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卷含答案_第1页
2022-2023学年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卷含答案_第2页
2022-2023学年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卷含答案_第3页
2022-2023学年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卷含答案_第4页
2022-2023学年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A.周朝实行分封制B.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D.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C.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5.河南安阳发掘的“妇好墓”(商王武丁夫人墓)中的玉器,经化学成分分析,与新疆和田玉的成分一致。据此推测合理的是(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A.中原与西北地区存在联系B.中外科技交往历史悠久D.商朝统治中心远及新疆注意事项:C.丝绸之路的开辟始于商朝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6.如图是汉字“鱼”字演变的简单历程,据此可知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A.汉字是我国唯一文字C.汉字的演变由简到繁B.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D.汉字都来源于象形字4.测试范围:七年级历史上册。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302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B.都江堰的修建因素是()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A.建筑技术的进步C.饲养水平的提高B.人工取火的发明D.生产工具的改进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2.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A.中央集权加强B.周王室衰微C.社会和平稳定D.儒学居主导地位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这反映了商鞅变法A.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C.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B.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D.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A.已从事农业生产C.住半地穴式房屋B.以捕鱼狩猎为主D.会人工种植水稻10.公元前344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A.管仲改革B.商鞅变法C.文景之治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宗法制11.有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又是一个最为自由、最为开放的时代,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最能反映这一状况的历史史实是4.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材料不能说明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C.佛教传入中国B.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D.西学传入中国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历史试题第页(共页)12.“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意思是百姓之所以难以治理,恰是因为统治者“有为”。这体现的是C.东汉王朝走向衰亡D.东汉王朝短暂而亡21.公元3世纪,西域商人只有得到魏国敦煌太守仓慈发给的专门许可证,才可以去洛阳从事商业贸易。这种现象说明A.法家的“法治”思想C.道家的“无为”思想B.儒家的“仁政”思想D.墨家的“非攻”思想A.西北地区民族关系紧张C.中外文化交流基本中断B.丝绸之路仍在发挥作用D.政权分立影响经济发展报告的事例。通过此则材料可以了解秦代22.新疆古称西域,长期以来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汉时期,中原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都汇集到了这里。这个史实充分说明了A.休养生息的政策C.法律制度的严酷B.分封制度的推行D.基层管理的状况A.汉政府对西域的有效管辖14.鲁迅先生说:“始皇想皇帝传至万世,而偏偏二世而亡,赦免了农书和医书,而秦以前的这一类书,现在却偏偏一部也不剩。”其中“赦免了农书和医书”所指的历史事件是B.各民族为西域的发展都做出了贡献C.新疆自古以来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A.秦始皇下令全国统一文字C.秦始皇下令修筑万里长城B.秦始皇下令全国统一度量衡D.秦始皇发布焚书坑儒令D.西域是世界文明的交汇点,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15.李白诗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反应了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的英雄壮举。但秦王朝很快就走向灭亡,其根本原因是A.侧重史书记载B.注重史料考证A.陈胜吴广起义C.秦二世无能B.秦朝的残暴统治D.匈奴进攻C.注重史学文学价值D.秉承朝廷旨意著史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表明16.汉文帝时,在王国的政治架构上“众建诸侯”,王国增至22个,王国四百石以上的官吏“皆朝廷为置,不得自置”。汉文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政府收入B.加强中央集权B.传说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历史真实C.缓和阶级矛盾D.反击匈奴袭扰C.口头传说不足以印证历史17.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说:“自从儒家成为官方承认的学问,并可以作为晋身之阶以后,表面上看来儒家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由此可见,作者认为儒学D.文献记载没有参考价值1253390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推动封建教育的发展与繁荣C.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B.吸收了道家、法家等各派的合理成分D.成为维护统治的工具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112一措施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A.赤壁之战,形成三国鼎立的基础C.雄心大志,希望统一全国的志向B.官渡之战,歼灭袁军主力D.三国鼎立,加速社会发展盐铁经营权也收归中央。这些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下列史实与晋武帝这一措施有关的是A.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C.保障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稳定B.成为大一统思想的精神支柱A.“国人暴动”的发生C.春秋争霸的出现B.“八王之乱”的爆发D.享乐之风的盛行D.防止诸侯王和豪强地主势力过大20.“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反映了东汉黑暗的政治环境,其结果是A.外戚夺得了东汉政权B.宦官夺得了东汉政权28.东晋南朝时期,来自北方的麦、黍、粟以及其它各种杂谷,在种植时间上与水稻交错进行,这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亩产量。由此可知,南方农业经济发展是由于历史试题第3页(共8页)历史试题第4页(共8页)A.种植技术改进C.自然环境优越B.社会环境安定D.耕作劳力充足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勃勃生机。——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29.经过魏晋南北朝将近三百年的时间,它们已经完全融合在作为统一国家主体部族的汉部族之中。由于汉族接受了新的成分,因此在经济上、文化上不但没有衰落,而且比以前更加兴盛起来。这反映了A.汉族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C.少数民族文化较汉族更先进B.民族交融推动经济文化兴盛D.汉族文化比少数民族更先进(民族交融)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主民族不断内迁,逐渐形成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融。……北魏统一黄汉族吸收借鉴少数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的汉化,共同促进了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上矫若惊龙”。他被后人誉为“书圣”。以下书法作品中,其代表作是(4)这一时期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有什么意义?(2A.(5)通过本次探究活动,你认为当今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民族意识?(2C.D.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着丰富的智慧和创造力,为中华文明乃至整个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第题12分,第32题9分,第33题9分,第题10分,共40分)民族交融,主题探究。中华民族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历史的演进在全体中华儿女心中积淀了深厚的民族认同。(民族本源)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触交通……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时期中国在农业生产上已经出现了什么?图三是战国时期修筑大型水利工程,有何作用?(3——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材料二:秦孝公即位后,深感秦国落后挨打、被他国鄙视是莫大的耻辱,决心改革内政,变法图强。任用商奖励军功。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1)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两位部落联盟首领分别是谁?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3(民族一统)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2)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在经济上有哪些具体措施?(3分)历史试题第5页(共8页)历史试题第页(共页)(3)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综上述材料,你认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3材料一丝绸之路上商品流通的参与者除了以商为主的商人,参与丝绸之路商品流通的还有僧侣,他们绝大多数并不以获利为目标,而是以宗教传播为己任。丝绸之路中“丝绸”一词,已不再是中外商业史上交流的商品“丝绸”之狭义,而是一个文化象征符号。所以丝绸之路是沟通中国与域外交流的一个“交通网络”,包括了商业、文化和民族迁徙交融这三大功能。【区域开发】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26万人流入现在的江苏地区,其中有22万分布于镇江附近。材料一皇帝,是中国封建社会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一个明君,可以促进一个盛世的形成,推动历史的发展,被后人所颂扬。材料二【民族交流】材料三作为部落首领,他完成了祖先的遗愿,使整个拓跋鲜卑彻底融入华夏文明之中,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民族大融合。正是有了这样一次民族大融合,才使华夏民族的发展犹如滔滔江水奔流不息。——摘编自《中国通史》分)材料三2015组珍贵文物……充分展示了汉代的强大,汉代是我国大统一的巩固时期。——摘编自凤凰网和《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1)两汉前期出现的社会安定的盛世局面分别被称为什么?这种盛世局面分别是在哪些皇帝的统治下出现的?(4(2)材料二反映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什么措施?这一措施是谁的建议?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3分)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中国历史上的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丝绸之路】历史试题第7页(共8页)历史试题第8页(共8页)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七年级历史全解全析12345678910BD11BA12CCCA15BBCBA19A29B13D23B14D24B16B17C18A28A20C21B22D25A26C27B30D进步。由于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劳动能力的不断提高,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征服自然、畜的演进过程。经分析不合题意,故选D。表,他们会使用石铲,石刀进行农业生产,会种植粟,能够使用石磨盘给谷物加工,这些表明,半坡人已经从事农业生产,A项符合题意;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禅让”均与题意选贤与能”不符,。4.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选项ABD项,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C。15.A【解析】根据题干“河南安阳发掘的“妇好墓”……中的玉器,经化学成分分析,与新疆和田玉的成分一致”由此推测该玉器有可能来自西北的新疆,进而推测在商朝时,中原与西北地区存在AC商朝统治中心在今天河南一带,排除D。故选A。【解析】考查点:汉字的演变。解题思路:观察汉字“鱼”字演变的简单历程,认识汉字的发展“鱼“”字演变的简BA;汉字的演变是由繁到简,排除;汉字有多种造字方法,排除D。故选。【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周时期生产力的变化,以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生追逐利益的局面。所以C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时期鲁国朝拜当时强国晋国的次数远高于周天子,说明的是当时周王室衰微,B项正确;材料与中央集权无关,A项排除;春秋时期的显著特征是诸侯争霸,C项排除;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D项排除。故选。【解析】依据题干的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表明商鞅变法起到了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故A符合题意;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是商鞅变法的内容,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B不符合题意;推行县制是商鞅变法的内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推动民族交融与商鞅变法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0.B【解析】依据题干“公元前344年,秦国政府下令统一度量衡”和所学知识可知与商鞅变法有356年和公元前350“”B项正确;管仲改革发生在春秋时期的齐国,排除A项;文景之治发生在西汉汉文帝、汉景帝时期,C项;孝文帝改革发生在南北朝的北魏时期,排除D项。故选B11.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12.C【解析】根据材料“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和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材料反映的是道家的“无为而治”C“无为而治2治国,故排除A项;儒家思想的主张是“仁政”,故排除B项;墨家的思想主张是兼爱非攻,故D项。故选。13.D【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土竹简为秦朝时期,而材料描述的是地方乡村里长D生息。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材料题干没有涉及法律问题。故排除项。故选D。实行“焚书坑儒,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D项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故选D。“秦王朝很快就走向灭亡”“根本原因”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这次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残暴统治,秦朝最终被刘邦领导的农民军推翻了。故答案为。16.B【解析】古代分封制下,诸侯有在封国内继续分封的权力。材料中汉文帝废除了诸侯自己分封的权力,把诸侯封国内分封的权力收归至中央。这显然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故B符合题A“众建诸侯”会导致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激化,不是缓和阶级矛盾,排除;材料与反击匈奴没有联系,排除D。故选。17.C【解析】依据材料“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理解其意,儒学由。C项符合题意。三项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不合题意。由此可知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统一铸造了标准货币五铢钱,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项表述错误;C项汉武帝采用D想的大一统。A项符合题意,故选A。19.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盐铁专卖和中央铸币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A正确;成为大一统思想的精神支柱的是儒家思想,B与题意不符,C影响。D错误。综上故选A。20.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东汉的黑暗统治表现在外企宦官交替专权,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社C项符合题意,D项说法错误;AB两项是政治黑暗的表现;故选C。321.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正式开通,它起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直至欧洲,在16世纪地理大发现之前,它是一条东方3用,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22.D【解析】在西汉张骞通西域的基础上,开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梁,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题文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史料之不足,使史料和考察结果相互印证,具有史料考证意识,BAC材料中并为反映出来,排除;司马迁是私人著史,不是秉承朝廷旨意。所以答案选B24.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史记》是司马迁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而撰写的。虽然搜集民间关于黄帝的传说,可见传说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历史真实。故B项符合题意。项不符合题意。故应选。25.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东汉桓帝到西晋统一前的历史主要处于三国分裂时期,三国B项是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之一;B项表述错误;D项在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成南移。A项符合题意,故选A。26.C【解析】根据所学,《步出夏门行》是汉末文学家曹操用乐府旧题创作的组诗,作于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乌桓凯旋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比喻有志向的C壁之战后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在诗歌写作时间之后,AD项错误;官渡之战发生在建安五年,在诗歌写作时间之前,B项错误。故选C27.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西晋时期,晋武帝大封诸侯王,藩王不仅有自己的军队,还能自选“八王之乱”B“国人暴动”的发生西周时期,排除A项;春秋争霸的出现时春秋时期,排除C项;“享乐之风的盛行”与题干晋武帝措施无关,排除D项。故选B“4这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亩产量”和所学可知,北民南迁,带去了北方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大大促进了南方农业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综上所述,虽然社会环境安定、自然环境优越、耕作劳力充足也是南方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项。故选A“经过十六国南北朝将近三百年的时间,这时他们已经完全融合在作为统一国家中主体部族的汉部族里了"“这一趋势固然经历了长期更加兴盛起来,B项正确;汉族形成于汉朝时期,排除A项;少数民族文化较汉族更先进说法错误,排除C项;汉族文化比少数民族更先进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30.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后人称他“书圣”。王羲之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天下第一行书”赞为“遒媚劲健,绝代更无”,根据图片内容可知D项是《兰亭序》,D项正确;A项是颜真卿的作品,排除A项;B项是怀素的作品,排除B项;C项是唐朝书法家柳公权的作品,排除C项。故选D.黄帝和炎帝;特点:由多民族相互交流交融而形成政治措施:实施推恩令;思想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匈奴、鲜卑、羯、氐、羌;北魏孝文帝改革。(4)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5)展等。(1)帝后,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炎黄部落打败东方蚩尤部落,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人文“炎黄子孙”……”反映了华夏族并非一族形成,而是错居,接触交通形成的。得出华夏族特点:由多民族相互交流交融而形成。(2)依据材料“(民族一统)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5治上,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施推恩令;西汉初,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为了实现思想大一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而“……汉化439俗。推行汉化措施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4)依据材料“”“”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少数民族汉化,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促进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由此得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相互依存;民族平等,和谐共处;民族交流,友好交往;互通互融,共同发展等。.河姆渡人;铁农具和牛耕;防洪灌溉作用。商鞅变法在经济上具体措施: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3)地等等。【解析】(1)根据题干我国长江流域最早栽培的粮食作物结合材料一的图一,可知距今约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长江流域是世界最早栽培人工稻的起源地,而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约7000公元前2562200溉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在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3)本题是开放题,围绕政治,生产力发展等言之有理即可,如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技术的发展;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平的环境;人民的辛勤劳动;富饶的土地等等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盛世:文景之治;光武中兴;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光武中兴:光武帝(刘秀)6措施:推行“推恩令(只答推恩令亦可);主父偃根本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只要答到巩固统一”即可)(3)人才。1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帝景帝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为了使社会安定下来,东汉光武帝多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