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琵琶行(并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琵琶行(并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琵琶行(并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琵琶行(并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琵琶行白居易居易

乐天

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造化无为字。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唐宣宗李忱2吊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晚期现实主义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继承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他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予了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称为“老妪能解”白居易每做一首诗都念给不识字的老婆婆,不断地修改,直到她能听懂才把诗定稿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陪太子读书的闲职)。早岁与元稹友善,诗亦齐名;晚年与刘禹锡唱酬甚密,时称刘、白。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初到长安,以《赋得古原草送别》拜见老诗人顾况,顾打趣道:“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但读到“野火”联时,不由赞叹:“道得个语,居亦易矣。”并大加引荐。写作背景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杀了宰相武元衡,向中央政权示威,白居易认为这是重大“国耻”。激于义愤,他率先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耻”。但都被权贵们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又造谣诬蔑说,白居易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却作赏花诗,新井诗,“有伤明教”,于是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贬为江州司马(九品小官)。白居易获罪的真正原因主要是他写的针砭时弊的讽谕诗,正如他自己所说,“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又愤慨。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社会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这首诗是诗人贬职到江州的第二年(元和十一年)秋天写的,当时诗人45岁。6时期生活特点诗歌特点前期(从入仕到贬江州司马以前)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为民请命”“兼济天下”的宗旨。以讽喻诗为主。代表作品为《卖炭翁》《观刈麦》《秦中吟》后期(即自贬江州司马到死)是他“独善其身”的时期,揉和儒家“乐天知命”道家“知足不辱”和佛家“四大皆空”来作“明哲保身”的法宝。悔恨“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以闲适诗和感伤诗为主。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闲适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生平与诗作7琵琶行

“行”:古诗一种体裁。与“歌”、“行”、“引”等并称“歌行体”。《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湓浦

铮铮然

商贾悯然憔悴转徙恬然

浔阳荻花

捻霓裳

迸裂帛

虾蟆

红绡

钿头

云篦

阑干呕哑

嘲哳读准字音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思考: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

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绿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赏析名句:1、典型乐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此句描写音乐的诗句堪称绝唱。诗人通过通俗新颖、生动恰切的比喻,不但能唤起人们的想象,而且使读者对乐声有了更为具体的感受,可谓形象鲜明,韵味无穷;且乐声的富于变化,使人觉得这位“平生不得志”的琵琶女仿佛在向人们倾诉着满腔的怨愤和哀愁。2、典型境界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此时无声胜有声”,此句道出了“无声”与“有声”之间的辨证关系,道出了音乐上停顿的奇特功效。在特定的场合下,乐曲的暂时休止比连续不断的演奏更能触动人们的心弦,更易让人受到感染。创造出了曲止情续、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3、典型氛围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已停,然而余音饶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悄无言”的寂静,实则是充满了感情的时刻,听众的忘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绝妙。诗人所创造的这个画面,有着及其感人的艺术魅力。

幽咽凝绝

铁骑突出

曲终裂帛

琵琶女的情绪变化(以声传情):

珠落玉盘[急切愉悦]〔低沉抑郁〕〔激愤难平〕〔撕心裂肺〕[情绪]

旋律

思考:本诗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思考探究:为什么诗人会同一个从未谋面的下等的歌妓产生共鸣呢?他们有哪些相同的经历?请划出文中相关的句子并进行概括。

琵琶女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色艺双绝、技高貌美、青春年少、欢笑红颜)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飘零憔悴、饱受冷落)

京倡

商妇怨诗人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京城作官、高官厚禄、身居高位、位至谏言,名动京师)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谪居九江,凄凉落魄)京官

谪官

恨合作探究:同是才艺超群:名扬京都女艺人无奈离京:自言本是京城女落魄失意:居无定所商人妇昔日:才高位显居京城如今:谪居浔阳处境艰少年:老大:门前冷落鞍马稀一曲红绡不知数才华横溢大诗人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反差巨大《琵琶行》白居易江头夜送客月夜弹琵琶月夜听琵琶乐女话身世之苦诗人述迁谪之恨同是天涯沦落人

(主旨句)相逢何必曾相识(京倡)琵琶女白居易(京官)明线暗线开篇置景营造氛围结篇点题抒发感情引出引出双线结构以乐女弹奏为线索(明写,实写)以诗人感受为线索(暗写,虚写)23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写作背景

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很尖锐。外族不断入侵,自安史之乱后,国内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统治阶级内部朋党之争日益加剧,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日渐衰微,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白居易早年避乱江南,接近人民,对政治的混乱、人民的疾苦深有感受。唐宪宗元和十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洲司马。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又愤慨。到江洲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到江州的第二年就创作了这篇著名的长诗。感悟作者情感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洒泪青衫?其中包含作者怎样的感情?1.分别的感伤---送别友人,前途渺茫,思之感伤2.赏曲的感伤—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引发了诗人的情感共鸣3.听诉的感伤---琵琶女悲剧命运激起了诗人深深的怜悯4.自我的感伤---诗人早年,才华横溢,誉满天下,今朝沦落,孤独幽怨5.风物的感伤—盆浦江口,风清月寒,枫叶飘零,荻花飘飞,睹物伤怀

同情琵琶女之泪,伤感自己遭贬之泪,表达对歌女的同情,抒发自己遭贬的郁闷之情,控诉了封建社会对人才的摧残。主题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思考:①作者对秋夜送别的环境烘染和渲染,使诗洒满凄冷苍茫的意味的一句是:枫叶荻花秋瑟瑟②景是凄凉景,情是寂寞情。“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遥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作铺垫。③“管弦”,指管乐器与弦乐器,这里泛指音乐,在修辞上属于借代。思考:①作者对秋夜送别的环境烘染和渲染,使诗洒满凄冷苍茫的意味的一句是:枫叶荻花秋瑟瑟②景是凄凉景,情是寂寞情。“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遥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作铺垫。③“管弦”,指管乐器与弦乐器,这里泛指音乐,在修辞上属于借代。——“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这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赏析:渲染了饯别时的凄凉情景。“别时茫茫江浸月”句借江边月影烘托主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月圆人不圆。在修辞上属于:顶真。赏析:渲染了饯别时的凄凉情景。“别时茫茫江浸月”句借江边月影烘托主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月圆人不圆。在修辞上属于:顶真。2025/1/141.0——第32页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赏析①:“忽闻”一词,传达诗人正思音乐而音乐即来的惊喜。送者忘归,行者不发,侧面烘托音乐的美妙动人。赏析①:“忽闻”一词,传达诗人正思音乐而音乐即来的惊喜。送者忘归,行者不发,侧面烘托音乐的美妙动人。赏析③先描写琵琶的声音,然后再写人物的出场,这种写法叫什么?有什么好处?文学作品描写人物使用先“声”后人的表现方法,叫“先声夺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它是我国传统的描写人物出场的写作艺术。人物一出场就抓住读者,给人留下难忘印象。赏析②先描写琵琶的声音,然后再写人物的出场,这种写法叫什么?有什么好处?文学作品描写人物使用先“声”后人的表现方法,叫“先声夺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它是我国传统的描写人物出场的写作艺术。人物一出场就抓住读者,给人留下难忘印象。2025/1/14——琵琶行1.0——第33页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赏析①:后两句运用了哪种写法?有何作用?一方急急以求,一方默默以待;一方频频呼唤,一方迟迟而出。这种强烈的对比,鲜明地表现了双方的心情和个性。诗人抓住这一点,逼真地描绘了琵琶女的出场之态。赏析①:后两句运用了哪种写法?有何作用?一方急急以求,一方默默以待;一方频频呼唤,一方迟迟而出。这种强烈的对比,鲜明地表现了双方的心情和个性。诗人抓住这一点,逼真地描绘了琵琶女的出场之态。赏析②:经典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好处:描写了琵琶女受到邀请出来时抱着琵琶羞涩的神情,写出了她的温柔美丽,也为后文写她描述自己不幸的身世埋下伏笔。现代汉语义:用来比喻事情不太明朗或不愿说清楚而遮遮掩掩。赏析②:经典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好处:描写了琵琶女受到邀请出来时抱着琵琶羞涩的神情,写出了她的温柔美丽,也为后文写她描述自己不幸的身世埋下伏笔。现代汉语义:用来比喻事情不太明朗或不愿说清楚而遮遮掩掩。2025/1/14——琵琶行1.0——第34页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赏析①:“转轴拨弦……先有情”句:仅仅是弹拨了两三下琴弦,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曲调就已经把感情表现了出来。通过拨弄琴弦发出的极少的声响间接体现出了弹琵琶者技艺之高超。赏析②:这两句进一步借音乐写人,在抑郁之情中点出身世之悲。2025/1/14——琵琶行1.0——第35页小结(第一层)此为白居易描写的琵琶女所弹奏的乐曲中的“开场曲”或“前奏曲”,即第一层。“未成曲调先有情”,后人常用来表示在做事之前,或从事某项活动时,如果你全身心的投入,就会事倍功半,取得很好的成绩。不得意:不如意;不得志;不称心。信手:随手,表示很熟练。如信手拈来。转轴拔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未成曲调先有情”,后人常用来表示在做事之前,或从事某项活动时,如果你全身心的投入,就会事倍功半,取得很好的成绩。不得志:不如意;不得志;不称心。信手:随手,表示很熟练。如信手拈来。2025/1/14——琵琶行1.0——第36页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译文——她的手指在弦上一会儿轻轻叩动,一会儿慢慢揉动,一会儿顺手下拨,一会儿反手回拨。起先弹的是《霓裳羽衣曲》,后来又弹《绿腰曲》。这两句是写琵琶女娴熟的技艺。思考①:“拢”“捻”“抹”“挑”分别是左手按弦的指法和右手弹弦的指法。知识点《霓裳羽衣曲》:是唐朝大曲中的法曲精品,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直到现在,它仍无愧于音乐舞蹈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为唐玄宗所作之曲,用于在太清宫祭献老子时演奏。思考①:“拢”“捻”“抹”“挑”分别是左手按弦的指法和右手弹弦的指法。2025/1/14——琵琶行1.0——第37页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赏析①:“大弦嘈嘈”(深沉悠长)、“小弦切切”(轻细柔慢)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运用比喻的修辞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使得不可捉摸的音乐演化成可听可视可感的形象。赏析②:“大珠小珠落玉盘”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巧妙地将音乐的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赏析①:“大弦嘈嘈”(深沉悠长)、“小弦切切”(轻细柔慢)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运用比喻的修辞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使得不可捉摸的音乐演化成可听可视可感的形象。赏析②:“大珠小珠落玉盘”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巧妙地将音乐的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2025/1/14——琵琶行1.0——第38页小结: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此为第二层,“欢乐曲”。旋律:欢快明朗,清脆悦耳。命运:唱出琵琶女春风得意的青年时代,她色艺超群,名噪京华。2025/1/14——琵琶行1.0——第39页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译文——有时弦声轻快悠扬,就像宛转悦耳的黄莺在花下啼鸣;有时弦声艰涩低沉,好像呜咽的泉水在冰下面流转。赏析②:“间关”一词,形容声音像莺声宛转。“幽咽”一词,指声音悲抑哽塞。这里,诗人将琵琶声同时诉诸听觉与视觉,分别表现出轻快与冷涩的不同感受。赏析①:此句中作者将琵琶女弹奏的两种不同风格的音乐给人的感受比作了“莺语”和“泉流”。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赏析①:此句中作者将琵琶女弹奏的两种不同风格的音乐给人的感受比作了“莺语”和“泉流”。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赏析②:“间关”一词,形容声音像莺声宛转。“幽咽”一词,指声音悲抑哽塞。这里,诗人将琵琶声同时诉诸听觉与视觉,分别表现出轻快与冷涩的不同感受。2025/1/14——琵琶行1.0——第40页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译文——冰下的流泉,渐渐地冻结了;那弦也像被冻住了,快要断绝;就这样,弦声越来越弱,暂时停歇下来。诗人以丰富多彩、精妙新巧的比喻,将变化多端的音乐描绘得出神入化,维妙维肖。作者的才华不仅表现在再现音乐之美上,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形象的千变万化,展现出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为下面诉说身世作了铺垫。2025/1/14——琵琶行1.0——第41页赏析:“此时无声胜有声”。表面是形容琵琶弹奏达到了非常高深意境。而实际上结合全文来看,形容的是一种幽怨和深深思念的感情达到沸点时,没有任何语言或音乐可以形象的描述出来,唯有留下一段空白让人细细品味。如同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以及苏轼的“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等名句,都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形象注解。纵有万语千言,不若相对无言。现在多用于形容心有灵犀,无须用语言来表达。2025/1/14——琵琶行1.0——第42页小结——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此为第三层:“沉思曲”赏析——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琵琶女好景不长,“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她“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怎不肝肠寸断?2025/1/14——琵琶行1.0——第43页所谓“无声”就是语言的缄默,犹如绘画中的无墨之墨,无笔之笔。这种无笔之笔,无声之语,看似缺乏什么,实则是作者别出心裁的匠心安排,是作者有意为之,因而能形成“无声胜有声”的境界。2025/1/14——琵琶行1.0——第44页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写到琵琶女弹奏了一会儿以后,音乐逐渐减弱而停止,此时已寂静无声;但那些乐音在听众心里引起的感触非但没停,而且比刚才更加强烈,此时“无声”的“音乐”居然还胜过了刚才的“有声”!当然,这个“无声”产生的效果,是建立在前面“有声”的基础上的;“有声”部分精彩,戛然而止以后,它才有惯性在“无声”阶段萦绕于心,让听着欲罢不能。文学创作中,也有一种手法用“无声”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并没有说出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读者却能非常鲜明地感受到,甚至会震撼;效果往往比直接说出来还好。2025/1/14——琵琶行1.0——第45页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译文——低沉徘徊、近似停顿之后,猛然爆发出一阵强音,琵琶弹奏的那种声音:就像银瓶突然迸裂,里面的水浆喷溅而出;又像铁骑骤然冲出身披铠甲的骑兵,刀枪轰鸣一样,是那样雄壮铿锵,激越昂扬。银瓶乍①破水浆迸,铁骑突②出刀枪鸣。乍:忽然,突然。如:雷霆乍惊、乍暖还寒;初来乍到。②突:突然,骤然。如:异军突起这两个句子描写声音时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比喻,对偶。2025/1/14——琵琶行1.0——第46页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解释:①“拨”,即拨子,弹奏弦乐器时用的工具。②“当心画”,是一种演奏手法,即用拨子在琵琶的中部横划,行话叫做“扫”。③“画”,同“划”。④“裂帛”,指绷紧的丝绢突然断裂,这里是形容“当心画”时声音的强烈冲击感。译文——最后,一曲终了,她收取拨子,在几根弦的中心奋力一划;琵琶就像撕裂的布帛一样,发出脆厉的一声。至此,全曲戛然而止,但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仍余音绕梁,久久难息。解释:①“拨”,即拨子,弹奏弦乐器时用的工具。②“当心画”,是一种演奏手法,即用拨子在琵琶的中部横划,行话叫做“扫”。③“画”,同“划”。④“裂帛”,指绷紧的丝绢突然断裂,这里是形容“当心画”时声音的强烈冲击感。2025/1/14——琵琶行1.0——第47页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用听众的反应“悄无言”,来描写音乐的震撼性,这种写法叫什么?明确:是以听众的反应及环境描写来侧面烘托琵琶女演奏的艺术感染力。这是诗人第二次写月亮“秋月白”,烘托出怎样的意境?明确:静谧的意象与诗意再次呼应,烘托出凄美的情境。2025/1/14——琵琶行1.0——第48页小结——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第四层:悲愤曲: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这时她的幽愁怨恨一下子如破瓶而出的水浆滚滚而出,宣泄了她的幽愁暗恨。2025/1/14——琵琶行1.0——第49页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译文——她若有所思,将拨子插在弦缝间;然后整顿衣裳,神态凝重端庄地站了起来。整顿:使紊乱变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敛容:收敛面部笑容等;现出严肃的神色。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译文——琵琶女自叙道:我本来是京城长安女子,家住在虾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歌女聚居之地。旧说董仲舒葬此,门人经过这里,都下马步行,所以叫下马陵。后人误传为虾蟆陵。整顿:使紊乱变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敛容:收敛面部笑容等;现出严肃的神色。2025/1/14——琵琶行1.0——第50页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译文——十三岁时,我就学成了琵琶,名字编排在教坊之中,是属于第一流的。思考:“本是京城女”叙述的是籍贯,这里叙述的是出身。选项:籍贯、出身思考:“本是京城女”叙述的是籍贯,这里叙述的是出身。2025/1/14——琵琶行1.0——第51页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译文——那时,我技艺超群,曾经一曲弹完后,让琵琶师傅也佩服;我还貌美过人,妆扮之后常被那些能歌善舞的美人们嫉妒。这两句写琵琶女色艺双绝。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译文——京师的富贵子弟争着给我赏赐,赠送缠头;每当一曲弹罢,不知要给多少彩绸。这两句诗有两层意思:①侧面烘托出琵琶女的技术高超;早年曾走红运,盛极一时。②反映当时社会,富家子弟对歌妓的热捧。2025/1/14——琵琶行1.0——第52页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秋月春风:秋月春风,秋夜的月,春日的风。指美好的时光,也指良辰美景。译文:我常用钿头云篦等贵重首饰来打拍子,哪怕碎了也毫不可惜;纵酒欢歌中,我红色的罗裙常因酒杯翻覆而污损,但我也全不在乎。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译文——一年又一年的欢笑作乐,多少良辰美景就这样随随便便地消磨掉了。从这里可以看出,琵琶女在忆昔思今中,有着淡淡的留连,更有悔恨和痛惜。2025/1/14——琵琶行1.0——第53页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译文——我们一起出道的师妹随军去了,阿姨也去世了;暮去朝来,时光流逝,我的容貌渐渐衰老了。补充:据《教坊志》、《北里志》、《唐国史补》记载,唐代的倡优妓女惯以兄、弟相称,以至影响到宫廷教坊,出现了女兄女弟这类称呼。这里所说的“从军”,是指做随军倡妓。“阿姨”,是歌妓对其所居坊曲之主的称呼。2025/1/14——琵琶行1.0——第54页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译文——因容颜衰老,无人光顾,来往的车马越来越少,门前冷冷清清。我年华老去,最后嫁给一位商人做妻子。成语“门前冷落”:指人失势以后,前来交往的人很少。写法:以上十二句,言青春欢笑。以下六句,言老大沦落。盛衰之感,对比强烈。2025/1/14——琵琶行1.0——第55页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盛产茶叶。唐宋商业中心在远离城市的交通枢纽,成为“草市”。译文——商人只重财利,从不把别离当一回事,上个月他到浮梁买茶去了。重利轻别离: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看重,轻视。重利轻别离: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看重,轻视。2025/1/14——琵琶行1.0——第56页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译文——他走了之后,留下我一人,在江口独守着这艘空船;围绕着船外的,只有一轮明月,映着一片清冷的江水。赏析——这是诗中第三次描写月亮。独守空船,惟有清冷的江水和明月作伴,与昔日长安的繁华形成强烈对比。2025/1/14——琵琶行1.0——第57页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①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②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③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阑干”的词义:通“栏杆”;交错杂乱的样子;比喻眼眶。译文——夜深时,忽然梦见年轻时候的(那些)受人追捧、万众瞩目的)往事,禁不住啼哭起来;泪水纵横,和着胭脂,流得满脸都是。2025/1/14——琵琶行1.0——第58页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译文——听到她弹奏的琵琶曲,就已够让我感伤叹息了。现在听了这一番叙述,更加让我叹息不已。“重”,更加。“唧唧”,叹息声。2025/1/14——琵琶行1.0——第59页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译文——彼此同样是流落天涯、四处飘零的人,虽说今夜初次相逢,又何必曾经互相认识呢?琵琶女的身世,激起诗人情感的共鸣。同病相怜,同声相应。“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含义是:大家都是有不幸的遭遇的人,因此应该互相关心,互相照顾。近似“同病相怜”。诗人发自肺腑的感慨,道出了人生旅程中无数孤独者的心声,是全诗主旨所在。它已超越时代,成为后世饱经沧桑的人邂逅时的共同感受。2025/1/14——琵琶行1.0——第60页写法:这是作者的写作动机,是全诗的主题所在。诗人通过沦落天涯的歌女的一生,来抒发自己忧国遭贬的政治苦闷;把对琵琶女的无限同情、对被贬谪的满腔幽愤、对封建社会冷酷黑暗的揭露完全交织在一起。流传深远的原因:是封建社会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情绪。它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体验,又由于诗句简明准确,情意合一,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广泛的同情,成了人们表达同病相怜,互相慰藉的千古传诵不朽的名句。2025/1/14——琵琶行1.0——第61页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译文——我从去年离开京城,被贬官来到浔阳城,经常卧病在床上。赏析——以下是作者剖露心曲。在琵琶女的命运激起的感情波澜中,他坦露自我形象,将平生遭遇和谪居僻所的失意心情倾诉出来。2025/1/14——琵琶行1.0——第62页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译文——浔阳地处偏僻,没有什么音乐,整年听不到美妙的音乐声。这里实际是说自己孤独寂寞,没有知音。“丝竹声”是一种借代的修辞,指音乐。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译文——我的住处靠近湓江,又低又湿,发黄的芦苇、苦竹绕着宅院丛生。苦竹:竹之丑者有四,曰青苦、白苦、紫苦、黄苦”。所以:“所谓恶竹,当指此类。”“黄芦苦竹”,喻白居易被贬时不得意、心情的郁闷无处排解的心境。“丝竹声”是一种借代的修辞,指音乐。2025/1/14——琵琶行1.0——第63页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译文——在这种环境里,早晚能听到什么呢?只能听到杜鹃凄楚的啼叫和猿猴哀鸣的音声。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文人们把杜鹃当作一种悲鸟,当作悲愁的象征物。猿哀鸣:使羁旅的行人思念家乡而潸然泪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