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师大版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北师大版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北师大版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北师大版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北师大版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北师大版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282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1991年3、4月间,上海《解放日报》发表了4篇署名是“皇甫平”的文章,文章批评了“一些同志”把市场说成资本主义,提出计划和市场只是利用资源的两种方式,不是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的标签。然而,只有极少数人知道文章的背后,竟是邓小平。这主要说明了当时A.上海成为改革开放的新龙头B.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关键时期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确立D.社会主义本质已被充分认识2、下图反映了英国就业人口比重的变化。这一变化说明工业革命。

A.造成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化B.使生产组织方式发生重大变革C.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D.使社会产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3、改革开放初期,《加里森敢死队》《大西洋底来的人》等美剧风靡全国,但有人指出剧中宣扬的个人主义、物质主义等美式文化与我国的集体主义传统、奉献精神格格不入,因此应该予以禁播。这反映出当时A.阶级斗争仍阻碍着社会进步B.文化艺术领域出现繁荣局面C.对外开放冲击人们价值取向D.美式文化遭到人们普遍抵制4、宋史专家漆侠指出,我国古代城市往往随着政治军事中心的转移而表现出它的盛衰。北宋灭亡,汴京也随之而萧然一空;南宋灭亡,临安也失去了往昔的光彩和繁华。这说明A.城市发展受制于政治因素B.城市的经济职能薄弱C.两宋时期的城市发展艰难D.城市有其发展的周期5、下表反映了。

A.商品流通走向了市场化B.中国入世市场资源供应充足C.分配制度出现根本变化D.实现了由富国到强国的目标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6、请正确选择对应的选项。

(1)青铜时代。A.战国时期。

(2)铁器时代B.商周时期。

(3)蒸汽时代C.第二次工业革命。

(4)电气时代D.第一次工业革命。

(5)危机时代E.美国“大萧条”7、古都长安是汉、唐陆上“丝绸之路”的东端,泉州则是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它们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右图中长安和泉州的位置编号分别是___和_____。

8、1980年,_____________(何省何县何公社)成为我国第一个取消人民公社的地方。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9、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并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A.正确B.错误10、西汉武帝时期土地兼并激烈,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A.正确B.错误11、连线。

(1)汉A晋商。

(2)唐B纸币。

(3)宋C曲辕犁。

(4)明D青瓷A.正确B.错误12、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至唐朝,已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A.正确B.错误13、古代社会,家庭手工业在小农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作业产品全部用来缴纳赋税和家庭消费。A.正确B.错误14、抗日战争时期,在沦陷区,中国民族企业遭受空前残酷的打击;在国统区,由于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中国民族企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保护,因而得到了较快发展。_____A.正确B.错误15、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中共八大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21分)16、某班同学以“钟表”作为研究历史的载体;进行了分组探究活动。

探究1:中外古老的机械钟表。

(1)阅读材料;比较中国和西欧这两种闻名世界的机械钟有何不同。

探究2:钟表与工业革命。

(2)有学者提出:“钟表是工业时代的关键机械”。请结合材料和所学;对此观点进行简要说明。

探究3:钟表与民族工业宝时造钟厂拉开了中国近代民族钟表工业的序幕。同学们将其民国时期的发展历程分阶段制作了如下三张资料卡片:

(3)①依据材料;分别指出这家企业民国时期各阶段的发展概况。

②任选一个阶段,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影响该企业发展的相关因素。17、明清时期中国棉纺织技术领先;“南京布”一度畅销海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南京布”得名于明清时期来华经商的西方人;产地是以松江为中心的广大江南地区。南京布曾是中国重要的外销货物,在大宗出口商品中输出量居于前列。南京布的热销适逢古代丝绸之路的衰落,两者之间大致承接,堪称丝绸之路的续篇。只是材质从丝绸变为棉花,消费者从达官贵人改易为普通民众。1819年是南京布出口的高点,也是由盛转衰的拐点。南京布的衰退,原因之一在于中国传统棉纺织业的抱残守旧;缺乏进取,业者墨守成法,不知改良。

——摘编自郭卫东《丝绸之路续篇:“南京布”的外销》材料二早在明代之前;棉纺织生产就已经发展成为经济领域中最大的产业之一,供养着数以百万计的耕种者;纺织匠和织布匠。棉是纳税的媒介,是比丝绸、苎麻和其他纺织纤维更常见的织物。在18世纪末工业革命之前,印度和中国就曾经是主要的经济区域,它们的棉纺织品生产技术远超欧洲各地。然而,在1750年之后,欧洲的经济发生了巨变:它进入了工业化进程,纺织行业率先进入了机械化。到19世纪初,印度、中国和奥斯曼帝国,从全球的生产国转变为欧洲棉纺织品的购买国,而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当中,它们也一直未能摆脱这种地位。

——摘编自乔吉奥·列略《棉的全球史》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二;概括“南京布”畅销海外的原因及其影响。

(2)据材料一;二;指出“南京布”由盛转衰的原因以及中西方经济地位的转换。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南京布”盛衰变化的认识。18、改革与调整对经济发展影响巨大。

1913-1925年俄国经济发展状况。

(1)指出上图中俄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在这幅漫画中;罗斯福总统身后有4幅图画.描绘一棵树(美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从第一幅枯木老人形象逐渐焕发生机,到变成参天大树,第四幅画中的大树上已结满丰硕果实,全都是新政措施,包括:民间自然资源保护队(CCC);《农业调整法案》(AAA);《全国工业复兴法》(NRA)等。罗斯福指着画宣称“这是渐变,不是革命。”

《是渐变;不是革命》(1934年)

(2)解释“这是渐变;不是革命”的含义;结合材料和所学,简要评价罗斯福新政。

“中国改革开放40年”关键词表。

。中外合资。

互联网。

高速铁路。

浦东新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简政放权。

中共十四大。

“南方谈话”

安徽凤阳小岗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阅读上表;从“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的某个侧面选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运用这4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要求:主题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1题,共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经过6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到70年代,日本产业结构由60年代的纤维;石化、钢铁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开始转向机床、汽车等技术密集型产业。日美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以彩色电视机、汽车、机床为代表的加工组装业。以电视机为例:1966年,日本电视机迅速占领美国市场。其中,黑白电视机的市场占有率由1965年的10%增加到1970年的28%,彩色电视机由1965年的1%增加到1970年的16%,由此引发日美彩色电视机摩擦。1968年3月,美国电子工业协会向商务部起诉日本11家电视机生产企业,要求对日本生产的黑白和彩色电视机征收反倾销税。经过美国财政部和关税委员会调查,1971年3月,美国财政部决定征收反倾销税。1980年4月两国达成和解,最终以美国放弃征收反倾销税、日本支付一定和解金的方式解决。1985年,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签署《广场协议》,日元大幅升值,经济泡沫急剧扩大,日本经济长期停滞。

——赵瑾《日美贸易摩擦的历史演变及其在经济全球化下的特点》材料提供了一个日美贸易摩擦的案例,蕴含了经济全球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1题,共2分)20、历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

1845-1848年;马克思在布鲁塞尔生活期间实现了向共产主义者的重变。1893年,列宁在圣彼得堡参加马克思主义小组。1920年,毛泽东在北平开始转变为共产主义者;1922年,邓小平在巴黎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答。

①简述列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探索。

②结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实践,概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B【分析】【详解】

材料反映了在1991年3、4月间的文章批评了当时把市场说成资本主义的错误观点,并提出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而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结合所学可知这4篇文章发表在东欧剧变、国内改革遭遇阻力的关键时刻,文章澄清了对市场经济的错误认识和模糊概念,冲破了姓“社”姓“资”的思想束缚,实际上表达了邓小平在中国改革开放关键时期的讲话精神,故B项正确。A项,1992年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使得上海成为改革开放的新龙头,故排除。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故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材料未涉及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且被充分认识的说法无法说明,故排除。2、D【分析】【详解】

依据图示可知;1841年到1877年工业比重逐渐增长,农业和服务业比重下降,说明工业革命使社会产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故D项正确。ABC三项无法从图示中得出,排除。

【点睛】

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需要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图示的解读与分析。考查对两次工业革命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图示、分析理解的能力3、C【分析】【详解】

改革开放引入的美剧宣扬的个人主义思想和我国的奉献精神想违背而遭到禁播,说明了改革开放之初外国人的思想对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造成冲击,担心传统观念被异化,所以禁播,故选C;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已经停止阶级斗争,A错误;国内文化繁荣,材料是美剧,与题意不相符,排除B;D说法过于绝对,排除。4、A【分析】【详解】

材料“古代城市往往随着政治军事中心的转移而表现出它的盛衰”反映了政治军事因素制约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故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城市的经济职能受到政治军事因素制约,故B排除;两宋时期的城市并不都是发展艰难,而是受制于政治因素,故C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反映城市有其发展的周期,而是强调政治军事因素的制约,故D错误。5、A【分析】表格显示1984年之后逐渐取消计划经济时代使用的票证;说明商品流通逐渐市场化,A正确;中国入世是2001年,B错误;当时分配仍然是按劳分配,C错误;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

点睛:

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青铜时代是指商周时期,铁器时代是指战国时期,蒸汽时代是指第一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危机时代是指美国“大萧条”。【解析】(1)B(2)A(3)D(4)C(5)E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联系地理知识,可以知道在①处是长安,在④处是泉州,要求学生能够史地结合,有一定的难度。【解析】①.①②.④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0年,四川省广汉县向阳公社在全国率先取消人民公社。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四川广汉县向阳公社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9、B【分析】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的会议是中共十四大,不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故本题说法错误。10、B【分析】汉武帝时期主要耕作方式仍然是租佃制度形式,本题错误。11、B【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晋商是明朝时期;纸币出现于北宋时期;曲辕犁是唐朝时期;青瓷是汉代出现。12、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至唐朝,已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题意说法正确。13、B【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中,家庭手工业产品有少部分是流向市场的,并不是全部用来缴纳赋税和家庭消费。所以题意说法错误。14、B【分析】【详解】

抗日战争时期,不论是沦陷区还是国统区,由于战争的影响,中国民族企业都遭受严重的挫折和打击,没有得到较快打击。题干说法错误。15、B【分析】【详解】

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而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故本题错误,故本题判断为错误。四、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21分)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不同:比较中国和西欧这两种闻名世界的机械钟有何不同;可根据题干信息,从二者的地位;功能、对象、驱动动力和发展等角度切入分析。

(2)根据题干信息“没有一个曼彻斯特工人是没有手表的”“自轮船;火车通行;往来有一定时刻”,从工厂制度、交通运输等方面进行分析,再从生产生活高度加以归纳概括。

(3)阶段1:根据题干信息;可概括出企业初创;再结合所学背景知识,从社会思潮;辛亥革命、一战爆发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

阶段2:根据题干信息;可概括出迅速发展;再结合所学背景知识,从技术革新;社会宣传、政治运动、政府政策等角度切入分析。

阶段3:根据题干信息,可概括出企业发展受挫;再结合所学背景知识,从战争破坏、三座大山的压迫等角度进行分析。【解析】(1)

。不同点。

中国的水运仪象台。

英国的索尔兹伯里大教堂钟。

地位。

世界最早。

欧洲最早。

功能。

多种综合。

单一计时。

对象。

服务于国家。

服务于信徒。

驱动。

水流。

重锤。

发展。

因难以复制一度失传。

得到传承和发展。

(2)近代工业革命后;工厂制度广泛建立,对时间的规定越来越严格;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工具的发明和推广,对人们遵守公共时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钟表使得工业时代要求人们生产和生活的精确守时成为可能,因而钟表是工业时代的关键机械。

(3)阶段1:企业初创;阶段2:迅速发展;阶段3:曲折发展。

影响因素:阶段1—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中华民国的建立;一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等。

阶段2—该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和注重宣传;中国人民兴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国民政府奖励实业发展等。

阶段3—受挫:长期战乱的影响(或日本侵华和国民党发动内战);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等。

发展:该企业积极开拓南方和海外市场;爱国华侨支持国货;抓住抗战胜利的时机努力恢复生产等。17、略

【分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于明清时期来华经商的西方人”以及材料二“印度和中国就曾经是主要的经济区域;它们的棉纺织品生产技术远超欧洲各地”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从江南经济发展以及丰富民众衣服等角度思考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在于中国传统棉纺织业的抱残守旧;缺乏进取;业者墨守成法,不知改良”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从全球的生产国转变为欧洲棉纺织品的购买国”归纳回答。

(3)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材料和所学从开放交流;服务民生;积极进取;技术创新等角度思考回答。【解析】(1)原因:来华商人的积极贩运;填补了中西方贸易的空白;适用普通民众;市场需求旺盛;棉纺织技术世界领先;影响:推动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推动就业和纳税;丰富欧洲民众服饰与衣料。

(2)原因:思想守旧;缺乏技术创新;欧美工业革命的开展。转换:中国从全球的生产国转变为欧洲棉纺织品的购买国;西方从全球手工棉纺织品的消费者转变成机械化生产者。

(3)认识:开放交流;服务民生;积极进取;技术创新。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关于俄国经济发展的趋势;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是1921年为转折点,1913-1921年俄国经济发展呈现下降趋势,1921年后1921年后俄国经济发展呈现上升趋势。关于原因,分别分析下降;上升的原因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国内战争的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消极影响方面分析下降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国内环境相对稳定,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方面回答上升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罗斯福新政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改造方面回答“这是渐变,不是革命”的含义即可。关于评价罗斯福新政,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积极和局限方面思考作答即可。

(3)本问牵涉到三个部分的作答;在总体上具有较大难度。本题属于观点论述题,正确解答本题,要做到以下步骤:第一,要对表格所揭示的主题准确概括;归纳,言简意赅。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概括主题,概括的主题不是唯一答案,只要围绕“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大主题展开即可。可以概括出的主题,诸如改革开放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第二,关键词的选择以及补充,关键词要选与所概括的主题相一致的。诸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安徽凤阳小岗村。补充的关键词要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这样论述的时候才充分,故添加的关键词可从乡镇企业方面思考。第三,对提炼出来的主题,要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进行论证,做到有理有据,论证要充分,要将每一关键词与主题之间的关系梳理清楚即可。

另外还可概括主题为“改革开放推动了城市经济发展”,选择关键词是简政放权、中外合资、浦东新区;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按劳分配方面添加关键词,阐述过程做到有理有据,论证要充分即可。【解析】(1)趋势:1913-1921年下降;1921年后上升。

原因:

下降:第一次世界大战;国内战争的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消极影响。

上升:国内环境相对稳定;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2)含义:罗斯福新政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改造。

评价:罗斯福新政并未完全消除危机;但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3)答案示例1:

主题:改革开放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安徽凤阳小岗村。

添加的关键词:乡镇企业。

简要阐释: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拉开序幕;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实行生产责任制;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农民致富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答案示例2:

主题:改革开放推动了城市经济发展。

关键词:简政放权;中外合资、浦东新区。

添加的关键词:按劳分配。

简要阐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实行简政放权等措施增强企业活力;建立中外合资企业引进外资发展经济;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浦东新区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其他答案,符合题目要求即可给分)五、论述题(共1题,共6分)19、略

【分析】【详解】

从材料中的“美国电子工业协会向商务部起诉日本11家电视机生产企业,要求对日本生产的黑白和彩色电视机征收反倾销税”等信息和美日贸易争端来看,说明经济全球化呼唤国际经济秩序的制度化与体系化;从材料中的“1980年4月两国达成和解,最终以美国放弃征收反倾销税、日本支付一定和解金的方式解决”可以看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斗争与合作并存,但合作共赢是趋势;从“1985年,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签署《广场协议》,日元大幅升值,经济泡沫急剧扩大,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等信息可以看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要重视维护国家经济主权。如果确定“经济全球化呼唤国际经济秩序的制度化与体系化”的论题,可以联系所学,从1929年经济危机和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各自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