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根据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19年第二批工程建设标准(定额)制订计划的通知》(豫建科[2019]372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地下病害体探测;5地下病害体验证;6道路塌陷风险评估与控制;7数字化管理与应用;8司(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27号河南省科技信息大厦21层,邮编:本标准主编单位:中科云图科技有限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王继伟蔡中祥崔小庆李晓东胡宏伟郭文松渠卫平冯中伟郭晓圣王群中李挺云曹阳涛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陈燕申张卫强李宏伟张浩华徐石头尹俊涛吕青生I1总则 12术语和符号 2 2 3 54地下病害体探测 74.1一般规定 74.2探地雷达法 84.3高密度电阻率法 4.4瞬态面波法 4.5地震反射波法 4.6瞬变电磁法 5地下病害体验证 6道路塌陷风险评估与控制 6.1一般规定 256.2道路安全影响因素调查 256.3道路塌陷风险等级 256.4风险控制对策 7数字化管理与应用 8探测成果编制 8.1成果内容 8.2信息保密 附录A探测记录表 34附录B地下病害体探测成果统计表格式 39附录C道路塌陷风险等级计算示例 41附录D地下病害体探测成果代号和图例 4611.0.1为规范我省城镇道路地下病害体探测工作,统一道路塌陷风险评估方法,建立数字化应用系统,提高城镇道路安全运行水平,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行政区域内城镇道路路表以下30m内的地下病害体探测工作。1.0.3城镇道路地下病害体探测工作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我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2.1.1地下病害体undergrounddisasters2.1.2地下病害体探测undergrounddisastersdetection2.1.3空洞void道路结构层与地基土之间分离净高小于0.5m的洞体。2.1.5疏松体looselyinfilledvoid2.1.6富水体water-richvoid2.1.9地下病害体验证verificationofundergrounddisastersidentifiedbydetection3根据道路深度风险系数、覆跨风险系数、病害密度风险系数、潜在危险系数、时间风险系数和环境风险系数综合确定的风险级别。对策。A——病害体平面面积;c——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病害处置因子;d——病害体净深度;dmax—整条道路病害体净深度最大值;f——探地雷达天线主频;fo——检波器的自然频率;H——最大探测深度;ho——上覆介质厚度;hmin——整条道路上覆介质厚度最小值;I——发射电流;K——加权系数; kmax——整条道路最大覆跨比;I发射回线边长;M——回线装置匝数;M₀——病害密度;n——检测路段病害体数量;P——规定检测周期;R道路风险预警系数;Rp——深度风险系数;4Rκ——覆跨风险系数;Rm——密度风险系数;Rmin——最低限度的信噪比;RH——环境风险系数;RT——时间风险系数;Rx——潜在危险系数;rx——横向分辨率;So——道路总面积;t——衰减时间;to——距新修或上次修复后时间长度;T——记录时窗;To——时间常数;VRmin——面波相速度最小值;β——波长深度转换系数;E,——相对介电常数η——最小可分辨电平;λ——电磁波波长;p——上覆地层电阻率。53.0.2城镇道路地下病害体探测应在下列情形进行:5当地面发生严重变形或塌陷事故、地下管线发生变形或破损时,应立即3.0.3城镇道路地下病害体探测周期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先对存在地下管线、人防设施、地下空间施工、历史塌陷等道路进行一1)城镇快速路,主干路,埋设排水、自来水、热力等重点管线区域,埋藏进行定期探测,探测周期不宜超过6个月;2)次干路探测周期不宜超过12个月;3)支路探测周期不宜超过24个月。63.0.4距上一次探测时间超过一个探测周期或道路风险等级大于Ⅲ级时,应开始周期性探测。3.0.5城镇道路地下病害体探测应采用初测和复测相结合的方式,并应符合下列1初测应对测区进行全面探测,并应确定重点探测区;2复测应对重点探测区进行探测,并应查明地下病害体的属性。3.0.6城镇道路地下病害体探测方法应根据探测对象、场地地球物理特性、环境特性、地质特性、探测深度和精度等因素综合选择。3.0.7探测前应对仪器设备进行校验。3.0.8城镇道路地下病害体探测基本程序宜包括:接受任务,收集资料,现场踏勘,仪器检验与方法试验,编制技术设计方案,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资料解释与图件编制,结果复核与验证,道路塌陷风险评估与合理化建议,成果报告书编写、成果提交与归档。3.0.9城镇道路地下病害体探测应建立数字化系统对地下病害体等地下空间信息进行管理与应用。3.0.10城镇道路数字化平台的构建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2239和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基本术语标准》JGJ/T335的有关规定。3.0.11城镇道路地下病害体探测数据应按照国家和本省相关保密要求进行管理,宜选择具有国家相关部门认定具有保密能力的单位进行探测,妥善做好地下空间信息保密管理工作。3.0.12城镇道路地下病害体探测的设备承载车或牵引车应为交通管理部门规定的专项作业车,且作业人员在作业前应进行安全培训。74.1.1城镇道路地下病害体探测应符合下列条件:1地下病害体激发的异常场应容易被观测,且干扰因素激发的异常场易被2地下病害体应与周围介质之间存在电性、磁性、弹性、密度等物理性质4.1.3城镇道路地下病害体探测方法或方法组合宜根据探测目的按表4.1.3确定。类型脱空空洞富水体●●●●D<7.0m高密度电阻率法-●O●瞬态面波法●●-O●O-D≤20.0m瞬变电磁法●O●4.1.4城镇道路地下病害体探测资料收集应包含下列内容:4.1.5城镇道路地下病害体探测测线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测线布置应根据探测目标规模确定,测线长度、间距应满足探测区域全84.1.6城镇道路地下病害体探测的测量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测线的起止点、转折点、地形突变点、非均匀分布的各测点、重要的探4.1.7城镇道路地下病害体探测应按照不同探测方法和工程性质及时填写现场记录,记录内容应清晰、准确、完整,探测记录表格式应按照本标准附录A的4.2.4城镇道路地下病害体探测应选用100MHz~400MHz屏蔽型多频段雷达天4.2.5车载探地雷达应选择不低于两种频段的天线,并宜保证100MHz~200MHz频段和200MHz~400MHz频段天线至少各一副。94.2.6进行埋藏较浅的地下病害体探测时,可选用三维探地雷达。中心频率(MHz)最大探测深度(m)深度分辨率(m)4.2.8探地雷达仪器设备的主要指标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1雷达扫描速率不应小于300线/s;2系统动态范围不应小于120dB;3信噪比不应小于110dB;4定位中误差不应大于0.5m;5短期幅度稳定性不应大于3%;6长期幅度稳定性不应大于5%;7时基精度不应大于0.02%。4.2.10探地雷达测线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4测线布设边界应超过检测范围不小于2.0m;5在隧道、管道内部进行探测时,测线位置宜在隧道、管道正上和斜上部4.2.11探地雷达天线主频选择应符合探测深度和精度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1当多种频率的天线均能满足探测深度要求时,宜选择频率相对较高的天2重点区域及初测中确定的重点异常区探测应选用多种频率天线。4.2.12探地雷达法的垂向分辨率宜取探地雷达电磁波波长的1/2,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的波长宜按下式计算:式中:λ——电磁波波长(m);c——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m/ns),取0.3;f——探地雷达天线主频(MHz);E——相对介电常数。4.2.13探地雷达法的横向分辨率宜按下式计算:式中:r横向分辨率(m);λ——电磁波波长(m);h——深度(m)。4.2.14正式探测前应根据探测深度和精度要求,通过参数试验确定天线主频、采集方式和采集参数。4.2.15探地雷达采样点数宜设置为1024点,采样率宜设置为雷达主频的20倍。4.2.16探地雷达记录时窗应为雷达接收数据的时间长度,超过记录时窗的回波不再被接收,宜设置为目标深度对应回波时间的两倍,记录时窗可按式(4.2.16)K——加权系数,取1.3~1.5;H探测目标深度(m);C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m/ns),取0.3。4.2.17探地雷达法数据采集应符合下列规定:3点测时,应在天线静止时采集,道间距应保证至少有三个采样点落在目时道间距不宜大于5.0cm,复测时道间距不宜大于2.0cm;6当发现疑似地下病害体时,应进行标记,与周围管线分布等已知资料对7当探测区域局部不满足探测条件时,应记录其位置和范围,待具备探测8当采用北斗系统或GPS进行测线轨迹定位时,应合理设置基准点,并进4.2.18探地雷达测线的定位可利用测区内已知位置的井盖、路灯或管线等地物4.2.19影响探地雷达探测的主要干扰源可按以下因素统计:1地上干扰,临近建构筑物、过街天桥、高架桥、指示牌、井盖、钢板等2地下干扰,地下管线、管沟及井室、地下通道、地下防空洞、地下加固4.2.20现场采集数据质量检查和4数据信号削波部分不宜超过全剖面的5%;4.2.21探地雷达法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3可根据需要选取增益调整、频率滤波、背景消除、反褶积、偏移归位、空洞1近似球形空洞反射波组表现为倒悬双曲线形态;为正向连续平板状形态;复次数较多整体振幅强,雷向,底部反射波与入射波反向,底部反射不易观测;2频率高于背景场脱空1脱空顶部一般形成连续反射波组,似平板状形态;少整体振幅强,雷向,底部反射波与入射波反向,底部反射不易观测;2频率高于背景场疏松体1顶部形成连续反射波组;3内部波形结构杂乱,同相1顶部反射波与入射波同向,底部反射波与入射波一般1顶部形成连续反射波组;2多次波、绕射波不明显;3内部波形结构较杂乱,同相轴较不连续1顶部反射波与入射波同向,底部反射波与入射波富水体1顶部形成连续反射波组;2两侧绕射波、底部反射波、幅强,衰减很快1顶部反射波与入射波反向,底部反射波与入射波多次波不明显2频率低于背景场4.2.23探地雷达资料解释应符合下列规定:2宜根据探地雷达图像的波组形态、振幅、相位、频谱等特征进行异常识4地下病害体宜结合地面变形、管线破损、历史塌陷等情况及测区地质资4.2.24探地雷达法成果图件宜包括探地雷达测线平面布置图、地下病害体平面1仪器应具有即时采集、显示功能以及对电缆、电极、系统状态和参数设绝缘电阻应大于5MQ/km;3AB、MN插头和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100MQ;4输入阻抗不应小于50MQ;5输出最大电压不应小于450V,输出最大电流不应小于3A;6电位差测量允许误差不应大于±1.0%,分辨率应优于0.1mV;7电流测量允许误差不应大于±1.0%,分辨率应优于0.1mA;8对50Hz工频干扰抑制不应小于80dB;1正式探测前应进行方法试验,以确定观测装置、排列长度、电极距等关2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测线不宜布置在地下管线的正上方或靠近地下管线的3同一排列的电极应呈直线布置,电极接地位置在沿排列方向上的偏差不宜大于极距的1/10;在垂直排列方向上的偏差不宜大于极距的1/5;5复杂条件下,应采用抗干扰能力和分辨率不同的至少两种观测装置进行6对于每个排列的观测,坏点总数不应超过测量总数的1%,对意外中断后的续测,应有不少于2个的重复点;7完成一种装置形式的测量,对同一条测线开始新装置形式测量之前,应8现场记录宜包含探测地点、测试参数、测线编号、文件名、测线位4.3.4城镇道路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的主要干扰源可按以下因素统计:1地表存在富水区段、埋设金属构件的区段、铁磁性渣土回填区段等电性4测线附近存在的水池、沟渠、金属管线、变电站、配电箱等低阻体以及1可选择两层或两列进行重复观测,也可固定供电测量方式,采用相邻排检查量不应少于总工作量的5%,且不应少于1个排列;3当因地表及浅层含水量变化或因地电干扰使得视电阻率的原始数该排列数据总点数的1%;4质量检查统计的均方差不得超过5%;5当外业数据质量不满足要求时应增加检查量,当检查量20%,质量仍不满足要求时,应重新探测。1当作业点地形坡度大于15°时,应进行地形校正;2单个探测剖面应分析确定剖面中的电性结构及其异常区;并结合地形、3不同的探测剖面应对比分析,研究异常特征、性质,找出这些剖面中电4地下病害体属性应在分析异常电性特征的基础上,结合钻孔或其他相关4.3.8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地下病害体宜按表4.3.8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地下1空洞有水充填时,表现为相对低电阻率异常;2当空洞无水充填时,表现为相对高电阻率异常1疏松体有水充填时,表现为相对低电阻率异常;2疏松体无水充填时,表现为相对高电阻率异常;3在不易区分时,可以在高水位与低水位时分别探测,进行对比解释富水体4.3.9高密度电阻率法成果图件宜包括测线平面布置图、视电阻率断面或反演电阻率成果图、地下病害体平面分布图。4.4瞬态面波法4.4.1瞬态面波法宜用于存在横波速度差异的分层介质探测,并应具备下列条件:1地下病害体与其周边介质之间应存在速度或波阻抗差异;2测区内地表宜相对平坦,无临空面、陡立面,相邻检波器之间的高差应小于1/2道间距。4.4.2瞬态面波法仪器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下列要求:1仪器放大器的通道数不应少于12道;2仪器放大器的通频带应满足0.5Hz~4000Hz;3放大器各通道的幅度和相位应一致,各频率点的幅度差应小于5%,相位差不应大于采样间隔的一半;4仪器动态范围不应小于120dB;5应具备剖面滚动采集功能。4.4.3瞬态面波法的检波器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采用速度型检波器;2检波器的固有频率宜选用4Hz~20Hz,可按下式计算:式中:fo——检波器的自然频率(Hz);β——波长深度转换系数,取0.5;H——最大探测深度(m);3同一排列检波器之间的自然频率差不应大于0.1Hz,灵敏度和阻尼系数差不应大于10%。4.4.4瞬态面波法数据采集前应进行有效性试验,方法与内容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多道瞬态面波勘察技术规程》JGJ/T143的规定。4.4.5瞬态面波法测线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测点间距应小于最小目标病害体地面投影等效直径的1/3;2应根据场地地形条件确定测线位置和检波器排列方式;3宜采用滚动排列的方式追踪地下病害体的分布;4排列的道间距应小于最小探测深度所需波长的1/2。4.4.6瞬态面波法数据采集除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多道瞬态面波勘察技术规程》JGJ/T143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检波器应垂直地面安置,与地面耦合良好;2记录的近震源道不应出现削波,不应出现相邻坏道,非相邻坏道不应超4.4.7影响瞬态面波法探测的主要干扰源可按以下因素统计:1位于测区或附近运转的工厂设备、施工的工程机械、行驶的交通工具等;2地下管线、管沟及井室、地下通道、地下防空洞、地下加固体、旧基础、树根等。4.4.8瞬态面波法数据处理和成果解释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选用频率-波数方法、高分辨率频率-波数方法或空间自相关方法等方法提取面波的频散曲线;2宜按半波长法进行深度转换,并按地层泊松比进行系数校正,绘制相速度~深度曲线;3应结合现场调查资料和已有的钻探、其它物探资料等,对频散曲线的曲率变化进行解释;4宜根据相速度剖面或视横波速度剖面特征对地下病害体进行解释。4.4.9当采用瞬态面波法探测时,地下病害体应按表4.4.9进行识别。面波相速度时间域特征与周边正常度降低明显表现为明显的低速圈闭区乱、振幅强,内部波组衰减明2局部存在镜像波频散曲线变化剧烈,存在明显“之”字形拐点与周边正常度较降低明显与周边正常地层剖面相比,表现为较明显的低速区很不规则频散曲线存在"之"字形拐点,不易提取完整的频散曲线一般疏松体与周边正常地层剖面相比,速度降低较明显与周边正常地层剖面相比,表现为低速区布不规则能量团略分散,频散曲线“之”4.4.10瞬态面波法探测成果图件宜包括探测点频散曲线图、面波相速度或视横4.5.1地震反射波法探测地下病害体应具备下列条件:2地下病害体的几何尺寸与其埋藏深度之比不宜小于0.1。1仪器放大器的通道数不应少于12道;2仪器放大器的通频带应满足0.5Hz~400Hz;3放大器各通道的幅度和相位应一致,各频率点的幅度差应小于5%,相位4仪器动态范围不应小于120dB;6测线间距应不大于探测要求最小目标病害体投影长度的1/2,测线上反映目标体的测点不应少于3个,测点间距应不大于探测要求最小目标体地面投影宽度的1/3;7检波器应垂直地面安置,与地面耦合良好;8同一测线各测点激发能量应均匀;9应避开强震干扰时段作业,可采用叠加的方式提高信噪比;10采集数据剖面应记录清晰,信噪比满足数据处理、解释的需要;11现场记录宜包含探测地点、检波器数量、测试参数、文件名、测线号、测线位置、环境干扰情况等。4.5.5影响地震反射波法探测的主要干扰源可按以下因素统计:1位于测区或附近运转的工厂设备、施工的工程机械、行驶的交通工具等;2地下管线、管沟及井室、地下通道、地下防空洞、地下加固体、旧基础、4.5.6地震反射波法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进行道炮编辑、坏道删除、和静校正等数据预处理;2宜采用带通滤波法消除环境干扰;3可采用小波变换、预测反滤波、频率~波数域滤波、速度分析等方法进行4宜对地震波反射能量随深度的衰减进行补偿。4.5.7地震反射波法探测地下病害体宜按表4.5.7进行识别。脱空同相轴消失或分叉频率低于背景场空洞1同相轴上凸或下凹现象明显,边界处同相轴明显错断;空白带频率低于背景场波形结构变化大,同相轴上凸或下凹现象较明显,地震波历时延长频率低于背景场一般疏松体波形结构变化较大;同相轴连续性差,有上凸或下凹现象,地震波历时延长频率略低于背景场4.5.8地震反射波法探测成果图宜包括地震映像测线平面布置图、地震映像剖面图、地下病害体平面分布图。4.6瞬变电磁法4.6.1瞬变电磁法探测地下病害体应具备下列条件:1地下病害体与周边介质之间存在明显电性差异;2测区内地表平坦;3测区内没有强电磁干扰。4.6.2瞬变电磁法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最小发射电流应大于3A;2动态范围不小于120dB;3等效输入噪声不大于1μV;4对工频干扰抑制不小于60dB。4.6.3瞬变电磁法工作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城镇道路地下病害体探测宜选用等值反磁通装置或中心回线装置;2探测前应进行参数选择试验,以确定观测装置形式、发射线圈参数、接收参数、观测基频等关键参数;3采用中心回线装置时,发射回线边长可根据最大发射电流、最大探测深度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H——最大探测深度(m);L——发射回线边长(m);I发射电流(A);Rmin——最低限度的信噪比;4采用等值反磁通装置时,可按下式计算探测深度:式中:H——最大探测深度(m);p上覆地层电阻率(Qm); 4.6.4瞬变电磁法的测线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测线应尽量布置在与异常目标走向垂直的方向上,点距与线距应能完整覆盖探测目标的分布范围;2发射和接收线框应避开铁路、地下金属管道、高压线、变压器、输电线等,测线宜按直线布置,当受场地条件限制时,可布置成折线。4.6.5瞬变电磁法现场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现场观测时,除最后5个测道外,其余观测值均应在噪声水平以上,否则应查明原因,并重复观测;2对瞬间干扰应暂停观测,排除干扰后再进行探测;3曲线出现畸变时,应查明原因并重复观测;必要时,可移动点位避开干扰源重测,并记录;4若曲线衰减变慢时,应扩大测道时间范围重复观测;5每个测点观测完毕后,应检查数据和曲线,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点观测;6应设计不少于总数量10%的检查点,进行重复观测和一致性验证;7现场记录宜包含探测地点、装置参数、测试参数、文件名、测线号、测点号和环境干扰状况等内容。4.6.6瞬变电磁法的数据质量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1重复观测的数据的曲线形态和幅值应一致;2各测道数据幅值的相对标准差宜小于10%。4.6.7瞬变电磁法探测应统计如下干扰源:1附近的周期性电磁信号,如工业和民用电网产生的工频干扰、工业机械产生的稳定电磁源、低频电台或广播、附近电力管线产生的信号源等;2附近的电磁干扰源,如金属建(构)筑物、临近的车辆、机械以及其引擎的电火花放电等;3地下管线、管沟及井室、地下通道、防空洞、加固体、旧基础等建构筑物。4.6.8瞬变电磁法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进行发射电流切断时间影响的改正处理,消除一次场影响;2宜剔除干扰大、质量差的数据;3宜对数据进行滤波处理;4可根据需要计算出视电阻率、视深度、视时间常数、视纵向电导等参数;5宜结合已有的资料及现场调查资料,进行反演处理;6应绘制每个测点的衰减曲线、其对应的视电阻率曲线、反演结果曲线;7应按测线绘制多测道图曲线,视电阻率剖面、反演结果模型剖面用于综合8应根据瞬变电磁多测道剖面图和视电阻率断面图进行地下病害体解释;9应结合调查资料进行地下病害体定性或半定量解释。4.6.9瞬变电磁法探测地下病害体宜按表4.6.9瞬变电磁法探测地下病害体典型识别特征进行识别。二次场衰减1当空洞有水充填时,二次场幅值2当空洞无水充填时,二次场幅值小,衰减快1当空洞有水充填时,表现为相对高阻异常富水体二次场幅值大,衰减慢4.6.10瞬变电磁法成果图宜包括瞬变电磁测线平面布置图、多测道剖面曲线图,视电阻率拟断面图和地下病害体平面分布图。5地下病害体验证5.0.1城镇道路地下病害体探测成果的验证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确定地下病害体的类型、埋深等属性;2成果验证点宜根据地下病害体类型、场地条件和危害对象的重要性等因素3探测成果中的空洞、脱空、富水体宜全部验证;4位于地下建构筑物上方埋藏较深、规模较大的疑似目标,宜进行验证;5疏松体的验证数量不宜少于总数的20%,且不宜少于3处;6验证成果与探测结果不一致时,应分析原因,对探测成果重新进行判识,并重新组织验证。5.0.2成果验证前,应进行地下设施辨识,确保验证点位避开地下管线等设施。5.0.3成果验证的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选用钻探、挖探、钎探等方法;2验证点宜选在地下病害体的物探异常反应最强部位或中心部位;3当验证地下病害体边界时,宜在地下病害体边缘增设验证点;4如现场不具备钻探、挖探、钎探等作业条件时,可选用其它物探方法进行验证。5.0.4钻探法验证现场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钻探操作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执行;2每回次钻孔进尺不宜大于1.0m,宜采取减压、慢速钻进或干钻等方法;3宜对疏松体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或动力触探测试,可对富水体取样进行室内4宜采用内窥设备记录地下病害体影像。5.0.5成果验证的记录应符合下列规定:1钻探过程中应记录地下病害体位置、起止深度、岩土体性状、钻进状态等描述,可记录塌孔状态、含水量变化等信息;2钎探验证时应记录每10cm的击数及击数突变等信息;3挖探验证时应记录地下病害体位置、起止深度、岩土体性状、地下病害体横向规模、面积等信息。5.0.6成果验证结果宜按如下原则判定:1当钻探、钎探过程中发生掉钻时,宜判定地下病害体类型为空洞或脱空;2当钻探过程中钻进速率较上部钻探层明显加快、标准贯入或动力触探击数较上部钻探层明显降低或挖探揭露的土体不密实时,宜判定地下病害体类型为疏3提取土样为软塑-流塑或含水量变大时,宜判定地下病害体类型为富水体。5.0.7钻探、挖探、钎探验证完成后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的规定进行修复。5.0.8成果验证完成后,应根据验证结果修正相关物探探测结论,完善物探解释,确认地下病害体类型、规模及性状等特征,并应按本标准附录B规定编制地下病害体探测成果统计表。6道路塌陷风险评估与控制6.1.3道路塌陷风险应分为红、橙、黄、蓝四个级别进行预警和风险管控。4道路边界线20m范围内地下交通、管道顶管等地下空间工程及深基坑施6.3道路塌陷风险等级1检测路段病害体数量n;2病害体平面面积A,单位为m²;4病害体上覆介质厚度ho,单位为m;5病害体总平面面积占道路总面积S₀之比,记为病害密度Mo;6距新修或上次修复后时间长度to,单位为月;7道路规定检测周期P,单位为月;1.5≤dmax<3.0,Rp=0.7~0.0.5≤kmax<1.0,Rk=0.3~0.6;式中:0≤X<30,Rx=0~0.4;X≥120,Rx=1.0。6.3.6时间风险系数RT6.3.7环境风险系数RH测区边界外20m之内无地下空间或深基坑施工,RH=0;测区边界外20m之内有地下空间或深基坑施工,RH=0~0.2;测区内有地下空间或深基坑施工,RH=0.2~0.4;测区内路面有较明显沉降,RA=0.4~0.6。6.3.8病害处置因子C病害体未处置C=1.6;病害体已处置,但未发现病害成因C=0.32;病害体已处置,且已消除病害成因C=0;未发现病害体C=0。6.3.9道路塌陷风险系数R道路塌陷风险预警应综合上述7个参数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塌陷风险系数,并应根据塌陷风险系数阈值对应I、Ⅱ、Ⅲ、IV四个风险等级进行预警。道路风险预警基础模型可参照公式6.3.9建立,随着周期性探测数据的积累,预警模型宜以大数据为基础逐步优化。R=(W₁*R?+W₂*R²+W₃*R²+W*R²)*C+Rr+RH式中:W₁——地下病害体深度风险权重,取0~0.4;W₂——地下病害体覆跨风险权重,取0~0.4;W3——地下病害体密度风险权重,取0~0.4;W₄——地下病害体潜在危险权重,取0~0.4。6.3.10道路塌陷风险等级宜按表6.3.10划分为4个等级。风险等级I级或Rp+Rx≥1.0红色预警:道路存在重大塌陷风险或0.8≤Rp+Rx<1.0Ⅲ级IV级安全无预警:道路塌陷风险很低6.3.11道路塌陷风险等级计算应参照本标准附录C的示例进行。6.4风险控制对策6.4.1风险控制对策应根据道路塌陷风险等级及可实施条件等因素制定。6.4.2风险控制对策应按表6.4.2执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道路风险等级发生变化时,应按相应级别采取措施;2当地下管道出现突发问题或地下施工发生突发事故时,应提高预警级别。风险等级预警级别I级红色值守,并立即工程处理;立即围挡地下施工事故区,并立即检测2超出探测周期预警:立即组织检测值守,尽快工程处理;立即围挡地下施工事故区,并立即检测;巡视频率宜每日1次2超出探测周期预警:尽快组织检测Ⅲ级对地下病害体区域封闭围挡,尽快工程处理;2超出探测周期预警:尽快组织检测IV级建议对地下病害体区域封闭围挡,建议工程处理;2超出探测周期预警:建议组织检测安全1定期巡视,巡视频率不应低于15日1次;2执行常规周期性探测计划7数字化管理与应用7.0.4地下病害体编号宜采用“城市区号+探测时间+探测路段+病害体编号”四2探测时间为探测某条路段的日期,应采用八位数字表示,包含探测年月4病害体编号应采用两位数字表示,宜以病害发现时间顺序进行编号,每7.0.5道路塌陷风险等级应中红色、橙色、黄色、蓝色4个预警级别应对应罗马5数据库应具备动态数据存储和管理功能;6应具有可靠的灾备机制。7.0.10数字化平台的数据库的构建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GB/T21740的相关规定。7.0.11数字化平台的数据库应根据周期性探测和工程处理资料及时更新,并应保留历史数据。7.0.12数字化平台的安全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2239的相关规定。7.0.13数字化平台的信息交换与应用服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100的相关规定。7.0.14数字化平台建设和数据管理应符合国家、河南省保密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信息保密规定。8探测成果编制8.1.1城镇道路地下病害体探测成果应编制成果报告。8.1.5地下病害体探测成果代号和图例应按照本标准附录D的规定设定。2成果图件应包括工作现场布设图、地下病害体平面分布图、成果解释剖4工作布设图和平面分布图应根据探测方法采用统一的编号、颜色和图例编制,图上应标明测线、测点、验证点、剖面起讫点的平面位置和编号;5连续测线应在测线的起讫点、转折点、地形突变点以及其他重要的点位设置测线特征点,没有特征点的长测线宜设置测点标记;6验证工作布设点位应按规定的代号、颜色和图例绘制标识;7平面分布图宜在工作布设图上编制,并根据地下病害体类型采用统一的编号、颜色和图例编制,编制内容应包括地下空间编号、位置、范围和类型;8成果解释剖面图编号宜沿用工作布设图中的测线编号,用“-”连接表示,并清晰表示地下病害体空间位置、形态及类型,同时宜包括验证点(孔)的位置及编号。8.1.7当采用多种探测方法完成一个探测项目时,应对所获取的资料综合研究分析,编写综合探测成果报告;当采用一种探测方法完成一个探测项目时,应编写单项探测成果报告。8.2.1探测到的国防光缆、人防等保密设施信息应进行保密管理,确保涉密数据的安全。8.2.2涉密数据使用与管理参照应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执行。8.2.3探测单位应具备涉密信息、涉密载体的保密能力。仪器型号/编号:天线主频(MHz):_时窗(ns):道间距(m):文件名测线方向测线编号测线起点/终点测线长度(m)现场草图图例说明操作员:记录员:复核员:测线编号:工作方法:仪器型号/编号:文件名电极数电极距隔离系数现场草图说明测线号文件号方向炮点位置/距离备注现场草图说明设备型号/编号:检波器主频(Hz):偏移距(m):文件名测线号备注现场草图说明附录A.0.5瞬变电磁法外业探测记录表发射框边长(m):发射电流(A):发射频率(Hz):接受框有效面积(m²):采集分量:工作装置:文件名测线号测点号备注现场草图说明表B.0.1地下病害体探测成果统计表编号类型中心点坐标面积上覆土厚度(m)净深备注XY编号道路信息风险等级预警级别备注名称起点终点基本信息郑州市郑开大道路段长度车道宽度6处探测周期6个月测区和测区边界外20m之内无地下空间施工或深基评估时间探测后一个月内病害信息病害体上覆介质123456深度风险系数(Rp)覆跨风险系数(Rk)密度风险系数(Rm)潜在危险系数(Rx)时间风险系数(Rr)环境风险系数(RH)IV级(蓝色预警)果备注:由于6个地下病害体规模比较平均,且覆跨比较大,因而覆跨风险和潜在危险较大。因此,W₂和W₄分别取0.3,W₁和W₂分别取0.2。R=(0.2*0.208²+0.3*0.833²+0.2*0.016²+0.3*0.1152)*1.0+1/6*(1.0/6.0)+0.名称代号图例说明法及验证点蓝以雷达测线为例1测点、测线特征点用直径0.5mm实心圆表2连续测线用线宽0.2mm实线连接测线特征点表示高密度电法紫红瞬态面波法紫红紫红瞬变电磁法紫红验证点大红用2mm小圆和1mm同心实心圆表示地下病害体类型空洞大红1范围线用线宽0.3mm实线表示,不同类型病害体可用不同内容填充;2中心位置用直径1mm圆和中心加点表示脱空大红疏松体严重蓝66一般绿富水体褐本标准用词说明1为便于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可采用“可”。按……执行"。1《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GB/T217402《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22393《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1004《城市测量规范》CJJ/T85《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6《多道瞬态面波勘察技术规程》JGJ/T1437《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基本术语标准》JGJ/T3358《城市地下病害体综合探测与风险评估技术标准》JGJ/T437城镇道路地下病害体探测技术标准《城镇道路地下病害体探测技术标准》(DBJ41/T233-2020),经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20年07月20日以第80号公告批准发布。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河南省内地下病害体综合探测与评价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内外先进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对本标准内容的反复讨论、分析和论证,取得了重要技术参数。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检测、监理、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城镇道路地下病害体探测技术标准》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1总则 492术语与符号 3基本规定 4地下病害体探测 4.1一般规定 4.2探地雷达法 4.3高密度电阻率法 4.4瞬态面波法 4.5地震反射波法 574.6瞬变电磁法 5地下病害体验证 6道路塌陷风险评估与控制 6.1一般规定 6.2道路安全影响因素调查 6.3道路塌陷风险等级 6.4风险控制对策 7数字化管理与应用 8成果编制 8.1成果内容 8.2信息保密 产生危害,是本标准关注的范围,而深度大于30m的地下病害体不属于本标准病害体数据进行统计发现,净高大于0.5m的洞体对道路安全威胁相对更大,处空洞净高一般大于0.5m,而由于道路垫层回填不实等原因形成的结构层与土基分离的净高一般小于0.5m。所以,为便于地下病害体定性、更好地指导探测和养护工作,本术语对空洞净高按大于等于0.5m进行了划分。2.1.5本术语引自《城市地下病害体探测与风2.1.9本术语引自《城市地下病害体探测与风3.0.1城镇地下病害体探测要求在搜集和分析测区内既有的岩土工程、市政设施、水文气象等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合理的地球物理方法或方法组合,查明探测区域内地下赋存的地下病害体类型、规模、埋深、位置等属性,确定风险等级,对整条道路进行风险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处置对策。城镇道路地下病害体是严重威胁市民出行的安全隐患,地球物理技术探测技术难度高、安全责任大,且得到的探测结果具有非接触、非视觉可视的特点。因此,为规范探测技术、保证探测质量,建议选用具备地质灾害防治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探测作业。3.0.2本条规定了城镇道路地下病害体探测的情形。1城镇道路地下病害体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动态变化特征,因此,日常管理中有计划地周期性进行地下病害体探测十分必要。周期性探测能够及时发现地下病害体、监控其动态发育特征,能有效降低其引发的地面塌陷事故。因此,本条规定了进行城镇地下病害体探测情形、进行时机及常规探测的周3道路刨铣罩面等中小修施工深度较浅,一般不能触及到地下病害体。因此,在道路刨铣罩面等工程施工前探测地下病害体,并在铺设新路面之前处置塌陷隐患,可以有效地提高道路质量、减少重复施工。3.0.3本条规定了重点探测道路的探测周期。2对临近一次探测发现的塌陷风险较高道路,宜适当缩短探测周期,并结合病害发展情况及发展趋势确定下一次探测时间;对临近一次探测发现的塌陷风险较低道路,可适当延长探测周期,并结合病害发展情况及发展趋势确定下一次探测时间。3.0.4开始周期性探测的时间条件有两个,第一个是时间限制,即探测周期;第二个是风险等级限制,即达到或高于Ⅲ级风险,以先到条件为准。3.0.5地下病害体探测所采用的初测和复测方式对应了不同的探测阶段,当工程较小或工作量小时,建议直接采用复测的方式。1初测工作建议对测区进行全面探测,根据探测成果、现场调查结果和资料分析结果,确定重点探测区域;2重点探测区包含:历史事故发生的区域、管线密集区、地面明显变形区和初测中发现的疑似地下病害体异常区域等。3.0.6在地下病害体探测中,由于其环境的复杂性,各类地球物理方法均存在其优势与不足,探测深度和精度也都不相同,在选择探测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探测目标的深度、探测环境特性和探测精度要求,选择合理的地球物理方法。3.0.11城镇路面下方存在国防光缆、人防设施等保密设施,为了防止探测到的地下保密信息外泄,应该对地下空间信息严格管理。4.1.1本标准推荐的地球物理方法包括探地雷达法、高密度电阻率法、瞬态面波法、地震反射波法和瞬变电磁法,地下病害体本身的参数差异、规模及现场的实施条件是进行探测工作的前提。1地下病害体尺寸相对于其埋藏深度或探测距离应具有一定的规模,以地下病害体产生的异常信号能被准确探测和识别为准。一般要求地下病害体尺寸相对于其埋藏深度或探测距离之比要大于1:10;2地球物理性质差异包括介电差异、电阻率差异、波阻抗差异等;3不同的地球物理方法对探测的实施条件有不同的要求,例如探地雷达法要求避开强电磁干扰、地震方法避开强震干扰等。4.1.3本条规定了地下病害体探测可供选择的工作方法,叙述了探测方法的应用范围,每种探测方法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针对性地选择探测方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各地区的地下介质介电性质差异,探地雷达可探测地下7m深度范围内的地下病害体,在地下水位较高或介质含水量较大时,探地雷达的信号衰减加剧,有效探测深度会减小。在城市地下病害体探测中,当要求探测深度不大于7.0m,探测环境相对简单时,优先采用探地雷达法;当要求探测深度较大时,建议采用探地雷达法探测7.0m以内的地下病害体,采用其他有效的物探方法探测深部的地下病害体,而当探测环境复杂时,建议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组合探测。地下病害体分为脱空、空洞、疏松体和富水体4类,部分地球物理方法无法同时探测到该4类地下病害体。根据地球物理特征划分时,地下病害体的类型宜按表1确定。地下病害体类型弹性特征电阻率特征相对介电常数为11弹性波速度低2波阻抗低电阻率大于周边土体,明显高阻异常疏松程度越高,相对介电常数越小1弹性波速度低2疏松程度越高,速度越低1电阻率较大于周边土体异越明显3电阻率等值线结构不规则富水体含水量越高,相对介电常数弹性波速度低1电阻率小于周边土体疏松体宜按表2划分为严重疏松体和一般疏松体。疏松体等级岩土性质工程特征1碎石土:骨架排列不规则,基本不接触;2砂性土、粉土:颗粒松散,多呈蜂窝状结构;3黏性土:孔隙率大,呈蜂窝状体1不密实、孔隙较大;存在通道时,易于产生水土沉降变形;孔壁易坍塌一般疏松体1碎石土:骨架排列错落,接触多呈絮状结构;3黏性土:孔隙率较大;4其它密实度较低,易变形的土体1基本不密实、存在部分孔隙浸水后连接强度减弱,遇通道易于流失;形易,孔壁较为稳定4.1.5本条对地下病害体地球物理探测的测线布设方式进行了规定。4.1.6本条对地下病害体探测中的工程测量工作进行了规定。4.2探地雷达法4.2.1探地雷达法是基于地下介质之间的介电性质差异的探测方法,与其相关的最主要的参数是相对介电常数,通常使用功率反射系数来表征地下介质之间的介电差异。功率反射系数的计算公式为:式中:P——功率反射系数;8r₁——周边介质相对介电常数;8,₂——被探测对象相对介电常数。当功率反射系数P,≥0.01,认为其介电性质差异可在探地雷达法剖面上产4.2.10本条对探地雷达法测线的布设进行了规定。1在城市道路上进行探测时,机动车道应采用车辆拖曳的形式进行探测,3相邻测线间距依据天线的主频大小而不同,一般频率越高的天线要求测使用的天线频率一般在100MHz~400MHz之间,100MHz辐射宽度约为2.0m,400MHz天线辐射宽度约为1.0m。5在隧道、管道内部进行探测时,考虑到地下病害体可能位置,建议在隧4.2.17本条对探地雷达的现场数据采集进行了规定。4.2.21本条对探地雷达数据处理进行了规定,数据处理的目的是压制干扰、突松体分为严重疏松体和一般疏松体两个等级。4.3高密度电阻率法4.3.3本条对高密度电阻率法工作布置进行了规定。1最小电极距建议同预期的水平分辨率相当;排列长度建议大于6倍的最大要求探测深度。4.3.4使用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时,电力管线、配电设施等产生离散电流会对人工电场形成噪声干扰,测线附近的低阻体及地下的建构筑物影响人工电场电流的传导,呈现异常反应,需要结合现场踏勘情况,剔除假异常。本条对城镇环境进行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的主要干扰源进行了统计。4.3.5本条对高密度电阻率法的质量检查及评价进行了规定:4质量检查统计的均方相对误差的计算公式如下:n—某项目的测点个数;m;——第i个测点的相对误差;4.4瞬态面波法4.4.2使用瞬态面波法数据采集时,采用的道数越多,数据的精度就越高、频率成分就越丰富,但提取的频散曲线是整个排列下的平均效应,因此排列不宜过长,一般采用12道~24道即能满足探测需要。为提高工作效率建议选择12道进行数据采集。但进行有效性实验时,应采用24道或更多道数进行全排列探测,以确定观测系统的最佳参数。4.4.3由于地下病害体探测需要相对丰富中高频的面波成分,故建议选择4Hz~20Hz的检波器。4.4.5滚动采集的排列、震源等参数应保持不变,必要时可以用多条测线组成测网。测线间距和测点间距相当,以能够有效控制目标体规模为原则。4.4.7使用瞬态面波法探测时,常见的干扰源主要为低频或中高频率的震动,某些震动的频率可能会与面波探测时所需要的频率相近,且这些干扰是随机的,数据采集时,会与震源所产生的震动一同被检波器记录下来,形成噪音干扰或假异常;地下管线、防空洞等地下建构筑物,也会形成异常反应,需要结合现场踏勘情况,剔除假异常。4.4.8半波长法中h=βλR的β取值0.5,此法认为面波速度代表半个波长深度以上介质的平均值,在无其它资料时,可采用此方法。当场地具有已知的地质钻孔资料时,应根据钻孔资料标定β值。视横波速度,既不是面波的相速度,也不是横波速度,但可以使得横波速度在剖面上的变化凸显出来,极大方便了地层岩性和构造变化的有效识别和解释。而且,经实际的各种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中医药健康伴我行
- 斜面上静摩擦问题课件
- 上下消化道出血鉴别
- 《血葡萄糖检测》课件
-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 历史试题(含答案)
- 2024年土地登记代理人题库附完整答案【夺冠系列】
- 单位管理制度展示大全职工管理十篇
- Unit 1 语篇组合提升练
- 单位管理制度展示大合集员工管理篇
- 全球资产配置资金流向月报(2024年12月):强美元下12月资金流出非美市场流入美股
- 2025年包钢集团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建筑材料采购授权委托书样本
- 无人机职业生涯规划
- 中药饮片购进验收记录表格模板
- TCM远红外发展初析
- 滑坡稳定性计算及滑坡推力计算
- 硅胶产品工艺流程图
- 继教脉图分析 0
- 医院各科室规章制度汇编
- 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政策与实务操作(成都市)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