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湘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湘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湘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湘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湘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湘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92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列有关《史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史学家司马迁编著B.记述了从元谋人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C.为后世纪传体史书树立了典范D.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2、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的宗教()A.佛教B.道教C.基督教D.印度教3、描绘历史变迁和社会沧桑的诗词歌谣其实就是生动鲜活的历史,下列诗词歌谣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其发生在元朝的是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B.“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D.“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4、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道:“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由此可见,唐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③经济繁荣、文化辉煌④对外交通发达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学术界对这件青铜鼎是“司”是“后”的争议持续多年;2011年3月,中国国家博物馆负责人表示,它将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展品的标牌和解说词都将改为“后母戊鼎”。下列相关叙述准确的是()

①体现了中国学者科学求实的精神②“后母”在这里表示墓主人的身份③此鼎更名并无重大意义④此鼎铸于春秋时期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D.①②③④6、“器械一量,同书文字”,秦王赢政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中,全国通用的字体是()A.正楷B.甲骨文C.行书D.小篆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7、____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她改唐为____。8、北宋造船业发达,在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______。9、“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他的著作是______。10、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采取的措施是(“______”)。11、请将相应内容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孔子—(____)A“兼爱”“非攻”

老子—(____)B“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庄子—(____)C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到互转化。

韩非—(____)D提出“仁”的学说。

墨子—(____)E“无为而治”

孙武—(____)F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12、持续八年之久的_________________是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标志;同时,由于地方势力的加大,形成唐末________________的局面。13、北宋与辽的议和史称“______”;北宋灭亡的事件史称“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4、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15、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16、唐代高僧玄奘西游到天竺求取佛法;后来,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播唐朝文化。

。A.正确B.错误17、下图为我国古代的“瓦舍”,取“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意,它的出现反映了宋代市民文化丰富。。A.正确B.错误18、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北京,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______(判断对错)19、712年,唐太宗继位,在他统治时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______(判断对错)20、(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下图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西周的建立。

21、由于白居易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连线题(共2题,共14分)22、对号连线。(共5分)把相关知识连起来:儒家老子道家孔子墨家孙武法家韩非子兵家墨子23、()毛泽东①抗美援朝()周恩来②宣告新中国成立()彭德怀③改革开放()邓小平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评卷人得分五、识图题(共2题,共8分)2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摧灭弱宋,遂一天下。材料二元朝疆域图请回答:(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回答元朝是哪一年建立的?遂一天下是什么回事?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元朝疆域空前辽阔,那么,元朝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采取了什么制度?

(3)图中的“宣政院辖地”指的是现在的哪一地区?它的设立有什么意义?

(4)“琉球”指现在的哪一地区?元朝设立什么机构管理?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对外贸易的两条重要通道?并指出哪一历史事件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丝绸之路开通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示意图反映了江南地区开发的哪一原因?江南地区的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3)据材料一、二,概括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2题,共4分)26、小红问:“小明同学,你知道丝绸之路开创于哪个朝代吗?”小明答道:“秦朝”。诊断结果:27、阅读下面材料:“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完成(1)~(3)题:(1)材料中“此书”指什么书?作者是什么时代的什么人?(2)此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影响?(3)作者幼年勤奋学习的精神,今天我们应如何借鉴?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B【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记》内容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四史的第一部,记载了中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3000年左右的历史,故选B。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司马迁《史记》【解析】【答案】B2、A【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世界上各大宗教的分布情况。根据七上教材的《世界三大宗教分布图》可以看出;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的主要是佛教。基督教主要分布于欧洲;美洲、大洋洲。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主要分布于中国,印度教则是印度的本土宗教,主要分布于印度。故选A。

【点评】本题需掌握世界上各大宗教的分布情况3、C【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理解能力。A项,由“开元”可知,此诗句反映的历史现象是开元盛世,开元是唐玄宗前期的年号,唐玄宗即位之初,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使唐朝政治清明,经济文化繁荣,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B项,由“开了城门迎闯王”可知,此诗句反映的是明朝后期,李自成起义。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诗句出自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之口,1276年,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南宋政权灭亡,而后,文天祥坚持领导抗元斗争。1279年,南宋残余势力被消灭,元朝统一中国,1283年,文天祥被杀害。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诗句出自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之口,明中期,东南沿海倭患日益严重,戚继光奉命抗倭,在台州等地赢得九次大捷,后又奔赴福建、广州等地剿灭倭寇,几年后,东南沿海倭患基本平息。综上所述,故选C。【解析】C4、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对外交往。根据所学知识,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原因是唐朝富强、繁荣、先进,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经济繁荣、文化辉煌,对外交通发达,所以四个选项都符合题意。故选A。

【解析】A5、C【分析】【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商周青铜文化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后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中国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原称“司母戊鼎”或“司母戊大方鼎”。此鼎初始被定名时,鼎内铭文专家释读其上铭文为‘司母戊’,然而随着更多同时期青铜器被发现,目前专家多认为应当释读为‘后母戊’。但由于中小学历史课本的广泛宣传,目前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等名称更为有名。对此鼎的命名,一方面体现了中国科学工作者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时也重视了此鼎当时的实际情况,③④表述明显错误,本题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青铜文化在我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研究商周时期的重要文物,青铜器像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在教材中表述清楚,是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对于商周时期的文化成就,同学们要用心去识记和理解。6、D【分析】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措施。秦统一后,下令全国一律使用以秦篆为基础的小篆,以统一文字。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秦朝统治相关知识的掌握;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措施。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秦朝统治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主要措施与影响。【解析】D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7、武则天周【分析】【分析】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她改唐为周。

【点评】关于武则天的史实,学生还要知道,武则天统治时期的措施:任用酷吏打击反对派;武则天知人善任,任用姚崇、宋璟、狄仁杰等贤臣;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将武氏列为一等;武则天完善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和武举。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持续发展,人口不断增长,有着“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美誉。8、略

【分析】宋朝时;我国是世界上造船水平最先进的国家.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故答案为:

船坞.

本题考查宋代的经济发展;知道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本题考查宋代的经济发展,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解析】船坞9、略

【分析】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他的著作是《史记》。

故答案为:《史记》。

本题主要考查司马迁的《史记》的相关史实。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司马迁的《史记》的相关史实。【解析】《史记》10、焚书坑儒【分析】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籍。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称“焚书坑儒”。

故答案为:

焚书坑儒。

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解析】焚书坑儒11、DCEFAB【分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晚期的思想家,他提出“仁”的学说;老子是春秋晚期的思想家,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到互转化;庄子是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他的观点是“无为而治”;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孙武是兵家的鼻祖,他著有《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于此书。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们的准确识记。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思想家老子,百家争鸣12、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安史之乱和唐末藩镇割据的相关内容。安史之乱是唐玄宗末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历史8年之久的叛乱。唐朝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发动叛乱,相继攻下了洛阳、长安等城,玄宗被迫出逃至四川。然而叛军内部矛盾重重。唐政府任命郭子仪和李光弼为将,借回纥兵平叛,终于在广德二年(763年)平定了叛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战乱使中原地区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边疆不断告急,唐朝国力大为削弱。唐玄宗在边境设置十节度使,通城“藩镇”。各藩镇掌管一个地区的军政,后来权力逐渐扩大,兼管民政、财政,掌握全部边境大权,形成地方割据,常与朝廷对抗。唐代安史之乱后出现的中央集权的削弱、藩镇强大、相互战争的局面。故填安史之乱、藩镇割据。【解析】安史之乱;藩镇割据。

13、略

【分析】1004年秋;辽军南下,大举进攻北宋,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亲临澶州督战,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史称澶州之战.1005年1月北宋与辽在澶州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每年银10万两;绢20万匹,史称“澶渊之盟”.北宋与辽的议和史称“澶渊之盟”;1126年,金军乘大雪攻破北宋都城汴京,第二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宗室后妃等三千多人北去,北宋灭亡.历史上把这次事件称为“靖康之变”.北宋灭亡的事件史称“靖康之变”.

故答案为:

澶渊之盟;靖康之变.

本题考查澶渊之盟和靖康之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辽、西夏和北宋并立的相关知识.【解析】澶渊之盟;靖康之变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4、√【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金刚经》。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解析】【答案】对15、×【分析】【分析】这是基础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知识积累,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历史知识储备,不难得出正确答案。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其死后才出现了三国鼎立局面,所以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点评】本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16、√【分析】本题考查唐朝对外关系。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学问僧的邀请,去日本弘扬佛法,六次东渡,历尽艰辛,到达日本后受到朝野的热烈欢迎,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文化,并主持设计了唐招提寺。唐太宗时期的玄奘西行,是为了去天竺求取佛法。因此本题说法正确,故选A。【解析】A17、√【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瓦舍的相关知识点。瓦舍是宋代出现的。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舍。取“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意。故题目正确。故选A。【解析】A18、×【分析】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秦朝的建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秦朝的建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解析】×19、×【分析】712年;唐太宗继位,在他统治时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这个表述是错误的。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了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解析】×20、√【分析】【分析】该图再现了牧野之战的情景;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西方和南方的小国;部落,向商纣进攻,双方在牧野大战,结果商纣兵败自焚而死,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史称西周。故本题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识图、读图能力。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21、×【分析】杜甫是唐朝现实主义诗人;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感情真挚,笔触细腻,风格雄浑,语言精练凝重,有的气魄雄浑,有的沉郁悲怆,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技巧,被后人尊为“诗圣”。“三吏”;“三别”是杜甫的作品。杜甫的诗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杜甫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杜甫。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隋唐时期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解析】×四、连线题(共2题,共14分)22、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诸子百家的理解。结合所学,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认为事物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是墨家的创始人;韩非子主张“法治”,加强中央集权,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孙武创作了《孙子兵法》,是春秋时期兵家的创始人。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解析】【答案】23、略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是我国反帝反封建的彻底胜利,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故选②。(2)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印度、缅甸时与两国总理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故选④。(3)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的相关史实。美国侵略朝鲜,轰炸中国边境城市,侵犯了中国主权,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中朝唇齿相依,唇亡齿寒。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故选①。(4)本题考查的是邓小平与改革开放的有关内容。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邓小平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故选③。【解析】(②)(④)(①)(③)五、识图题(共2题,共8分)24、略

【分析】(1)本题考查元朝的建立。根据教材知识可知,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由此可见,元朝的建立时间是1271年。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的都城临安,元灭亡南宋。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的统一。(2)本题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根据教材知识可知,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行省制度是现在省级行政机构的雏形。(3)本题考查元朝对西藏的管辖。根据所学可知,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因此,图中的“宣政院辖地”指的是西藏。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是西藏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统治之内。(4)本题考查元朝对琉球的管辖​。对比材料二元朝疆域图和我们现在的中国疆域图,“琉球”所在的位置是今台湾,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对琉球的管辖,使台湾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统治范围之内。【解析】(1)1271年;1279年,元灭南宋,统一全国。(2)行省制。(3)西藏地区;标志着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的地方行政区域。(4)台湾;澎湖巡检司。25、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丝绸之路和张骞通西域的相关内容。据材料一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西汉对外贸易的两条重要通道是路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期,张骞于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沿着这条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石榴、葡萄等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是西汉与西域交往和交流的历史见证。丝绸之路也是西汉时期及以后,中国与西亚、欧洲各国的联系之路。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密切了汉族与沿途的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了我国西北地区的开发。

本题主要考查了江南地区开发的相关内容。材料二示意图反映了至东汉以后,人口大迁徙的史实。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