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湘教版高一(上)地理寒假作业(十一)一.选择题(共11小题)青海省夏吾曲河小流域平均海拔3590m,属高原大陆性气候,每年5﹣10月温暖多雨,11月至次年4月寒冷干燥、多大风天气。矮蒿草是该流域高寒草甸主要类型之一也是优良的天然放牧场地。研究发现,该流域中矮蒿草除在河漫滩湿地无分布外,其他生境均有分布。正常放牧情况下矮蒿草在滩地所在生境下为优势种,在不放牧的情况下与群落中的高大禾本科植物竞争时处于劣势。如图为夏吾曲河流域地形及生境描述图。完成下面小题。1.与山坡相比,河漫滩湿地()A.土壤水分条件差 B.土壤肥力较高 C.面积变化小 D.生物总量少2.在土壤含水量适当的情况下,若放牧强度加大,该区域滩地上植被变化为()A.禾本科植物植株数量增多,矮嵩草植物植株数量增多 B.禾本科植物植株数量增多,矮嵩草植物植株数量减少 C.禾本科植物植株数量减少,矮嵩草植物植株数量增多 D.禾本科植物植株数量减少,矮嵩草植物植株数量减少如图为我国某山地南坡在1月31日、5月10日、10月11日测得的正午时刻坡面太阳辐射量与坡度的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关于该山地在图示①日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约为30° B.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 C.南坡随坡度增大正午太阳辐射量先增后减 D.各个坡向的太阳辐射量最大值均出现在正午土壤碳含量取决于碳的输入量和输出量,自然生态系统中土壤碳输入主要受有机体残渣归还量的影响。图示意贡嘎山东坡针叶林中四个样地土壤剖面各层碳含量随海拔的分布特征,其中S1~S4样地海拔逐渐升高,据此回答4﹣4题。4.S2样地b层土壤碳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样地,该现象指示了S2样地()A.枯枝落叶最少 B.大气温度最高 C.微生物量最少 D.淋溶作用最强珠江广州段临近入海口,受潮汐影响显著,每日涨落两次。历史上广州人常借助潮汐之利,乘小船前往沿水分布的城郊园林游玩,因小船动力弱,往返需依循潮汐涨落的规律。冬季的一个午后,住在沙面岛东侧的某家庭顺应潮汐规律,乘船前往荔枝湾,傍晚返回。如图示意沙面岛到荔枝湾水路。据此完成5﹣5题。5.为顺应潮汐规律,该日午后游园出发应选在如图中的()A.甲时刻 B.乙时刻 C.丙时刻 D.丁时刻图为某年2月连续几日广州某地室内地板温度、气温和露点变化图。露点是根据当时水汽含量和气压计算出的水汽饱和温度,物体温度低于露点时会导致水汽凝结。如图中甲﹣乙时段墙壁和地板出现小水珠,俗称地蒸液现象。读图,完成6﹣6题。6.该地地蒸液现象消失的原因最可能是()A.干冷气团到来 B.副热带高压北移 C.准静止锋形成 D.超强台风登陆横断山区某风速观测实验区东西跨度80千米的范围内,包含四座山峰和四个山谷。观测站位于其中最低的一座山峰上,该山峰与实验区范围内东、西两侧最高山峰的高差均在1000米以上,由此造成了中、小尺度的局地热力环流和大尺度的天气背景风场(受局部地形影响小)共存的局面。如图为该观测实验区冬季某时刻大气运动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该时刻最可能是当地时间()A.1:00 B.7:00 C.13:00 D.19:00潟湖是被沙嘴、沙坝或者珊瑚礁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与外海水体的交换能力是影响潟湖营养盐分布和浓度高低的重要因素。某潟湖位于海南岛东南部,图1示意该潟湖观测站点位置,S1站点位于潟湖口门,平均水深为10m,S2站点位于潟湖内渔排(一种水上民居,多为适应水上养殖而修建)密集处,平均水深为4m,S3站点位于海草床内,平均水深为1.5m。图2为2020年12月大潮期间该潟湖甲、乙、丙三个站点的平均潮位与某营养盐浓度变化。据此完成8﹣10题。8.图2中甲乙丙站点分别对应图1中的观测点位置是()A.S1S2S3 B.S2S3S1 C.S2S1S3 D.S3S1S29.相比甲乙站点,丙站点16日23:00至17日10:00和17日10:00以后营养盐浓度变化与潮位的变化相关性较差,推测原因可能是()A.人类活动影响大 B.潮流流速小 C.潮流扰动强 D.营养盐浓度高10.根据潮流与营养盐浓度的相关性,为缓解该潟湖水体富营养化的状况,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控制污水排放 B.减少渔排数量 C.清除海草床 D.改变口门地形黄河上游两岸常有海拔不同的多级平坦面分布。这些平坦面是在区域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共同作用下,河流下切侵蚀而形成的。黄河流经青藏高原东部的若尔盖盆地,在出口处仅形成了一级平坦面。如图示意该河段的单侧断面及典型沉积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此处仅形成一级平坦面,反映了该平坦面形成后()A.黄河下切侵蚀减弱 B.区域地壳相对抬升 C.黄河水位基本稳定 D.区域气候干湿交替二.解答题(共3小题)12.(2024•漳州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海岸风沙研究,可以从风沙搬运、地貌动态、地层发育与海陆变迁等方面进行研究。位于福建省的湄洲岛有较好的代表性,研究者因而对其进行了地质地貌调查(图1),发现P剖面上层是风成砂层,中层是泥层(形成于海湾浅滩环境含有较多贝壳),下层为基岩风化壳(图2)。(1)推断该岛地势特征并说明理由。(2)根据P剖面地层特征,推测该地海平面经历的相对升降运动。(3)研究表明,P剖面处地表风成砂层是海岸砂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若你为科考队员,可以在野外寻找哪些证据论证该观点(列举两方面)。13.(2024•鲤城区校级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北冰洋穿极流起源于波弗特海附近,经过北冰洋中部并最终汇入冰岛北部海域(如图)。北冰洋穿极流全年存在,其形成和波弗特海海域常年存在的高气压以及冰岛附近的低气压密切相关。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北极地区海冰覆盖明显减少,波弗特海高压明显向西偏移,并导致穿极流流量变大。(1)分析乙地水温比甲地高的原因。(2)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穿极流流量变大,请解释其原因。14.(2024•福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孟加拉湾南部冷池(图中的虚线框内)是北印度洋重要的海洋现象,主要表现为表层海水温度低于相邻海区,通常出现在夏半年。研究表明,孟加拉湾南部冷池较强的年份,西南季风势力也随之增强。2018年,西南季风的势力偏强,使孟加拉湾南部冷池水温降低。(1)描述图示海区多年平均6~8月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特征。(2)从海水运动角度推测孟加拉湾南部冷池的形成原因,并解释孟加拉湾南部冷池较强的年份西南季风增强的现象。(3)根据大气受热过程与海气相互作用,分析2018年孟加拉湾南部冷池水温比往年偏低的原因。
2024—2025学年湘教版高一(上)地理寒假作业(十一)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BCCDAACACDA一.选择题(共11小题)青海省夏吾曲河小流域平均海拔3590m,属高原大陆性气候,每年5﹣10月温暖多雨,11月至次年4月寒冷干燥、多大风天气。矮蒿草是该流域高寒草甸主要类型之一也是优良的天然放牧场地。研究发现,该流域中矮蒿草除在河漫滩湿地无分布外,其他生境均有分布。正常放牧情况下矮蒿草在滩地所在生境下为优势种,在不放牧的情况下与群落中的高大禾本科植物竞争时处于劣势。如图为夏吾曲河流域地形及生境描述图。完成下面小题。1.与山坡相比,河漫滩湿地()A.土壤水分条件差 B.土壤肥力较高 C.面积变化小 D.生物总量少【分析】与山坡相比,河漫滩湿地特征主要从地形、地势、土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分析。【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与山坡相比,河漫滩湿地海拔低,地形较平坦,地表径流从山坡及其它高处侵蚀搬运物质来堆积,其中包括水、有机质和矿物质等,因此河漫滩湿地土壤肥力较高,同时土壤水分条件好,生物总量更多,D错误,B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坡面上的太阳高度角更大,更接近垂直照射,受光面积大于平地,使山坡光照比河漫滩湿地更强,土壤蒸发量大,土壤水分条件差,相较而言,受补给影响,河漫滩湿地水分较为充足,A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河漫滩湿地距河道近,洪水期河流携带泥沙在河漫滩处堆积,面积变化大,C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河漫滩湿地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2.在土壤含水量适当的情况下,若放牧强度加大,该区域滩地上植被变化为()A.禾本科植物植株数量增多,矮嵩草植物植株数量增多 B.禾本科植物植株数量增多,矮嵩草植物植株数量减少 C.禾本科植物植株数量减少,矮嵩草植物植株数量增多 D.禾本科植物植株数量减少,矮嵩草植物植株数量减少【分析】植被的分布和类型受气候、地形、土壤、水分、人类活动的影响。生长在该地区的植被具备适应该地区环境的能力。主要从根、叶、茎分布特点、植被形态、生长速度等方面分析植被是如何适应当地环境(尤其是恶劣环境)特点的。【解答】解:材料中提到,正常放牧情况下矮嵩草植物在滩地所在生境下为优势种,在不放牧的情况下与群落中的高大禾本科植物竞争时处于劣势,这意味着在较强的放牧情况下,牲畜采食作用可消除不耐牧的禾本科植物的竞争影响,从而导致禾本科植物桂林数量减少,矮嵩草植物植株数量增多,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植被分布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如图为我国某山地南坡在1月31日、5月10日、10月11日测得的正午时刻坡面太阳辐射量与坡度的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关于该山地在图示①日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约为30° B.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 C.南坡随坡度增大正午太阳辐射量先增后减 D.各个坡向的太阳辐射量最大值均出现在正午【分析】太阳高度角为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太阳高度角最大为90度,一天中太阳高度角在正午的时候最大,太阳高度角的空间变化为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呈同心圆向四周递减。【解答】解:结合上图题分析,①日期为5月10日,太阳直射北半球,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太阳直射点纬度约为北纬14度,但该山地所在地纬度未知,所以无法推断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A错误。该山地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时应为冬至日,B错误。读图可见,该山地在图示①日期时,南坡随坡度增大正午太阳辐射量先增后减,C正确。结合材料可知,南坡的太阳辐射量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其他坡向的太阳辐射量不是出现在正午,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土壤碳含量取决于碳的输入量和输出量,自然生态系统中土壤碳输入主要受有机体残渣归还量的影响。图示意贡嘎山东坡针叶林中四个样地土壤剖面各层碳含量随海拔的分布特征,其中S1~S4样地海拔逐渐升高,据此回答4﹣4题。4.S2样地b层土壤碳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样地,该现象指示了S2样地()A.枯枝落叶最少 B.大气温度最高 C.微生物量最少 D.淋溶作用最强【分析】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包括成土母质、气候、地形、生物、时间和人类活动等。【解答】解:由图可知,在凋落物层和淀积层(b层)中,S2样地的土壤碳含量都是最高的,但是在淋溶层(a层)中,S2样地的土壤碳含量相对较小,由此指示出S2样地的淋溶作用强,从而导致淋溶层土壤碳流失及淀积层中土壤碳积累,故D正确。S2样地的土壤碳含量在凋落物层中最高,说明其枯枝落叶收入量最大,故A错误。S2样地海拔较S1样地高,因此大气温度不是最高的,故B错误。S2样地海拔适中,气温适中,因此土壤微生物量并非最少,故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土壤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土壤的形成过程及土壤中成分的来源,并能够结合材料获取相关信息。珠江广州段临近入海口,受潮汐影响显著,每日涨落两次。历史上广州人常借助潮汐之利,乘小船前往沿水分布的城郊园林游玩,因小船动力弱,往返需依循潮汐涨落的规律。冬季的一个午后,住在沙面岛东侧的某家庭顺应潮汐规律,乘船前往荔枝湾,傍晚返回。如图示意沙面岛到荔枝湾水路。据此完成5﹣5题。5.为顺应潮汐规律,该日午后游园出发应选在如图中的()A.甲时刻 B.乙时刻 C.丙时刻 D.丁时刻【分析】潮汐是发生在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解答】解:据图可知,沙面岛位于荔枝湾下游,沙面岛到荔枝湾水路为“顺时针”路线,图中正值指向下游,即负值指向上游,0﹣6小时为指向上游,午后出发需从下游驶向上游,此时潮流向上游有利于航行,甲时出发,乙时不久指向下游,故选择甲时刻;大约经过6小时到傍晚时,此时从上游驶向下游,潮流向下游有利于航行返回,选择甲时刻有充足的时间顺应潮汐规律,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该日午后游园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图为某年2月连续几日广州某地室内地板温度、气温和露点变化图。露点是根据当时水汽含量和气压计算出的水汽饱和温度,物体温度低于露点时会导致水汽凝结。如图中甲﹣乙时段墙壁和地板出现小水珠,俗称地蒸液现象。读图,完成6﹣6题。6.该地地蒸液现象消失的原因最可能是()A.干冷气团到来 B.副热带高压北移 C.准静止锋形成 D.超强台风登陆【分析】地蒸液现象消失与气温、空气湿度、风速等有关。【解答】解:图示16日气温急剧下降,说明是北方干冷气团影响该地,导致暖湿气团退出,地蒸液现象消失,A正确。副热带高压北移,会驱使暖湿空气进入,有利于地蒸液现象形成,B错误。广州市纬度低,没有准静止锋,C错误。2月份是北半球的冬季,一般没有台风登陆我国,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地蒸液现象消失的原因,属于基础题,根据图示内容结合所处的地理环境分析解答。横断山区某风速观测实验区东西跨度80千米的范围内,包含四座山峰和四个山谷。观测站位于其中最低的一座山峰上,该山峰与实验区范围内东、西两侧最高山峰的高差均在1000米以上,由此造成了中、小尺度的局地热力环流和大尺度的天气背景风场(受局部地形影响小)共存的局面。如图为该观测实验区冬季某时刻大气运动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该时刻最可能是当地时间()A.1:00 B.7:00 C.13:00 D.19:00【分析】结合所学的山谷风知识可知,山风一般出现在夜晚,而谷风一般出现在白天,且山风转谷风的时间滞后于日出时间。【解答】解:据图判断,此时刻该区域盛行的是谷风,应为白天,结合此季节为冬季,日出在6:00之后,日落在18:00之前,AD错误。日出后,随着山坡温度逐渐升高,山坡与山谷上空的温差逐渐增大,谷风逐渐形成和增强,往往在午后达到最强,故此时为7:00的可能性较小,为13:00的可能性最大,B错误,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原理及相关现象,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潟湖是被沙嘴、沙坝或者珊瑚礁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与外海水体的交换能力是影响潟湖营养盐分布和浓度高低的重要因素。某潟湖位于海南岛东南部,图1示意该潟湖观测站点位置,S1站点位于潟湖口门,平均水深为10m,S2站点位于潟湖内渔排(一种水上民居,多为适应水上养殖而修建)密集处,平均水深为4m,S3站点位于海草床内,平均水深为1.5m。图2为2020年12月大潮期间该潟湖甲、乙、丙三个站点的平均潮位与某营养盐浓度变化。据此完成8﹣10题。8.图2中甲乙丙站点分别对应图1中的观测点位置是()A.S1S2S3 B.S2S3S1 C.S2S1S3 D.S3S1S2【分析】在海的边缘地区,由于海水受不完全隔绝或周期性隔绝,从而引起水介质的咸化或淡化,即可形成不同水体性质的潟湖;潟湖最大特点是盐度不正常,在潮湿地区因河水大量注入而发生淡化,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强烈蒸发而发生咸化;尤其在小潮差条件下,这种盐度变化可相当大。【解答】解:根据文字材料可知,潟湖中营养盐分布和浓度受与外海水体交换能力的影响,图2中16日13:00至16日22:00潮位不断升高,为涨潮时期,三个站点营养盐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16日22:00至17日10:00潮位不断下降,为落潮时期,三个站点营养盐浓度整体呈上升趋势,说明营养盐浓度变化与潮位变化呈负相关,主要为涨潮时外海低营养盐浓度的海水大量进入潟湖,稀释其营养盐浓度,而落潮时受外海海水稀释作用小,且低营养盐浓度的表层水更易随落潮排出,故营养盐浓度上升;图1中S1站点位于潟湖口门,与外海水体交换频繁,受外海低营养盐浓度的海水稀释作用强,故营养盐浓度最低,所以S1对应的是甲站点,同理可推断S2对应乙站点,S3对应丙站点,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海水营养物质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在于熟记海水性质以及产生的影响,提高学生读图、析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能利用图中信息分析解决问题。9.相比甲乙站点,丙站点16日23:00至17日10:00和17日10:00以后营养盐浓度变化与潮位的变化相关性较差,推测原因可能是()A.人类活动影响大 B.潮流流速小 C.潮流扰动强 D.营养盐浓度高【分析】在海的边缘地区,由于海水受不完全隔绝或周期性隔绝,从而引起水介质的咸化或淡化,即可形成不同水体性质的潟湖;潟湖最大特点是盐度不正常,在潮湿地区因河水大量注入而发生淡化,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强烈蒸发而发生咸化;尤其在小潮差条件下,这种盐度变化可相当大。【解答】解:根据分析可知,甲站点为S1站点,乙站点为S2站点,丙站点为S3站点,丙站点位于海草床内,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故A错误。相比甲、乙两站点,丙站点潮流流速小,导致潮位变化较小,潮流量较小,但涨潮时外海海水依旧可以人湖,起到稀释作用,故B错误。丙站点海水深度浅,海草死亡沉降,在海草床泥沙中沉积较多营养盐,涨潮潮流涌入后,湖水受潮流扰动强,导致底层沉积物营养盐上泛进入表层湖水中,湖水中的营养盐浓度升高,外海海水对营养盐浓度的稀释效果较弱,因此后期其与潮位变化相关性较差,故C正确。营养盐浓度高是潮流扰动的结果,不是原因,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海水营养物质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在于熟记海水性质以及产生的影响,提高学生读图、析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能利用图中信息分析解决问题。10.根据潮流与营养盐浓度的相关性,为缓解该潟湖水体富营养化的状况,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控制污水排放 B.减少渔排数量 C.清除海草床 D.改变口门地形【分析】为缓解该潟湖水体富营养化的状况,可以采取的措施从外海海水进入量、水体的流速等角度分析。【解答】解:潟湖营养盐浓度变化与潮位变化呈负相关。潟湖口门处流速及流量直接影响外海海水进入量及其对营养盐浓度的稀释能力,所以可通过改变口门地形来提高口门流速和流量,进而降低潟湖营养盐浓度,D正确。控制污水排放、减少渔排数量可以降低潟湖的营养盐浓度,但没有体现潮流与营养盐浓度的相关性,AB错误。海草床是潟湖中重要的生态系统组成,具有研究价值和保护价值,不可清除,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以2020年12月大潮期间该潟湖甲、乙、丙三个站点的平均潮位与某营养盐浓度变化图为载体,考查缓解该潟湖水体富营养化的状况,可以采取的措施,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分析解答地理问题。黄河上游两岸常有海拔不同的多级平坦面分布。这些平坦面是在区域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共同作用下,河流下切侵蚀而形成的。黄河流经青藏高原东部的若尔盖盆地,在出口处仅形成了一级平坦面。如图示意该河段的单侧断面及典型沉积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此处仅形成一级平坦面,反映了该平坦面形成后()A.黄河下切侵蚀减弱 B.区域地壳相对抬升 C.黄河水位基本稳定 D.区域气候干湿交替【分析】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其中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低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解答】解:根据题干可知,平坦面是“在区域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所以由于黄河下切侵蚀,在该地形成一级平坦面;但该地却没有像其他河段一样“两岸常有海拔不同的多级平坦面分布”,主要是因为在平坦面形成后,黄河下切侵蚀减弱;如果下切侵蚀强,则在一级平坦面之下继续发育多级平坦面,故A正确。此处仅形成一级平坦面,区域地壳相对抬升,则一级平坦面也会失去,故B错误。此处仅形成一级平坦面,与黄河水位基本稳定无关,故C错误。此处仅形成一级平坦面与区域气候干湿交替关系不大,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黄河上游某区域仅形成一级平坦面的原因,属于基础题,理解即可。二.解答题(共3小题)12.(2024•漳州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海岸风沙研究,可以从风沙搬运、地貌动态、地层发育与海陆变迁等方面进行研究。位于福建省的湄洲岛有较好的代表性,研究者因而对其进行了地质地貌调查(图1),发现P剖面上层是风成砂层,中层是泥层(形成于海湾浅滩环境含有较多贝壳),下层为基岩风化壳(图2)。(1)推断该岛地势特征并说明理由。(2)根据P剖面地层特征,推测该地海平面经历的相对升降运动。(3)研究表明,P剖面处地表风成砂层是海岸砂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若你为科考队员,可以在野外寻找哪些证据论证该观点(列举两方面)。【分析】(1)该岛地势特征和理由据图,从岩石的类型和特点分析解答。(2)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其中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低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3)风力的沉积作用具有分选习惯,一般大的、重的先沉积,轻的、小的后沉积。【解答】解:(1)读图1可知,沉积物多分布在该岛中部,说明中部地势低洼;而南北部形成较早的基岩(白垩纪岩浆岩)裸露为侵蚀高地,故可以说明该岛地势南北高中部低。(2)根据图文材料可知,P剖面下层为基岩风化壳,质地较坚实,说明该时段早期当地基岩裸露、遭受风化侵蚀,处于陆地环境;中层是海湾浅滩相的泥层,且含有较多的贝壳,为海相沉积,说明该岛屿在此时段有海水入侵,海平面相对上升(陆地相对下降);最上层为风成砂层,属于地表风沙搬运和堆积的产物,因此该时段处于陆地环境,海平面相对下降。(3)当地风向和海岸砂砾参数变化具有一致性,可以表明该剖面表层沉积层为风力搬运的风沙沉积。同时,该海岛海岸地貌的变化也可以证明P剖面处地表风成砂岩是海岸砂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上风岸的沙堤后退遭受风蚀,风力搬运的颗粒物在下风岸堆积增多。故答案为:(1)地势特征:该岛地势南北高中部低。理由:沉积物多分布在该岛中部,说明中部地势低洼;南北部形成较早的基岩(白垩纪岩浆岩)裸露为侵蚀高地。(2)最下层为基岩风化壳,说明该时段早期当地基岩裸露、遭受风化侵蚀,处于陆地环境;中层为浅滩沉积并含有贝壳,说明该时段中期当地形成浅海环境,海平面相对上升(陆地海拔相对下降)海水入侵;上层为风成砂层,说明该时段当地处于陆地环境,海平面相对下降。(3)沉积物特征与风向(证据):发现当地风向和剖面地表颗粒物参数变化具有一致性;海岸地貌变化(证据):剖面两侧海岸的堆积砂体,上风向海岸堆积砂体减少,下风向海岸堆积砂体增多。【点评】本大题以海岸风沙研究相关图文为材料,设置2个小题,涉及地势特征、海平面升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13.(2024•鲤城区校级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北冰洋穿极流起源于波弗特海附近,经过北冰洋中部并最终汇入冰岛北部海域(如图)。北冰洋穿极流全年存在,其形成和波弗特海海域常年存在的高气压以及冰岛附近的低气压密切相关。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北极地区海冰覆盖明显减少,波弗特海高压明显向西偏移,并导致穿极流流量变大。(1)分析乙地水温比甲地高的原因。(2)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穿极流流量变大,请解释其原因。【分析】(1)乙地水温比甲地高的原因主要从洋流、太阳辐射等方面分析。(2)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穿极流流量变大的原因主要从气温、海冰融化、风、大气环流等方面分析。【解答】解:(1)通过图可知,乙地位于北大西洋或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附近,有北大西洋暖流增温,乙处水温高。图中甲地位于极圈以内,乙地纬度明显低于甲地,受纬度的差异的影响,乙处水温高于甲。(2)由材料“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北极地区海冰覆盖明显减少,波弗特海高压明显向西偏移”可知,全球变暖,海冰消融增多,海冰减少,海冰对风的阻挡作用减弱,风直接驱动海水,流速加快,穿极流增强;波弗特海高压西移,穿极流源头西移;穿极流源头受北上驱动的风力更明显,穿极流流量变大。故答案为:(1)乙地有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增温,水温高;乙地纬度低,水温高(或甲地纬度高,水温低)。(2)全球变暖,海冰消融增多;海冰覆盖减少(对风的阻挡作用减弱),风直接驱动海水,流速加快;波弗特海高压西移,穿极流源头受北上驱动的风力增强,穿极流流量变大。【点评】本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闻文书写作》课件
- 分娩期新生儿的常规护理
- 2024年高端智能制造生产线订购合同
- 2024版美容美发产品购销合同
- 医疗器械销售内勤年中总结
- 智能安防设备维护服务合同
- 第11课一块奶酪(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餐饮行业连锁餐厅高效经营与推广方案
- 教育行业在线教育平台合作协议
- 文化创意产业内容创意和商业化的路径探索
- 锚杆锚索钻机操作规程
- 《录音技术与艺术》课程教学大纲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下册教材解读分析精编ppt
- InternationalSettlementsLecture3InternationalClearingSystems
- (完整版)景观园林工程施工规范和技术要求
- (完整版)六年级转述句练习题
- 苏武传作文素材整理-
- 小学一年级班会课教案汇编 全册
- 公司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议事清单.docx
- 煤矿矿井供电设计(DOC26页)
- 中国鹤翔庄气功之五站桩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