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同伴交往能力研究摘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对幼儿未来的社会化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有助于幼儿归属感和安全感的形成,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性格,获得有关良好人际交往的办法、技巧等作用。角色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游戏类型之一,并且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其语言、规则和情节均可以使幼儿之间产生互动,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会与人和睦相处的道理,锻炼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本研究以一所幼儿园为案例,通过观察法和访谈法搜集有关资料,通过归纳总结资料,分析了目前的状况。通过研究发现:幼儿主要存在不善于与同伴主动交往;不能领会同伴的意图;与同伴交往时易发生冲突;与同伴分享意识薄弱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建议:为幼儿创设舒适的游戏环境;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科学投放游戏材料类型和数量;强化幼儿主动分享的意识等。关键词:角色游戏;中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目录TOC\o"1-3"\h\u38571绪论 1147181.1选题背景 169171.2文献综述 130661.2.1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相关研究 142731.2.2角色游戏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相关研究 2294951.3核心概念界定 2213331.3.1同伴交往能力 2201861.3.2角色游戏 3122522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同伴交往能力的现状 3237022.1社交主动性维度 3183912.2语言和非语言能力维度 3204062.3社交障碍维度 4167342.4亲社会行为维度 5240733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同伴交往能力存在的问题 5191543.1不善于与同伴主动交往 5135783.2不能领会同伴的意图 6148073.3与同伴交往时易发生冲突 685773.4与同伴分享意识不强 617954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同伴交往能力的原因分析 7176464.1教师引导不足,幼儿体会不到交往的乐趣 7133264.2幼儿未能完全摆脱“自我中心” 7203434.3游戏材料种类不丰富、数量不充足 8226724.4缺乏分享的对象和意识 9108105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同伴交往能力的提升策略 9126805.1为幼儿创设舒适的游戏环境 974695.2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9128665.2.1为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 953575.2.2肯定并鼓励幼儿 10187785.3科学投放游戏材料的种类及数量 1041505.4增强幼儿主动分享意识 10253265.4.1通过文学作品激发幼儿的分享意识 10148005.4.2创造机会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 11146516结语 116968参考文献 121绪论1.1选题背景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幼儿走向社会之前,同伴交往能力非常必要,良好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化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能够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的社会能力。有助于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为幼儿将来能顺利融入社会打下基础。在幼儿年龄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幼儿间的交往机会、时间会随着同伴数量的增加而增多。虽然幼儿身边出现了许多同伴,但是幼儿却不知道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会出现不愿意与同伴交流的现象,因而无法获得与他人相处的技能,使幼儿心理和生理方面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不可或缺。角色游戏给幼儿和同伴的互动创设了机会。幼儿通过游戏来挑选他们喜欢的人物,想象并履行该角色的责任,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获得责任心与担当。同时,角色游戏为幼儿创造与同伴互相合作、一起完成角色任务的契机。在游戏中,幼儿不会因其所作所为受到惩罚或谴责,因此幼儿往往是一种放松自由的心态与同伴进行互动,他们之间的互动也会更加真实。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和同伴之间的互动也会出现一些相应的问题,比如孩子在玩耍的时候出现攻击其他幼儿,和同伴闹矛盾等问题。1.2文献综述1.2.1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相关研究就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价值而言,孙晓慧(2021)发现,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幼儿和同伴间矛盾的顺利化解。孙锐(2015)在研究中发现,好的同伴交往能力对幼儿好性格有促进作用,并帮助他们形成情绪情感。从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结构维度来看,宫山(2014)通过对山东烟台和河北石家庄2个城市4所不同的幼儿园进行观察研究,通过观察法将幼儿同伴交往行为分为如下两个维度:一是交往策略;二是自由交往策略驱动的行为本质。李伟伟(2012)指出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由以下四个维度构成:一亲社会行为,二社交障碍,三语言与非语言能力,四社交主动性。根据儿童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的年龄阶段,夏腾(2021)在调查中发现,中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水平较中班幼儿略高。袁小淞(2019)提出,随着孩子年龄越来越大,孩子之间的交往频数和时间都会呈现一定的增长趋势,并能够反映出幼儿交往时的品质。从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性别特点来看,刘少英(2009)指出小班幼儿同伴关系不存在显著差异,幼儿的性别差异在中班年龄阶段时开始发展,特别在中中班年龄阶段时期,女孩相较于男孩要更受同伴的喜爱。李艳菊、姜勇(2008)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中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水平性别差异较为显著,男生的交往能力略低于女生一点。就幼儿本身的问题而言:杨楠(2020)提出,随年龄增长,幼儿的认知能力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学习社会技能,与伙伴相处。王慧娟(2018)指出,每一个幼儿的个性特点是不一样的,幼儿性格的差异,造成了他们在和同伴相处时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从而影响同伴之间的关系。家庭方面:李慧慧(2018)认为家庭成员之间和谐融洽,亲子之间沟通交流密切有助于幼儿树立自信心,帮助幼儿更好地融入到新环境中去。张璐璐、高东慧(2015)通过研究发现家长教育幼儿的方式以及幼儿自身交往能力等因素会影响幼儿交往能力。教师方面:林若(2019)指出幼儿教师的言行举止、专业能力以及自身素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低、专业能力弱,则会阻碍同伴能力的发展。马媛(2014)认为教师选择恰当的介入时机和合理的介入方式能够鼓励幼儿树立自信心,帮助幼儿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沟通,从而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水平。总之,我国有的学者从儿童同伴交往能力对其影响方面进行了单独研究,而围绕因素、价值、特点、结构维度来分析研究,目的是来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1.2.2角色游戏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相关研究幼儿的语言、认知、交往技能等能在角色游戏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好地培养。刘继霞(2020)认为,角色游戏从幼儿现有社会经验出发,设置不同的角色扮演,在扮演不同角色的过程中,幼儿的交往技能、语言等方面得到迅速发展。幼儿通过观察、模仿,用语言、表情和动作为工具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和同伴互动的策略将会得到不断地改善和提升。董丽媛(2014)通过研究发现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在角色游戏中会得到发展。言而总之,角色游戏既给幼儿一个互动的平台,也给他们一个交流的机会,让幼儿拥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学会与伙伴进行交流沟通,并且得到了与人相处的技能和方式。1.3核心概念界定1.3.1同伴交往能力张元(2002)将同伴交往能力视为儿童的能力之一,其在协调与处理同伴关系时可以分为亲社会行为、社交障碍、语言与非语言能力以及社交主动性等上述4个维度。Howes(1987)把同伴交往能力看作是对幼儿受欢迎与否的能力、受欢迎程度和同伴间沟通是否灵敏,也表现为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高低。本研究中这样定义,是一种社会性交往能力,是幼儿在与其他同伴交流玩耍过程中所获得一种语言与非语言,亲社会和社交障碍的一种能力。1.3.2角色游戏黄人颂(1997)认为人物游戏中的人物来自于人们在生活中所熟知的人或事,幼儿所起的作用,体现了他们设想中的人生。在这个研究里,角色游戏被定义为儿童通过他们的游戏独特方式来表现生活中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例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都想要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2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同伴交往能力的现状2.1社交主动性维度本研究将社交主动性维度分为“主动和小朋友沟通交流”、“在游戏中兴致勃勃,心情愉悦”、“以领导者的身份提供建议”、“游戏中喜欢打抱不平”和“积极参与到同伴的交往互动中”五个项目,如表2.1所示。表2.1角色游戏中幼儿社交主动性维度得分情况项目百分比平均数主动和小朋友沟通交流1分2分3分4分2.8814%20%30%36%在游戏中兴致勃勃,心情愉悦2%8%40%50%3.40以领导者的身份提供建议6%16%36%42%3.14游戏中喜欢打抱不平4%24%32%40%3.08积极参与到同伴的交往互动中2%2%20%76%3.76从表2.1可见,就角色游戏而言,幼儿在社交主动性维度所含5项发展中有一定的差异。其中以“积极地参与同伴交往互动”项目得分最高,得分为3.76分,占4分满分的76%,占最低分1分的仅有2%,说明大部分的幼儿都能够顺利与同伴进行互动。“主动和小朋友沟通交流”这一项目的平均得分最低,得分为2.88,占满分4分的36%,说明多数幼儿不善于主动于同伴进行交谈。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幼儿对同伴的交往互动发展良好,但在积极的与同伴社交发展方面不佳。2.2语言和非语言能力维度本研究将语言和非语言能力维度分为以下五个项目:“能领会同伴想要表达的意思”、“会用语言描述自己的行为”、“能与同伴共同协商处理问题”、“能礼貌地与他人相处”和“会用肢体语言表达”,如下表2.1所示。表2.2角色游戏中幼儿语言和非语言能力维度得分情况项目百分比平均数能领会同伴想要表达的意思1分2分3分4分3.448%12%14%66%会用语言描述自己的行为2%6%12%80%3.72能与同伴共同协商处理问题8%14%18%60%3.30能礼貌地与他人相处2%6%16%76%3.68会用肢体语言表达4%8%18%70%3.54由表2.2可得,“会用语言描述自己的行为”这一项目在语言与非语言维度的平均得分最高,得分为3.72分,占满分4分的80%,说明多数幼儿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可以用语言来讲述其所作所为。幼儿在“能与同伴共同协商处理问题”这一项目分值最低,得分为3.30分,占满分4分的60%,说明多数幼儿在与同伴发生冲突或矛盾时,不知道如何去协调处理问题,这并不利于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在表达自己的行为方面发展较好,而在与同伴协商合作方面发展较差。2.3社交障碍维度本研究将社交障碍维度分为“以旁观者的身份与同伴游戏”、“主动和同伴交往时遭到拒绝”、“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会受到同伴的冷落”和“会与同伴产生矛盾”五个项目,如表2.3所示。表2.3角色游戏中幼儿社交障碍维度得分情况项目百分比平均数以旁观者的身份与同伴游戏1分2分3分4分3.604%8%12%76%主动和同伴交往时遭到拒绝8%12%16%64%3.36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8%10%14%72%3.58会受到同伴的冷落6%6%18%70%3.52会与同伴产生矛盾14%16%10%60%3.16从表2.3可以看出,“作为旁观者和伙伴们游戏”,该项目社交障碍维度评分最高,为3.60分,占满分4分的76%,表示大部分幼儿可以参加到角色游戏。儿童在社交障碍维度上平均得分最低的项目是“会和伙伴发生冲突”,总分为3.16分,占总分4分的60%,表明多数幼儿在游戏时会因某些原因与同伴发生冲突。通过观察发现:当幼儿融入到游戏中时,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才会产生更多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幼儿经常会因为抢夺游戏角色、游戏材料等发生冲突,会出现口角争执、攻击性行为等行为,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游戏的中断,这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2.4亲社会行为维度本研究将亲社会行为维度分为以下五个项目:“乐意与同伴共同分享”、“能够和同伴合作完成任务”、“会主动关心同伴”、“伸出援手帮助其他小朋友”和“能主动与被孤立幼儿相处”,如下表2.4所示。表2.4角色游戏中幼儿亲社会行为维度得分情况项目百分比平均数乐意与同伴共同分享1分2分3分4分3.406%10%22%62%能够和同伴合作完成任务2%6%14%78%3.70会主动关心同伴8%12%10%70%3.42伸出援手帮助其他小朋友2%14%18%66%3.50能主动与被孤立幼儿相处14%18%12%56%3.10从表2.4中我们知道“能与同伴一起完成任务”这一项在儿童亲社会行为维度上的平均分是最高的,共3.70分,在满分4分中占比78%,这表明大多数幼儿都会在玩耍时选择和同伴合作。孩子们在“能够积极地和孤立的幼儿在一起”这个项目上的平均分是最低的,是3.10分,占满分4分的56%,说明大部分孩子都不会积极地和被孤立的孩子进行交往互动。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幼儿在和伙伴们一起交流、合作过程中,得到满足感与成就感,由此推动了他们亲社会行为;同时,他们对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评价更加积极正面。孩子们在玩耍时常常无法注意到哪一个孩子是被孤立的,更别说能够主动去和他们相处,他们更关注游戏过程中所体验到的欢乐。3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同伴交往能力存在的问题3.1不善于与同伴主动交往幼儿都具有“自我中心化”这一特征,幼儿很少会不遵从自己的意愿,更不会主动去参与或干涉同伴的游戏,幼儿交往过程中多因人物交叉性而引发交往行为,幼儿与同伴进行交往时往往处于被动,不善于与同伴主动交往。案例1:超市中,辰辰在当收银员,“顾客”排着长队等待结账,销售员乐乐则站在货架旁不知道在看什么,后面的“顾客”都时不时地看看前面还有几个人,不禁抱怨道:“怎么还有这么多人?什么时候才能轮到我?”乐乐还是在那站着一动不动。最后,有些“顾客”实在是等不及了,就去旁边的美食店玩耍了。案例中,辰辰在收银台忙着给“顾客”结账,但因为排队过长,有些“顾客”已经等得有点不耐烦了,乐乐作为销售员目睹了整个过程,却什么都没有做,只是静静地站在货架旁发呆。最后有些“顾客”实在是等得不耐烦了,就走了。可以看出,幼儿一般不会主动去与同伴进行沟通交流,处于一种被动交往的局面。3.2不能领会同伴的意图角色游戏中常会发生因无法很好地理解伙伴意图,从而导致游戏失败,无法进行下去的现象。通过以上观察得知,当幼儿在思考某一个问题时,幼儿将自己视为“世界的核心”,自以为自己的观念就是别的小朋友的想法,但是在实际游戏过程中发现恰恰相反,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就常常会出现不能领会同伴意图这一现象。同伴交往的质量往往取决于幼儿是否了解同伴的意思,因为同伴交往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通过自己的语言、表情、动作来向同伴传达自己的意思,并且希望同伴及时做出反馈。案例2:欣欣、妞妞两人正一边哼歌一边做汉堡,欣欣拿着橡皮泥在做汉堡的第一层,很快第二层也做好了,这时她发现汉堡里没有“青菜叶”,妞妞这时也看到欣欣在找什么东西,并走过去说:“欣欣,你在找什么呀,我来帮你一起找吧。”欣欣说:“我在找青菜呢,我们一起去找吧。”她两正准备出去时,娃娃家的文文走了过来,拿了一片“面包片”盖在了上面,欣欣和妞妞看到以后生气地说:“谁让你动我们的汉堡了!”说着生气地去找老师,文文伤心地说:“我只是想帮他们做汉堡而已!”案例中欣欣、妞妞、文文发生了冲突,文文想帮他们做汉堡,但是妞妞和欣欣以为文文在搞破坏,还生气地向老师告状,但文文其实是想主动帮忙。这种现象在同伴交往中很常见,典型现象之一就是幼儿“好心办坏事”,矛盾一触即发。如果幼儿知道同伴不是有意搞破坏,而是处于好心帮忙,那么同伴间就会形成良好互动。3.3与同伴交往时易发生冲突幼儿之间常常会因为角色、材料等引起冲突,此时需要教师及时干预加以引导,使游戏得以顺利地开展。案例3:在医院中,蕊蕊、然然、安安都聚在了一起,然然兴奋地说:“今天我要当医生,我要给病人打针。”安安说:“我要当护士,我要给他们输液。”蕊蕊说:“不行,我也想当医生,每次都是我当病人,你们都扎我!”然然就不乐意了,“我一次都没有当过医生!我也想当!”在案例中,蕊蕊和然然都想当医生,因为争抢同一个角色而发生了争执,不利于培养幼儿和同伴协商处理的能力。所以要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减少幼儿的矛盾,切实提高幼儿和同伴沟通交流能力。3.4与同伴分享意识不强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分享意识薄弱。在游戏材料不丰富的情况下,幼儿会“护着”自己仅有的材料,此时其他的幼儿为了拥有更多的材料,会进行抢夺其他小朋友的材料,从而引发矛盾。案例4:在美食区中,林林在烧水准备往锅里放胡萝卜,平平迅速跑过来和林林抢走了胡萝卜,并生气说:“林林,我们娃娃家的小兔子都没有胡萝卜吃,快饿死了!”林林还没有反应过来,手里的菜就不见了,煜煜也急忙说道:“我们也没有了,就只有这一根胡萝卜。”平平不搭理林林和煜煜,拿着胡萝卜就向娃娃家跑去。以上案例中林林正准备做菜,被突然跑过来的平平一把抢走,平平想拿走胡萝卜回去喂娃娃家的小兔子,此时林林和煜煜表示他们也没有菜了,就剩这一根胡萝卜了,平平根本不理会他们,拿着胡萝卜就跑回娃娃家了。幼儿本身分享意识就没那么高,特别在游戏材料不丰富的情况下,幼儿处于本能会护住自己的材料,很难再分享给其他幼儿。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在合作、分享等亲社会行为方面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我们应利用好角色游戏这一平台,从多方面调整,使得同伴交往能力在角色游戏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断提升。4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同伴交往能力的原因分析4.1教师引导不足,幼儿体会不到交往的乐趣幼儿在与同伴交往时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他们不善于与同伴主动交往。这是由于教师缺乏对幼儿引导的意识,导致幼儿很难体会交往带来的乐趣和兴奋,这极大影响了幼儿交往的主动性。教师在游戏中承担着观察者、组织者、引导者等角色,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感知与体验游戏的过程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会使幼儿的体验感提升,更容易激发幼儿交往的主动性。教师在组织游戏时忽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意愿体现在游戏环境的装饰、布置,幼儿很少表达自己的想法,更别说参与进去,幼儿根本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访谈教师A:我会在旁边仔细观察,当发现幼儿无法顺利开展游戏时,我会以幼儿同伴的角色进行适当地介入,以生动的语言或肢体动作使游戏能够顺利进行下去,在和孩子沟通过程中,激发孩子积极互动的愿望,在孩子和伙伴自由交谈时,我会适时的退出介入,并继续观察其他幼儿。访谈中,教师A表示会持续观察幼儿的状态并及时介入,用生动形象的言语或肢体动作引起孩子们的注意,让他们萌发继续与同伴进行交往的想法。在幼儿体会游戏快乐的时候,幼儿的社交主动性也会提高,继而积极参与到游戏中,此时教师选择合适时机退出介入。教师起着引导者、促进者的重要作用,对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影响深远。4.2幼儿未能完全摆脱“自我中心”每个人都会经历以自我为主的舞台,但其发展的程度与速度个体差异较大,有人发展得更快,也有人则发展得较为缓慢。在幼儿自我意识成长过程中,所必经的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以自己的想法去看待生活中的所有。他们通常以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来选择和设计活动,从不考虑他人。部分幼儿在该阶段发展得较为缓慢,在和伙伴相处的过程中,仍然是“自我中心”,坚持己见,从而无法很好的理解伙伴们的用意。角色游戏具有集体性的特点,幼儿无法理解同伴的意图,就造成幼儿间缺乏合作意识,这种人际关系上的受挫会使其情绪变坏,最后导致恶性循环。访谈教师B:首先,我认为幼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未能完全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根据观察发现:幼儿在和同伴玩耍时会按照他们的愿望或者想法进行,他们往往会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最好的,其他小朋友都应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其次,我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其成因很多,比如家庭因素、幼儿自身因素等,当然,教师也有一定的责任。在访谈中,教师认为幼儿因未能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从而不能很好地领会同伴的意图,不愿和同伴合作交往对幼儿社会化会造成不利影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并不能确定是哪种因素导致的。不论是什么原因,教师都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幼儿摆脱以自我中心的特点,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让他们更好的与集体和社会融合。4.3游戏材料种类不丰富、数量不充足游戏材料类型的多样化与否,对于幼儿的成长起到了一定的影响。角色游戏的素材可以分为高结构化与低结构化两种。部分角色区材料单一,高度结构化,这种材料常常是精致的、真实的,极易吸引幼儿,但很明显这种精美、逼真的游戏材料在角色游戏中数量不充足是很普遍的现象,导致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发生争抢,严重的话会被迫终止游戏。而不那么精美的、简单的材料玩法也更加多样化,幼儿会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玩法,这有利于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增强了儿童沟通时的协商能力,发展了儿童与同伴合作共享的意识。在对两个中班幼儿的观察过程中,多数幼儿因为想要某种材料主动与同伴交谈,所以,投放游戏材料时的类型与数量对幼儿有较大影响。访谈教师C:投放材料时首先考虑的是哪些材料比较容易找到,很少考虑材料的种类和数量,通常情况下是依据主题来投放材料。访谈教师D:我认为还是要尽可能地多投放材料,这样就不会因为材料不足而发生争抢,所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我会多多投放。由以上调查可以得知,很少有教师考虑种类和数量,通常情况下是依据自身的方便来投放数量,有部分教师认为材料数量越多越好,而缺乏种类的考虑。在投放材料时,教师很难思索和钻研,因此角色游戏中材料投放的功能也没有对幼儿起到积极的作用。4.4缺乏分享的对象和意识当今的幼儿是一个家庭中的“核心人物”、“掌中宝”,磕不得碰不得,许多父母、家中的长辈也都习惯了一切以幼儿为中心,无下限地宠溺幼儿,这让孩子往往只考虑到自己,不会想到他人,当父母不满足其需求时,就开始一哭二闹三上吊,父母就完全妥协了,这样不利于幼儿和别人共享意识的发展。幼儿在与同伴相处的过程中,亦皆从自身需要出发,想把最美好的东西留给自己,不愿意再拿出去分享。与此同时,现今大部分人都住在高楼里,逐渐减少和邻里的接触,这样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降低幼儿和同伴交往的机会,间接使幼儿失去共享的客体,更是导致幼儿分享意识淡薄的一大原因。访谈教师E:在游戏过程中,我曾发现过这种现象。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幼儿缺乏分享的对象与机会;幼儿观念错误,认为分享吃亏;幼儿没有体验到分享的快乐等一系列原因。在访谈中,教师表示曾遇到过幼儿拒绝向同伴分享的行为,并列出了一些自己认为会造成幼儿分享意识薄弱的原因,由此可知,幼儿不愿意与他人一起分享的想法是由多因素造成的,教师应针对这一现象深入思考如何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5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同伴交往能力的提升策略5.1为幼儿创设舒适的游戏环境环境包括心理环境与物质环境。教师可从心理环境与物质环境两个角度入手,首先,从心理环境上看:教师要把幼儿当作独立的个体,把幼儿看作活生生的人,尊重幼儿交往的意愿,营造自由宽松的游戏氛围,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角色。其次,在物质环境方面:给幼儿创造一定的条件,准备丰富的游戏材料,锻炼儿童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力,并通过上述两个方面发展儿童同伴交往能力。5.2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5.2.1为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在幼儿心中,教师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其一言一行、行为举止都在悄悄地影响着幼儿。教师之间的和谐分工以及其他方面对幼儿的影响非常大。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严于利己,时刻为幼儿树立积极形象。幼儿也会模仿周围同伴的行为,但幼儿尚无法区分行为的好坏,这时就需要教师帮助幼儿进行分辨,如当幼儿表现出合作、互动等亲社会行为时进行赞扬并指出幼儿值得表扬的地方,幼儿就会知道这些行为是好的,值得我们学习的,会在以后的日常中努力表现出这种行为以期得到老师的夸赞。5.2.2肯定并鼓励幼儿幼儿并不具备辨别好与坏,对与错的本领,需要大人帮其建立正确价值观。在幼儿园中,教师承担着引导者、指路人的角色,如当幼儿辱骂同伴、殴打他人时,教师应及时制止询问其缘由,在了解事情经过后,告诉他们这样做是不对的,如果以后在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告诫他们要与同伴友好相处;而当幼儿能够主动伸出援手帮助其他小朋友时,教师也应及时肯定幼儿的做法,让幼儿知道他是因为什么而得到老师的表扬,这一行为不仅强化了幼儿的自信心,还鼓励幼儿继续做出这种好的行为。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幼儿不愿意与其他小朋友合作,教师要多注意一下这一类儿童,了解幼儿为什么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合作,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计划,一步一步地引导幼儿,帮助幼儿融入集体中去。5.3科学投放游戏材料的种类及数量教师要投放多类型的游戏材料,各式各样的材料类型可以帮助幼儿提高专注力,锻炼幼儿的脑力、体力、智力等多方面的能力。游戏材料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不仅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还是幼儿与同伴进行沟通交流的桥梁。种类繁多的游戏材料可以有更多的玩法,很多玩法需要幼儿去慢慢地去摸索,这时幼儿往往会选择和同伴一起交谈、探索。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还应适当减少其数量,材料的数量也决定着幼儿能否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过多的材料导致幼儿只关注自己,不会主动与同伴进行交往;过少的材料则会导致幼儿之间出现抢夺材料等行为,由此可见,过多或过少的材料都不利于幼儿之间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投放材料是一个灵活的过程,不是说投入材料以后就不能改变了,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来决定是否要增加或减少游戏材料,如当多数幼儿在游戏中出现自己独自游戏,没有和同伴进行互动的行为发生,教师就可以适当的拿走一些游戏材料,让幼儿之间产生更多的交流互动。5.4增强幼儿主动分享意识5.4.1通过文学作品激发幼儿的分享意识教师可以借助文学作品的正面形象来帮助幼儿理解、体会分享的快乐,引导幼儿树立乐于分享的意识。教师应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幼儿的文学作品,通过带领幼儿反复品读该文学作品,认真分析人物和作品的背景,将作品人物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再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渗透到幼儿的教育中,使幼儿的感受更加深刻。如《今天的运气怎么这么好》这一故事以夸张生动的语言加上富有趣味性的插画,引起幼儿注意,老师也进行了恰当地指导,让幼儿体会到野狼们之间互相分享美味的乐趣,并从中学习与朋友主动分享的优良品质。5.4.2创造机会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幼儿教师可以在幼儿游戏过程中、课堂中等任意场地,创造合适的时机帮助幼儿树立分享意识,让幼儿知道与他人分享是一件愉悦的事情,从而使幼儿主动愿意与他人分享。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请小朋友将自己的经历、趣事向其他小朋友讲一讲,也可以通过阅读绘本故事引导幼儿学习与他人分享;在游戏中,当幼儿因材料不足或分配不均匀引发冲突时,教师可选择适当时机进行干预,并在协调处理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矛盾过程中帮助幼儿树立分享意识,教师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农村房屋买卖合同书样本
- 2025电梯购买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化工产品运输合同范本
- 2025年上海住房公积金条款正式纳入劳动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地方政府合同管理办法
-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费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 疫情转让转租合同协议
- 现场管理咨询合同协议
- 电子章合同协议
- 生产场地合作合同协议
- 专题08 七年级下册《卖油翁》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
- 2024智慧城市大数据信息资源标识编码规范
- 2024年河南省郑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 GB/T 4706.10-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0部分:按摩器具的特殊要求
- DL∕T 860.10-2018 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10部分:一致性测试
- DB5301-T 71-2022 地理标志产品 汤池老酱
- (新版)碳排放管理员(高级)职业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配电工程项目规范
- 地铁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 浙江省幼儿园教育装备要求规范(试行)
- GB/T 43934-2024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