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2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教案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2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教案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2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教案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2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教案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2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1课时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地形类型构成特征,认识地形类型特征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2.了解我国主要的地形区名称、分布,认识分布特征。【学习重难点】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及特征。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新课导入】播放李娜演唱的《青藏高原》MTV,用高亢的歌声和优美的青藏高原自然风光,将学生带入对我国地形的认识中去。自学互研生成能力eq\a\vs4\al(学习活动一认识我国地形类型)(一)自主探究:学生阅读课本P22页图2.1,P24页图2.3,独立完成以下任务:1.说出有哪几种地形?高原、山地、平原、盆地、丘陵。2.按各类地形面积的大小比例排序。由大到小依次是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3.在我国山区是指哪些地形区?约占全国面积的比例是多少?山地、丘陵与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4.归纳出我国地形类型特征。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二)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我国地形类型的这种特征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影响?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讨论结果如下:(1)有利条件:地形类型多样,可以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山区面积广大,有利于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2)不利条件: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平原少,耕地不足。(三)拓展探究: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学生搜集资料,认识不同的地形环境对当地民风民俗的影响。教师点拨①黄土高原孕育了秦腔;②四川盆地古有“蜀道难,难以上青天”之说;③地处云贵高原的云南流传着“袖珍小马有能耐,大车没有汽车快”的说法。eq\a\vs4\al(学习活动二认识我国地形分布特征)(一)自主探究:1.学生阅读P25页图2.6,独立找出我国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填入下表中:走向主要山脉东西走向天山山脉—阴山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南岭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脉、祁连山脉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2.学生阅读地图册P12-14页图,结合课本P23页图2.2,找出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大盆地:塔里本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沙中下游平原。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教师点拨:电子白板展示,一些地形区的景观图片,指导学生认识其地貌特点。青藏高原——终年积雪,冰川广布;内蒙古高原——平坦开阔;黄土高原——千沟万壑;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喀斯特地形;柴达木盆地——聚宝盆;四川盆地——紫色土;东北平原——黑土地;华北平原——黄土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3.学生完成课本P25页活动2,归纳我国地形分布特征:地形网格状分布,山脉构成地形“骨架”,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镶嵌其中。(二)合作探究: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课本P25页活动3表2.1。西侧山脉名称东侧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东北平原黄土高原太行山脉华北平原四川盆地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南侧山脉名称北侧塔里木盆地天山山脉准噶尔盆地青藏高原昆仑山脉塔里木盆地(三)拓展探究:学生阅读地图册P12-13页图,合作完成以下任务:1.30°N纬线经过的地形区(从西向东):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2.36°N纬线经过的地形区(从西向东):昆仑山脉—柴达木盆地—祁连山脉—黄土高原—太行山脉—华北平原。3.40°N纬线经过的地形区(从西到东):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太行山脉—华北平原—辽东丘陵。4.100°E经过的地形区(从北到南):内蒙古高原—祁连山脉—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5.105°E经线经过的地形区(从北到南):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秦岭—四川盆地—云贵高原。6.110°E经线经过的地形区(从北到南):内蒙古高原—阴山山脉—黄土高原—秦岭—巫山—雪峰山—东南丘陵。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本节课的收获: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第2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学习目标】1.认识我国地势主要特征。2.理解我国地势特征对我国自然环境及生产、生活的影响。【学习重点】我国地势主要特征。【学习难点】我国地势特征的影响。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新课导入】电子白板呈现中国地形图,找出长江、黄河,回忆世界地理下册,亚洲地势与河流分布的关系,推测我国地势,导入新课。自学互研生成能力eq\a\vs4\al(学习活动)(一)自主探究:1.阅读书后附图——中国地形图,依据图中颜色变化及长江、黄河流向,判断我国总地势呈西高东低特征。2.阅读课本P27页图2.9地形剖面图,得出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3.结合课本P27页图2.9,完成P28页活动1、2,参考答案如下:地势三级阶梯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分界山脉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和雪峰山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1000~2000米500米以下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二)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尝试归纳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征对我国的影响,教师引导归纳如下:我国西高东低地势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顺着地势,我国众多大河滚滚东流,便于东西交通。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很大,水能资源极为丰富。2.运用归纳的知识完成课本P29页活动3。(三)拓展探究:1.学生自绘一张中国地形沿30°N的剖面简图,然后互相展示,深刻体会我国地势特征。2.学生在空白中国轮廓图中尝试填出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本节课的收获: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第二节气候第1课时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学习目标】1.认识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2.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学习重点】1.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学习难点】温度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观察课本P30页图2.12景观照片,再联系自己所在地方春节期间的活动景观,激发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由此导入新课。自学互研生成能力eq\a\vs4\al(学习活动一认识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征)(一)自主探究: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31页图2.13,运用所学等温线的有关知识,独立依次完成以下任务:(1)依次观察并读出下到城市1月平均气温值。海口——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乌鲁木齐——漠河(2)估算1月海口平均气温与漠河平均气温的差值。__约50℃__(3)找到0℃等温线,对照地形图,说出它经过的地方: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折。(4)总结出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征: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很大,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2.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31页图2.14,独立完成以下任务:(1)依次读出海口——广州——武汉——北京——乌鲁木齐——哈尔滨——漠河的7月平均气温值。(2)读出7月份漠河平均气温与海口平均气温差值。(3)读出拉萨7月平均气温值,描出8℃等温线、16℃等温线。(16℃等温线经过青藏高原边缘)(4)比较1月等温线图与7月等温线图,哪幅等温线图的等温线稀疏?(7月份等温线图)(5)总结出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只有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气温相对较低。(二)合作探究:1.阅读课本P31页图2.13、2.14,合作找出:(1)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漠河北极村。(2)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新疆的吐鲁番;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青藏高原。2.合作讨论:(1)1月份0℃等温线沿秦岭——淮河线突然向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弯曲,为什么?(2)7月份16℃等温线沿青藏高原边缘分布,为什么?教师点拨:主要是地形因素影响,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eq\a\vs4\al(学习活动二认识我国温度带)(一)自主探究:1.阅读课本P32页图2.17,说出我国温度带的名称:从北到南: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青藏高原区。2.对照图2.17,分析我国温度带的分布,完成下表。温度带主要分布地形区主要界限寒温带大兴安岭北段中温带__准噶木盆地、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__暖温带__塔里木盆地、华北平原、黄土高原__亚热带__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除热带地区外)__热带__西双版纳、雷州半岛、台湾岛南部、海南岛__,__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与秦岭—淮河线一致__(二)合作探究分组合作,搜集资料,结合课本P33页活动,讨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以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例,完成下表。温度带作物熟制主要粮食作物寒温带__一年一熟____春小麦__中温带__一年一熟____春小麦、玉米__暖温带__两年三熟____冬小麦、玉米、谷子__亚热带__一年两熟到三熟____水稻、冬小麦__热带__一年三热____水稻__(三)拓展探究:1.学生上网查询:青藏高原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一年可种植几季?青稞,一年一熟。2.展开讨论:为什么塔里木盆地与内蒙古高原纬度差不多,却属于暖温带?教师点拨:内蒙古高原受冬季风影响显著,塔里木盆地四面环山,冬季风影响相对弱化。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本节课的收获: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第2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学习目标】1.认识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理解降水特点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2.认识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理解干湿地区的分布对农业布局的影响。【学习重点】1.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2.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学习难点】1.降水特点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2.干湿地区的分布对农业布局的影响。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新课导入】复习导入,教师引导学生重温降水柱状图等降水量图的知识,为通过读图分析我国降水特征与干湿地区的划分打下基础。自学互研生成能力eq\a\vs4\al(学习活动一认识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一)自主探究:1.学生阅读课本P34页图2.18,独立完成以下任务:(1)依据分层设色降水量图的颜色渐变趋势判断:①从总体上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②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2)在图上,依次找出800mm,400mm,200mm等降水量线。教师点拨:8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4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北京——兰州——拉萨西侧附近。(3)结合课本P34页阅读材料,记住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台湾岛东北部的火烧寮;降水量最少的地方: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2.学生阅读课本P35页图2.20,图2.21,完成以下任务:(1)图2.20四城市中,降水的季节分配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差异?相同点:降水集中在5-9月,而且占全年降水量的80%左右。不同点:雨季的长短差别很大,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教师点拨: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不均匀,一般来讲夏秋季多,冬春季少。(2)图2.21反映了降水在时间上的什么特征?降水年际变化大。(二)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给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影响?教师点拨: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干旱显著,南方雨季长,易发生洪涝灾害;降水年际变化大,农业生产旱涝灾害频繁。eq\a\vs4\al(学习活动二认识我国干湿区的分布的影响)(一)自主探究:1.学生阅读课本P35页内容,归纳以下知识:(1)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一个地区年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2)我国干湿地区划分为四类: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2.学生阅读课本P36页图2.22,完成以下任务:(1)看一看各干湿区之间的分界线,想一想与800mm,400mm,200mm等降水量线有什么关系?(2)结合中国地形区分布图,判断各干湿分布的主要地形区。(3)干湿状况影响植被的分布,结合课本内容,说明各干湿区对应的典型植被或地貌景观。教师引导:可引导学生将获取的信息填入下表中。干湿区年降水量分布地区植被或地貌景观湿润区800mm以上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森林半湿润区400—800mm之间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森林、草原半干旱区200—400mm之间内蒙古高原东部、黄土高原南部,青藏高原东部、天山山脉草原干旱区200mm以下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西北部,内蒙古高原西部沙漠、戈壁、少量绿洲(二)合作探究:学生合作讨论干湿状况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完成课本P37页活动1、2。教师点拨如下:1.降水少——平顶屋;降水丰富——斜顶屋、吊脚楼2.湿润区——水田农业区;半湿润区——旱地农业区半干旱区——畜牧农业区、灌溉农业区;干旱区——灌溉农业区、绿洲农业区3.湿润区——水稻;半湿润区——小麦(三)拓展探究:阅读课本P36页图2.22,想一想东北的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长白山以东地区降水在400mm—800mm之间,为什么属于湿润区?教师点拨:原因是由于气温相对较低,冬季多雪,河流较多,蒸发量小。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本节课的收获: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第3课时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熟记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2.认识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3.理解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学习重点】1.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2.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学习难点】利用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判断气候类型的特点。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新课导入】活动导入:电子白板展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三条地理现象,让同学们猜一猜各反映了哪一个地方的哪一种气候类型。激发学生的兴趣。自学互研生成能力eq\a\vs4\al(学习活动一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一)自主探究:学生阅读课本P38页图2.24,完成以下任务:1.我国分布有哪几种气候类型?我国有五种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2.归纳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两大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3.图中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是: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到秦岭——淮河一线。(二)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课本P39页活动1。教师点拨:气温曲线图,要首先读出最冷月平均气温、最热月平均气温看温差大小;降水量柱状图,一看降水的季节分配,二看年降水量大小。气候类型的特征要结合气温与降水因素综合描述。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一般特点:①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较少。②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少雨,夏季高温多雨。③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降水丰富。④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降水丰富。⑤高原山地气候:全年低温,降水较少。(三)拓展探究:1.学生尝试归纳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看谁归纳的最多。教师点拨:①1月0℃等温线;②暖温带与亚热带界线;③800毫米等降水量线;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⑤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2.比较温带大陆性气候与高原山地气候在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上的异同。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大;高原山地气候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eq\a\vs4\al(学习活动二认识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一)自主探究:1.学生阅读课本P40页内容,归纳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2.学生阅读课本P40页图2.28,结合课本内容,认识我国季风气候下冬季风和夏季风的特点,完成下面表格:季风名称风向性质夏季风从太平洋吹来的东南季风和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温暖湿润冬季风从亚欧大陆内部吹来的偏北风寒冷干燥(二)合作探究:1.学生展开合作讨论,完成课本P40-41页活动1、2。教师点拨: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时,一般思路是,纬度相同时,考虑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纬度相同海陆位置相同时,考虑地形因素。2.讨论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教师点拨:季风气候的显著特点是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同时,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旱涝灾害。(三)拓展探究:1.学生查找有关资料,总结夏季风来临时,我国雨带的推进规律。教师点拨:5月份,夏季风在沿海登陆,南部沿海进入雨季。6月份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季节。7、8月份雨带北移到华北地区、东北地区,9月份冬季风南下,夏季风南撤。2.比较沿北纬30°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阿拉伯半岛的气候差别。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本节课的收获: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第三节河流第1课时以外流河为主【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主要大江大河的分布。2.学会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学习重难点】学会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新课导入】如果说山脉构成中华大地的“骨架”,那么河流则构成中华大地的“血脉”,让我们一起进入课本,去认识中国的河流。自学互研生成能力eq\a\vs4\al(学习活动)(一)自主探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42页图2.30,结合教材内容独立完成以下任务:1.我国河流东部与西部分布有什么不同?东多西少。2.是不是所有的河流都最终流入海洋?不是,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内流河。3.我国地势对外流河的流向有什么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最后注入太平洋。例如:黑龙江、黄河、长江、澜沧江、淮河等。4.找出流入北冰洋、印度洋的河流。额尔齐斯河——北冰洋;雅鲁藏布江、怒江等——印度洋。5.找出最长的内流河:__塔里木河__6.比较外流区与内流区的面积。外流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内流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二)合作探究:1.阅读课本P43页文字内容,想一想,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总流量、汛期、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等。2.学生阅读P43页图2.31,结合图2.2、图2.13、图2.18比较四条河流的水文特征,完成下表:河流流量汛期(时间)结冰期含沙量秦岭|淮河以北松花江不大短(夏季)最长小黄河不大短(夏季)长最大秦岭|淮河以南长江最大长(夏季)无小西江大最长(夏季)无小3.合作讨论,完成以下任务:(1)为什么河流汛期都集中在夏季,但汛期长短不一样?教师点拨:夏季降水集中,秦岭—淮河以北,雨季短,年降水量小;秦岭—淮河以南,雨季长,降水量大。(2)为什么西江汛期长,但流量比长江小?教师点拨:西江流域面积小,河流短;长江流域面积大,河流长,支流多。(3)为什么秦岭——淮河以北河流,有结冰期?教师点拨:秦岭——淮河是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4)为什么黄河含沙量最大?教师点拨:黄土高原位于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三)拓展探究:1.思考:课本P43页图2.31中,松花江与黄河在春暖花开时为什么会有一个短暂的汛期?教师点拨:春季气温回升,冰雪消融,故有短暂的汛期。2.讨论:我国西部塔里木河夏季河流也会上涨,出现汛期,成因是否和东部河流一样?教师点拨:虽然汛期都在夏季,但成因不一样。塔里木河流经干旱区,夏季降水仍然少,但附近山区冰雪融水增多,补充了水源,流量增大。3.学生完成书本P44页活动。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本节课的收获: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第2课时长江【学习目标】1.认识长江的水文特征。2.认识长江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防治问题。【学习重点】长江的水文特征。【学习难点】长江不同河段的环境问题与治理。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新课导入】播放纪录片《话说长江》的片断及主题歌《长江之歌》,激起学生了解长江的兴趣。自学互研生成能力eq\a\vs4\al(学习活动)(一)合作探究:学生分组合作,阅读课本P45页图2.34,P46页图2.35、2.36,结合中国地形图,分析归纳长江的水文特征,填入下面表格中:长江源流概况发源地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注入海洋东海长度6300千米干流流经省区青、川、藏、滇、渝、鄂、湘、赣、皖、苏、沪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上、中、下游分界点宜昌、湖口主要水电站丹江口、葛洲坝、三峡各河段特征上游: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中游:河道蜿蜒,多支流、多湖泊下游:江阔水深长江的开发在长江支流和干流上相继建起了许多水电站,有“水能宝库”之称;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支流众多,干支流构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有“黄金水道”之称。(二)拓展探究:1.学生完成课本P48-49页活动,探究长江流域的生态建设。2.教师小结长江干流各河段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1)生态问题:上游地表坡度大,森林破坏严重,水土流失,滑坡和泥石流频发;中下游汛期易发生洪涝灾害;中下游工农业发达,水体污染严重。(2)治理措施:加强各流域的生态建设,中下游加固大堤,退田还湖,兴修水利,治理水体污染。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本节课的收获: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第3课时黄河【学习目标】1.认识黄河的水文特征。2.认识黄河的贡献。3.认识黄河的忧患及治理。【学习重难点】1.黄河的水文特征。2.黄河的忧患及治理。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新课导入】播放阿宝所唱陕北民歌《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同时请学生欣赏黄河的全景航拍照片,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黄河蜿蜒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带给我们的震撼,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自学互研生成能力eq\a\vs4\al(学习活动)(一)合作探究:学生分组合作,阅读中国地形图,课本P50页图2.41、P51页图2.42、图2.43,结合文字内容归纳梳理黄河水文特征,完成下面表格:源头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干流流经省区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流经干湿区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降水较少,蒸发量大,水量较小,含沙量大主要支流湟水、洮河、渭河、汾河上、中、下游分界点河口、桃花峪注入海洋渤海大型水利工程万家寨、小浪底各河段特征上中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穿行,水能丰富;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大;下游泥沙淤积,河床逐渐抬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