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沪科版必修1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沪科版必修1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沪科版必修1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沪科版必修1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沪科版必修1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科版必修1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148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A.《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D.《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2、下图为中国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分布图;由此能得出中国早期人类分布的特点是。

A.由北到南B.由西到东C.沿河分布D.杂乱无章3、依据如图知识卡片中的内容;可以判断该国是。

A.亚历山大帝国B.奥斯曼帝国C.古罗马帝国D.俄罗斯帝国4、下图是关于1861-1913年外国在俄国投资数额的统计数据(单位:百万卢布)。由此可知。

A.俄国资本主义制度逐步建立B.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经济发展C.外国在俄国的投资环境恶化D.国家公债阻碍私人投资数额增长5、1917年底,苏俄向英、法、德三国的工人呼吁:“上述各国工人定会了解他们现在所担负的使人类摆脱战祸及其恶果的任务,定会以多方面无比坚决果敢的行动,帮助人们把和平事业以及使被剥削劳动群众摆脱一切奴役和一切剥削的事业有成效地进行到底。”苏俄此举的目的是A.推动主要参战国工人的反战运动B.显示苏俄政权的无产阶级性质C.希望各国举行不割地不赔款谈判D.鼓舞欧洲各国人民的解放斗争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6、北宋结束了________的分裂局面7、________被南宋朝廷逮捕杀害8、宋朝是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一个高峰;面对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货币需求量剧增:________朝,开始出现纸币。元朝商业发展的原因: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________作为主币发行,加上________带来的稳定局面和交通系统的发展都推动了商业的发展9、蒙古族和回族的形成。

(1)蒙古族:蒙古原是漠北的一个游牧部落,________统一草原后逐渐将其他部落融入其中。

(2)________: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

10、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1)1946年,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通过了________等五项协议。

(2)国民党________很快否决了这些协议。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1、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胡惟庸意图谋反。A.正确B.错误12、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学术界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A.正确B.错误13、有人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其主要依据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获得重大突破。A.正确B.错误14、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实现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A.正确B.错误15、在徐州会战中,李宗仁领导的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A.正确B.错误16、公元前5世纪中期,由于平民的反抗,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标志着成文法诞生,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的参政权利,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2题,共4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1)材料一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材料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战场名称。

开始时间。

标志。

终止时间。

欧洲战场。

1939年9月1日。

德国突袭波兰。

1945年5月8日。

苏德战场。

1941年6月22日。

德国入侵苏联。

1945年5月8日。

太平洋战场。

1941年12月7日。

珍珠港事件。

1945年9月2日。

中国战场。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

1945年9月2日。

苏联对日作战。

1945年8月8日。

苏军出兵中国东北。

1945年9月2日。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中期国内外大事年表(部分)

。1947年3月。

美国“杜鲁门主义”提出。

1947年6月。

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

1949年5月;10月。

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先后成立。

1949年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2月。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1950年6月。

朝鲜南北双方爆发内战。

材料二“继这些和约(1945年)之后是东西方之间日益严重的不和。这种不和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用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崩溃后在欧洲和亚洲出现的巨大的权力真空予以解释。这些真空要求对权力关系进行某些根本性的再调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在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权力关系再调整的进行也就变得更复杂;更危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初期的国际政治形势。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45年后“东西方之间”“不和”的原因。结合所学,列举新中国在这种情势下采取的外交举措。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4题,共24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府;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设的,政府的体制只要对国家的文明有利,君主也好;共和也好,不应拘泥名义如何而求其实际。有史以来,世界各国的政府体制,虽然有君主专制、君主立宪、贵族专制、民主制等不同的体制,但是不能单从体制来判断哪种好、哪种不好,最重要的是不偏于极端,君主未必不好,共和政治也未必都好、评论政治应从实际出发,不应徒慕虚名,况且,政府的体制不是千篇一律的。

——摘自(日)福泽谕古《文明论概略》运用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政治体现与文明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0、当今的世界是发展的世界。请就二战后任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情况,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给予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普通护照的演变。

。1949年~1958年。

护照中的外文先后有法文;英文、俄文标识。护照号码多为6位印别号码;护照签发量不大,多前往以苏联汽首的东欧国家。防伪手段几乎为零。

1959年~1978年。

逐渐将护照中的俄文改为法文;外文为英文;法文两种文字。护照开始增加简单防伪特征,如水印、凹版印刷等。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护照制度建设基本处于停滞阶段。

1978年~1990年。

这一时期护照将之前护照中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文字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护照号码也逐渐升至7位数号码;新中国迎来了公民因私出国的第一个高潮。1980年国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签证条例》,才有了专门的法律规定护照的颁发管理。

1990年~2000年。

中国护照逐渐按照国际民航组织的护照标准设计;97版采用数码技术;激光打印等防伪手段。护照号码由7位升为9位。

2000年以后。

普通护照签发数量又迎来一次新的高潮;2005年签发的400万本护照中,80%是因私护照。200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对申领护照的当事人和相应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等作了详尽规定。2012年5月启用电子护照,我国护照签发已迈入全数字化的新时代。

——据李悦勤《中国普通护照的演变与发展探析》等上表能够反映我国护照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法国革命的经验表明;一旦法律人被排挤于政治生法之外,他们“必将成为革命的急先锋”;如果为实现民主自由的权利,而造成长期的社会动乱,就违背了社会变革的初衷,法国不仅革命过程中充满暴力与血腥,革命之后,由于革命过栈中造成社会分裂,导致政局的长期动荡,经历近百年才确立共和政体。与法国不同,美国人并没有因为狂热追求平等而失去了自由,因而也避免了一场法国式的革命。英国也是通过“光荣革命”,以较小的代价,达到了目标,并形成了通过改革解决社会矛盾的传统,使英国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避免了激烈的社会冲突。托克维尔认为,法律人在美国社会里拥有的崇高权威是“防止民主偏离正轨的最坚强堡垒”,能够用最小的流血代价换来最大的社会进步,才是最成功的革命。

——摘编自陈婧茹《自由与平等——托克维尔命题》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3题,共9分)23、如何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4、2015年9月3日举行抗战胜利纪念日首都阅兵;不为仇恨,只为铭记历史守望和平。

(1)抗日战争中;粉碎日本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的是哪次会战?

(2)抗战中;中共发动的一次大规模的主动出击的战争是那一次?

(3)抗日战争最终以日本胜利结束,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何意义?25、国民革命军北伐进军神速;威震全国。1927年初,全国革命中心也随之北移至图6中的。

图6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局部)A.B.C.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A【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中的时间“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都发生在19世纪末,不符合题干时间,故BCD项排除,因此答案为A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辛丑条约2、C【分析】【分析】

【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丁村;大荔、蓝田和西侯度等遗址均分布在黄河沿岸,而元谋和长阳等遗址分布在长江沿岸。由此可以得出中国早期人类多沿河分布的特点,故C正确。AB两项说法没有抓住图片内容主旨,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故排除。故选C。

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以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黑陶是河姆渡陶器的一大特色,故A项错误。3、C【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帝国是以地中海为中心,跨越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并于4世纪末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C项正确;亚历山大帝国的存在时间是前336年至前323年,排除A项;奥斯曼帝国存在时间是1299年至1923年,排除B项;俄罗斯帝国的存在时间是1721年至1917年,排除D项。故选C项。4、B【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用于国家公债和私人股票数额增加,可知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经济发展,故B正确;材料与资本主义的确立无关,故A错误;材料无法判断外国在俄国的投资环境,故C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讨论国家公债与私人投资额的关系,故D错误。5、A【分析】【详解】

:材料的主要意思是希望各国发动工人运动,使人类摆脱战祸及其恶果,将和平事业进行到。再结合所学知识:俄车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宣布退出一战,想借助各国的反战运动为自己退出一战创造有利于因素。所以本题选A。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五代十国7、略

【分析】【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南下,南宋抗战派将领英勇抵抗,抗金名将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建康,后来,金军又大举进攻南宋,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他们的统治,就向金军求和,并令岳飞等人班师回朝,解除他们的兵权,秦桧还以所谓“谋反”罪杀害了岳飞。【解析】岳飞8、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使得货币需求量剧增。北宋钱币年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十多倍,并开始出现纸币—交子。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加上大一统带来的稳定局面和交通系统的发展,都推动了商业的发展。所以,①处为宋朝,②处为纸币,③处为大一统。【解析】宋朝纸币大一统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蒙古原是漠北的一个游牧部落,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后逐渐将其他部落融入其中。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回族是由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形成。【解析】铁木真回族10、略

【分析】【详解】

(1)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举行,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

(2)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举行,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国民党反动派很快否决了这些协议。【解析】和平建国纲领案反动派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1、B【分析】【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相权威胁到皇权,而胡惟庸意图谋反只是朱元璋的借口,故错误。12、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中叶后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其特征是雇佣关系的出现。故题干表述正确。13、B【分析】【分析】

【详解】

中国的改革开放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其主要依据是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故本题答案为:错误。

【点睛】14、B【分析】【详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题干的表述不准确。15、B【分析】【详解】

徐州会战中,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题干描述错误。16、B【分析】【详解】

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一定程度上保护平民利益,不是保障了平民的参政权利,本题错误,选择B。四、材料分析题(共2题,共4分)17、略

【分析】【详解】

】(1)主要表现:根据材料知道这场战争是抗日战争;“民族凝聚力”在政治上:“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这种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是指‘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

军事上:在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意义: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记忆,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从表格信息可以得出:“中国战场1931年9月18日开始,结束于1945年9月2日”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各大战场中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抗日战争打倒了日本法西斯国家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在全民族的抗战下,以及国共两党的合作下取得了抗战的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中华民族觉醒,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激发爱国热情);抗日战争的胜利赶走了法西斯国家,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做了准备(或提供了条件;或奠定了基础)完成了民主革命的第一阶段任务;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备受世界关注。【解析】(1)主要表现:

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军事上: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

(2)意义: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各大战场中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中华民族觉醒,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激发爱国热情);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做了准备(或提供了条件;或奠定了基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1947年6月英国被迫印度独立”“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先后建立”“朝鲜南北双方爆发内战”等信息结合所学可以看出二战后初期国际政治形势的特点可以从国际局势日趋紧张;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社会主义力量增强,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出现一批新兴独立国家进行分析回答。

(2)原因:根据材料二“由于在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权力关系再调整的进行也就变得更复杂、更危险。”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原有东西方秩序的崩溃;美苏在欧亚争夺霸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冲突。举措:针对上题的原因采取的举措主要从中国的外交政策以及参与国际会议等方面回答。即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边倒和中苏建交;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参加年万隆会议。【解析】(1)国际局势日趋紧张;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社会主义力量增强,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出现一批新兴独立国家。

(2)原因:原有东西方秩序的崩溃;美苏在欧亚争夺霸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冲突。

举措: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边倒和中苏建交;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参加年万隆会议。五、论述题(共4题,共24分)19、略

【分析】【分析】

从材料“评论政治应从实际出发;不应徒慕虚名,况且,政府的体制不是千篇一律的”中可以分析出观点,即适合本国实际的政治体制才能促进本国文明的发展,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即可。

【详解】【解析】示例。

论题:适合本国实际的政治体制才能促进本国文明的发展.

阐述:英国光荣革命后;尊重历史传统,协调旧贵族与新贵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冲突,依靠渐进性的改革,逐步确立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等,适应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美国独立后;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共和制,解决了邦联制带来的困境,有效协调了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的关系,为美国政治民主化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史实依据言之有理亦可)20、略

【分析】【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根据题干“二战后任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情况”这一要求,结合所学世界现代史知识,就二战后,任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情况来拟定论题,例如可以结合二战后日本崛起的相关史实,拟定论题为“二战后,日本的崛起是国内、国际多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其次,结合所学知识,从二战后日本崛起的美国扶植、朝鲜战争等外部因素;日本进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重视科教事业等国内因素进行论述。最后强调,日本的崛起与国际大环境和日本自身的努力分不开。此外,还可以结合二战后美国、西欧及中国等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情况来拟定论题进行论述。【解析】示例:论点:二战后;日本的崛起是国内;国际多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

论述:二战后,美国独占日本,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推动日本政府颁布了“和平宪法”,扫除了经济发展的障碍;美苏冷战开始后,美国出于本国战略需要,开始积极扶植日本,加之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期间,日本获得了美国大量军需订单,这为日本崛起提供了良好外部环境;同时,日本政府充分利用有利外部因素,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重视科技与教育,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总之,二战后,日本的崛起与国际大环境和日本自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21、略

【分析】本题据材料表格“中国普通护照的演变”可知,从1949年到2000年后,我国护照的文字、设计、签发范围数量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入手,从不同的历史阶段,从经济体制、政治制度、外交政策、国际背景等方面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例如:护照的对外交往范围在不断扩大。可以从50年代一边倒政策、70年代前期中苏关系的恶化以及与两方国家的建交热潮、80年代全方位对外开放等方面说明原因。【解析】趋势一:护照签发的数量由少变多:护照号码由6位到7位再到9位;签发数量剧增。(趋势;证据各。

历史原因:80年代之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比较封闭,人民生活水平不高;政治上强调意识形态和阶级斗争,公民出国受到严格限制,同时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有限,护照签发量不大。

80年代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观念发生改变;政治上中国逐步实行全方位外交,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不断增多,对外联系日益增多,涌现了出国热潮,使护照签发数量剧增。

趋势二:因私护照所占比重增大:60;70年因私护照几乎为零;80年代以后因私护照不断增多。(趋势、证据各。

历史原因:80年代之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比较封闭,人民生活水平不高;政治上强调意识形态和阶级斗争,公民出国受到严格限制。

80年代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观念发生改变,自费留学;出国旅游等日益增多,公民因私出国逐渐增多。

趋势三:护照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防伪手段;电子护照。(趋势、证据各。

历史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对护照的制作成本投入也相应增加;随着教育的发展以及对科技人才的培养,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对外开放,特别是留学;探亲、旅游等因私出国大潮的涌起,持用伪假护照现象增多,为预防犯罪行为,护照的防伪手段也应不断提高;为出入境服务更加便捷。

趋势四:护照的管理更加规范:护照制度建设基本停滞;护照条例、护照法。(趋势、证据各。

历史原因:建国初期百废待兴;重点在发展经济,各项制度建设并不完善;文革期间,左倾错误导致民主法制建设遭到破坏;改革开放以后,拨乱反正,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随着护照签发数量的增多,护照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随之增加,需要相应的法律加以规范。

趋势五:护照的对外交往范围在不断扩大:苏联东欧;俄文改为法文、前往世界各国有效。(趋势、证据各。

历史原因:50年代由于外交上采取一边倒政策,主要是同社会主义国家有外交关系,多前往以苏联为首的东欧国家;70年代前期护照改为中法英文对照,也体现了中苏关系的恶化以及与两方国家的建交热潮;80年代护照上不再注明使用的限定范围,反映了中国己走上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道路。22、略

【分析】【详解】

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解答本题的关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