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双基限时练1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第1页
【名师一号】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双基限时练1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第2页
【名师一号】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双基限时练1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第3页
【名师一号】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双基限时练1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第4页
【名师一号】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双基限时练1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基限时练(十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选择题1.下列哪项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量()A.物理沉降B.化学分解C.微生物的分解D.通过引进水葫芦来把握水华解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量包括物理沉降、化学分解、生物分解等自然行为,而D是人为因素。答案D2.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抵制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这两个方面B.并不是全部的生态系统都具有恢复力稳定性C.外界干扰刚产生时,主要是抵制力稳定性起作用D.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并不能说明其稳定性大小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制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全部生态系统均具有这两个方面。且抵制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区分见下表:因此,当外界干扰刚产生时,干扰强度小,主要是抵制力稳定性起作用。此外,抵制力稳定性的大小主要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有关,(即养分结构越简单的生态系统,抵制力稳定性越强)而不是与生物的个体数目多少有关。答案B3.下列坐标曲线表示生态系统抵制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关系的是()解析一般状况下,生态系统的抵制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成相反的关系。即抵制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反之,亦同。答案C4.有a、b两个非生物环境基本相同的生态系统,都引进相同数量的另一生物,过一段时间,发觉a生态系统中引进的生物数量大大增加,b生态系统中引进的生物数量大大削减,这一现象说明()A.a生态系统生物种类繁多B.b生态系统种群削减C.a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力量强D.b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力量强解析对a、b两个生态系统来说,引进一个新物种,会打破原来的稳定状态,b生态系统中引进的生物数量大大削减。说明b生态系统的抵制力稳定性强,抵制外来干扰的力量强。答案D5.假如一个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它们之间可以形成下列四种结构。其中最稳定的是()解析生态系统按养分功能来区分,一般包括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属于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它可为消费者供应食物和栖息场所。一旦生产者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受到严峻影响。从题目中供应的几种结构看出,选项D中的甲、乙均为生产者,缺少其中之一,生态系统仍能存在,其他结构则不能。答案D6.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量,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的作用。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力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负反馈调整是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力量的基础B.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量是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来实现的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量是无限的D.生态系统的养分结构会影响其自我调整力量解析负反馈调整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力量的基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量是靠生态系统内部各成分间相互作用,反馈调整来实现的;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量并不是无限的;生态系统的养分结构越简单,其自我调整力量越强。答案C7.生态系统结构越简单,其自我调整力量越强的缘由不包括()A.处于同一养分级的生物种类繁多B.能量可通过其他食物链传递到顶级C.某养分级的一些生物消逝,可由该养分级其他生物替代D.能量流经各养分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解析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养分结构越简单,其自我调整力量就越强,由于养分结构越简单,食物链中各养分级生物种类就越多,假如某养分级的某些生物消逝,就会由该养分级的其他生物来代替,用其他的食物链来代替这一食物链,维持了生态平衡。D项属于能量流淌的特点,不是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力量强的缘由。答案D8.数百年前,我国的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却成了荒山秃岭,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缘由是()A.北方寒流长期攻击B.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C.长期干旱,赤地千里D.地壳运动频繁解析我国的黄土高原曾经森林茂密,环境美丽 。但经过几百年来的掠夺式开发,人为干扰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量的限度,因而使得该生态系统的平衡受到了破坏,森林被毁,气候特别,成了一片荒山秃岭。答案B9.埃及的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尽管改善了电力和浇灌条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但巨大的水库沿岸水草丛生,使血吸虫发病率高达80%~100%,尼罗河下游农田失去了肥源等,说明该工程()A.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取得肯定进展B.在肯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量C.维持了原来的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量D.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变得简单解析由于大坝建成,水草丛生,血吸虫发病率上升,说明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量。答案B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制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制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制力稳定性提高解析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产量,其物种数量削减,生态系统养分结构简洁,抵制力稳定性降低。答案B11.下列措施中,能提高区域生态系统自动调整力量以增加其抵制力稳定性的是()A.削减该生态系统内捕食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削减该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C.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养分级的生物种类D.使该生态系统内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保持数量恒定解析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制力稳定性,缘由是生态系统本身具有肯定的自我调整力量。这种自我调整力量的大小跟生态系统的成分和养分结构有关系。成分越多养分结构越简单,自我调整力量就越强。答案C12.要使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就必需保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对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来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具有肯定的自我调整力量B.能量流淌与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C.植物与动物的数量相等D.生物成分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解析当一个生态系统达到肯定阶段(成熟阶段)后,具有抵制外界干扰或恢复原状的力量被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之间、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从而使能量流淌和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具有稳定性的缘由是生态系统具有肯定的自我调整力量,自我调整力量有大有小,生物成分越多,尤其是生产者越多,养分结构越简单,自我调整力量越大。答案C13.右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常作用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B.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值和x值之间呈正相关C.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数量无关D.TS值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解析正常作用范围内,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保持动态平衡。结合图像看出y值越大,x值越大,两者呈正相关。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和数量均有关。TS值越小,则x、y值越小;y值越小,抵制力稳定性越高;x值越小,恢复力稳定性越高,故该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高。答案B14.如图所示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淌的方向和食物联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食物网中丙处于最高养分级,假如丙大量被捕杀,有利于生态系统稳定性提高B.戊接受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丙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乙和丁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D.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加该系统的稳定性解析由食物网可知戊为生产者,丙是最高养分级,丙大量被捕杀,或大量引入外来物种都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丙处于最高养分级,因此它利用的总能量小于乙和丁可利用的总能量。答案C二、非选择题15.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中兔子种群数量与植物种群数量之间的反馈调整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兔子种群和植物种群数量的这种调整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整,它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力量的基础。(2)这种调整对生态系统有何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通过题图分析,发觉兔子种群的数量增加,植物削减,植物削减又反过来抑制兔子种群数量的增加,因此这种反馈调整属于负反馈调整,生态系统通过负反馈调整使其在结构和功能上达到动态平衡。答案(1)负反馈自我调整(2)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16.某生态学家以“爱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为课题,对某草原进行了几项专题争辩,并绘制了①、②两图。其中,图①表示一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曲线,图②表示单位面积的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如图中虚线代表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其自我调整力量较小,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①中,最可能表示因种内斗争而限制鼠数量增长的曲线段是________。(3)适宜的放牧量把握在图②的b点和c点之间,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假如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放牧量长期在图②中c点会造成怎样的后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举出两项合理利用草原生态系统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草原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少,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经常处于变动状态,自动调整力量相对较弱。(2)图①中C~D段种群数量增长较慢,说明此时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种内斗争加剧,限制了种群数量的增长。(3)确定载畜量应是既能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又能获得最大量的畜产品。(4)长期过度放牧会引起草原退化,引起草场沙漠化。答案(1)草原生态系统的养分结构简洁(或养分结构上的生物种类少)(2)CD(3)既能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又能获得较高的畜产量(4)草原退化,严峻时会导致草场的荒漠化(5)①合理确定载畜量,防止过度放牧;②进展季节性放牧;③提倡划区放牧(只要求答出其中两项,其他合理答案也可)17.为合理利用水域资源,某调查小组对一个开放性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了初步调查,部分数据如下表:进水口浮游藻类数量出水口浮游藻类数量水库淤泥真菌、细菌数量平均1.93mg(干重)/L平均1.02mg(干重)/L1013~1015个/m2(1)浮游藻类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它处于生态系统养分结构中的________。(2)浮游藻类数量少,能从一方面反映水质状况好。调查数据分析表明:该水体具有肯定的________力量。(3)浮游藻类所需的矿质养分可来自细菌、真菌等生物的________,生活在水库淤泥中的细菌代谢类型主要为________。(4)该水库对游人开放一段时间后,检测发觉水体已被氮、磷污染。为确定污染源是否来自游人,应检测________处浮游藻类的种类和数量。解析本题是对生态系统部分的考查。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位于第一养分级,它对于整个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作用。生态系统具有肯定的自我调整力量,这也是一个水体能够自我净化的缘由。微生物能通过呼吸作用把水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环境中去而被生产者利用,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答案(1)生产者第一养分级(2)自我调整(或自净化)(3)分解作用异养厌氧型(4)入水口18.为观看生态系统稳定性,设计了4个密闭、透亮     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和观测后,发觉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注“+”表示有;“-”表示无。请回答以下问题:(1)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为________,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丙瓶与甲瓶相比,有较多的有机物,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________,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依据观测结果,得出结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光照为生态系统供应能量,是生态系统长期维持稳定的必要条件。乙瓶缺乏光照,稳定性遭到破坏,种群密度渐渐减小。丙瓶缺少分解者,有机物不被分解,故含有较多的有机物。丁瓶比甲瓶多了一种消费者——小鱼,小鱼呼吸要消耗部分氧气,故氧气含量比甲瓶少。答案(1)下降缺乏光照状况下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生长(2)缺乏泥沙,分解者数量太少(3)削减消费者较多,消耗较多的氧气(4)①生态系统应当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太阳能)②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之间应保持适宜比例,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19.某生物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不同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设计了如下试验:Ⅰ.试验过程如图所示:第一步:取三个相同体积的无色透亮     瓶分别标记为①、②、③号;其次步:在①、②、③号瓶内加等量的水,③号加少许河泥;第三步:选大小相像的同种小金鱼,在①、②、③号瓶中各加入2条,并在②、③号瓶中加入等量的金鱼藻,都用橡胶塞塞紧,然后放在散射光下。记录结果如下:瓶号①号瓶②号瓶③号瓶瓶中金鱼生存的时间(天数)31125(1)①、②、③号瓶相比较,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2)②号瓶和③号瓶相比较,②号瓶中的金鱼存活的时间较短,说明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成分中不行缺少的。(3)①号瓶和③号瓶的试验结果相比较,说明________是生态系统中不行缺少的成分。(4)该试验说明与生态系统稳定性亲密相关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