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点石联考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辽宁省点石联考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辽宁省点石联考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辽宁省点石联考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辽宁省点石联考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点石联考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从日常生活来看,市场和资本对于食物的很多直观影响,我们已经不陌生了。比如眼下我们吃的猪肉,不管是最终被做成了辣椒炒肉、狮子头,还是锅包肉,原材基本都是来自欧美的少数猪种。在一九六○年的全国调查中,中国仍有超过一百个本土猪种,而到了二○一○年,却有超过九成的猪肉是由欧美的三个猪种后代产出的。从经济的考量来看,欧美的白猪数月长成,瘦肉率高,而中国本土各类品种则要以将近一年的时间为生产单位,成长慢,肥肉多。在当代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农户与猪的紧密关系已经逐渐消失,而土猪的营养和肉质的优点往往只能对应一个小众的细分市场。有着长期本土培育历史的土猪们在过去数十年的竞争中早已败下阵来,被排除出大众的消费领域。类似的情况,大豆、肉鸡、奶牛等食物在来源上也都已然发生或者在进行中。这种食物品种的快速变化,并不能单纯理解为消费口味发生变化和各地品种之间的自然竞争导致的后果,这个过程更蕴含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资本对于技术的掌控,以及工业化农业对于传统农业的碾轧。如果追溯得更远一些,上述欧美品种也并非西方自古就有,而是在其近现代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培育出来的。这段品种更迭的历史里,真正关键的一步不是猪种培育技术的发展,而是欧美农业在资本引导下的变迁。和其他人类活动所经历的一样,农业的发展在资本和市场的视野里变成了一个单调的工业算术,需要以最快的周转速度、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多的产出,进而得到最多的利润。就像任何产业一样,无法在这个算术中走在前列的生产者就会在竞争中出局,农业本身的价值和品种的多样性等因素却使它难以进入这个算术当中。所以在这个“语境”里,品种的培育改良才变得那么迫切。资本对于占有垄断性品种的关切,正如其对于任何垄断专利权的热情。如果说品种改良在漫长的历史里面还属于农业生产者自发的群体努力,到了现代历史的“语境”下,品种培育则意味着控制与利润,它越来越多地被掌握在少数拥有资本和技术的企业手里。欧美资本们长期筛选培育出来的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种,在当代中国的工业化农业算术里面,同样是正确答案。只要是对农业的市场价值还有所追求的普通农户,就不得不跟随市场,没有什么选择可言。事实上,农业的这种工业化改造并不只是促成品种的单一化,也推动着农业逐步变为工业的附庸,而农村也随之愈发变为城市的对立面。工业化农业执着于得到最大的产出,这样的算术不考虑生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生态因素就真的消失了。比如土壤的肥力在密集高强度的作物种植条件下就会衰退,事实上这成为持续获得最大产出的重要制约因素。如果说在近代以前,农业主要还跟本地消费连接,农民还能用制度化的休耕和以本地食物为基础的有机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土壤肥力的衰减,农村可以没有垃圾;而到了近现代,工业化农业的产出则主要是为了满足远方城市越来越高强度的需要,不仅农业的产出没法变成本地的有机肥,而且在城市里面,最终也会变成城里人所头疼的垃圾,成为环境公害。(摘编自许准《如今谁知盘中餐》)材料二:马克思提出的关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工业和农业相综合”的原理,是农业工业化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写道,“农业和工场手工业的原始的家庭纽带,也就是把二者的早期未发展的形式联结在一起的那种纽带,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撕断了。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同时为一种新的更高级的综合,即农业和工业在它们对立发展的形式的基础上的联合,创造了物质前提”。也就是说,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在于与工业进行联合。农业工业化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将工业和农业相综合,农业经济主体用工业生产方式对农业生产要素进行整合的一种经济行为选择。这些生产要素既包括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传统农业生产要素,也包括从现代工业部门引入的现代农业生产要素,而且往往是后者起支配作用。在此,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是舒尔茨意义上的现代要素,主要包括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技术。农业经济主体进行生产要素整合有两个层面,一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引入工业部门的先进生产技术,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化学化;二是对农业生产结果进行工业深加工,建立农业制成品工业体系,实现农产品和农业制成品的产供销一体的企业化经营管理。农业经济主体包括农户和农业企业,可以是单个农户在达到一定资本规模后进行农业工业化经营,也可以是多个农户联合进行工业化经营。农业企业可以通过一定的组织方式,如“公司+农户”或“公司+中介+农户”等,使自己成为一体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实现农业工业化运作。宏观地看,农业工业化就是农业与工业的产业整合。具体到我国国情,是指以农业的市场化为背景,运用现代工业化技术、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以及组织方式来进行管理农业的生产和经营,将农产品生产和加工集中化、企业化、规模化,实施全程标准化经营。总之,用工业化技术和思维谋划农业经营模式,就是农业工业化。(摘编自刘茂松《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农业工业化》)1.根据材料二,对下列图示中所补充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促进B.②协调发展C.③农业经济主体D.④工业生产方式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的土猪肉因不能适应当代的社会经济环境而被排除出了消费领域,这反映了市场和资本对食物会产生直观影响。B.在资本的引导下,农业本身的价值和品种的多样性在近现代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逐步出局,其中利润起到了决定性作用。C.农业工业化的理论并不是无根之木,而是以马克思的相关原理为基础的,即农业和工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相综合的原理。D.在我国农业工业化的发展是以农业的市场化为背景的,其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技术在所有农业生产要素中往往起支配作用。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农业工业化体现一项是()A.山东省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配置了份额较高的农机人员,而且在耕种、播种、灌溉等环节都实现了较高程度的机械化。B.极星农业科技园是一个位于北京市密云区穆家峪镇的芬洛式玻璃连栋温室,主要包含了番茄种植区、水培生菜区和育苗区。C.在海南繁育制种基地,利用南方温暖的气候条件,把农作物育种材料在夏季于北方种植一代,冬季移至南方再种植一代或两代。D.1900年前后,工业元素导入,蒸汽拖拉机出现,而后又出现了柴油拖拉机,改变了传统农业的要素配置方式。4.材料一使用了“案例引入法”,请结合材料分析其论证效果。5.小丽是一位农业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她想利用自己所学知识投身家乡的“三农”事业。请结合两则材料给小丽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议。【答案】1.B2.A3.C4.①文章首先引入猪肉品种的变化这一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然后通过分析其变化的过程及原因,得出市场资本对农业的影响这一结论,并进一步阐述农业工业化的过程及影响,使论述更加全面深入。②案例引入法的使用使文章观点更利于读者理解和接受,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③以生活中常见的事件引出话题,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5.①跟随市场变化,选择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种。②生产过程中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化学化。③建立农业制成品工业体系,对农产品进行工业深加工。④可采取一定的组织方式,实现农业工业化运作。⑤在用工业化技术和思维经营时,注意发展绿色生态农业,避免危害环境和人们的健康。【解析】【导语】材料一探讨了市场和资本对农业品种选择的影响,揭示了农业工业化进程中传统农业的衰退,凸显了经济利益支配下的生态损害。材料二则从理论层面出发,分析了农业工业化的基础、过程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强调了工业化技术和管理对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两则材料相辅相成,从经济实践与理论背景两方面揭示了农业工业化的现状与挑战,引发读者对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深思。【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图表的能力。B.材料二中提到,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农业和工业的关系是相互综合的,而不是协调发展的。因此,②应该指示的是“相互综合”或“联合”“产业整合”这样的内容,而不是“协调发展”。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中国的土猪肉因不能适应当代的社会经济环境而被排除出了消费领域”错误。原文说的是“在一九六O年的全国调查中,中国仍有超过一百个本土猪种,而到了二O一O年,却有超过九成的猪肉是由欧美的三个猪种后代产出的”,可见,“超过九成”不代表中国的土猪肉被排除出了消费领域,土猪的营养和肉质的优点往往只能对应一个小众的细分市场。而且原文强调的是市场和资本对于食物的直观影响,选项“因不能适应当代的社会经济环境”于文无据。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断的能力。农业工业化强调的是农业生产中工业化生产方式的运用和农业与工业的深度结合。C.描述的是利用自然气候优势进行农业生产,并没有涉及到农业与工业的结合和农业生产要素的工业化整合。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①材料一“比如眼下我们吃的猪肉,不管是最终被做成了辣椒炒肉、狮子头,还是锅包肉,原材基本都是来自欧美的少数猪种。在一九六○年的全国调查中,中国仍有超过一百个本土猪种,而到了二○一○年,却有超过九成的猪肉是由欧美的三个猪种后代产出的”“类似的情况,大豆、肉鸡、奶牛等食物在来源上也都已然发生或者在进行中”引用实际案例,指出食物品种的变化,这种变化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然后通过分析其变化的过程及原因,得出市场资本对农业的影响这一结论,并进一步阐述农业工业化的过程及影响,使论述更加全面深入。②材料一引入猪种、大豆、肉鸡、奶牛等食物品种变化的实例,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市场化和工业化对农业品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使用案例引入法的论证效果在于通过具体的实例阐明论点,使文章内容具体生动,更利于读者理解和接受,增强了文章观点的说服力。③通过生活中猪种、大豆、肉鸡、奶牛等食物品种变化等具体的事例,引出农业在资本引导下的工业化进程的话题,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①结合材料一“欧美资本们长期筛选培育出来的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种,在当代中国的工业化农业算术里面,同样是正确答案”分析可知,小丽可以跟随市场变化,选择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种。②结合材料二“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是舒尔茨意义上的现代要素,主要包括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技术”“一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引入工业部门的先进生产技术,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化学化”分析可知,小丽可以引入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实现农业机械化与农业化学化,提升生产效率。③结合材料二“对农业生产结果进行工业深加工,建立农业制成品工业体系,实现农产品和农业制成品的产供销一体的企业化经营管理”分析可知,小丽可以建立农业制成品工业体系,对农产品进行工业深加工。④结合材料二“农业企业可以通过一定的组织方式,如‘公司+农户’或‘公司+中介+农户’等,使自己成为一体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实现农业工业化运作”分析可知,小丽可采取一定的组织方式,实现农业工业化运作。如考虑建立合作社或通过农业企业,实现规模化和标准化的生产与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和市场化水平。⑤结合材料一“这样的算术不考虑生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生态因素就真的消失了。比如土壤的肥力在密集高强度的作物种植条件下就会衰退,事实上这成为持续获得最大产出的重要制约因素”分析可知,小丽应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注意可持续发展,保持土壤肥力与生态系统的平衡,在用工业化技术和思维经营时,注意发展绿色生态农业,避免危害环境和人们的健康。(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亲人(节选)王愿坚离下班的时间还有半个多钟头,桌角上的电话铃突然响起来。曾司令员放下手里的红铅笔,伸手抓起听筒。电话是从将军的宿舍里打来的。公务员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说:“首长,您的父亲来了!”父亲?将军不由得心里一震:“噢,他果然来了!”像一块石子投进湖水里,将军那平静而专注的心情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搅乱了,脑子里老是翻腾着一句话:“他来了,怎么办?……”这个问题使将军困扰了快半年了。今年五月间,他突然接到了一封报社转来的一位江西农民写的信。他疑惑地把信拆开来,在信开头紧接着他名字的后面是四个粗黑的大字:“吾儿见字⋯⋯”当时,司令员哈哈大笑着向政委说:“看,来认我做儿子了!⋯⋯”但是,当他继续读着信的内容的时候,他那开朗的笑容却被紧蹙的双眉代替了。信上写着:……五年以前,白杨樟的广善回家了,他说你早就不在了,在过大草地的时候牺牲了。我难过,哭了一场又一场。可我又不信你会死。……前天听人说你在报上发表讲话了。天下重名重姓的人不少,可不能那么巧……我给你写这封信,要是你是我的儿子,就给我来信,你要不是我的儿子……”显然,这位老人是认错人了。他按照老人来信的地址,写了一封信寄到县的民政科去查问。老人那个和将军同名的儿子是一九三一年参加红军的,据调查,确实在过草地时牺牲了。接到信的当天晚上,将军伏在桌上给老人写信了。他写了扯,扯了写。直到夜里一点多钟,当他在信的开头写下了“父亲大人”四个字,他才觉得自己的感情才能顺畅地表达出来。他写好了信,亲自跑到邮局,装上二十元钱的汇票,把信发了出去。当将军发信回来,公务员赵振国就忍不住悄悄地把这消息告诉了汽车司机老韩:“人家认儿认女,可咱首长,高高兴兴地认了个老爷子!”其实,将军早就失去了父亲。早在二十多年前,国民党军队向苏区进行第四次“围剿”的时候,老人家就被害死在村南那道长满榕树的山坳里了。那么,老人的儿子呢?将军的思绪不由得转到过去那些在他身边倒下的战友上。他呆呆地望着窗前那棵老槐树沉思起来。也许老人的儿子是当年的四班长曾庆良?他是在掩护部队渡湘江时牺牲的。或者是四连指导员曾育才?他是过大雪山抢救一个挑夫时掉下山沟去了……这些同志并不和他同名,可是不知怎的,他却总想把他们和这位老人联系在一起……将军眼前慢慢地幻化成了一片茫茫的绿野。那是大草地,到处是腐烂的水草、污泥,一汪汪的水潭,水面上浮泛着一串串黄绿色的水泡。他掉队了,正忍受着难耐的饥饿蹒跚地走着,突然,脚下一软,一条腿陷下去了,他拼命一挣扎,另一条腿又陷了下去。整个身子在向下沉,水,淹过了大腿,淹上了肚子……就在这时,一支枪托平伸在他的眼前。接着一个人用沙哑的嗓子喊:“快,快躺下,往外滚!”他连忙躺倒下来,就在这一瞬间他认出那人是六班的战士曾令标。借着这拖拽的力量,他滚出了烂泥。等他在一块硬实的泥堆上站起身,却看见曾令标因为全身用力,早已深深地陷进泥里,他惊叫一声:“老曾⋯⋯”慌忙摘下肩上的枪,已经来不及了。曾令标一声“再见”还没说完就沉进了泥水里,水面上只留下一只手高擎着步枪,枪筒上挂着半截米袋子。旁边一串水泡和一顶缀着红星的军帽在浮动着……“我这条命是战友给的呵!”从那个难忘的日子起到现在,无论是战斗、工作还是学习,将军总是严格地警醒着自己:“多干些!再多干些!”现在他却突然发现,这些还不是一切,只要有可能,他似乎还应该担负起另一项义务。“要使这位失去唯一儿子的老人得到安慰,唯一的办法是还给他一个儿子!哪怕是暂时的儿子!”带着这种复杂的情感,将军写下了那封回信。这以后,将军就成了赡养和安慰这位老人的亲人。每月,当他发下薪金的时候,不管工作有多忙,将军总要挤出一个夜晚来写“家信”。慢慢地,将军惊奇地发现,随着一封封信的往来,他和老人的心也在一天天地靠近,这陌生的老人简直已经成了他的家庭中的一个重要的成员了。每当天气凉了,他就会告诉爱人高玫:“给老人织件毛衣吧?还得弄双毛袜子去!”每当家里谁伤风感冒了,他也会忙着写封信向老人问候……而老人的来信中流露出的每一点愉快,都能让将军感到极大的快乐。尽管这样,将军仍然暗暗不安,生怕书信中哪一个字会露了马脚,被老人发觉。特别是二月“父亲”来信说要来北京看望“儿子”的时候,他更加不安起来。他曾经连着写了两封信,要求老人不要来……并且肯定地告诉“父亲”:只要他工作一空,他会带着小孙孙去看他的。可是,毕竟将军对这位老人思念儿子的心情体察得还不够周到,现在,老人竟不顾“儿子”的种种劝阻,还是来了。“现在,可怎么办呢?”将军苦苦地思索着。直到下班铃响了,他走出办公室的时候,还没有找出答案。汽车迎着晚霞,在秋风里平稳地驶着。将军怔怔地望着车窗外缓缓退去的梧桐树,忽然欠起身:“开得太快了!”他觉得这些树向后退得太快,简直像一株株倒下来似的。司机老韩笑着扭头望了司令员一眼:“不快呀!”说着,用指甲轻轻地敲了敲速度表。表针正在“20”和“40”之间微微颤动着。“慢点,再慢一点!”他实在希望慢一点到达宿舍,好让自己有时间再把这件事想一想。车子渐渐驶近宿舍,将军怀着激动而又有些惴惴不安的心情,跨上楼,轻轻地推开了房门……(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将军原本平静的内心被老人的到来打乱了,他不知该如何面对老人,生怕老人得知真相后无法接受儿子牺牲的事实而伤心。B.老人的儿子曾令标在救将军时不幸牺牲,将军因此下定决心要“假冒”老人的儿子,以此让失去唯一儿子的老人得到安慰。C.对将军来说,老人的到来是在意料之中的。一句“他果然来了”,既有将军对老人到来的无奈,也表现出将军的不知所措。D.将军的回忆中出现很多牺牲战友的姓名,巧妙地将“儿子”的概念扩大化,表现了战士们为革命事业而自我牺牲的精神。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将军父亲被害、战友牺牲等回忆,交代了将军对老人情感转变的原因,升华了小说主题。B.“简直像一株株倒下来似的”运用夸张手法,以将军的主观感受突出其不想见到老人的心理。C.本文的故事虽只有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跨度,但叙事内容丰富,结构紧凑,情节引人入胜。D.小说是开放式的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8.文中画横线句子体现了将军第一次给老人写信时复杂的内心活动,请简要分析。9.王愿坚作品最大的特点是“情感饱满”,本文是从哪些方面体现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答案】6.B7.B8.①“他写了扯,扯了写”到最后“顺畅地表达出来”表现了将军由犹豫不决到下定决心的心理斗争过程。②“父亲大人”四字,表明将军内心已将老人当作了自己的亲人。9.①军民鱼水情。战争年代有无数像老人一样的父亲送儿子去战场,为革命事业而献身;也有无数像将军这样的军人将百姓视作亲人,体现了军民一家亲的鱼水情。②战友之间的革命友情。战争年代,战士们互相救助,体现了纯真的革命友情。③人与人之间的善良真情。将军一家将老人视作亲人,并给予他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关爱,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善良真情。【解析】【导语】这篇节选展示了将军面对一位误认他的老人的复杂情感。随着故事推进,将军从最初的疑惑和不安,到承担起“儿子”的责任,从而展现英雄无私与仁爱的内心。文章通过细腻的内心描写,如给老人写信时的纠结,安排老人生活的细微之处,体现了主人公对亡战友亲人的关怀,升华了战友情和人间亲情。【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B.“老人的儿子曾令标在救将军时不幸牺牲”粗我。根据原文“他似乎还应该担负起另一项义务。‘要使这位失去唯一儿子的老人得到安慰,唯一的办法是还给他一个儿子!哪怕是暂时的儿子!’带着这种复杂的情感,将军写下了那封回信”可知,将军并不知道老人的儿子具体是谁,只是出于对老人失去儿子的同情以及觉得自己的命是战友给的,想要让老人得到安慰,才决定“假冒”老人的儿子,并不是因为老人的儿子是曾令标。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突出其不想见到老人的心理”错误。“简直像一株株倒下来似的”运用夸张手法,是将军的主观感受,但并不是突出他不想见到老人的心理,而是体现出将军此时内心的忐忑不安,他还没想好该如何面对老人,希望车子慢点,能有多些时间去思考。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①将军起初对于要不要以“儿子”的身份给老人回信是十分纠结的。一方面,老人明显是认错人了,自己与老人本无血缘关系;但另一方面,老人失去儿子的痛苦以及对儿子还活着的那份期盼又让将军心生不忍,所以在写信时写写扯扯,难以决定到底该如何措辞、以怎样的身份来写这封信,内心在写与不写、如何写之间反复挣扎。而最后将军在信的开头写到“父亲大人”的时候,说明将军下定决心以老人“儿子”的身份来写这封信,所以“他写了扯,扯了写”到最后“顺畅地表达出来”表现了将军由犹豫不决到下定决心的心理斗争过程。②当将军在信的开头写下“父亲大人”四个字时,将军才觉得自己的感情才能顺畅地表达出来,说明这时候将军的内心已经将老人当作了自己的亲人。【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多角度分析作品思想情感的能力。①老人在信中说自己的儿子在过大草地的时候牺牲了,而将军发信回来后,回忆了很多在他身边倒下牺牲的战友,说明战争年代有无数像老人一样的父亲送儿子去战场,为革命事业而献身;而当将军收到这位失去唯一儿子的老人的信的时候,他决定还给老人一个儿子,哪怕是暂时的,于是以“儿子”的身份与老人书信往来,送毛衣等,将老人视作亲人,说明有无数像将军这样的军人将百姓视作亲人。体现了军民一家亲的鱼水情。②将军的思绪转到过去那些在他身边倒下的战友,有掩护部队渡江时牺牲的战友,也有过大雪山为了抢救挑夫掉下山沟的战友,还有在过大草地的时候,为了救助陷入烂泥中的自己而牺牲的战友,说明在战争年代,战士们互相救助,体现了纯真的革命友情。③将军将老人当作亲人后,这陌生的老人简直已经成了他的家庭中的一个重要的成员了,天气凉了,将军爱人就会给老人织毛衣和毛袜子,家里谁伤风感冒了,将军也会写信向老人问候,说明将军一家已经将老人视作亲人,并给予他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关爱,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善良真情。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魏庞涓伐韩。韩请救于齐。齐威王召大臣而谋曰:“蚤救孰与晚救?”邹忌曰:“不如勿救。”田忌曰:“弗救则韩且折而入于魏,不如蚤救之。”孙膑曰:“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且魏有破国之志,韩见亡,必东面而诉于齐矣。吾因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可受重利而得尊名也。”王曰:“善!”乃阴许韩使而遣之。韩因恃齐,五战不胜,而东委国于齐。齐因起兵,使田忌、田婴、田盼将之,孙子为师,以救韩,直走魏都。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魏人大发兵,以太子申为将,以御齐师。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乃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二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此树下!”于是令齐师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日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到斫木下,见白书,以火烛之。读未毕,万弩俱发,魏师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大破魏师,虏太子申。(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材料二:凡用兵之道,以计为首。汉末,刘先主在新野,三往求计于诸葛亮。亮曰:“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辅,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后果如其计。(节选自《百战奇法》)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刘璋暗A弱B张鲁C在北D民殷E国富而不知F存恤G智能之士H思得明君。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见,表被动,与《屈原列传》中“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见”意思相同。B.烛,照亮,名词作动词,与《苏武传》中“反欲斗两主”的“斗”用法不同。C.诚,确实,与《大学之道》中“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的“诚”意思相同。D.之,他,代词,与《五石之瓠》中“吴王使之将”的“之”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针对是否救援韩国的问题,齐威王征集大臣的意见。孙膑的观点与邹忌、田忌的都不相同。齐威王采纳了他的建议,并最终大破魏师。B.庞涓错误地分析了齐军形势,对齐军势力掉以轻心,于是只率领精锐军队日夜兼程追击齐军,结果在马陵遭遇齐军埋伏,最终兵败自刎。C.诸葛亮认为,曹操的名望及势力都不及袁绍,却能克制袁绍,这得益于曹操拥有恰当的时机和用人的策略。D.诸葛亮认为,如果刘备能凭借汉室后代的身份以及他自身的信义,广交英雄,任用贤才,采取占据荆州、益州等措施,则有望兴复汉室大业。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14.材料二中说“凡用兵之道,以计为首”,指的是用兵作战要把战略谋划放在首位。材料中的历史事实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请简要概括。【答案】10.BDG11C12.A13.(1)那三晋地区的军队向来彪悍勇武且轻视齐国军队,齐国士兵被称怯懦。(2)这大概是上天资助给将军的吧,将军可有意于此吗?14.①在救援韩国的问题上,孙膑分析了韩国、魏国的形势,提出自己“晚救”的主张,并最终俘虏了魏国太子。②诸葛亮为刘备分析曹操、孙权等各方势力及天下形势后,建议刘备当下据守荆州、益州,再兴复汉室。【解析】【导语】这篇文言短文通过齐威王及刘先主的两次历史事件,展现了“以计为首”的军事战略思想。齐威王采纳孙膑的迟援策略,诱敌深入,最终于马陵击败魏军,显示谋略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材料二中,诸葛亮为刘备提出详尽策略,强调结合地利、人和以图霸业,体现了理智应对强敌、审时度势的重要性。文中两位谋士高明的战略布局展示了古代战争中智慧与计谋的重要角色。【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刘璋昏暗无能,张鲁又在北边和他作对,(尽管这里)人口众多、资源富庶,但其不知爱抚民众,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英明的君主。“暗弱”是“刘璋”的谓语,应在B处断开;“在北”是“张鲁”谓语,在D处断开;“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句意完整,在G处断开。故选BD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句意:韩国被灭。/诚信却被怀疑,忠心却遭诽谤。B.正确。“烛”,照亮,名词作动词/“斗”使动用法,让……争斗。句意:用火照亮它。/反而想要使两国君主相互争斗。C.“意思相同”错误,“诚”,确实/使……真诚。句意:这确实是不能同他直接较量的。/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D.正确。句意:贤能之人为他出力效命。/吴王让他统率军队。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针对是否救援韩国的问题”错误,根据“齐威王召大臣而谋曰:‘蚤救孰与晚救?’”分析可知,应是针对早救还是晚救的问题。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素”,向来;“轻”,轻视;“号”,号称;(2)“殆”,大概;“资”,资助;“岂……乎”,可……吗?【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在齐国是否救援韩国以及何时救援的决策上,不同大臣有不同意见。邹忌主张不救,田忌主张早救,而孙膑则通过对韩、魏两国形势的深入分析,提出了“晚救”的主张。他认为韩、魏之兵未疲弊时救援,齐国将代韩受魏之兵,且可能听命于韩;而魏国意在破韩,韩国在面临灭亡时必定会求救于齐,此时齐国再出兵,既能与韩国结下深厚情谊,又能趁魏兵疲弊而获利,还可获得尊名。齐威王采纳了孙膑的建议,最终齐国在马陵之战中大败魏军,俘虏了魏国太子申,实现了战略目标。②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当时天下的各方势力,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之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辅,可作为盟友而不可图谋。而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是用武之国,但其主不能守;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而刘璋暗弱,不知存恤智能之士。基于此,诸葛亮建议刘备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刘备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如此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刘备按照诸葛亮的谋划,最终建立了蜀汉政权。参考译文材料一:魏国庞涓率兵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寻求救援。齐威王把大臣召集起来商讨说:“是早点去救还是晚点去救?”邹忌说:“不如不救。”田忌说:“不救韩国,那么它将受挫而被魏国吞并,不如早点救它。”孙膑说:“在韩、魏两国的军队还没有到精疲力竭的时候去救韩国,实际上是我们代替韩国接受魏军的进攻,反而显得我们听从于韩国了。况且魏国有吞并韩国的野心,韩国被灭,肯定会向东来向我们求助。我们可以趁机加深与韩国之间的邦交,还能攻打疲劳不堪的魏国军队,这样不仅可获得更大的利益,还可赢得尊荣的声誉。”齐威王说:“妙计。”于是私下里承诺韩国使者会出兵相救,把他送回韩国。韩国于是依仗齐国的势力(奋力抵抗),经过五次激烈的战役都失败了,只好向东依附齐国。齐国因此而出兵,派田忌、田婴、田盼统领军队,孙膑为军师,前去营救韩国,直接进攻魏国的都城。庞涓听说这件事,急忙离开韩国撤军回国。魏国集合全国的兵力,以太子申作为将军,来抗击齐国军队。孙膑对田忌说:“那三晋地区的军队向来彪悍勇武,且轻视齐国军队,齐国士兵被称怯懦。善于领兵作战的将领,应该依照自然情势而诱导敌人。于是下令齐国军队刚进入魏国边界,先修建十万座炉灶,第二天减为五万座炉灶,第三天减为两万座炉灶。庞涓带领军队追击齐兵三天,(看到这种情况)十分高兴,说:“我本就知道齐军胆小畏惧,才进入魏国三天就已经有一半以上的士兵伤亡逃跑了!”于是舍弃步兵,亲自率领着魏国精锐部队,日夜兼程,追击齐军。孙膑估算魏军的行程,当天晚上应该到达马陵。马陵道路狭窄,有许多关隘险阻,可以设兵埋伏。于是派人剥去一棵大树的树皮,在树干上写道:“庞涓死在这棵树下!”又挑选齐国射箭精良的士兵一万多人,埋伏在山路两侧,约定当天晚上看见有火把举起就万弩齐发。庞涓果然在夜里来到削去表皮的树下,看见树干上隐约有字,就用火把照亮这些字。还没有读完,万箭齐发,魏军大乱四散逃窜。庞涓自知才智已尽,兵败之势无法改变,于是自刎而死,死前说道:“最终还是成就孙膑你小子的名声!”齐国军队乘机一举击溃魏军,俘虏了魏国太子申。材料二:凡是用兵作战的法则,都是把战略谋划放在首位。东汉末年,刘备驻兵在新野的时候,曾三次亲往诸葛亮处请教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计。诸葛亮说:“自从董卓专权乱政以来,豪杰之士纷纷乘机起兵,而地跨州郡的割据者多得数不胜数。曹操同袁绍相比,就显得名望卑微且兵力弱小,然而曹操竟然能够战胜袁绍,由弱者变为强者,这不仅是依靠好时机,也是靠人的计谋。现在曹操已经拥兵百万,并且挟制皇帝(借皇帝的名义)来号令各诸侯,这确实是不能同他直接较量的。孙权占据着江东地区,其统治已历三代,那里地势险要,百姓归附,贤能之人为他出力效命,因此可以与他结为盟援,但是不可以图谋他。荆州北有汉水、沔水作屏障,南至海边有丰富资源可供利用,东连吴郡、会稽郡,西通巴郡、蜀郡,这里是用兵的战略要地,但现在占据荆州的刘表却守不住它。这大概是上天资助给将军的吧,将军可有意于此吗?益州地形险要,土地肥沃广大,是天然富饶之地,汉高祖刘邦依靠这里而成就了帝业。(现在)益州牧刘璋昏暗无能,张鲁又在北边和他作对,(尽管这里)人口众多、资源富庶,但其不知爱抚民众,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英明的君主。将军既是汉室的后代,且又信义显扬四海,广交天下英雄,求贤如饥似渴,倘若占领荆、益二州,控扼险要,西与诸族和睦为邻,南面抚绥夷越人民,对外结盟孙权,对内修明政治;天下形势一旦发生变化,就派遣一员大将率领荆州部队向南阳、洛阳地区进军,而将军则亲率益州之兵北出秦川,(所过地区的)百姓谁还不担着丰盛酒食来迎接将军呢?如果真能做到这样,那么统一大业就可以成功,汉朝统治就可以复兴了。”刘备说:“讲得太好啦!”后来,(形势的发展)果然像诸葛亮预料的一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李少府贬峡中①王少府贬长沙高适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②啼猿数行泪,衡阳③归雁几封书。青枫江④上秋帆远,白帝城⑤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注】①峡中:此指夔州巫山县(今属重庆)。②巫峡:地名,在今重庆市巫山县。古民谣《巴东三峡歌》提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③衡阳:地名,今属湖南。相传每年秋天,北方的南飞之雁,至衡阳的回雁峰,便折回北方。这是由长沙想到衡阳,意思要王少府至长沙后多写信来。④青枫江:指浏水,是长沙与湘江汇合处。⑤白帝城:西汉公孙述所筑,在夔州,当三峡之口。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诗人为送两位被贬官的友人而作,首尾合写,中间两联分写,寓有劝励之意。B.首联“此别”“谪居”两个词,点出题中的“送”“贬”之意,轻灵自然,不着痕迹。C.送别友人时,诗人听到猿猴的啼叫,不禁流下感伤的泪水,并希望友人能有书信往来。D.尾联直抒胸臆,劝慰友人,这次外贬、分别只是暂时的,将来定有承皇恩而重归之日。16.请简要赏析颈联“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的妙处。【答案】15.C16.①运用虚笔。上句想象长沙秋高气爽,蓝天明净高远、略无纤尘的景象;下句想象夔州古木参天、枝叶扶疏的白帝城,设想友人将要生活的地方,表达对友人的关切。②互文见义。“青枫江上秋帆远”说流连光景,“白帝城边古木疏”说寻访古迹,实际上是对二人共同讲的。在精练的字句中,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既照顾到了二人不同的地点,又表达了对二人一致的情意。【解析】【导语】这首诗通过送别被贬友人的情景表达了离别的伤感与对友人的劝慰。首联点明送别背景,中间描绘峡中与长沙的景色,增添诗意与情感浓度,尾联表达对友人未来的美好期望,展现深厚友情与积极态度。【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读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诗人听到猿猴的啼叫,不禁流下感伤的泪水”错误。“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这两句是诗人的想象之景,是诗人设想李少府在巫峡听到猿啼会落泪,王少府到长沙后要多写信回来,并不是诗人自己听到猿猴啼叫而流下感伤的泪水。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能力。①“青枫江上秋帆远”是说秋日青枫江上孤帆远远飘去,而“青枫江”是指长沙与湘江汇合处,而王少府被贬长沙,所以本句是说诗人想象王少府被贬之地长沙秋高气爽,蓝天明净高远、略无纤尘的景象。“白帝城边古木疏”是说白帝城边古木参天、枝叶扶疏。而李少府被贬峡中,而“白帝城”在夔州,是三峡之口,所以本句是说诗人想象李少府被贬之地峡中的环境。所以作者运用虚笔,表达对友人的关切。②“青枫江上秋帆远”是指王少府被贬之地,写到王少府到了长沙,在秋高气爽的季节,望着那明净高远、略无纤尘的蓝天,自然会洗尽烦恼。“白帝城边古木疏”是指李少府被贬之地,写到李少府到了峡中,可以去古木参天、枝叶扶疏的白帝城凭吊古迹,以求慰藉。这两句实际上是对二人共同讲的,采用了互文见义的手法,字句精练,但语意丰富,既照顾到了二人不同的地点,又表达了对二人一致的情意。(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课堂上,老师用《李凭箜篌引》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为例讲解了侧面衬托的手法,通过写吴刚和玉兔对乐声的痴迷来侧面衬托李凭的高超技艺。(2)“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比如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在分析了前人起落兴衰的过程之后得出的感悟。(3)“飞将军”李广是西汉抗击匈奴的名将,后世文人常常引其入诗入词,或称颂,或感慨,如“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吴质不眠倚桂树②.露脚斜飞湿寒兔③.夫祸患常积于忽微④.而智勇多困于所溺⑤.君不见沙场征战苦⑥.至今犹忆李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倚”“溺”“犹”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枣树苗栽下去才三年光景,虽枝叶稀疏,却成长得很顺利。最让人欣喜的是,枣树今年开始挂果了,果子还不少呢。立秋过后,枣子颜色渐渐变白,陆续露出羞红的斑点。我再尝了尝,变脆变甜了,但与儿时外婆家的枣子相比,还差了些。我和弟弟一到枣子成熟的季节就会围着外婆家老屋门口那棵十多米高且一直倔强生长的大枣树转圈圈。外婆不准我们爬树,怕我们摔伤。她会从台阶靠墙角的地方拖来一根长长的竹竿,吃力地举起,照着树上浓密的枝叶一阵扑打,一颗颗白里带红的枣子便乒乓落下。即使砸在头上脸上,我们也不肯躲开,只顾着捡枣子,在衣服上擦擦便塞进嘴里,迫不及待地品尝那沁甜的滋味。长大后的我,到了遥远的地方工作,外婆在我的忙碌中悄无声息地走了。外婆家的枣树连同老房子一起,渐渐被时间吞噬,给我留下越来越模糊的印象。18.文中画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19.文中加点的“吞噬”很有表现力,请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8.外婆家老屋门口那棵大枣树一直倔强地生长着。那棵枣树有十多米高,枣子到了成熟的时节,我和弟弟就会围着那棵枣树转圈圈。19.“吞噬”有“吞吃,吞咽”之意。句中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形容外婆和枣树连同老房子都已消逝,形象地写出了时间的无情,更表现出“我”对外婆枣树、老房子及童年时光的怀念。【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长句改短句主要是把长句中的修饰成分、并列成分等拆分成独立的句子,使句子结构更简单、表意更清晰。原句“我和弟弟一到枣子成熟的季节就会围着外婆家老屋门口那棵十多米高且一直倔强生长的大枣树转圈圈”中,“外婆家老屋门口”是枣树位置的修饰语,“十多米高”“一直倔强生长”是枣树的特征描述。可以将其拆分为“外婆家老屋门口那棵大枣树一直倔强地生长着。那棵枣树有十多米高,枣子到了成熟的时节,我和弟弟就会围着那棵枣树转圈圈”。这样每个句子的结构相对简单,分别描述了枣树的状态、高度和“我”与弟弟围绕枣树转圈圈的场景。【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词句表达效果的能力。首先明确“吞噬”的本意是“吞吃,吞咽”,是一种比较凶猛的动作。在这里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把时间比作一个有吞噬能力的东西,将外婆家的枣树和老房子的渐渐消逝拟人化地描述为被时间“吞掉”。这种表达形象地展现了时间的无情力量,好像这些记忆中的事物毫无抵抗能力地被时间抹去。更深刻地表现出“我”对外婆、枣树和老房子的怀念。因为这些事物在记忆中是非常珍贵的,而它们的消逝让“我”感到无奈和眷恋,通过“吞噬”这个词强烈地传达出这种复杂的情感。(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横跨安新县和雄县的白洋淀,素有“华北明珠”之称。西晋文学家左思《三都赋》中的“掘鲤之淀”就是今天的白洋淀,“淀”的意思是浅水湖泊。白洋淀中的“淀”由此而生。据考古资料显示,当时的白洋淀淀泊分布较为分散,并不是今天人们看到的淀淀相连的水域广阔的场景。白洋淀的真正形成,

。当时,双方以白沟沿线为界。为抵御辽兵进犯,宋朝沿今保定至安新、雄县、霸州,直至青县附近沿线开辟许多塘泊,构成一条完整的塘泊防线,形成“水长城”,对此,《宋史·河渠志》中有相关记载,并出现了“白羊淀”“边吴淀”“涝淀”等淀泊的名称。“白羊淀”即如今的白洋淀。这也是“白羊淀”作为地名,第一次出现在史籍中。至于为何写作“羊”?有人认为,当时白洋淀水势浩大,大风卷起一层层波浪,就像奔跑的羊群,因而以之命名。明代弘治时期,白洋淀淤积。到正德年间,白洋淀重新蓄水,出现了“汪洋浩渺,势连天际”的景观。于是

②___换成了“汪洋”的“洋”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