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课堂】2021-2022学年高二人教版生物必修三导学案: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_第1页
【多彩课堂】2021-2022学年高二人教版生物必修三导学案: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_第2页
【多彩课堂】2021-2022学年高二人教版生物必修三导学案: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时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3.解释稳态调整的机制。4.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缘由:随着①和②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③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2.稳态的概念: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④调整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⑤相对稳定状态叫作稳态。二、对稳态调整机制的生疏1.基础:人体⑥各器官、系统协调全都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内环境的稳态与⑦消化、⑧呼吸、⑨循环和⑩泌尿系统直接相关。2.主要调整机制: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整网络是机体调整稳态的主要调整机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整力量是有肯定限度的。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1.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内环境稳态被破坏,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1.分析教材P7问题探讨中的化验单中血浆的生化指标,为什么它能反应机体的健康状况?2.化验单中血浆的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3.体温过高时为什么要实行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措施?学问点一:内环境稳态的概念与调整机制1.如何理解内环境稳态的含义?2.如何理解四大系统在稳态中的作用?尝试指出下图中a~f的含义。3.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整机制是什么?尝试用线条将人们对稳态的调整机制的生疏连接起来。学问点二:内环境稳态的意义与稳态失调的危害1.内环境稳态有什么重要意义?2.稳态破坏的危害有哪些?学问点三:试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1.本试验实行了和的思想方法,以作为唯一变量。

2.试验对比分析(如下图)a表示用NaOH对①的处理。

b表示用NaOH或盐酸分别对②的处理。

c表示用盐酸对③的处理。

比较以上三条曲线变化规律可知:④。

3.在不同的状况下测得的pH存在误差的缘由可能有哪些?例1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正常机体通过调整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作稳态B.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C.内环境稳态能使内环境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理化性质处于一种不变状态D.调整内环境稳态的系统不包括运动系统例2下列各项不能引起人体组织水肿的是()。A.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B.养分不良造成血浆蛋白含量削减C.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的蛋白质不能回流D.饮水过多,大量水分滞留在组织液例3为了争辩血浆能否维持pH稳定,某同学将血浆等量分装到2支洁净的试管甲、乙中,分别测定pH并记录,再向甲管中滴1滴5%的盐酸溶液,乙管中滴1滴1%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1min,再分别测定pH并记录。(1)试评价并完善此方案:。

(2)有同学猜想血浆通过缓冲作用来维持pH的相对稳定,他获得相关证据的试验思路是:。

1.食物中过多的酸性物质被肠道吸取进入血液后,血浆的pH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其主要缘由是()。A.与血浆中的强碱中和B.很快排出体外C.血浆中含有HC、HP等离子 D.酸性物质被分解2.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运行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艾滋病患者消灭病症与内环境稳态的失衡有关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肯定不会发生疾病3.孕妇身体浮肿是司空见惯的事,快生产的时候,孕妇原来是36码的脚,却穿着42码的鞋。产生这种现象的缘由是()。A.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少 B.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少C.血液中尿素含量多 D.血液中无机盐含量多4.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是()。A.细胞内酶活性正常发挥 B.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全都地正常运行C.血浆中大量缓冲物质的存在 D.内环境中各种成分含量的相对稳定5.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细胞正常生命活动格外重要。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各协调全都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内环境的稳态与消化、呼吸、和系统直接相关。内环境通过神经调整、调整和调整实现相对稳定。

(2)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等。

(3)体温相对恒定是保证内环境稳定的一个重要前提。温度是通过影响来影响细胞代谢的。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左右。

(4)体液中的水和无机盐的含量也是相对稳定的。假如脑中缺血,使细胞内Na+浓度上升,会引起细胞。假如人体大量失水,血浆渗透压将。

第2课时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学问体系梳理①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②体内细胞代谢活动③理化性质④调整⑤相对稳定⑥各器官、系统⑦消化⑧呼吸⑨循环⑩泌尿神经-体液-免疫有肯定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细胞代谢紊乱基础学习沟通1.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消灭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因此血浆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例如,正常状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的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内的活性最高,在血浆中的活性很低。当某种缘由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大时,或因组织坏死细胞裂开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引起血浆中转氨酶活性上升。2.这说明:(1)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肯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2)不同个体存在肯定差异。3.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在发高烧的状态下,由于内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导致体内的各种反应消灭紊乱,机体功能会发生特别。因此,应留意准时接受物理方法或服用药物来退烧降温。重点难点探究学问点一:内环境稳态的概念与调整机制1.(1)功能基础——机体具有肯定的调整作用;(2)结构基础——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3)稳态实质——内环境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4)力量大小——有肯定的限度。2.a为消化系统;b为氧气与养料;c为呼吸系统;d为二氧化碳等废物;e为二氧化碳及部分水;f为泌尿系统。3.①-⑤-⑨②-④-⑧③-⑥-⑦学问点二:内环境稳态的意义与稳态失调的危害1.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①血糖正常——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②体温、pH相对恒定——酶活性正常,细胞代谢正常。③渗透压相对稳定——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2.(1)温度、pH等偏高或偏低——影响酶的活性,细胞代谢紊乱。(2)血钙过低——常会发生抽搐现象。(3)血钙过高——肌无力。(4)血浆中尿素、无机盐等废物过多——尿毒症。(5)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6)渗透压失调(如呕吐等)——细胞形态、功能特别。(7)体温失调——发热。学问点三:试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1.单一变量对比原则不同的试验材料2.①自来水②缓冲液和生物材料③自来水④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内含有酸碱缓冲物质,从而能维持pH相对稳定3.(1)烧杯清洗不洁净;(2)加入酸或碱后烧杯未摇动或摇动不均匀、不彻底;(3)加入酸或碱后不待其稳定就马上测pH等。思维拓展应用例1C【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实质及其调整机制。内环境稳态能使内环境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理化性质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状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而不是恒定不变。调整内环境稳态的系统包括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其他器官、系统等的协调活动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但运动系统没有调整作用。例2D【解析】引起人体组织水肿的直接缘由是组织液增加。正常状况下,饮水过多,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量会增加,但是多余水分不会滞留,会通过形成较多的尿液将其排出。例3(1)缺少对比。应再增设两个蒸馏水对比组,处理方法同甲、乙两组(2)增设两个缓冲液对比组,处理方法同甲、乙两组【解析】本题考查探究血浆pH稳态调整机制的试验设计。试验中除了有加酸和加碱的处理外,还应有加等量蒸馏水的处理组。要确定血浆是通过缓冲作用来维持pH的相对稳定,则要设计缓冲溶液的处理组,看血浆的加酸或加碱处理结果与缓冲溶液中加酸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