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科版必修1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沪科版必修1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沪科版必修1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沪科版必修1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沪科版必修1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科版必修1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459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贞观年间重修《氏族志》,以官爵高下作等级。李唐皇族为首,外戚次之,博陵崔氏的黄门侍郎崔民干为第三等,“凡二百九十三姓,千六百五十一家”。显庆五年(659年),高宗又下诏改《氏族志》为《姓氏录》。官至五品的官僚皆为士族。升武氏为第一等。该现象反映了A.外戚势力把控中央政权B.关陇贵族丧失政治特权C.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D.士庶界限的进一步模糊2、《后汉书》记载:汉初迁徙豪强“盖以强干弱枝,非独为奉山园也”。然而,汉中期以后出身关中的大族,很多是汉初从东方迁徙而来的。由此可见,当时()A.王国势力已根深蒂固B.地方豪强威胁到中央集权C.迁徙豪强的成效有限D.关中经济水平落后于中原3、汉武帝建元元年下诏废文、景两帝时的"四铁半两",改行"三铢钱",并收回封国的铸币权,严禁民间私铸。这一做法A.冲击了"重农抑商"政策B.推动了商品市场的发展C.体现了"工商食官"制度D.促进了社会财富的流动4、汉武帝执政53年,先后更换12位丞相,丞相任职的平均时间为4年,被杀的概率约三分之二。这表明A.汉朝丞相位高权重B.汉朝相权无足轻重C.相权不能制约皇权D.皇帝权力至高无上5、《宋史》中有“君主当与土大夫共治天下”“权归人主,政出中书,天下未有不治”的记载。当君主表现出揽权的趋向,也常常会引发群臣的抗议。由此可知,宋代A.决策机制发生异变B.君民共治得以实现C.文官政治逐渐形成D.权力结构有所制衡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6、建设。

(1)兴建仓库:仓库在长安、________两都和地方广设;既包括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资的仓库,也包括备水旱赈济;遍置于乡间的义仓,积储丰富。

(2)兴建洛阳城。

(3)开通________: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7、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国内______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更要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这就要求物质文明和______“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为奋进的中国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2)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______,构筑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8、原始社会分为________、________氏族社会和________氏族社会三个阶段。9、秦朝的建立: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朝,定都________。10、西晋。

(1)266年,________代魏称帝,国号________;史称西晋;280年,完成统一。

(2)五胡内迁: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主要有________、鲜卑、羯、________、氐;在西晋发生内战时,这些少数民族卷入其中并逐渐主导局势;316年,内迁________贵族灭西晋。11、军事基础:孙中山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1911年4月27日的________引起了巨大震动12、国民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1)以国共两党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轰轰烈烈、席卷全国的以“________”为目标的国民革命兴起。

(2)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通过两次东征消灭了________的势力;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统一。

(3)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北伐,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________,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3、香港;澳门的回归。

(1)1997年,中英两国政府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___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2)1999年,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3)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_____________向前迈出重要一步。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4、卢梭——人民主权A.正确B.错误15、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A.正确B.错误16、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生产的社会化趋势日益加强。A.正确B.错误17、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无产阶级的革命任务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主张以暴力的方式取得政权。A.正确B.错误18、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化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2题,共12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粉碎外国的武装干涉之后;苏俄进入了一个由战争到和平的新时期。1919年12月5日,全俄苏维埃第七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关于国际政策问题的决议》。列宁表示,有一种力量胜过任何一个跟我们敌对的政府或阶级的愿望;意志和决定,这种力量就是世界共同的经济关系,正是这种关系迫使它们走上同我们往来的道路,这就是不同制度的国家可能和平共处的经济基础;而这一政策的政治基础,是必须相互尊重国家主权平等和保证绝对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在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共存的时期,苏维埃国家愿意在合理的条件下给予承租权,作为俄国从技术比较先进的国家取得技术帮助的一种手段。苏维埃俄国愿意和一切国家发生事务上的往来并进行贸易,发展经济关系。

——摘编自方连庆等主编《国际关系史(现代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俄出台和平共处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政策对苏俄经济发展的影响。20、材料一: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耶稣会士相继来华,利玛窦是其中最成功者之一。在传播基督教神学的同时,利玛窦也带来了西方的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了《几何原本》等等。材料二:李善兰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数学家,曾与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合译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后9卷,完成了明末徐光启、利玛窦未竟之业。傅兰雅是英国传教士,1861年来华。先在北京同文馆、上海英华学堂任教,后入江南制造局译书馆为译员,在那里工作了28年之久,独译或合译的西书共有129部,并参与创办上海格致书院,主编《格致汇编》,致力于普及科技知识。1896年,傅兰雅辞去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职务、受聘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汉学教授之后,还为江南制造局再译成西书14部。材料三:最早的中文报刊,是英国传教士马礼逊于1815年于马六甲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此后,传教士和外国商人在中国陆陆续续创办了许多中外文报刊,如《上海新报》、《万国公报》、《申报》、《新闻报》等,都比较有名。在西人的影响下,中国人也开始办报。早期国人自办的报刊,如汉口的《昭文新报》、上海的《汇录》、《新报》等。材料四:清咸丰三年(1853)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潜入我国广西西林县,他吸收地痞流氓入教,勾结当地官府和土豪,欺压人民,强奸妇女,无恶不作。新任西林知县张鸣凤根据村民控呈,调查据实后,将马赖及不法教徒共26人逮捕归案,依法判处马赖及不法教徒2人死刑,其余分别论罪处罚。法国次年联合英国出兵侵华。材料五:在殖民地修建教堂、驻扎传教士,就象在殖民地修建兵营、驻扎侵略军一样必要。“一个传教士抵得上一营军队”。“与其设立九个军事据点,不如设立九个教堂更为有效。”传教士受教会派遣,要将自己在中国内地的所见所闻汇报回国去。——上述材料均摘编自荣振华、方立中、耿昇《16-20世纪入华天主教传教士列传》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6世纪中期开始的西学东渐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后来中断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传教士在近代中西交往过程中的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近代西学东渐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阐述你是怎样看待传教士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2题,共2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鸦片战争前;一些具有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人士,如顾炎武;吴敬梓、曹雪芹等人开始对科举制度进行大胆、辛辣的批判;鸦片战争后,受西方民主启蒙思想影响的人士对科举制进行了更猛烈更深入的批判。19世纪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对科举制的批判尤为激烈,称其“箍人心”“坏人才”“毁实业”。在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下,清政府于1905年正式废除了科举制。此后一个世纪,对科举制的上述评价一直是史学界的主流观点。近年来,史学界对科举制重新评价的观点抬头,并且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新观点认为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的伟大创举,它不仅对古代中国的政治、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对近代以后的中国和世界的文明进步产生了推动作用。科举制实际上是近代欧洲兴起的文官制度(即公开考试选拔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源头。现在我国实行的高考制度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古代科举制的继承和发展。

评论材料中有关科举制度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00年前施本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中指出;世间所有的文化或文明都是有生命的,都有生老病死,西方文化也不例外,所以他只是断言“西方终将没落”,施本格勒抛弃了欧洲中心主义的历史观,他认为每个文明都有存在的合理性与价值,“不认为西方文化具有比印度文化;巴比伦文化、中国文化、埃及文化、阿拉伯文化、墨西哥文化等更优越的地位”,这种较为平等、多元的历史观被他喻为“历史领域的哥白尼发现”。

唯一的问题是;在施本格勒写书时看上去早已“没落”成为定局的中华文明,居然奇迹般重新振兴,而且隐然已有再度如日中天之势。在施本格勒看来,所有文明都有生老病死,概莫能外,但中华文明已经持续了五千年,这一点毕竞是所有其他文明都未曾做到的,面对这一文化特例,或文明异数,施本格勒若泉下有知,会不会重新建构他的理论框架?

——摘编自江晓原《重读<西方的没落>》充分提取材料信息,从文明的角度提出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2题,共8分)23、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24、请就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改善的主要原因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D【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贞观年间将原有的士族崔氏列为第三等,而高宗时期“官至五品的官僚皆为士族”,这一变化体现了士族地位的不断下降,士庶界限不断模糊,D正确;“武氏为第一等”不等于外戚保持中央政权,排除A;题干未涉及到关陇贵族,排除B;姓氏地位变化不能体现出中央集权的变化,排除C。2、C【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汉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统治者将东方豪强迁徙于关中,但是汉中期以后这些迁徙者又发展强大起来,可见迁徙豪强这一措施的成效并不大,C项正确;材料所述并非王国问题,排除A项;B项所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根据材料反映不出中原与关中的经济状况,排除D项。故选C项。3、B【分析】【分析】

【详解】

汉武帝时期,国家统一发行“三铢钱”“收回封国的铸币权,严禁民间私铸”等,有利于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推动了商品市场的发展,B项正确;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没有对“重农抑商”政策造成冲击,A项错误;材料中汉武帝的做法与先秦时期“工商食官”制度不同,C项错误;中央政府统一货币,控制铸币权,与社会财富的流动无关,D项错误。4、D【分析】【详解】

汉武帝时期丞相更换频繁,任职时间短,而且被杀的概率约三分之二,这都说明相权被削弱,从本质上说明皇帝权力至高无上,D正确;A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B过分贬低汉代相权的作用,排除;正是因为相权制约了皇权,才出现了材料所述现象,排除C。5、D【分析】【详解】

根据“君主当与土大夫共治天下”“也常常会引发群臣的抗议”等信息可以看出,宋代皇权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故D项符合题意;决策权仍然属于皇帝,排除A项;宋代是君主专制,排除B项;材料与文官政治的形成无关,排除C项。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洛阳大运河7、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更要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这就要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为奋进的中国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2)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解析】生产总值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8、略

【分析】【详解】

原始社会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解析】原始人群母系父系9、略

【分析】【详解】

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赢正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秦朝,定都咸阳,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解析】咸阳10、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司马炎建立西晋,国号晋。五胡内迁中,包括匈奴、鲜卑、羌、羯、氐。西晋被匈奴所灭。【解析】司马炎晋匈奴羌匈奴11、略

【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引起了巨大震动,加速了革命进程的发展。所以空格处应填“广州黄花岗起义”。【解析】广州黄花岗起义12、略

【分析】【详解】

国民大革命的口号是打倒列强,除军阀;东征消灭的是陈炯明的势力;北伐使得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解析】打倒列强,除军阀陈炯明长江流域13、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一国两制的指导之下,根据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中国政府在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并且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祖国统一大业迈出重要一步。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不仅使祖国统一大业迈出重要一步,而且也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怀抱,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澳门的回归,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这是旧中国的政府不能也不敢解决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贡献。【解析】行使主权祖国统一大业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4、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卢梭主张人民主权,因此本题表述正确。15、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故题干说法正确。16、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生产的社会化趋势日益加强,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也日益暴露,加剧了发生经济危机的风险。故题干表述正确。17、B【分析】【详解】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无产阶级的革命任务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但幻想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故判断为错误。18、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化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题干表述正确。四、材料分析题(共2题,共12分)19、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材料“在粉碎外国的武装干涉之后;苏俄进入了一个由战争到和平的新时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后,苏俄由战争过渡到和平的时期;苏俄需要和平国际环境恢复经济;根据材料“有一种力量胜过任何一个跟我们敌对的政府或阶级的愿望;意志和决定,这种力量就是世界共同的经济关系,正是这种关系迫使它们走上同我们往来的道路,这就是不同制度的国家可能和平共处的经济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根据材料“而这一政策的政治基础,是必须相互尊重国家主权平等和保证绝对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凡尔赛体系等世界格局的出现(一战后短暂和平局面的出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第二次科技革命完成后期,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力量的提升;1919年下半年,欧洲革命运动相继失败,无产阶级的革命热情趋于低落,世界革命的进程不利。

(2)根据材料“在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共存的时期,苏维埃国家愿意在合理的条件下给予承租权,作为俄国从技术比较先进的国家取得技术帮助的一种手段。苏维埃俄国愿意和一切国家发生事务上的往来并进行贸易,发展经济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孤立与封锁,开拓了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关系;采取对外开放,扩大贸易往来,推动了苏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根据材料“苏维埃国家愿意在合理的条件下给予承租权”并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了苏俄经济的变革,为新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提供了条件。【解析】(1)背景: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后;苏俄由战争过渡到和平的时期;苏俄需要和平国际环境恢复经济;一战后凡尔赛体系等世界格局的出现(一战后短暂和平局面的出现);20世纪初期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力量的提升;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革命的进程不利。

(2)影响: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孤立与封锁,开拓了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关系;采取对外开放,扩大贸易往来,推动了苏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动了苏俄经济的变革,为新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提供了条件。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和所学从中西文化交流以及国人对于西方了解回答;第二小问从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回答即可。

(2)依据所给的材料从“传播了近代科学技术;促进了中国近代翻译和出版业的繁荣、推动了新式教育的发展、在传播基督教的同时成为了侵略的帮凶和工具”等角度思考回答。

(3)依据材料从社会转型以及思想;文化以及社会习俗等角度思考回答。

(4)本题属于开放题型,围绕“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角度来看传教士的作用”的观点进行阐述,注意表达顺序性,从西学东渐的影响回答即可。【解析】(1)引入西方文艺复兴以后的科学技术;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积极意义。不少中国人藉此开阔了眼界,窥见一个原先全然无知的西方世界。一些明智之士认识到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开始对中国的传统和现状进行反思。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绝中西往来。

(2)传播了近代科学技术;促进了中国近代翻译和出版业的繁荣;推动了新式教育的发展;在传播基督教的同时成为了侵略的帮凶和工具;进行了一些非法的活动。

(3)促进中国社会在科技文化;社会生活、思想等方面的变迁;推动中国由传统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4)答案l: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材料进行论述。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较充分。

抽象视角:如:传教士与中国社会的转型。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

答案2: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不够充分。

视角:能从两个以上角度展开分析;如从传教士来华的目的和侵略结果以及客观上带来先进的近代科学知识等。

叙述:叙述形成结构;叙述连贯流畅。

答案3: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维度的解释。

材料与史实:运用较多材料;运用较少材料。

视角:仅能从单一视角切入;如传教士带来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等。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仅能列举。

答案4: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

其他答案: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

注意:

1;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角度来看传教士的作用。

2;要首先看传教士来华的主要目的:传教和侵略;

3;其次看传教士在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中所起的作用;

4;重要的是;要突出强调。

1;尽管传教士在这个过程中起了一定的客观作用;但是,中国在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他们的行为并没有使中国避免受侵略的任何危险。

2、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是由中国人自己前赴后继努力探索的结果。比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主要是中国人自己的功劳。所以,这篇文章的高度不在传教士本身,而在于从整个近代中国社会的时代主题高度看传教士的作用。传教士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放到整个中国历史转型的大背景下,传教士的作用仅仅是推动作用,根本的还是中华民族自身不懈的抗争与探索。五、论述题(共2题,共20分)21、略

【分析】【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根据“一些具有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人士,如顾炎武、吴敬梓、曹雪芹等人开始对科举制度进行大胆、辛辣的批判;鸦片战争后,受西方民主启蒙思想影响的人士对科举制进行了更猛烈更深入的批判”等信息可知,材料中的观点之一是对科举制进行批判,认为科举制弊大于利;根据“新观点认为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的伟大创举,它不仅对古代中国的政治、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对近代以后的中国和世界的文明进步产生了推动作用”可知新观点是对科举制进行了肯定,认为科举制利大于弊。可从中任选一个观点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解析】示例一赞成第一种观点。科举制消极作用(弊)在于: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科举制度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示例二赞成第二种观点。科举制积极作用(利)在于: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门士大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仕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读书—考试—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与学识结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以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繁荣。22、略

【分析】首先,通读材料,充分提取材料信息,提出观点,注意从“文明”的角度。根据“世间所有的文化或文明都是有生命的,都有生老病死”“在施本格勒写书时看上去早已“没落”成为定局的中华文明,居然奇迹般重新振兴,而且隐然已有再度如日中天之势”可以提炼得出观点:文明的再造与复兴,取决于其自我更新活力和适应客观环境变化的自我调整能力。然后,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论证,可以以中华文明、西方文明等发展的史实说明:东西方文明的复兴都是文明再造的结果,既是对其他文明不断交流、激烈碰撞过程中,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全面再造的结果,又是对传统文明扬弃更新的过程。【解析】提取材料信息;提出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可以选择一种或多种政治模式与文化现象,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参考示例:

观点:文明的再造与复兴;取决于其自我更新活力和适应客观环境变化的自我调整能力。

论证:历史证明;东西方文明的复兴都是文明再造的结果。一种文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