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青岛版六三制新八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青岛版六三制新八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青岛版六三制新八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青岛版六三制新八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青岛版六三制新八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青岛版六三制新八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以科学原理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因此可以利用周期表中的元素任意组合新物质B.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C.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不是由分子构成,就一定是由原子构成D.CO和CO2的元素组成相同,所以它们的性质也完全相同2、某原子核内质子数为rm{19}中子数比电子数多rm{1}则该原子中所含微粒rm{(}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rm{)}总数一共为rm{(}rm{)}A.rm{56}B.rm{59}C.rm{58}D.rm{40}3、已知:rm{2KClO_{3}dfrac{Mn{o}_{2}}{?}2KCl+3O_{2}隆眉}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rm{2KClO_{3}dfrac{Mn{o}_{2}}{?}

2KCl+3O_{2}隆眉}和rm{KClO_{3}}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rm{MnO_{2}}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rm{y}rm{(}

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B.生成rm{)}的质量C.固体中rm{O_{2}}的质量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rm{MnO_{2}}4、科学实验证明:空气中微量臭氧rm{(O_{3})}可抵御阳光中紫外线对人体的损害,作空调和冰箱制冷剂的“氟利昂”是一种氟氯烃rm{(}以rm{M}代替其化学式rm{)}它可破坏臭氧层,其反应过程可表示为:rm{M+O_{3}隆煤MO+O_{2}}rm{MO+O隆煤M+O_{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氟氯烃在反应中的作用是()A.反应物B.生成物C.催化剂D.添加剂5、某气体由rm{H_{2}}rm{CH_{4}}rm{CO}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点燃该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迅速倒转烧杯,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对该气体组成的推断不正确的是rm{(}rm{)}A.可能只含有甲烷B.一定只含有rm{H_{2}}和rm{CO}C.可能三种气体都有D.不可能只含有rm{H_{2}}6、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混合加热至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中物质的种类为rm{(}rm{)}A.rm{1}种B.rm{2}种C.rm{3}种D.rm{4}种7、下列关于电解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电解水是分解反应。

B.电解时;水分子被破坏。

C.电解前后氢;氧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发生了变化。

D.电解水应用直流电源。

8、下列元素中,书写错误的是A.钙CaB.镁MgC.铁FED.硫S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9、下列火灾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如遇到电线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B.发现家里煤气泄露时;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

C.木材;棉布等着火可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D.高层住房着火;在等待救援时打开所有门窗。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气中rm{N_{2}}的质量分数约为rm{78%}B.rm{O_{2}}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可燃性C.氧化反应不都是化合反应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11、rm{ag}炭与rm{bg}氧气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反应停止后密闭容器中的物质是两种气体rm{.}则rm{a}与rm{b}的比值是()

A.rm{a}rm{/}rm{b}rm{漏聞3/8}B.rm{3/8<}rm{a}rm{/}rm{b}rm{<3/4}C.rm{a}rm{/}rm{b}rm{<3/8}D.rm{a}rm{/}rm{b}rm{篓R3/4}12、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室气体制取,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装置rm{A}可用于加热固体制气体B.装置rm{B}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C.装置rm{C}只能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D.装置rm{B}和rm{D}组合可用于制取氢气13、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rm{(}rm{)}A.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属于化合反应C.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D.生活在小河中的鱼类能够呼吸,主要是由于河水中含有氧原子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4、如右图形象地表示某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数目的变化情况,其中○○、和●●,分别表示三种不同的分子;试回答:

(1)图示内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____理由是,____.

(2)该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

(3)若表示NH3分子,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

15、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生活中的变化与现象是化学学科的特有思维方式.

(1)请将下列现象中体现出的分子性质写在下面横线上.

①A:____;

②B:____;

③C:____.

(2)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有助于理解反应的实质.

①如图是氢气燃烧过程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请将如图“反应”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②在该变化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保持不变的粒子是____,生成的新粒子是____.

③通过上图可以获取的信息:____;____.(写两条)16、往某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则该溶液的PH____7(填“=”或“<”或“>”).17、某小组通过对人体呼吸过程中各种气体体积分数的实验探究;得到下表所示数据:

。XY二氧化碳水其他呼入气体78%21%0.03%0.06%0.91%呼出气体75%15%3.68%5.44%0.88%(1)X是______,Y是______.

(2)集满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应______(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用排水集气法判断集气瓶中已收集满呼出气体的实验现象为______

(3)人体在呼吸过程中,气体Y减少,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是______.18、如图是一些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仔细观察;分析,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rm{(1)}上述粒子中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______rm{(}填序号,下同rm{)}属于阳离子的是______;

rm{(2)}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______

rm{(3)垄脷}是______rm{(}金属、非金属rm{)}元素,在化学变化中容易______rm{(}得到、失去rm{)}电子.19、用化学符号填空:rm{(1)2}个氢原子_______

rm{(2)2}个氮分子_______

rm{(3)}铁离子________

rm{(4)}甲烷_______rm{(5)}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rm{+5}价_________

rm{(6)}镁元素显rm{+2}价的氧化物__________20、如图是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

rm{(1)}甲;乙两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的特点是______.

rm{(2)}甲、乙两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后物质的化学性质______rm{(}填“发生了”或“未发生”rm{)}改变,原因是______.21、微型化录音录像的高性能磁带中的磁粉主要材料之一是化学组成相当于CoFe2O4的化合物;又知钴(Co)和铁都可能有+2;+3价,且上述化合物中每种元素只具有一种化合价,则钴的化合价为______

A.+2、B.+3C.+2或+3D.铁的化合价为______评卷人得分四、探究题(共4题,共24分)22、请根据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rm{(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从图中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rm{(}填序号rm{)}若用rm{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_____端通入。rm{(}填rm{e}或rm{f)}写出实验室制取rm{CO_{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制取的rm{CO_{2}}最好选用______方法来收集.

rm{(2)}若某气体既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又能用排水法收集,则气体具备的性质是rm{(}rm{)}

rm{垄脵}不与水反应rm{垄脷}易溶于水rm{垄脹}密度比空气小rm{垄脺}密度比空气大.A.rm{垄脵垄脹}rm{B.垄脷垄脹}rm{C.垄脷垄脺}rm{D.垄脵垄脺}rm{(3)CO_{2}}的检验与验满:检验气体通常用______,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rm{(4)}写出下图仪器rm{A}的名称______rm{.}制取rm{CO_{2}}时,某同学在装置中添加了多孔隔板rm{(}图乙rm{)}实验时,可将固体药品放在______rm{(}填“rm{a}”或“rm{b}”rm{)}处,若用装置甲制取rm{CO_{2}}加入到试管中盐酸的量最起码要达到______.rm{(5)}图丙与图甲相比其优点是______rm{(}写出一条即可rm{)}.23、为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某兴趣小组以“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进行了探究。

rm{(1)}如图rm{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天平的指针______rm{(}填“会”或“不会”rm{)}继续保持平衡,原因是______rm{(}填“能”或“不能”rm{)}用该图示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rm{(2)}某同学用图rm{2}装置实验:称取rm{4.8g}镁条在点燃的条件下与充足的空气反应,反应完全后,称量固体的质量小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得到的氧化镁的质量______rm{g}

【提出问题】固体质量为什么会减小呢?是否发生了其他反应呢?

【查阅资料】镁在空气中除了与氧气反应;还可发生下列反应:

rm{垄脵}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能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单质和一种白色固体。请试着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rm{垄脷}镁在氮气中能燃烧生成氮化镁rm{(Mg_{3}N_{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在该反应中rm{4.8g}镁充分反应可以生成氮化镁______rm{g(}结果保留一位小数rm{)}

【猜想与假设】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可能是由于还发生反应______rm{(}“rm{垄脵}”或“rm{垄脷}”rm{)}造成的;理由是______。

【实验结论】rm{4.8g}镁在空气中完全反应后;所得固体质量小于理论值,是因为生成的产物中除氧化镁外还有______所致。

【评价与反思】通过上述实验,你对燃烧与灭火的新认识是______24、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rm{垄脵}在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并塞紧橡皮塞rm{垄脷}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rm{垄脜}步骤rm{垄脷}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rm{垄脝}实验得出的关于空气组成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垄脟}该实验还可以推论出氮气的性质有rm{(}一条rm{)}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4)}用以上装置和操作,用木炭代替了红磷,当木炭停止燃烧,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后,水几乎没有进入集气瓶,原因___________25、几位同学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当收集完所需的氧气并停止加热后,对剩余固体成分的情况进行了以下猜想。

提出问题:反应后的固体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猜想:剩余固体为氯酸钾;氯化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

乙同学猜想:剩余固体为二氧化锰;氧气。

丙同学猜想:rm{(1)}______

表达与交流:说出甲同学作出猜想的理由是rm{(2)}______.

反思与评价:甜甜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不合理,理由一是rm{(3)}______;理由二是rm{(4)}______;

活动与探究:请帮助甲同学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先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继续rm{(5)}______,再将rm{(6)}______伸入试管,若观察到rm{(7)}______的现象,说明甲的猜想是正确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B【分析】试题分析:A;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的种类及元素的性质分析;

B;根据化合物的定义及组成分析;

C;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的种类分析;

D、根据CO和CO2的结构进行分析.

A;不同的元素具有不同的性质;不同的元素不能任意组合新物质.故A推理不合理;

B;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故B推理合理;

C;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故C推理不合理;

D、CO和CO2的元素组成相同;但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性质不相同.故D推理不合理;

故选B.【解析】【答案】B2、C【分析】解:某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rm{19}由于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该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rm{19}而中子数比质子数多rm{1}所以中子数为rm{19+1=20}则该原子中粒子总数为质子数rm{+}中子数rm{+}电子数rm{=19+20+19=58}

故选:rm{C}

依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结合原子的内部结构分析解答即可。

主要考查了原子的结构中质子,中子,电子之间的关系。掌握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是解题的关键。【解析】rm{C}3、A【分析】【分析】由图象可知,纵坐标表示的物质或元素开始不变,再逐渐减少,反应停止后不变,结合各物质即元素在反应中的变化情况来分析。本题应用质量守恒的方法确定解答,解题关键明确图象含义和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运用。【解答】A.反应后生成氧气跑掉,故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从开始反应就不断减少,反应停止后不变,由于二氧化锰中也有氧元素,故最后不能为rm{0}故A选项符合该图像;

B.生成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加;故B选项不符合该图像;

C.二氧化锰在反应中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C选项不符合该图像;

D.反应前后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不变;固体质量减少,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大,故D选项不符合该图象。

故选A。

【解析】rm{A}4、C【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催化剂的概念。根据已有的知识即可解答。【解答】rm{M}参加了反应,但反应前后其化学性质及质量不变,而反应速率改变,则rm{M}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故选C。【解析】rm{C}5、B【分析】解: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有水生成;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A、若只有甲烷,燃烧方程式为:rm{CH_{4}+2O_{2}dfrac{overset{;{碌茫脠录};}{.}}{;}CO_{2}+2H_{2}O}故正确;

B、可能只含有甲烷,不一定只含有rm{CH_{4}+2O_{2}dfrac{

overset{;{碌茫脠录};}{.}}{;}CO_{2}+2H_{2}O}和rm{H_{2}}故错误;

C;三种气体可以共存;故正确;

D;由于石灰水变浑浊;故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故正确;

故选:rm{CO}.

根据燃烧的现象及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气体中含有氢元素,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碳元素.

本题考查常见气体的检验,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较低.rm{B}【解析】rm{B}6、C【分析】解:氯酸钾加热能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高锰酸钾加热能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的固体是氯化钾、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共三种物质,故选C.

根据加热以后氯酸钾分解成氯化钾和氧气;高锰酸钾分解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氧气的制取原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rm{.}要求同学们熟练掌握有关反应,以便灵活应用.【解析】rm{C}7、C【分析】

A;电解水是水分解生成氢气与氧气的过程;符合“一变多”的分解反应特征,说法正确;

B;电解水时;水分子被破坏,分解成氢原子和原子,说法正确;

C;水电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整个过程中氢氧两种原子的种类及数量均未改变,说法错误;

D;电解水时必须通入的是直流电;才能顺利完成实验,说法正确.

故选C

【解析】【答案】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和化学反应的实质;推出合理的结论,解答时要逐项分析,再判断正误.在电解水实验中,水分子分解成氢氧原子,氢氧原子再重新组合.

8、C【分析】【解析】试题分析: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A、钙元素的元素符号为:Ca,正确;B、镁元素的元素符号为:Mg,正确;C、铁元素的元素符号为:Fe,第二个字母要小写,错误;D、硫元素的元素符号为:S,正确。故选C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解析】【答案】C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9、BC【分析】

A;如遇到电线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因为这样容易造成安全事故.故选项错误;

B;发现家里煤气泄露时;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方法正确.故选项正确;

C;木材、棉布等着火可用泡沫灭火器扑灭;因为这样可以隔绝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正确;

D;高层住房着火;在等待救援时不能打开所有门窗,因为这样会促进燃烧.故选项错误.

故选BC.

【解析】【答案】A;天然水或自来水中因为溶解有多种物质;从而增强了导电能力;

B;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C;隔绝氧气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D;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时能够促进可燃物的燃烧.

10、AB【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空气组成、各组成成份的性质和用途、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的特点与它们之间的关系等相关知识。【解答】A.空气中rm{N}rm{N}rm{2}故A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rm{2}的体积分数约为rm{78%}故A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rm{78%}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助燃性而不是可燃性,故B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C.化合反应是多种物质参加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氧化反应是有氧参与的反应,所以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也不一定是氧化反应,但有氧参与的化合反应,一定也是氧化反应,故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解析】rm{AB}11、BC【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碳和氧气的不同反应情况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根据碳和氧气反应的特点进行解答:当不完全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当氧气量在一定范围内时,即有生成的二氧化碳又生成的一氧化碳。【解答】根据题意rm{ag}炭与rm{bg}氧气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反应停止后密闭容器中的物质是两种气体,为剩余氧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时,则rm{C+{O}_{2}overset{碌茫脠录}{=}C{O}_{2}}rm{C+{O}_{2}overset{碌茫脠录}{=}C{O}_{2}

}rm{12}rm{32}rm{a}rm{dfrac{a}{b}=dfrac{3}{8}}故rm{dfrac{a}{b}<dfrac{3}{8}}当气体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时,取两极限反应分析rm{C+{O}_{2}overset{碌茫脠录}{=}C{O}_{2}}

rm{b}rm{dfrac{a}{b}=dfrac{3}{8}

}

rm{dfrac{a}{b}<dfrac{3}{8}

}rm{C+{O}_{2}overset{碌茫脠录}{=}C{O}_{2}

}

rm{dfrac{a}{b}=dfrac{12}{32}=dfrac{3}{8}}

rm{2C+{O}_{2}overset{碌茫脠录}{=}2CO}

rm{12}rm{32}

rm{a}rm{b}

rm{dfrac{a}{b}=dfrac{24}{32}=dfrac{3}{4}}

故rm{dfrac{3}{8}<dfrac{a}{b}<dfrac{3}{4}}故BC符合题意。故选BC。rm{dfrac{a}{b}=dfrac{12}{32}=

dfrac{3}{8}}【解析】rm{BC}12、AD【分析】【分析】根据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A.装置rm{A}的试管口稍向下倾斜,用酒精灯加热,可用于加热固体制气体,故A正确;B.从长颈漏斗中加入液体,液体与固体始终接触,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B错误;C.排水法收集气体,气体要难溶于水rm{(}或不易溶于水rm{)}不与水发生反应,与气体的密度无关,故C错误;D.实验室制取氢气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该反应是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选择rm{B}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rm{D}装置从rm{b}端进气收集氢气,故D正确。故选AD。【解析】rm{AD}13、CD【分析】解:rm{A}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是水分子运动的结果进,故A正确;

B;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属于化合反应,故B正确;

C;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故C错误;

D;生活在小河中的鱼类能够呼吸;主要是由于河水中含有氧氧分子,故D错误.

故选:rm{CD}.

A;根据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是水分子运动的结果进行分析;

B;根据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属于化合反应进行分析;

C;根据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

D;根据生活在小河中的鱼类能够呼吸;主要是由于河水中含有氧氧分子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空气与水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析】rm{CD}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4、略

【分析】

(1)从反应图示看出;该图示内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2)该化学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3)若表示NH3分子;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已知氢的化合价为+1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

故答案为:(1)符合;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2)化合反应.

(3)-3.

【解析】【答案】由图示可以看出,反应物是两种单质分子,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分子,还要一个单质分子没有参加反应,此反应可表示为:○○+3●●═2.

15、略

【分析】

(1)①能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②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混合后体积变小.③闻到花的香味能说明分子不断的运动.

(2)①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的过程;旧分子被破坏成原子,原子的个数和种类都不变,故画:2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②在该变化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氢分子和氧分子,保持不变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生成的新粒子是水分子;③通过上图可以获取的信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

故答案为:(1)①分子的体积很小;②分子间有间隔;③分子不断的运动;(2)①②氢分子和氧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水分子;③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

【解析】【答案】(1)从分子的性质考虑;分子都很小,都有间隔,都在不断运动.有些宏观的变化现象能说明分子的基本性质.

(2)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就是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的过程画出;要体现出原子的个数不变。

16、略

【分析】

往某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说明该溶液呈碱性,碱性溶液的pH大于7,故填:>.

【解析】【答案】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其pH大于7.

17、略

【分析】解:(1)由于人吸入的气体是空气;所以体积分数占78%的X就是氮气了,体积分数占21%的Y就是氧气了;

(2)由于呼出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集满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用排水集气法判断集气瓶中已收集满呼出气体的实验现象为气泡从瓶口冒出;

(3)体在呼吸过程中;气体Y减少,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是人体呼吸在消耗氧气的同时产生二氧化碳.

故答为:(1)氮气;氧气;(2)正;气泡从瓶口冒出;(3)人体呼吸在消耗氧气的同时产生二氧化碳.

(1)因为人吸入的气体是空气;根据空气中气体的体积含量就可以判断出X;Y是什么物质;

(2)根据呼出气体的密度和用排水集气法的注意事项分析回答;

(3)根据呼吸作用分析.

明确人体吸入的气体就是空气,根据空气中各气体的含量来判断X、Y;由表中所给信息分析增加量与减少量的关系再解题.【解析】氮气;氧气;正;气泡从瓶口冒出;人体呼吸在消耗氧气的同时产生二氧化碳18、②④;⑤;②⑦;非金属;得到【分析】解:rm{(1)}据图可以看出,rm{垄脷垄脺}的核内质子数相同,表示的是同种元素;rm{垄脻}核内质子数rm{>}核外电子数,表示的是阳离子;故填:rm{垄脷垄脺}rm{垄脻}

rm{(2)垄脷垄脽}的最外层电子数为rm{7}化学性质相似,故填:rm{垄脷垄脽}

rm{(3)垄脷}是氟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rm{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故填:非金属,得到.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元素的种类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有关,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rm{=}核外电子数,在阳离子中,核内质子数rm{>}核外电子数,在阴离子中,核内质子数rm{<}核外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大于rm{4}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图示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析】rm{垄脷垄脺}rm{垄脻}rm{垄脷垄脽}非金属;得到19、(1)2H

(2)2N2

(3)Fe3+

(4)CH4

(5)

(6)MgO【分析】【分析】rm{(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rm{(2)}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rm{(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rm{1}个电荷时,rm{1}要省略rm{.}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rm{(4)}根据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写出甲烷的化学式即可;

rm{(5)}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rm{(6)}镁元素显rm{+2}价的氧化物,氧元素显rm{-2}价,化学式的写法。价的氧化物,氧元素显rm{+2}价,化学式的写法。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rm{-2}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合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rm{(}的书写和理解能力。【解答】rm{)}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rm{(1)}个氢原子表示为:rm{2}故填:rm{2H}

rm{2H}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rm{(2)}个氮分子可表示为:rm{2}故填:rm{2N_{2}}

rm{2N_{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rm{(3)}个电荷时,rm{1}要省略rm{1}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铁离子可表示为:rm{.}故填:rm{Fe^{3+}}

rm{Fe^{3+}}甲烷的化学式为:rm{(4)}故填:rm{CH_{4}}

rm{CH_{4}}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显rm{(5)}价可表示为:rm{overset{+5}{{P}_{2}}{O}_{5}}故填:rm{overset{+5}{{P}_{2}}{O}_{5}}rm{+5}镁元素显rm{overset{+5}{{P}_{2}}{O}_{5}

}价的氧化物,氧元素显rm{overset{+5}{{P}_{2}}{O}_{5}

}价,氧化镁的化学式为:rm{(6)}故填:rm{+2}rm{-2}【解析】rm{(1)2H}rm{(2)2N_{2}}rm{(3)Fe^{3+}}rm{(4)CH_{4}}rm{(5)overset{+5}{{P}_{2}}{O}_{5}}rm{(5)overset{+5}{{P}_{2}}{O}_{5}

}rm{(6)MgO}20、略

【分析】解:rm{(1)}从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可以看出;乙中水分子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rm{(2)}从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可以看出;甲中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物质的化学性质也发生了改变.

答案:rm{(1)}乙,分子没有变化,分子间隔变大;rm{(2)}甲;发生了,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观察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变化的特点,判断反应的类型.

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能从粒子改变的角度来判断物质发生的变化.【解析】乙;分子没有变化,分子间隔变大;甲;发生了;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21、A+3【分析】解:若钴和铁元素的化合价相同时,即都为+2价时,则CoFe2O4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2)+(+2)×2+(-2)×4≠0;都为+3价时,CoFe2O4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3)+(+3)×2+(-2)×4≠0;则都不符合要求,故化合物中Co和Fe的化合价不同;

因此Co;Fe的化合价可能为+2、+3价或+3、+2价;

若Co的化合价为+3,Fe的化合价为+2时,CoFe2O4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3)+(+2)×2+(-2)×4≠0;不符合要求;

若Co的化合价为+2,Fe的化合价为+3,CoFe2O4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2)+(+3)×2+(-2)×4=0;符合要求。

故填:A;+3。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CoFe2O4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本题难度较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是正确解答的关键。【解析】A+3四、探究题(共4题,共24分)22、(1)A(或B)eCaCO3+2HCl=CaCl2+H2O+CO2↑向上排空气法

(2)D

(3)澄清石灰水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

(4)长颈漏斗a浸没长颈漏斗下端

(5)不需要用铁夹夹持,可直接在桌面上进行实验(或者能较多的制取CO2气体)【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实验室常见气体的制取原理的书写、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以及气体的检验和验满等,综合性比较强。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解答】rm{(1)}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所以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rm{A}或rm{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若用rm{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长管进入;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长管进入;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rm{F}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所以最好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故填:rm{CaCO_{3}+2HCl篓TCaCl_{2}+H_{2}O+CO_{2}隆眉}或rm{A(}rm{B)}rm{e}向上排空气法;rm{CaCO_{3}+2HCl=CaCl_{2}+H_{2}O+CO_{2}隆眉}不溶解于水或不易溶解于水,且不能与水反应的气体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的气体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填:rm{(2)}rm{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通常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故填:澄清石灰水;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rm{(3)}仪器rm{(4)}是长颈漏斗;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需将固体药品放在隔板上,以利于控制固液药品的接触和分离;使用长颈漏斗要求长颈漏斗的末端要浸没在液面以下,以防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故填:长颈漏斗;rm{A}浸没长颈漏斗下端;rm{a}图丙与图甲相比其优点是:不需要用铁夹夹持,可直接在桌面上进行实验;锥形瓶的容积大,能较多地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故填:不需要用铁夹夹持,可直接在桌面上进行实验rm{(5)}或者能较多的制取rm{(}气体rm{CO_{2}}rm{)}【解析】rm{(1)A(}或rm{B)}rm{e}rm{CaCO_{3}+2HCl=CaCl_{2}+H_{2}O+CO_{2}隆眉}向上排空气法rm{(2)D}rm{(3)}澄清石灰水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rm{(4)}长颈漏斗rm{a}浸没长颈漏斗下端rm{(5)}不需要用铁夹夹持,可直接在桌面上进行实验rm{(}或者能较多的制取rm{CO_{2}}气体rm{)}23、不会;不能;8;2Mg+CO22MgO+C;3Mg+N2Mg3N2;6.7;②;4.8g镁和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可以生成8.8g固体,和氮气充分反应可以生成6.7g氮化镁;氮化镁;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灭火不一定能用二氧化碳【分析】解:rm{(1)}如图rm{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天平的指针不会继续保持平衡;原因是不能用该图示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这是因为镁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后导致固体质量增大。

故填:不会;不能。

rm{(2)}设rm{4.8g}完全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质量为rm{x}

rm{2Mg+O_{2}dfrac{overset{;{碌茫脠录};}{-}}{;}2MgO}

rm{2Mg+O_{2}dfrac{

overset{;{碌茫脠录};}{-}}{;}2MgO}rm{48}

rm{80}rm{4.8g}

rm{dfrac{48}{4.8g}=dfrac{80}{x}}

rm{x}

故填:rm{dfrac{48}{4.8g}=dfrac

{80}{x}}

【查阅资料】

rm{x=8g}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能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单质碳和一种白色固体氧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m{2Mg+CO_{2}dfrac{overset{;{碌茫脠录};}{-}}{;}2MgO+C}

故填:rm{2Mg+CO_{2}dfrac{overset{;{碌茫脠录};}{-}}{;}2MgO+C}

rm{8}镁在氮气中能燃烧生成氮化镁rm{垄脵}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m{3Mg+N_{2}dfrac{overset{;{碌茫脠录};}{-}}{;}Mg_{3}N_{2}}

设rm{2Mg+CO_{2}dfrac{

overset{;{碌茫脠录};}{-}}{;}2MgO+C}镁充分反应可以生成氮化镁的质量为rm{2Mg+CO_{2}dfrac{

overset{;{碌茫脠录};}{-}}{;}2MgO+C}

rm{3Mg+N_{2}dfrac{overset{;{碌茫脠录};}{-}}{;}Mg_{3}N_{2}}

rm{垄脷}rm{(Mg_{3}N_{2})}

rm{3Mg+N_{2}dfrac{

overset{;{碌茫脠录};}{-}}{;}Mg_{3}N_{2}}rm{4.8g}

rm{dfrac{72}{4.8g}=dfrac{100}{y}}

rm{y}

故填:rm{3Mg+N_{2}dfrac{overset{;{碌茫脠录};}{-}}{;}Mg_{3}N_{2}}rm{3Mg+N_{2}dfrac{

overset{;{碌茫脠录};}{-}}{;}Mg_{3}N_{2}}

【猜想与假设】

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可能是由于还发生反应rm{72}造成的,理由是rm{100}镁和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可以生成rm{4.8g}固体,和氮气充分反应可以生成rm{y}氮化镁。

故填:rm{dfrac{72}{4.8g}=dfrac

{100}{y}}rm{y=6.7g}镁和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可以生成rm{3Mg+N_{2}dfrac{

overset{;{碌茫脠录};}{-}}{;}Mg_{3}N_{2}}固体,和氮气充分反应可以生成rm{6.7}氮化镁。

【实验结论】

rm{垄脷}镁在空气中完全反应后;所得固体质量小于理论值,是因为生成的产物中除氧化镁外还有氮化镁所致。

故填:氮化镁。

【评价与反思】

通过上述实验;你对燃烧与灭火的新认识是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灭火不一定能用二氧化碳。

故填: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灭火不一定能用二氧化碳。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