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外版必修3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上外版必修3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上外版必修3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上外版必修3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上外版必修3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上外版必修3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人口、粮食、环境”问题,这是哪个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A.欧洲西部B.中东地区C.撒哈拉以南非洲D.东南亚2、读下图;回答下题。

上图中四地的区域特征正确的是A.甲地是冬小麦的主产区B.乙地喀斯特地貌分布广C.丙地传统民居是吊脚楼D.丁地易发生滑坡、泥石流3、在我国古代《庄子·齐物论》中出现了“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据此回答下题。

该思想体现了()A.环境决定论思想B.人类中心论思想C.人定胜天论思想D.人地协调论思想4、读某国两大经济地带的基本资源指标(%)图;图示国家是()

A.美国B.俄罗斯C.日本D.巴西5、近期,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其中,意大利、伊朗、西班牙、德国、美国等国累计确诊人数较多,这些国家所在的世界文化圈是()A.西欧文化圈、中东文化圈B.欧洲文化圈、美洲文化圈C.西欧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D.东欧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6、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发生的最主要自然背景是:()A.气候干旱B.植被低矮C.河湖稀少D.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7、有人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这是因为()A.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株体内B.雨林生物循环旺盛,群落生产力较低C.雨林生态系统极其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D.雨林地区长期高温多雨,土壤中的养分被雨水淋洗殆尽8、20世纪末,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成为日本企业的主要投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A.东亚、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快和优惠政策的吸引B.东亚、东南亚地区改善了投资环境C.西欧、北美对日本企业的排斥D.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廉价劳动力丰富,市场需求量大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9、阅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区域的地形地势基本特点是_________;受其影响;①处河流________作用强烈,②处河流_________作用明显。

(2)从地理位置看;②国属于_______气候,这种气候的特点是___________。

(3)本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

(4)图中的铁路线分别与我国的哪两个边界省区相连__________、________。10、读全国主要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情况图;完成下列各题。

(1)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最大的原因是什么?

(2)松花江和珠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较小的共同原因是____。

(3)与松花江流域相比;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更严重的原因是___;___。

(4)水土流失加剧洪涝灾害的原因是什么?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什么特征?11、表l为珠江;淮河流域有关数据对比表。读表并回答问题。

表1

※为2005年数据。

(1)淮河流域面积约为珠江流域的3/5,而径流总量却不足珠江的1/5,其主要原因是_____。

(2)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率远高于珠江流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珠江中下游地区夏秋季节多突发性暴雨洪水,主要原因是_________;冬季河口处常受海水人侵的威胁,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4)淮河流域7、8月份多洪水。主要气候原因是______。

(5)珠江、淮河流域的耕地面积分别约为480万公顷和l200万公顷。若两流域单位面积耕地的农业污染量相当,根据耕地面积和径流总最的对比关系,淮河受农业污染的程度约为珠江的_________倍(取整数)。12、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山脉名称: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D_____。

(2)写出地形区名称:①____盆地;②_____盆地,③_____盆地,④____平原,⑤_____平原。

(3)⑥是__草原;著名畜种有________。

(4)河流⑦是_____;它是我国最长的_____河。

(5)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向西到塔里木盆地,植被变化的规律是______,形成的原因是_____。13、(1)地理位置: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南临黄河。

(2)产业发展。

。19世纪末。

大规模开采煤矿;聚落因煤而兴。

1956年建市之初。

是全国优质无烟煤生产基地。

20世纪80年代。

形成了以____为基础的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煤炭资源枯竭,相关企业亏损严重,经济水平连年____,还面临城市____落后;采煤遗留的各类环境破坏等问题。

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2题,共4分)14、给予西部大量财政补贴,是我国政府推动西部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_____)A.正确B.错误1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社会根源在于生产方式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综合题(共3题,共12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2015年6月,甘肃至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在湖南湘潭正式开建,建成后甘肃电力将源源不断输送到湖南。近年来,甘肃与电商巨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特色农产品。目前,甘肃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特色农产品基地。材料二下图为我国甘肃和某农业生产基地略图。下表为甘肃2012年和2014年电力装机容量构成表(单位:%)。。年份(年)火电水电太阳能风电20125325121201444201224

(1)分析甘肃能够向湖南输电的主要原因。(2)甲所在农业生产基地建设的有利自然条件有_____、_____。利用电商平台销售特色农产品,可以弥补传统贸易方式的哪些不足?(3)该农业生产基地在土地资源保护方面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17、读山西省煤炭外运路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

(2)山西省改变发展思路,建立坑口电站,变“晋煤外运”为“晋电东送”。分析这一变化带来的利弊。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广西梧州市位于西江沿岸,六堡茶为当地特产。该茶按特定工艺加工,品质独特,具有治病驱痢和解暑祛湿等功效。六堡茶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清朝时经“茶船古道”运往马来西亚等地,成为东南亚侨胞喜爱的日常饮品。近年来,当地政府积极探索“茶+康养+旅游”模式,大力发展茶旅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下图示意六堡茶产业链。

(1)指出清朝时期六堡茶出口东南亚的主要运输方式和路线。(8分)

(2)分析六堡茶畅销东南亚的原因。(6分)

(3)从产业链的角度,为梧州市发展茶旅产业提出建议。(8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C【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非洲的相关知识。

【详解】

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首位,2005-2010年,非洲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3%;长期以来,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农牧业生产落后,粮食产量增长的速度远低于人口增.长的速度,粮食供应不足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普遍遇到的问题;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于是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过度放牧,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因此,非洲人口、粮食、环境问题非常突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2、D【分析】【分析】

【详解】

甲地位于三江平原,冬季寒冷而漫长,应种植春小麦,A错误;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而图中乙地位于新疆,代表地貌为雅丹,B错误;丙地位于西藏自治区,传统民居是碉房;吊脚楼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C错误;丁地位于我国的横断山区,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地震,地表岩石破碎;山高谷深,降水丰富,因此易发生滑坡、泥石流,D正确。故选D。3、D【分析】【分析】

【详解】

“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强调天地人、万物的协调一致,即强调人地协调、人地之间的伙伴关系,是人地协调轮思想的体现,选D。4、B【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俄罗斯的地理特征。

【详解】

由图可知,图中该国的淡水资源、国土面积主要分布在东部,科技力量、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该国的地理特征符合俄罗斯,而美国、日本和巴西不具有这样的地理特征,故B正确,ACD错。5、C【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课本内容可知,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美国等国属于西欧文化圈,伊朗属于伊斯兰文化圈,C正确,ABD错误。故选C。6、A【分析】【分析】

【详解】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发生的最主要自然背景是气候干旱;受其影响西北地区地表植被稀疏,河湖稀少,土壤发育差,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为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来源。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7、C【分析】【分析】

【详解】

热带雨林带因为光热充足;降水丰富,热带雨林地区植物光合作用旺盛,生物循环旺盛,生长发育的速度快,因此生产力很高,B错;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反映了雨林生态的脆弱性。其脆弱性主要因为雨林系统植物光合作用旺盛,需快速吸收大量的养分;新陈代谢过程中的枯枝落叶被微生物分解后释放的养分很快重新被植物吸收,很难进入土壤;当地高温多雨,土壤的淋溶作用相当强烈,即使养分进入土壤中,也很快被淋失。故该地区植物所需养分主要集中在植物体内,土壤中养分含量很少,土壤贫瘠。如果这里森林伐光,则养分尽失,要想在没有植被的土壤上重新造出一片森林,需要消耗大量的养分,而这里土壤无法提供足够的养分,故要想恢复极为困难,这就是其脆弱性的关键所在,由此可见,“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并非真正的荒漠,只是反映了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C正确;虽然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株体内,土壤的淋溶作用相当强烈,如果雨林不被破坏,土壤中的养分也可快速被植株吸收,参与生物循环,不至于被雨水淋洗殆尽,雨林系统能够维持平衡,故AD两项不能体现其脆弱性,所以本题排除AD,选C。

【点睛】8、D【分析】影响企业对外投资的直接原因是在世界范围寻找最优区位,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东亚、东南亚地区由于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市场广阔,而成为吸引日本企业投资的主要原因。故选D。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9、略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东南亚地理环境特征及对人类活动影响。

【详解】

(1)本题考查东南亚的地形特征及河流的作用;东南亚地势北高南低;山河相间,纵列分布;①处位于河流中上游,流水侵蚀作用强烈;②处位于河流下游地区,河流堆积作用显著。

(2)考查气候类型及特征的判断;据图分析②国位于东南亚的中南半岛上,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全年高温,雨旱季分明。

(3)东南亚是季风水田农业分布;水稻是该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

(4)直接读图判断。图中的铁路线分别与我国的哪两个边界省区相连云南、广西。【解析】地势北高南低,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侵蚀沉积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高,降水量大;分雨(湿)季和干(旱)季水稻云南广西10、略

【分析】本题考查水土流失问题。

(1)由图知我国主要河流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大小以及治理面积。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调动思维;全面评估我国不同区域水土流失成因状况,注意从自然和人为两大方面进行对比。长江流域面积大,降水多且集中,植被破坏严重,因而水土流失面积最大。

(2)珠江流域及珠江流域植被覆盖好;能有效减轻水土流失。

(3)与松花江流域相比;黄河流域土质疏松;植被覆盖较差,因而水土流失更为严重。

(4)主要从水土流失导致河流下游的泥沙淤积而导致河流下游地区的泄洪能力下降。【解析】(1)长江流域面积广;地处湿润气候;降水量大且暴雨集中;植被破坏严重。

(2)植被覆盖率高。

(3)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较低。

(4)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床淤积,蓄洪泄洪能力减弱;湖泊淤积,调蓄径流能力减弱;水库淤积,降低水库防洪标准整体性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河流的径流量多少取决于流域内的降水量和流域的面积。淮河的流域面积约为珠江的3/5;由图表中多年平均降水量数据可知,珠江流域降水丰富,淮河流域降水较少,所以其径流总量却不足珠江的1/5。

(2)由材料可知;淮河流域的水库库容与径流总量的比值比珠江的高,证明淮河流域水资源的利用率高于珠江流域。

(3)珠江流域夏秋季节有台风影响;多突发性暴雨洪水。冬季流域内降水少,入海径流量小,在河口处受海水倒灌入侵,形成咸潮。

(4)7;8月份雨带北移到淮河流域;使淮河流域降水增加,又多暴雨,所以7、8月份多洪水。

(5)有材料中的数据可知;耕地面积之比是480:1200;径流量之比是622:3338,由计算可得,淮河受农业污染的程度约为珠江的13倍。

【点睛】【解析】①.珠江流域降水丰富(淮河流域降水少)②.淮河流域的水库库容与径流总量的比值高③.台风影响④.冬季流域内降水少,径流量小⑤.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⑥.1312、略

【分析】【详解】

(1)图中的山脉主要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A是大兴安岭;B是天山,C是昆仑山,D是阿尔金山。(2)地形区名称:新疆分为南疆和北疆,天山以南的是塔里木盆地,以北的是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与柴达木盆地相邻,则①塔里木盆地,②柴达木盆地,③准噶尔盆地;黄河上游有两个著名的平原,其中④是宁夏平原,⑤是河套平原。

(3)⑥是呼伦贝尔草原;著名畜种有三河牛和三河马。

(4)河流⑦是塔里木河;它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5)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向西到塔里木盆地,植被变化的规律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形成的原因是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解析】(1)大兴安岭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2)塔里木柴达木准噶尔宁夏河套(3)呼伦贝尔三河马、三河牛(4)塔里木河内流(5)从草原到荒漠草原、荒漠降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1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煤炭下降基础设施三、判断题(共2题,共4分)14、×【分析】【分析】

【详解】

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因此推进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和防护林体系建设,是当前首要采取的措施,我国政府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所以原命题错误。

【点睛】15、×【分析】【分析】

【详解】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社会根源在于人口过快增长;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造成,判断错误。

【点睛】四、综合题(共3题,共12分)16、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甘肃省的能源基地和农业生产基地的区域图和能源构成表为背景材料;考查资源跨区调配;农业区位、商业以环境保护等内容,知识点跨度大,综合性较强。本题重在能力立意,主要考查考生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

(1)能源调配;主要从两地的能源供需关系来分析。读图可知,甘肃省煤炭;石油、风能、太阳能、水能等能源资源丰富;读表可知,太阳能、风能比重增大,已经大量开发了风能和太阳能;甘肃经济较为落后,能源供大于求;湖南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能源资源贫乏,经济较为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2)分析河西走廊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可从水源;气候、土地等方面来分析。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距离东部市场较远,信息较为闭塞,市场销售范围小;商业的环节一般包括生产、采购、运输、储藏、销售、配送、消费等,采用电商,扩大宣传,扩大了消费范围,同时减少了商业环节,降低成本等。

(3)根据所学知识;该农业基地的土地存在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等。针对这些问题,可采取植树种草,防沙治沙;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业生产;合理灌溉,防治土壤盐碱化;严禁非法占用耕地,土地整理,增加农用土地面积等措施。

【点睛】

分析保护土地资源应采取的措施,必须了解土地资源存在哪些问题,根据存在问题,对症下药,提出相应措施。【解析】(1)甘肃能源资源丰富;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等;电力供大于求。湖南能源资源缺乏。

(2)有利自然条件:灌溉水源有保障;光照充足、土地资源丰富等。不足:远离市场;信息闭塞;市场规模较小,农产品收益较低;贸易环节较多,运输成本较高等。

(3)植树种草,防沙治沙;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业生产;合理灌溉,防治土壤盐碱化;严禁非法占用耕地,土地整理,增加农用土地面积。17、略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山西煤炭资源开发条件以及煤炭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

【详解】

(1)影响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条件主要从资源丰富;交通、市场距离等方面分析。读图可知;图中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且有铁路路通过,交通便利;原有工业基础良好,市场需求量大等。

(2)煤转化电的影响可从交通;经济、环境等方面分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外运能力不足;故变“晋煤外运”为“晋电东送”可减缓铁路运输的压力,且促进煤炭资源的外运能力,也利于减轻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延长了产业链,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发电会产生“三废”导致环境污染加剧,水资源短缺。

【点睛】

山西煤炭开发的区位条件。

市场条件:能源来消费供不应求,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交通条件:位置适中,有多条铁路通过,交通比较便利;市场条件:地处我国中部地区,邻近主要能源消费市场;开采条件:煤层厚,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资源优势:储量丰富,分布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解析】(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市场广阔;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2)利:缓解铁路运输压力;减少煤炭资源运输中的浪费,节约成本;延长产业链,有利于山西经济的发展。弊:加剧当地环境污染;消耗大量的水资源。18、略

【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