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鲁人版七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认识水,爱护水资源是我们的职责rm{拢隆}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rm{(}rm{)}A.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B.硬水与肥皂作用不易起泡沫C.冰块与水混合形成混合物D.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可以净化水2、你认为下列实验测得的数据不合理的是rm{(}rm{)}A.用广泛rm{pH}试纸测得某河水的rm{pH}为rm{6.24}B.用托盘天平称得氧化铜粉末的质量为rm{11.5g}C.用rm{l0mL}量筒量取rm{8.5mL}某溶液D.测得某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rm{90.5%}3、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rm{9.5g}药品,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这时他应该rm{(}rm{)}A.向右加砝码B.移动游码C.减少药品D.调节平衡螺母4、下列各组物质中,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rm{(}rm{)}A.冰液氢空气B.水银、干冰、海水C.铜、氧化铁、冰水混合物D.水、高锰酸钾、稀有气体5、氯气rm{(Cl_{2})}是一种有毒气体,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rm{(HClO)}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杀死水里的病菌rm{.}所以自来水厂常用氯气来杀菌消毒rm{.}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rm{(}rm{)}A.自来水的rm{pH<7}B.用rm{AgNO_{3}}溶液和稀硝酸可检验市售纯净水是否以自来水假冒C.氯气跟水发生的是置换反应D.若工厂里氯气泄漏,可喷氢氧化钠溶液形成“水幕”,防止毒气扩散6、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rm{(}rm{)}A.金属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B.氢气是由氢原子构成C.氢原子和氯原子结合成氯化氢分子,氯化氢分子聚集成氯化氢D.氯原子和钠原子得失电子形成氯离子和钠离子,两种离子结合成氯化钠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7、利用下列方法制取气体时;可采用如图装置的进行的是()
A.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B.锌粒与稀硫酸制取氢气。
C.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氧气。
D.过氧化氢的水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8、某一无色溶液是由rm{H_{2}SO_{4}}rm{HNO_{3}}rm{K_{2}CO_{3}}rm{CuSO_{4}}rm{K_{2}SO_{4}}rm{KNO_{3}}rm{NaCl}七种溶液中的三种混合而成,现进行如下实验:rm{垄脵}若向混合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rm{垄脷}若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rm{垄脹}再向上述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明显现象rm{.}根据上述实验分析,此混合溶液中存在的溶质,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rm{(}rm{)}A.rm{H_{2}SO_{4}}rm{HNO_{3}}rm{K_{2}SO_{4}B}B.rm{K_{2}SO_{4}}rm{KNO_{3}}rm{NaCl}C.rm{HNO_{3}}rm{K_{2}CO_{3}}rm{K_{2}SO_{4}D}D.rm{HNO_{3}}rm{K_{2}SO_{4}}rm{KNO_{3}}9、氨基钠rm{(NaNH_{2})}是生产维生素rm{A}的原料rm{.}工业上将金属钠于rm{97隆芦100隆忙}熔融,向反应容器中缓慢通入无水液氨rm{(NH_{3})}再加热至一定温度生成氨基钠和氢气rm{.}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rm{(}rm{)}A.rm{NaNH_{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rm{-3}价B.rm{NaNH_{2}}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rm{35.9%}C.钠的熔点比铁的熔点低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m{4Na+4NH_{3}dfrac{overset{;;triangle;;}{.}}{;}4NaNH_{2}+H_{2}隆眉}rm{4Na+4NH_{3}dfrac{
overset{;;triangle;;}{.}}{;}4NaNH_{2}+H_{2}隆眉}10、实验中,一种仪器与另一种仪器之间通常情况下不应该接触的是rm{(}rm{)}A.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胶头滴管与试管口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导管口与集气瓶底C.向试管中倒液体药品,试剂瓶口与试管口D.过滤时,用烧杯承接滤液,漏斗下端尖嘴部位与烧杯内壁11、下列装置中,若不添加其他仪器,也不改变装置结构,就不能检查出装置是否漏气的是rm{(}rm{)}A.B.C.D.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2、将一瓶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____、____、和____.13、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②____.
(2)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字母编号),收集装置是____.若选择F装置收集氨气,应从____通入(填导管接口字母,广口瓶正放).氨气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14、如图是水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B.图中所示微粒构成的物质均属于化合物。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______.15、“火善用为福,不善用之为祸”rm{.}干粉灭火器是常用的灭火器之一,它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白色干粉来灭火rm{.}这种灭火器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其中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rm{(NaHCO_{3})}它受热后生成纯碱rm{(Na_{2}CO_{3})}水和二氧化碳.
rm{(1)}根据信息,请归纳出碳酸氢钠rm{(NaHCO_{3})}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rm{(}各写出一条即可rm{)}物理性质:______;化学性质______.
rm{(2)}灭火时碳酸氢钠受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
rm{(3)}点燃的镁条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生成一种金属氧化物和一种非金属单质,因此金属镁着火时不能用干粉灭火剂灭火,请写出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_.16、rm{20隆忙}时,分别向盛有rm{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加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使其充分溶解,可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rm{(1)20隆忙}时,______rm{(}填“rm{A}”或“rm{B}”rm{)}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rm{(2)}图中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rm{(}填“rm{a}”或“rm{b}”rm{)}要使rm{A}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17、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rm{(1)}高温煅烧石灰石:______;反应类型:______;
rm{(2)}二氧化碳溶于水:______;反应类型:______;
rm{(3)}生石灰与水的反应:______,反应类型:______.18、如图中rm{A}rm{B}rm{C}rm{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D}中rm{x=}______;
rm{(2)A}rm{B}rm{C}rm{D}四种粒子中,不是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rm{(}填序号rm{)}
rm{(3)A}与rm{C}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19、在下面的(1)~(4)的选项后的横线上;选择填写有关分子的性质的序号:
A;分子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D、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1)湿衣服晾一段时间会干____.
(2)在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可装入25m3石油气____.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1题,共2分)20、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后的混合粉末中含有铜;氧化铜、木炭粉;某化学小组同学设计回收铜的方案如下:
rm{垄脵}过滤操作中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rm{垄脷}反应rm{垄脵}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rm{垄脹}反应rm{垄脷}属于______反应rm{(}填写基本反应类型rm{)}滤液rm{II}中的溶质为______rm{(}填写化学式rm{)}.
rm{垄脺}若从rm{H_{2}SO_{4}}和rm{CuSO_{4}}中选择试剂甲,最好选用rm{H_{2}SO_{4}}合理的原因是______rm{(}填写序号rm{)}.
A.可以将硫酸铜变为铜。
B.自然界中硫酸比硫酸铜多;容易获得。
C.用硫酸铜反应一段时间后;铁表面有铜会阻碍铁的溶解。
D.不用硫酸铜;因为过量硫酸铜会造成重金属污染。
rm{垄脻}试剂甲选用硫酸,实验过程中,当看到______rm{(}填写现象rm{)}即可判断硫酸过量.评卷人得分五、探究题(共1题,共3分)21、在研究“铁生锈的条件”的实验中;某兴趣小组对实验进行了创新设计,请把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铁生锈条件的探究.
【实验内容】取rm{3}段光亮无锈的细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rm{3}支干燥洁净的试管底部;进行下列实验,实验要保证有足够长的时间来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实验rm{垄脵}和rm{垄脷}中无明显现象,实验rm{垄脹}中铁丝生锈;且试管内空气体积减小.
【实验结论】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rm{(}填名称rm{)}发生反应的结果.
【实验思考】
rm{(1)}当铁丝足量,时间足够长,实验rm{垄脹}中进入试管内的水的体积约占试管剩余容积的______.
rm{(2)}该实验创新之处在于:可根据铁丝表面的铁锈和______两种现象来判断铁丝反应进行的情况.
rm{(3)}切完咸菜的菜刀未经处理直接存放,菜刀很快就生锈了,原因是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C【分析】A;自然界的水都溶有一些可溶性杂质;故正确;
B;硬水中加入肥皂水易起浮渣;故正确;
C;冰是固态的水;所以冰水混合物是化合物,故错误;
D;常用净水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故正确。
故选C。【解析】rm{C}2、A【分析】解:rm{A}由于标准比色卡上的数字只有整数,用广泛rm{pH}试纸测得某河水的rm{pH}不可能精确为rm{6.24}故选项说法错误.
B、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rm{0.1g}故可以用托盘天平称得氧化铜粉末rm{11.5g}故选项说法正确.
C、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rm{.}用rm{10mL}量筒量取rm{8.5m1}某溶液;量筒选择合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氯化钠的质量分数rm{=dfrac{{脗脠禄炉脛脝碌脛脰脢脕驴}}{{麓脰脩脦碌脛脰脢脕驴}}隆脕100%}可以计算得出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rm{=dfrac
{{脗脠禄炉脛脝碌脛脰脢脕驴}}{{麓脰脩脦碌脛脰脢脕驴}}隆脕100%}该数据合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A、rm{90.5%}试纸上的标准比色卡上的数字只有整数,即使用rm{pH}试纸所测得的溶液酸碱度为整数.
B、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rm{pH}.
C;从减小实验误差的角度去选择量筒的量程.
D、氯化钠的质量分数rm{=dfrac{{脗脠禄炉脛脝碌脛脰脢脕驴}}{{麓脰脩脦碌脛脰脢脕驴}}隆脕100%}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特别是天平的使用、酸碱度的测定在中考中出现频度较高,其读数方法和误差的分析更是重中之重.rm{0.1g}【解析】rm{A}3、C【分析】解:用托盘天平称量rm{9.5g}药品,步骤应该是:调节天平平衡,先向右边托盘添加rm{9g}砝码,再向右移动rm{0.5g}游码;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药品,若指针偏左,说明物体质量大于砝码质量,应减少药品,直至天平平衡;
故选C.【解析】rm{C}4、B【分析】解:rm{A}冰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液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空气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组成,属于混合物;故A错;
B;水银是由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属于化合物,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钠、氯化镁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正确;
C;铜是由铜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氧化铁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冰水混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C错;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高锰酸钾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稀有气体中含有氦气、氖气、氩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B
根据物质的概念进行分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指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混合物是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解析】rm{B}5、C【分析】解:rm{A}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故自来水呈酸性,rm{pH<7}故A正确;
B、盐酸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硝酸的氯化银沉淀,可以使用rm{AgNO_{3}}溶液和稀硝酸检验市售纯净水是否以自来水假冒;故B正确;
C;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两种化合物;不是置换反应,故C错误;
D;盐酸和次氯酸呈酸性;能与碱反应,所以工厂里氯气泄漏,可喷氢氧化钠溶液形成“水幕”,防止毒气扩散,故D正确;
故选C.【解析】rm{C}6、B【分析】解:rm{A.}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正确;
B.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错误;
C.氢原子和氯原子结合成氯化氢分子;氯化氢分子聚集成氯化氢,正确;
D.氯原子和钠原子得失电子形成氯离子和钠离子;两种离子结合成氯化钠大,正确.
故选B.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rm{.}有的物质是有原子直接构成的;例如铁;有的物质是有分子构成的,例如氧气;有些的物质是有离子构成的,例如氯化钠.
本题考查了物质构成微粒的基本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析】rm{B}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7、BD【分析】
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选项错误;
B;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选项正确;
C;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故选项错误;
D;如果用双氧水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故选项正确;
故选B;D
【解析】【答案】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8、BC【分析】解:溶液是无色说明一定不含有rm{CuSO_{4}}
由rm{(1)}若向混合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
说明溶液显酸性,说明溶液中含有rm{H_{2}SO_{4}}或rm{HNO_{3}}.
由rm{(2)}若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可得溶液中可能含有rm{K_{2}CO_{3}}rm{K_{2}SO_{4}}中的一种.
由rm{(3)}再向上述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明显现象rm{.}说明溶液中一定不含rm{NaCl}.
A.rm{H_{2}SO_{4}}rm{HNO_{3}}rm{K_{2}SO_{4}}可能含有;正确;
B.溶液中一定不含rm{NaCl.}错误;
C.rm{HNO_{3}}rm{K_{2}CO_{3}}不能共存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错误;
D.rm{HNO_{3}}rm{K_{2}SO_{4}}rm{KNO_{3}}可能含有;正确;
故答案为:rm{BC}.
首先熟悉这七种物质的性质;然后根据这七种物质的不同的性质,和加入不同试剂时出现的不同现象,来鉴定到底含有哪些物质。
在两种物质混合时也要充分考虑到有些物质不共存rm{.}如硝酸和碳酸钾,硫酸和碳酸钾等.【解析】rm{BC}9、BD【分析】解:rm{A}氢、钠元素均显rm{+1}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rm{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rm{(+1)+x+(+1)隆脕2=0}则rm{x=-3}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B、rm{NaNH_{2}}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rm{dfrac{23}{23+14+1times2}隆脕100%隆脰58.9%}故选项说法错误.
C、金属钠于rm{dfrac{23}{23+14+1times
2}隆脕100%隆脰58.9%}熔融,说明其熔点小于rm{97隆芦100隆忙}而铁的熔点较高,钠的熔点比铁的熔点低,故选项说法正确.
D、将金属钠于rm{97隆芦100隆忙}熔融,向反应容器中缓慢通入无水液氨rm{97隆芦100隆忙}再加热至一定温度生成氨基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m{2Na+2NH_{3}dfrac{overset{;;triangle;;}{.}}{;}2NaNH_{2}+H_{2}}选项中化学方程式配平错误,反应物中氨气是气体,氢气的后面不需要标注rm{(NH_{3})}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rm{2Na+2NH_{3}dfrac{
overset{;;triangle;;}{.}}{;}2NaNH_{2}+H_{2}}.
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rm{=dfrac{{脧脿露脭脭颅脳脫脰脢脕驴}隆脕{脭颅脳脫赂枚脢媒}}{{脧脿露脭路脰脳脫脰脢脕驴}}隆脕100%}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属钠于rm{隆眉}熔融;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题意,将金属钠于rm{BD}熔融,向反应容器中缓慢通入无水液氨rm{=dfrac
{{脧脿露脭脭颅脳脫脰脢脕驴}隆脕{脭颅脳脫赂枚脢媒}}{{脧脿露脭路脰脳脫脰脢脕驴}}隆脕100%}再加热至一定温度生成氨基钠和氢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制取氨基钠的反应原理,掌握化合价的原则、化学式的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rm{97隆芦100隆忙}【解析】rm{BD}10、AB【分析】解:rm{A}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胶头滴管与试管口不应该接触,否则会污染药品,故A错误;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导管口与集气瓶底,如果接触,影响气体排出,故B错误;
C;向试管中倒液体药品;试剂瓶口与试管口应该接触;故C正确;
D;过滤时;用烧杯承接滤液,漏斗下端尖嘴部位与烧杯内壁应该接触,故D正确.
故选:rm{A}rm{B}【解析】rm{AB}11、AD【分析】试题分析: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分析即可rm{.}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rm{(}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rm{)}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
A;因为分液漏斗液面上的气体与烧瓶内气体相通;故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上下压强相等,所以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液体都会顺利滴下,所以不能检查出装置是否漏气;
B;用手掌紧握烧瓶;若气密性良好,玻璃管中上升一段水柱,松手后水柱不下降,若气密性不好,则不会出现此现象,所以能检查出装置是否漏气;
C;向外拉活塞;若气密性良好,则导管口会有气泡产生,若气密性不好则不会有气泡产生,所以能检查出装置是否漏气;
D、要证明左右两瓶气密性是否良好的方法是:用注射器向左瓶充气,若左瓶气密性良好,则右瓶出现气泡,若左瓶气密性不好,则右瓶不会出现气泡;用注射器向右瓶充气,若右瓶气密性良好,则右瓶中伸入液面下的导管口会上升一段水柱,若右瓶气密性不好,则导管口不会上升水柱rm{.}可见要验证rm{D}装置是否漏气还需要注射器;若不添加其他仪器,也不改变装置结构,就不能检查出装置是否漏气.
故选A、rm{D}.【解析】rm{AD}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2、略
【分析】
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通过升高溶液温度的方法,使氢氧化钙在溶液中的溶解能力减小,从而使其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目的;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可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因此也可采取向溶液中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的方法使接近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故答案为:升高温度;加入氢氧化钙固体;恒温蒸发水.
【解析】【答案】饱和溶液是指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能再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而不饱和溶液则是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因此向接近饱和的溶液中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都可以使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也可采取升温的方法使氢氧化钙的溶解能力减小而使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13、略
【分析】
(1)识别一些常见仪器;故答案为:长颈漏斗;集气瓶.
(2)根据题目信息可知,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属于固体和固体加热制气体;氨气溶于水,不可采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可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A、E.由于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所以b进入集气瓶随着气体的增多迫使下层空气从a口出去,从而达到收集的目的,故答案为:b.根据题目信息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已经给出,只要配平即可.故答案为:2NH3+3CuO3Cu+3H2O+N2.
【解析】【答案】(1)识别常见仪器.
(2)根据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标准即可.
14、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合理即可)【分析】解:rm{A}反应前为rm{H}rm{O}两种原子,反应后仍只有rm{H}rm{O}两种原子;可得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故A正确;
B;由反应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水是化合物;氢气与氧气是单质,故B错误.
C;置换反应要求反应物与生成物都是一种化合物与一种单质;而该反应是一种化合物生成两种单质,应该是分解反应,故C错误.
D、根据水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m{2H_{2}Odfrac{overset{;{脥篓碌莽};}{.}}{;}2H_{2}隆眉+O_{2}隆眉}且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个数也没有增减等;
故选A;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m{2H_{2}Odfrac{overset{;{脥篓碌莽};}{.}}{;}2H_{2}隆眉+O_{2}隆眉(}合理即可rm{2H_{2}Odfrac{overset{;{脥篓碌莽};}{
.}}{;}2H_{2}隆眉+O_{2}隆眉}
水分解的微观示意图表明,该反应为每rm{2H_{2}Odfrac{overset{;{脥篓碌莽};}{
.}}{;}2H_{2}隆眉+O_{2}隆眉(}个水分子分解生成rm{)}个氢分子和rm{2}个氧分子;每个水分子由rm{2}个氢原子和rm{1}个氧原子构成,每个氢分子由rm{2}个氢原子构成,每个氧分子由rm{1}个氧原子构成;利用微观图所反映出的以上信息;对比分析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的关系,对选项进行判断.
此题是对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微观结构图的考查,依据微观示意图结合常用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rm{2}【解析】rm{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m{2H_{2}Odfrac{overset{;{脥篓碌莽};}{.}}{;}2H_{2}隆眉+O_{2}隆眉(}合理即可rm{2H_{2}Odfrac{overset{;{脥篓碌莽};}{
.}}{;}2H_{2}隆眉+O_{2}隆眉(}rm{)}15、白色粉末;受热能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2Mg+CO2C+2MgO【分析】解:rm{(1)}碳酸氢钠是白色粉末,属于物理性质,碳酸氢钠热稳定性差,属于化学性质rm{.}故填:白色粉末;受热能分解;
rm{(2)}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rm{2NaHCO_{3}dfrac{overset{;;triangle;;}{-}}{;}Na_{2}CO_{3}+H_{2}O+CO_{2}隆眉}故填:rm{2NaHCO_{3}dfrac{overset{;;triangle;;}{-}}{;}Na_{2}CO_{3}+H_{2}O+CO_{2}隆眉}
rm{2NaHCO_{3}dfrac{
overset{;;triangle;;}{
-}}{;}Na_{2}CO_{3}+H_{2}O+CO_{2}隆眉}二氧化碳和镁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故填:rm{2Mg+CO_{2}dfrac{overset{;{碌茫脠录};}{-}}{;}C+2MgO}.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rm{2NaHCO_{3}dfrac{
overset{;;triangle;;}{
-}}{;}Na_{2}CO_{3}+H_{2}O+CO_{2}隆眉}化学性质主要有: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rm{(3)}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rm{2Mg+CO_{2}dfrac{
overset{;{碌茫脠录};}{-}}{;}C+2MgO}可以根据具体的叙述及其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的内容.rm{.}【解析】白色粉末;受热能分解;rm{2NaHCO_{3}dfrac{overset{;;triangle;;}{-}}{;}Na_{2}CO_{3}+H_{2}O+CO_{2}隆眉}rm{2Mg+CO_{2}dfrac{overset{;{碌茫脠录};}{-}}{;}C+2MgO}16、(1)A;
(2)b;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分析】解:rm{(1)20隆忙}时,rm{A}中有固体剩余,说明rm{A}一定是饱和溶液;
故选A;
rm{(2)A}管盛放物质甲,rm{20隆忙}时,rm{A}管内有固体未被溶解,说明此温度下甲的溶解度比乙小,不能完全溶解,根据曲线的位置关系,所以曲线rm{b}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故选rm{b}
根据曲线得知物质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要继续使甲物质溶解,除了增加溶剂水外还可以升高温度.
故答: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
根据实验现象结合溶解度曲线图;分析推断出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然后继续利用溶解度曲线分析物质溶解度与温度的变化关系,根据这种变化关系选择使未溶解物质继续溶解的方法.
实验现象与溶解度曲线的特征有机地结合,确定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解决此类问题的重点.【解析】rm{(1)}rm{(1)}
rm{A}rm{(2)}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rm{(2)}17、CaCO3CaO+CO2↑;分解反应;CO2+H2O═H2CO3;化合反应;CaO+H2O═Ca(OH)2;化合反应【分析】解:rm{(1)}高温煅烧石灰石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m{CaCO_{3}dfrac{underline{;{赂脽脦脗};}}{;}CaO+CO_{2}隆眉}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rm{CaCO_{3}dfrac{
underline{;{赂脽脦脗};}}{;}CaO+CO_{2}隆眉}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m{(2)}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rm{CO_{2}+H_{2}O篓TH_{2}CO_{3}}生石灰与水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m{(3)}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rm{(1)CaCO_{3}dfrac{underline{;{赂脽脦脗};}}{;}CaO+CO_{2}隆眉}分解反应;rm{CaO+H_{2}O篓TCa(OH)_{2}}化合反应;rm{(1)CaCO_{3}dfrac{
underline{;{赂脽脦脗};}}{;}CaO+CO_{2}隆眉}化合反应.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rm{(2)CO_{2}+H_{2}O篓TH_{2}CO_{3}}写、配、注、等rm{(3)CaO+H_{2}O篓TCa(OH)_{2}}进行书写;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判定反应类型的能力,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rm{(}写、配、注、等rm{)}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即可正确解答本题.rm{(}【解析】rm{CaCO_{3}dfrac{underline{;{赂脽脦脗};}}{;}CaO+CO_{2}隆眉}分解反应;rm{CaCO_{3}dfrac{
underline{;{赂脽脦脗};}}{;}CaO+CO_{2}隆眉}化合反应;rm{CO_{2}+H_{2}O篓TH_{2}CO_{3}}化合反应rm{CaO+H_{2}O篓TCa(OH)_{2}}18、8;B;MgCl2【分析】解:rm{(1)}由图可知:rm{D}原子中,质子数是rm{18}个,是氩元素的原子,属于稀有气体的原子,据质子数rm{=}核外电子数;rm{18=2+8+x}rm{x=8}
rm{(2)}由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rm{ACD}的最外层的电子数是rm{8}属于相对稳定结构,rm{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rm{2}易失去,不是相对稳定结构;
rm{(3)}由图可知:rm{A}与rm{C}分别为镁元素、氯元素,镁原子易失去rm{2}个电子从而镁元素显rm{+2}价,氯原子易得到rm{1}个电子,氯元素显rm{-1}价,故它们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rm{MgCl_{2}}
故答案为:rm{(1)8}rm{(2)C}rm{(3)MgCl_{2}}.
rm{(1)}根据原子中质子数rm{=}核外电子数;进行计算解答;
rm{(2)}根据最外层电子数是rm{8(}氦为rm{2)}分析解答;
rm{(3)}先判断rm{A}与rm{C}元素种类;再根据化学式的书写原则书写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化学式的书写等知识是正确解题的关键.【解析】rm{8}rm{B}rm{MgCl_{2}}19、略
【分析】
(1)湿衣服晾一段时间会干;是由于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湿衣服上的水分子通过运动分散到空气中;
(2)在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可装入25m3石油气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在加压时,分子的间隔变小.
故答为:(1)C;(2)B.
【解析】【答案】根据分子的性质进行分析.分子很小;分子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四、简答题(共1题,共2分)20、漏斗;引流;H2SO4+CuO═CuSO4+H2O;置换反应;FeSO4;C;不再有气泡冒出【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贵州财经职业学院《西方经典戏剧鉴赏》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江西建筑安全员-C证(专职安全员)考试题库
- 2025江西省建筑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
- 2025湖北省建筑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山东省安全员-C证(专职安全员)考试题库
-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信息系统》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黑龙江省建筑安全员知识题库及答案
- 2025河南建筑安全员-C证(专职安全员)考试题库
- 2025年重庆市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
- 中国China英文介绍
- 2024-2030年中国游艇产业发展状况规划分析报告权威版
-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及范文
- 上海市县(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摸底考试((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电力市场概论张利课后参考答案
- 无人机项目建设规划投资计划书
- 2024版首诊负责制度课件
- 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冲突解决策略研究
- 【7上英YL】芜湖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英语期中素质教育评估试卷
- 2024年度中国钠离子电池报告
- 2024年-2025年全民“科学素养提升行动”竞赛考试题库(含各题型)
- 实习护士汇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