等能源也十分丰富,所以不能破解。

【点睛】【解析】(1)我国处于最大的大洋和最大的大陆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冬夏季风明显;沿海地带,海陆风明显;夏秋季节的热带气旋形成大风。

(2)鸟类可能被风电机组设备碰撞致死;鸟类的栖息地的丧失;风电机组产生的噪声和电磁场;也对鸟类迁徙路线产生一定影响。

(3)能破解。海上风电的发展,首先解决了电力生产和电力需求的"错位配置";大大缓解了西部能源往东部输送的难题;由于海上风力资源更优,风电场的发电量比陆地发电场高。或不能破解。目前能源生产主要集中在西部;常规能源,风能,太阳能西部地区比东部丰富;目前能源投资主要在西部地区。9、略

【分析】农业区位条件、农业可持续发展第(1)问,读图可知,宜昌和恩施两地地理位置邻近;且当地正着力打造“一小时”生活圈,说明交通等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有利于恩施与宜昌之间进行产业合作交流:两地合作共建鄂西南武陵山茶产业集群,有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鄂西南地区是巴楚文化和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茶文化资源丰富,发展历史悠久,产业基础较好。第(2)问,恩施相当一部分茶企分散经营,生产规模小,不易形成规模效应;当地知名茶品牌“恩施玉露”采用传统蒸青技艺,历经十一代人的传承和创新,当地的蒸青技艺传承人较少;恩施相当一部分茶企业无力打造自主品牌,说明其发展缺乏资金,缺少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产品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弱。第(3)问,主要从社会、经济和生态等方面来分析。【解析】(1)都位于鄂西南地区,地理位置相邻;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有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有丰富的茶文化资源,产业基础较好。(任答3点得6分)(2)分散经营,生产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缺乏传统技艺传承人;资金缺乏,难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而影响产品的质量,无法打造自主品牌。(任答2点得4分)(3)有利于鄂西南地区茶产业规模化生产,提高知名度:有利于提高产品加工水平和质量,提高品牌竞争力:有利于扩大茶叶市场,提高茶产业经济效益:有利于带动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提高茶农收人;有利于促进两地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加强两地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两地环境保护,以促进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任答3点得6分)10、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LNG接收站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及其意义、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

(1)广西货物走广东出海;不走广西港的原因主要从水系特征;水路交通建设角度分析。结合材料可知,广西地势西高东低,受地势影响,河流流向呈现出自西向东,大部分河流并不注入北部湾(钦江注入北部湾);西江汇入珠江,自广东入海,西江流域附近的货物依靠西江进行运输;从广西港口与经济腹地的联系角度分析,广西沿海港口城市没有与境内大型水系联通,货物较难通过水路到达港口,货物通过西江经珠三角入海。

(2)建设平陆运河的交通意义主要从联系广西港口;拓展经济腹地角度分析。从图2可知;平陆运河开通后,连接了钦江河沙坪河,将沟通广两两江航道与钦州港,实现江海联运,货物可以通过两江航道,运输货物出海;水运运量大,运费低,平陆运河开通后,缩短货物出海距离,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运输路线选择增多,有助于缓解西江水道的运输压力;航道连接能够拓展覆盖更多地区,辐射影响广西内陆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其他地区,扩大钦州港的经济腹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其航运地位。

(3)建设LNG接收站对我国能源与环境安全的意义主要从能源运输渠道、能源储量、能源消费结构等角度分析。建设LNG接收站,有助于优化我国天然气存储运输渠道,增加进口接受天然气的通道;根据材料可知,北海LNG接收站能够储存气化后供给用户,增加天然气供应量,缓解能源供需矛盾;LNG接收站能够对天然气进行储存,增加天然气能源储备,提高能源保有量,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天然气供给消费增加,有助于增加我国清洁能源比重,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天然气属于清洁能源,能够减轻大气污染,保障我国环境安全。【解析】(1)地势西高东低;河流流向自西向东;西江汇入珠江,自广东入海;广西沿海港口城市没有与境内大型水系联通,货物通过西江经珠三角入海。

(2)平陆运河开通后;将沟通广西两江航道与钦州港,实现江海联运;缩短货物出海距离,降低运输成本;缓解西江水道的运输压力;辐射影响广西内陆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其他地区,扩大钦州港的经济腹地,提升其航运地位。

(3)优化我国天然气存储运输渠道;增加天然气供应量,缓解能源供需矛盾;增加天然气能源储备,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增加我国清洁能源比重,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保障我国环境安全。11、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河砂开采为背景材料;考查河流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河砂资源的利用问题等。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突出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

根据材料“粒径不同的砂石及泥沙会富集沉积在特定河段及河床分层中;有规律可循,但再生周期较长”再结合图示,河砂是在地形;水量、流速的共同影响下,在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下形成的;河砂是河流从上游侵蚀搬运来的砂石,在地势逐渐变缓,水流逐渐变慢过程中,砂石逐渐沉积下来而形成的,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水平和垂直分类沉积规律。一般来说,颗粒最大的“砾石”会最先沉积下来,这些砾石不断的流水冲积相互摩擦,逐渐失去棱角,形成鹅卵石。继续往中下游地区前进,河流的流速和流量继续下降,那么颗粒居中的“砂石”就会沉积下来,到了河流的最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河流流速十分缓慢,河流中的携带物只能是颗粒十分细小的淤泥类物质,最终这些细小的颗粒也会沉积下来。(总趋势是粒径由粗变细,从上游至下游砾石减少,砂和黏土渐增);不同粒径的砂石和泥沙会富集在特定的河段及河床中,便于采砂。

(2)

采砂在河道中形成深坑;深坑破坏了水流和砂石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河床局部变形。砂坑边缘上的水体在流过砂坑时会形成“水跌”现象,水流运动速度加快,冲刷能力变强,河床面就会受到侵蚀,水流到此处会形成涡旋,加大对周边河床的侵蚀;造成径流溯源侵蚀并冲刷下游,使整个河段河床塌陷下降;砂层消失,河床基岩裸露;同时当采砂深度过深时,水流对护岸与堤防工程的冲刷强度变化,影响堤防工程的稳定,河流堤岸受到侵蚀而变薄,危及堤岸的安全;由于溯源侵蚀,使河床坡度变大,水流速度加大,也不利于泥沙沉积,下游泥沙量减少;在进行采砂作业时将不可避免的搅浑采砂水域及下游水域,使水体中悬浮物猛增;水体浑浊,河流的感官效果与水质比较差。当悬浮物浓度较高时,相对的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就会降低,使河流中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降低了有机物的含量,将使河流水源的含氧能力逐渐降低,影响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