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防监控业智能安防系统解决方案TOC\o"1-2"\h\u14665第一章概述 2277671.1智能安防系统简介 2132441.2智能安防系统发展现状 322898第二章智能安防系统架构 3235402.1系统硬件架构 317752.2系统软件架构 415762.3系统网络架构 4239第三章视频监控系统 5318563.1视频采集技术 517583.1.1采集设备概述 5285333.1.2摄像头技术 5250863.1.3编码器技术 5311403.2视频存储与传输 5185243.2.1存储技术 5125213.2.2传输技术 6307443.3视频分析与处理 6253983.3.1视频分析技术 6220923.3.2视频处理技术 6154663.3.3应用场景 630171第四章人员识别系统 6185204.1人脸识别技术 6199384.2人体识别技术 666414.3行为识别技术 725775第五章车辆识别系统 7268535.1车牌识别技术 770115.2车辆特征识别技术 7166995.3车辆行为识别技术 826537第六章环境监测系统 8319166.1温湿度监测 8297406.1.1监测目的与意义 8152986.1.2监测设备与技术 996486.1.3监测系统构成 912926.2烟雾监测 9127906.2.1监测目的与意义 989396.2.2监测设备与技术 979026.2.3监测系统构成 9237456.3火灾监测 10295286.3.1监测目的与意义 10200976.3.2监测设备与技术 10289686.3.3监测系统构成 1031229第七章安全防范系统 1096137.1防盗系统 10182747.1.1概述 10205467.1.2系统构成 1058187.1.3工作原理 11234167.1.4技术特点 11211127.2防火系统 11135017.2.1概述 11131357.2.2系统构成 1156057.2.3工作原理 11102197.2.4技术特点 1116517.3防爆系统 12100507.3.1概述 12248507.3.2系统构成 12109017.3.3工作原理 12179567.3.4技术特点 1213406第八章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12275028.1数据加密技术 12132398.2隐私保护措施 13313298.3信息安全策略 1320485第九章系统集成与运维 14311369.1系统集成策略 14181549.1.1总体策略 14255139.1.2具体措施 1458319.2运维管理 14234999.2.1运维组织架构 14169849.2.2运维流程 14153159.3故障处理 1577319.3.1故障分类 15184499.3.2故障处理流程 1524363第十章发展趋势与展望 15119510.1智能安防系统发展趋势 15638010.2行业应用前景 151595810.3技术创新方向 16第一章概述1.1智能安防系统简介智能安防系统是集成了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多种高科技手段,通过对监控区域进行实时监控、智能分析、数据传输和报警联动等功能,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安全保障体系。该系统主要包括视频监控、入侵报警、门禁控制、巡更系统、消防报警等多个子系统,通过智能分析技术实现对人、物、环境的实时监控和管理。1.2智能安防系统发展现状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安防系统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下从几个方面概述智能安防系统的发展现状:(1)技术层面:智能安防系统在视频监控、人脸识别、行为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安防系统在识别、预警、处置等方面具备更高的智能水平。(2)市场规模:我国智能安防市场规模逐年扩大,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智能安防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3)政策支持:我国高度重视智能安防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如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推动平安城市建设等,为智能安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4)应用领域:智能安防系统在金融、交通、教育、医疗、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在金融领域,智能安防系统可以实时监控营业网点,预防金融犯罪;在交通领域,智能安防系统可以实时监控交通状况,保障交通安全。(5)产业链发展:智能安防产业链日益完善,涵盖了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软件开发商、运营服务商等多个环节。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共同推动智能安防产业的繁荣。(6)跨界融合:智能安防系统与其他领域技术的融合,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使得安防系统具备更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结合物联网技术,智能安防系统可以实现远程监控、智能联动等功能。智能安防系统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为我国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等方面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面对日益复杂的治安形势和不断升级的安全需求,智能安防系统仍需不断优化和升级,以满足更高层次的安全保障需求。第二章智能安防系统架构2.1系统硬件架构智能安防系统的硬件架构是整个系统运行的基础,主要包括前端感知设备、传输设备、中心处理设备以及显示设备等几个部分。(1)前端感知设备:主要包括摄像头、传感器、报警探测器等,用于实时监控和采集现场信息。这些设备通常具备高分辨率、低延迟、高可靠性等特点,以满足复杂环境下的监控需求。(2)传输设备:包括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两种方式。有线传输主要采用光纤、网线等介质,传输速度快、稳定性高;无线传输则通过WiFi、4G/5G等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远程数据传输。(3)中心处理设备:主要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等,用于对前端感知设备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存储和分析。服务器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以实时处理大量数据,为用户提供实时监控和预警信息。(4)显示设备:主要包括监控中心的大屏幕、电脑终端等,用于展示监控画面和相关信息。显示设备要求高分辨率、高刷新率,以保证监控画面的清晰度和流畅度。2.2系统软件架构智能安防系统的软件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负责将前端感知设备采集的数据实时传输至中心处理设备。该模块需要具备高效的数据压缩和传输能力,以降低网络带宽需求。(2)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特征提取、模型训练等操作,以便实现实时监控和预警。该模块需要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以应对海量数据的处理需求。(3)数据存储与管理模块:负责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至数据库中,并对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该模块需要具备高可靠性、高扩展性等特点,以满足长时间运行和大数据存储的需求。(4)人机交互模块:为用户提供实时监控画面、预警信息、历史数据查询等功能。该模块需要具备友好的用户界面,以提高用户使用体验。2.3系统网络架构智能安防系统的网络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前端网络:前端网络主要包括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的接入网络。根据实际需求,可以采用有线或无线接入方式,以保证前端设备与中心处理设备之间的实时通信。(2)传输网络:传输网络负责将前端网络采集的数据传输至中心处理设备。根据传输距离和带宽需求,可以选择光纤、网线、无线通信等传输介质。(3)中心网络:中心网络主要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等设备的接入网络。中心网络需要具备高带宽、高可靠性,以满足海量数据的处理和存储需求。(4)监控中心网络:监控中心网络负责将中心处理设备的监控画面和预警信息传输至显示设备。监控中心网络需要具备高分辨率、高刷新率等特点,以保证监控画面的清晰度和流畅度。第三章视频监控系统3.1视频采集技术3.1.1采集设备概述视频监控系统中的视频采集技术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其核心设备包括摄像头、编码器等。摄像头负责将现场图像转换为电信号,编码器则将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满足后续存储、传输和处理的需要。3.1.2摄像头技术摄像头根据成像原理可分为模拟摄像头和数字摄像头。模拟摄像头采用模拟信号传输,图像质量相对较低;数字摄像头采用数字信号传输,图像质量较高。摄像头根据分辨率、帧率、镜头类型等参数也有不同种类。3.1.3编码器技术编码器负责将摄像头采集到的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目前常见的编码器有H.264、H.265等国际标准,这些标准在压缩算法、传输效率等方面具有较高功能。3.2视频存储与传输3.2.1存储技术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存储技术主要包括硬盘存储、网络存储和云存储。硬盘存储适用于小规模监控系统,具有成本较低、部署简便等优点;网络存储适用于大规模监控系统,通过分布式存储提高数据可靠性和访问效率;云存储则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数据的高效管理和弹性扩展。3.2.2传输技术视频监控系统中的传输技术主要包括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有线传输包括光纤、同轴电缆等,传输距离远、稳定性好;无线传输包括WiFi、4G/5G等,适用于无法布线的场景,但受限于传输距离和信号干扰。3.3视频分析与处理3.3.1视频分析技术视频分析技术是对视频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关键技术。目前常见的视频分析技术包括人脸识别、车辆识别、行为识别等。人脸识别技术通过提取人脸特征,实现人员身份的识别;车辆识别技术通过识别车辆特征,实现车辆信息的提取;行为识别技术则通过对视频中的行为进行分类,实现异常行为的检测。3.3.2视频处理技术视频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图像增强、图像压缩、图像恢复等。图像增强技术通过调整图像的亮度、对比度等参数,提高图像质量;图像压缩技术通过减少图像数据量,降低存储和传输压力;图像恢复技术则用于修复图像中的噪声和损伤,恢复图像的真实场景。3.3.3应用场景视频分析与处理技术在安防监控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公共场所的安全监控、交通监控、智能家居等。通过视频分析与处理技术,可以实现实时监控、预警、数据统计等功能,提高安防系统的智能化水平。第四章人员识别系统4.1人脸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基于人的面部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生物识别技术。其主要过程包括人脸检测、人脸对齐、特征提取和模型匹配等步骤。在安防监控领域,人脸识别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在人脸检测环节,系统通过图像处理算法,从监控画面中快速准确地检测出人脸。人脸对齐技术将人脸图像调整为标准姿态,便于后续的特征提取。特征提取环节将人脸图像转化为一系列特征向量,以表征人脸的独有特征。模型匹配环节将提取的特征向量与数据库中的人脸特征进行匹配,从而实现身份认证。4.2人体识别技术人体识别技术是一种通过对人体生物特征进行分析和识别,实现身份认证的技术。其主要生物特征包括指纹、虹膜、掌纹等。在安防监控领域,人体识别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身份认证,如指纹识别门禁系统;二是行为识别,如通过对人体动作的分析,判断其是否具有危险行为;三是目标跟踪,如通过跟踪人体运动轨迹,实现监控画面的自动切换。4.3行为识别技术行为识别技术是通过对监控画面中的人体行为进行分析,识别出特定行为的技术。其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公共场所的安全监控、智能家居的人体行为识别等。行为识别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基于传统图像处理的方法,如背景减除、帧差法等;二是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等;三是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如支持向量机(SVM)、决策树等。在安防监控领域,行为识别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并识别出异常行为,如打架斗殴、非法入侵等。通过智能分析,系统可以自动报警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安防监控的实时性和有效性。行为识别技术还可以应用于人体姿态识别、运动轨迹分析等方面,为安防监控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第五章车辆识别系统5.1车牌识别技术车牌识别技术是智能安防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对车辆进行实时识别,提取车牌信息。该技术基于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等技术,通过图像采集、预处理、车牌定位、字符分割和字符识别等步骤完成。图像采集模块负责获取车辆图像,通常采用高分辨率摄像头。预处理模块对图像进行去噪、灰度化、二值化等操作,以便更好地提取车牌信息。在车牌定位模块中,系统通过边缘检测、轮廓提取等方法确定车牌位置。随后,字符分割模块将车牌中的字符进行分离,为后续识别做好准备。在字符识别模块,系统采用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算法对车牌字符进行识别。当前,我国车牌识别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识别准确率可达98%以上。5.2车辆特征识别技术车辆特征识别技术是对车辆的外观、颜色、形状等特征进行提取和识别的技术。该技术在智能安防系统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可以帮助警方追踪嫌疑车辆、分析交通状况等。车辆特征识别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车辆颜色识别:通过颜色直方图、颜色矩等方法提取车辆颜色特征,实现对车辆颜色的分类。(2)车辆形状识别: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车辆轮廓,通过轮廓匹配、模板匹配等方法识别车辆形状。(3)车辆类型识别:根据车辆尺寸、形状等特征,将车辆分为小型车、中型车、大型车等类型。(4)车辆品牌识别:通过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方法,识别车辆的品牌和型号。5.3车辆行为识别技术车辆行为识别技术是智能安防系统对车辆行驶轨迹、行驶速度等行为特征进行提取和分析的技术。该技术有助于实现交通违法行为检测、交通预警等功能。车辆行为识别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车辆轨迹识别:通过跟踪算法,实时获取车辆在监控区域内的行驶轨迹。(2)车辆速度识别:根据车辆轨迹和时间戳,计算车辆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3)车辆行驶方向识别:通过分析车辆轨迹,判断车辆的行驶方向。(4)车辆违法行为检测:识别车辆逆行、违章停车等违法行为。(5)交通预警:通过分析车辆轨迹和行为,预测可能发生的交通,并及时发出预警。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车辆识别系统在智能安防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通过对车辆识别技术的深入研究,可以有效提高安防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为我国社会治安和交通管理提供有力支持。第六章环境监测系统6.1温湿度监测6.1.1监测目的与意义温湿度监测系统旨在实时监测安防监控区域内环境温度和湿度变化,保证环境参数在合理范围内,为安防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同时通过监测温湿度,可预防设备故障、提高设备使用寿命,为用户提供舒适、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6.1.2监测设备与技术本系统采用先进的温湿度传感器,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低功耗等特点。传感器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将数据传输至监控中心,实现实时监控。监测技术主要包括:(1)温度传感器:采用热敏电阻、热电偶等传感器,实现温度的精确测量。(2)湿度传感器:采用电容式、电阻式等传感器,实现湿度的精确测量。6.1.3监测系统构成温湿度监测系统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1)传感器:负责采集环境温度和湿度数据。(2)数据传输模块:将传感器数据传输至监控中心。(3)监控中心:对温湿度数据进行实时显示、报警和存储。6.2烟雾监测6.2.1监测目的与意义烟雾监测系统主要用于检测安防监控区域内的烟雾浓度,及时发觉火灾隐患,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6.2.2监测设备与技术本系统采用烟雾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高可靠性等特点。传感器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将数据传输至监控中心,实现实时监控。监测技术主要包括:(1)光电式烟雾传感器:利用烟雾颗粒对光的散射作用,实现烟雾浓度的检测。(2)离子式烟雾传感器:利用烟雾颗粒的电离作用,实现烟雾浓度的检测。6.2.3监测系统构成烟雾监测系统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1)传感器:负责采集烟雾浓度数据。(2)数据传输模块:将传感器数据传输至监控中心。(3)监控中心:对烟雾数据进行实时显示、报警和存储。6.3火灾监测6.3.1监测目的与意义火灾监测系统旨在实时监测安防监控区域内的火灾隐患,及时发觉火情,迅速启动灭火设备,降低火灾损失,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6.3.2监测设备与技术本系统采用多种火灾监测技术,包括烟雾监测、温度监测、火焰监测等,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等特点。监测设备主要包括:(1)烟雾传感器:检测烟雾浓度,发觉火灾隐患。(2)温度传感器:监测环境温度,预防火灾发生。(3)火焰传感器:检测火焰,实时发觉火情。6.3.3监测系统构成火灾监测系统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1)传感器:负责采集火灾相关数据。(2)数据传输模块:将传感器数据传输至监控中心。(3)监控中心:对火灾数据进行实时显示、报警和存储。通过以上环境监测系统的构建,为安防监控业提供了全方位的环境安全保障,保证了监控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第七章安全防范系统7.1防盗系统7.1.1概述防盗系统是安全防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防止非法入侵和盗窃行为,保证人员和财产的安全。本节主要介绍防盗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以及相关技术。7.1.2系统构成防盗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入侵检测设备:包括红外探测器、微波探测器、门磁开关、玻璃破碎探测器等。(2)报警设备:包括警笛、警灯、短信报警器等。(3)传输设备:包括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设备。(4)控制中心:负责接收报警信号、处理报警事件、指挥调度等相关工作。7.1.3工作原理当有非法入侵行为发生时,入侵检测设备会捕捉到相关信息并触发报警,报警设备随即启动,将报警信号传输至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接收到报警信号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保证人员和财产的安全。7.1.4技术特点现代防盗系统具有以下技术特点:(1)高灵敏度:能够准确检测到非法入侵行为。(2)低误报率:通过智能算法,降低误报现象。(3)远程控制: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远程监控和指挥调度。7.2防火系统7.2.1概述防火系统是安全防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预防火灾,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本节主要介绍防火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以及相关技术。7.2.2系统构成防火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火灾探测器:包括烟雾探测器、温度探测器、火焰探测器等。(2)报警设备:包括警笛、警灯、短信报警器等。(3)灭火设备:包括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等。(4)传输设备:包括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设备。(5)控制中心:负责接收报警信号、处理火灾事件、指挥调度等相关工作。7.2.3工作原理当火灾探测器检测到火源、烟雾或温度异常时,会触发报警,报警设备启动,将报警信号传输至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接收到报警信号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灭火和疏散。7.2.4技术特点现代防火系统具有以下技术特点:(1)高精度:能够准确检测到火源、烟雾和温度异常。(2)快速响应:系统反应迅速,能够在火灾初期阶段进行报警和灭火。(3)智能控制:通过智能算法,实现自动灭火和疏散指挥。7.3防爆系统7.3.1概述防爆系统是安全防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预防爆炸,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本节主要介绍防爆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以及相关技术。7.3.2系统构成防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爆炸气体探测器:用于检测空气中的爆炸气体浓度。(2)报警设备:包括警笛、警灯、短信报警器等。(3)隔离设备:用于隔离爆炸源和易燃易爆物质。(4)传输设备:包括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设备。(5)控制中心:负责接收报警信号、处理爆炸事件、指挥调度等相关工作。7.3.3工作原理当爆炸气体探测器检测到空气中的爆炸气体浓度超过安全阈值时,会触发报警,报警设备启动,将报警信号传输至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接收到报警信号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爆炸的发生。7.3.4技术特点现代防爆系统具有以下技术特点:(1)高准确性:能够准确检测空气中的爆炸气体浓度。(2)快速响应:系统反应迅速,能够在爆炸发生前进行预警。(3)智能控制:通过智能算法,实现自动隔离爆炸源和易燃易爆物质。第八章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8.1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是信息安全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其主要目的是保证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在智能安防系统中,数据加密技术发挥着的作用。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数据加密技术:(1)对称加密技术:对称加密技术采用相同的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其优点是加密和解密速度快,但密钥分发和管理较为困难。(2)非对称加密技术:非对称加密技术采用一对密钥,分别为公钥和私钥。公钥用于加密数据,私钥用于解密数据。其优点是密钥管理简单,但加密和解密速度较慢。(3)混合加密技术:混合加密技术结合了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的优点,首先使用对称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然后使用非对称加密技术对密钥进行加密。这样既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又简化了密钥管理。8.2隐私保护措施智能安防系统涉及大量用户隐私信息,如人脸、指纹、行为习惯等。为保护用户隐私,以下措施应当得到严格执行:(1)最小化数据收集:智能安防系统应遵循最小化数据收集原则,仅收集与安全相关的必要信息。(2)数据脱敏: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对涉及用户隐私的数据进行脱敏处理,避免泄露用户个人信息。(3)数据加密:采用加密技术对涉及用户隐私的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保证数据安全性。(4)权限控制:建立严格的权限控制机制,保证授权人员才能访问涉及用户隐私的数据。8.3信息安全策略为保证智能安防系统的信息安全,以下安全策略应当得到有效执行:(1)安全审计:定期进行安全审计,检查系统安全功能,发觉潜在安全隐患。(2)入侵检测:采用入侵检测系统,实时监测系统安全状态,发觉并阻止非法行为。(3)安全防护:采用防火墙、病毒防护等安全防护措施,提高系统抗攻击能力。(4)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保证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迅速恢复。(5)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信息安全的认识和防范能力。(6)法律法规遵守:严格遵守国家信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保证系统合规性。第九章系统集成与运维9.1系统集成策略9.1.1总体策略在安防监控业智能安防系统的构建过程中,系统集成策略是保证各子系统高效协同工作的关键。总体策略需遵循以下原则:(1)兼容性:保证各子系统之间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便于集成与后续升级。(2)可靠性:选用成熟、稳定的技术和设备,保证系统运行的高可靠性。(3)安全性: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性,防止非法入侵和数据泄露。(4)经济性: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力求降低系统成本。9.1.2具体措施(1)硬件集成: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如摄像头、存储设备、传输设备等,保证硬件设备功能与系统需求相匹配。(2)软件集成:选用具有良好兼容性和扩展性的软件平台,实现各子系统的数据交互和共享。(3)网络集成:搭建高效稳定的网络架构,保证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4)系统集成:通过制定统一的接口规范,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无缝对接,提高系统整体功能。9.2运维管理9.2.1运维组织架构运维管理应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包括以下部门:(1)运维管理部门:负责系统的日常运维管理,保证系统稳定运行。(2)技术支持部门:提供技术支持,解决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3)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系统安全防护,防止非法入侵和数据泄露。9.2.2运维流程(1)系统巡检: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查,保证各设备正常运行。(2)数据备份:定期进行数据备份,防止数据丢失。(3)故障处理:发觉故障后,及时进行故障处理,保证系统恢复正常运行。(4)系统升级:根据需求,定期对系统进行升级,提高系统功能。9.3故障处理9.3.1故障分类故障处理过程中,需对故障进行分类,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名师一号】2020-2021学年高中英语(外研版)必修一-双基限时练6
- 【Ks5u发布】辽宁省葫芦岛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扫描版含答案
- 《红茶与健康》课件
- 【名师一号】2020-2021学年高中英语选修六-双基限时练1
- 一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集锦
- 《凡卡课件》课件
- 【全程复习方略】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选修5配套作业:课时提升卷(七)-第二章-第三节
- 《胃癌的药物治疗》课件
- 【师说】2022高考物理(新课标)一轮全程复习构想检测:课时训练15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导读》课件
- DL∕T 1100.1-2018 电力系统的时间同步系统 第1部分:技术规范
- CJ/T 158-2002 城市污水处理厂管道和设备色标
- NB-T35009-2013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编制规范
- 曳引驱动电梯调试作业指导书
- 上海市中考英语试卷及答案
- 基础会计课程思政教案设计
- 苏教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及完整答案(夺冠系列)
- 监控工程竣工验收报告
-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导管的护理要点
- 国家开放大学《心理学》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2024年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中级)》考试真题必考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