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测试卷(浙教版)
第4章多种多样的运动(A卷•考点达标卷)
(考试时间:8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测试范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4章。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
1.唐朝诗人孟郊在《登科后》中写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若马是静止的,则选
择的参照物是()
A.马上的人B.身后的房屋
C.路面D.路边的花
【解答】解:以马上的人为参照物,马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马是静止的;以身后的房屋、
路面、路边的花为参照物,马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所以马是运动的。
故选:A。
2.如图所示,某日正午太阳光直射在地球赤道上。由图可知,此日()
A.一定是春分日B.MAN为昏线
C.A处昼夜等长D.B处昼长夜短
【解答】解:结合图示来看,全球昼夜等长,此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MAN为晨线,A
和B处都是昼夜等长。
故选:C。
3.如图是太阳直射点运动示意图,其中a、b、c分别表示三条纬线。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①纬线c是南回归线
②当直射点在纬线b时,杭州市昼夜平分
③当直射点在①时,杭州市的节气是夏至
④造成直射点在纬线a、c之间移动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自转
第1页共17页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解答】解:读图可知,a、b、c三条纬线分别是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①正确;
当直射点在纬线b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杭州市也昼夜平分,②正确;
当直射点在①时,即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杭州市的节气是夏至,③正确;
造成直射点在纬线a、c之间移动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公转,④错误。
故选:A。
4.如图所示为我国神舟十八号飞船正在靠近由天和核心舱与神舟十七号飞船等组成的空间站组合体,
即将完成径向自主交会对接。在对接完成前的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神舟十八号”相对于“神舟十七号”是静止的
B.“神舟十八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
C.“神舟十七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
D.“神舟十八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
【解答】解:ABD、在对接完成前的这段时间内,“神舟十八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与神舟十
七号飞船等组成的空间站组合体”位置发生了改变,是运动的,故AD错误,B正确;
C、“神舟十七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是静止的,故C错误。
故选:B。
5.9月10日(农历八月十五)是教师节,也是中秋节,这个中秋不仅有圆月还有木星伴月(木星
和月球同时出现在夜空的现象),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第2页共17页
A.当天晚上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
B.当天地球运动至a、b间
C.木星不是光源
D.距离下一次满月还有29.5天
【解答】解:读图可知,太阳、月球、地球三者处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在中间,太阳和月球分别
在地球的两端;这一天是农历八月十五,月相是满月,故A错误;
9月10日(农历八月十五)当天地球运动至a夏至和b秋分之间,故B正确;
木星的亮度来自于太阳的反射,即木星所发出的光线只是反射太阳光而来的,木星本省不发光,
因此木星不是光源,故C正确;
从一次满月到另一次满月需要29.5天,故D正确。
故选:A。
6.一辆卡车甲和一辆汽车乙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一小段时间后它们的位置
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车运动的图象是()
A.B.
C.D.
【解答】解:AB、由题干图可知,卡车甲和汽车乙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甲<s乙,故甲的速
度小于乙的速度。而图A和B均表示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但A表示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B
表示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故A错误,B正确;
第3页共17页
CD、因为甲、乙两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而CD图象均表示两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CD错误。
故选:B。
7.2023年2月6日9时17分在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此次地震,是今年以来全球最大地震,实
际上土耳其本身就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漂浮在海洋之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
B.红海在不断扩大,是因为处于非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张裂处
C.“海底扩张说”解决了“大陆漂移说”动力来源问题
D.土耳其地震频发是由于该地处于板块中央
【解答】解:A、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故A错误;
B、红海在不断扩大,是因为红海处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拉伸处,故B错误;
C、“海底扩张说”支持了大陆漂移说,解决了“大陆漂移说”的动力来源问题,故C正确;
D、土耳其地震频发的原因是由于土耳其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故D
错误。
故选:C。
8.甲、乙两小车沿同一直线相向而行,其s﹣t图像如图所示。当甲经过P点时,乙刚好经过Q点,
再过3秒,甲、乙两车相距3米,则P、Q两点间的距离()
A.可能为8米B.可能为13米
C.一定为16米D.一定为19米
第4页共17页
【解答】解:由图像可知:3s后,两车行驶的路程分别为:s甲=6m,s乙=10m;
两车相向行驶,两车没有相遇时,则PQ间距离为:s1=s甲+s乙+3m=6m+10m+3m=19m;
两车相遇后,又继续行驶,则PQ间距离为:s2=s甲+s乙﹣3m=6m+10m﹣3m=13m,故ACD错
误,B正确。
故选:B。
9.如图是模拟孙悟空“腾云驾雾”的拍摄装置,该装置主要由“孙悟空”模型和“蓝天白云”背景
板组成。为了让孙悟空从背景板的甲处移到乙处,一般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背景板相对于地面
静止,移动孙悟空;第二种方式是孙悟空相对于地面静止,移动背景板。如果采用第二种方式,
背景板按下列方向移动可以实现的是()
A.B.C.D.
【解答】解:第二种方式孙悟空相对于地面静止,以孙悟空为参照物,要让孙悟空从背景板的甲
处移到乙处,即让乙处靠近孙悟空,因此应将背景板向右下方移动,故D正确。
故选:D。
10.如图所示地区地壳活跃,板块运动明显,由图可得出的正确推论是()
A.阿拉伯半岛将会在地球上消失
B.地中海的面积将来会扩大
C.阿尔卑斯山是板块碰撞挤压的结果
第5页共17页
D.红海的面积将来会缩小
【解答】解: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有的
碰撞挤压,有的张裂拉伸,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其面积逐渐减少。红
海受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拉伸作用,在不断扩张。阿拉伯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阿尔卑斯山
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依据题意。
故选:C。
11.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匀速行驶,甲在2h内行驶36km;乙在5min内行驶1500m;丙行驶
100m需20s;则三人骑车速度的快慢为()
A.甲最快,丙最慢B.甲最慢,丙最快
C.乙最快,甲最慢D.三人一样快
【解答】解:
甲
甲的速度:v甲5m/s;
�甲
36000�
=�乙=2×3600�=
乙的速度:v乙5m/s;
�乙
1500�
=�丙=5×60�=
丙的速度:v丙5m/s;
�丙
100�
综合上述计算可=知�:=甲、20乙�、=丙三人一样快。
故选:D。
12.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小海的速度越来越大
B.小外的速度越来越大
C.小海在第8s追上小外
D.小外与小海全程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解答】解:A、由s﹣t图象可知,小海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
正比,所以小海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小外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说明趋向静止,速度减
第6页共17页
少,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在前2s内,小外运动的距离比小海长,所以小外跑得较快,但8s时两人所跑
路程相等,即小海在第8s追上小外,故C正确;
D、在全程中,小外和小海通过的总路程和总时间都相等,由v可知,两人的全程平均速度相
�
同,故D错误。=�
故选:C。
13.小明用针孔照相机(即小孔成像实验装置)观察蜡烛的烛焰,若保持小孔和蜡烛的烛焰位置不
变(蜡烛到小孔距离大于半透明膜到小孔距离),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若内筒位置不变,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放大的
B.若向右拉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大
C.若保持小孔和内筒的位置不变,向左平移蜡烛,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大
D.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正立的
【解答】解:A、若内筒位置不变,只有当半透明膜与小孔之间的距离v大于小孔与烛焰之间的
距离u时,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才是放大的,图中的物距大于像距,故A错误;
B、在烛焰位置不变时,若向右拉动内筒,半透明膜与小孔之间的距离v变大,半透明膜上烛焰
的像将变大,故B正确;
C、若保持小孔和内筒的位置不变,向左平移蜡烛,小孔与烛焰之间的距离u变大,半透明膜上
烛焰的像将变小,故C错误;
D、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故D错误。
故选:B。
14.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明设计了四种
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
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A.B.
第7页共17页
C.D.
【解答】解:(1)A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始终是三角形,并且逐渐变小,故A符
合要求;
(2)BCD三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不符合要求。
故选:A。
15.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叙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实验。他首先直接观察鸢(老
鹰)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移动的方向与鸢飞的方向一致。后在纸窗上开一小
孔,使窗外飞鸢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结果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阅读了
上述材料后,你认为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所描述的现象是小孔成像
B.沈括观察到“鸢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是小孔成像
C.小孔成像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
D.小孔成像时像移动的方向与物移动的方向相反
【解答】解:如图所示:
(1)图中“中间为窗隙所束,则影与鸢遂相违,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其实就是小孔成像
的特点:倒立的实像。中间的“窗隙”,就是“小孔”,正因为小孔成像是倒立的,才有“鸢东则
影西,鸢西则影东”的现象。
(2)因此“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所描述的现象是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原
理,小孔成像时像移动的方向与物移动的方向相反,综上分析,选项ACD正确;
(3)沈括观察到“鸢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是影子的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
形成的,因为光被挡住了,没有光的区域才变暗,所以选项B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第8页共17页
16.2024年4月3日台湾省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台州地区也有震感。地震的发生是的
结果。地震发生时,下列自救行为合理的有(选填字母)。
A.快速乘坐电梯下楼
B.冲入屋内抢出贵重物品
C.尽快撤离到空旷地带
D.来不及撤离时,双手护头躲在坚固的桌子底下
【解答】解:台湾省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地震;花莲
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台州地区也有震感。地震的发生是板块运动的结果。地震发生时,不要
乘坐电梯下楼,更不要冲入屋内抢出贵重物品,尽快撤离到空旷地带,来不及撤离时,双手护头
躲在坚固的桌子底下,故选项C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板块运动;CD。
17.如图甲所示,交警利用无人机对高速公路通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无人机上安装有摄像机,在
飞行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摄像机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图乙是无
人机上升到某高度后水平飞行的v—t图像,它在第20s时的速度为m/s。
【解答】解:无人机上安装有摄像机,在飞行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地面与无人机上的摄像
机之间有位置的变化,则摄像机是运动的;
分析图乙可知,在10~30s内,无人机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为10m/s,则它在第20s时的速
度为10m/s。
故答案为:运动;10。
18.2024年4月3日早上7时58分,我国台湾省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
我市多地震感强烈。
(1)台湾省多地震是因为位于亚欧板块和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2)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以下措施和做法中正确的是。
A.从室外跑进楼内躲避
第9页共17页
B.若在高层应乘电梯快速下楼
C.在房屋倒塌前迅速进入室内抢运物品
D.若在底楼,可快速跑到室外开阔地带
【解答】解:(1)台湾省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
(2)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以下措施和做法中正确的是若在底楼,可
快速跑到室外开阔地带,尽量远离高大建筑物,D正确;发生地震时,室外的人不能跑到楼内躲
避,要跑到比较空旷的地带,A错误;发生地震时容易停电、电梯损坏、楼梯变形等故障,高楼
层的人们不能乘电梯撤离,B错误;发生地震时,应迅速撤离,生命安全第一,不能再进入室内
抢运物品,C错误。故选D。
故答案为:
(1)太平洋;
(2)D。
19.如图为我国古代的滴水计时工具——漏刻的模型图。漏水壶通过底部的出水口向受水壶中滴水,
受水壶中的箭刻随着壶内液面的升高而升高,壶口处箭刻上刻度指示的便是当时的时刻。
(1)漏刻常用日出、日落作为时间计量的起点来计量一天的时间,因此,在一年中不同节气需
更换不同的箭刻。“漏刻改箭”本质是因地球的(填“公转”或“自转”)所致。
(2)为准确计量时间,古人采用多级漏水壶逐级滴水的方式。为保证漏刻计时准确,应保持
号漏水壶中的液面高度恒定。
【解答】解:(1)在一年中不同节气需更换不同的箭刻,说明是因地球公转所致;
(2)漏水壶中的液面高度恒定能使漏刻计时准确,与③直接相连的是②号漏水壶,需保持②液
面高度恒定以保证流入③水流速度相同,故应保持②号漏水壶中的液面高度恒定。
故答案为:(1)公转;(2)②。
20.汽车在公路上以10m/s的速度匀速直线前进,司机发现前方路口信号灯变为红灯,经过0.5s的
第10页共17页
反应时间后开始刹车,汽车速度v随时间t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开始刹车后第0.5s时,汽车速
度为m/s。从信号灯变红到汽车完全停止,这个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m/s。
【解答】解:(1)由图象知,开始刹车后第0.5s时,汽车速度为5m/s;
(2)由v﹣t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路程可知,
从灯变红开始到汽车完全静止时车子前进的距离s总(0.5+1.5)×10m=10m;
1
=×总
从灯变红开始到车停下来为止,这段时间内车的平均速2度v′6.67m/s。
�总
10�
==≈
故答案为:5;6.67。�1.5�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18分)
21.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太阳能光伏发电。细心的小科发现南方、北方居民的太阳能电池板(如
图甲)倾斜角度不同。小科联系了北方的朋友,于6月22日正午,利用1米长的木杆、卷尺和
绘图工具,同时开展了测量太阳高度的实践活动:
(1)当日,太阳直射点在附近。
(2)图乙是他们的测绘结果,则(填“图1”或“图2”)是南方小科测绘的。
(3)查阅资料:太阳能电池板的倾斜角度与正午太阳高度H之和等于90°时(如图丙),太阳
能的利用率最高。为了获得更大的太阳能利用率,南方太阳能电池板的倾斜角度(填“大
于”或“小于”)北方。
(4)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时,还要考虑太阳方位。若在丽水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最佳朝向是朝
(填“南”或“北”)。
【解答】解:(1)6月22日前后是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附近;
第11页共17页
(2)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附近时,纬度越接近北回归线则太阳高度角越大,故图2应该是
南方小科测绘的;
(3)在北半球,北方比南方的太阳高度角大,故南方的∠H大于北方,为了获得更大的太阳能
利用率,则南方太阳能电池板的倾斜角度小于北方;
(4)由地理位置可知,丽水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天空,阳光射向北方,故在丽水安装太阳能
电池板,最佳朝向为朝南。
故答案为:(1)北回归线;(2)图2;(3)小于;(4)南。
22.小宁想研究气泡运动的规律,气泡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做出猜想】
猜想一:跟气泡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跟玻璃管与水平面间的倾角大小有关。
【实验过程】
在细玻璃管中注入水,管中留一个气泡,让玻璃管与水平面间保持不同的倾角,观察气泡的运动
情况,如图所示。为了便于研究,她在玻璃管上做出记号A、B,测出气泡经过AB段所需时间。
【实验数据】
气泡长度约2cm
实验序号倾角/°气泡经过AB段的时间/s
11522.5
23014.9
34512.2
46013.8
59019.9
(1)实验中,除刻度尺、量角器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为。
(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气泡的运动快慢随倾角大小的变化规律为:。
(3)老师建议小宁每一个倾角都做3次实验,测出气泡3次经过AB段的时间,再取其平均值,
第12页共17页
这样做的目的是。
【解答】解:(1)实验需测量气泡的运动时间,故要用到秒表,所以实验中,除刻度尺、量角器
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为秒表;
(2)根据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气泡长度相同时,当倾角变大,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时间先变
短再变长,根据v知速度先变大后变小,当夹角为45度时,气泡运动的速度最大;
�
(3)本实验应该重=复�进行测量,取几次的平均值,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
故答案为:(1)秒表;(2)当气泡长度相同时,倾角越大,气泡运动速度先变大后变小;(3)减
少实验误差。
23.科学家发现,地球的形态在持续的改变中。如图1是夏威夷群岛主岛(编号1号)与其三个链
状火山岛屿(编号2、3、4号)的分布示意图(未按比例绘制)。许多科学家认为,夏威夷群岛
主岛和这些链状火山岛屿是因为太平洋板块在一个可视为固定不动且不断喷发岩浆的“热点”上
移动(箭头指向代表板块移动的方向)造成的,喷出的岩浆冷却凝固逐一形成这些火山岛屿。请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2图示最能代表从链状火山岛屿(2、3、4)到夏威夷群岛主岛(1)年龄分布情形的
是。
(2)下列说法与文中这些科学家的观点相矛盾的是。
A.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动物有亲缘关系,如两岸都有鸵鸟,而鸵鸟不会飞,更不会
第13页共17页
游,所以说明大陆可能是在移动的
B.大陆架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要撕裂它并在水平方向移动几千千米是不可能的
C.南极洲上有大量的煤矿,表明现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以前位于温暖湿润的中低纬度地区
D.大陆牢牢地紧连在海床上,而不是像浮冰般漂浮在海上,故无法移动
E.现今的两个地磁极——南极和北极,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上其位置是在移动的
【解答】解:(1)根据材料的叙述可知,距离主岛1越近的岛屿,形成的时间越晚,距离越远的
岛屿形成的时间越早,因此由2到4,岛屿的年龄越来越古老,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2)A、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动物有亲缘关系,如两岸都有鸵鸟,而鸵鸟不会飞,
更不会游,由此可以说明大陆是会发生移动的,不然无法解释现在分居两岸之间生物的亲缘关系,
故A错误。
BD、由材料的叙述可知,大陆是可移动的,因此认为大陆不可移动的观点,与这些科学家的观点
是矛盾的,故BD正确。
C、南极洲存在大量的煤矿,说明南极洲以前存在着大量的森林植被,其环境是温暖潮湿的,不
然植被无法生存,即南极洲以前处于中低纬度地区,故C错误。
E、现在的南极北极在很早之前是不在现在的位置,是经历的漫长的移动后形成的,故E错误。
故选:BD。
故答案为:
(1)B
(2)BD
四.计算题(共3小题)
24.(5分)快速公交“BRT”项目试运营,从起点站到终点站全长约为24km,据测算,它全程平均
速度约为30km/h,车辆配备了智能化的车辆调度和信息服务中心,通过GPS全球定位功能全程
跟踪记录并实时传递每台营运车辆的各种信息。
(1)“BRT”从起点站到终点站需要多少分钟?
(2)该“BRT”在某一地段运行时,先以72km/h的速度运行60s,停车10s,再以54km/h的速
度运行30s,求“BRT”在这一地段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解答】解:
(1)由速度公式v可知快速公交“BRT”运行的时间:
�
=�
第14页共17页
t00.8h=48min;
�024��
=0==
(2)�54km3/0h�=�1/5ℎm/s,由v可知,
�
快速公交“BRT”运行的路=程�:
s=s1+s2=v1t1+v2t2=72m/s×60s+15m/s×30s=1650m,
1
×
平均速度:v3.616.5m/s;
��1650�
====
故答案为:(1)“�BR�1T+”�2从+�起3点站60至�+终30点�+站10需�要48min;
(2)“BRT”在这一地段的平均速度是16.5m/s。
25.(6分)匀速直线运动是指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相等路程的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
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增加相同速度的直线运动,如从静止开始,1秒末的速度是2米/秒,则2秒
末的速度是4米/秒,3秒末的速度是6米/秒……。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移动的距离
s=vt,在它的v﹣t图像中(图1),阴影矩形的边长正好是v和t,可见,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移动的距离对应着v﹣t图像中阴影的面积,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移动的距离也有类似的关系。
现有一辆汽车在教练场上由静止开始沿平直道路做匀加速运动,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历史教研组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 2025年表面涂镀材料项目合作计划书
- 实践传承匠心劳动开创未来-小学“五一”劳动节主题实践活动方案
- 医院废物管理的环境控制措施
- 2025年安防电子项目发展计划
- 电子琴推广:校园活动计划
- 装饰工程材料调配计划
- 铁路建设项目质量风险防范措施
- 初二语文写作比赛组织计划
- 2025年玻尿酸注射项目发展计划
- 大型商业综合体弱电智能化规划方案大型商场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案城市综合体弱电方案
- T-CITSA 20-2022 道路交叉路口交通信息全息采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 护士行为规范及护理核心制度
- 在核心素养指导下高中主题班会课的作用
- 中石化在线测评题库
- 跨学科护理合作模式
- 护理临床带教老师
- 机械设备润滑油基础知识(二)
- 妇幼保健院灾害脆弱性分析表
- 管理能力测试题大全
- 血锂异常健康宣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