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陕教新版高二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陕教新版高二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陕教新版高二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陕教新版高二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陕教新版高二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陕教新版高二生物上册月考试卷747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质粒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载体,下列关于质粒的说法正确的是()A.质粒在宿主细胞内都要整合到染色体DNA上B.质粒是独立于细菌拟核DNA之外的小型细胞器C.基因工程操作中的质粒一般都是经过人工改造的D.质粒上碱基之间数量存在A+G=U+C2、动物克隆的技术基础是()A.细胞培养技术B.细胞核移植技术C.胚胎移植技术D.转基因技术3、一般来说,动物细胞体外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①无毒的环境②无菌的环境③合成培养基需加血浆④温度与动物体温相近⑤需要02,不需要C02⑥C02能调培养液pH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⑥4、基因型为BBBbDDdd的某生物,其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

A.B.C.D.5、下列关于酶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包埋法将果胶酶固定化后,其活性明显增强B.尿糖试纸含有固定化的葡萄糖酶和过氧化氢酶,可以重复使用C.各种酶制剂在低温的条件下可保持较长时间的活性D.加酶洗衣粉中的酶主要是通过快速分解溶在水里的污渍发挥作用6、如图为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只考虑两个细胞的融合)。若A、B分别是基因型为Hhrr、hhRr的两个烟草品种的花粉,且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由于一对隐性纯合基因(rr或hh)的作用,在光照强度大于800lx时,都不能增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实验开始时必须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除去不利于原生质体融合的物质②实验中除了杂种细胞外,还有5种融合细胞③要想从融合细胞的培养液中分离出基因型为HhRr的杂种细胞,可在大于800lx光照下培养,收集增殖分化的细胞团④要想从融合细胞的培养液中分离出基因型为HhRr或Hhrr的杂种细胞,可在大于800lx光照下培养,收集增殖分化的细胞团⑤从理论上分析考虑,将融合细胞的培养液放在大于800lx光照下培养,有5种融合细胞不能增殖分化A.①②③⑤B.①②③C.①③④⑤D.①③⑤7、【题文】取出枪乌贼完整无损的粗大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环境中,进行如下图实验。G表示灵敏电流计,a、b为两个微型电极;阴影部分表示开始发生局部电流的区域。下列关于该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静息状态时的电位,A侧为正,B侧为负B.刺激c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C.局部电流在A侧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D.刺激c处,电流计是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8、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甲基绿和比罗红是常用的染色剂,其中DNA用____染成色。RNA用染成色,实验中,可观察到细胞核呈____色,细胞质呈色。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用酒精灯烘玻片的目的是。9、为研究生长素类似物2,4—D对某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一实验小组按下表进行了实验:请分析回答:。组别。

步骤A组B组C组D组E组F组配制。

溶液蒸馏水200mg/L

2,4—D400mg/L

2,4—D600mg/L

2,4—D?1000mg/L

2,4—D溶液选择。

插条选取该植物生长时期;带芽数目等相同的事宜插条若干支;

随机分成六等分,并编号浸泡。

插条分别用等量蒸馏水、相应浓度2,4—D溶液浸泡插条12小时扦插、培养浸泡后的插条扦插在潮湿沙土中,培养时间及其他条件均一且相同实验。

结果(1)E组实验配制的2,4﹣D溶液浓度是____.该浓度对该植物的生根作用表现为____.

(2)该实验还可用____作为观察指标.

(3)设置A组实验的目的是____10、科学家在拟南芥中筛选到一株主根伸长对生长素不敏感的突变体;该突变体表现出根的向重力性丧失,经过进一步研究确定该突变体的某种膜蛋白基因未表达.科学家又用NAA;2,4﹣D等生长素类似物处理该突变体,发现NAA能使其恢复重力反应,2,4﹣D则不能.请回答:

(1)突变体缺失的膜蛋白功能最可能是____,所以突变体丧失向重力性的原因可能是____.

(2)NAA、2,4﹣D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植物激素的本质区别是后者由____合成.NAA能使突变体恢复重力反应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

(3)科学家若想克隆该膜蛋白基因的完整序列,最好从拟南芥的____(填“基因组文库”或“cDNA文库”)中查找获得.11、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曲线.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前4年该种群数量____(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8年调查松鼠的年龄组成,最可能表现为____型.第____年松鼠的种群密度最低.

(2)第16~20年松鼠种群数量将呈____型曲线增长,从物种之间的关系解释,可能的原因有____.

12、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脚.如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

(1)图示反射弧中,a是____.当兴奋到达b点时,神经纤维膜外侧的电位变为____.当兴奋到达c处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____

(2)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____会形成痛觉.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激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____

(3)当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____.其抗原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____细胞.

13、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____________。14、血糖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如图是血糖调控模式图;据图回答。

(1)当机体处于低血糖状态时;如果机体通过途径①→②→③使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其主要机理是:______分泌增多,促进了______分解成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

(2)如果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能的原因是胰岛______细胞受损,导致体内______分泌减少.15、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______为界限的______,把细胞分为______和______两大类.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6、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判断对错).17、在人的心肌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跟其他细胞是相同的.18、D和D,D和d,d和d都是等位基因.(判断对错)19、人体的皮肤角质层细胞游离于内环境之中。20、一个健康的人若进食较多的糖和食盐,那么他排出的尿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和盐分的量都增多。21、每个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都形成4个成熟生殖细胞.(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解答题(共4题,共32分)22、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两位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请简述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23、简述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24、请将下列有关概念图补充完整.

25、每当灾难发生时;解放军战士始终奋战在抗震救灾最艰苦;最危险的地方,长时间剧烈运动,大量出汗,机体丢失较多的水分和无机盐,很多战士因此而生病累倒,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有的甚至昏迷.

请你分析一下无机盐和水对于生物体的作用?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3题,共24分)2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高等动物的后代都是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发育而成的。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用人工的方法在鱼类和两栖类获得了单性后代。例如,我国著名的实验胚胎学家朱冼教授,用玻璃细丝刺激蟾蜍产生的卵子①,经过多年实验,前后获得的23只无父亲的小蟾蜍②,其中一只小蟾蜍在次年顺利产出了3000多枚卵子③,受精后发育良好,并获得了新一代的小蟾蜍800多只④,这是世界上第一批没有外祖父的小蟾蜍。用这种方法获得的后代,也叫做雌核发育。(1)卵①产生的分裂方式是___________。(2)小蟾蜍②的性状和谁相似?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3)卵子③的遗传物质和卵子①的遗传物质是否一样?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新一代小蟾蜍的遗传物质和②中小蟾蜍的是否完全一样?____。27、【题文】(8分)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图乙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变化曲线。请你回答:

(1)图甲中各种组成成分;通过_____________紧密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图甲中代表生产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字母依次是_____。

(2)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前者自我调节能力较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乙,请你在丙图中完成植食性昆虫在t0-t2时间段的数量变化曲线图。

(4)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1000KJ;则该生态系统中D最多可得到能量__KJ。

(5)如图表示两种生物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群可能存在竞争关系B.t3~t5时间内,甲种群的年龄组成是衰退型,乙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C.乙种群在t5时刻达到了环境容纳的最大值,此时种内斗争最激烈D.甲乙两种群的全部生物构成群落28、【题文】SARS是冠状病毒引起的是一种严重呼吸道传染病。下图示SARS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冠状病毒主要会通过____________等途径进行传播。

(2)在体外试验中SARS病康复者的血清对某些SARS病毒的增殖有抑制作用;而对一些SARS病毒无效,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可知冠状病毒的遗传信息流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的流向传递的。(用简图表示)

(4)若病毒侵入人体时;吞噬细胞吞噬病毒后,可将病毒的____呈递给T细胞。

(5)由图可知当SARS病毒侵入人体后,可能通过____________途径消灭SARS病毒。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C【分析】试题分析:若宿主细胞是原核细胞,其没有染色体,所以A错误;质粒是独立于细菌拟核之外的小型环状DNA,不是细胞器,所以B错误;基因工程中使用的质粒载体都已不是原来细菌或细胞中天然存在的质粒,而是经过人工改造的,这样才便于人类利用,所以C正确;质粒是双链环状DNA,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则A+G=T+C,所以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工程中的载体质粒,意在考查考生对质粒的理解和认识。【解析】【答案】C2、A【分析】试题分析:在克隆动物的培育过程中用了细胞培养技术、细胞核移植技术、胚胎移植技术等,但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解析】【答案】A3、D【分析】试题分析:动物细胞培养液中需C02调节pH,⑤错,故选D。考点: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识记所学知识的要点。【解析】【答案】D4、B【分析】略【解析】B5、C【分析】略【解析】C6、D【分析】试题分析:实验开始时必须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除去细胞壁,有利于原生质体融合,故①正确;根据题意,Hhrr能产生Hr和hr两种花粉,hhRr能产生hR和hr两种花粉,共有3种花粉,能产生6种融合后的细胞,其中3种是杂种细胞,3种是自身融合的细胞,即同种花粉细胞的融合,故②错误;在大于800lx光照下培养,含隐性纯合基因(rr或hh)的是同种花粉的融合体,不能生长,只有基因型为HhRr的杂种细胞才能增殖,故③正确;由于3种花粉,能产生6种融合后的细胞,只有基因型为HhRr的杂种细胞才能增殖,因此有5种融合细胞不能增殖分化,故④错误,⑤正确。综上所述,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解析】【答案】D7、D【分析】【解析】在神经纤维上给予刺激产生兴奋传导是双向的,刺激C处,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偏转,所以D选项错误。【解析】【答案】D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8、略

【分析】【解析】【答案】甲基绿绿比罗红红增强细胞膜的通透性使标本吸附固着9、800mg/L促进根的平均长度对照【分析】【解答】(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配置的2,4—D溶液的浓度梯度是200,因此E组实验配制的2,4—D溶液浓度是800mg/L;与A组相比,E组生根数多,说明该浓度对该植物的生根具有促进作用.

(2)该实验是以生根数为观察指标;此外还可用根的平均长度作为观察指标.

(3)探究实验需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因此设置A组实验的目的是对照.

【分析】分析实验结果:A组为蒸馏水,没有作特殊处理,为对照组;2,4—D溶液浓度在0﹣600mg/L范围内,随着2,4—D溶液浓度的升高,生根数逐渐增多;2,4—D溶液浓度超过600mg/L后,随着2,4—D溶液浓度的升高,生根数逐渐减少.据此答题.10、(生长素的)载体根细胞膜上缺少将生长素运入细胞的载体植物体NAA进入根细胞不需要该膜蛋白作为载体基因组文库【分析】【解答】(1)突变体缺失某种膜蛋白后对生长素不敏感;说明突变体缺失的膜蛋白最可能是生长素的载体;根细胞膜上缺少将生长素运入细胞的载体,使根对生长素不敏感,因此导致突变体丧失向重力性.

(2)NAA;2;4﹣D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而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合成的.突变体缺失生长素载体后对生长素不敏感,从而丧失向重力性,但NAA能使突变体恢复重力反应,最可能的原因是NAA进入根细胞不需要该膜蛋白作为载体.

(3)cDNA文库不含启动子和内含子;因此要想克隆该膜蛋白基因的完整序列,最好从拟南芥的基因组文库中查找获得.

【分析】1;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们在了解天然植物激素的结构和作用机制后;通过人工合成与植物激素具有类似生理和生物学效应的物质.

2、cDNA文库和基因文库的比较表:。文库类型cDNA基因组文库文库大小小大基因中启动子无有基因中内含子无有基因多少某种生物的部分基因某种生物的全部基因物种间的基因交流可以部分基因可以11、基本不变衰退10J食物充足;竞争者减少;捕食者减少等【分析】【解答】(1)前4年λ=1;所以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9年时λ<1,所以松鼠的年龄组成最可能表现为衰退型.由于4~10年时λ<1,种群数量减少,在10~20年时λ>1,种群数量持续增加,所以第10年松鼠的种群密度最低.

(2)第16~⒛年时λ>1且不变;此时种群的增长率也不变,所以松鼠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从物种之间的关系解释,可能的原因有食物充足;竞争者减少;捕食者减少等.

【分析】据图分析,0~4年时λ=1,种群数量不变;4~10年时λ<1,种群数量减少;在10~20年时λ>1,种群数量持续增加.12、传入神经负电位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大脑皮层神经——体液调节吞噬细胞浆【分析】【解答】(1)a点所在神经元胞体在脊髓外判断为传入神经,也可根据a与刺激相连接来判断;当兴奋到达b点时,因Na+内流导致膜两侧电位为外负内正;c点指突触位置;信号从局部电流的电信号转变成神经递质的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后膜受体蛋白即诱发后膜出现局部电流的电信号.

(2)机体痛觉中枢在大脑皮层;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出肾上腺素为反射弧的一部分属于神经调节范畴;而肾上腺素通过体液传送作用于靶器官心脏使其心率加快属于体液调节,全过程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3)细菌突破人体第一道防线后进入内环境;首先是作为第二道防线的吞噬细胞发起攻击,然后才是特异性免疫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发生,其中抗原刺激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两种,发生体液免疫反应.

【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2、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3;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4、图中肌肉是效应器、c是突触、b是传入神经.13、植物生长调节剂【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解答】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和从生物中提取的天然植物激素。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故答案是:植物生长调节剂。【解析】植物生长调节剂14、略

【分析】解:(1)当机体处于低血糖状态时;如果机体通过途径①→②→③使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其主要机理是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多,促进了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

(2)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因此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的原因可能是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体内胰岛素分泌减少.

故答案为:

(1)胰高血糖素肝糖原

(2)B胰岛素。

分析题图:图示是血糖调控模式图;其中①表示血糖浓度低时,胰腺中的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②表示胰高血糖素促进肝脏中的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③血糖浓度升高,到达正常血糖状态.

本题结合血糖调控模式图,考查人体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体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掌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细胞、具体作用及相互关系;识记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能结合图中信息答题.【解析】胰高血糖素;肝糖原;B;胰岛素15、略

【分析】解: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真核细胞含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故答案为:核膜细胞核真核细胞原核细胞。

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做原核生物,如蓝藻;细菌等;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做真核生物,如植物、动物、真菌等.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概念及两者形态、结构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解析】核膜;细胞核;真核细胞;原核细胞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6、B【分析】【解答】解:环境条件保持稳定,说明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影响,但是可能存在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遗传漂变,交配方式等影响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其他因素,因此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发生改变.【分析】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自然选择、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遗传漂变,交配方式等.17、B【分析】【解答】解:人体心肌细胞新陈代谢旺盛;需要消耗较多的能量,因此其细胞中所含线粒体数量较其他体细胞多.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线粒体: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呈粒状、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和基质中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18、B【分析】【解答】解:D和d是一对等位基因,但D.d和d是相同基因,不是等位基因.【分析】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同一种字母的大小写表示,如A和a.据此答题.19、B【分析】【解答】角质层是表皮最外层,由已死亡的无核角质细胞紧密排列组成。角质层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其皮下组织,因此其直接暴露于外界环境中,故错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生活环境。20、B【分析】【解答】一个健康的人若进食较多的糖和食盐;那么他排出的尿液中盐增多,糖未增多。钠盐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而糖类是有机物,属于营养物质,会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到血浆中去。

【分析】考查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区别和相互联系。21、B【分析】【解答】解: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4个成熟的生殖细胞,而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能形成一个成熟的生殖细胞(卵细胞).【分析】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卵细胞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不同点形成部位精巢卵巢过程变形期无变形期无变形期性细胞数一个精母细胞形成四个精子一个卵母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一个卵母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细胞质的分配均等分裂不均的分裂相同点成熟期都经过减数分裂,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四、解答题(共4题,共32分)22、(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分析】【解答】解: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故答案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23、首先,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同时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二,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细胞内的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三,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分析】【解答】解: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同时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二,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细胞内的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三,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故答案为:首先;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同时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二,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细胞内的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三,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分析】生物膜系统功能:(1)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作用.(2)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3)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24、突变基因重组生殖隔离新物种形成【分析】【解答】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物种形成过程中的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变化,基因库差别增大,最终出现生殖隔离,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故答案为:

突变,基因重组生殖隔离;新物种形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