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期奶牛疾病保健技术规范》_第1页
《围产期奶牛疾病保健技术规范》_第2页
《围产期奶牛疾病保健技术规范》_第3页
《围产期奶牛疾病保健技术规范》_第4页
《围产期奶牛疾病保健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团体标准

T/CVMAXXXXX—XXXX

围产期奶牛疾病保健技术规范

Techniquespecificationsforhealthcareofperinatalcowdiseases

(征求意见稿)

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中国兽医协会发布

T/CVMAXXXXX—XXXX

围产期奶牛疾病保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奶牛酮病、产后瘫痪、低钾血症、胎衣不下、产后子宫炎、子宫内膜炎和亚急性瘤胃

酸中毒等围产期主要疾病的群体风险评估技术及预防治疗技术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大、中、小型奶牛场围产期疾病群体风险监测、预防及临床诊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本文

件。

GB/T6437饲料中钙、总磷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GB/T13885动物饲料中钙、铜、铁、镁、锰、钾、钠和锌含量的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

GB1948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围产期perinatalperiod

妊娠奶牛分娩前和分娩后的一段时期,一般指产前21d至产后21d。

3.2

酮病ketosis

奶牛分娩前后因能量缺乏和体脂过度动员所引起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常发于奶牛妊娠最后2周及泌

乳早期(产后0d~70d),其中以产后5d~50d高发。

3.3

2

T/CVMAXXXXX—XXXX

临床型酮病clinicalketosis

患病奶牛血液BHBA浓度≥3.0mmol/L,GLU含量在2.8mmol/L以下,并出现明显临床症状,称为临

床型酮病。

3.4

亚临床型酮病subclinicalketosis

患病奶牛血液BHBA浓度在1.4mmol/L~3.0 mmol/L之间(≥1.4mmol/L,<3.0mmol/L),但无明

显症状,称为亚临床酮病。

3.5

产后瘫痪milkfever

临床型低钙血症,经产荷斯坦奶牛产后3d内发病,头胎牛基本无发病,血清总钙<2.05mmol/L或

血液离子钙浓度<1.06mmol/L,并且表现出肌肉僵硬、震颤、步态不稳或者卧地不起等典型临床症状,

称为产后瘫痪。

3.6

亚临床型低血钙subclinicalhypocalcemia

奶牛血清总钙<2.05mmol/L或血液离子钙浓度<1.06mmol/L,但无明显的临床表现,称为亚临床

低血钙。

3.7

低钾血症hypokalemia

一般出现在产后15d内,患病奶牛血清或血浆钾浓度降低至3.9mmol/L以下,患牛食欲正常,精神

状态良好,瘤胃蠕动正常,产奶量没有明显下降,后躯臀部和后肢肌肉松弛、不能站立出现爬卧。

3.8

胎衣不下retainedplacenta

奶牛产犊12h或24h后,胎衣仍不能从体内娩出,称为胎衣不下。

3

T/CVMAXXXXX—XXXX

3.9

产后子宫炎postpartummetritis

发生于产后10d内的子宫感染,直肠检查子宫异常扩大,伴随恶臭、红棕色或水样子宫颈口分泌物,

可能会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烧(体温>39.5℃)、食欲不振、精神沉郁等。

3.10

子宫内膜炎endometritis

奶牛在产后21d阴道分泌物脓性成分>50.0%,子宫颈>7.5cm;或产后26d,阴道分泌物黏液脓性,

判定为临床型子宫内膜炎。

3.11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ubacuteruminalacidosis

奶牛采食大量易发酵的碳水化合物饲料的同时高质量粗饲料摄入不足,瘤胃内产生大量挥发性脂肪

酸并积聚,瘤胃pH长时间维持在较低水平,造成微生物区系发生改变,进而引起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

病。当瘤胃pH下降至5.0~5.5之间并持续3h~5h/天时,称为亚急性瘤胃酸中毒。

4符号和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BHBAβ-羟丁酸

BCS体况

GLU血糖

iCa离子钙

NEFA游离脂肪酸

5围产期疾病风险评估

5.1酮病风险评估

5.1.1群发性酮病风险评估

5.1.1.1评估频率

每月一次。

5.1.1.2风险评估牛头数

4

T/CVMAXXXXX—XXXX

每月产犊50头的牧场,随机选择12头泌乳期5d~50d的奶牛进行检测,其中泌乳期5d~14d奶牛6

头,16d~50d奶牛6头;规模化牛场,可按比例降低评估牛头数,如每月产犊500头的牧场,可随机选

择60头~90头牛进行评估,其中泌乳期5d~14d奶牛30头~45头,16d~50d奶牛30头~45头。

5.1.1.3结果判定

风险评估以检测的个体奶牛亚临床酮病(1.4mmol/L以上)作为标准,以12头检测牛为例,0/12

判定为风险阴性牧场;1/12、2/12判定为风险临≧界牛场;>2/12判定为风险阳性牧场。规模化牧场可参考

该比例进行判定。阴性牧场和临界牧场继续监测,暂不采取措施;阳性牧场进一步分析群发性酮病的影

响因素。

5.1.1.4阳性牛场酮病风险因素分析

首先排除酮病阳性牛的特定性风险因素,如子宫炎、蹄病、胎衣不下高发等,子宫内膜炎高发牧场,

调整接产、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控制方案;蹄病高发牧场,调整产前修蹄、浴蹄及运动场舒适度控制

方案。然后将阳性牛场按照风险评估时的阳性牛比例权重,划分为饥饿型酮病(产后16d~50d奶牛发

病为主)、脂肪肝酮病(产后5d~14d奶牛发病为主)和富丁酸青贮型酮病(产后5d~14d奶牛发病和

产后16d~50d奶牛发病比例相当),最终确定牧场控制方案。

5.1.2牧场酮病发病数据风险评估

按照兽医统计的酮病发病牛记录,亚临床酮病发病率≥30%或临床性酮病发病率≥4%,同样判定为

酮病高风险牧场,按照发病牛比例权重,划分为饥饿型酮病(产后16d~50d奶牛发病为主)、脂肪肝

酮病(产后5d~14d奶牛发病为主)和富丁酸青贮型酮病(产后5d~14d奶牛发病和产后16d~50d奶

牛发病比例相当),最终确定牧场酮病的预防控制方案。

5.2产后低血钙风险评估

5.2.1血钙评估

产后0h,采血检测新产牛血钙,使用生化分析仪(血清总钙)或血气分析仪(血液离子钙)检测,

血清总钙<2.05mmol/L或血液离子钙浓度<1.06mmol/L为标准,确定亚临床低血钙奶牛比例。荷斯坦

奶牛产后0h亚临床低血钙比例大于50%,判定为产后低血钙高风险牧场。

5.2.2产后瘫痪发病数据判定

产后3d,确定为低血钙造成的奶牛产后瘫痪发病率≥4%,判定为产后低血钙高风险牧场。

5.3产后低血钾风险评估

5

T/CVMAXXXXX—XXXX

产后0h,采血检测新产牛血钾,使用生化分析仪(血清钾)或血气分析仪(血液钾)检测,血钾

<3.9mmol/L为标准,确定低血钾奶牛比例。荷斯坦奶牛产后低血钾比例>10%,判定为产后低血钾高

风险牧场。

5.4胎衣不下风险评估

5.4.1胎衣不下风险评估

以产后12h或24h为时间节点,发病率≥10%判定为胎衣不下高风险牧场。

5.4.2胎衣不下的风险因素分析

包括早产、多胎、难产、流产、死胎、子宫感染、胎次、低钙血症、抗氧化因子缺乏(包括硒、维

生素E、β-胡萝卜素)以及产犊季节等。如胎衣不下发病率高,应综合分析上述因素的影响,确定风险

关键点。是否发生产后子宫炎可作为胎衣不下奶牛有无临床影响的判定依据。

5.5产后子宫炎风险评估

5.5.1产后子宫炎风险评估

产后子宫炎发病率≥10%判定为产后子宫炎高风险牧场。

5.5.2产后子宫炎的风险因素分析

包括疾病因素,如难产、胎衣不下、流产、真胃变位、酮病、产后低血钙、牛传染性脓疱性外阴阴

道炎等;非疾病因素,如围产期饲养管理、双胎、胎次及产犊季节等。如产后子宫炎发病率高,应综合

分析上述因素的影响,确定风险关键点。

5.6子宫内膜炎风险评估

5.6.1子宫内膜炎风险评估

产后21d~28d子宫内膜炎发病率≥20%判定为子宫内膜炎高风险牧场。

5.6.2子宫内膜炎风险因素分析

应综合分析难产、双胎、产道撕裂、胎衣不下、产后子宫炎等相关疾病的发病数据,确定风险关键

点。

5.7亚急性瘤胃酸中毒风险评估

5.7.1亚急性瘤胃酸中毒风险评估

可选择部分新产牛,通过投置瘤胃传感器进行无线连续在线监测瘤胃pH,当瘤胃pH下降至5.0~

5.5之间并持续3h~5h/天时,可判定为亚急性瘤胃酸中毒。选择10头新产牛,在全混合日粮投料饲喂

后的5h~8h,穿刺法取瘤胃液测定pH,如30%以上的牛瘤胃pH低于5.5,可判定为亚急性瘤胃酸中

6

T/CVMAXXXXX—XXXX

毒高风险群。或者产后60d内的新产牛,大罐奶样品乳脂/乳蛋白<1.10时,可判定为亚急性瘤胃酸中

毒高风险群。

6围产期奶牛疾病预防

6.1酮病的预防措施

6.1.1饥饿型酮病

因饲养密度造成采食量不足的饥饿型酮病牧场,评估新产牛密度、TMR制作工艺、推料、二次发

酵等并相应调整。新产牛密度控制在100%以内。

6.1.2脂肪肝酮病

——脂肪肝酮病高发牧场,评估干奶、围产牛BCS,采用围产期营养调控方案。控制关键点如下,

营养调控方案视牧场情况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干奶围产牛BCS保持在3.25~3.5,≥3.75的奶牛比例不超过10%;干奶牛密度控制在80%以

内。

——围产期日粮中添加过瘤胃烟酸(产前21d~产后21d,20g/头日)或过瘤胃胆碱(产前21d~

产前0d,25%过瘤胃胆碱60g/头日或50%过瘤胃胆碱20g/头日)。

——围产期日粮中添加莫能菌素(产前21天至产前0天,1.5g/头日~2.0g/头日)或固体丙二醇

(产前21d~产前0d,含量60%~66%,200g/头日)。

——围产期奶牛产前21d、产前14d注射科特壮,25mL/头次~30mL/头次,新产牛产后注射科

特壮,30mL/头次。

——围产期日粮中添加过瘤胃葡萄糖(产后0d至产后30d,50%过瘤胃葡萄糖40g/头日~60g/头

日)。

——产后3d~7d,每头牛每日灌服丙二醇360g~600g。

6.1.3富丁酸青贮型酮病

富丁酸青贮型酮病牧场,检测青贮丁酸浓度,视情况调整青贮使用量或更换青贮,降低青贮中过量

丁酸直接产生BHBA诱发酮病的作用。调整青贮使用量及下年青贮制作工艺,确保青贮丁酸湿重含量在

0.1%左右,每日青贮使用量的丁酸含量<50g。

6.2产后瘫痪的预防措施

降低产后瘫痪风险,目标是将产后瘫痪发病率控制在1%~1.5%。

7

T/CVMAXXXXX—XXXX

6.2.1产后补钙

6.2.1.1目标牛群

荷斯坦头胎牛不需要产后补钙,经产牛产后立即经口补钙;娟姗牛头胎牛和经产牛产后均需要口服

补钙。

6.2.1.2钙源及剂量

可使用丙酸钙为钙源的产后灌服包,或者氯化钙/硫酸钙为主成分的钙棒,根据不同钙源计算,每

日补钙总量50g~125g。经口补钙超量,奶牛会关闭PTH调节通道并启动降钙素,影响钙调节稳定性从

而造成延迟性产后瘫痪。

6.2.2围产期阴离子盐日粮

通过在围产前期日粮中添加阴离子盐,调解日粮阴阳离子差,从而达到酸化尿液、活化甲状旁腺素、

降低产后瘫痪发病风险的目的。

6.2.2.1目标牛群

荷斯坦头胎牛不需要调控,经产牛产前21d至产犊使用阴离子盐日粮;娟姗牛头胎牛和经产牛均在

产前21d至产犊使用阴离子盐日粮。

6.2.2.2调控目标

围产前期提供中、高钙基础日粮;日粮阴阳离子差降至-5mEq/100gDM~15mEq/100gDM范围;围

产牛尿液监测pH6.0~pH7.0范围(符合率60%~80%);不影响采食量。

6.3产后血钾的预防措施

产后低血钾高风险牧场,或因低钾血症出现爬卧牛的牧场,可在新产牛产后通过灌服的方式补充

KCl120g,可选用含有KCl的产后灌服包或使用KCl单独灌服。

6.4胎衣不下的预防措施

——分娩期间出现难产、双胎、死胎和(或)犊牛初生重低于34.0kg的母牛,易发生胎衣不下,

重点关注其胎衣排出情况。确保围产期奶牛营养及合理的体况及采食量,确保饲料中维生素E、

硒等营养素供应,控制助产比例降低奶牛产道撕裂的几率。

——高风险牧场可在产前5d~7d外用安抚信息素,以降低分娩应激,从而降低胎衣不下发病率。

8

T/CVMAXXXXX—XXXX

产后可灌服益母生化散或投服颗粒剂预防。

——暑期热应激期间,50.0%以上的胎衣不下牛会发展为产后子宫炎并出现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

可在产后注射头孢类抗生素、配合非甾体抗炎药预防产后子宫感染。

6.5产后子宫炎的预防措施

胎衣不下牛、头胎牛和母牛产死胎为产后子宫炎个体发病风险因素。包括助产级别高和发生产道撕

裂的牛,积极治疗原发病并在产后10d内每天监测体温,重点关注产后子宫炎的发病情况。

6.6子宫内膜炎的预防措施

母牛产死胎,产后子宫炎,产犊时过瘦牛或过肥牛(BCS<3.25或BCS>3.75)为母牛子宫内膜炎

个体发病风险因素。高风险奶牛积极监控和治疗原发病。所有产后牛均建议在产后21d~28d时进行产

后检查确认是否存在子宫内膜炎。

6.7亚急性瘤胃酸中毒预防措施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主要发病原因是围产期应激、干物质采食量过高、日粮配制差及采食模式变

化过大等。围产期奶牛经历分娩、启动泌乳和饲料、生理及代谢变化等应激,处于能量负平衡

状态,从而导致体况变化、免疫抑制等,产后易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

——通过合理的围产期日粮配置,保证产后奶牛瘤胃黏膜适应从干奶期日粮转向泌乳期日粮的变

化,从而适应新的瘤胃发酵模式,维持吸收短链脂肪酸的能力。添加重碳酸盐替代唾液起到缓

冲作用,或者添加活酵母或酵母培养物,维持正常的瘤胃pH。

7围产期疾病的治疗

7.1酮病个体牛治疗

7.1.1治疗原则

尽快恢复血糖水平;补充肝脏三羧酸循环中必需的草酰乙酸,使体脂动员产生的脂肪酸完全氧化,

降低酮体的产生速度;增加日粮中的生糖先质,特别是丙酸。

7.1.2治疗方法

——治疗因个体病例的具体需求,产后发病的奶牛,临床型酮病可多种治疗方法联合使用,对于轻

微的亚临床酮病奶牛,仅灌服丙二醇即可达到治疗的目的。妊娠期酮病奶牛需及时治疗,以免

9

T/CVMAXXXXX—XXXX

出现不可逆性脂肪沉积和多器官衰竭,必要时采用激素诱导分娩或剖腹产。

——50%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一次即可,静脉注射。神经性酮病每4h~6h静脉注射一次,直

至患病牛神经症状消失。

——地塞米松,10mg~20mg,仅使用1次,肌肉注射。仅用于产后20d~50d的未配种奶牛,

由于地塞米松可能导致奶牛产后第一次授精时受孕率降低,谨慎使用。

——科特壮,25mL~30mL,每日1次,连用3d,肌肉注射。

——口服360mL~600mL丙二醇,每日1次,连用3d~5d。丙二醇采用灌服的方式,不建议加

入饲料中避免影响采食。

7.2产后瘫痪治疗

7.2.1治疗原则

静脉补钙迅速恢复血钙浓度。治疗应在发病的6h~8h内完成,避免出现挤压综合征而治疗无效。

输液治疗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