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设计】14-15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章末测试: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B卷)_第1页
【课堂设计】14-15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章末测试: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B卷)_第2页
【课堂设计】14-15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章末测试: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B卷)_第3页
【课堂设计】14-15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章末测试: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B卷)_第4页
【课堂设计】14-15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章末测试: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B卷)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滚动检测8生物群落的演替(B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正确方法是()A.可接受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B.可接受样方法调查草地中野兔的种群密度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群密度D.昆虫卵可以接受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解析:很多动物的活动力量强、活动范围大,不宜接受样方法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标志重捕法。但对于相对活动力量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也可接受样方法。答案:A2.下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两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竞争强度:弱→强→弱B.t1~t2时间内甲、乙种群呈“S”型增长,甲种群从t2开头消灭环境阻力C.t2~t3时间内甲、乙种群诞生率大于死亡率D.t3~t5时间内甲、乙种群的年龄结构不同解析:由图像可知,甲、乙两个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依据图的走势,甲的竞争力量小于乙,竞争的强度开头较弱,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增加,后减弱,A项正确;t1~t2时间内,依据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甲、乙种群呈“J”型增长,由于存在竞争关系,在t1后就可能存在环境阻力,B项错误;t2~t3时间内甲曲线虽呈下降趋势,但是这段时间内诞生率仍大于死亡率,只不过增长速率较t2时慢,C项正确;t3~t5时间内甲种群属于衰退型,乙种群属于增长型。答案:B3.在一鲑鱼养殖场进行了一次密度试验,下图是初始密度和最终密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图。最终密度的取样是在鱼塘中的鲑鱼产新一代鱼之前完成的。如何解释试验中的现象,即当时始密度高时,最终密度不再依初始密度变化()A.鱼塘中有害废物的积累B.死亡率刚好补偿诞生率而影响密度C.死亡率过度补偿诞生率而影响密度D.诞生率不足以补偿死亡率而影响密度答案:B4.如图所示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BC段种群增长率渐渐下降,诞生率肯定小于死亡率C.在B到C的变化过程中,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D.曲线Y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实现最大增长率解析: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C段种群增长率虽然渐渐下降,但种群数量还是渐渐增加的,诞生率肯定大于死亡率。在B到C的变化过程中,由于种群数量增加,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自然状态下空间和资源总是有限的,种群无法实现最大增长率。答案:B5.下图是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图中曲线的标号与下列各点对应正确的一项是()①种群数量最大的点②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点③该种群迁入后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从哪一点开头④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力量不受破坏,捕获后种群数量应当在图中的哪一点①②③④AbacdBdcbaCdbcbDcadc解析:K值为种群数量最大的点,当曲线斜率最大时,即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时,即为明显偏离“J”型增长曲线时,捕获量应当以剩余量等于K/2时为标准,由于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答案:C6.为了削减某种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人们引入了特地捕食这种昆虫的蜘蛛。右图表示对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在Ⅰ时期,若针对害虫施以杀虫剂,蜘蛛的数量将会增加得更快B.在Ⅱ时期,害虫数量削减的主要缘由是食物不足C.在Ⅲ时期,两个种群之间仍旧存在相互作用D.随着害虫的进一步削减,蜘蛛数量最终会削减到零解析:害虫和蜘蛛是捕食关系,当害虫较多的时候,蜘蛛由于食物丰富而增多,但蜘蛛的增多会吃掉更多的害虫,害虫会削减,此时蜘蛛也会由于缺乏食物而削减;通过这种相互作用,最终使害虫和蜘蛛的数量都维持在比较低的水平长期共存。点拨:在自然界中,捕食者往往无法将被捕食者全部捕食。答案:C7.分析以下实例,正确的是()①白蚁消化道中生活着以纤维素为养料的鞭毛虫②白尾鹿遇危急而逃跑时,尾巴高举显示出臀部白斑以告知同类③小丑鱼宠爱在有毒的海葵触手间活动,以求爱护④鸣禽在繁殖季节有鸣叫占区行为,以保证其繁殖所需空间⑤榕树的气生根能沿着四周其他树木向上生长,但这一过程往往最终把其他树木缠死选项种内互助种内斗争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A③⑤②①④-B②④①③-⑤-C②④①-⑤③D②④①⑤-⑤③解析:白蚁本身不能消化纤维素,依靠其消化道中的鞭毛虫将纤维素分解成糖类供白蚁生存,两种生物互利共生。小丑鱼和海葵之间也是互利共生。榕树的气生根将其他树木缠死,是竞争。白尾鹿遇危急将尾巴高举露出臀部白斑以警示同伴,是种内互助。答案:B8.在某一生态爱护区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两种群互不影响,种群变化无规章B.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两种群相互影响,使种群数量呈现波动现象C.捕食者种群数量受被捕食者把握,但被捕食者的种群变化不受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影响D.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受捕食者把握,但捕食者的种群变化不受被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影响解析:捕食关系是生物界最常见的种间关系之一,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相互影响,当被捕食者数量增加时,捕食者由于食物增加而数量增加;当捕食者数量增加时,被捕食者由于被大量捕食而数量削减,这又会使捕食者数量削减。答案:B9.下面对于种间相互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种间生态位重叠越大,竞争越激烈B.激烈的种内竞争引起食性分化C.为爱护雷鸟种群且使其数量增加,应尽量捕杀雷鸟的天敌D.受爱护的没有动物牧食的草场,生物生产力大于有动物牧食的草场解析:种间生态位重叠越大,说明它们的共同需求越多,则其竞争越激烈。食性的分化是由遗传物质打算的,在繁殖过程中,消灭了食性发生分化的个体,这些个体更能适应环境,从而比其他个体有更大的生存机会并把其基因在种群中集中,这才实现了食性分化。比较健康的种间关系,不是一方被毁灭,或另一方被淘汰,而是在共同的生活范围内,各种生物按适当的比例和谐共存。点拨:我们爱护某种生物并非只让环境中只有这一种生物存在,假如这样做,反而破坏了长期进化而来的平衡机制,不利于其生存。答案:A10.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状况见表。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14152540草本2827263034灌木0341219乔木0001423总计2830305676A.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B.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C.群落对光能的利用力量提高D.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解析:在一个起初没有生命的地方开头发生演替,才叫做初生演替,该地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答案:B11.下图表示环境变化对不同生物群落的影响。相关叙述合理的是()A.群落甲物种单一,只具有水平结构B.随着环境的变化,群落乙消灭的波动较大C.群落甲、乙均具备肯定的缓冲外来冲击的力量D.群落甲中任一物种的消逝必会破坏整个系统稳定性解析:由图可知,环境的变化对群落甲的影响大,几乎对群落乙没有什么影响,所以B错误;群落甲虽然受环境的影响大,但是并不完全相同,所以群落甲仍旧具备肯定的缓冲外来冲击的力量,所以C项正确;具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是全部群落的特点,所以A项错误;群落甲的任一物种的消逝必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是破坏,所以D项错误。答案:C12.下面三种曲线是同一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育结果。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图1、2、3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B.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C.图1中b点和图3中f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d点对应D.图1、2、3中的b、c、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解析:图中1、2、3都可以表示在有限的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图1中的a点与图3中的e点及图2中的c点的增长率对应;图1中的b点与图3中的f点及图2中的d点的增长率对应;图1、2、3中的b、d、f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图2中c表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0分)棉蚜虫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林上生活繁殖,以吸取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监测。科研小组从某年6月10日开头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图:调查日期(月—日)棉蚜数量(只/株)6—100.426—154.796—2041.586—25261.736—301181.947—51976.967—102175.637—152171.467—202173.23(1)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2)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接受________法。据表分析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型,在________(日期)左右棉蚜种群增长量最大。(3)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________。(增大、不变、减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调查法、种群数量变化、种间关系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推断寄生关系有两点,1、寄生虫必需生活在寄主体内或体表;2、必需从寄主体内猎取养分。以上两点棉蚜虫与棉花植株都满足。苏教版必修三P58“连续探究”中有关于昆虫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的叙述。样方法主要适用于活动力量弱的生物。从上表数据中得知到7月10日种群增长就停止了,说明达到了环境容纳量即K值。由此可知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S”型,当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群增长量最大,应在6月30日。长期使用农药,不断选择出具有抗药性的棉蚜虫,淘汰没有抗药性的棉蚜虫,最终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答案:(1)寄生(2)样方“S”6—30(3)增大14.(10分)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试验(各组试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组1: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图曲线A所示。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别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1)组1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________和________打算;若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mL,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试验类似的种间关系。①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心底部和接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_______代表的类似,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________结构。②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削减,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_______代表类似。解析:(1)组1中,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为曲线A,表现为S型增长,因食物相同,饲养条件相同,所以此时乙种数量变化也应表现为S型增长,应是曲线C、D、E之一,此时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诞生率和死亡率打算。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因食物相同,所以甲种与乙种生物之间应属于竞争关系,各组试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此时甲种与乙种生物数量增长都应比在组1中单独培育慢,因而组1中乙种生物数量增长要比组2中的高,变化曲线应为C(因D、E比F在0~15天内增长慢),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数量为600只,而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mL,所以此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30只/mL(600只/20mL)。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别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因组1中甲种与乙种生物数量变化曲线为A、C,所以此时乙种与丙种生物数量变化曲线应为D、E。这样一来在组2中甲种生物数量变化为曲线就是B。留意此时的数量变化曲线对于物种和环境分析格外重要,是下面解题关键。(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试验类似的种间关系,留意了类似两个字格外重要,是解此小题的突破口。①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心底部和接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试验中的组3中的乙种和丙种生物相像,由于是种间关系的两种生物,应是两条曲线D和E。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②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削减,其种间关系与试验中的组2中的甲种和乙种生物相像,由于是种间关系的两种生物,应是两条曲线B和F。因此,此题既考查了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的学问,同时又是一个曲线识图题,三种生物数量不多,但对应三种不同环境,这样分析起来就比较简单和困难了,如对于这六条曲线分析不清楚,此题就不能正确解答。解此题的关键就是要读好题,审清题,抓条件,找关键,求对应,进行类推。此题属理解应用题,犯难题。答案:(1)诞生率死亡率30只/mL(2)①D和E垂直②B和F15.(20分)为争辩酵母菌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A、B、C和D共4组试验,用1000mL锥形瓶作为培育器皿,棉塞封口,在25℃试验组ABCD培育液中葡萄糖质量分数/%4.04.00.80.8培育液体积/mL200800200800(1)图中曲线①、②和③分别是________组、________组和________组的结果。(2)B组和A组的试验结果不同的缘由是B组________。(3)D组和B组的试验结果不同的缘由是D组________。(4)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直接从静置的培育瓶中取培育原液计数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________和________。(5)试验结束后,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血球计数板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