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生化诊断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_第1页
2024生化诊断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_第2页
2024生化诊断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_第3页
2024生化诊断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_第4页
2024生化诊断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生化诊断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国际临床化学学会(IFCC)对临床生化的定义为:〃临床化学包含对人体

健康和患病时化学状态的研究,以及用于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化

学实验方法的应用。"因此,临床生化既是一门研究人体健康和疾病时生理

生化过程的理论基础学科,又是一门应用各种技术和方法分析机体健康和

和疾病时体液或组织样品中化学成分的应用技术学科,在医学理论与实践

中均具有重要作用。

一、肝功能系列

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

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

2.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心肌梗塞发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

皮肌炎等。

3.总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

征,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失血等。

4.白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病,肾脏疾病更为明显。

5.碱性磷酸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

骨转移癌、骨折恢复期。另外,少年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骨胳系统活跃,可

使ALP增高。

注意:使用不同缓冲液,结果可出现明显差异。

6.r-谷氨酰基转移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

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7.总胆红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肝脏疾病肝外疾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急性黄疸性

肝炎新生儿黄疸慢性活动期肝炎闭塞性黄疸病毒性肝炎胆石症阻

塞性黄疸胰头癌肝硬化输血错误。

8.直接胆红素测定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9.血氨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重症肝损害,>117.8口01。1/1.贝1」发生肝昏迷。肝昏迷前期、性活动

性肝炎、急性病毒性肝炎常升高、肝昏迷时最高。

(2)下降:长期低蛋白饮食。

10.前白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1)降低:诊断和监测营养不良诊断肝病,诊断急性相反应.

升高:肾病综合症>500mg/L(此时ALB<30g/L)

发作期PA升高ALB下降前

白蛋白与肝病:

*早期肝脏疾患可使前白蛋白合成降低

*早期肝功能损伤指标

上维氨酶特异性好,比白蛋白敏感性强,多数肝病患者前白蛋白下降50%.

*死亡指标降至零则预后极差

前白蛋白与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的发生

染病后食欲减退,蛋白质、热量摄入极少

疾病本身导致消耗增加,机体进入负氮平衡

抵抗力下降,并发症增加,疾病恢复迟缓

*此时血清前白蛋白浓度迅速降低

中等100-160mg/L

严重<80mg/L

24.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参考单位是指占总血红蛋白的百分率。糖化血红蛋白的浓度

反应测定前1-2个月平均血糖水平。尤其是I型糖尿病每月测定1・2次,

以便更好地了解病情控制的程度。

11.丫-谷氨酰转肽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

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12.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胆汁酸(TBA)>10pmol/L提示肝细胞发生病变,血液中胆汁酸含量升

高。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时胆汁酸明显升高。特别

是肝硬化、肝癌时总胆汁酸的升高率>(95%),也大于丙氨酸转氨基酶

(ALT)20%,当肝脏实质损害时,肝细胞对胆酸合成降低,鹅脱氧胆酸的

合成绝对升高。

13.腺首脱氨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腺昔脱氨酶是一种与机体细胞免疫活性有重要关系的核酸代谢酶。测定血

液、体液中的ADA及其同工酶水平对某些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及免疫功能的研究日趋受到临床重视。

14.岩藻糖苗酶的临床意义:

妊娠与卵巢肿瘤:研究表明,随妊娠周数增加血浆AFU递增,在自然分

娩或人工终止妊娠后,迅速下降,5天降到正常。卵巢癌患者血清AFU活

性降低,且与疾病分期、肿瘤负荷、组织学分型和肿瘤分化程度无关.良

恶性卵巢癌患者血清AFU活性降低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其它:岩藻糖苗

酶贮积患者由于先天性组织器官和体液中AFU缺乏或活力降低,导致糖

蛋白或糖脂代谢紊乱。胃癌患者血清AFU升高,急性胰腺炎不升高,囊

性纤维变性伴发胰腺炎时则下降,进行性锥体营养不良血清AFU活性下

降。

81.2%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U水平增高,与AFP联合检测可提高原

发性肝癌诊断阳性率达93.1%。动态观察对判断肝癌疗效、预后、复发有

重要意义。血清AFP在转移性肝癌、肺癌、乳腺癌、卵巢癌、子宫癌也可

增高;在肝硬化、慢性肝炎、消化道出血等也有轻度增高。

155■核糖核甘酸水解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51-NT是一种特殊的磷酸单酯水解酶,能特异性地将次黄瞟岭核首

酸水解为次黄昔和磷酸。此酶广泛地分布在人体和动物的组织中,5'-NT

经肝细胞膜进入胆汁,随之进入血清中,是检测肝胆疾病的指标之一。肝

内外胆管阻塞、肝癌和伴随循环转移的乳房切除术后的病人此酶升高明显。

诊断肝胆疾病和肝癌51-NT较肝内其它酶类更敏感。联合ALP检测:

5'-NT广泛存在于肝脏和各种组织中。血清中5'-NT活力增高主要见于肝

胆系统疾病,如阻塞性黄病、原发及到半发性肝癌等,通常酶活力变化与

ALP活力变化相平行。但在骨懦系统的疾病中,如肿瘤骨转移、畸形性骨

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佝偻病等,通常ALP活力增高,而5'-NT活力

正常。所以,对ALP活力增高的患者,测定5-NT活力有助于临床判断

ALP活力增高原因是肝胆系统疾病,还是骨带系统疾病。

16.单氨氧化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MAO广泛存在于肝、肾、胃、小肠及脑组织中,在细胞内位于线粒体膜

的外,血液中的MAO是肝纤维化的重要指标之一,血清单氨氧化酶在脏

器纤维化,特别是在肝硬变时明显上升,被认为是对肝纤维化诊断很有意

义的指标。引起血清MAO活性变化可见于以下疾病:(1)肝硬化:血清

MAO活性的高低可反映纤维化的程度,是诊断肝硬化的重要指标。肝硬

变患者血清MAO活性升高的阳性率在80%以上,最高值可超过对照参考

值的两倍。(2)各鳖干炎:各型肝炎急性期患者的血清MAO活性多数不

增。但暴发型重症肝炎时,因肝细胞坏死,线粒体释放大量的MAO,可

致血清此酶活性升高。急性肝炎病程超过3个月者,血清MAO活性可增

高,活动型慢性肝炎有半数左右的病血清MAO活性增高。(3)其它疾病:

糖尿病可因合并脂肪肝、充血性心力衰竭,可因肝淤血而继发肝纤维化而

致血清MA。活性升高。甲亢可因纤维组织分解与合成旺盛、肢端肥大症

可因纤维组织过度合成等原因,而致血清MA。活性不同程度升高。血清

MAO与纤维连接蛋白联合测定有助于肝纤维化的诊断。

二、血脂系列

1.甘油三酯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可以由遗传、饮食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等。TG

值2.26mmol/L以上为增多;5.65mmol/L以上为严重高TG血症。

降低:常见于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性病变、原发性B脂蛋

白缺乏及吸收不良。

2.总胆固醇测定的临床意义:

(1)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及分类;

(2)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的判断;

(3)CHO增高或过低可以是原发的(包括遗传性),营养因素或继发于

某些疾病,如甲状腺病、肾病等。当CHO值在5.17-6.47mmol/L时,为

动脉粥样硬化危险边缘;6.47-7.76mmol/L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水

平;>7.76mmol/L为动脉粥样硬化高度危险水平;<3.1mmol/L或

<2.59mmol/L为低胆固醇血症。

3.高密度脂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原发性高HDL血症、胰岛素、雌激素、运动、饮酒等。

降低:常见于高脂蛋白血症、脑梗塞、冠状动脉硬化症、慢性肾功能不全、

肝硬化、糖尿病、月鹤等。

4.低密度脂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高脂蛋白血症。

5.载脂蛋白AI测定的临床意义:

载脂蛋白AI是高密度脂蛋白的主要结构蛋白,它是反应HDL水平的最好

指标。

降低:常见于高脂血症、冠心病及肝实质性病变。

6.载脂蛋白B测定的临床意义:

载脂蛋白B是低密度脂蛋白的结构蛋白,主要代表LDL的水平,病理状态

下APOB的变化往往比LDL明显。

增高:常见于高脂血症、冠心病及银屑病。

降低:常见于肝实质性病变。

7.脂蛋白a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急性心肌梗死、家族性高胆固醇

血症、先天性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大动脉瘤及某些癌症等。减低:见

于先天性脂蛋白a缺乏,肝脏疾病、酗酒、摄入新霉素等药物后。

8.载脂蛋白E测定的临床意义:

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E,ApoE)是一种多态性蛋白,参与脂蛋白的

转化与代谢过程,其基因可以调节许多生物学功能,与许多眼科疾病发病

有关,对ApoE及其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是目前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探讨

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对眼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

值。

三、心肌系列

1.肌酸激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心肌梗塞4-6小时开始升高,18-36小时可达正常值的20-30

倍,为最高峰,2-4天恢复正常。另外,病毒性心肌炎、皮肌炎、肌肉损

伤、肌营养不良、心包炎、脑血管意外及心脏手术等都可以使CK增高。

2.肌酸激酶同工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中约为心肌总CK的14%血清CK-MB上升,

先于总活力的升高,24小时达峰值,36小时内其波动曲线与总活力相平

行,至48小时消失。

3.a-羟丁酸脱氢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与LDH大致相同,在急性心肌梗塞时此酶在血液中维持高值可达

到2同左右。

4.血清乳酸脱氢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急性心肌炎发作后来2-48小时开始升高,2・4天可达高峰8-9

天恢复正常。另外,肝脏疾病、恶性B中瘤可引起LDH增高。

5.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前临床上最多见的高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就是那些肾功能衰竭、多次或长

期进行透析的患者。对于这些患者,应该定期检测血浆内高半胱氨酸的浓

度。在治疗肾功能衰竭的过程中,适当加入一些抗氧化药物,比如维生素

E、维生素C。它们可以对抗高半胱氨酸通过氧化导致的血管内皮的损伤,

对血管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6、肌红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急性肌损伤、肌营养不良、肌萎缩、多发

性肌炎、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和长期休克等©在

心肌梗死后1.5h即可增高,但1〜2d内即恢复正常。

(1)血中升高:甲状腺功能减低症、高醛固酮血症、肾功能不全、恶性高热

以及剧烈运动后等。

(2)尿中升高:口卜琳病、血红蛋白尿症、血尿等。

(3)血、尿中肌红蛋白均升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心源性休克、

心肌病、肌疾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重症肌无力)等。

7、肌钙蛋白I测定的临床意义:

对心肌损伤的诊断在诸多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生化指标中,

CK-MB(血清心肌酶)曾一度被认为是诊断AMI的〃金标准〃,已广泛应

用多年.随着对心肌肌钙蛋白(cTn)深入研究,无论是对心肌的特异性还

是诊断敏感性,CK-MB的地位都受到了严重挑战.cTn被认为是目前最好

的确定标志物,正逐步取代CK-MB成为AMI的诊断'金标准〃。

四、糖尿病系列

1.葡萄糖测定的临床意义:

(1)高血糖:某些生理因素(如情绪紧张,饭后1-2小时)及静注射

肾上腺素后可引起血糖增高。病理性增高常见于各种粮糖尿病、慢性胰腺

炎、心肌梗塞、肢端巨大症,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垂体

前叶嗜酸性细胞腺瘤、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机能亢进症、肾上腺机能亢进

症等。颅内出血,卢页外伤等也引起血糖增高。

(2)低血糖:糖代谢异常、胰岛细胞瘤、胰腺瘤、严重肝病、新生儿低

血糖症、妊娠、哺乳等都可造成低血糖。

2.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参考单位是指占总血红蛋白的百分率。糖化血红蛋白的浓度

反应测定前1-2个月平均血糖水平。尤其是I型糖尿病每月测定1-2次,

以便更好地了解病情控制的程度。

五、肾功能系列

1.尿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浓度在8.2-17.9mmol/L时,常见于UREA

产生过剩(如高蛋白饮食、糖尿病、重症肝病、高热等),或UREA排泻

障碍(如轻度肾功能低下、高血压、痛风、多发性骨髓瘤、尿路闭塞、术

后乏尿等\浓度在17.9-35.7mmol/L时,常见于尿毒症前期、肝硬化、

膀胱肿瘤等。浓度在35.7mmol/L以上,常见于严重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2.肌好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严重肾功能不全、各种肾障碍、肢端肥大症等。

降低:常见于肌肉量减少(如营养不良、高龄者1多尿。

3.尿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痛风、子痫、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急慢

性肾小球肾炎、重症肝病、铅及氯仿中毒等。

降低:常见于恶性贫血、乳糜泻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后.

4.尿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可以导致蛋白尿的原因很多,它们包括:功能性蛋白尿、体位性蛋白尿或

病理性蛋白尿。常见有:剧烈运动后,发热的极期,进食高蛋白饮食;胡

桃夹现象;各种肾螭和肾血管病等。

5、02微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血清阳一微球蛋白的升高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或滤过负荷是否增

加的情况;而尿液中排出[32—微球蛋白增高,则提示肾小管损害或滤过负

荷增加;在急慢性肾盂肾炎时,因肾脏受损,故尿02T散球蛋白升高,而

膀胱炎患者则吃一微球蛋白正常。

6.胱抑素C测定的临床意义:

正常情况下,CysC在血清和血浆中的浓度为0.51-1.09mg/L(参考范围)。

当肾功能受损时,CysC在血液中的浓度随肾小球滤过率变化而变化肾衰

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CysC在血液中浓度可增加10多倍;若肾小球滤

过率正常,而肾小管功能失常时,会阻碍CysC在肾小管吸收并迅速分解,

使尿中的浓度增加100多倍。

7.视黄醇结合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降低:维生素A缺乏症、低蛋白血症、吸收不良综合征、肝疾病(除外营养

过剩性脂肪肝)、阻塞性黄疸、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感染症、外伤等。升高:

肾功能不全、营养过剩性脂肪肝。尿液RBPt:急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

慢性肾衰[1]

血清RBPI:急慢性肝炎;肝硬化.

8.a1微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1、升高:。)各种肾病导致的肾功能不全,如肾小球损伤早期、原发性肾

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狼疮肾、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该

项检查为评价肾功能的指标。(2)也见于IgA型骨髓瘤、肝癌等。

2、降低:提示重度肝功能损害,见于肝病患者。

六、胰腺系列

1.淀粉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胆道疾病、胃穿孔、肠梗阻、腮腺

炎、唾液腺炎等。

降低:常见于肝脏凝(如肝癌、肝硬化等X

2.胰淀粉酶测定的临末意义:

增高:见于胰腺肿瘤引起的胰腺导管阻塞、胰腺脓肿、胰腺损伤、肠梗阻、

胃溃疡穿孔、流行性腮腺炎、腹膜炎、胆道疾病、急性阑尾炎、胆囊炎、

消化性溃疡穿孔、肾功能衰竭或肾功能不全、输卵管炎、创伤性休克、大

手术后、肺炎、肺癌、急性酒精中毒、吗啡注射后,以及口服避孕药、磺

胺、睡嗪类利尿剂、鸦片类药物(可待因、吗啡1麻醉止痛剂等。

减低:见于肝硬化、肝炎、肝癌、急性或慢性胆囊炎等。

3.脂肪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胰腺是人体LPS最主要来源。血清LPS增高常见于急性胰腺炎及胰腺癌,

偶见于慢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时,血清淀粉酶增加的时间较短,而血清

LPS活性上升可持续10~15天。腮腺炎未累及胰腺时,LPS通常在正常

范围。此外,总胆管结石或癌、肠梗阻、十二指肠穿孔等有时亦可增高。

七、特定蛋白系列

1.高敏CRP测定的临床意义:

(1)与冠心病相关

CRP水平与冠心病和一系列已被确认的与患心血管疾病因素相关(如纤维

蛋白原,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的上升,吸烟及高密度脂蛋白的下

降).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2)是良好的预后诊断标志物

CRP的释放量与急性心梗,急性心梗引起的死亡和紧急换血管术病人的病

情都有关.

另外3mg/L被确认为是区分低危病人和高危病人的最佳临界值.

(3)与心肌钙蛋T(CTNT旧形成互补信息

当CRP与CTNT试验都呈阳性时心血管危险性的预测就成为可能.

研究证明,在发病6年甚至6年以后,CRP仍然可作为预测危险性的标志物,

并且CRP的水平测定对于衡量口服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是否有效或

效果的好坏是一个有效的手段.

2.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正常参考值:0—10mg/L

临床意义:在急性炎症和组织损伤时C—反应蛋白含量急剧增加。C一反

应蛋白增高常见于:一些感染性疾病、菌血症、恶性肿瘤、活动性结核、

急性风湿、类风湿、红斑狼疮等。在急性白心病的早期诊断中,其血清C

一反应蛋白浓度大于100mg/L可作为感染指征。手术7—10天病人CRP

水平会下降,当时CRP不降低或再次升高提示可能并发感染或血栓栓塞。

3.抗链球菌溶血素〃0〃测定的临床意义:

正常参考值:0—200IU/ml

临床意义:在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结节性红斑、猩红热及急性扁桃体炎

等ASO明显增高,连续监测对诊断有重要意义。少数肝炎、肾病综合征、

结缔组织病及多发性骨髓瘤亦可升高。

4.类风湿因子测定的临床意义:

正常参考值:0—40IU/ml

临床意义:高值:风湿性关节炎占52—92%,硬皮病占80%,恶性贫血占

80%,SLE占53%,自身免疫溶血75%,慢性肝炎60%。老年人也有轻

度增高。

5.免疫球蛋白G测定的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igG增高常见于:传染性肝炎(急性1肝硬化、狼疮样肝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传染

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性淋巴肉芽肿、IgG骨髓瘤。IgG下降常见于:无Y

球蛋白血症、选择性IgGIgA缺乏症、肾病综合症、IgA骨髓瘤、巨球蛋

白血症、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6.免疫球蛋白A测定的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IgA增高常见于:传染性肝炎(急性X肝硬化、狼疮样肝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IgA骨髓瘤。IgA降低常见于:无Y

球蛋白血症、选择性IgGIgA缺乏症、抗IgA血症、肾病综合症、IgA骨

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7.免疫球蛋白M测定的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IgM增高常见于:传染性肝炎(急性\肝硬化、狼疮样肝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传染性单核

细胞增多症、巨球蛋白血症。IgM降低常见于:无胃求蛋白血症、选择性

IgMIgA缺乏症、肾病综合症、IgAIgG骨髓瘤、肝癌、慢性淋巴细胞白

血病。

8.补体C3测定的皓床意义:

临床意义:C3增高常见于:各种转染病、急性炎症和组织损伤、急性肾

炎、肝癌等,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正常或略有升高。C3降低常见于:免

疫复合物引起的增殖性慢性肾小球肾炎(MPGN1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

小球肾炎(AGN1狼疮性肾炎、反复性感染、皮疹、肝炎、肝硬化等严

重肝脏疾患和关节疼痛等。

9补体C4测定的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C4增高常见于:各种传染病、急性肾炎、组织损伤、多发性

骨髓瘤等。C4降低常见于:免疫复合物引起的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病毒性感染、狼疮性症候群、肝硬化、肝炎等。

10.转铁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见于缺铁性贫血和妊娠等。

降低:见于肾病综合症、遗传性的缺陷、急性炎症、肝硬化、恶性肿瘤、

血色素缺失、急性的疟疾等。

八、电解质系列

1.钾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

(1)、经口及静脉摄入增加

(2)、钾流入细胞外液严重溶血及感染烧伤,组织破坏、胰岛素缺乏。

(3)、组织缺氧心功能不全,呼吸障碍、休克。

(4)、尿排泄障碍肾功能衰竭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5)、毛地黄素大勤艮用

降低:

(1)、经口摄入减少

(2)、钾移入细胞内液碱中毒及使用胰岛素后、IRI分泌增加。

(3)、消化道钾丢失频繁呕吐腹泻。

(4)、尿钾丧失肾小管性酸中毒。

2.尿钾的临床意义:

当使用利尿剂时尿钾排泄增多。原发性醛固酮增高症病人尿中的钠与钾的

比降到0.6:1。醛雷酮分泌增加时,尿钾排泄增加。

3.钠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

(1)、严重脱水、大量出汗、高烧、烧伤、糖尿病性多尿。

(2)、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原发及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降低:

(1)、肾脏失钠如肾皮质功能不全、重症肾盂肾炎、糖尿病。

(2)、胃肠失钠如胃肠道引流、呕吐及腹泻。

(3)、抗利尿激素过多。

31.尿液钠测定的临床意义:

尿液钠测定的重要临床意义是了解是否有大量盐的损失,确定摄入量是否

足够,并且协助监护低盐饮食及术后电解质的监督,协助判断呕吐、严重

腹泻、热衰歇患者的电解质平衡。还用于对缺盐性缺水与缺水性缺水患者

的确定性诊断;前者尿中的氯化钠相当低,后者尿中的氯化钠为正常或升

高。中枢神经系统蜥、脑出血、炎症、肿瘤、爱迪逊氏症、肾上腺皮质

功能减退、肾小管严重损伤、支气管肺癌患者等,尿中的钠化物出现增多。

4.氯测定的临床意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