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1.(2022秋·山东滨州·高三统考期中)唐代之前商人奉行“千里不贩籴”的行规,远距离运粮成本高企。至宋代,“富商大贾,自江淮贱市粳稻,转至京师,坐邀厚利”,并涌现出一批商业重镇,包括临清、聊城、济宁、徐州、淮安、扬州、镇江等。这反映出(
)A.水运交通发展推动长途贩运的兴盛 B.抑商政策废弛影响商人的社会地位C.区域经济繁荣促进地域性商帮兴起 D.城市商业繁荣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2.(2022秋·山东泰安·高三校考阶段练习)明清时期,交通运输仍以水运为主,近海航道、长江、运河等内河成为运输主干道,舟楫不通之处附以驿道等陆路运输,这样就形成了以水路运输为主、陆路交通为辅的全国性交通网络。为数众多、实力雄厚的商人结为商帮,活跃于全国各地。据此可知(
)A.这有利于全国性市场网络体系形成 B.地域性商帮地位不断提高C.交通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D.重农抑商的政策难以推行3.(2022秋·山东·高三开学考试)明代为加强对漕运的管理,于1401年设立漕运总兵,管理漕运事务;1451年设立漕运总督,直属中央,管理大运河航运。弘治八年(1495年),为防止黄河水北窜,妨碍漕运,明朝政府不惜“逆河之性”,强行筑断黄陵岗支渠,使黄河南流入淮,“以一淮受全河之水”。这反映了(
)A.水患治理成效不大 B.君主专制制度的空前强化C.南方经济地位重要 D.经济与生态矛盾不可调和4.(2023·山东菏泽·高二统考期中)京张铁路修建过程中,詹天佑以创造性的设计克服了种种工程困难,用安全可靠的炸药取代原来的炸药,采用欧美国家铁路普遍使用的姜尼挂钩,并建议清政府在全国推广。1909年,詹天佑被美国土木工程学会吸收为学会会员。这反映出(
)A.科技进步依赖文明交流 B.晚清铁路修建世界领先C.技术交流推动社会发展 D.利于文化多元社会发展5.(2023·山东威海·高二统考期末)公元前312年,罗马开始修建阿皮亚大道。此后,罗马统治的疆域延伸到何处,大道就修到哪里。公元前212年,为防范匈奴贵族的侵扰,秦始皇令大将蒙恬率军开始修筑由咸阳通往北境最近捷的道路——“直道”。上述道路修建的直接目的是(
)A.彰显皇权至上 B.完成国家统一C.推动经济交流 D.适应军事需要6.(2023·山东青岛·高二统考期末)晚清竹枝词中,对汽车的早期描述是“汽车来往疾如风,苦煞行人在路中。”后来对汽车的描述则是“有轮无马亦飞行,机器开车制亦精。时止时弯真便捷,呼人让路气球鸣”。这反映了(
)A.百姓的交通规则意识普遍淡薄 B.民众需求促使汽车安全性提升C.汽车在公共交通中占主导地位 D.民众对新式交通认知的渐进性7.(2023·山东临沂·高二校考期末)汉墓出土的画像石、画像砖中有西域物种骆驼的形象,但数量不多,往往刻画粗糙失真,与马相似;唐代墓葬中则出土了许多形象逼真、形态各异的唐三彩骆驼形象;而骆驼形象在宋代以后的墓葬中几乎绝迹。这说明(
)A.丧葬习俗发生变化 B.手工技艺水平的阶段变化C.对外交往日趋衰落 D.运输工具折射时代的变化8.(2023·山东聊城·高二校考期末)唐代之前商人奉行“千里不贩籴”的行规,因为远距离运粮成本高昂。至宋代,“富商大贾,自江淮贱市粳稻,转至京师,坐邀厚利”,并涌现出一批商业重镇,包括临清、聊城、济宁、徐州、淮安、扬州、镇江等。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经济重心转移至南方 B.抑商政策有所松弛C.地域性商帮开始兴起 D.运河交通作用凸显9.(2023·山东威海·高二乳山市第一中学校考开学考试)1876年,淞沪铁路通车后,“华客即持照纷纷上车,并有妇女小孩”。1897年,京津铁路告成,“京城内外附近居民,威思(乘火车)到津一扩眼界,其中以旗人妇女为最多”。这表明(
)A.铁路是妇女解放的首要条件 B.中国近代化历程步履维艰C.新式交通推动社会观念更新 D.妇女在晚清时期率先觉醒10.(2023·山东淄博·高二山东省淄博第四中学校考期末)下面两幅图分别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图。图中元朝大运河截弯取直的原因是(
)A.政治中心的转移 B.海上丝绸之路兴起C.中央集权的强化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11.(2023·山东淄博·高二校考期末)17世纪开通的法国米迪运河开辟了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1869年开通的苏伊士运河使得亚欧之间往来船只可以直接通行;1914年通航的巴拿马运河连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这些运河的修建(
)A.反映了欧洲交通体系的完善 B.推动了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C.刺激了西欧人不断探索海洋 D.导致了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12.(2022秋·山东聊城·高二阶段练习)“如果说工业化在开始时不得不满足于现有的交通工具,那么现在它就自己来发展新的交通工具了,新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对材料中新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进程”的理解正确的是(
)A.交通工具的发明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B.工业化开始时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汽船和火车C.生产力的发展对交通工具的革新提出新要求D.生产力的发展为新交通工具发明创造了条件13.(2022·山东·高二统考期中)对比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如图1、图2),其中河道的主要变化是由于()A.经济重心南移 B.政治中心北移 C.水运更加发达 D.进行截弯取直14.(2023·山东泰安·统考一模)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堪称“活着的文化遗产走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隋唐大运河与元朝京杭大运河示意图材料二
元代初创的京杭大运河,经过明代多次大规模疏浚,重新贯通,形成了北京至杭州贯穿南北的大运河。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建造紫禁城。建城所用的木料、砖瓦、石料等大部分都是通过大运河运送的,临清的贡砖、苏州的金砖等,纷纷顺大运河漂流至北京,为宫城建筑添砖加瓦。大运河上还漂来了江浙的丝绸、棉布、织锦,安徽的笔、墨、纸、砚,江西景德镇的瓷器等。可谓“大运河漂来了紫禁城”。——据网络材料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由隋唐大运河与元朝京杭大运河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同点,并分析造成不同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淡你对“大运河漂来了紫禁城”这句话的理解。15.(2023·山东青岛·山东省青岛第一中学校考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81年之前,铁路沿线和非铁路沿线中小集镇的变化相对较小。在1881——1937年间,华北地区少数工商业大镇出现剧烈的兴衰变动,在铁路沿线和非铁路沿线集镇中,从县均集镇数量和集镇规模来看,前者发展快于后者,而后者的工商业集镇衰落态势比较普遍,并表现出商业衰落与教育和管理发展的非同步现象。比较同时期同类型华北集镇不同层次的发展,石家庄、唐山、焦作等集镇由于在交通、矿产和工厂等方面的产业集聚力突出,迅速崛起为大型集镇,拉大了铁路沿线工商业大镇与非铁路沿线工商业大镇、工商业大镇与中小集镇在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人口数量与职业构成、社会组织、教育发展与管理体制变迁等方面的距离。正是在不同时段、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多元化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华北集镇差异化与两极化发展的态势跃然纸上。——摘编自熊亚平《华北铁路沿线集镇的“差异化发展”(1881—1937)》材料二
晚清民国时期(1876——1949年)修建的铁路示意图(局部)——摘编自《晚清民国铁路发展史》根据材料二,论证材料一中华北铁路沿线集镇在全面抗战前"差异化发展"的观点。16.(2022秋·山东济宁·高三济宁一中校考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漕运是封建王朝通过水路(或附以陆路)向都城或其它指定地点大规模输送粮草的一种经济活动。大运河的开凿就是古代漕运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下表为中国古代几个时期大运河沿线城市发展概况及当时的漕运概况。时期代表性城市城市发展概况漕运概况隋唐扬州地“当南北大冲”而“百货所集”以洛阳为中心,以“关东之漕”向“江淮之漕”的转折为内容的漕运体系蓬勃发展五代两宋汴粱以其转输中心的位置而迅速崛起,成为后周乃至北宋帝都之所在以汴京为中心,以“江淮之漕”为内容的漕运体系繁荣发展明清天津、德州、临清、济宁、淮安、苏州、杭州因漕运而使商业贸易活动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在结构和功能上都与传统行政中心城市有很大不同的新兴运河城市体系大运河的重新开通和海运航道的开辟使江南经济重心与北方政治中心联接在一起,最终确立了以北京为中心的新漕运体系——整理自鲍成志《区域经济变迁与中国古代城市体系的演化》、王明德《论中国古代漕运体系发展的几个阶段》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古代漕运发展的一个历史现象,并对这一历史现象进行阐释。(要求:现象源自材料,论述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17.(2022·山东临沂·统考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运河与国运材料一
图1隋唐大运河图2北宋大运河(局部)材料二唐朝继承了隋朝的建设成果,继续发展运河交通网,相继开凿了近三十条运河。唐代运河仍以连结长安、洛阳与江淮地区间的漕渠、汴水和淮南官河最重要,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北宋时期在黄河以北还有御河,即隋唐时代的永济渠;江淮之间以及长江、钱塘江之间的的运河也基本因袭隋唐的水道走向。——据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三卷》等材料三
唐代在安史之乱以前及宪宗时代,运河都能够把南方的物资大量输送到北方,以支持中央政权,满足国防的需要。因此,唐在安史之乱前武功显赫,国势强盛。此后到了北宋时代,运河大体上也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唐末及北宋末年,当运河因被切断而不能把南方物资大量运往北方的时候,唐宋帝国便要随着经济基础的动摇而力量削弱,甚至于灭亡了。——据全汉昇《唐宋帝国与运河》(1)据材料一、二,指出隋唐至北宋时期大运河的特点。(2)评析材料三中大运河与唐宋国运关系的观点。18.(2023·山东聊城·高二统考期末)鸦片由西方轮船载运而来,中国近代史也从“鸦片”和鸦片战争屈辱起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轮船,虽与鸦片同属舶来商品,但它是一种独特的商品,其正常运转需要一整套的体系化运作,包括外交方面的谈判;以科学技术、现代海军及军事战术为主要内容的知识与技能培训;相应的基础设施(港口)及相关管理制度、配套维修与保养;新型人力资源的配合;工业体系的完善及市场体系的扩张等。当社会精英阶层把轮船当作解决各种社会矛盾之利器时,它就被当作了重新调整与布置社会权力的杠杆,成为权力控制与社会治理的象征性权杖,谁拥有了它,谁就能获得掌控晚清命运的能量。——摘编自徐敏《鸦片和轮船:晚清中国的物质、空间与历史叙述》提炼材料的观点,并运用晚清史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证。参考答案:1.A【详解】依据材料“富商大贾,自江淮贱市粳稻,转至京师,坐邀厚利”,结合所学可知由于航运业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唐宋时期粮食长途贩运兴盛,运河沿线出现了一批商业重镇,A项正确;“抑商政策废弛”表述错误,封建政府不会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地域性商帮兴起是在明清时期,排除C项;“城市商业繁荣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因果倒置,排除D项。故选A项。2.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清朝中叶,水路和陆路都得到了发展,形成了以水路运输为主、陆路交通为辅的全国性交通网络,使得商帮得以奔走于全国各地从事商业活动,全国性交通网络属于市场体系形成的一部分,所以有利于全国性市场网络体系形成,A项正确;商帮活跃于全国各地,从事商业活动,不等于地域性商帮地位提高,排除B项;交通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是指晚清火车等近代交通工具的传入,此时交通方式陆路是马车,水路是舟楫,并未发生重大变化,排除C项;明清时期依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3.C【详解】依据材料“为防止黄河水北窜,妨碍漕运……”,可以看出漕运对明代的重要性,结合所学可知漕运连接着南方,南方经济地位的重要性突出,C项正确;“成效不大”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君主专制,排除B项;“不可调和”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4.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末时期的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据题意可知,詹天佑在修建京张铁路的过程中引进外来的炸药和姜尼挂钩,使京张铁路得以成功修建,由此可知技术交流推动了社会发展,C项正确;文明交流有利于科技进步,并不能说科技进步依赖于文明交流,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晚清铁路修建世界领先,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铁路修建,并不是文化多元社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5.D【详解】根据材料“罗马统治的疆域延伸到何处,大道就修到哪里”和“为防范匈奴贵族的侵扰”可知,这两条道路修建的直接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军事的需要,D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修建道路是出于军事需要,维护统治,与彰显皇权无关,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秦始皇修直道时候已经完成统一,其目的是为了防范匈奴,不是为了国家统一,排除B项;推动经济交流是道路修建带来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6.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晚清文学作品中,对汽车的描述从“苦煞行人在路中”,发展为“时止时弯真便捷”等,反映了民众对新式交通认知的渐进性,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并非百姓交通规则意识的普遍淡薄,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民众需求对汽车安全性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汽车在公共交通中占主导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7.D【详解】据材料结合基础知识可知,古代骆驼主要用于沙漠行商,汉代时丝绸之路开通,西域物种骆驼进入中原数量有限,所以汉墓画像石中的骆驼形象数量少,刻画粗糙失真而似马,而唐代时陆上丝绸之路贸易兴盛,中原与西域交往频繁,骆驼作为主要交通工具,所以唐代墓葬中有大量造型逼真的骆驼,宋代时陆上丝绸之路衰落,海上丝绸之路兴盛,所以骆驼形象在宋代以后的墓葬中几乎绝迹,体现了运输工具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D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到不同时期骆驼形象的演变,没有明确具体的丧葬习俗,排除A项;国人对于骆驼形象的刻画主要与这一时期人们对于骆驼的熟识程度相关,手工制品中的形象内容发生变化不等于手工技艺水平发生变化,排除B项;汉唐时期中国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与外界交往频繁,宋朝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外界交往,对外交往路径发生变化而非衰落,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8.D【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从唐朝到宋朝,商人由“千里不贩籴”到“自江淮贱市粳稻,转至京师,坐邀厚利”,是因为当时运河交通的发展,使得远距离运输成本下降,D项正确;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抑商政策松弛,排除B项;明清时期,地域性商帮兴起,排除C项。故选D项。9.C【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期间,淞沪铁路、京津铁路通车,吸引周边很多中国人特别是妇女乘车出行,便捷的交通工具打破了传统交通工具的不利,有利于社会经济思想的发展,从而推动了社会观念的更新,C项正确;材料涉及铁路的出现推动了妇女解放,没有涉及“首要条件”,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近代化历程步履维艰”、困难重重,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率先”的意思,排除D项。故选C项。10.A【详解】通过观察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隋朝时以洛阳为中心,到元朝时截弯取直,大运河的变化主要是因为政治中心的东移,A项正确;海上丝绸之路兴起与大运河截弯取直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中央集权的强化并非大运河截弯取直的原因,排除C项;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期已完成,排除D项。故选A项。11.B【详解】根据材料“7世纪开通的法国米迪运河”、“1869年开通的苏伊士运河”、“1914年通航的巴拿马运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运河的修建便利交通运输,加强了世界的经济联系,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世界交通,并非只有欧洲,排除A项;运河的修建不是为了探索海洋,而是为了经济往来,排除C项;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很多,没有运河的修建,排除D项。故选B项。12.A【详解】根据“那么现在它就自己来发展新的交通工具了,新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可得出工业革命中新的效能工具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A项正确;汽船与火车并不是工业化开始时出现的,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才现出,排除B项;CD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材料强调的是新式交通工具的影响,排除CD项。故选A项。13.B【详解】由两个图对比可知,元朝大运河不再以“洛阳”为中心,而是由“大都”直接到达“杭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的政治中心已不是关中的长安,不需要再转经洛阳,河道的主要变化是由于政治中心北移所致,B项正确;南宋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而且图示对比发现,最南端都是到达杭州,排除A项;水运更加发达、进行截弯取直均是河道变化的表现,不是原因,排除CD项。故选B项。14.(1)不同: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东南河道线路至杭州,东北河道线路至北京运河线路曲折且历程较长。元朝京杭大运河以大都(北京)为中心在唐大运河路线的基础上截弯取直,并借用原有河道,成南北走向,历程缩短。原因:隋唐时期,长安、洛阳是我国的政治中心,黄河流域是经济重心,江南地区得到定程度的开发。元朝时期政治中心东移大都,经济重心南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南北经济差距扩大,经济上对南方的依赖性增强。运河历程缩短,减少了南方北运的成本。宋朝以后,黄河多次改道导致原有运河水量减少,部分河段废弃,元朝时借助了黄河夺淮人海,修复和开通了京杭大运河。元朝时期经济实力增强科技发展地理知识丰富全面等。(2)理解:大运河为北京的城市建设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对北京的城市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北京及沿河城市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加强了南北交通,巩固了北京的政治地位,有利于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发展。大运河促进了南北文化在北京的交融传承与发展,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详解】(1)不同:根据地图上的位置信息可以看出,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东南河道线路至杭州,东北河道线路至北京运河线路曲折且历程较长。元朝京杭大运河以大都(北京)为中心在唐大运河路线的基础上截弯取直,并借用原有河道,成南北走向,历程缩短。原因:结合所学,从唐朝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的角度理解,可得出隋唐时期,长安、洛阳是我国的政治中心,黄河流域是经济重心,江南地区得到定程度的开发。根据所学,从元朝的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位置的变化进行理解,可得出元朝时期政治中心东移大都,经济重心南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南北经济差距扩大,经济上对南方的依赖性增强。运河历程缩短,减少了南方北运的成本。根据所学可得出宋朝以后,黄河多次改道导致原有运河水量减少,部分河段废弃,元朝时借助了黄河夺淮人海,修复和开通了京杭大运河。根据所学可得出元朝时期经济实力增强科技发展地理知识丰富全面等。(2)理解:根据“建城所用的木料、砖瓦、石料等大部分都是通过大运河运送的,临清的贡砖、苏州的金砖等,纷纷顺大运河漂流至北京,为宫城建筑添砖加瓦。”得出大运河为北京的城市建设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对北京的城市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根据“大运河上还漂来了江浙的丝绸、棉布、织锦,安徽的笔、墨、纸、砚,江西景德镇的瓷器等。”得出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北京及沿河城市经济的发展与繁荣。结合所学可得出加强了南北交通,巩固了北京的政治地位,有利于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发展。根据所学,可从文化交融的角度概括,可得出大运河促进了南北文化在北京的交融传承与发展,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15.示例:晚清民国时期,中国的铁路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流域的华北地区以及东北地区。铁路兴修之前,中小集镇的变化相对较小。1881年,受“师夷长技以治夷”思想影响的洋务派修建了第一条官办铁路——唐胥铁路。铁路修建之后至全面抗战前,铁路沿线的工商业集镇迅速崛起,商业与教育发展、管理发展基本同步。而非铁路沿线的集镇,走向衰落,出现商业衰落与教育发展、管理发展不同步的现象。综上所述,近代铁路交通的发展对集镇规模、产业结构、人口数量、职业结构、社会组织、教育发展和管理体制变化的影响深远。【详解】根据材料一“1881年之前,铁路沿线和非铁路沿线中小集镇的变化相对较小......1881——1937年间......石家庄、唐山、焦作等集镇由于在交通、矿产和工厂等方面的产业集聚力突出,迅速崛起为大型集镇......拉大了......在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人口数量与职业构成、社会组织、教育发展与管理体制变迁等方面的距离”及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得到示例:晚清民国时期,中国的铁路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流域的华北地区以及东北地区。铁路兴修之前,中小集镇的变化相对较小。1881年,受“师夷长技以治夷”思想影响的洋务派修建了第一条官办铁路——唐胥铁路。铁路修建之后至全面抗战前,铁路沿线的工商业集镇迅速崛起,商业与教育发展、管理发展基本同步。而非铁路沿线的集镇,走向衰落,出现商业衰落与教育发展、管理发展不同步的现象。综上所述,近代铁路交通的发展对集镇规模、产业结构、人口数量、职业结构、社会组织、教育发展和管理体制变化的影响深远。16.示例:历史现象:中国古代漕运体系随经济重心和政治中心的转移而发生变化。阐释: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和政治中心均在北方,漕运系统以北方为主,以当时的政治中心长安,洛阳为中心,通道北方的河流或渠道构建漕运体系,以东西向运输为主,随着隋唐大运河的开通,东西漕运逐渐转向南北漕运。隋唐以后直到明清,政治中心主要在北方,但是经济重心则逐渐转移到南方,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在漕运系统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北方政治中心越来越依赖于南方的物资,漕运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随着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的分离,漕运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漕运体系对于巩固统治秩序,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他现象:比如经济重心或政治中心(都城)转移影响漕运体系的发展或漕运的发展推动城市的兴起等,论述合理皆可)【详解】本题为历史解释题。首先,根据材料信息,提炼出中国古代漕运发展的一个历史现象,如:中国古代漕运体系随经济重心和政治中心的转移而发生变化。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对提炼的历史现象进行描述,如: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和政治中心均在北方,漕运系统以北方为主,以当时的政治中心长安、洛阳为中心,通过北方的河流或渠道构建漕运体系,以东西向运输为主,随着隋唐大运河的开通,东西漕运逐渐转向南北漕运。隋唐以后直到明清,政治中心主要在北方,但是经济重心则逐渐转移到南方,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在漕运系统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北方政治中心越来越依赖于南方的物资,漕运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随着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的分离,漕运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漕运体系对于巩固统治秩序,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本题也可从其他角度进行提炼信息,如:经济重心或政治中心的转移对漕运的影响等等。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史论结合,阐述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表述成文,言之有理即可。17.(1)特点:以中原(洛阳、开封)为中心;贯通南北;利用自然河流或前代运河;形成运河交通网;与经济重心南移密切相关。(答出四点即可)(2)观点:运河通则国运兴,运河塞则国运衰(运河通塞影响唐宋国运兴衰)。这一观点有其合理之处,但不全面。运河通塞与唐宋的国运兴衰有因果关系。一方面,运河的畅通,促进了粮食等物资北运和南北交流,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促进了国家统一和繁荣。另一方面,唐末藩镇割据和北宋末年金兵入侵的破坏,影响了运河的畅通,阻碍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严重危及了唐宋政权的稳定。(说明:如答“唐宋政权繁荣兴盛之时,积极维护运河的畅通;唐末和两宋末年政权的内忧外患,影响了运河的维护,导致了运河的切断”亦可得分)唐宋国运兴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运河的通塞只是其中之一。由于统治者励精图治,积极改革,经济政策宽松,对外开放,开发南方,经济重心南移等,唐宋时期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全面发展、商品经济繁荣、对外贸易发达的兴盛局面。唐宋政权衰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阶级矛盾的尖锐,民族冲突的加剧,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严重等,都是重要的因素。我们应该运用唯物史观,全面、辩证地认识运河通塞与唐宋国运兴衰的关系。【详解】(1)特点:依据材料中的隋唐大运河和北宋大运河的图示信息可以看出以中原(洛阳、开封)为中心;贯通南北;依据材料“唐代运河仍以连结长安、洛阳与江淮地区间的漕渠、汴水和淮南官河最重要,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北宋时期在黄河以北还有御河,即隋唐时代的永济渠;江淮之间以及长江、钱塘江之间的的运河也基本因袭隋唐的水道走向”可知,利用自然河流或前代运河;形成运河交通网;结合所学可知,与经济重心南移密切相关。(2)评析:首先依据材料“运河都能够把南方的物资大量输送到北方,以支持中央政权,满足国防的需要。因此,唐在安史之乱前武功显赫,国势强盛”、“唐末及北宋末年,当运河因被切断而不能把南方物资大量运往北方的时候,唐宋帝国便要随着经济基础的动摇而力量削弱,甚至于灭亡了”可以得出观点是运河通则国运兴,运河塞则国运衰。然后结合运河的通塞对国运的双重影响、唐宋国运兴衰的原因进行分析,由此得出运河的通塞只是其中之一。进而说明该观点有其合理之处,但不全面,因此我们应该运用唯物史观,全面、辩证地认识运河通塞与唐宋国运兴衰的关系。18.【示例】观点:轮船的独特性在于,其运转需要体系化的社会运作作为支撑,并逐渐被看作挽救晚清社会危机的利器。论证:晚清从全面抵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五章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024-2025学年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新说课稿(人教版2024)
- 下肢骨折的中医护理
-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知识
- 复园老师培训
- 2024版版权保护诉讼代理合同3篇
- 党建知识培训班
- 2024版电气设备装配工程分包劳务合同版B版
- 第八章第一节《 日本》(第一课时) 说课稿2023-2024学年深圳市龙华区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
- 2024版基础型服装交易协议示例版B版
- 第四章第五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创新实验教学)说课稿-2024-2025学年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 《业务员销售技巧》课件
- 《汽车涂装》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进度计划表
- 水厂安全管理培训
- 江西省赣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附答案
- 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课件
- 2024年物流运输公司全年安全生产工作计划例文(4篇)
- 二零二四年度软件开发合同:净水器智能控制系统定制开发协议3篇
- 贵州省铜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题 地理 含答案
- 糖尿病肌少症
- 2024-2025学年二年级语文上册期末非纸笔试卷二(统编版)
- 《淄博人寿保险公司绩效考核问题及完善建议(5700字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