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参考】安徽省合肥市32中2020高考政治专题冲刺:专题10-文化传承与创新_第1页
【复习参考】安徽省合肥市32中2020高考政治专题冲刺:专题10-文化传承与创新_第2页
【复习参考】安徽省合肥市32中2020高考政治专题冲刺:专题10-文化传承与创新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0文化传承与创新1.(2021·高考浙江卷)斯瓦希里语版的中国电视剧《媳妇的奇特时代》在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热播。坦桑尼亚观众在欢乐中领会中国媳妇处理婆媳关系时的和善和才智,在感动中体会中国“和”文化的奇特。该剧成功走出国门说明()A.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取长补短B.对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与发扬C.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又具有共通性D.优秀文化能激励人们制造奇特生活解析:选C。本题的题眼是“在欢乐中领会”“和善和才智”“在感动中体会中国‘和’文化的奇特”。能“领会”“体会”,说明两国文化具有共通性,中国媳妇的和善和才智、中国“和”文化的奇特说明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不同民族文化取长补短,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中外文化的沟通,没有体现B项;D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2.(2021·高考安徽卷)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中华民族实现宏大复兴的幻想离不开世界,“中国梦”是和谐之梦、和平之梦,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这说明()①中国的进展是开放合作共赢的进展②各国和平共处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③和谐世界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利环璄④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不行缺少的颜色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选C。本题的题眼是“各国共处”“离不开世界”“和谐之梦、和平之梦”“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中国梦”是和谐之梦、和平之梦,体现了中国的进展是开放合作共赢的进展,①观点正确;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进展,②观点错误;“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和谐世界”这一外部条件,③观点正确;中华民族实现宏大复兴的幻想离不开世界,这表明文化是世界的,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不行缺少的颜色,④观点正确。本题是四选三组合型选择题,只需要排解一个题肢即可选出正确答案。3.(2021·高考江苏卷)近期,中国电视剧《媳妇的奇特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让坦桑尼亚老百姓了解到中国老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但是该剧在翻译成斯瓦西里语时,“小叔子、小舅子、小姑子、妯娌”等称呼只能简洁处理为“哥哥、姐姐”。这表明()①中华文化具有包涵性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的功能③文化具有鲜亮的民族特点④文化沟通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解析:选C。本题的题眼是“了解到中国老百姓生活”“简洁处理”。坦桑尼亚通过电视剧了解到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体现了大众传媒的功能,②说法正确。不同国家的称呼有所不同,这体现了文化的民族特色,③说法正确。①强调了中华文化的特点,与题意无关。④强调了文化沟通的原则,与题意无关。4.(2021·高考北京卷)为了爱护和进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西太平鼓”,北京有些中学校将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纳入学校训练。这表明()A.训练的基本功能发生了转变B.训练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C.训练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D.训练是文化沟通融合的主要途径解析:选B。本题的题眼是“将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纳入学校训练”。北京有些中学校将“京西太平鼓”纳入学校训练的缘由在于训练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B项符合题意。将民间艺术纳入学校训练并没有转变训练的基本功能,A项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文化的沟通融合,D项不符合题意。5.(2021·高考广东卷)2021年1月,训练部发布贯彻《中学校书法训练指导纲要》的通知,要求将书法训练纳入中学校教学体系。甲认为,这样可以化解汉字书写危机;乙认为,在键盘时代学书法是铺张时间。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甲的合理之处在于生疏到传统文化是文化进展的根源②乙的不足之处在于漠视了新媒体时代书法的文化价值③书法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完善人格④书法训练传递传统文化的精神,培育审美力量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选D。本题的题眼是“将书法训练纳入中学校教学体系”“化解汉字书写危机”“铺张时间”。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①观点错误;②恰如其分地对乙的观点进行了评价;书法艺术主要是提高人的科学文化修养,而不是思想道德修养,③观点错误;④充分确定了书法训练的重要意义,正确。6.(2021·高考江苏卷)唐卡是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集历史、艺术及经济价值于一身,堪称“藏文化百科全书”。它与堆绣、泥塑等一起以“热贡艺术”的名义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强对唐卡艺术的爱护和传承是为了()A.维护各民族的公平团结B.建立新型的民族关系C.加强各民族的文化沟通D.促进民族文化的进展富强解析:选D。本题的题眼是“唐卡”“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对唐卡艺术的爱护和传承,实际上是爱护民族文化,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进展富强,D项说法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民族公平团结、各民族的文化沟通,A、B、C三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7.(2021·高考北京卷)“笔墨当随时代”,绘画艺术要有时代精神,就要有创新。然而,不继承优秀的传统遗产,创新很难有稳固的根基。这表明绘画艺术的进展要()A.正本清源,独树一帜B.海纳百川,有容乃大C.薪火相传,推陈出新D.各美其美,和而不同解析:选C。本题的题眼是“绘画艺术要有时代精神,就要有创新”“不继承优秀的传统遗产,创新很难有稳固的根基”。由题眼可以看出,绘画艺术的进展一要继承,二要创新,C项符合题意。A项强调文化进展的独特性,B项强调文化的进展要有包涵性,D项强调要敬重文化多样性,均与题意无关。8.(2021·高考山东卷)16世纪意大利生产的一件青花瓷壶,壶柄类似中国瓷的器型,纹饰颇似中国的缠枝莲,而细部又表现出欧洲纹饰的特点。有专家评价说,这是“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的灵感”。由此可见()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包涵性②文化创新要面对世界,博采众长③商业贸易是文化沟通的重要途径④文化沟通消融了世界文化多样性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解析:选C。本题的题眼是“类似中国瓷的器型”“颇似中国的缠枝莲”“表现出欧洲纹饰的特点”“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的灵感”。题干强调的是意大利瓷器的创新特点,而不是中华文化的包涵性,①观点与题意无关;意大利生产的瓷器兼有中国瓷器和欧洲瓷器的器型与纹饰,这表明文化创新必需面对世界,博采众长,②观点正确;意大利瓷器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灵感,这表明商业贸易是文化沟通的重要途径,③观点正确;文化沟通必需敬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④观点错误。9.(2021·高考四川卷)加强自主品牌的培育和进展,是中国经济创新驱动的内在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当前,一些外国用户在接受中国品牌方面还存在肯定的困难和障碍。有人认为,语言、品牌故事等文化因素难以为外国用户所理解和认同是一个重要缘由。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学问,说明应当如何增进外国用户对中国品牌的理解和认同。解析:本题要求从文化生活角度回答,如何增进理解和认同即“怎么办”的问题。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是民族的即共性,文化是世界的即共性,共性是沟通的桥梁。同时也要敬重外国的文化,加强文化沟通。答案:(1)遵循文化共性和普遍规律,搭建中国品牌和外国用户的沟通桥梁。(2)敬重其他国家文化,品牌建设中乐观吸纳当地文化元素。(3)促进文化对外沟通,增加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10.(202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珍宝,也是有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材料1:近年来,莫高窟游客逐年增长,2022年全年接待游客量达到80万人次。旅游旺季时,平均每天游客量逾4000人次,最多时约7000人次,而其最佳游客承载量在3000人次以内。大量游客进入洞窟,二氧化碳长时间滞留,窟内空气湿度增大,温度上升,侵蚀壁画和彩塑;加之长期的风化和氧化作用,莫高窟壁画和彩塑正在缓慢退化。材料2:为了更好地爱护和利用莫高窟文化遗产,敦煌争辩院联合高校、争辩机构、科技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建立了综合防沙体系,研发了无线传感环境监测分析系统,开发了十亿级像素数字相机系统,形成了包括前期摄影采集、后期图像处理、虚拟漫游等环节在内的数字处理系统等。随着这些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莫高窟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壁画、彩塑等图像采集取得进展。不久的将来,世界各国人民除了实地参观莫高窟外,还能在互联网上便捷地观赏3D效果的“数字莫高窟”,随时随地感受莫高窟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1)结合材料2,说明科技创新对文化传承和进展的作用。(2)除互联网呈现和吸引海外游客实地参观以外,请就如何增加敦煌莫高窟艺术的国际影响力另提两条建议。解析:第(1)问关键是读懂题干设问的角度,即科技创新、文化传承和进展,要指出科技创新作为技术手段和传播手段的推动作用;第(2)问是开放性问题,可从文化合作、文化沟通、文化产品的开发等方面组织答案。答案:(1)科技创新为文化遗产爱护供应了物质技术手段;科技创新带来更快速、便利的文化传播手段和方式,促进了文化的沟通;科技创新是推动文化创新与进展的重要因素。(2)在国外举办敦煌莫高窟艺术展览和主题艺术节;扩大含有敦煌莫高窟文化元素的商品出口;开展敦煌文化遗产爱护争辩的国际合作。11.(2021·高考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华民族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五岳独尊”的泰山、“水墨落纸如雨入沙”的宣纸、“功深熔琢,气无烟火”的昆曲……许很多多的文化遗产带着历史的体温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将来的方向。文化遗产可以在有效爱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但有些地方开发方式单一,缺乏特色;有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打着“爱护”的旗号过度开发,使其在“爱护”中渐渐失去体温,失去将来。运用文化传承的学问,谈谈你对材料中“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将来的方向”的理解。解析:本题要求我们运用文化传承的学问分析对材料的理解。“使我们成为我们”强调了传统文化具有鲜亮的民族性,要联系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回答;“让我们懂得将来的方向”则强调了文化的继承和进展的关系,特殊是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答案:传统文化具有鲜亮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进展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使我们成为我们”。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进展,在进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使我们在文化进展中保持正确方向。12.(2021·高考江苏卷)城镇化正在深刻地转变着中国。今日,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农耕社会,乡土中国”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好像正在悄然到来。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大批村庄被合并,很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逝。歌曲“在期望的田野上”描绘的那种“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有人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由于我已经没有家乡。”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运用文化生活学问,说明为什么有人会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解析:本题的题眼是“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我已经没有家乡”“文化生活”。我们可以从乡村在传承文化方面的地位和作用角度回答。答案:(1)乡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乡村的衰落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进展。(2)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3)乡村寄予了人们的乡情乡思,可以增加人们对中华文华的认同感和归属感。13.(2021·高考安徽卷)三年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完成了“三年见成效”的主要目标任务,成为推动安徽崛起的重要增长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呈现创新风采转移不是简洁的复制,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依靠创新驱动。示范区某企业技术研发团队瞄准市场需求,刻苦钻研新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取再创新,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效益。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该研发团队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解析:本题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