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教版七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浙教版七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浙教版七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浙教版七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浙教版七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教版七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430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下图rm{A}rm{B}rm{C}rm{D}分别是实验室里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rm{(}rm{)}A.

氧气制备B.

收集氧气C.

氧气验满D.

验证氧气性质2、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rm{(}rm{)}A.该图说明了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B.该图示中共有rm{4}种物质C.该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变化D.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rm{1}rm{1}3、中国确定rm{2009}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减少污染--行动起来”rm{.}下列说法或做法中错误的是rm{(}rm{)}A.为减轻二氧化硫对空气的危害,应对燃煤脱硫处理、对汽车尾气净化B.为减少“白色污染”,应回收废弃塑料、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C.为减轻温室效应,应全面禁止煤、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的使用D.为减少汞等重金属对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应对废旧电池回收利用4、以下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rm{(}rm{)}A.氧气B.氯化钠C.金属铁D.二氧化碳5、最近美国某玻璃公司研制出一种“自洁玻璃”,该玻璃因穿上rm{40}纳米厚的二氧化钛rm{(TiO_{2})}外套,从而具有自洁、不断分解有害气体以及消灭细菌、病毒等作用rm{.}关于二氧化钛,你认为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rm{(}rm{)}A.二氧化钛中钛元素显rm{+4}价B.二氧化钛中的钛元素为非金属元素C.二氧化钛是一种氧化物D.纳米技术的应用使二氧化钛产生神奇的作用6、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rm{CO_{2}}和rm{H_{2}O}的质量比为rm{11}rm{9}则该物质可能是rm{(}rm{)}A.rm{C_{2}H_{4}}B.rm{CH_{4}}C.rm{CH_{3}COOH}D.rm{C_{2}H_{5}OH}7、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A.同时向土壤中施加碳酸铵和熟石灰;既施加氮肥,又可降低土壤酸性。

B.利用活性炭作除味剂去冰箱里的异味。

C.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防止变质。

D.厨房中燃气泄漏时;赶紧打开排气扇排气。

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8、利用下列方法制取气体时;可采用如图装置的进行的是()

A.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B.锌粒与稀硫酸制取氢气。

C.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氧气。

D.过氧化氢的水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9、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甲、乙两杯中分别倒入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合上开关后,发现V1、V2表读数U1、U2相同;小灯泡正常发光.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若将甲溶液中的两极靠近,会发现U1变大。

B.若往甲溶液中逐渐滴入Ba(OH)2溶液直到过量;小灯泡先变暗后变亮。

C.若往乙溶液中滴入少量Ba(OH)2溶液,会发现U2变大。

D.溶液导电的原因是通电后稀硫酸发生电离的缘故。

10、菠菜中含有一种有机物rm{-}草酸,将草酸隔绝孔空气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生成水和碳的氧化物,为了探究上述反应生成的碳的氧化物成分,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rm{(}rm{)}

A.乙装置对实验结果不产生影响,因此可以去掉乙装置以简化实验方案B.丙装置玻璃管中若发生化学反应,则一定为置换反应C.若甲试管内溶液变浑浊,丁试管内无明显现象,则该碳的氧化物成分为二氧化碳D.若甲试管和丁试管内溶液都变浑浊,丙处玻璃管内的红色固体变成黑色,则该碳的氧化物成分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11、下列装置中,若不添加其他仪器,也不改变装置结构,就不能检查出装置是否漏气的是rm{(}rm{)}A.B.C.D.12、反应前后化合价有变化的化学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据最新报道,科学家发现了如下反应:O2+PtF6=O2(PtF6);已知。

O2(PtF6)为离子化合物;其中Pt为+5价,对于此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O2(PtF6)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C.O2(PtF6)组成元素之一F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O2(PtF6)固体有良好的导电能力。

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3、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安全无毒的物质;带有数量不等的结晶水,通常还含有部分CaO,分别称取等量的两份样品进行实验.

(1)称取0.542g过氧化钙样品;灼热时发生如下反应:

2CaO2•XH2O=2CaO+O2↑+2XH2O,得到的O2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67.2mL,又知氧气的密度为1.43g/L,该样品中CaO2的质量为____g.

(2)另取同一样品0.542g,溶于适量的稀盐酸中,然后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将溶液中Ca2+全部转化为CaCO3沉淀,得到干燥的CaCO30.70g.已知:2CaO2+4HCl═2CaCl2+O2↑+2H2O

①样品中CaO的质量为____g.

②样品中CaO2•XH2O的X值为____.14、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主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15、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是化学学科的思维特点.

rm{(1)}在氯化氢、铜和氯化钠rm{3}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______.

rm{(2)}右图为乙醇分子的结构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rm{(}填字母序号rm{)}

A.乙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乙醇中含两个碳原子。

C.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乙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rm{2}rm{6}rm{1}

rm{(3)}钙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rm{.}甲图中rm{x}的数值是______,rm{y}的数值是______,由此推测钙元素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______rm{(}填“得电子”或“失电子rm{)}.16、防治水体污染。

rm{(1)}水体污染是指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______使水质恶化的现象.

rm{(2)}水体污染的危害:破坏______;影响工农业和渔业生产;危害人体健康.

rm{(3)}水体污染的防治措施。

rm{垄脵}工业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对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达标后在排放.

rm{垄脷}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______和______.

rm{垄脹}生活污水实行______.

17、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rm{.}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rm{a}向rm{B}rm{C}rm{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rm{5}rm{mL}的蒸馏水,各滴入rm{1隆芦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rm{b}在rm{A}rm{D}试管分别加入rm{2}rm{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rm{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rm{(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

rm{(2)}进行操作rm{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rm{(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rm{垄脵}______,rm{垄脷}______.

rm{(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

18、利用分子和原子的相关知识回答:

rm{(1)}栀子花开;香飘十里______;

rm{(2)}将rm{50mL}水与rm{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rm{100mL}原因是______;

rm{(3)}液氧和氧气都能支持燃烧______.19、商代司母戊方鼎标志着我国在rm{3000}多年前青器铸造已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rm{.}西汉时期,我国首开“湿法炼铜”之先河,西汉刘安所著的rm{隆露}淮南万毕术rm{隆路}中有“曾青得铁化为铜”的记载rm{.}试回答下列问题:

rm{(1)}青铜属于______rm{(}填“单质”、“化合物”、“高分子材料”、“合金”“复合材料”中之一rm{)}

rm{(2)}“湿法炼铜”的原理可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

rm{(3)}上述化学反应属于______反应.20、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当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打开香水瓶能就能含到香水的气味,说明分子在不断的____.在太阳下晒衣服容易干,说明分子运动与____有关.评卷人得分四、探究题(共4题,共20分)21、配制rm{50g15%}的氯化钠溶液常进行以下操作.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配置rm{50g15%}的氯化钠溶液操作步骤为rm{a}.______rm{b.}称量和______rm{c.}溶解rm{d.}装瓶。

rm{(2)}图中rm{垄脵}的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rm{(3)}若图rm{垄脹}中砝码的质量为rm{5g}游码为rm{2.5g}则小明称得的氯化钠质量实际为______克rm{.}

rm{(4)}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其原因可能有______rm{(}填序号rm{)}.

rm{垄脵}氯化钠固体不纯rm{垄脷}称量时药品端托盘上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rm{垄脹}量取水时,俯视读数rm{垄脺}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22、今年我县各学区都进行了部分学生化学实验操作竞赛,某学区竞赛题目之一是“配制rm{70g20%}的氯化钠溶液”rm{.}该实验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

rm{(1)}需要称取氯化钠的质量是______rm{g}称量时rm{A}出现了右盘低的现象;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_.

rm{垄脵}左边的平衡螺丝向左调rm{垄脷}右边的平衡螺丝向右调。

rm{垄脹}右盘中减少砝码rm{垄脺}左盘中增加食盐。

rm{(2)B}中仪器rm{a}的名称是______rm{.}量取水时,如果按照图rm{B}的方法读数,会使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rm{(}填“偏大”或“偏小rm{)}.

rm{(3)C}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_.

rm{(4)D}中所贴标签有不妥之处,请划掉不妥的地方,并在方框中写出你认为适合的内容.23、rm{(6}分rm{)}如图是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点燃蜡烛;先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熄灭蜡烛,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蜡烛的三层火焰中温度最高的是______;

rm{(2)}观察到干燥烧杯内壁有产生______;

rm{(3)}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的现象是______,证明有生成______;

rm{(4)}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______rm{(}填“能”或“不能”rm{)}重新燃烧,据此推测,此白烟是______.

A、氧气rm{B}二氧化碳rm{C}棉线rm{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24、rm{(1)}小明同学选择的药品是rm{垄脹}和rm{垄脻}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他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rm{(}填序号rm{)}收集装置是_________rm{(}填序号rm{)}

rm{(2)}小东用装置rm{A}制取氧气,试管中装入的药品是_________rm{(}填序号rm{)}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选择了rm{E}作收集装置,如果rm{a}与rm{b}相连,rm{c}端排除的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rm{a}与rm{c}相连,rm{b}端排除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3题,共27分)25、向rm{16}克黄铜rm{(}铜rm{-}锌合金rm{)}样品中加入稀硫酸使其充分反应;经实验测得所加稀硫酸与生成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试计算:

rm{(1)}黄铜中铜和锌的质量比;

rm{(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6、为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甲、乙两个同学用如图rm{1}的装置分别进行了实验探究.

rm{(1)}甲同学: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rm{.}待红磷燃烧停止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集气瓶中吸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rm{.}如果按照上述操作;进入集气瓶内的水明显小于五分之一,则可能的原因:

rm{垄脵}______;rm{垄脷}______rm{(}写两点即可rm{)}

rm{(2)}乙同学:用铁丝替代红磷;能否完成上述实验?请简述其原因:______.

rm{(3)}丙同学:将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rm{2}所示,等体积的rm{A}rm{B}两集气瓶充满空气,燃烧匙内分别盛有过量的红磷和硫,当完全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看到水会流入______瓶rm{(}填“rm{A}”或“rm{B}”或“rm{A}和rm{B}”rm{)}中.

27、石灰石是重要矿产资源rm{.}某水泥厂为测定刚购进的一批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利用稀盐酸,用质量分析法测定某石灰石样品的纯度rm{(}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rm{).}实验时,先将盛有足量稀盐酸的锥形瓶rm{(}两者质量之和为rm{300.0g)}放置于电子天平上,再将rm{25.0g}的石灰石加入锥形瓶中,立即发生反应rm{.}每隔rm{3}分钟读得电子天平的数据如下:

。反应的时间rm{(min)}rm{3}rm{6}rm{9}rm{12}rm{15}电子天平读数rm{(g)}rm{320.6}rm{317.3}rm{315.1}rm{M}rm{315.1}rm{(1)}表格中rm{M}的值是______rm{g}

rm{(2)}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评卷人得分六、计算题(共4题,共36分)28、橡皮是必不可缺少的文具rm{.}现在普遍使用的塑料橡皮,主要以氯乙烯基树脂为原料rm{.}氯乙烯基树脂是由氯乙烯单体rm{(C_{2}H_{3}Cl)}聚合而成;这种小粒子有着很好的附着性和黏着性,因而清洁效果好.

rm{(1)C_{2}H_{3}Cl}中碳、氢、氯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rm{C}rm{H}rm{Cl=}______;

rm{(2)}通过计算求rm{C_{2}H_{3}Cl}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29、某同学用石灰石rm{25}克和稀盐酸rm{50}克,充分完全反应后剩余物总质量为rm{116.2}克,rm{.}求:

rm{(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rm{(2)}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30、rm{2015}年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发现青蒿素rm{(}青蒿素的化学式:rm{C_{15}H_{22}O_{5})}它是一种治疗虐疾的药物rm{.}请计算:

rm{垄脵}青蒿素中rm{C}rm{H}rm{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rm{垄脷}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rm{垄脹10}克青蒿素中含有的碳元素的质量.31、某班同学完成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对回收的盐酸和氯化钙混合溶液(不考虑其他杂质)进行了以下实验:取40mL该溶液于烧杯中,滴入40g溶质质量分数为13.8%的K2CO3溶液.滴入K2CO3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右图所示.求:

(1)生成的气体和沉淀的质量.

(2)实验结束后;若将烧杯中的物质蒸干,得到无水固体的质量.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A【分析】解:rm{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图中装置正确,故A正确;

B;收集气体的导管;要深入集气瓶底部,图中导气管太短,故B错误;

C;验满氧气;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部,图中操作错误,故C错误;

D;验证氧气的性质;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时,为防止热的溅落物炸裂瓶底,瓶底应放一些水或沙子,图中操作错误,故D错误.

故选A.【解析】rm{A}2、C【分析】【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元素的种类;物质的类别,化学反应实质,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等。

本题要求学生能根据所给信息;判断模型所表示的物质属于单质还是化合物,这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是:

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故A正确;

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该图示中共有rm{4}种物质;故B正确;

C;该反应中有单质参加反应;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故C错误;

D、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构成及变化可知,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rm{1}rm{1}故D正确。

故选C。

【解析】rm{C}3、C【分析】解:rm{A}二氧化硫主要来自含化石燃料的燃烧;为减轻二氧化硫对空气的危害,应对燃煤脱硫处理、对汽车尾气净化,故A正确;

B;塑料制品易造成白色污染;为减少“白色污染”,应回收废弃塑料、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故B正确;

C;现在的能源结构主要是化石能源;不能禁止煤、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的使用,故C错误;

D;废旧电池应回收利用;故D正确;

故选C.【解析】rm{C}4、B【分析】解:rm{A}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C;金属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rm{B}.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氢气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rm{B}5、B【分析】解:rm{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二氧化钛中钛元素为:rm{x+(-2)隆脕2=0}则rm{x=+4}故A正确;

B;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金”字旁;可知二氧化钛中的钛元素为金属元素;故B错误;

C;根据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二氧化钛是一种氧化物;故C正确。

D、根据题意:玻璃因穿上rm{40}纳米厚的二氧化钛rm{(TiO_{2})}外套;从而具有自洁;不断分解有害气体以及消灭细菌、病毒等作用;故D正确;

故选B.【解析】rm{B}6、B【分析】解:生成物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rm{=(11隆脕dfrac{12}{44})}rm{(9隆脕dfrac{2}{18})=3}rm{1}

rm{A}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rm{=(12隆脕2)}rm{(1隆脕4)=6}rm{1}

rm{B}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rm{=12}rm{4=3}rm{1}

rm{C}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rm{=(12隆脕2)}rm{4=6}rm{1}

rm{D}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rm{=(12隆脕2)}rm{6=4}rm{1}

故选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生成物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即为反应物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

本道题总的来说属于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但解题关键还是有关化学式计算中的求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解析】rm{B}7、B【分析】

A;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后能放出氨气;降低肥效;碳酸铵属于铵态氮肥,熟石灰显碱性,不能混合施用,故选项说法错误.

B;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吸附异味和色素,能除去冰箱里的异味,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变性,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故选项说法错误.

D;燃气具有可燃性;泄露遇明火或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厨房中燃气泄漏时,不能打开排气扇排气,以防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解析】【答案】A;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后能放出氨气;降低肥效.

B;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或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8、BD【分析】

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选项错误;

B;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选项正确;

C;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故选项错误;

D;如果用双氧水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故选项正确;

故选B;D

【解析】【答案】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9、AD【分析】

A、若将甲溶液中的两极靠近,相当于缩短甲电阻长度,电阻变小,乙不变,电路电流就变大,所以U1就变小;故错误.

B、加入Ba(OH)2时它能与H2SO4反应生成BaSO4(沉淀)和H2O;溶液离子减少,导电性变弱(也就是相当于电阻增大),总电流减小,直到加的量正好和硫酸完全反应,甲溶液其实就是水和沉淀,中学视水不导电,电路断路,灯泡会变暗直到不亮;继续加氢氧化钡甲就变成氢氧化钡溶液,又有离子,溶液导电性又逐渐增加,电流逐渐变大,灯泡会变亮,多以灯泡是先变暗后变亮,故正确;

C、加入少量Ba(OH)2,能与部分H2SO4反应生成BaSO4(沉淀)和H2O,溶液离子减少,导电性变弱(也就是相当于电阻增大),乙电阻变大,回路其他电阻不变,乙电阻分压加大,所以U2加大;故正确;

D;导电是因为稀硫酸会电离出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使溶液导电,并不是使硫酸电离才导电的,故错误;

故选AD

【解析】【答案】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结合溶液导电以及物质之间的反应分析解答即可;

10、AB【分析】解:草酸隔绝空气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生成水和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反应,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会与氧化铁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

A;甲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混合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丙中的红色固体变成黑色,说明混合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所以乙装置对实验结果会产生影响,因此不可以去掉乙装置以简化实验方案,故A错误;

B;丙装置玻璃管中若发生的化学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不属于置换反应,故B错误;

C;若甲试管内溶液变浑浊;说明含有二氧化碳,丁试管内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一氧化碳,则该碳的氧化物成分为二氧化碳,故C正确;

D;甲试管和丁试管内溶液都变浑浊;丙处玻璃管内的红色固体变成黑色,则该碳的氧化物成分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故D正确.

故选:rm{AB}.

根据草酸隔绝空气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生成水和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反应,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会与氧化铁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等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属于信息题的考查,注意考查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检验、除杂等,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是很大,关键是通过阅读众多的信息量提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相关知识进行解析即可.【解析】rm{AB}11、AD【分析】试题分析: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分析即可rm{.}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rm{(}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rm{)}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

A;因为分液漏斗液面上的气体与烧瓶内气体相通;故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上下压强相等,所以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液体都会顺利滴下,所以不能检查出装置是否漏气;

B;用手掌紧握烧瓶;若气密性良好,玻璃管中上升一段水柱,松手后水柱不下降,若气密性不好,则不会出现此现象,所以能检查出装置是否漏气;

C;向外拉活塞;若气密性良好,则导管口会有气泡产生,若气密性不好则不会有气泡产生,所以能检查出装置是否漏气;

D、要证明左右两瓶气密性是否良好的方法是:用注射器向左瓶充气,若左瓶气密性良好,则右瓶出现气泡,若左瓶气密性不好,则右瓶不会出现气泡;用注射器向右瓶充气,若右瓶气密性良好,则右瓶中伸入液面下的导管口会上升一段水柱,若右瓶气密性不好,则导管口不会上升水柱rm{.}可见要验证rm{D}装置是否漏气还需要注射器;若不添加其他仪器,也不改变装置结构,就不能检查出装置是否漏气.

故选A、rm{D}.【解析】rm{AD}12、AC【分析】

A、反应O2+PtF6=O2(PtF6);符合化合反应特点为“多变一”;反应前后氧元素,Pt元素化合价有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由此判断该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说法正确;

B、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O2(PtF6)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x+(+5)+(-1)×6=0,x=+

故B说法错误;

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表示方法判断F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正确;故C说法正确;

D、根据离子化合物溶液有导电能力,O2(PtF6)固体没有导电能力;故D说法错误;

故选AC.

【解析】【答案】A;根据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反应前后化合价有变化的化学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判断;

B;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

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表示方法进行解答;

D;根据离子化合物溶液有导电能力;进行判断.

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3、略

【分析】

67.2mL=0.0672L;

由题意知道:氧气质量=1.429g/L×0.0672L=0.096g

设该样品中CaO2的质量为x

从方程式2CaO2•XH2O═2CaO+O2↑+2XH2O知:

2CaO2~O2

14432

x0.096g

解得:x=0.432g

(2)①根据(1)的解答可以知道0.542gCaO2中钙元素的质量=0.432g××100%=0.24g;根据题意可以知道本题中所发生的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aO2•XH2O=2CaO+O2↑+2XH2O

CaO+2HCl═CaCl2+H2O

CaCl2+Na2CO3═CaCO3↓+2NaCl

从而得到以下关系;设钙元素总质量为y

Ca~CaCO3↓

40100

y0.7g

解得:y=0.28g

所以CaO中钙元素的质量=0.28g-0.24g=0.04g

所以CaO质量=0.04g÷×100%=0.056g

②根据上述解答可以知道样品中CaO2•XH2O的总质量=0.542g-0.056g=0.486g

所以CaO2•xH2O中水的质量=0.486g-0.432g=0.054g

则:0.486g××100%=0.054g

解得:x=

故答案为:(1)0.432g;

(2)①0.054g;

②.

【解析】【答案】(1)根据生成氧气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可以求算样品在过氧化钙的质量;

(2)根据钙元素的守恒可以求算出样品中氧化钙的质量;并根据化学式的组成来判断出X的值.

14、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分析】解:水体污染有三大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故答案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根据水污染的来源回答.

水资源缺乏的危机日益严重,要保护水资源首先要了解水体污染的来源.【解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15、HCl;AC;20;2;失电子【分析】解:rm{(1)}氯化氢是由分子构成的,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故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氯化氢,故填:rm{HCl}

rm{(2)}根据乙醇分子的模型可以知道,一个乙醇分子中含有rm{2}个rm{C}原子,rm{6}个rm{H}原子,rm{1}个rm{O}原子,故乙醇的化学式为rm{C_{2}H_{6}O}

A;根据乙醇的化学式可以知道乙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A正确;

B;乙醇是由乙醇分子构成的;一个乙醇分子中含有两个碳原子,故B错误;

C、一个乙醇分子中碳原子的相对质量为rm{24}氢原子的相对质量为rm{6}氧原子的相对质量为rm{16}故在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C正确;

D、乙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rm{24}rm{6}rm{16=12}rm{3}rm{8}故D错误;

故填:rm{AC}

rm{(3)}据图可知,钙的原子序数是rm{20}故rm{x=20}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有rm{2+8+8+y=20}解得rm{y=2}最外层是两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填:rm{20}rm{2}失电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氯化氢是由分子构成的,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根据乙醇的分子模型即可得出乙醇的化学式,进而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在原子中,原子序数rm{=}核内质子数rm{=}核外电子数;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微观构成和宏观组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析】rm{HCl}rm{AC}rm{20}rm{2}失电子16、自净能力;水生生态系统;化肥;农药;零排放【分析】解:爱护水资源主要应从防止水污染和节约用水两方面做起;rm{(1)}水体污染是指大量污染物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的现象;故填:自净能力;rm{(2)}水体污染的危害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直接危害人体健康,故填:水生生态系统;rm{(3)垄脷}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故填:化肥;农药;rm{垄脹}生活污水逐步实现零排放rm{.}故填:零排放rm{.}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从源头上防治水体污染rm{.}增强爱护水资源的意识,提高环保意识rm{.}此考点是中考的热点.【解析】自净能力;水生生态系统;化肥;农药;零排放17、​进行对比;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分子是客观存在,并总在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更能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等【分析】解:rm{(1)}酚酞试液本身为无色,而当遇碱液时变红,单独放只盛有酚酞试液的试管,是想说明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起到一个对比的作用,故答案为:进行对比rm{(2)A}试管为常温,rm{D}试管为高温,温度不一样,分子的运动速度就不一样,故答案为:rm{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rm{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rm{.(3)}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本题答案为:rm{垄脵}分子是客观存在,并总在不断运动的,rm{垄脷}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rm{.(4)}改进前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装置气密性不好,且同一温度下不能说明影响分子的运动快慢的因素,而改进后的装置则解决了这个问题,故答案为: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更能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等rm{.}分子的运动是确实存在的,本题就是利用逸出的氨分子使酚酞试液变红来证明分子的存在与运动的rm{.}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给实验创设了情景,从而为实验的设计提供了事实依据rm{.}通过实验的改进减少了环境的污染,通过对比试验增强了实验结果的客观准确性rm{.}本题考查了分子的存在与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设计对比试验是关键.【解析】进行对比;rm{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rm{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分子是客观存在,并总在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更能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等18、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分析】解:rm{(1)}栀子花开;香飘十里,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

rm{(2)50mL}酒精与rm{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rm{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

rm{(3)}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

故答案为:rm{(1)}分子在不断地运动;rm{(2)}分子之间有间隙;rm{(3)}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解析】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19、(1)合金;

(2)Fe+CuSO4═Cu+FeSO4;

​(3)置换【分析】解:rm{(1)}青铜属于合金rm{.}故填:合金.

rm{(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m{Fe+CuSO_{4}篓TCu+FeSO_{4}}.

rm{(3)}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rm{.}故填:置换.

合金是指由一种金属与其它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rm{.}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rm{.}根据物质的种类可以判断物质的反应类型.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判断物质的反应类型及其合金等方面的知识.【解析】rm{(1)}合金;

rm{(1)}rm{(2)}

​rm{(2)}置换rm{Fe+CuSO_{4}篓TCu+FeSO_{4}}20、略

【分析】

将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混合后的体积小于200ml,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酒精分子进入水分子的间隔中,使总体积变小;打开香水瓶能就能含到香水的气味,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香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鼻孔;

在太阳下晒衣服容易干;说明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故答案为:间隔;运动;温度.

【解析】【答案】根据分子的性质解答;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四、探究题(共4题,共20分)21、计算;量取;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2.5;②③【分析】解:rm{(1)}配制rm{50g15%}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溶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溶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

rm{(2)}图中rm{垄脵}是溶解操作,图中rm{垄脵}的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rm{(3)}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将样品与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如图rm{A}中砝码的质量为rm{5g}游码为rm{2.5g}由左盘的质量rm{=}右盘的质量rm{+}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rm{=}药品质量rm{+}游码的质量,所以药品质量rm{=}砝码质量rm{-}游码质量,即小明称得的氯化钠质量实际为rm{5.0g-2.5g=2.5g}.

rm{(4)垄脵}氯化钠固体不纯;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rm{垄脷}称量时药品端托盘上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rm{垄脹}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rm{垄脺}溶液具有均一性;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到试剂瓶时,有液体溅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故答案为:rm{(1)}计算、量取;rm{(2)}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rm{(3)2.5}rm{(4)垄脷垄脹}.

rm{(1)}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进行分析解答.

rm{(2)}图中rm{垄脵}是溶解操作;根据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rm{(3)}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即药品质量rm{=}砝码质量rm{+}游码质量,如果位置放反,根据左盘的质量rm{=}右盘的质量rm{+}游码的质量;列等式进行计算.

rm{(4)}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大或溶剂质量偏小,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计算;量取;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rm{2.5}rm{垄脷垄脹}22、14;④;量筒;偏小;加快溶解【分析】解:rm{(1)}氯化钠质量:rm{70g隆脕20%=14g}在称量中天平发生偏转时要么加药品,要么减药品,出现了右盘低的现象说明药品少了,应该增加食盐;故选rm{垄脺}

rm{(2)}熟记常见仪器的名称;仰视读数量取水时看到的读数偏小,但量取到的液体正好偏多,水多了,溶质质量分数就偏小;

rm{(3)}玻璃棒搅拌目的是加速氯化钠溶解;

rm{(4)}标签上应该注明的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故答案为:rm{(1)14g}rm{垄脺}

rm{(2)}量筒偏小。

rm{(3)}加速食盐溶解rm{]}

rm{(4)20%}

rm{(1)}根据溶质计算方法和称量时的注意事项考虑;

rm{(2)}根据仰视读数量取水的多少考虑本题;

rm{(3)}根据玻璃棒的用途考虑;

rm{(4)}根据标签的写法考虑.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溶质、溶剂质量的计算方法,用天平称量时的注意事项,掌握了玻璃棒的作用和量筒的使用方法.【解析】rm{14}rm{垄脺}量筒;偏小;加快溶解23、外焰;水雾;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能;D【分析】解:rm{(1)}蜡烛的三层火焰中温度最高的是外焰rm{.(2)}蜡烛燃烧有水生成,观察到干燥烧杯内壁有产生水雾rm{.(3)}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rm{.(4)}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rm{(}注意不要接触烛芯rm{)}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白烟是白色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常温下为固体rm{(}白烟rm{)}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的固体小颗粒rm{.}故答案为:rm{(1)}外焰;rm{(2)}水雾;rm{(3)}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rm{(4)}能;rm{D.(1)}根据蜡烛火焰的温度高低,进行分析解答rm{.(2)}根据干燥烧杯能检验水蒸气,进行粉解答rm{.(3)}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解答rm{.(4)}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rm{(}注意不要接触烛芯rm{)}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据此进行分析解答rm{.}本题难度不大,考查蜡烛燃烧的现象,理解烟和气体的区别,掌握蜡烛燃烧的现象、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外焰;水雾;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能;rm{D}24、(1)CaCO3+2HCl========CaCl2+H2O+CO2↑(1分)B(1分)C

(2)①②2KClO32KCl+3O2↑(1分)氧气(O2)水(H2O)【分析】本题考查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难度中等。rm{(1)}实验室制取rm{CO_{2}}的药品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时不需要加热,故发生装置应该选择“固体rm{+}液体,不加热型”,即选择rm{B}由于rm{CO_{2}}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故只能选择向上排空气法rm{(}即rm{C)}收集。rm{(2)}小东用装置rm{A}制取氧气,试管中装入的药品必须是固体,故选择二氧化锰和氯酸钾。若选择rm{E}作收集装置,如果rm{a}与rm{b}相连,产生的氧气很容易从rm{c}端排出;如果rm{a}与rm{c}相连,产生的氧气使得瓶内气体压强越来越大,从而把水从rm{b}端排出。【解析】rm{(1)CaCO_{3}+2HCl========CaCl_{2}+H_{2}O+CO_{2}隆眉}rm{(1}分rm{)}rm{B(1}分rm{)}rm{C}

rm{(2)垄脵垄脷}rm{2KClO_{3}}rm{2KCl+3O_{2}隆眉}rm{(1}分rm{)}氧气rm{(O_{2})}水rm{(H_{2}O)}五、简答题(共3题,共27分)25、解:(1)设样品中锌的质量质量为x;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y;

由图中可知;加入148.4g稀硫酸时,锌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是0.4g.

Zn+H2SO4═ZnSO4+H2↑

651612

xy0.4g

x=13g

y=32.2g

黄铜中铜和锌的质量比=(16g-13g):13g=3:13;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0%

答:(1)黄铜中铜和锌的质量比为3:13;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分析】

rm{(1)}根据图中数据可以判断生成氢气的质量;根据氢气的质量可以计算锌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rm{(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生成硫酸锌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比较简单,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解析】解:rm{(1)}设样品中锌的质量质量为rm{x}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rm{y}

由图中可知,加入rm{148.4g}稀硫酸时,锌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是rm{0.4g}.

rm{Zn+H_{2}SO_{4}篓TZnSO_{4}+H_{2}隆眉}

rm{65}rm{161}rm{2}

rm{x}rm{y}rm{0.4g}

rm{dfrac{65}{x}=dfrac{2}{0.4g}}

rm{dfrac{65}{x}=dfrac

{2}{0.4g}}

rm{dfrac{161}{y}=dfrac{2}{0.4g}}

rm{x=13g}

黄铜中铜和锌的质量比rm{dfrac{161}{y}=dfrac

{2}{0.4g}}rm{y=32.2g}rm{=(16g-13g)}

rm{13g=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rm{=dfrac{32.2g}{13g+148.4g-0.4g}隆脕100%=20%}

答:rm{13}黄铜中铜和锌的质量比为rm{(2)}rm{=dfrac

{32.2g}{13g+148.4g-0.4g}隆脕100%=20%}

rm{(1)}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rm{3}.rm{13}26、红磷的量不足;装置的气密性不好;不能;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瓶内压强未减小,水不会倒吸;A和B【分析】解:rm{(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待红磷燃烧停止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集气瓶中吸入水得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rm{.}如果按照上述操作;进入集气瓶内的水明显小于五分之一,则可能的原因:红磷的量不足;装置漏气、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等.

rm{(2)}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能消耗瓶内的氧气,压强不变;

rm{(3)}由于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固体,能使rm{A}瓶内压强减小;硫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二氧化硫的体积占据了消耗的氧气的体积,rm{B}瓶内的压强几乎无变化,但两瓶是连通的,最终压强相等,都比原先压强小,所以打开弹簧夹时rm{A}和rm{B}两瓶中均有水流入.

故答案为:

rm{(1)}红磷的量不足;装置的气密性不好;瓶内的氧气不能完全被消耗;导管内未预先装满水.

rm{(2)}不能;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瓶内压强未减小,水不会倒吸.

rm{(3)A}和rm{B}.

rm{(1)}根据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分析小于五分之一的原因rm{.(2)}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rm{(3)}根据磷;燃烧生成的产物及装置的特点分析现象.

本题的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原理、注意事项等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红磷和硫燃烧生成物的性质、观察出装置的特点.【解析】红磷的量不足;装置的气密性不好;不能;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瓶内压强未减小,水不会倒吸;rm{A}和rm{B}27、315.1【分析】解:rm{(1)}由图象的情况可判rm{9min}和rm{15min}时的数据相同,说明rm{9min}时反应已完成,那么rm{12min}时的数据应该和rm{9min}rm{15min}时的一样,故表中rm{M}的值应该是rm{315.1}

rm{(2)}最终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rm{325g-315.1=9.9g}

设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rm{x}.

rm{CaCO_{3}+2HCl篓TCaCl_{2}+H_{2}O+CO_{2}隆眉}

rm{100}rm{44}

rm{x}rm{9.9g}

rm{dfrac{100}{x}=dfrac{44}{9.9g}}

rm{dfrac{100}{x}=dfrac

{44}{9.9g}}

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rm{dfrac{22.5g}{25g}隆脕100%=90%}

答: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rm{x=22.5g}.

故答案为:rm{dfrac

{22.5g}{25g}隆脕100%=90%}

rm{90%}.

rm{(1)315.1}根据由图象的情况可判rm{(2)90%}和rm{(1)}时的数据相同,说明rm{9min}时反应已完成,那么rm{15min}时的数据应该和rm{9min}rm{12min}时的一样进行解答;

rm{9min}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求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进而求出碳酸钙的质量,再根据质量分数公式,可求出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准确判断出二氧化碳和反应后生成的溶液的质量.rm{15min}【解析】rm{315.1}六、计算题(共4题,共36分)28、2:3:1【分析】解:根据氯乙烯单体r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