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粤教沪科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4年粤教沪科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4年粤教沪科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4年粤教沪科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4年粤教沪科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粤教沪科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320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下列物质久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减少的是()A.浓硫酸B.无水硫酸铜C.氢氧化钠固体D.浓盐酸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B.石蜡熔化C.食物腐败D.衣服晾干3、下列性质中,属于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是rm{(}rm{)}A.支持燃烧B.无色气体C.难溶于水D.密度比空气大4、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中,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B.C.D.5、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下列操作和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加入过量的红磷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C.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检查气密性B.

点燃酒精灯C.

装块状固体D.

滴加液体7、医务人员工作时所采取的措施和用到的器材中,包含许多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医生用听诊器接听患者病情,能升高音调B.用盐酸处理体温表打碎时洒落的水银C.喷撒消毒液后,病房里闻到消毒液的气味,这是扩散现象D.注射时针筒能抽取到药液,是因为药液受到针筒的吸引力作用8、有一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氯化钡时,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加稀硝酸不溶解,则该无色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

A.Ag+和SO42-

B.CO32-

C.Ag+或SO42-

D.Ag+或CO32-

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9、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溶液石灰水糖水食盐水硫酸铜溶液稀盐酸铁和硫酸铜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稀硫酸碘酒溶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用化学用语表示:

(1)2个氯原子____(2)3个硫酸根离子____

(3)金刚石____(4)缺少____元素易得骨质疏松.11、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中,A、B、C为常见的气体,其中B常温下是一种液体.D为黑色固体.

试填空.

(1)绿色固体俗称____.

(2)A的化学式:___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4)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12、现有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易溶于水的三种盐组成的混合物;将其溶于水后得到无色溶液A,进行如下实验: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混合物中含有的三种易溶于水的盐分别是(填化学式)____、____、____;

(2)确定钡盐B溶液中所含阴离子的实验方法是(简述实验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____.13、有初中阶段常见的rm{A}rm{B}rm{C}rm{D}rm{E}rm{F}rm{G}等七种物质rm{.A}为白色固体,加热后放出无色气体rm{B}并产生白色固体rm{H}rm{C}为黑色固体,它在rm{B}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气体rm{E}rm{E}能使澄清的石灰水浑浊;固体rm{D}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自燃,生成另一种白色固体rm{G}气体rm{F}可由一种淡黄色固体在rm{B}中燃烧产生,它能污染空气rm{.}试推断上述七种物质;写出其中某些物质的名称:

rm{A}______、rm{E}______、rm{F}______、rm{G}______.14、(1)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____形状的固体.它是天然存在的最____的物质;可用来裁玻璃.

(2)电车与电缆接触的部分称作“电刷”,制作“电刷”的物质是一种碳的单质,这种碳单质是____(填名称).该物质应该具备的性质是____(填序号).①硬度大②导热性③导电性.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5、蛋清遇碱性溶液会凝固,这是由于蛋白质变性所致____.16、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____.17、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____.18、用药匙取粉末状固体.____.19、老师在课堂上演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____.评卷人得分四、探究题(共4题,共36分)20、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打开胶塞向小试管内加入一定量的干冰后将胶塞塞紧.观察到①中的现象是: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若液体X为滴加了几滴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

液体Y为盐酸,液体X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有______.

待实验结束后,试管③溶液中溶质的可能组成为______.

【提出问题】如何证明试管③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注:不包括指示剂)

【实验方案设计】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供选用的药品:碳酸钠溶液;盐酸、无色酚酞溶液。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______.

b.若试管③溶液为无色,取无色溶液少量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______.若试管③溶液为红色______.

______.试管③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

试管③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

试管③溶液中的溶质是:

______.(3)若液体X为碳酸钠溶液,液体Y为澄清石灰水,可观察到液体X中出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待实验结束后,将③中液体过滤,滤液中溶质的可能组成为______.

【提出问题】如何证明滤液中溶质的组成?

【相关资料】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实验方案设计】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供选用的药品:碳酸钠溶液;澄清石灰水、无色酚酞溶液、紫色石蕊溶液.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21、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写出图中有标号rm{a}仪器的名称:______。

rm{(2)}选用rm{A}装置制取氧气时;发生的反应用方程式表示为______

rm{(3)}若用rm{C}装置收集氧气;集满的标志是______

rm{(4)}实验室选用rm{B}装置制取氧气,发生的反应用方程式表示为______;若要收集较纯的氧气,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rm{(}填字母序号rm{)}______。若用rm{F}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rm{(}填“rm{b}”或“rm{c}”rm{)}口进。验满的方法是______

rm{(5)}已知甲烷rm{(CH_{4})}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固体与碱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则实验室制取甲烷应选的发生装置为rm{(}填字母序号rm{)}______。若用rm{G}装置收集甲烷,则气体应从______rm{(}填“rm{d}”或“rm{e}”rm{)}口进。22、小朱和几位同学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几种气体

rm{垄脜}写出图中标有rm{垄脵}rm{垄脷}的仪器名称:rm{垄脵}____rm{垄脷}____。rm{垄脝}他想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他应选择上述装置中的rm{A}和____rm{(}填字母rm{)}进行组装。你认为rm{A}装置中还缺少____。加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rm{(3)}小黄选用rm{B}和rm{C}装置也可制取氧气,他用到了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它的____都没有发生变化,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23、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rm{(1)}实验rm{1}向燃着蜡烛的烧杯中倾倒rm{CO_{2}.}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rm{(2)}实验rm{2}将充满rm{CO_{2}}的试管倒立在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1题,共3分)24、二氧化碳是一种奇妙的气体;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实验室二氧化碳的制取及其性质》实验,请你帮助回答下列问题.

(1)在大试管中加入5粒石灰石、倾倒约试管体积三分之一的稀盐酸(1:1),取一支中试管用排空气法收集CO2,验满,另一支中试管用排水法收集CO2,集满.发现____

先收集满.该操作过程中合理的排列顺序是(选填序号)____.

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②待有连续稳定气泡再排水集气

③将水槽中待收集气体的小试管注满水④旋紧连有导管的单孔胶塞

⑤向大试管内5粒石灰石再倒入三分之一的盐酸(1:1)

(2)实验时用大试管与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制取二氧化碳气体,____

____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制取该气体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此装置还可以制取____气体,制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说明为什么可用制二氧化碳的装置制该气体____.

(3)用试管进行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主要出现了如图示所示的4种操作,其中合理的是(此小题为不定项选择填空,多选,错选不给分)____.

(4)小刚在做完实验后,准备将反应后的废液倒进废液缸时,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未知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他决定利用该废液,测定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他将废液过滤,然后向废液中慢慢滴加Na2CO3溶液,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分析1:在加入Na2CO3溶液的过程中,开始时没有发现沉淀生成,说明滤液中的溶质除含有CaCl2外,还含有的微粒是____;若不用指示剂,向该“混合液”中加入____可变成主要含氯化钙的中性溶液.

分析2:所滴加的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评卷人得分六、计算题(共2题,共8分)25、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磷在氧气中燃烧:______2P2O526、(2011•海南)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和水各多少克?若要完全中和这些溶液.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多少克?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D【分析】【分析】有些药品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发生质量的变化(有的增加有的减少)或者变质,不同的物质由于其性质的不同暴露在空气中变化不同,像生石灰(氧化钙)、烧碱(氢氧化钠)、浓硫酸、铁等露置在空气中由于吸水或氧气反应导致质量增加;像浓氨水、浓盐酸、浓硝酸等由于挥发性其质量会减少.【解析】【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质量会增加,故错误.

B;无水硫酸铜放在空气中易吸收水分而质量增加;故错误.

C;氢氧化钠放在空气中易潮解以及和二氧化碳反应而质量增加;故错误.

D;浓盐酸易挥发;久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减少,故正确.

故选D.2、C【分析】解:rm{A}干冰升华是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食物腐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衣服晾干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rm{C}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题考查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解析】rm{C}3、A【分析】解:rm{A}氧气能支持燃烧;必须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为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为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氧气难溶于水;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为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为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根据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定义和本质区别进行分析判断;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本题难度不大,正确理解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本质区别rm{(}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rm{)}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解析】rm{A}4、B【分析】【分析】根据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可知:氧气的质量逐渐增加,当高锰酸钾反应完,则不变;剩余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小,当高锰酸钾分解完毕则不变;钾元素和锰元素存在于固体中,其质量不变,而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小直到反应完,则不变分析质量分数的变化.【解析】【解答】解: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钾元素存在于固体中,其质量不变,但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小直到反应完不变,因此钾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故错误;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锰元素存在于固体中,其质量不变,但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小直到反应完不变,因此锰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至不变,故正确;

C;剩余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小;当高锰酸钾分解完毕,则不再减小,剩余固体不会是0,故错误;

D;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质量逐渐增加,当高锰酸钾反应完,则保持不变而不会减小,故错误.

故选项为:B.5、C【分析】【分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是: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生成的是固体,使瓶内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进钟罩,钟罩内水面上升的体积就是钟罩内原来氧气的体积.【解析】【解答】解:

A;红磷的量必须过量;因为只有过量的红磷才能尽可能的把氧气消耗完.正确;

B;点燃红磷前要保证系统是密闭的;故应先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正确;

C;若未冷却至室温就测量;装置内的气体还处于受热膨胀状态,测量值将偏小.错误.

D;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生成的是固体,使瓶内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进钟罩,钟罩内水面上升的体积就是钟罩内原来氧气的体积.正确.

故选C6、A【分析】【分析】A;根据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发现判断.

B;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块状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析】【解答】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反之则相反.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把试管横放,然后用镊子将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使块状固体缓缓滑落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7、C【分析】【分析】A;利用听诊器可以减少声音的发散;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

B;水银的化学名称是汞;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汞排在氢后不能与酸反应

C;两种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D、注射器抽取药液是利用大气压来完成的【解析】【解答】解:

A;听诊器是让病人的心跳声和呼吸声通过橡胶管中的空气来传播的;减少了声音的发散,增大了声音的响度;故错

B;汞排在氢后不能与酸反应;故不能用酸处理水银;故错

C;我们闻到了消毒水的气味;是因为消毒水的分子扩散到了空气中,进入我们的鼻子引起嗅觉;故对

D;注射器抽取药液是利用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药液压入注射器内;故错

故选C.8、C【分析】

由于氯化钡溶液中含有氯离子;也含有钡离子,因此生成的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既有可能是氯化银,也有可能是硫酸钡,说明该无色溶液中有可能含有银离子,也有可能是硫酸钡,说明该无色溶液中有可能含有银离子,也有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

故选C.

【解析】【答案】银离子和氯离子结合生成的氯化银;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生成的硫酸钡都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应从这两种物质考虑解题思路.

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9、略

【分析】【分析】根据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即气体、固体溶于液体中,液体是溶剂,气体、固体为溶质;液体和液体相溶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有水时,不管量多量少,一般把水看作溶剂;没有指明溶剂时,常把水看作溶剂),据此逐一分析解答即可.【解析】【解答】解:石灰水中溶质是Ca(OH)2;溶剂是水;

糖水中溶质是蔗糖;溶剂是水;

食盐水中溶质是NaCl;溶剂是水;

硫酸铜溶液中溶质是CuSO4;溶剂是水;

稀盐酸中溶质是HCl气体;溶剂是水;

铁和硫酸铜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是硫酸亚铁,溶剂是水;

稀硫酸中溶质是H2SO4;溶剂是水;

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故答案为:。溶液石灰水糖水食盐水硫酸铜溶液稀盐酸铁和硫酸铜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稀硫酸碘酒溶质Ca(OH)2蔗糖NaClCuSO4HClFeSO4H2SO4碘溶剂水水水水水水水酒精.10、略

【分析】【分析】(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

(4)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解析】【解答】解:(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氯原子表示为:2Cl.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3SO42-.

(3)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为C.

(4)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其元素符号为:Ca.

故答案为;(1)2Cl;(2)3SO42-;(3)C;(4)Ca.11、略

【分析】

依据图示中绿色粉末的分解可知该绿色粉末是碱式碳酸铜;其分解的产物是水;氧气和二氧化碳;由于B能通电分解,说明B是水,A能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则A是二氧化碳,从而的D是氧化铜;

(1)绿色固体是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

(2)A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3)反应③是水的电解过程,方程式为2H2O2H2↑+O2↑;

(4)反应①是碱式碳酸铜受热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其方程式为:Cu2(OH)2CO32CuO+H2O+CO2↑;

故答案为:(1)铜绿;(2)CO2;(3)2H2O2H2↑+O2↑;(4)Cu2(OH)2CO32CuO+H2O+CO2↑;

【解析】【答案】依据图示中绿色粉末的分解可知该绿色粉末是碱式碳酸铜;其分解的产物是水;氧气和二氧化碳;由于B能通电分解,说明B是水,A能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则A是二氧化碳,从而的D是氧化铜,据此分析解答;

12、略

【分析】

(1)由框图可知;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且有气体产生,说明该沉淀为碳酸钡和硫酸钡的混合物,无色溶液A中含有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无色溶液F蒸发结晶,析出氯化钠晶体,说明无色溶液F中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由以上可知无色溶液A和钡盐中有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氯离子、钡离子四种离子,混合物中的三种盐为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钡盐为氯化钡;

(2)由(1)推断可知钡盐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为氯离子;取该钡盐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证明该钡盐溶液中所含的阴离子为氯离子.

故答案为:(1)Na2CO3,Na2SO4;NaCl;

(2)取该钡盐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证明该钡盐溶液中所含的阴离子为氯离子.

【解析】【答案】(1)无色溶液A和钡盐生成的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硝酸;生成气体,说明溶液A中含有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滤液蒸发结晶有氯化钠析出,说明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以此推断三种盐;

(2)根据(1)的推断钡盐中含有氯离子;检验氯离子选择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

13、略

【分析】解:rm{A}rm{B}rm{C}rm{D}rm{E}rm{F}rm{G}等是初中阶段常见的七种物质,rm{E}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rm{E}是二氧化碳,rm{C}为黑色固体,在rm{B}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所以rm{C}是木炭,固体rm{D}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自燃,生成另一种白色固体rm{G}所以rm{D}是白磷,rm{G}就是五氧化二磷,一种淡黄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一种能污染空气的气体rm{F}所以rm{F}是二氧化硫,rm{A}为白色固体,加热后放出氧气并产生白色固体rm{H}结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药品可知,所以rm{A}是氯酸钾,rm{H}是氯化钾,rm{A}氯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rm{H}氯化钾和rm{B}氧气,rm{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rm{E}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rm{D}白磷在空气中会自燃,生成白色固体rm{G}五氧化二磷,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rm{F}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意,推导合理,所以rm{A}是氯酸钾,rm{E}是二氧化碳,rm{F}是二氧化硫,rm{G}是五氧化二磷.

故答案为:氯酸钾;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

根据rm{A}rm{B}rm{C}rm{D}rm{E}rm{F}rm{G}等是初中阶段常见的七种物质,rm{E}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rm{E}是二氧化碳,rm{C}为黑色固体,在rm{B}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所以rm{C}是木炭,固体rm{D}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自燃,生成另一种白色固体rm{G}所以rm{D}是白磷,rm{G}就是五氧化二磷,一种淡黄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一种能污染空气的气体rm{F}所以rm{F}是二氧化硫,rm{A}为白色固体,加热后放出氧气并产生白色固体rm{H}结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药品可知,所以rm{A}是氯酸钾,rm{H}是氯化钾;然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解析】氯酸钾;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14、略

【分析】

(1)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正八面体;它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常用做玻璃刀的刀头或装在钻探机的钻头.故答案:正八面体硬。

(2)石墨是碳的一种单质;具有导电性,故答案:石墨③

【解析】【答案】(1)运用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分析.

(2)运用石墨是碳的一种单质;石墨具有导电性分析.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5、×【分析】【分析】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从而导致其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变性,根据蛋白质变性的因素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析】【解答】解:在某些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的影响下;蛋白质的性质和生理功能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导致蛋白质变性的物理因素有:加热;加压、搅拌、振荡、紫外线照射、超声波等;化学因素有:加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甲醛等.鸡蛋清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所以蛋清强碱溶液会凝固,而不是碱性溶液.

故答案为:×.16、√【分析】【分析】根据块状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回答,取用块状固体药品一般用镊子夹取.【解析】【解答】解:为了操作方便;取用块状固体药品一般用镊子夹取.

故答案为:√.17、√【分析】【分析】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考虑本题.【解析】【解答】解: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例如金属一般是由原子直接构成,有的物质是由离子构成,例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故答案为:√.18、√【分析】【分析】本题考查药品的取用,属于识记性的知识.【解析】【解答】解: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应使用药匙;取用块状固体药品应使用镊子.

故答案为:√.19、√【分析】【分析】依据可燃性气体加热或点燃时容易发生爆炸分析解答;【解析】【解答】根据CO具有可燃性;与玻璃管中的空气混合受热会发生爆炸,因此,应先通CO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然后再加热.所以在该实验中先通CO气体的作用是:排净装置中的空气(或防止CO和装置中的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

故答案为:√四、探究题(共4题,共36分)20、略

【分析】解:(1)干冰升华变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因此观察到①中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2)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升华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③中压强减小,液体Y倒流到液体X中,液体X由红色变为无色或仍为红色;关键是酸碱是否完全中和,如果恰好中和,那么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如氢氧化钠过量,那么溶质是:NaCl和NaOH;如果盐酸过量,那么溶质是NaCl和HCl;检验溶质时,可以用碳酸钠溶液进行检验,观察现象即可.所以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观察试管③溶液颜色.

b.若试管③溶液为无色,取无色溶液少量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试管③溶液为红色。

若无气泡产生.

若有气泡产生.试管③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NaOH.

试管③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

试管③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HCl.;

(3)干冰升华吸热后试管内的压强变小;反应后试管内的压强变小,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观察到液体X中出现的实验现象为液体Y倒流到液体X中,液体变浑浊;当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溶液恰好反应时,滤液中只有氢氧化钠,当碳酸钠过量时,滤液中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而当氢氧化钙剩余时,滤液中有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

【实验方案设计】由于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2支试管,各放少量滤液,一支试管中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另一支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如果第一支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

如果第二支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

如果两支试管中都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液含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说明滤液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说明滤液中只含有氢氧化钠.故答案为:(1)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2)液体Y倒流到液体X中;液体X由红色变为无色或仍为红色(干冰升华吸收热量);NaCl;或NaCl和NaOH;或NaCl和HCl;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a.观察试管③溶液颜色。

b.碳酸钠溶液

若无气泡产生。

若有气泡产生NaCl;NaOH

NaCl、HCl(3)液体Y倒流到液体X中,液体变浑浊;NaOH;NaOH、Na2CO3;Ca(OH)2;NaOH;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2支试管,各放少量滤液,一支试管中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另一支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如果第一支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

如果第二支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

如果两支试管中都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液含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说明滤液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说明滤液中只含有氢氧化钠.

(1)根据干冰升华以及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进行解答;

(2)根据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以及酚酞遇到酸性和中性溶液显无色进行解答;

(3)根据碳酸钠以及氢氧化钙的性质进行解答;注意实验步骤的设计,要有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题既考查了二氧化碳、酸和碱的性质,又考查了实验步骤的设计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还对实验进行了评价,综合性比较强,要认真把握.【解析】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液体Y倒流到液体X中,液体X由红色变为无色或仍为红色(干冰升华吸收热量);NaCl;或NaCl和NaOH;或NaCl和HCl;观察试管③溶液颜色;碳酸钠溶液;若无气泡产生;若有气泡产生;NaCl、NaOH;NaCl、HCl;液体Y倒流到液体X中,液体变浑浊;NaOH;NaOH、Na2CO3;Ca(OH)2、NaOH21、试管2KClO32KCl+3O2↑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2H2O22H2O+O2↑Cb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短导管口c处,观察是否复燃Ad【分析】解:rm{(1)}仪器rm{a}的名称是试管;

rm{(2)}选用rm{A}装置制取氧气,试管口没有棉花,则应该是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rm{2KClO_{3}dfrac{overset{MnO_{2}}{-}}{triangle}2KCl+3O_{2}隆眉}

rm{2KClO_{3}dfrac{overset{MnO_{2}}{

-}}{triangle}2KCl+3O_{2}隆眉}若用rm{(3)}来收集氧气;则集满的标志是气泡从集气瓶口部冒出;

rm{C}实验室用rm{(4)}装置制取氧气,则应该是常温下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m{2H_{2}O_{2}dfrac{overset{;MnO_{2};}{-}}{;}2H_{2}O+O_{2}隆眉}若要收集较纯的氧气,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rm{B}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所以用rm{2H_{2}O_{2}dfrac{

overset{;MnO_{2};}{-}}{;}2H_{2}O+O_{2}隆眉}装置来收集,气体应从长管进入;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短导管口处,观察是否复燃;故填:rm{2H_{2}O_{2}dfrac{overset{;MnO_{2};}{-}}{;}2H_{2}O+O_{2}}rm{C}rm{F}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短导管口rm{2H_{2}O_{2}dfrac{

overset{;MnO_{2};}{-}}{;}2H_{2}O+O_{2}}处;观察是否复燃;

rm{C}由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固体碱石灰加热制取甲烷气体,可知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发生装置选A;若改用rm{b}装置收集甲烷,是排水法收集甲烷,则气体应从rm{c}故填:rm{(5)}rm{G}

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进行分析;

根据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方法;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催化剂的作用回答本题;

根据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方法考虑本题;

根据气体的密度选取进气口。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表达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rm{d}【解析】试管rm{2KClO_{3}dfrac{overset{MnO_{2}}{-}}{triangle}2KCl+3O_{2}隆眉}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rm{2H_{2}O_{2}dfrac{overset{;MnO_{2};}{-}}{;}2H_{2}O+O_{2}隆眉}rm{2KClO_{3}dfrac{overset{MnO_{2}}{

-}}{triangle}2KCl+3O_{2}隆眉}rm{2H_{2}O_{2}dfrac{

overset{;MnO_{2};}{-}}{;}2H_{2}O+O_{2}隆眉}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短导管口rm{C}处,观察是否复燃rm{b}rm{c}rm{A}22、(1)试管酒精灯(2)C或D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气密性(3)化学性质【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制取氧气的有关知识及相关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难度不大。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遵循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并注意正确标注反应的条件和气体与沉淀符号。【解答】rm{(1)}根据仪器的特点及用途知,标有rm{垄脵}rm{垄脷}的仪器名称分别为试管和酒精灯。故填:试管;酒精灯;rm{垄脵}的仪器名称分别为试管和酒精灯。故填:试管;酒精灯;rm{垄脷}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的大且不与空气的成分反应及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故收集氧气时可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由于高锰酸钾会随气流进入导气管的可能,则在rm{(2)}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的大且不与空气的成分反应及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故收集氧气时可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由于高锰酸钾会随气流进入导气管的可能,则在rm{A}装置中的试管口要入一团棉花;加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装置中的试管口要入一团棉花;加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rm{2KMn{O}_{4}overset{?}{=}{K}_{2}Mn{O}_{4}+Mn{O}_{2}+{O}_{2}隆眉}故填:rm{(2)}或rm{A}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气密性;rm{2KMn{O}_{4}overset{?}{=}{K}_{2}Mn{O}_{4}+Mn{O}_{2}+{O}_{2}隆眉}rm{2KMn{O}_{4}

overset{?}{=}{K}_{2}Mn{O}_{4}+Mn{O}_{2}+{O}_{2}隆眉}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反应起催化作用,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改变,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rm{2{H}_{2}{O}_{2}overset{Mn{O}_{2}}{=}2{H}_{2}O+{O}_{2}隆眉}故填:化学性质;rm{2{H}_{2}{O}_{2}overset{Mn{O}_{2}}{=}2{H}_{2}O+{O}_{2}隆眉}rm{C}【解析】rm{(1)}试管酒精灯rm{(2)C}或rm{D}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气密性rm{2KMn{O}_{4}overset{?}{=}{K}_{2}Mn{O}_{4}+Mn{O}_{2}+{O}_{2}隆眉}rm{2KMn{O}_{4}

overset{?}{=}{K}_{2}Mn{O}_{4}+Mn{O}_{2}+{O}_{2}隆眉}化学性质rm{2{H}_{2}{O}_{2}overset{Mn{O}_{2}}{=}2{H}_{2}O+{O}_{2}隆眉}rm{(3)}23、略

【分析】解:rm{(1)}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所以下面的蜡烛先熄灭,然后上面的蜡烛才熄灭.

这一实验现象同时也证明了二氧化碳的两个性质:rm{垄脵CO_{2}}的密度比空气大rm{垄脷CO_{2}}不能支持燃烧.

故答案为:蜡烛自下而上熄灭;密度比空气的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当将一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立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管内气体的减少而使烧杯内溶液进入试管,因此可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m{CO_{2}+Ca(OH)_{2}篓TCaCO_{3}隆媒+H_{2}O}

故填:试管内液面上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rm{.CO_{2}+Ca(OH)_{2}篓TCaCO_{3}隆媒+H_{2}O.}

rm{(1)}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可以分析出哪一支蜡烛先熄灭;从蜡烛熄灭的先后顺序可以推断出二氧化碳的性质.

rm{(2)}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会使气体减少,造成管内压强减小,液体进入试管解答.

此题考察知识点的方式比较灵活,但并不是难题,同学们只要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就可以顺利完成该题.【解析】蜡烛自下而上熄灭;密度比空气的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试管内液面上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rm{CO_{2}+Ca(OH)_{2}篓TCaCO_{3}隆媒+H_{2}O}五、实验题(共1题,共3分)24、略

【分析】【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分别是:连→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加入固体药品)→倒(倒入液体药品;注意长颈漏斗的下端要浸在液面下)→收集;进行解答;

(2)根据装置的气密性的检查方法;进行解答;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写配注等;写出反应方程式;依据气体制取的反应原理进行解答;

(3)根据收集方法排水法及弯管伸入试管内的注意事项:伸入试管内的弯管不易太长;否则收集不满试管;

(4)在加入Na2CO3溶液的过程中,开始时没有发现沉淀生成,说明碳酸钠并没有和氯化钙反应,滤液中的溶质除含有CaCl2外,还含有盐酸,由图意,Na2CO3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全部反应,生成5g碳酸钙沉淀,要计算碳酸钠溶液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