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二(上)历史寒假作业(十)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24秋•朝阳区校级月考)公元前3000—前200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聚落之间进一步剧烈分化,中心聚落(有的建有城址)与周围中小型聚落,形成等级和主从关系的聚落群体架构。中心聚落出现了特殊的建筑物及不同的功能分区,从中发掘出大量宗教和礼仪器物。这表明,中心聚落的形成()A.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交流和融合 B.反映了社会等级森严的状况 C.是向早期国家演进的重要阶段 D.体现了古代建筑技术的高超2.(2024秋•濠江区校级期中)山西陶寺城址外有郭城,中期城址面积有300万平方米以上;内有宫殿建筑区(新确认为富城),城垣内有数座大型建筑,规模宏大:城内各功能区划分比较清晰,还有纵贯城址的大路。这反映出当时()A.早期国家较强的社会控制力 B.城市营建已经形成制度 C.较高的社会组织和管理能力 D.城市规划走向成熟规范3.(2024秋•雨花区校级月考)西周城邑的建置和规模有严格规制。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掀起筑城高潮,史载列国间夺城割邑,动辄数十;城邑结构布局也随之变革,齐国都城临淄在宫城外新建郭城;宫城地势高亢、格局方正,主体建筑遵循中轴对称形制,郭内则是工商业区和居民区,并无严格规制。这一变化说明()A.礼制秩序完全崩坏 B.城市功能发生异变 C.兼并战争异常激烈 D.社会发展更具活力4.(2024秋•南通期中)战国至秦汉时期的村落继承了村民们相对集中地聚居一处的传统,此外,一些农民开始开垦荒地,另辟居处,形成了一定数量的散村。这一时期村落空间结构的变化()A.得益于商品交换的扩大 B.拓展了村落的功能 C.反映个体农耕经济发展 D.有利于集镇的形成5.(2024春•重庆期中)人类的居住形式,从穴居、巢居到地面筑屋定居,再到聚居点村落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图1、图2是有关早期人类居住形式演变及村落的史料。这些史料,可()A.说明村落最早出现在黄河流域 B.佐证村落形成于旧石器时代 C.印证早期人类定居村落的存在 D.说明各地居住形式演变进程6.(2024•天津三模)汉到明清,中国城市基本上是中央集权式的行政体系的载体,主要城市都是地方官府和士人集中的地方,又是科举与官学等教化机构所在,推行农田水利、河道整治工程,负责地区文化和社会建设,如教育、救灾、福利和医疗等服务的提供。这说明古代城市()A.主要发挥的是经济性功能 B.其发展深受商品经济影响 C.自然经济是其发展的基础 D.不同时期发展具有一致性7.(2024•和平区模拟)唐都长安的街道多为严整的方格网状,而宋都汴京街道大都成“丁”字形、“井”字形或“之”字形布局,还有不工整的所谓的“斜街”。这一变化,反映了宋朝城市()A.经济职能增强 B.布局趋于优化 C.管理更加严格 D.交通更加便捷8.(2024春•蓝田县期中)黍和粟都是小而圆的谷物,构成了古代中国黄河流域最早遇到的烹饪风格的基础。那里的农民生活在小村落里,房子是半地下的,屋顶上盖着厚厚的茅草以抵御冬天的严寒。被洪水和风从上游草原上带过来的粟,像补丁一样散布在黄河谷地,在这肥沃的黄土地上生了根。据此,解读正确的是()A.村落推动中国古代农业产生 B.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水平制约居住形式 C.黄河流域黍粟复种已经相当普及 D.北方旱田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形成9.(2024春•浙江期中)如图是世界各地民居图。影响图中民居样式的主要原因是()A.文化习俗 B.自然环境 C.政治制度 D.商品贸易10.(2024春•潮州期末)据统计,1819年苏格兰因刑事罪被捕的只有89件,1837年已有3176件,1842年增加到4189件。19世纪中叶工人平均寿命仅为22岁,普遍低于农民阶级。19世纪末,曼彻斯特市内有2万人住在地下室里,占工人数的12%。在利物浦,每6人中有1人住在地窖里。材料可用于说明当时英国()A.工业化进程中城市社会问题突出 B.城市化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C.经济发展促进城市治理不断改善 D.社会基层自治制度问题众多11.(2024春•巴音郭楞州期末)19世纪下半叶,西方出现了新的城市规划理论,如以财产共有为基础的全新规划,建立城乡交融、环境优美的分散城镇群,融生物学、社会学、教育学、城市规划学为一体的“城市学”等。这些理论侧面反映了()A.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B.阶级矛盾日渐尖锐 C.西方国家的逆城市化趋势 D.城市问题日益突出12.(2024秋•南京期中)恩格斯曾这样描述曼彻斯特的城市情景:“只要哪里还空得下一个角落,他们就在哪里盖起房子,哪里还有一个多余的出口,他们就在哪里盖起房子来把它堵住……东一排西一排的房屋,连成一片迷阵式的街道,像一些小村庄一样,乱七八糟地散布在寸草不生的光秃秃的黏土地上。”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工人居住条件非常恶劣 B.环境污染的问题严重 C.城市的劳动力大量过剩 D.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13.(2024秋•南通期中)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纽约市郊区城镇建立起了许多大型购物中心,人们不必再为购买生活用品而往返于纽约市中心商业区。纽约郊区城镇与市中心之间的土地差价使许多企业纷纷向郊区城镇迁移,新兴产业在纽约郊区城镇兴起。上述现象反映出美国()A.普通民众的消费水平提高 B.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得到缓解 C.计算机网络实现了商业化 D.传统工商业城市逐渐走向衰落14.(2024•铜川一模)二战后,荷兰机动车数量迅速上涨,机动车出行成为主要出行方式。20世纪70年代,荷兰人发起了自行车回归运动,中央政府也拨出专款,修建大量自行车专用道,安装针对自行车的交通信号灯,自行车出行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城市化进程出现了逆转 B.能源危机改变了出行方式 C.保护环境成为社会共识 D.欧洲汽车制造业陷入困境15.(2024•北辰区三模)如图为世界城市化阶段演进图。如图中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主要得益于()A.政治环境的稳定 B.工业革命的推动 C.生产工具的进步 D.城市人口的增长16.(2024•朝阳区二模)下表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对此分析正确的是()年份整体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亿)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亿)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亿)城市化水平(%)1960年10.3234.25.7260.54.6022.21970年13.7137.16.9866.66.7325.41980年17.6439.67.9870.29.6629.21990年22.3442.68.7772.513.5733.62000年28.5446.69.5074.419.0439.32010年36.2351.810.1176.026.1246.2①发展中国家成为战后全球城市化的推力②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③南北贫富差距扩大导致全球城市化放缓④环境恶化阻碍了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7.(2024•江西模拟)19世纪20﹣40年代,法国城市化初现端倪;到了70年代,城市化星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到1910年,法国的城市化率已达60%。法国近代的城市化()A.受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推动 B.得益于国家产业革命的快速推进 C.是共和制最终确立的结果 D.与三国同盟的军备竞赛密切相关18.(2024春•祥云县校级月考)随着机器化大生产代替以作坊式手工业为主的分散的小商品生产,社会生产力得到高速发展,大量人口流入城市,城市才逐渐成为主要的、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聚落形式。材料最能说明()A.城市化带动了工业化进程 B.城市领导乡村的新时期到来 C.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D.城市布局受到工业化的影响19.(2024春•上高县校级月考)工业革命前的英国,城市多分布在经济最发达的英格兰南部和东南部,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在英格兰的西部和西业部、南威尔士以及苏格兰,原来的小村小镇或荒凉不毛之地,奇迹般地出现了许多的城市,这表明,英国工业革命()A.导致各地经济畸形发展 B.缩小了城乡间的差距 C.带来城市地理格局变化 D.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20.(2023秋•哈尔滨期末)2008年,我国城市公共运营汽(电)车约36.7万辆,是1949年的160倍。城市供水总量500亿立方米,是1949年的160倍,用水普及率达到94.7%。城市供气管道长度25.8万公里,是1980年的46倍,用气普及率达到89.6%。这说明我国()A.城市规模的扩大带动了城市功能增加 B.科技水平是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D.城市化进程呈现出新旧交织的特点二.材料题(共2小题)21.(2024秋•沈阳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城市经济以服务行业和手工业为主,商业贸易对城市发展的贡献相对小一些。这与中国古代的经济基础有关,更与政府的经济政策密切相关。中国大部分城市的职能是以政治军事为主,即使宋代以后,专门经济型城市虽有所发展,但在城市数量中仍占较小比例。中国传统城市没有特定的“圣地”,没有教堂或广场。中国古代城市形成了从诗社、画社、酒肆、茶楼到瓦肆、勾栏等一系列能够满足社会各阶层文化生活需求的场所。﹣﹣摘编自李纯《中国古代城市制度变迁与城市文化生活的发展》材料二欧洲中古时代晚期,城市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港口城市从远洋贸易中获取巨利,由于跨海远程运输风险巨大,且集中投入巨大资金的需求和长期的耽搁、等待,使这些海运城市中的商人逐渐发展了以银行贷款作为基础的信用制度以及分摊风险的保险制度。这两个新兴的经济制度,毋庸置疑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石。经济实力的增长,提供了城市与封建主谈判的资金支持,为城市自治权的获取提供了基础。城市经济兴旺,人口众多,城市大学进一步发展,大学之间的交流也孕育着创新新理论的机缘。﹣﹣摘编自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特点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古晚期西方城市发展的表现并说明其影响。22.(2024•岳阳县校级开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维多利亚时期(1837﹣1901年)的伦敦是最早出现近代贫民窟的城市之一。1851年,作为英国首都的伦敦,是全国制造业中心与主要贸易港口,吸引着全英及欧洲其他地区的就业人口。同时,圈地运动导致大量失去生产资料的农民被迫进城务工,他们的收入水平普遍很低。当时英国市场经济并不稳定,许多工厂雇有大量的临时工与季节工。伦敦高昂的房租和物价水平远超其他城市。政府中的自由主义者认为,经济活动中的自由竞争能解决所有问题,这导致政府更愿意将住房问题交给市场去处理。于是,大量非熟练工、临时工、季节工与失业群体只好搬进过度拥挤、卫生状况恶劣但租金相对较低的居民区生存,而这些居民区也随着人口密度的不断增长逐渐成了贫民窟。材料二新加坡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城市国家。住房问题上,新加坡拥有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两大体系,其中,以“组屋”为代表的保障性住房始终占据主体地位,而商品房占比在20世纪90年代一度降至不足1%。早在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政府便大规模兴建公共住房。1966年颁布的《土地征用法令》规定,政府有权征用私人土地用于国家建设,这保证了大规模建设公共住房所需的土地。组屋售价由政府根据中低收入群体的承受能力而不是成本决定,建设组屋的亏损由财政补贴。政府还限制居民购买组屋次数,更不允许以投资为目的买房。——摘编自郭伟伟《“居者有其屋”——独具特色的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及启示》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19世纪伦敦贫民窟形成的历史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加坡“组屋”建设的特点。(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现代城市居住空间变化历程对你的启示。
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二(上)历史寒假作业(十)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CCDCCDABBAD题号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BBCABCCC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24秋•朝阳区校级月考)公元前3000—前200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聚落之间进一步剧烈分化,中心聚落(有的建有城址)与周围中小型聚落,形成等级和主从关系的聚落群体架构。中心聚落出现了特殊的建筑物及不同的功能分区,从中发掘出大量宗教和礼仪器物。这表明,中心聚落的形成()A.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交流和融合 B.反映了社会等级森严的状况 C.是向早期国家演进的重要阶段 D.体现了古代建筑技术的高超【分析】本题考查了古代城市,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可知,在新石器时代后期出现了中心聚落,出现了宗教文化,政治中心,还有城墙,这都体现了早期国家初具雏形的特征,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承交流和融合,排除A项;材料只能体现社会出现一定的阶级分化,但达不到社会等级森严的程度,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具体的建筑技术,不能体现建筑技术高超,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2024秋•濠江区校级期中)山西陶寺城址外有郭城,中期城址面积有300万平方米以上;内有宫殿建筑区(新确认为富城),城垣内有数座大型建筑,规模宏大:城内各功能区划分比较清晰,还有纵贯城址的大路。这反映出当时()A.早期国家较强的社会控制力 B.城市营建已经形成制度 C.较高的社会组织和管理能力 D.城市规划走向成熟规范【分析】本题考查了古代城市的发展,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据材料可知,山西陶寺城址外有郭城,有宫殿建筑区,有数座大型建筑,规模宏大,且城内各功能区划分比较清晰,据此可以说明,建设如此浩大的工程,需要较高的社会组织和管理能力,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社会组织力量的强大,而非控制力,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城市营建制度是否已经形成,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社会管理能力的强大,无法得出城市规划是否走向成熟,以及规范,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2024秋•雨花区校级月考)西周城邑的建置和规模有严格规制。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掀起筑城高潮,史载列国间夺城割邑,动辄数十;城邑结构布局也随之变革,齐国都城临淄在宫城外新建郭城;宫城地势高亢、格局方正,主体建筑遵循中轴对称形制,郭内则是工商业区和居民区,并无严格规制。这一变化说明()A.礼制秩序完全崩坏 B.城市功能发生异变 C.兼并战争异常激烈 D.社会发展更具活力【分析】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城市的发展,解题关键信息是“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掀起筑城高潮,史载列国间夺城割邑,动辄数十;城邑结构布局也随之变革,齐国都城临淄在宫城外新建郭城;宫城地势高亢、格局方正,主体建筑遵循中轴对称形制,郭内则是工商业区和居民区,并无严格规制”。【解答】A.宫城依然遵循一定的礼制,不能说礼制秩序完全崩溃,排除;B.城市功能依然是以政治、军事为主,没有发生异变,排除;C.城郭制的形成,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不是兼并战争异常激烈,排除;D.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工商业的繁荣,人口增加且相对集中,带动了城市的繁荣与发展,所以社会发展更具活力,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城市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4.(2024秋•南通期中)战国至秦汉时期的村落继承了村民们相对集中地聚居一处的传统,此外,一些农民开始开垦荒地,另辟居处,形成了一定数量的散村。这一时期村落空间结构的变化()A.得益于商品交换的扩大 B.拓展了村落的功能 C.反映个体农耕经济发展 D.有利于集镇的形成【分析】本题考查了古代村落、集镇和城市,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A.得益于商品交换的扩大:材料中并未提及商品交换的扩大与村落空间结构变化之间的直接联系。此选项虽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村落发展,但并非材料强调的主要因素。因此,此选项不正确。B.拓展了村落的功能:材料主要描述的是村落空间结构的变化,即由集中居住到形成散村,并未明确提及村落功能的拓展。此选项与材料内容关联度不高。因此,此选项不正确。C.反映个体农耕经济发展:材料中提到农民开始开垦荒地并另辟居处,这反映了个体农耕经济的兴起和发展。农民能够独立开垦荒地并形成新的居住点,正是个体农耕经济发展的体现。此选项与材料内容高度相关且逻辑合理。因此,此选项正确。D.有利于集镇的形成:虽然散村的形成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口和资源的聚集,但材料并未直接提及这一变化对集镇形成的影响。此选项的推断超出了材料信息的范围。因此,此选项不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村落、集镇和城市,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2024春•重庆期中)人类的居住形式,从穴居、巢居到地面筑屋定居,再到聚居点村落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图1、图2是有关早期人类居住形式演变及村落的史料。这些史料,可()A.说明村落最早出现在黄河流域 B.佐证村落形成于旧石器时代 C.印证早期人类定居村落的存在 D.说明各地居住形式演变进程【分析】本题考查了古代村落、集镇和城市,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图1、图2是有关早期人类居住形式演变及村落的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石器时代,中国内蒙古地区和西亚都出现了人类定居的村落,可以印证早期人类定居村落的存在,C项正确;材料与黄河流域文明无关,无法说明村落最早出现在黄河流域,排除A项;两幅图片都属于新石器时代,排除B项;材料只有两地某一时期的村落遗址,无法证明居住形式的演变进程,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古代村落、集镇和城市,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6.(2024•天津三模)汉到明清,中国城市基本上是中央集权式的行政体系的载体,主要城市都是地方官府和士人集中的地方,又是科举与官学等教化机构所在,推行农田水利、河道整治工程,负责地区文化和社会建设,如教育、救灾、福利和医疗等服务的提供。这说明古代城市()A.主要发挥的是经济性功能 B.其发展深受商品经济影响 C.自然经济是其发展的基础 D.不同时期发展具有一致性【分析】本题考查了古代城市发展,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中国城市基本是中央集权行政体系的载体,主要城市都是地方官府和士人集中的地方,又是科举与官学等教化机构所在”可知,汉朝到明清时期,中国实行集权统治,城市基本上是行政管理的中心,政府机构和官员的办公场所设在城市内,又承载着文化和社会建设功能,整个古代城市功能没有发生太多变化,反映出城市不同时期发展具有一致性,D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中国古代城市以政治功能为主,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城市的功能变化不大,与商品经济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自然经济对城市发展影响,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古代城市发展,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7.(2024•和平区模拟)唐都长安的街道多为严整的方格网状,而宋都汴京街道大都成“丁”字形、“井”字形或“之”字形布局,还有不工整的所谓的“斜街”。这一变化,反映了宋朝城市()A.经济职能增强 B.布局趋于优化 C.管理更加严格 D.交通更加便捷【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城市的发展,需要结合古代城市发展的特征来解答。【解答】根据材料“宋都汴谓的‘斜街’。”可知,宋朝时期,为适应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状况,宋都汴京街道与唐朝长安相比出现不规则的变化,说明宋朝城市经济职能增强,A项正确;汴京街道大都成“丁”字形、“井”字形或“之”字形布局,还有不工整的所谓的“斜街”,对于都城来讲这并非是布局优化的表现,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宋朝与唐朝街道的变化,无法判定是否管理更加严格,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宋朝与唐朝街道的变化,无法判定是否交通更加便捷,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城市的发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8.(2024春•蓝田县期中)黍和粟都是小而圆的谷物,构成了古代中国黄河流域最早遇到的烹饪风格的基础。那里的农民生活在小村落里,房子是半地下的,屋顶上盖着厚厚的茅草以抵御冬天的严寒。被洪水和风从上游草原上带过来的粟,像补丁一样散布在黄河谷地,在这肥沃的黄土地上生了根。据此,解读正确的是()A.村落推动中国古代农业产生 B.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水平制约居住形式 C.黄河流域黍粟复种已经相当普及 D.北方旱田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形成【分析】本题考查了世界各地的民居及特征,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屋顶上盖着厚厚的茅草以抵御冬天的严寒”并结合所学可知,北方气候寒冷,古代北方房屋设计注重御寒,这显然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据材料“房子是半地下的”可知,半低下的房子设计可以节省建筑材料,这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关联密切,因此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水平制约居住形式的说法符合题意,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村落推动中国古代农业产生,排除A项;材料虽然提到黍和粟在黄河流域出现,但据材料无法得知黍粟复种在黄河流域的种植情况,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精耕细作主要体现在耕作工具、耕作技术、水利工程等方面,材料均不涉及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世界各地的民居及特征,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9.(2024春•浙江期中)如图是世界各地民居图。影响图中民居样式的主要原因是()A.文化习俗 B.自然环境 C.政治制度 D.商品贸易【分析】本题考查了世界各地的民居及特征,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不同地区因自然环境不同,民居的风格和特色也不一样,说明影响民居样式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B项正确;文化习俗属于重要因素,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A项;材料中的民居样式与政治制度无关,排除C项;材料中世界各地民居不一样,与商品贸易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世界各地的民居及特征,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0.(2024春•潮州期末)据统计,1819年苏格兰因刑事罪被捕的只有89件,1837年已有3176件,1842年增加到4189件。19世纪中叶工人平均寿命仅为22岁,普遍低于农民阶级。19世纪末,曼彻斯特市内有2万人住在地下室里,占工人数的12%。在利物浦,每6人中有1人住在地窖里。材料可用于说明当时英国()A.工业化进程中城市社会问题突出 B.城市化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C.经济发展促进城市治理不断改善 D.社会基层自治制度问题众多【分析】本题考查了城市化的演进及其产生的问题,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1819年苏格兰因刑事罪被捕的只有89件,1837年已有3176件,1842年增加到4189件”“工人平均寿命仅为22岁”“曼彻斯特市内有2万人住在地下室里,占工人数的12%”“在利物浦,每6人中有1人住在地窖里”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在英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犯罪率上升,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问题,这主要说明英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城市建设的相对滞后,A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城市化加剧了社会贫富的分化,排除B项;材料反映城市化中的出现的问题,未涉及治理改善,排除C项;材料主要反映城市生存环境,并未反映社会基层自治制度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城市化的演进及其产生的问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1.(2024春•巴音郭楞州期末)19世纪下半叶,西方出现了新的城市规划理论,如以财产共有为基础的全新规划,建立城乡交融、环境优美的分散城镇群,融生物学、社会学、教育学、城市规划学为一体的“城市学”等。这些理论侧面反映了()A.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B.阶级矛盾日渐尖锐 C.西方国家的逆城市化趋势 D.城市问题日益突出【分析】本题考查了城市化,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建立城乡交融、环境优美的分散城镇群,融生物学、社会学、教育学、城市规划学为一体的‘城市学’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西方城市问题突出,因此出现了新的城市规划理论,D项正确;材料内容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材料并未对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展开论述,无法说明矛盾尖锐,排除B项;材料中新的城市规划理论的出现不能说明其出现了逆城市化趋势,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城市化,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2.(2024秋•南京期中)恩格斯曾这样描述曼彻斯特的城市情景:“只要哪里还空得下一个角落,他们就在哪里盖起房子,哪里还有一个多余的出口,他们就在哪里盖起房子来把它堵住……东一排西一排的房屋,连成一片迷阵式的街道,像一些小村庄一样,乱七八糟地散布在寸草不生的光秃秃的黏土地上。”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工人居住条件非常恶劣 B.环境污染的问题严重 C.城市的劳动力大量过剩 D.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分析】本题考查了城市化的演进,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据题干“只要哪里还空得下一个角落,他们就在哪里盖起房子……东一排西一排的房屋,连成一片迷阵式的街道……乱七八糟地散布在寸草不生的光秃秃的黏土地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描述了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曼彻斯特城市房屋密集、布局混乱、缺乏规划的现象,这反映了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导致城市住房紧张,进而形成了这种城市布局,D项正确;题干描述的是城市房屋布局和建设的状况,并未直接提及工人居住条件的恶劣程度,虽然可以推测居住条件可能不佳,但这不是导致题干所述现象的直接原因,排除A项;题干同样没有直接提及环境污染问题,虽然工业革命时期环境污染确实严重,但这不是导致城市房屋密集、布局混乱的直接原因,排除B项;题干描述的是城市房屋建设的状况,并未直接说明城市的劳动力是否大量过剩,虽然工业化进程会吸引大量劳动力进入城市,但劳动力过剩不是导致题干所述现象的直接原因,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3.(2024秋•南通期中)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纽约市郊区城镇建立起了许多大型购物中心,人们不必再为购买生活用品而往返于纽约市中心商业区。纽约郊区城镇与市中心之间的土地差价使许多企业纷纷向郊区城镇迁移,新兴产业在纽约郊区城镇兴起。上述现象反映出美国()A.普通民众的消费水平提高 B.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得到缓解 C.计算机网络实现了商业化 D.传统工商业城市逐渐走向衰落【分析】本题考查了城市化,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A.普通民众的消费水平提高:题目中提到大型购物中心的建立和人们购物地点的变化,这确实反映了消费活动的变化,但并未直接说明消费水平提高。此选项虽有关联,但不够直接。B.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得到缓解:题目描述的现象表明城市功能和产业正在向郊区转移,这可以视为城市化进程的一种表现。这种转移可能有助于缓解市中心的人口密集、交通拥堵等问题,符合题目描述的现象。C.计算机网络实现了商业化:题目中并未提及计算机网络或其商业化,此选项与题目描述的现象无直接关联。D.传统工商业城市逐渐走向衰落:虽然题目提到企业迁移到郊区,但这并不直接等同于市中心传统工商业的衰落。市中心可能仍保留有其他重要功能,此选项过于绝对。故选:B。【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4.(2024•铜川一模)二战后,荷兰机动车数量迅速上涨,机动车出行成为主要出行方式。20世纪70年代,荷兰人发起了自行车回归运动,中央政府也拨出专款,修建大量自行车专用道,安装针对自行车的交通信号灯,自行车出行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城市化进程出现了逆转 B.能源危机改变了出行方式 C.保护环境成为社会共识 D.欧洲汽车制造业陷入困境【分析】本题考查了城市化的演进及其产生的问题,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70年代,产油国提高油价引发了战后严重的能源危机,深刻影响了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自行车回归运动便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推动荷兰成为名副其实的“自行车王国”,B项正确;城市化进程出现了逆转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社会共识”过于绝对化,排除C项;当时的经济危机确实对欧洲汽车制造业有一定冲击,但它无法解释自行车出行量的大幅提高,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城市化的演进及其产生的问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5.(2024•北辰区三模)如图为世界城市化阶段演进图。如图中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主要得益于()A.政治环境的稳定 B.工业革命的推动 C.生产工具的进步 D.城市人口的增长【分析】本题考查了城市化的演进及其产生的问题,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据材料信息可知,自文明产生依赖,城市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化速度加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推动了城市人口的增加,推动城市化进程,C项正确;古代以来城市化水平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但政治环境并非一直稳定,排除A项;工业革命之前,世界城市化也在不断发展,排除B项;城市人口的增长是城市化的表现,不是城市化发展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城市化的演进及其产生的问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6.(2024•朝阳区二模)下表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对此分析正确的是()年份整体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亿)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亿)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亿)城市化水平(%)1960年10.3234.25.7260.54.6022.21970年13.7137.16.9866.66.7325.41980年17.6439.67.9870.29.6629.21990年22.3442.68.7772.513.5733.62000年28.5446.69.5074.419.0439.32010年36.2351.810.1176.026.1246.2①发展中国家成为战后全球城市化的推力②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③南北贫富差距扩大导致全球城市化放缓④环境恶化阻碍了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了工业革命,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依据材料概况可知:材料展示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从表中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可以看出高于发展中国家,但从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来看,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速度快于发达国家,所以说发展中国家成为战后全球城市化的推力,①②正确;③错在南北贫富差距扩大,是全球性问题,与各国城市化进程关系不大,城市化进程放缓和发达国家发展速度减缓有关;④错在材料无法体现环境恶化阻碍了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排除B、C、D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工业革命,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7.(2024•江西模拟)19世纪20﹣40年代,法国城市化初现端倪;到了70年代,城市化星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到1910年,法国的城市化率已达60%。法国近代的城市化()A.受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推动 B.得益于国家产业革命的快速推进 C.是共和制最终确立的结果 D.与三国同盟的军备竞赛密切相关【分析】本题考查了工业革命,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19世纪至20世纪初,法国工业革命的进行,推动了法国城市化的进程,所以法国近代的城市化得益于国家产业革命的快速推进,B项正确;拿破仑战争发生于19世纪初,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A项;法国城市化与共和制的关系,从材料中看不出,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城市化与军备竞赛的联系,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工业革命,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8.(2024春•祥云县校级月考)随着机器化大生产代替以作坊式手工业为主的分散的小商品生产,社会生产力得到高速发展,大量人口流入城市,城市才逐渐成为主要的、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聚落形式。材料最能说明()A.城市化带动了工业化进程 B.城市领导乡村的新时期到来 C.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D.城市布局受到工业化的影响【分析】本题考查了工业革命,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随着机器化大生产代替以作坊式手工业为主的分散的小商品生产,社会生产力得到高速发展,大量人口流入城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产业结构调整,许多农民离开乡村,进入城市从事工业与服务业,城市人口比重上升,C项正确;依据材料可知,是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不是“城市化带动了工业化进程”,排除A项;“城市领导乡村的新时期到来”的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城市布局”,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工业革命,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9.(2024春•上高县校级月考)工业革命前的英国,城市多分布在经济最发达的英格兰南部和东南部,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在英格兰的西部和西业部、南威尔士以及苏格兰,原来的小村小镇或荒凉不毛之地,奇迹般地出现了许多的城市,这表明,英国工业革命()A.导致各地经济畸形发展 B.缩小了城乡间的差距 C.带来城市地理格局变化 D.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分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让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在英格兰的西部和西北部、南威尔士以及苏格兰,原来的小村小镇或荒凉不毛之地,奇迹般地出现了许多的城市。”可知,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英格兰西部和西北部等地区的城市崛起,对英国的城市地理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英国各地经济畸形发展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城乡差距的信息,其次工业革命加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工业革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0.(2023秋•哈尔滨期末)2008年,我国城市公共运营汽(电)车约36.7万辆,是1949年的160倍。城市供水总量500亿立方米,是1949年的160倍,用水普及率达到94.7%。城市供气管道长度25.8万公里,是1980年的46倍,用气普及率达到89.6%。这说明我国()A.城市规模的扩大带动了城市功能增加 B.科技水平是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D.城市化进程呈现出新旧交织的特点【分析】本题考查了城市化,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城市公共运营汽(电)车数量的增加,用水、用气的普及,体现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改善居民生活条件,C项正确;城市主要功能有生产功能、服务功能、管理功能等,材料只提及城市的服务功能,不能得出城市功能增加,排除A项;经济发展水平是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排除B项;材料没有“城市化进程新旧交织”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城市化,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二.材料题(共2小题)21.(2024秋•沈阳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城市经济以服务行业和手工业为主,商业贸易对城市发展的贡献相对小一些。这与中国古代的经济基础有关,更与政府的经济政策密切相关。中国大部分城市的职能是以政治军事为主,即使宋代以后,专门经济型城市虽有所发展,但在城市数量中仍占较小比例。中国传统城市没有特定的“圣地”,没有教堂或广场。中国古代城市形成了从诗社、画社、酒肆、茶楼到瓦肆、勾栏等一系列能够满足社会各阶层文化生活需求的场所。﹣﹣摘编自李纯《中国古代城市制度变迁与城市文化生活的发展》材料二欧洲中古时代晚期,城市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港口城市从远洋贸易中获取巨利,由于跨海远程运输风险巨大,且集中投入巨大资金的需求和长期的耽搁、等待,使这些海运城市中的商人逐渐发展了以银行贷款作为基础的信用制度以及分摊风险的保险制度。这两个新兴的经济制度,毋庸置疑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石。经济实力的增长,提供了城市与封建主谈判的资金支持,为城市自治权的获取提供了基础。城市经济兴旺,人口众多,城市大学进一步发展,大学之间的交流也孕育着创新新理论的机缘。﹣﹣摘编自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特点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古晚期西方城市发展的表现并说明其影响。【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古代城市的发展。第一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特点形成的原因;第二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中古晚期西方城市发展的表现并说明其影响。【解答】(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中国古代城市经济以服务行业和手工业为主,商业贸易对城市发展的贡献相对小一些”可知,以服务业和手工业为主,商业发展有限;根据“中国大部分城市的职能是以政治军事为主”可知,城市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和军事;根据“即使宋代以后,专门经济型城市虽有所发展,但在城市数量中仍占较小比例”可知,宋代以后,城市的经济职能有所增强,工商业城市有所发展,但数量相对较少;根据“中国传统城市没有特定的‘圣地’,没有教堂或广场”“中国古代城市形成了从诗社、画社、酒肆、茶楼到瓦肆、勾栏等一系列能够满足社会各阶层文化生活需求的场所”可知,城市中的服务设施十分齐全,公共设施不发达。原因:根据材料一中“这与中国古代的经济基础有关,更与政府的经济政策密切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封建政府长期实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根据“没有特定的‘圣地’”“形成了诗社……等一系列能够满足社会各阶层文化需求的场所”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在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城市特点形成的原因还包括科举制的推行和尚学风气的影响。(2)表现:根据材料二中“港口城市从远洋贸易中获取巨利”可知,沿海的港口城市商业繁荣;根据“逐渐发展了以银行贷款作为基础的信用制度以及分摊风险的保险制度”可知,信用制度和保险制度兴起;根据“城市经济兴旺,人口众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商品经济繁荣,人口众多;根据“城市大学进一步发展”可知,城市大学发展。影响:根据材料二中“(信用制度和保险制度)毋庸置疑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根据“为城市自治权的获取提供了基础”可知,促进了城市自治运动的兴起;根据“城市经济兴旺,人口众多,城市大学进一步发展,大学之间的交流也孕育着创新新理论的机缘”可知,中古晚期西方城市的发展,为西欧思想解放和社会转型创造了条件。故答案为:(1)特点:以服务业和手工业为主,商业发展有限;城市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和军事;宋代以后,城市的经济职能有所增强,工商业城市有所发展,但数量相对较少;城市中的服务设施十分齐全,公共设施不发达。原因:中国古代以自然经济为主导;封建政府长期实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儒家思想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科举制的推行;尚学风气的影响。(2)表现:沿海港口城市商业繁荣;信用制度和保险制度兴起;商品经济兴旺,人口众多;大学有所发展。影响: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促进了城市自治运动的兴起;为西欧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转型创造了条件。【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古代城市的发展,考查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医院物业委托管理与维护合同4篇
- 2025年度个人向公司借款用于投资合作合同范本2篇
- 2025年度影视作品制作及版权运营合同3篇
- 2024版院长聘用合同
- 2024装修样板间保密协议
- 2025年度智能家居产品承包加工合同4篇
- 2025年度智慧社区车位出售及智能停车解决方案合同4篇
- 2025年度咖啡馆股权置换及品牌输出合同3篇
- 2025年复杂断块油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度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承包服务合同范本4篇
- 人教版(2025新版)七年级下册英语:寒假课内预习重点知识默写练习
- 艺术品捐赠协议
- 【公开课】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 高职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婴幼儿照护赛项)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公安部直属事业单位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NB-T 47013.15-2021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5部分:相控阵超声检测
- 司炉岗位应急处置卡(燃气)参考
- 10KV供配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终端拦截攻略
- 药物外渗处理及预防【病房护士安全警示教育培训课件】--ppt课件
- 纸箱检验标准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