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应用指南TOC\o"1-2"\h\u204第一章电子政务系统概述 3146281.1电子政务的定义与意义 3267551.1.1定义 375251.1.2意义 343971.2电子政务系统的发展历程 3113191.2.1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 3120071.2.2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 3180791.2.3成熟阶段(21世纪初至今) 337241.3电子政务系统的组成要素 3323081.3.1政务信息资源 3150691.3.2政务信息基础设施 4317921.3.3政务应用系统 4173421.3.4政务信息安全保障 4138701.3.5政务信息化人才队伍 4127第二章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规划 414992.1建设目标与原则 4115952.1.1建设目标 489892.1.2建设原则 413312.2系统架构设计 5154842.3技术选型与标准 517778第三章电子政务系统基础设施建设 620033.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6112193.1.1概述 6137203.1.2网络架构设计 6208453.1.3网络设备选型 6172023.2数据中心建设 730833.2.1概述 7197683.2.2数据中心布局 751103.2.3数据存储与管理 7185873.3信息安全保障 7227863.3.1概述 75043.3.2安全策略制定 723133.3.3安全防护技术 7319133.3.4安全管理 86972第四章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开发 8223634.1应用系统设计 838204.2应用系统开发流程 8189764.3应用系统集成与测试 916831第五章电子政务数据管理 10128975.1数据资源规划 1083015.1.1概述 108005.1.2数据资源分类 10200845.1.3数据资源规划流程 10256925.2数据采集与处理 1111315.2.1数据采集 11252475.2.2数据处理 1186575.3数据分析与利用 11225275.3.1数据分析 1157835.3.2数据利用 1116918第六章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 11106776.1信息安全策略 1253046.2信息安全防护技术 1234526.3信息安全风险管理 1222393第七章电子政务系统运维管理 13306117.1运维管理体系 1331367.1.1概述 13250217.1.2运维管理体系构成 1339497.1.3运维管理体系目标 134677.2运维流程与规范 13262247.2.1运维流程 14150067.2.2运维规范 14224547.3运维团队建设 1452377.3.1运维团队组织结构 14162147.3.2运维团队人员配备 149667.3.3运维团队培训与考核 1428142第八章电子政务应用推广 15135608.1应用推广策略 1529528.2用户培训与支持 1541648.3应用效果评估 161661第九章电子政务系统评估与改进 16321229.1系统评估指标体系 1658169.2评估方法与流程 16283679.2.1评估方法 16245179.2.2评估流程 17130889.3系统改进策略 17206179.3.1技术层面 17213309.3.2管理层面 1755339.3.3服务层面 177096第十章电子政务发展趋势与展望 182345710.1发展趋势分析 181476010.2政策法规与标准制定 181868910.3未来发展展望 18第一章电子政务系统概述1.1电子政务的定义与意义1.1.1定义电子政务(EGovernment)是指机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对管理和服务职能进行改革和优化,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透明度、提升服务质量和公众满意度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1.1.2意义电子政务的实施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机构内部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2)增强透明度:电子政务的实施有助于信息的公开和传播,使决策更加透明,有利于公众监督。(3)提升服务质量:电子政务可以为公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在线政务服务,满足公众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4)促进职能转变:电子政务有助于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推动职能由直接干预向间接引导转变。1.2电子政务系统的发展历程1.2.1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这一阶段,电子政务主要以网站建设为主,主要目的是实现信息的发布和查询。1.2.2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这一阶段,电子政务开始向深度发展,开始重视内部信息资源的整合和政务流程的优化。1.2.3成熟阶段(21世纪初至今)这一阶段,电子政务进入全面发展阶段,逐步实现跨部门、跨层级的政务协同和政务服务。1.3电子政务系统的组成要素1.3.1政务信息资源政务信息资源是电子政务系统的基础,包括部门的业务数据、政策法规、公共服务信息等。1.3.2政务信息基础设施政务信息基础设施是电子政务系统的硬件支撑,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设备等。1.3.3政务应用系统政务应用系统是电子政务系统的核心,包括政务办公系统、政务信息公开系统、政务服务系统等。1.3.4政务信息安全保障政务信息安全保障是电子政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等。1.3.5政务信息化人才队伍政务信息化人才队伍是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保障,包括信息化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服务人才等。第二章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规划2.1建设目标与原则2.1.1建设目标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提升行政效率,优化服务流程,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具体目标如下:(1)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2)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整合与共享。(3)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公众需求。(4)促进政务流程的透明化、规范化和标准化。(5)加强与公众的互动,提高决策的科学性。2.1.2建设原则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保证系统安全、可靠、稳定。(2)坚持以人为本,关注用户体验,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3)坚持可持续发展,适应未来技术发展和业务需求。(4)坚持系统整合与优化,避免重复建设。(5)坚持开放性、兼容性和可扩展性,便于与其他系统对接。2.2系统架构设计电子政务系统架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分层设计: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层次,实现业务、数据、技术等层面的分离,降低系统复杂度,提高可维护性。(2)模块化设计:将系统划分为多个模块,实现功能的独立和模块间的松耦合,便于系统的开发和维护。(3)统一数据交换标准:采用统一的数据交换格式和接口标准,实现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4)高可用性:保证系统在高峰时段和关键业务场景下的稳定运行,降低系统故障风险。(5)安全性: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保证系统的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电子政务系统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层次:(1)基础设施层: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等硬件设施,以及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件。(2)数据层:包括政务信息资源库、业务数据库等,实现对政务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共享。(3)业务逻辑层:包括各种政务业务系统,实现具体的政务业务功能。(4)应用层:包括用户界面、业务流程管理等,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政务服务。2.3技术选型与标准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技术选型与标准应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2)选用成熟、稳定、具有良好口碑的技术和产品,降低系统风险。(3)选用具有开放性、兼容性和可扩展性的技术,便于系统升级和与其他系统对接。(4)选用易于维护、操作简便的技术,提高系统运维效率。具体技术选型与标准如下:(1)网络技术:采用光纤、微波、卫星等多种通信手段,构建高速、稳定、安全的政务外网。(2)服务器技术:选用高功能、高可靠性的服务器设备,满足电子政务系统的计算和存储需求。(3)数据库技术:选用成熟、稳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保证政务数据的安全、高效存储和访问。(4)操作系统:选用具有良好兼容性和安全性的操作系统,为电子政务系统提供稳定运行环境。(5)开发语言和框架:根据项目需求,选用合适的开发语言和框架,实现系统的快速开发和部署。(6)安全技术: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加密等多种安全技术,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第三章电子政务系统基础设施建设3.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3.1.1概述网络基础设施是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基石,承担着信息传输、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的关键任务。构建稳定、高效、安全的网络基础设施,对于提高电子政务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3.1.2网络架构设计电子政务系统的网络架构应遵循以下原则:(1)分层设计:将网络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实现不同层次的功能和任务。(2)模块化设计:将网络划分为多个功能模块,便于管理和维护。(3)高可靠性:采用冗余设计,保证网络稳定运行。(4)安全性: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防止外部攻击和内部泄露。3.1.3网络设备选型电子政务系统的网络设备选型应考虑以下因素:(1)功能:设备应具备足够的处理能力和带宽,以满足电子政务系统的需求。(2)稳定性:设备应具备良好的稳定性,保证长时间稳定运行。(3)安全性:设备应具备较强的安全防护能力,防止网络攻击。(4)兼容性:设备应支持主流的网络协议和技术,便于与其他系统兼容。3.2数据中心建设3.2.1概述数据中心是电子政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的关键任务。数据中心的建设应注重高可用性、高功能、安全可靠性和绿色环保。3.2.2数据中心布局数据中心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1)模块化设计:将数据中心划分为多个功能模块,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2)分区设计:根据业务需求,将数据中心划分为不同区域,实现业务隔离。(3)冗余设计:采用冗余电源、网络设备和存储设备,提高数据中心的可靠性。3.2.3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存储与管理应考虑以下方面:(1)存储设备选型:选择具备高可靠性、高功能和扩展性的存储设备。(2)存储架构设计: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存储架构,如分布式存储、存储虚拟化等。(3)数据备份与恢复:制定数据备份策略,保证数据安全。3.3信息安全保障3.3.1概述信息安全保障是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重要环节,旨在保护电子政务系统的数据、系统和用户免受各种安全威胁。3.3.2安全策略制定信息安全策略应包括以下内容:(1)安全目标:明确信息安全保障的目标和方向。(2)安全原则:制定信息安全的基本原则,如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等。(3)安全措施:针对不同安全威胁,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3.3.3安全防护技术信息安全防护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防火墙: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2)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监测并防御网络攻击。(3)安全审计:对系统操作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4)数据加密:保护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3.3.4安全管理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包括以下方面:(1)安全组织:建立信息安全组织,负责信息安全保障工作。(2)安全培训:提高员工信息安全意识,定期开展安全培训。(3)安全监测与应急响应:建立安全监测和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发觉并处理安全事件。第四章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开发4.1应用系统设计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设计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应对电子政务系统的需求进行详细分析,明确系统目标、功能模块划分、用户角色定义等。在此基础上,进行以下设计工作:(1)系统架构设计:根据电子政务系统的需求,设计合理的系统架构,包括技术架构、业务架构和数据架构。技术架构应遵循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保证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业务架构应体现政务业务的流程、规则和协同;数据架构应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2)用户界面设计:根据用户需求和操作习惯,设计简洁、直观、易用的用户界面。界面设计应遵循一致性、简洁性、可读性等原则,以提高用户体验。(3)数据库设计:根据电子政务系统的业务需求,设计合理的数据库结构,包括数据表、字段、索引等。数据库设计应遵循规范化原则,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4)系统安全设计:考虑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包括身份认证、权限控制、数据加密、日志审计等。安全设计应遵循国家有关安全标准和政策,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4.2应用系统开发流程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开发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需求分析:与用户沟通,了解政务业务需求,明确系统功能和功能要求。(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进行系统架构设计、用户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和系统安全设计。(3)编码实现:按照系统设计文档,采用合适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实现系统功能。(4)单元测试:对系统各个模块进行单元测试,保证模块功能的正确性和稳定性。(5)集成测试:将各个模块集成在一起,进行集成测试,保证系统整体功能的正确性和稳定性。(6)系统部署:将开发完成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部署到实际运行环境中。(7)系统运维:对系统进行日常运维,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及时处理故障和问题。4.3应用系统集成与测试电子政务应用系统集成与测试是保证系统质量的关键环节。以下为集成与测试的主要内容:(1)系统集成:将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各个模块、组件和第三方系统进行集成,保证它们能够协同工作。(2)功能测试:测试系统是否满足需求分析中规定的功能要求,包括基本功能和扩展功能。(3)功能测试:测试系统的响应时间、并发能力、负载能力等功能指标,保证系统在实际运行中能够满足用户需求。(4)安全测试:测试系统的安全性,包括身份认证、权限控制、数据加密等,保证系统在安全环境下运行。(5)兼容性测试:测试系统在不同操作系统、浏览器、网络环境等条件下是否能正常运行。(6)稳定性测试:测试系统在长时间运行、高并发等极端情况下是否能保持稳定运行。(7)回归测试:在系统修改或升级后,对原有功能进行测试,保证修改或升级不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第五章电子政务数据管理5.1数据资源规划5.1.1概述数据资源规划是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旨在梳理和整合各类政务数据资源,为电子政务系统提供全面、准确、实时的数据支持。数据资源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实用性:以满足电子政务系统业务需求为出发点,保证数据资源的可用性;(2)完整性:全面梳理各类政务数据资源,保证数据资源的完整性;(3)规范性: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数据标准,保证数据资源的规范性;(4)安全性:加强数据安全防护,保证数据资源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5.1.2数据资源分类政务数据资源可分为以下几类:(1)基础数据:包括人口、地理、经济、社会等基础信息;(2)业务数据:包括各部门业务办理过程中产生的数据;(3)专题数据:针对特定领域或项目产生的数据;(4)统计数据:对各类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后形成的数据。5.1.3数据资源规划流程数据资源规划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数据资源调查:了解各部门数据资源现状,梳理数据资源类型、来源、用途等;(2)数据资源整合:对各类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数据资源库;(3)数据资源目录编制:制定数据资源目录,明确数据资源名称、类型、属性等信息;(4)数据资源管理:建立数据资源管理制度,规范数据资源的采集、存储、使用等环节。5.2数据采集与处理5.2.1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电子政务系统运行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自动采集:通过技术手段,自动获取政务数据资源;(2)人工采集:通过人工录入、导入等方式,获取政务数据资源;(3)数据交换:与其他部门或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共享政务数据资源。5.2.2数据处理数据处理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数据清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筛选、去重、校验等操作,提高数据质量;(2)数据转换:将原始数据转换为统一的格式,便于数据分析和应用;(3)数据存储: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至数据库或数据仓库中,为电子政务系统提供数据支持。5.3数据分析与利用5.3.1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对政务数据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解读,为政策制定、决策优化等提供数据支持。数据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描述性分析:对政务数据资源进行统计分析,展示数据的基本特征;(2)摸索性分析:挖掘数据中的潜在规律和关联性,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3)预测性分析:基于历史数据,预测未来政务发展趋势,为决策提供参考。5.3.2数据利用政务数据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制定:基于数据分析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2)决策优化:利用数据分析成果,优化决策过程,提高决策效率;(3)业务协同:通过数据共享和交换,实现部门间业务协同,提高政务服务效能;(4)社会监督:公开政务数据,接受社会监督,提升透明度。第六章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6.1信息安全策略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信息安全是核心要素之一。为保证电子政务系统的信息安全,需制定以下策略:(1)制定信息安全政策:明确电子政务系统的信息安全目标、范围和要求,为信息安全工作提供指导。(2)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组织体系:设立专门的信息安全管理部门,明确各部门在信息安全工作中的职责和权限。(3)制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信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的制度,保证信息安全工作的落实。(4)开展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增强信息安全技能。(5)实施信息安全审计:定期对电子政务系统进行信息安全审计,保证信息安全政策的有效执行。6.2信息安全防护技术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防护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安全:保证电子政务系统的物理环境安全,包括机房安全、设备安全、介质安全等。(2)网络安全: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审计等手段,保护网络不受外部攻击。(3)系统安全:对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软件进行安全加固,防止系统被非法访问或篡改。(4)数据安全: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采用数据备份、恢复等技术,保证数据安全。(5)应用安全:对电子政务应用系统进行安全审查,保证应用系统在设计、开发、运维等环节的安全性。6.3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是指对电子政务系统中潜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的过程。以下为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1)风险识别:通过安全检查、漏洞扫描等手段,发觉电子政务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风险。(2)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可能造成的影响。(3)风险控制:针对评估出的高风险,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进行控制,降低风险。(4)风险监测:定期对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状况进行监测,发觉新的安全风险并及时应对。(5)风险应对:针对监测到的安全风险,采取紧急处置措施,保证电子政务系统的正常运行。通过以上信息安全策略、防护技术和风险管理措施,可以为电子政务系统的信息安全提供有力保障。第七章电子政务系统运维管理7.1运维管理体系7.1.1概述电子政务系统的运维管理是保证系统稳定、高效运行的关键环节。运维管理体系是对电子政务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各项活动进行规范、协调和监督的全面管理框架。本节将从运维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目标、原则等方面进行阐述。7.1.2运维管理体系构成(1)运维管理制度:包括运维管理组织架构、运维管理流程、运维管理规范等。(2)运维管理工具:包括运维管理平台、监控系统、自动化运维工具等。(3)运维管理团队:包括运维管理组织、运维人员、运维专家等。(4)运维管理流程:包括运维计划、运维实施、运维监控、运维优化等。7.1.3运维管理体系目标(1)保证电子政务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2)提高运维管理效率,降低运维成本。(3)提升电子政务系统运维服务质量。(4)保障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和数据完整性。7.2运维流程与规范7.2.1运维流程(1)运维计划:制定电子政务系统运维计划,明确运维任务、时间、人员、资源等。(2)运维实施:按照运维计划,执行系统监控、故障处理、系统升级等运维任务。(3)运维监控:实时监控电子政务系统运行状态,发觉并处理故障。(4)运维优化:分析运维数据,优化运维流程,提高运维效率。(5)运维总结:总结运维经验,改进运维管理。7.2.2运维规范(1)运维管理规范:明确运维管理组织架构、运维人员职责、运维流程等。(2)运维操作规范:规定运维人员操作行为,保证运维安全。(3)运维技术规范:规定运维技术要求,保证运维质量。(4)运维服务规范:明确运维服务标准,提高运维服务质量。7.3运维团队建设7.3.1运维团队组织结构电子政务系统运维团队应具备以下组织结构:(1)运维管理部:负责运维管理工作的整体规划和组织协调。(2)运维实施部:负责执行具体的运维任务。(3)运维技术支持部:提供运维技术支持。(4)运维安全部:负责电子政务系统的信息安全和数据完整性。7.3.2运维团队人员配备运维团队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1)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2)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3)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4)具备一定的运维经验。7.3.3运维团队培训与考核(1)培训:定期对运维团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升运维能力。(2)考核:对运维团队成员进行定期考核,评估运维绩效。(3)激励:设立运维团队激励政策,激发运维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通过以上措施,不断提升电子政务系统运维团队的整体素质,为电子政务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第八章电子政务应用推广8.1应用推广策略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政务服务的便捷化。因此,电子政务应用推广策略应围绕提高系统使用率、优化用户体验、保障信息安全等方面展开。(1)明确推广目标。根据电子政务系统的功能定位,明确推广对象、推广范围和推广目标,保证推广工作有的放矢。(2)制定推广计划。结合实际工作需求,制定详细的推广计划,明确推广时间表、推广步骤和推广措施。(3)加强宣传培训。通过多种渠道开展电子政务系统宣传,提高部门和社会各界对电子政务的认识。同时组织培训,提高政务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4)优化用户体验。关注用户需求,持续优化电子政务系统界面设计、功能模块和服务流程,提高用户满意度。(5)保障信息安全。加强电子政务系统安全防护,保证用户数据和政务信息的安全。8.2用户培训与支持电子政务系统的推广和运用,离不开用户的积极参与。为了保证用户能够熟练掌握电子政务系统的操作,提高系统使用率,用户培训与支持。(1)制定培训计划。根据用户需求和电子政务系统功能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时间。(2)开展培训活动。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电子政务系统培训活动,保证用户掌握系统操作技能。(3)提供技术支持。建立电子政务系统技术支持团队,为用户提供实时技术支持,解答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4)定期更新培训资料。电子政务系统的升级和更新,及时更新培训资料,保证用户掌握最新的系统操作知识。8.3应用效果评估电子政务应用推广效果评估是检验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应用成果的重要手段。通过评估,可以发觉问题、改进工作,为电子政务系统的持续优化提供依据。(1)制定评估指标。结合电子政务系统的功能和目标,制定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系统使用率、用户满意度、工作效率等方面。(2)开展评估工作。按照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对电子政务应用效果进行评估,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3)分析评估结果。对评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电子政务系统应用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4)提出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促进电子政务系统的优化和完善。(5)持续跟踪评估。建立电子政务应用效果评估长效机制,持续关注系统运行状况,为电子政务系统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持。第九章电子政务系统评估与改进9.1系统评估指标体系电子政务系统评估指标体系是衡量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与应用效果的重要工具。该体系应具备全面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动态性特点。以下为电子政务系统评估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1)系统功能指标:包括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可用性、易用性、可靠性等。(2)系统功能指标:包括系统响应时间、处理能力、稳定性等。(3)系统安全性指标:包括系统安全策略、数据加密、用户身份认证等。(4)系统可用性指标:包括系统操作简便性、用户满意度、培训与支持等。(5)系统可维护性指标:包括系统故障处理、系统升级与维护等。(6)系统适应性指标:包括系统与外部系统的兼容性、系统扩展性等。(7)系统效益指标:包括系统投资回报率、工作效率提升、节约成本等。9.2评估方法与流程9.2.1评估方法电子政务系统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定量评估:通过数据收集、统计分析等手段,对系统功能、效益等指标进行量化评估。(2)定性评估:通过专家评审、问卷调查、访谈等手段,对系统功能、安全性、可用性等指标进行定性评估。(3)综合评估:将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相结合,全面评估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效果。9.2.2评估流程电子政务系统评估流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评估准备:明确评估目标、评估范围、评估方法等。(2)数据收集:收集与评估指标相关的数据,包括系统运行数据、用户反馈等。(3)评估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评估结果。(4)评估报告:撰写评估报告,提出改进建议。9.3系统改进策略9.3.1技术层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名师一号】2020-2021学年高中英语(外研版)必修一-双基限时练6
- 【Ks5u发布】辽宁省葫芦岛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扫描版含答案
- 《红茶与健康》课件
- 【名师一号】2020-2021学年高中英语选修六-双基限时练1
- 一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集锦
- 《凡卡课件》课件
- 【全程复习方略】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选修5配套作业:课时提升卷(七)-第二章-第三节
- 《胃癌的药物治疗》课件
- 【师说】2022高考物理(新课标)一轮全程复习构想检测:课时训练15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导读》课件
- DL∕T 1100.1-2018 电力系统的时间同步系统 第1部分:技术规范
- CJ/T 158-2002 城市污水处理厂管道和设备色标
- NB-T35009-2013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编制规范
- 曳引驱动电梯调试作业指导书
- 上海市中考英语试卷及答案
- 基础会计课程思政教案设计
- 苏教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及完整答案(夺冠系列)
- 监控工程竣工验收报告
-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导管的护理要点
- 国家开放大学《心理学》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2024年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中级)》考试真题必考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