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陕教新版选择性必修3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陕教新版选择性必修3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陕教新版选择性必修3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陕教新版选择性必修3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陕教新版选择性必修3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陕教新版选择性必修3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728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其意气之盛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D.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致天下之士A.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B.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C.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D.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3、下列句中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非及乡时之士也②百有余年矣③逸豫可以亡身④乃幽武置大窖中⑤尔其无忘乃父之志⑥流血漂槽⑦畔主背亲A.①②④⑦B.②⑤⑦C.①③⑤D.②⑥⑦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某公司日前宣布;将在亚洲市场推出一款能够减少手机辐射对人体影响的电池,该电池目前已正式在新加坡___________。

②您在努力让个人资产增值的同时;是否注意到家庭财产会在自己的___________选择中不知不觉地流失?

③世界卫生组织的官员就市场内活禽交易的相关制度;日常管理、消毒检疫、自身保护、活禽屠宰等情况询问了市场商户;并对现场进行了___________。

④孔子虽不喜欢阳货的为人,但___________礼尚往来,他仍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他家致谢。A.面市草率考查因为B.面世草率考察因为C.面市轻率考察出于D.面世轻率考查出于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汉连伐胡伐薪烧炭南山中B.武与副中郎将张胜乃假吏常惠等惜天不假年C.坐我西阁床侧坐莓苔草映身D.扶辇下除忘了除非醉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天下云集响应②外连衡而斗诸侯③忧劳可以兴国④履至尊而制六合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⑥序八州而朝同列⑦一夫夜呼⑧函梁君臣之首A.①②③/④⑧/⑤⑥⑦B.①⑦/②⑥⑧/③④/⑤C.①⑦/②③④⑤/⑥⑧D.①⑦/②③⑥/④⑧/⑤7、燕歌行(节选)高适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①,孤城落日斗兵稀。

[注]①腓:枯萎。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描写战前敌我双方部署军事行动的情景,动词“飞、照”说明军情危急。B.敌人骑兵深入中原,来势汹汹,像狂风暴雨发动猛攻,衬托了战士们的形象。C.孤城、落日、衰草等意象突出边塞的萧条凄凉,烘托了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D.八句诗虽是节选,却逐步推进,完整再现了战斗前、战斗中和战斗后的场景。评卷人得分二、其他(共6题,共12分)8、《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第二部分可分为几个层次?怎么分?各写了什么?9、“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只在《文艺新闻》上有一点隐约其辞的文章”一句中“不敢”“不愿”“不屑”三者有什么区别?这句话应如何理解?(选自《为了忘却的记念》)10、解释下列加点字。

幸。

幸蒙其赏赐_______

幸蒙大恩,赐号称王_______11、文言句式。

省略句。

(1)南取百越之地,以________为桂林;象郡。

(2)委命________下吏。

(3)聚之________咸阳。

(4)铸以________为金人十二。

(5)临不测之渊,以________为固。

(6)蹑足________行伍之间,而倔起________阡陌之中1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锄櫌棘矜“棘”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非及乡时之士也“乡”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百有余年矣“有”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解释下列加点的“固”字。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名词,_______________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动词,_______________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形容词,_______________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副词,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古代诗歌阅读(共1题,共2分)14、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其二】高适古镇青山口,寒风落日时。岩峦鸟不过,冰雪马堪迟。出塞应无策,还家赖有期。东山足松桂,归去结茅茨。【注释】①青夷军,唐戍边军队。此诗歌是四十七岁的高适送兵往青夷军,归途入居庸关时所作,他曾到边塞寻求避身之路,但未成功。②东晋谢安在时局混乱时退居东山,相机而作。

(1)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2)后两联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评卷人得分四、句子默写(共1题,共7分)15、古诗文默写。

(1)四围山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2)世人皆浊,____________?众人皆醉,________________?

(3)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_______________。

(5)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五、现代诗歌阅读(共1题,共7分)16、下面这首小诗在网络上被许多人转发、推荐。请品读该诗,说明其被推荐的理由。要求:写3点理由,字数60字左右。一碗油盐饭佚名前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有一碗油盐饭。昨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没有一碗油盐饭。今天,我放学回家,炒了一碗油盐饭,放在妈妈的坟前。评卷人得分六、语言表达(共3题,共21分)17、下面是小明假期给班主任李老师发的一则短信;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李老师:您约我光临您寒舍讨论我们学习小组假期互助学习的情况,我因有急事,现决定改期,具体改在何时,另行磋商。(学生:小明)18、诗歌常运用即事感怀;小中见大的写法来抒情言志。请运用这种写法,从下列“物语”中任选一则,用问句的形式写一首思索人生的小诗,4~8行。

物语示例:(1)竹每攀登一小步,都做一次小结。过分地谦虚,终究不能成为栋梁。(2)浮萍紧密地生活在一起,是因为具有团结精神。每移动一步,都是随波逐流。(3)蝉每一次演唱,都充满了激情。过分地追求声势,终究不能登上舞台。(4)牛每前进一步,都有一个踏实的脚印。过分地忍耐,终究要生活在皮鞭之下。19、筛选下面文段的关键信息;给“包身工”下个定义。(不超过45个字)

这样说着;咬着草根树皮的女孩子可不必说,就是她们的父母,也会怨恨自己没有跟去享福的福分了。于是,在预备好了的“包身契”上画一个十字,包身费大洋二十元,期限三年,三年之内,由带工的供给住食,介绍工作,赚钱归带工者收用,生死疾病一听天命,先付包洋十元,人银两交,“恐后无凭,立此包身契据是实!”

包身工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B【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虚词用法及意义的能力。

A项;“意气”,古义: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今义: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B项;“忧劳”古今义相同,忧虑劳苦。

C项;“至于”,古义:为两个词,“到了的结局”;今义:为一个词,作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作介词,表示另提一事。

D项;“从事”,古义:泛指―般属官;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去,或按某种办法处理。

故选B。2、C【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意思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以致天下之士”中“以”放在动词前面;是连词,表目的,来。

C项;“以弱天下之民”中“以”也是连词,表目的,可以译为“来”。

A项;“尝以十倍之地”中“以”是介词,用。

B项;“以为桂林;象郡”中“以”是介词,把。

D项;“然秦以区区之地”中“以”是介词,凭借。

故选C。3、B【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通假字意思的能力。

①乡;同“向”;②有,同“又”;⑤无,同“毋”;⑦畔,同“叛”。故①②⑤⑦含有通假字。

故选B。4、C【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①面市:(产品)开始供应市场。面世:指作品;产品与世人见面;问世。此处的语境是该电池在新加坡供应市场;故应选“面市”。

②草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轻率:(说话;做事)随随便便,没有经过慎重考虑。此处的语境是自己不慎重的选择导致财产流失,故应选“轻率”。

③考查: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考察:实地观察调查;细致深刻地观察。此处的语境是进行了实地观察调查;故应选“考察”。

④因为:表示接在后面的部分是原因;常跟“所以”搭配使用;表示因果关系。出于:(事物)从某处出现;产生;(言行)从某一角度、方面出发。此处的语境是从礼尚往来的角度出发,故应选“出于”。

故选C。5、C【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伐;动词,攻伐;伐,动词,砍伐。

B.假;动词,临时充任;假,动词,给予。

C.坐;均为动词,坐着。

D.除;名词,宫殿台阶;除,介词,除了,除非。

故选C。6、D【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①云;名词活用作状语,像云一样。

②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斗争。

③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兴盛。

④履;名词活用作动词,登上。

⑤小;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变小。

⑥朝;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拜。

⑦夜;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夜晚。

⑧函;名词活用作动词,用匣子装。

综上;①⑦名词作状语,②③⑥动词的使动用法,④⑧名词用作动词,⑤形容词用作动词。

故选D。7、B【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B.“衬托了战士们的形象”理解错误。这两句说的是塞北边关的风貌;山川荒芜,尘土满天,塞外的游牧民族和风雨一样,时常侵扰国家关隘。烘托了战争的形势危急,并不是“衬托了战士们的形象”。

故选B。二、其他(共6题,共12分)8、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本文篇幅短小,但全文结构是完整的,依据议论文的结构,本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提出问题,第二部分为分析问题,第三部分为解决问题。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从“人们的社会存在”到“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主要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上,论述认识的辩证过程和规律,阐述了人的正确思想形成的过程,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依据语句的内容来看,第一个飞跃和第二飞跃是两个递进的层次,第一个飞跃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第二个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第一个飞跃之前为一层,总论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第二个飞跃之后为一层,总结并深化上文,阐述正确认识形成,需要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据此分析,文章的第二部分可以分为四层:第一层,从“人们的社会存在”到“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概括说明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及相互作用,实际总括了下文两个飞跃的过程;第二层,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到“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阐述第一个飞跃,说明人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第三层,从“这时候”到“此外再无别的目的”,阐述第二个飞跃,说明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第四层,从“一个正确的认识”到“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说明两个飞跃的关系,并指出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这四个层次之间,恰好形成“总、分、总”的关系,都是集中说明“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及其运用过程的,讲的正是人的正确思想来源的理论机制,是文章的核心部分。【解析】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从“人们的社会存在”到“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概括地指明了意识与存在的辩证关系;第二层,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到“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阐述第一个飞跃,说明人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第三层,从“这时候”到“此外再无别的目的”,阐述第二个飞跃,说明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第四层,从“一个正确的认识”到“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说明两个飞跃的关系,并指出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9、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

对于五位青年作家遇害这件事,上海报刊各界都有自己的态度,而通过“不敢”“不愿”“不屑”三个词写出了在白色恐怖下三种不同的态度。“不敢”是进步报刊,因慑于反动派的淫威,想登但又不但登;“不愿”是指持中立态度的报刊明哲保身,害怕惹是生非;而“不愿”是指反动报刊认为不值得登,与反动派一鼻孔出气。【解析】“不敢”“不愿”“不屑”实际上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态度。“不敢载”:代表进步报刊的态度。“不愿载”:代表的是中立报刊的态度。“不屑载”:代表的是反动报刊的态度。10、略

【分析】【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能力。

结合“赏赐”分析;希望受到汉廷的照顾,“幸”应该为动词,希望。

结合“蒙大恩”分析,应该是幸而,幸运。幸运地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让我称王。【解析】①.动词,希望②.副词,幸而,幸运11、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判断文言省略句的能力。

(1)以(之)为。把(它)作为桂林郡和象郡。

(2)委命(于)下吏;把自己的命交(给)秦朝的下级官吏。

(3)聚之(于)咸阳;聚集(到)咸阳。

(4)铸以(之)为金人十二;把(它们)铸造成十二个金属人。

(5)以(之)为固;认为(它)很坚固。

(6)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倔起(于)阡陌之中,走(在)被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解析】①.之②.于③.于④.之⑤.之⑥.于⑦.于12、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①锄櫌棘矜“棘”同“戟”;指碎土平田用的农具。锄櫌棘矜:统指农民的锄具。

②非及乡时之士也“乡”同“向”;先前。句子翻译为:比不上先前的武将谋臣。

③百有余年矣“有”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句子翻译为:(有)一百多年了。【解析】①.戟,碎土平田用的农具②.向,先前③.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13、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固:名词;指险固的地势。句子翻译为: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动词;巩固。句子翻译为:巩固国家不能靠险要的山谷与河流。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形容词,固执;顽固。句子翻译为: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固:副词,本来。句子翻译为:士兵们买鱼回来烹食,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本来已经对这事感到奇怪了。【解析】①.指险固的地势②.巩固③.固执、顽固④.本来三、古代诗歌阅读(共1题,共2分)14、略

【分析】【详解】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景象及作用。立足文本前两联;首联既点明了诗人观察的时间和地点,也是对环境大背景的刻意渲染。颔联写诗人看到的景象,峰峦高耸;冰雪凄迷、路途艰险的景象,一副冰雪凄迷,前途艰难之状,暗示了诗人对自己的仕途丝毫看不懂前景,感到无可奈何。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颈联总结此次出塞的收获,诗人看到时局混乱、阴暗,良臣进阶无路,因此失分失望、愤懑,想到了暂居家中以修身养性。尾联追述先贤在时局混乱时退居草莽,相机而作的故事。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解析】(1)描绘了冬日傍晚的居庸关寒风呼啸;峰峦高耸、冰雪凄迷、路途艰险的景象。交代了时间、地点;渲染了荒寂、凄冷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前途渺茫的悲凉心境。

(2)①对此次出塞找不到安边之策的失望。(不能施展抱负的无奈)②归家有望的喜悦。③暂且归隐,等待时机报效朝廷的愿望。四、句子默写(共1题,共7分)15、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

这是一道直接对应的默写题,学生只需在背诵的基础上一一对应即可。但是要注意难写字如“臆、淈、啜、醨、坳、蠡”等的写法;要注意音近字的写法,不可将答题空6中的“舒”误写为“抒”,不可将答题空7中的“覆”误写为“复”,不可将答题空10中的“衡”误写为“横”;还要注意形近字的写法,不可将答题空4中的“哺”误写为“浦”,不可将答题空10中的“浦”误写为“哺”。【解析】①.一鞭残照里②.遍人间烦恼填胸臆③.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④.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⑤.退而论书策⑥.以舒其愤⑦.覆杯水于坳堂之上⑧.水浅而舟大也⑨.响穷彭蠡之滨⑩.声断衡阳之浦五、现代诗歌阅读(共1题,共7分)16、略

【分析】【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这类题;首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关键意象,充分理解诗歌内容及情感。继而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知识储备,具体分析作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本诗是一首现代诗;共有3个诗节,10行,却能被许多人转发;推荐。从内容上,诗歌叙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母亲在世时,每天为我炒“一碗油盐饭”,母亲去世后,就没有了这碗“油盐饭”,我懂事后,想念母亲,炒了“一碗油盐饭”放在母亲的坟前。时间前后相承,“前天”“昨天”“今天”,内容层层铺垫,感情逐层深入。从表现手法上,这首小诗,语言朴素,都是日常口语;意象单纯,“一碗油盐饭”;但意蕴丰富,把母亲与孩子之间的爱,表现得生动可感。同时,这首诗,诗行整齐,结构匀称,具有视觉美感。

【点睛】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题,要遵循以下答题步骤:①明确说出运用的手法是什么?(托物言志、用典、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借古讽今、抑扬、想象、联想、渲染、象征等);②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找到能体现该手法的关键诗句,并进行描述性说明);③分析运用的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解析】①简单的叙事,再现日常生活的细节,真挚感人。②时间前后相承,内容层层铺垫,感情逐层深入。③语言朴素,意象单纯,内涵丰富。④诗行整齐,结构匀称,具有视觉美感。六、语言表达(共3题,共21分)17、略

【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