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0 349-2010 重庆市水文技术装备标准  _第1页
DB50 349-2010 重庆市水文技术装备标准  _第2页
DB50 349-2010 重庆市水文技术装备标准  _第3页
DB50 349-2010 重庆市水文技术装备标准  _第4页
DB50 349-2010 重庆市水文技术装备标准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案号:27012-2010DB50DB50/349—2010重庆市水文技术装备标准2010-02-10发布2010-05-01实施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1 Ⅲ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3.1水文装备 13.2水质自动监测 23.3生态监测站 24水文监测站仪器设备装备 24.1装备原则 2 24.3水位站 4 44.5地下水监测站 4 4 5 5 85水文监测站仪器设备技术要求 9 95.2水文站 95.3水位站 5.4雨量站 5.5地下水监测站 6信息传输要求 7水文仪器设备管理要求 208.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水文业务软件功能需求 8.1水情业务软件查询系统 20 8.3早情信息管理系统 21 22本标准为强制性标准。本标准由重庆市水利局提出。本标准由重庆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重庆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舒金扬、王云、毛红兵、董泽纯、李光强、单文彪、邱鹏、吴树宝、王春雷、唐跃平、牛睿平、宗军、陈志峰、张永兵、曹小洁。1本标准适用于重庆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各类水文信息监测站网建设中的技术装备。国家流域管理机构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GB/T11828.1水位测量仪器第1部分:浮子式水位计GB/T11828-2水位测量仪器第2部分:压力式水位计GB/T11832翻斗式雨量计GB/T15966水文仪器基本参数及通用技术条件SL/T208河流泥沙测验及颗粒分析仪器SL276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标准SL337声学多普勒流量测验规范SL364土壤墒情监测规范SL384水位观测平台技术标准SL415水文基础设施及技术装备管理规范SL416水文仪器报废技术规定SL443水文缆道测验规范HJ/T97电导率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98浊度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99溶解氧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100高锰酸盐指数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101氨氮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102总氮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103总磷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3术语和定义水文监测站及测站以上水文机构为满足生产需要配置的仪器、设备、工具及各种应用软件的总称。23.2水质自动监测能自动对所测断面的水样进行水质分析处理,从而得到水体的水质数据。3.3生态监测站通过监测生态影响区和非影响区的物理化学分析指标、生物学分析指标、水文学指标、生态学分析指标,来研究生态变化情况,达到科学评价生态环境状况及预测其变化趋势的监测站。4水文监测站仪器设备装备4.1装备原则4.1.1水文监测站的建设应进行防洪、测洪专项设计,并应结合测站功能、地区特点以及发展规划确定建设规模。4.1.2技术装备应满足水文生产及安全的需要,遵循因地制宜和经济合理的原则。4.1.3水文监测站的技术装备宜采用成熟的新方法、新技术,并应能提高生产效率,满足快速采集传输4.1.4更新常规水文生产项目所配置的仪器设备,应在可靠性、稳定性和自动化程度等方面优于原仪器设备。4.1.5水文监测站的技术装备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4.1.6水文监测站主要观测项目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确定,一般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水文测站主要观测项目水质水文**√√*√√√√**雨量√*水质√√**√√*√√√**√√√√√*√√*√4.1.7雨量、水位、地下水位、流量、墒情、水质监测、生态、蒸发观测应采用长期自记固态存贮、遥测技术,有条件的测站可采用物联网、无线宽带视频技术。4.1.8流量监测站宜采用在线自动测流设备,可根据测站情况选择声学多普勒和时差法进行在线测流。也可配置走航式ADCP和缆道测流设备。4.1.9水文监测站技术装备应充分考虑设备的备品备件,其备品备件比例应不少于5%。4.1.10中心接收站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装备应符合下列规定:a)中心接收站应能对水文水资源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存贮、监视、分析预报、会商、发布及提供相关信息服务。其所需的办公、生产用房应能满足相应的水文水资源资料整编(汇编)、数据库建设及信息服务的生产办公需要。b)技术装备应满足水文水资源资料整编、汇编、资料分析处理、计算机存贮数据及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的生产需要。4.2水文站4.2.1水文站主要由水文监测仪器、巡测设备、数据采集终端、通信设备、电源系统等组成。水文监测仪器包括降雨、水位、流量、泥沙、气象、墒情、地下水、水质等方面的监测仪器和设备;巡测设备包括水位、流量、泥沙、地下水、墒情、水质等方面的巡测设备。4.2.2监测站应根据其河流特性地形条件选择浮子、气泡、压力、雷达等适用的自记水位计,监测站采4.2.4水文站应根据测站特性,应选用流速仪法(包括悬索缆道、机动船测)、堰槽法、水工建筑物法、线自动测流的设备主要有堰槽法、水工建筑物法4.2.5采用水文缆道测流设备配置应符合SL443的规定。4.2.7采用在线自动测流宜根据当前断面情况选择声学多普勒和时差法测流设备,需配备专用数据采集4.2.8数据采集终端应根据所在地的具体环境情况配备所需要的电源系统,遥测终端宜采用直流电源供4.2.9有蒸发观测任务的水文站,应按4.4的规4.2.10有气象要素观测任务的水文站,应配温度计、湿度计、风向风速仪、气压计、百叶箱、存贮仪器4.2.11有水质要素观测任务的水文站,应按4.6的规定配置仪器设备。4.2.13有泥沙测验项目的测站应配置采4.2.14市级和区县水文机构、水文基地的巡测设备配置应符合表2中规定。1专用巡测车(水电系统、实验台)辆2艘自定3台4架5架36套37套8套19套1套1套套1台台1台1台1台1台1台1便携式快速水质检验系列套1台1套1套1台1台14台1台1台1台1台1台1台1台1台1台台台对4.3水位站4.3.1水位自动监测站主要由水位计、雨量计、数据采集终端、通信设备、电源系统等组成。4.3.2水位站应根据其河流特性、地形条件选择浮子、气泡、压力、雷达等适用的自记水位计。测站应采用数字式水位自记仪器,并具备固态存储功能。4.4雨量站4.4.1雨量自动监测站主要由雨量计、数据采集终端、通信设备、电源系统等组成。4.4.2雨量站应配备雨量计,雨量计应具有数字式数据接口。4.4.3雨量站可根据情况配置蒸发测量设备,蒸发观测设备应使用标准蒸发器(E601B)。需要时可配置带有存贮器的自记蒸发仪。4.5地下水监测站4.5.1地下水自动监测站主要由地下水位计(及地下水质传感器)、数据采集终端、通信设备、电源系统等组成。4.5.2地下水位可选择浮子式或压力式水位计,优先采用压力式水位计。4.5.3有水质监测要求的地下水监测站应配备地下水水质监测仪或采样器。4.5.4有水温监测要求的地下水监测站应配备地下水水温监测仪。4.6水质自动监测站4.6.1重点控制断面和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宜采用实时在线监测。4.6.2水质自动监测站配备的设备应符合表3的规定。数量(台或套)一站房及基础设施(面积不低于60m²)1二1三1四1五11氧、电导率、浊度)21314总磷自动测定仪15总氮自动测定仪16自定5数量(台或套)7自定8自定9自定六14.6.3水质自动监测站设备应满足连续在线监测的要求,应能通过远程调整4.7.2固定墒情监测站,可选用土壤水分中子测定仪、时域反射仪、频域反射仪、土壤水势测定仪等土4.8生态监测站4.8.1生态监测分析包括水体中的各类指标和岸上消落区和非消落区的各类监测项目及生物体污染物残4.8、2.1物理化学分析指标包括:水文分析指标、地表水分析指标、底质指标;具体为:水文分析指标有机磷农药、游离氰化物、酚、叶绿素a、汞、镉、铜、铅、锰、总铬、六价铬、钙、总硬度、镁、氟化4.8.2.2生物学分析指标包括水生生物学分析指标、陆生生物学分析指标和生物体污4.8.2.2.1水生生物学分析指标包括:微生物分析指标、水生生物种类与数量、水生生物现存量、生物4.8.2.2.2陆生生物学分析指标包括:维管植物种类和数量:包括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非土壤动物主要包a)水体中的污染物经过物理吸附、生物的吸收、摄食、转化等可以进入害从而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健康。通过对生物体内污染物残留进行监测b)进行生物体污染物残留监测的指标物质主要包括:铜、砷、汞、镉、铬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多氯联苯类、多环芳烃类。c)用于生物体污染物残留监测的生物包括贝类和鱼类。4.8.2.3生态学分析指标包括水生生态学分析指标和陆生生态学分析指标4.8.2.3.1生态学分析指标包括:气温、有效光合辐射强度、水体透明度、水体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4.8.2.3.2陆生生态学分析指标包括:(1)不同高程带维管植物物种多样性,(2)不同高程带维管植6物群落高度和盖度。4.8.3生态监测方法4.8.3.1物理化学分析指标中的水文学指标依据各类水文监测规范,地表水分析指标依据各类水质监测标准和规范。4.8.3.2水体中生物学指标监测分析方法包括平板法、多管发酵法或滤膜法、显微鉴定计数法、采泥器法和鉴定法、捕获分类统计法、重量法或显微测量计算法。4.8.3.3水体中生态学指标监测分析方法包括塞氏盘法、Shannon-Wiener指数法、Marglef指数法、黑白瓶法等。4.8.3.4生态影响区和生态非影响区生物、生态学指标监测分析方法包括样方法、分类鉴定法、样带法4.8.3.5维管植物物种优势度、植物群落高度和盖度的分析均需建立定位样方,在样方定位的基础上按标准生态学方法分析。4.8.4生态监测设备包括在线自动监测仪器、水质分析化验设备、应急监测设备和生物监测设备。生态监测站设备配置表应符合表4的规定,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置。一1水质自动监测设备(浮标监测)套12台3高效液相色谱仪台14台15台6台7台18总有机碳测定仪台19总α、β测定仪台√台√多参数水质测定仪台1台√台√自动电位滴定仪台1台√台1台√台1台1台√电子天平台台√常规仪器系列台1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台1高纯水制备系统台1四通道流动注射分析仪台1台√台1吹扫捕集器台1台√台1台√台√台√台台套√辆套√电热板台电子扫描显微镜台台台支台台水浴锅台生物毒性仪(水体毒性荧光仪)台√台√二1台12台13台14台15(基础型)便携式快速流动水质实验室台16台17台18台19总硬度浓度测定仪台1台1台1台1台1台1台1台1台1台1台1台1台1台1台1台1台1台1套1三1台√2高效气相色谱仪台13台√4台185台16台17台8台9台浮游生物网台√台√超净工作台台2高压灭菌锅台台台台套台4.9中心接收站4.9.1市、区县中心接收站设备配置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配备,所配设备应能满足连续运行的要求。4.9.2中心接收站设备配置应符合表5的规定。1台2台3路由器及附属套14套15套16√7√8台9台1套1小时网络设备及附件套1套√网管软件套1套√网络附件套√套√套√套√防火墙、防病毒软件等套√套√4.9.3中心机房应架设专用供配电线路,配备不间断电源和空调设备,还应配置防雷、防火、防潮、防尘和应急照明等设施。4.9.4中心接收站应用软件功能应具有数据接收、处理、存储、查询等方面的功能模块,应有整编、预报、会商、决策支持等方面的功能模块。95水文监测站仪器设备技术要求5.1一般技术要求5.1.1水文监测仪器设备的设计、研制、生产应符合本标准及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5.1.2水文监测仪器设备上采用的外购仪表、器件应符合其各自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的规定。5.1.3水文监测仪器设备应具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5.1.4水文监测仪器设备的测量误差、环境要求、可靠性要求、电源要求、现场试用要求等应满足GB/T15966中的规定。5.1.5水文监测仪器设备的安全应符合GB18523的规定。5.1.7水文监测站应有较好的避雷设施,监测设备应有较好的等电位接地,接地电阻小于49,其它监测a)自动监测水文参数,并将监测数据自动发送到中心接收站。b)监测数据应能在本地显示、存储。c)具有定时报、增量报及段制报功能。d)具有参数设置和人工置数功能。e)对于无法进行自动监测的项目应安排专人进行定时测量或巡测,测量数据应通过人工报送到中心f)仪器设备安装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g)双信道自动切换功能。5.2.1.2宜具有远程参数设置和数据下载功能。5.2.2.1雨量计、水位计、蒸发器、数据采集终端应符合5.3.2和5.4.2中的要求。5.2.2.2缆道测流设备应符合SL443的要求。5.2.2.3声学多普勒在线自动测流设备和走航式ADCP应符合SL337的要求。5.2.2.4泥沙测量仪器和设备应符合SL/T208的要求。5.2.2.5水质监测设备应符合5.6.2中的要求。5.2.2.6墒情监测设备应符合5.7.2中的要求。5.2.2.7地下水监测设备应符合5.5.2中的要求。5.2.2.8巡测设备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要求。5.2.2.9气象自动监测设备应符合以下技a)气温传感器:应采用可互换铂电阻测温传感器。1)测量范围:-50~+50℃2)测量精度:±0.2℃3)校准周期:2年4)输出:电压/电流/RS-485b)湿度传感器:应采用可互换铂电阻测温传感器。1)测量范围:0~100%RH2)精度:±4%RH3)校准周期:6个月4)输出:电压/电流/RS-4851)测量范围:0~360°2)精度:±3°3)工作环境:温度:-40~+50℃,湿度:0~100%RH4)输出:并行码/电流1)测量范围:0~70m/s2)精度:±(0.3+0.03V)m/s,V是风速3)工作环境:温度:-40~+50℃,湿度:0~100%RH4)输出:脉冲/电流a)水文站数据采集终端应根据监测项目确定设备功能;b)对于流量在线监测应配备专用采集传输设备;c)对于水质在线监测可配备控制器或计算机进行数据采集和自动控制;d)对于多参数测量应配备多参数采集设备;e)数据采集终端还应符合5.4.2的要求。5.2.3水文站设备布置及安装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5.2.3.1水文站的水位、雨量、流量、蒸发等监测设备的布置应满足SL276的5.2.3.2水文站的水位、雨量监测设备的布置及安装应满足5.3.3和5.4.3的要求;5.2.3.4声学多普勒在线测流设备应安装符合在线测流条件的河流断面上,根据要求确定合适的安装位5.2.3.5时差法流量计需根据要求在河流两岸确定合适的安装位置及高程;安装支架宜采用可滑动提升5.3.1水位站主要功能a)数据采集、存储、显示功能;d)数据远程传送功能。e)水位能定期采集和加密采集。b)精确度:±5mmg)值守功耗(休眠):0.3mA(0~10m量程)1)温度范围:-20~60℃m)气泡管道100md)测量时间20秒(SDI12)或30秒(4-20mA)e)天线波束角度12°(宽波)h)测量时耗电量:<12mA在12V时i)非测量状态耗电量:<0.05mA在12V时j)输出:4-20mA,SDI-12,RS-485,两线制(SDI-12协议)1)工作温度范围:-40~+60℃e)雷达水位计的水位站:雷达水位计应安装在最低水位时仍有一定测量余量的水面上方,在最高水a)数据采集、存储、显示功能;e)双信道自动切换功能。a)带水位、雨量固态存储功能,根据测验项目及功能需求,能存储一年以上的数据;d)具有远程召测功能,时钟校核功能,具有一包三投以上功能,应具有GPRS(GSM)、北斗卫星主e)应具有接受中心接收站远程参数设置功能;具有水位、雨量定时报、增量报、段制报功能。保证f)应具有多种通用接口(并口、模拟量口、通讯口等),可连接多种测量传感器;g)值守功耗:静态功耗小于等于2mA(电池电压12V时);i)输入电压:5~30VDC(正负极反接不损坏设备);j)工作温度:-40℃~+70℃,湿度:5~95%;k)可适用于水位、雨量、蒸发、墒情、地下水、气象、流量等参数的采集传输。5.4.3雨量站设备布置及安装应满足SL21的基本要求。5.5.1地下水监测站主要功能a)应能自动监测和采集地下水水位数据,有水质监测任务的宜能自动监测和采集地下水水质(水温、PH、电导率)数据;c)应能将监测数据传输到中心接收站。5.5.2地下水监测站主要设备技术要求a)水位测量范围:10m,20m,50m,100mb)水位测量精度:±2cmc)水位分辨率:1cmd)温度测量范围:0~40℃f)PH测量范围:0~14h)电导率测量范围:0~80mS/cmi)电导率测量精度:读数±1%k)内存:≥48000个数据1)电池寿命:>5年m)环境温度:-20~80℃a)应具有通用数据接口,能采集地下水位、水b)数据采集终端宜为小型化,可放置地下水井口处保护罩内。c)地下水监测宜采用无线通信方式,通信天线可封闭在保护罩内。d)地下水监测频次应符合SL183的要求。e)数据采集终端还应符合5.4.2的要求。5.5.3地下水监测站设备布置及安装应满足c)可采用干电池供电方式,供电能力应能保证设备正常工作6个月以上。5.6.1水质监测站主要功能d)直观显示:可以实时显示仪器运行状态和监f)设备运转状态管理:具备自动运行、停电保护、来电自动恢复功能;维护检查状态测试,便于例8)通讯管理:水质监测站与中心接收站通讯保持时刻连接,当发生停电或其它原因从而造成通讯中5.6.1.2宜具有的功能a)远程显示仪器状态、远程设置和控制水质监测站运行5.6.2水质监测站主要设备技术要求b)站房周围应有疏通雨水渠道,具备防雨、防虫、防尘、放渗漏和防电磁波干扰的相应措施。c)站房应安装避雷设施和良好的接地装置。通过具有资质的专业防雷机构测试,获得测试合格证明对系统内部管路进行反吹清洗。并配置相应的压缩空气系统,以满足清洗反吹使用。b)原则上不采用自来水或其它已有的采水设施,否则必须证明取水处的溶解氧和其它指标与表层水体(0.5~1m)浓度无明显差异。c)取水采用潜水泵或自吸泵,双管路设计。d)取水管路内径不小于25mm,取水流量不小于1.5m3/h,总供水量应高于各台仪器总需水量的150%。良好的水力交换,水样沉淀时间应不得小于30min。g)取配水单元应设除藻装置,可以定期自动或手动操作,有效去除输水管路中的藻类,抑制藻类在a)必须满足各仪器对水量、水质的要求。b)应具备比较方便的自动或人工清洗条件。c)水质五参数的传感器应安装在水质预处理前,d)水样进入在线分析仪表前应设置过滤装置。沉e)过滤器应能通过自来水对其进行反冲清洗,也可用压缩空气f)仪器对水质有要求时,应只对进入仪器的水样进行处理。a)仪器通讯方式:分析仪器应具有标准的数字或模拟信号接口。b)PH水质自动分析仪设备技术要求应符合HJ/T96中的相关规定。c)电导率自动分析仪设备技术要求应符合HJ/T97中的相关规定。d)浊度自动分析仪设备技术要求应符合HJ/T98中的相关规定。e)溶解氧自动分析仪设备技术要求应符合HJ/T99中的相关规定。f)高锰酸盐指数自动分析仪设备技术要求应符合HJ/T100中的相关规定。g)氨氮自动分析仪设备技术要求应符合HJ/T101中的相关规定。h)总氮自动分析仪设备技术要求应符合HJ/T102中的相关规定。i)总磷自动分析仪设备技术要求应符合HJ/T103中的相关规定。j)总有机碳自动分析仪设备技术要求应符合HJ/T104中的相关规定。a)控制单元应具有系统控制、数据采集与贮存及通讯功能。系统与远程控制中心之间的数据传输可b)控制系统应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使系统易于扩充,并预留可扩充接口。c)断电、断水或设备故障时的应安全保护性操作。d)系统应具有自动启动和自动恢复功能。e)应具有自动采集分析仪表和水文监测设备的数据和状态信息。f)应支持多种标准信号接口的数据采集。g)应可对控制流程进行编辑和修改。a)推荐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所有的软件应采用标准的语言编程。软件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和b)系统应有数据处理设备(工业控制计算机级)在现场进行数据处理。处理结果应至少包括实时测量值、日均值、周均值、月均值及日(时)均值连续变化曲线;c)应能远程设置系统的采样周期;e)应能进行监测频次、自动清洗、自动除藻、报警指标等参数的设置;f)能实时采集仪器设备的监测数据、报警信息和工作日志,并进行保存,并可随时查询g)应具有仪器设备故障和异常值自动报警功能;h)应具有显示现场工作状态、安全和参数超标(上、下限)报警功能;a)宜配备12瓶(500ml)及以上,具有标准数字通讯接口的自动分瓶采样器。b)宜配置水位、流速自动测量仪器(如ADCP),能即时输出断面的径流量等信息。d)应配置备用电源。e)应配置相应的空气压缩系统。a)站房与取水口之间距离宜在100米之内;b)取水单元设备结构应牢固可靠,满足防腐要求;c)取水口的采样设备应设置在水下0.5~1m处,并与水底有足够的距离,保证其不受水底沙泥的影d)水质自动监测设备系统宜采用装置化组柜形式集成,监测分析仪表有序的5.7.1墒情站主要功能a)数据采集、存储、显示功能;b)定时报功能;d)数据远程传送功能。…5.7.2墒情站主要设备技术要求a)土壤墒情传感器主要有时域反射仪、频域反射仪、土壤水势测定仪等几种形式,且都适合在线自b)测量范围:0-60%体积含水量d)重复性:±1%h)工作温度:0~+45℃i)响应时间:小于10秒a)数据采集终端应最少具有三路输入接口,用于采集土壤墒情传感器的数据。b)数据采集终端还应符合本标准5.4.2的要求。5.7.3墒情站设备布置及安装应符合SL364的规定。d)站点设备应能对深水湖泊不同深度水环境和底泥参e)能自动进行水样采集。a)建立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b)对生态进行预测、预报。5.8.2生态监测站主要装备技术要求a)水位、流量、数据采集终端应符合本标准5.3.2和5.4.2章节中的有关技术要求;b)在线水质监测设备应符合本标准5.6.2章节中的有关技术要求;a)生态站的水位、流量等监测设备的布置应符合SL-276的要求;d)其它监测项目设备外壳采用密封式机箱使之能防潮、防尘、防盐雾、防电磁干扰等。b)对监测数据进行自动统计、分析、合理性检查,对异常数据提醒的功能。d)可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实现数据库的备份、恢复、修改、查询等操作;a)根据监测数据进行水情预报;b)水资源优化配置、调度;a)服务器的性能及技术指标应能满足系统数据存储和应b)工作站的性能及技术指标应能满足连续接收、处理、查询的要求,尽量选用著名品牌产品;d)应根据服务器和工作站的要求配置相应的操作系统,配置b)可对接收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合理性检查,如遇数据缺测、异常、超限进行报警提醒;d)应具有用户自定义功能。在系统增加或减少数据采集点(测站)时,无需修改系统即可实现监测e)可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存入f)应具有在地图上显示水文要素的功能;6.1.1为了规范水文自动监测站的信息采集和传输,满足信息统一接收处理的要求,对水文监测站信息e)通信方式的选择应根据当地实际的通信信道质量和后期运行费用等因素综合进行选择。f)通信设备一般具有RS-232、RS-485、RJ-45等接口与数据采集终端连接。g)应具有双通信信道,互为备份。h)通信设备应具有抗电磁干扰、过载和短路保护的功能。6.1.3水文监测站水位雨量信息传输应按以下格式协议,且信息为16进制。数据包的内容包含:帧头,测站时间,站号,工作参数,水位基值,翻斗分数据包的内容包含:帧头,测站时间,站号,翻斗累计次数,主信道包数,总数据包数,crc1注:帧头为0xAD0×AD。注:帧头为0xAF0xAF。6.1.3.6人工设置数据包格式:注:帧头为FAFA。6.1.3.7中心站远程校时数据包格式:数据包的内容包含:D(帧头)****(年)**(月)**(日)**(时)**(分)**(秒)E(帧尾)。注:帧头为D。0-24段)***(电压采集间隔,单位分钟)F(帧尾)。注:帧头为C。6.1.3.9远程下载水位或雨量固态存储的B(帧头)*(0表示不删除固态存储水位数据,1表示删除固态存储水位数据)D(帧尾)RTU返回的固态存储水位数据格式:帧头月日时绝对水位高字节绝对水位低字节12个5分钟间隔相对水位。以回车换行做为每条数据的结束,压缩算法参考澳大利亚DT350固态存储算法。b)中心站发送下载雨量数据命令格式:B(帧头)*(0表示不删除固态存储水位数据,1表示删除固态存储水位数据)E(帧尾)RTU返回的固态存储水位数据格式:A0(时间帧头)7401DA(1994年1月1日0点0分开始累计分钟值)05(翻斗次数)(雨量存储数据是下雨才存储,不下雨不存储,存储周期为5分钟。如果5分钟间隔连续降雨,不存储时间。如果间隔5分钟没有降雨,再有降雨数据,存储时间后带翻斗次数。)6.1.4水文监测站流量信息传输应按以下格式协议,且信息为16进制。6.1.4.1流量实时报数据格式:数据包的内容包含:帧头,测站时间,站号,当前水位,指标流速,断面平均流速,断面流量,主信道包数,总数据包数,crc16校验码,回车换行。6.1.4.2段制报发送数据格式:数据包的内容包含:帧头,测站时问,站号,太阳能板充电电压,蓄电池供电电压,当前相对水位,指标流速,断面平均流速,断面流量,主或备用信道包数,crc16校验码,总包数,回车换行。6.1.5水文监测站墒情信息传输应按以下格式协议,且信息为16进制。6.1.5.1墒情实时报数据格式:数据包的内容包含:帧头,测站时间,站号,上层土壤含水量,中层土壤含水量,下层土壤含水量,主信道包数,总数据包数,crc16校验码,回车换行。数据包的内容包含:帧头,测站时问,站号,太阳能板充电电压,蓄电池供电电压,上层土壤含水量,中层土壤含水量,下层土壤含水量,主或备用信道包数,crc16校验码,总包数,回车换行。6.1.6水文监测站地下水信息传输应按以下格式协议,且信息为16进制。6.1.6.1地下水实时报数据格式:数据包的内容包含:帧头,测站时间,站号,地下水位,水温,PH值,电导率值,主信道包数,总数据包数,crc16校验码,回车换行6.1.6.2段制报发送数据格式:数据包的内容包含:帧头,测站时间,站号,太阳能板充电电压,蓄电池供电电压,地下水位,水温,PH值,电导率值,主或备用信道包数,crc16校验码,总包数,回车换行。6.1.7水文监测站气象信息传输应按以下格式协议,且信息为16进制。6.1.7.1气象信息实时报数据格式:数据包的内容包含:帧头,测站时间,站号,雨量,蒸发,气温,湿度,风速,风向,气压,主信道包数,总数据包数,crc16校验码,回车换行。数据包的内容包含:帧头,测站时间,站号,太阳能板充电电压,蓄电池供电电压,雨量,蒸发,气注:帧头为0xEF0xDF。客户端发送:包头(#),长度,站号,系统时间,标识符(&),测点1名称,间隔符(1),测点1数值,间隔符(1),测点1描述,标识符(&),测点2名称,间隔符(1),测点2数值,间隔符(!),测点2描述,………,标识符(&),测点n名称,间隔符(1),测点n数值,间隔符(1),测点n描服务器端发送:包头($),长度,站号,标识符(CTL),功能码,指令内容,异或校验6.2.1人工监测站的信息传输主要通过电话、手机、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来实现人工报信。6.2.2有条件的地方宜配备ADSL、光纤网络等实现监测数据的远程传输。6.2.3人工监测信息传输格式按照市级水文机构的7.0.1水文仪器设备管理应符合SL415的要求。7.0.2水文仪器设备的报废应符合SL416的要求。7.0.3水文技术装备的性能和质量必须满足水文测验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7.0.4水文行业所使用的非水文专业通用设备必须有产品合格证。国家实行许可管理的产品应有生产许可证。7.0.5水文测验与测量仪器设备在使用期内,必须定期进行检查、比测、校测、校正(准)、维护和保7.0.6常年使用的水文仪器设备应于汛前全面检查测试一次,平时定期检测。8.1.1总体要求系统应建成先进、实用、实时、高效的水情业务软件系统,界面简洁8.1.2系统应具备功能8.1.2.1系统应基于GIS为基础建立查询显示界面,显示内容应包括市级行政区、河流分布图、水库分8.1.2.2系统应建立实时水情数据库(SL323)、历史水情数据库、特征水文数据库、超文本和图像数8.1.2.3雨情信息查询雨情信息查询应包括:今日雨情、逐日时段雨量、累计时段实时水情是对实时水情数据进行报表查询,水位流量资料查询包括查询、历史特征值查询、洪水频率查询、河道多日平均查询及警戒、保证水位水资源信息查询应包括实时径流量、主要水库蓄变情况、主要来水区间降水、径流预报、历史径流、历史降水。可以通过数据列表、上载报表等形式实8.1.2.6汛情监视8.2.1.1本系统设计开发应满足及时掌握辖区内中小河流水雨情信息,实时制作洪水预报、及时会商和8.2.1.2本系统涉及的数据应包括实时水雨情数据和专用数据,系统应基于“实时雨水情数据库表结构与标识符标准”(SL323)和自行设计的专用数据库表结构上开发建设。8.2.1.3本系统设计开发应符合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采用模块化、开放性结构,通用性强、功能全8.2.1.4本系统的运行应基于浏览器/服务器、GIS环境,适用多种操作系统,具有高度开放性,系统易8.2.1.5本系统界面设计应尽量符合防汛抗旱业务习惯,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操作过程中的错误应有8.2.1.6本系统的软件、硬件设计应保证系统运行期间状态稳定,系统性能可靠,不出现死机现象。8.2.2系统应具备功能8.2.2.1洪水预报系统8.2.2.1.1预报方案率定系统可设定任何连续或间断历史水文资料系列用于率定,可根据预报方案属性自动从用于模型率定的历史数据文件。模型率定完成后,所保存的率定结果应可用于实时作业预报。8.2.2.1.2实时作业预报系统系统具有定时自动预报和人工交互预报功能。可通过表格和图形交互有信息(实时数据、模型参数状态、模型中间计算结果、预报结果等)进行人工干预,为提高洪水预报精另外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基础上,系统应具有以下空间表现能力:以电子地图方式管理和显示水系、地形、流域边界、站点分布、行政区划等,具有基于电子地图上实现实时雨水情信系统应具有完善的用户管理、预报模型管理、预报方案管理、水文站8.2.2.2水情预报会商系统要求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基础上,以电子地图方式管理和显示水系、地图实现无级放大、缩小、漫游,地理位置的定位,实现雨量站和水文(位)站、水库站实时信息的查询。用不同的颜色和数量定性和定量表示雨情、查询任意时间内河道、水库、闸坝水情信息,进行历史洪水和早情信息管理系统应具备信息共享、信息查询、早情分析、早情预测及信息服务等功能,能够为抗早部门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旱情信息,为抗早会商和抗旱决策工作提供信息支撑。系统建设应“实用、可靠、先进、经济”的原则。8.3.2系统应具备功能8.3.2.1抗旱数据库统计上报功能应满足各级防汛抗早指挥部门对于8.3.2.3抗旱统计数据查询抗旱统计数据查询应包括:农村抗旱统计数8.3.3.4抗旱统计数据分析8.3.3.5旱情分析功能8.3.3.7农业旱情查询及分析预警警、抗旱预案、抗旱组织等功能。其中墒情信息服务应实8.3.3.8水文干早查询及分析预警水文干早分析应采用水文干早指标模型,包括水库蓄水量距平百分比、河综合干早查询及分析应包括:综合早情信息查询、综合干早分析预警、应8.3.3.10抗旱会商功能a)重庆市水文数据库的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图中实线部分,是重庆市水文数据库的建设内容,虚b)重庆市水文数据库由水文资料整汇编及数据入库整理与转换、节点数据库群、应用服务支撑平台c)水文资料整汇编及数据入库整理与转换汇集,存入相应节点的水文数据库(节点数据库)中。d)节点数据库群由市级节点、3个基地级节点、40个区县级节点以及众多的区县级以下节点的数据e)每一个节点的节点数据库由地表水数据库、地下水数据库和水质数据库等多个数据f)每一个节点维护一个节点数据库系统,负责且仅负责管理本节点存储的各类水文数据。g)应用服务支撑平台建立在节点数据库群基础之上,是重庆市水件实现,通过建立各类公共逻辑和业务逻辑,支持系统运行维护服务并为各h)应用服务支撑平台之上是水文信息服务系统,是重庆市水文数据库中需要开发的应用系统,主要实现提供水文信息发布、水文基本信息查询、水文数据i)应用服务支撑平台部署到各级节点,保障数据的交换与共享,并支撑各级节点在此基础上开发定水文信息服务系烧水文信息服务系烧市水文水资源数据中心水利业务应用数据逻辑节点数据库节点数据库节点数据库节点数据库市水利数据中心市级科学数据共求图1重庆市水文数据库总体架构示意图8.4.1.2存贮体系a)重庆市水文数据库数据存贮体系采用部分冗余模式,即可满足各级水文部门对水文资料分组管理与提供服务的需求,又可达到全市水文资料公开和共享的要求。b)市级节点存放重庆市范围的数据字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