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B卷能力提升)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二战后,国际移民伴随着资本、商品、文化等要素的加速流动而不断高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发达国家的工人不愿意从事低报酬、不稳定、没有技术的工作,这种结构性的劳动力短缺导致了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移民不断涌入。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互补性B.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C.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存度提高D.南北合作的领域不断扩展2.1950年以后,非洲的国际移民潮逐渐扩大,主要分布在欧洲(1060万人)、亚洲(460万人)和北美(320万人)。非洲知识分子选择的欧洲国家主要是英、法、德、比和北欧国家,非洲移民者不再是学生,而是高层次的专业科技人员,如内外科医生、牙科医生、工程师、企业家、音乐家、艺术家、大学老师等。这种情况出现的关键因素是()A.西方对非洲的殖民压迫增强 B.现存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C.欧洲国家移民政策发生变化 D.世界公正平等观念的普及3.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南部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这现象出现的历史根源是()A.亚非拉美国家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B.三角贸易推动区域资源优势互补C.欧洲资本主义列强争夺国际市场 D.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4.1951年,联合国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公约“适用于1951年1月1日前欧洲发生的事情”。1966年,联合国通过了《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没有规定时间和地域方面的限制。这一变化()A.有助于遏制难民的增加 B.保障了难民的生存权C.源于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D.适应了新的世界形势5.下表所示为1844—1854年美国华工的统计情况。这折射出()时间船籍开出港到达港装船人数到岸人数途中死亡人数死亡率1844美国澳门旧金山61344317028%1851法国香港旧金山100001000100%1852英国厦门旧金山4106035085%1854美国香港旧金山50040010020%A.华工在贩运途中遭遇严重的迫害 B.列强侵华引发大规模海外移民C.工业革命使美国劳动力极度匮乏 D.清政府近代维权意识尚未产生6.在现代菲律宾,超过85%的民众信仰天主教,当地华裔已普遍接受在教堂举办婚礼,但有的华裔会请佛教僧侣证婚。当地举行的庆祝妈祖(中国传统海神信仰)诞辰活动,不但会请天主教神父主持弥撒,还会在庆典的最后一晚举行天主教式的花车游街。这主要反映了()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扩散 B.西班牙殖民者的文化侵略C.现代菲律宾文化的多元性 D.全球化背景下的人口流动8.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技术移民制度。一方面,细化技术移民类别,对不同人才适用不同的移民政策,有针对性地筛选人才;另一方面,对紧缺人才和高端人才降低要求,简化程序,增加福利,以提高吸引力。这一政策()A.旨在完善国际分工体系 B.推动了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C.反映出国际竞争的加剧 D.改变了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9.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30年间,永久性国际移民主要呈南北流动,即由经济落后或缺乏活力的国家和地区向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流动。之后,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控制外籍人员入境的政策也有所加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劳工流动增长较快,这在东南亚和西亚国家尤为突出。这一变化出现的背景是()A.西欧国家党派竞争加剧 B.冷战双方对抗战略调整C.中东石油工业发展迅速 D.发达国家着手产业升级10.移民刚迁入某地时会倾向于跟来自同文化圈的人居住在一起,相互间的饮食、文化、习惯等会更类似。各个族群会形成各自的小团体,而不是融入主流大环境。移民二代因为父辈的积累而有更好的成长环境,接受教育后更便利地融入主流社会。由此可见移民融合()A.取决于移民的个人选择 B.文化习俗是首要影响因素C.结果必然走向最终同化 D.要经历与环境的整合互动11.在古代,除游牧民族的迁徙外,农耕民族也会因多种原因迁徙。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人广泛移民于地中海周边地区;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征服波斯等地后,大批希腊人和马其顿人向那里移民;罗马共和国时期,众多罗马人去了意大利其他地区和省份。引发农耕民族迁徙的主要原因是()A.控制其他国家 B.为扩大本族文化的影响C.寻找稳定的生存环境 D.土地不足和土地占有的不平等12.20世纪70年代,西欧国家相继采取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推行不同文化群体的和谐相处。但21世纪以来,一些国家又转向融合政策,目的在于促进本土文化对外来文化渗透,提升外来移民对本土文化的接受程度。影响西欧国家文化政策变化的突出因素是()A.各种矛盾冲突 B.宗教信仰不同C.文化认同问题 D.教育程度差异13.2020年以来,随着全球人员流动模式的转变和多国辞职潮的出现,国际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和专业人士“求贤若渴”,各国纷纷加入“抢人战局”。德国当局除了吸引专业人才,还将目光放在身处德国的约180万名难民身上。这主要体现了()A.欧洲经济发展模式的快速转型 B.人才流动解决了国际难民问题C.全球化引起了人才的跨国流动 D.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多样性14.1985年,新加坡全国各中学通用的《儒家伦理》课本出版。课本将儒家倡导的“忠”解释为忠于国家,具有国民意识;将“仁爱”解释为具有友爱精神,尊重关心他人;将“礼义”解释为接人待物不仅要以礼相待,而且要坦诚守信,养成良好的公德心。这体现出新加坡()A.摒弃了西方文化的价值观 B.借鉴周边国家现代化的成功经验C.努力创作现代的东方文化 D.力图用儒家思想维系政府公信力15.在对广东揭阳白塔汉墓的考古发掘中,发现其随葬品有陶器瓮、罐、壶、纺轮及铁削、镊、砺石及残铜器,且器物有较多汉式风格。据此可推断(
)A.汉代揭阳县的农耕经济已较为发达 B.两汉王朝对广东揭阳实施了有效管理
C.陶瓮和铁削体现了庄园经济的发展 D.墓主人可能为南迁汉人或汉化的土著16.据估计,1620—1642年,英国约有58万人越过大西洋,去往北美和加勒比地区。50年代至60年代,海外迁移达到高峰。迁移人群中不仅有清教徒,而且有天主教徒、罪犯等。据此推断,17世纪英国人口的外迁()A.反映了工业革命时代的扩张要求 B.实现了殖民地文化多样性的转型C.有利于英国海外殖民和贸易拓展 D.缓和了英国新旧教派之间的矛盾17.新加坡建国时,两极政治格局已形成。对此,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说,“语文(言)问题就是政治问题,新加坡身处马来海洋之中,我们必须认清这个事实。1965年新加坡独立,我面对新加坡人口虽有75%华人,却不能以华文作为共同语和工作语的困难。”李光耀认为汉语未能成为新加坡共同语是因为()A.殖民文化占据主导 B.各族缺乏文化认同C.受政治环境的影响 D.华人政治地位低下18.1866年,清廷与英法签订《续定招工章程条约》,以法律形式完善关于华工出洋的相关事宜。但是此后西班牙殖民者诱拐、虐待华工事件时有发生。1873年清廷与西班牙签订《古巴华工条款》。这表明清廷()A.巩固外交主权独立 B.主导构建国际秩序C.健全近代外交体系 D.放弃朝贡贸易体系19.近年来,非法移民和难民潮已成为困扰欧盟的重大问题。在英国,曼斯顿移民收容中心设计容量1500人,却有超过3000人挤在那里;在与欧盟接壤的其他地区以及希腊、巴尔干半岛,类似案例也越来越多。这种现象出现的经济根源是()A.部分区域的冲突动荡 B.欧盟国家福利制度的吸引C.欧洲一体化不断发展 D.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平衡20.下图是1994—2017年美国两党支持者对移民接受度的统计示意图(单位:%)。据此可知,美国()A.两党利益基本趋于一致 B.民主党获得更多的支持C.移民问题成为热点话题 D.社会认知分化愈加明显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60分。21.[近代国际移民](14分)材料一:鸦片战争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从中国的南部和东部出发,出国谋生。到19世纪70年代,6.3万中国人来到美国,其中多数人生活在“金山”一加利福尼亚。这些早期出国者大多是契约华工或称苦力、“猪仔”。他们名义上是受雇到海外与外国资本家或华人工头订立契约来做工的,实际上大多数华工是被人用欺骗、诱拐、绑架的手段运往海外的,他们从事最繁重的工作并无人身自由。当时美国人克拉克的调查报告中说白种人不愿做的活就强迫华工去做。华人劳工不仅仅在美国西进运动的采矿业中付出了劳动,更为著名的是他们在修筑横贯美国东西铁路中洒下的血与汗。他们不论严寒酷暑,一直工作在高山峡谷、人迹罕至之地,很多人因劳累身亡。据老华侨说,华工前后参加筑路的有四五万人,因筑路而牺牲的不下万人。——摘编自张晓路《西进路上的血泪与荣光》材料二:19世纪60~80年代,随着相当数量域外移民的进入和租界的建立,上海人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域外的物质文明、风俗礼仪和精神文化,对域外文化的兴趣日益增长,态度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英语开始被视为了解西方文明的钥匙。官方同文馆和广方言馆的建立,都透露出官方对外语教学的重视。而随着中外交往的扩大和贸易的发展,翻译中介人员的需求也大大扩展,掌握外语的人可以充任买办,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工资,这也推动了上海的英语学习热潮兴起。——摘编自刘叶华《浅议洋泾浜英语在近代上海的使用状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鸦片战争后华工大量移民美国西部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近代域外移民在上海的活动。(6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根据联合国难民署于2015年6月发布的年度《战乱世界:全球难民趋势》,2014年,战乱在世界范围内至少导致1950万国际难民与3820万国内难民,其中约53%的难民源自于叙利亚(388万)、阿富汗(259万)与索马里(111万)。由于地缘关系的原因,越来越多的叙利亚、阿富汗等西亚北非难民通过各种途径前仆后继地跨越地中海和国界线,奔向已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移民网络,对难民提供了更人道、更好待遇且经济富庶的欧洲国家。正因为如此,欧洲境内始终存在着数以百万计的难民。2014年欧洲境内的难民数量达到670万人,比2013年增加230万,从而形成二战以来欧洲最严峻的难民危机。——摘编自宋全成《欧洲难民危机:结构、成因及影响分析》材料二欧洲难民危机进一步加剧了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分裂,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带来新的考验和问题,如波兰指责德国无上限接纳难民之举是将难民问题输出至其他国家。近年来,欧洲可谓危机不断,还没有彻底走出债务危机,又遭受“意料之外”的难民危机,这势必影响欧洲的经济改革,进而阻滞欧洲经济复苏的步伐,而在大量难民中,难免会有恐怖分子混入,埋下无穷隐患,这又会诱发对难民人群的歧视与仇恨。当然,大量的难民涌入也有可能缓解欧洲日益严重的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问题。以德国为例,到2030年,80岁以上老人预计超过630万,而人口将缩减至不足八千万,外来移民目前是其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摘编自王刚《欧洲难民危机的成因及影响》(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亚北非难民选择涌入欧洲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欧洲难民危机的影响。(7分)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材料一:4世纪中叶,北匈奴西迁至东欧顿河流域,不久又进犯东哥特,结果引起了日耳曼人的民族大迁徙。在匈奴迁徙的推动下,亚欧大陆众多游牧民族纷纷卷入民族大迁徙的浪潮中。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也开始南迁。公元3—5世纪,活跃于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支,史称“五胡”。东汉以来,由于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他们逐渐放弃游牧,陆续迁徙至长城以内的农耕地带,与汉人杂处,开始了定居生活。——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材料二:北美第一批有规模的中国移民大约于19世纪20年代抵达美洲大陆,其中大部分在“淘金热”时去了加利福尼亚。19世纪60年代之后,美国在修建太平洋铁路期间招募了大量华工,1870年在美正式登记的中国移民达到64199人。移民多数来自广东和福建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的人口密度普遍高于其他内陆省份,在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愈发不可调和的困境之下,加之近代中国深陷与西方殖民势力的斗争之中,种种原因导致向海外移民的华人数量激增。——摘编自刘悦《跨文化记忆与身份建构——欧洲华裔新生代的文化认同》材料三:据统计,从1946年到1974年,美国引进的高级人才达24万之多。随后,美国为满足国家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对长期奉行的人才吸引战略作了进一步调整,重新修订了移民法,规定“具有专业专长可以优先移民”,实行所谓“绿卡制”,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入籍给予优惠。美国利用各种条件引诱、鼓励外国学生留居美国。1987—1988学年,留美学生达35.6万人,有一半以上留美学生学成毕业后滞留美国。据联合国统计,国际移民每年的汇款额达660亿美元,多于外国政府提供的财政援助。——摘编自李其荣《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人口迁移》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欧民族大迁徙的历史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华人向美国移民的原因。(5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现代国际人口迁移。(8分)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在其发展途程中,都经常出现这样一种矛盾运动:一方面它要维护自己的民族传统,保持自身文化的特色,另一方面它又需要吸收外来文化以发展壮大自己。这种矛盾运动,文化学上称之为“认同”与“适应”。——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请以文化“认同”与“适应”为主题,自拟论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答案1.答案:B2.答案:B3.答案:D4.答案:D5.答案:A6.答案:C8.答案:C9.答案:D10.答案:D11.答案:D12.答案:A13.答案:D14.答案:C15.答案:D
16.答案:C17.答案:C18.答案:A19.答案:D20.答案:D21.答案:(1)原因:美国西进运动及黑人奴隶制度的废除带来巨大的劳动力缺口;美国西部采矿业和交通业发展的需要;美国政府允许移民;《北京条约》签订,清政府允许华工出国;中国东部沿海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劳动力过剩;资本家对华工的诱骗、拐卖。(2)评价:适应了殖民侵略的需要;破坏了中国主权;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经济掠夺与宗教文化侵略。客观上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科技文化和思想观念;助推了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引起了上海社会习俗的变化。22.答案:(1)原因:欧洲与西亚北非毗邻;欧洲社会稳定、经济发达,福利制度健全;部分欧洲国家的主动吸引;引入难民可以缓解欧洲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问题。(答出三点即可)(2)影响:导致欧洲内部矛盾加深,欧洲一体化进程面临挑战;给欧洲国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不稳定因素增加。(答出两点即可)有利于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为欧洲社会注入新的活力。(答出一点即可)23.答案:(1)对欧洲的影响:造成了罗马帝国的分裂;使西欧建立起封建制度。对中国的影响:推动了民族大交融;北民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2)原因: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中国社会转型的推动;国内人地矛盾突出;美国西部开发的需要;黑奴贸易的废止。(3)简评:现代国际人口迁移使高级科技人才流入迁入国,为迁入国节省了大量的教育与培训开支,促进了迁入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但是也引发了文化冲突、降低国家认同的问题。移民寄回母国的汇款增加了迁出国的外汇和投资能力,但也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流失,进而影响迁出国的经济发展。24.答案:示例一论题:中国文化的认同与适应。论述:中国文化传统深厚,民族文化认同心理浓厚。中国古代随着民族交融的不断加强,华夏文化认同意识和大一统意识也不断加强。近代以来,无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还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那些为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志士们,他们的原动力就是根植于民族文化传统深层的爱国主义精神。今天的中国正处在历史转折的关头,迎接世界现代化潮流的挑战,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更需要以民族文化传统为依托,独立思考和判断,否则就不能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的现代化不应该也不可能是欧美各国和日本现代化的翻版,而应该是中国人民自己的勇气、信心、智慧和力量的产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服装定制合同采购协议
- 工程承包合同范本-屋面防水
- 快递企业与员工劳动合同模板
- 餐饮业短期劳动合同范本
- 劳动合同范本 - 标准劳动合同
- Module 4 Unit 1 Chinese people invented paper(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一起)英语四年级上册
- 企业培训与发展专项集体合同
- 18《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 养殖场劳务外包合同
- 施工场地平整合作合同书样本
-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 《神经系统MRI解读》课件
- 2024年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学校春季开学典礼校长讲话致辞 (汇编11份)
-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第三版) 课件 U7 Tram
- 高等院校附属医院医共体合作制度
- 2025年中国半导体第三方检测行业市场集中度、市场规模及未来前景分析报告
- 2025年餐饮部主管年度工作计划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培训课件
-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英语试卷(新课标Ⅰ卷)含答案
- 2024年认证行业法律法规及认证基础知识 CCAA年度确认 试题与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