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整理汇编(精编版)
高频考点1影响太阳辐射强弱及日照市树长短的因素
1.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
2.太阳辐射分布规律的判断
(1)全球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规律
'纬度差异: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①空间
同纬度地区差异: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地势高处
分布〔太阳辐射强,地势低处太阳辐射弱
②时间分布:夏季太阳辐射强于冬季。
⑵我国太阳辐射量的空间分布及原因
1
主要为北疆、内蒙古高原东部坤北深居大陆内部、距
平原大部分、黄土高原、甘肃南部,海远、多晴朗天气、
日照时间长
川西、川南、滇北一部分
主要为东
主要为南北大核、
疆、陇西、东南丘陵
青藏高原地区、汉水
大部分和流域、广西
内蒙古高科JI网、
原西部,黔西「部
其中青藏分而除
高原为高南部、湖
值市;A南东部
地势高、空主要为四川、重庆、贵州大部分
气稀薄,大地区,其中四川盆地为低值中心距海近,受海
气透明度高,洋影^大,多
多晴朗天气I盆地闽诊、多阴雨和大
I雾天气,口丽洞短
高频考点2时间计算
1.地方时计算
(1)已知某地地方时,求另一地的地方时
所求地地方时=己知地方时±4分钟/度*两地的^度差
注意:①所求地在已知地点东侧为“+”,西侧为“一”。即“东加
西减”
②以0°惊险为准,若两地位于0。经线同侧,则^度差取两地经度
值之差;若两地位于00经线异侧,则^度差为两地经度值之和
(2)已知某地经度,求另一地的经度
2
所求地的经度=已知经度±1度/4分钟*两地地方是之差
2.时区计算
时区某地所在时区数=该地经度口5。(余数若小于7.5,则直
计算接舍去;余数若大于7.5,则在结果上加一个时区)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土时区差XI小时
注:①“+、一”号的选取同地方时的运算
区时
②若求出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去24小时,日期加
计算
一天;若所求时间为负值,则加上24小时,日期减一
天
中央
某时区的中央经线度数=15oXn(n为时区数)
经线
注:某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区时
计算
高频考点3日界线
1.明确日期的变更特点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过0时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过国际日期变更线
日期则要减一天。如下图所示:
(1)经线展开图示
3
(2)极地投影图示
2.确定日期范围及比值(如下图)
(1)新的一天的范围: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即从45°E
向东到180。。
(2)旧的一天的范围:从0时所在经线向西到180。经线,即从45°E
4
向西到180。。
新的一天所跨经度数135°_3
(3)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360°'即360。—0°
IH的一天所跨经度数225°_5
(4)旧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即=
360°360°8°
新的一天所跨经度数即曾=3
(5)新旧日期比值:
旧的一天所跨经度数'即225。-5°
(6)180°为某日a时,则某日(今天)范围为a/24,昨天范围为:
(24-a)/24
【规律总结】
日期变更的四要点
①确定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位置,即寻找180。经线,一定要注意实际
日界线的弯曲状况。
②极地俯视图上一定要按地球自转方向确定东西,然后判定越过国际
日界线变更线的日期。
③越过日界线计算日期时,异地昂要注意星期的变化、月份的变化(大
小月差异,平年闰年的月份变化)、年份的变化。
④确定某一日期所占比例除来确定180。经线外,一定要找到0时所
在经线(通过时间计算求得)
5
高频考点4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昼夜长短的分布与变化规律
1.昼夜长短变化中的“看”与“定”
(1)看“位置”,定状况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
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如下图所示:
口(
口[
(2)看“移动”,定变化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
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
短;赤道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日期上,
6
越接近春秋分日,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如下图所示:
2.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
/15°o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所示)。
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X2=(日落时间一12)X2。
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X2=(24—日落时间)X2。
(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
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如30°N的昼长等
于30”的夜长。
③同一纬线上各地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除二至日
7
外),且这两个日期近似关于二至日对称。
[日出、日落方位]
3.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对应关系(北半球)
时间春分日夏半年秋分日冬半年
昼夜状况昼=夜昼〉夜昼=夜昼〈夜
时亥1」早于6时,晚于6时,
日6时6时
(地方时)夏至日最早冬至日最晚
出
方位正东方东北方正东方东南方
时亥U晚于18时,早于18时,
日18时18时
(地方时)夏至日最晚冬至日最早
落
方位正西方西北方正西方西南方
4.有关昼夜长短时间计算的三个规律
(1)对称规律:口出日落的时间以当地时间12时为中心对称。已知
日出或日落时间,可据此推算出昼长。若观测到的日出、日落时间不
以12时为中心对称,说明观测点不位于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上。
(2)反对称规律:纬度相同的南、北半球两地,在同一天,北半球
一地的昼长等于南半球另一地的夜长。例如,夏至日60ON纬线上各
地昼长为18小时29分,则当日60°S纬线上各地夜长为18小时29
分。
(3)等值规律: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一年中(冬至日、夏至
8
日除外)地球上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
会出现两次等值。
高频考点5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1.空间变化规律
(1)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
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
大。
(2)图形
春
秋
冬K
分
至
全
日
日
日
rr…
.洪正午太阳高度
「90°
南
赤
北
网
道北
问
出
力极
线
线
2.季节变化规律
9
(1)规律: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有规律地变化。其数
值具有“来增去减”的特点,即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
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减小。
(2)图形
3.正午太阳度的计算和应用
(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公式:H=90。一两点纬度差。
说明:“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
“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度“大数减小
数”;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度相加。
注意: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差=两地纬度差
(2)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①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
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10
②判断所在地区的纬度
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
据“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
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
③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阳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
有关。
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南回归线以南
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④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
反之,日影越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
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
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最短;南回归线
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极点除外),夏至日日影最
长,冬至日最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夏至日朝向正
南,冬至日朝向正北;直射时日影最短(等于0)。
⑤计算楼间距:为了保证一楼全年有阳光照到,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
楼房时,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应大于L=h*cotH(H:冬至日正午太阳
高度)
⑥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集热板与地面之间夹角和当天正午太阳
高度角互余:a+h=90。(如下图)。
高频考点6大气受热过程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2
1.热量来源
(1)主要来源:A太阳辐射。
(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B地面辐射。
2.受热过程
(1)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大气的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3.大气的作用
(1)削弱作用:反射、散射、吸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具
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2)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损失起补偿作用。
二、大气热力作用的应用
1.分析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2.解释农业生产中的一些技术措施
13
(1)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2)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
(3)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
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如:
空气大气的削太阳能
(1)高海拔地区:地势高稀薄f弱作用弱「丰富
内陆
⑵地区:
(3)四川盆地:
4.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
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⑴地势高低:地势高一大气稀薄一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
的保温作用都弱一昼夜温差大。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
的保温作用都弱f昼夜温差大。
14
(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一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f昼夜温
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高频考点7逆温现象
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
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
1.四种逆温的形成与分布
出现的地
类型发生的条件
区
中高纬度
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有效辐
辐射
射很强,近地面大气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陆冬季
逆温
大气层降温较慢
黎明前
平流中纬度沿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团上
逆温海地区
主要由地形造成,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沿
地形盆地和谷
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空气被较冷的
逆温地中夜间
空气抬挤上升
锋面锋面之上的暖空气与锋面之下的冷空气之间温锋面活
逆温度差异显著动地区
2.逆温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
15
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关系,它使能见度降
成雾
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
大气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使近地面
污染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对航
空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不便。如
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平流
造成
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颠簸
影响
高频考点8热力环流
1.形成过程
(1)形成过程
近地面冷热不均月展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遁或同一水平
16
面上存在气压差异量致空气的水平运动返热力环流。
(2)气流运动方向
①垂直运动:与冷热差异有关,受热上升,冷却下沉。
②水平运动: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压流向低压。
(3)等压面的凹凸关系:高压上凸,低压下凸(高高低低)
2.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
图小
>
海陆
风
影响: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山谷
风影响:由于夜间吹山风,谷底气流上升,出现著名的“巴
山夜雨”现象:夜晚,冷空气在谷底聚集,容易出现上
热下冷的稳定空气结构,即逆温现象,加剧大气污染
城市
热岛
17
环流影响:一般将绿化带布置于气流下沉处及下沉距离以
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下沉距离之外
高频考点9风向与风力大小判断
三个力对风的影响
作用力方向大小对风的影响
风风速风向
水平气压梯始终与等压等压线越密水平气压梯垂直于等压
度力线垂直,由集,水平气度力越大,线,由高压
高压指向低压梯度力越风速越大指向低压
压大
地转偏向力始终和风向大小随维度不影响风速北右南左赤
垂直而增加,赤大小不偏
道为0
摩擦力始终和风向大小和下垫使风速减小与其他力共
相反面性质有同作用,使
关,下垫面风向斜交等
越粗糙,起压线
18
伏越大,摩
擦力越大,
反之越小
注意:在相同条件下,路面比海面粗糙,产生的摩擦力大,因此路面
上的风与等压线间的夹角大,风速小;海面上的风与等压线的夹角小,
风速大。
1.风向画法
①.画过该点的切线,并做垂直于该切线的虚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②.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转30°〜45°
2.风力大小判断
同一副图中,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
高频考点10气压带和风带
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结果,由于大气环流的规律性
使得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19
高压
/
堆
高眶(
低任堆空积彳年
中积低中
一-气
空一1
下下高却
却纬纬受纬
气福沉
下热沉纬下
冷绕中冷
沉厮信东
东风髓沉
极一r
一,
30°
60°
90°N
60°
0°
30°
90°S
带高
副热
高
极地
低
副极地
地低
副极
高
副热带
低
赤道
高
极地
带
气压
带
气压
带
气压
气压带
气压带
气压带
带
气压
判断
位置
突破
”——
“分布
2.抓
气压
道低
是赤
。分别
。、90
。、60
、30
度0。
:纬
度位置
看纬
忆——
(1)记
线。
心纬
的中
压带
地高气
、极
压带
低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管理学前沿》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汕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食品免疫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研学旅行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南方职业学院《数理统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工程力学辅导》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预防医学新》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汇编及答案
- 2021高中物理-第四章-波粒二象性-章末总结-学案(教科版选修3-5)
- 大学生劳动教育(合肥工业大学)学习通测试及答案
- 八年级上册英语思维导图
- 汽车文化教案(汽车发展史)
- 实习生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土木工程认识实习报告
- 服务区安全生产培训
- 儿童颅内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 家长的陪伴孩子的寒假守护
- IATA区域的划分(TC1区)
- 蒸汽梯级利用能评报告
- 医院对账平台技术方案
- 山茶油知识普及课件
- 图形创意共生图形实训+讲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