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八省联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2025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八省联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2025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八省联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2025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八省联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2025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八省联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满分100分。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有学者认为,距今约4000年的内蒙古自治区二道井子遗址具有明显的阶级分化特征,最能支撑这一观点的依据是()A.部分窖穴内发现了大量的炭化黍颗粒B.出土石器以磨制为主,有斧、杵、臼等C.地面式建筑平面形状以圆形为主,外部多附有回廊或侧室D.遗址共发掘墓葬268座,仅在最大的墓中出土3件彩绘陶器【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距今约4000年(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阶级分化强调不同阶层存在明显差异,二道井子遗址共发掘墓葬268座,仅在最大的墓中出土3件彩绘陶器,表明不同阶层在墓葬规格和随葬品上存在较大差异,出现了明显的阶级分化,D项正确;部分窖穴内发现大量炭化黍颗粒,只能说明原始农业的发展,排除A项;出土石器的制作方式和种类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排除B项;地面式建筑平面形状以圆形为主,外部多附有回廊或侧室并未体现出不同阶层所居住房屋的差别,无法说明具有明显的阶级分化,排除C项。故选D项。2.下图是江西省南昌市海昏侯墓园出土的汉朝本土制作的器物。这些器物反映出()A.版图扩大促进商业繁荣 B.商路畅通带动文化交融C.技术进步影响大众审美 D.朝贡贸易丰富日常生活【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根据材料海昏侯墓园出土的汉朝本土制作的器物中有较多的骆驼形象的日常用品可知,海昏侯墓出土了大量异域特征的文物,这说明当时丝绸之路带来了中外经济文化交融,B项正确;海昏侯是高级皇家贵族,其拥有的骆驼形象的文物不能体现普通的商业发展,排除A项;带有异域风格的皇家贵族文物不能体现技术进步和大众审美的关系,排除C项;朝贡贸易是两国官方贸易的形式,不涉及日常生活,而且材料中的文物是本土制作的手工艺品,并不是日常生活用品,排除D项。故选B项。3.某考古队在吐鲁番地区发掘了一座唐代墓葬,墓志题为“开元十二年岁次己酉甲子廿日故翊卫张大良之灵”,同时出土庸调布一件,布的一端见楷体墨书:“河南府长水县归仁乡刘元楷”,墨书上钤朱色篆文“长水县印”一方,下有倒写草书“行达”二字。这表明当时()①中央政权对西域实施有效管理②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贸易发达③西域地区与内地文化交流频繁④实物是重要的赋税形式之一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墓葬在吐鲁番地区发现,且墓志题有明确纪年及军事将领相关信息,表明中央政权对西域地区有有效的管理和控制,①正确;出土的庸调布上有内地的相关信息,庸调是唐朝的赋税制度,实物庸调布出现在西域,说明实物是重要的赋税形式之一,④正确;①④正确,C项正确;材料中出土的布为庸调布,体现的是赋税征收的实物,并非商业贸易,据材料不能得知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贸易情况,②错误,排除AB项;吐鲁番地区出土了庸调布一件,说明西域地区与内地存在一定的交流,但文化交流频繁夸大了事实,③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4.宋代某诗云:“芭蕉心尽展新枝,新卷新心暗已随。愿学新心养新德,旋随新叶起新知。”该诗体现出的思想观念是()A.“存天理,灭人欲” B.“心外无物”C.“宇宙便是吾心” D.“格物致知”【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诗中强调“新心”“新德”“新知”,体现了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体悟来获得新的认知和品德,这与“格物致知”所强调的通过探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提升道德相近,D项正确;“存天理,灭人欲”强调的是用天理压制人欲,与诗意不符,排除A项;“心外无物”、“宇宙便是吾心”属于王阳明心学的内容,而材料中内容属于宋代理学家张载的“格物致知”思想,排除BC项。故选D项。5.下表所列史书皆涉及明英宗被瓦剌俘虏期间的生活情形,若研究这一问题,从史料来源看,首先应信重的是()A《明英宗实录》明朝官方编纂的全面记载英宗朝政治活动的史书B《北征事迹》英宗在瓦刺的近侍应朝廷纂修英宗实录之需撰成C《明史》清朝官方据《明实录》、起居注等文献编纂而成D《明史纪事本末》清朝学者编纂的记载明朝重大历史事件的史书A.A B.B C.C D.D【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中国)。根据题干“下表所列史书皆涉及明英宗被瓦剌俘虏期间的生活情形,若研究这一问题,从史料来源看,首先应信重的是”并结合所学可知,《明英宗实录》是明朝官方编纂的全面记载英宗朝政治活动的史书,权威性较强,且比较客观全面,史料价值最高,A项正确;《北征事迹》是英宗在瓦刺的近侍应朝廷纂修英宗实录之需撰成,可能受到明朝政治立场的影响,因此不是最直接、最原始的史料,排除B项;《明史》是清朝官方据《明实录》、起居注等文献编纂而成,可能受到清朝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排除C项;《明史纪事本末》是清朝学者编纂的记载明朝重大历史事件的史书,是清朝的作品,不是最直接、最原始的史料,不是“首先应信重”的史料,排除D项。故选A项。6.1904年,清廷练兵处提出,“盖以兵为国家之兵,非一人所能私,一隅所能限,故将帅不得擅立主名,军队亦不得自为风气……遇有征调,无论何处兵队,均可编配成军,协力攻守,无论何军将领,均可统率节制,如法指挥。”该主张旨在()A.缓解清政府的财政压力 B.解决中央权力下移问题C.整治官僚集团腐败问题 D.防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1904年(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晚清时期,太平天国运动后清朝中央权力开始式微,尤其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东南互保的发生,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因此1904年清廷练兵处提出军队为国家之兵,将帅不得擅立主名等主张,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军队的控制,解决晚清时期中央权力下移,B项正确;该主张并未涉及征税及减少开支相关问题,因此并不是为了缓解财政压力,排除A项;材料重在强调清政府的统兵权,官僚腐败问题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涉及对资产阶级革命的镇压与处理,而是强调对军队的统治,因此并不是为了防范革命发生,排除D项。故选B项。7.20世纪三三十年代,报刊的广告篇幅与版面数成倍增长,广告成为报业经营的生命线。据统计,1925年4月10—30日的上海《申报》、北京《晨报》和天津《益世报》,广告所占版面的比例分别为42.7%、52.7%、62%。此现象反映了()A.五四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B.西方商品充斥国内市场C.传播媒介影响社会生活 D.民众消费水平普遍提高【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根据题干“广告所占版面的比例分别为42.7%、52.7%、62%”及结合所学可知,报刊广告的增多,说明报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增强,即传播媒体影响社会生活,C项正确;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排除A项;题干指广告篇幅和版面增多,而不是西方商品,排除B项;民众消费水平是看民众的购买能力,而题干只是提到报刊广告的增多,排除D项。故选C项。8.1946年冬,北平爆发“抗议美军暴行”运动。次年1月,台北市大中学生及部分公务员、工人共约万余人召开“台北市学生界抗议美军暴行大会”。大会强调“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我们台湾青年爱国热情并不低于外省各地同学”,高呼“美军滚出中国!”等口号。这体现了()A.美国阴谋把台湾省从中国分离 B.学生成为爱国民主运动领导者C.国民党在台湾省的统治将崩溃 D.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的共同愿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1946年12月24日,北平发生美军强奸一名中国女大学生事件,北平、台北大学生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抗议美军暴行,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声援,反映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的共同愿望,D项正确;台北学生强调“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主要是为了表达台湾人民和其他中国人一样都有爱国之心,而非为了反对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排除A项;学生是爱国民主运动的先锋,而非领导者,排除B项;国民党在解放战争失败后退守台湾,后长期与大陆对峙,而非在台湾省的统治很快崩溃,排除C项。故选D项。9.1950年1月3日,《人民日报》刊文:“东北的大米第一次运到上海……上海市民尝到了自己的东北米。华北的煤从来没有坐过火车,这次……源源的运到上海。华北、西北、华中的棉花,在青黄不接的季候……大量运到上海”。该描述反映出()A.人民政府具有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 B.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C.新中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 D.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投机资本利用米棉等物资极其匮乏的机会,大做投机生意,引发又一次全国性涨价高潮。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决定以上海为主战场,将全国各地的米棉运往上海,打一场平抑物价的“歼灭战”,即“米棉之战”,它体现了人民政府具有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A项正确;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米棉之战的相关内容,与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无关,材料也未体现,排除C项;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正式建立,排除D项。故选A项。10.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经济管理类图书的出版主要是引进国外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类书籍,后逐步发展到引进关于企业发展、金融危机等反映经济学新观点新理论的书籍。进入新时代,在重点引进出版数智化等前沿类图书的同时,本土经管类图书大量出版并被国外引进。上述变化体现了()A.对外开放促进理论创新 B.国企改革的不断推进C.图书出版引领经济发展 D.中国经济的崛起历程【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经济管理类图书的出版主要是引进国外的书籍,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相对落后,需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理论和经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开始逐步引进反映经济学新观点新理论的书籍,同时本土经管类图书也大量出版并被国外引进,这一变化体现了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实力的增强,D项正确;对外开放促进理论创新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材料主旨说明不同历史时期出版不同类型的书籍,这一变化体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同程度,排除A项;材料信息未涉及国企改革的不断推进历程,只是说明出版书籍内容的变化情况,排除B项;“图书出版引领经济发展”表述错误,图书出版是经济发展的反映而非引领,排除C项。故选D项。11.屋大维宣称元首“权力来自元老院和人民授予”,却默认他赞助的诗人为其塑造神圣形象,其后的元首更是频繁地利用诗人和演说家鼓吹“君权神授”。民间神化现世元首的公共艺术、崇拜仪式也纷纷涌现。这反映了罗马()A.共和传统的衰微 B.神权凌驾于王权C.寡头政治的恢复 D.元老院权力加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罗马。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公元前1世纪末,罗马共和国崩溃,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实际掌握罗马国家大权,形成君主政治。为屋大维塑造神圣形象、鼓吹“君权神授”都是为了强化元首的权力和地位,体现共和传统的衰微和君主政治的确立,A项正确;屋大维担任元首,掌握国家大权,鼓吹“君权神授”是为了强化元首权力,而非神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排除B项;罗马共和国政体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而屋大维首创的“元首制”实质上是君主专制,推动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而非寡头政治,排除C项;元首掌控罗马国家的权力,元老院权力削弱,排除D项。故选A项。12.英国人卢加德在1922年出版的书中写道,“倘若(殖民地)发生骚动,并且希望实现独立……这是因为我们教会了他们自由和解放的价值,几个世纪以来这些人根本不懂得这一点。他们的不满恰恰是衡量其进步程度的标准。”这种论调旨在()A.替霸权主义造势 B.美化种族歧视C.为殖民统治辩护 D.粉饰文化侵略【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1922年(英国)。据题干“倘若(殖民地)发生骚动,并且希望实现独立……这是因为我们教会了他们自由和解放的价值,几个世纪以来这些人根本不懂得这一点。他们的不满恰恰是衡量其进步程度的标准”及结合所学可知,该英国人认为殖民地人民发生骚动是因为英国殖民者带给殖民地人民自由和解放的价值观,促进了殖民地人民的进步。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开的民族独立运动受到西方进步思想的影响,但根本原因是殖民者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侵略和殖民统治激化了矛盾所致的。因此题干的论调是为非正义的殖民统治的辩护,C项正确;题干是指殖民主义,殖民主义是指一国用各种侵略手段使别国或地区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庸国,霸权主义是指大国不尊重别国的独立和主权,对别国进行干涉、控制和统治,排除A项;题干是西方殖民者与殖民地人民的矛盾,而种族歧视是人种偏见,排除B项;文化侵略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文化改造或思想改造对另一国家的征服行为,而题干中的自由和解放的价值观对民族独立运动起到推动作用,并不是文化侵略,排除D项。故选C项。13.据学者统计,美国内战后到“一战”期间,有588名新兴富豪家族的女继承人带着丰厚嫁妆,远渡大西洋与英国贵族及政治精英结婚,她们被称为“美元公主”。英国约有10%的贵族与“美元公主”联姻。出现这一现象的历史背景是()A.美国内战造成社会阶级结构变动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C.启蒙思想促进女性择偶自主性提高 D.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英美国力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美国)。据材料和所学可知,美国内战后到“一战”期间,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经济高速发展,英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美国新兴富豪家族的女继承人带着丰厚嫁妆,远渡大西洋与英国贵族及政治精英结婚,这些美国富贵公主用婚姻和金钱,夺得政治地位、社会地位,人们称这种现象是“金钱换头衔”,这种现象反映了英美国力的变化,D项正确;材料中美国新兴富豪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美国内战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指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联系,材料反映的美国新兴富豪与英国贵族及政治精英联姻,并非强调经济联系,排除B项;材料反映美国新兴富豪与英国贵族及政治精英联姻,突出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不能体现女性择偶自主性,排除C项。故选D项。14.1931—1936年,日本政府通过庞大的军事订货救活了一批工业企业。在此期间,军火利润促使财阀与军阀结合,十大民营军需企业固定资产增值48%,广大中小企业为了获得加工订货而成为大企业的附庸。日本政府这一做法()A.加速了国民经济军事化 B.推动了政府职能的转变C.实现了军事工业近代化 D.掩盖了对外扩张的目的【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1—1936年(日本)。根据材料可知,由于经济大危机的影响,日本政府通过庞大的军事订货救活了一批工业企业,使日本工业生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国民经济加速向军事生产转化,A项正确;日本政府通过庞大的军事订货救活了一批工业企业,这与政府职能转变无关,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早在材料时间之前,日本就已实现了军事工业近代化,排除C项;日本政府这一做法使其军事扩张倾向大大加强,并不能掩盖日本对外扩张的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15.下图为1962年苏联某杂志刊登的一幅漫画。该漫画最适合探究的主题是()A.美苏两国的实力对比 B.美苏战略重心调整C.美苏冷战的斗争手段 D.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是1962年苏联。根据材料可知,1962年苏联漫画展示了美国立法允许联邦调查局窃听电话,讽刺了美国通过监听等方式进行情报收集和对其他国家的监视等活动,说明漫画是美苏冷战的斗争手段之一,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美苏之间在经济、军事方面的对比,无法说明两国的实力对比,排除A项;1962年美苏战略重心仍然在欧洲,并未转移,排除B项;195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16.20世纪70年代,拉美国家纷纷加入不结盟运动。80年代末90年代初,拉美国家之间签订了多个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次区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步伐也明显加快。拉美国家这些举措()A.冲击了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 B.动摇了美国全球霸主地位C.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新高潮 D.摆脱了对国际资本的依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范围是20世纪70年代、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70年代-80年代末90年代初拉美国家通过加入不结盟运动和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增强自身实力,体现了拉美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寻求独立自主、摆脱传统大国控制和旧有秩序束缚的努力,对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形成了冲击,A项正确;拉美国家的这些举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美国的影响力产生影响,但还不足以动摇美国全球霸主地位,B选项夸大了其作用,排除B项;民族解放运动高潮主要集中在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拉美国家的这些举措并未使其完全摆脱对国际资本的依赖,D选项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代乾隆帝诏定《史记》《明史》等二十四部史书为正史。清中期赵翼曾言:若正史与野史记载不同,则野史“必有难以征信之处”,不能“反据以驳正史之讹”《史记》将“一代君臣政事,贤否得失,总汇于一编之中”:《新五代史》“博采群言,旁参互证”,“文直事核,所以称良史也”。同时期的王鸣盛评价《后汉书》:“贵德义,抑势利,进处士,黜奸雄。”——据赵翼《廿二史札记》等材料二清末,梁启超认为:“盖从来作史者,皆为朝廷上之君若臣而作,曾无有一书为国民而作者也”。民国时期,顾颉刚亦言:“看野史笔记比正史官书要紧,为什么?因为谣谚野史等出于民众,他们肯说出民众社会的实话;不比正史、官书、贤人君子的话,主于敷衍门面。”还有一些学者甚至摒弃正史不读。——摘编自罗志田《史料的尽量扩充与不看二十四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学者对待正史的两种不同态度并分析各自成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史书评价要素。【答案】(1)态度:清代赵翼、王鸣盛肯定正史的价值;成因:①正史多由官方组织编纂,代表了官方的正统观念和价值取向,是封建统治秩序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②古代学者受传统史学观念影响,认为正史在史料搜集、编纂体例等方面有一定规范和优势。态度:梁启超、顾颉刚等学者否定或贬低正史,摒弃正史不读。成因:①近代人们对封建统治的批判意识增强,正史作为封建统治的文化象征,其权威性受到质疑;②近代西方思想传入,民主观念逐渐兴起,学者们开始关注民众的力量和需求,野史被认为更能反映民众的声音和社会现实。(2)要素:①时代背景:不同时期的社会特征会影响人们对史书的评价;②评价者的立场和观念:评价者自身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等会左右其对史书的看法;③史书本身的特点:包括史书的编纂体例、史料来源与真实性、记载内容的侧重点等;④社会思潮和学术氛围:当时流行的社会思潮和学术研究的趋势也会影响史书评价。【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为特点、原因题。时空为清代、近代(中国)。态度:根据材料“野史‘必有难以征信之处’,不能‘反据以驳正史之讹’”“贵德义,抑势利,进处士,黜奸雄。”可知清代赵翼、王鸣盛肯定正史的价值;成因:根据材料“一代君臣政事,贤否得失,总汇于一编之中”可知①正史多由官方组织编纂,代表了官方的正统观念和价值取向,是封建统治秩序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根据材料“博采群言,旁参互证”可知②古代学者受传统史学观念影响,认为正史在史料搜集、编纂体例等方面有一定规范和优势。态度:根据材料“盖从来作史者,皆为朝廷上之君若臣而作,曾无有一书为国民而作者也”“看野史笔记比正史官书要紧”可知梁启超、顾颉刚等学者否定或贬低正史,摒弃正史不读。成因:结合近代中国封建统治对社会发展的阻碍可知①近代人们对封建统治的批判意识增强,正史作为封建统治的文化象征,其权威性受到质疑;根据材料“因为谣谚野史等出于民众,他们肯说出民众社会的实话”可知②近代西方思想传入,民主观念逐渐兴起,学者们开始关注民众的力量和需求,野史被认为更能反映民众的声音和社会现实。【小问2详解】要素:结合清代赵翼、近代梁启超所处的时代可知①时代背景:不同时期的社会特征会影响人们对史书的评价;结合近代梁启超、顾颉刚的立场可知②评价者的立场和观念:评价者自身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等会左右其对史书的看法;结合正史与野史编纂体例的不同可知③史书本身的特点:包括史书的编纂体例、史料来源与真实性、记载内容的侧重点等;结合近代思想的变化可知④社会思潮和学术氛围:当时流行的社会思潮和学术研究的趋势也会影响史书评价。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前期对内蒙古地区实行封禁政策。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山西巡抚岑春煊上奏,近年“俄人之势日益盛强,蒙古之众日就贫弱”,“现在时局艰难,度支竭蹶,兵费赔款之巨,实为历来所未有”,建议放垦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获得清政府批准。随着移民到来,流行于晋西北的爬山调和陕北的信天游等逐渐与鄂尔多斯当地民歌结合,形成了漫瀚调。——摘编自《岑春煊集》等材料二漫瀚调歌词(节选)序号歌词序号歌词①连根根草草连枝枝树②蒙人汉人一个村村住③蒙汉邻居对门门住④又种糜谷又放牧⑤绵羊山羊混群群⑥蒙人汉人拜弟兄⑦混蔓蔓葫芦混种种瓜⑧蒙汉人相好结亲家⑨汉人学唱蒙古曲儿⑩蒙古曲儿带上了汉人味儿⑪蒙古调调配上汉话话唱⑫鲜花花开在沙梁上⑬香油炒菜加调料⑭蒙汉人伙唱漫瀚调——摘编自冯卓慧、陈丹曦《漫瀚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漫瀚调形成历史背景。(2)史料实证重要原则是论从史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表所列研究提纲。(要求:小节标题密切联系主题,不能照抄歌词,逻辑清晰;列出1-2个能够支撑对应标题的歌词序号。)主题:漫瀚调与民族交融小节标题歌词序号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答案】(1)背景:清政府封禁政策的松弛;近代列强侵略的加剧;移民带来的文化交流;多元文化的融合;(2)主题:漫瀚调与民族交融小节标题歌词序号第一节地理位置与生活环境②、③第二节生产方式的互补与融合④、⑤、⑦第三节文化艺术的交流与互鉴⑨、⑩【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题。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材料一“清前期对内蒙古地区实行封禁政策……建议放垦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获得清政府批准”可得出清政府封禁政策的松弛;据材料一“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山西巡抚岑春煊上奏,近年‘俄人之势日益盛强,蒙古之众日就贫弱’”信息可得出近代列强侵略的加剧;据材料一“ 随着移民到来,流行于晋西北的爬山调和陕北的信天游等逐渐与鄂尔多斯当地民歌结合,形成了漫瀚调”可得出漫瀚调的形成是多元文化融合的结果,它既有山西民歌的特点,又有陕北民歌的元素,同时还融入了鄂尔多斯当地民歌的风格,说明移民带来的文化交流;多元文化的融合。【小问2详解】本题是评论解说题。时空是清朝(中国)。研究提纲的主题是漫瀚调与民族交融,第一节可以从地理位置与生活环境的角度来说明,根据表格中歌词序号②“蒙人汉人一个村村住”、③“蒙汉邻居对门门住”,反映了蒙汉两族在地理上的邻近和生活环境的共享,为两族的交融提供了基础。第二节可以生产方式的互补与融合的角度来说明,根据表格中歌词序号到④“又种糜谷又放牧”、⑤“绵羊山羊混群群”、⑦“混蔓蔓葫芦混种种瓜”,展示了蒙汉两族在生产方式上的互补与融合,共同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第三节可以从文化艺术的交流与互鉴的角度来说明,根据表格中歌词序号⑨“汉人学唱蒙古曲儿”、⑩“蒙古曲儿带上了汉人味儿”,体现了蒙汉两族在音乐艺术上的交流与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拜占庭帝国早期延续罗马帝国的传统,使用草纸作为书写材料。7世纪,阿拉伯占领埃及后,拜占庭帝国的草纸来源被阻断,本土造价昂贵的皮纸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众多的皮纸合同和记录留存至今。8世纪下半叶,阿拉伯人利用中国造纸术制造的“东方纸”出现在君士坦丁堡。11-12世纪造纸术又通过埃及、西班牙传入意大利,经意大利人改良后制作的纸张优于“东方纸”。13世纪初,意大利商人获得地中海商业控制权后,意大利纸逐渐成为拜占庭文献流传的重要载体。与此同时,拜占庭学者将大量古典作品带往意大利,“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摘编自陈志强总主编《拜占庭帝国大通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拜占庭帝国书写材料的演变过程。(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拜占庭帝国书写材料演变的共性因素。【答案】(1)演变过程:①早期将草纸作为书写材料;②7世纪时将皮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③8世纪下半叶,使用中国造纸术制造的“东方纸”;④13世纪初,意大利纸逐渐成为拜占庭文献流传的重要载体。(2)共性因素:战争和地缘政治变化导致其书写材料变化;不同地区之间文化交流与传播促进了书写材料更新;经济成本的高低影响了书写材料的使用范围和普及程度;文化需求与传承推动了书写材料的演变。【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为特点题。时空为拜占庭帝国时期。演变过程:根据材料“拜占庭帝国早期延续罗马帝国的传统,使用草纸作为书写材料”可知①早期将草纸作为书写材料;根据材料“7世纪,阿拉伯占领埃及后,拜占庭帝国的草纸来源被阻断,本土造价昂贵的皮纸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可知②7世纪时将皮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根据材料“8世纪下半叶,阿拉伯人利用中国造纸术制造的‘东方纸’出现在君士坦丁堡”可知③8世纪下半叶,使用中国造纸术制造的“东方纸”;根据材料“13世纪初,意大利商人获得地中海商业控制权后,意大利纸逐渐成为拜占庭文献流传的重要载体”可知④13世纪初,意大利纸逐渐成为拜占庭文献流传的重要载体。【小问2详解】本题为原因题。时空为拜占庭帝国时期。共性因素:根据材料中罗马帝国与阿拉伯帝国的影响可知战争和地缘政治变化导致其书写材料变化;结合阿拉伯对中国造纸术的传播可知不同地区之间文化交流与传播促进了书写材料更新;根据材料中皮纸的特点可知经济成本的高低影响了书写材料的使用范围和普及程度;结合拜占庭帝国文化传承对书写材料的需求可知文化需求与传承推动了书写材料的演变。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文书行政是中国古代通过文书的起草、传递、执行等一系列环节来实施政务管理的一种行政方式,表为各时期的发展概况。时期文书行政发展概况秦汉大体有皇帝御用文书、官员上书、官府考绩公文、官府行移公文四种。规范了文书格式、传递和时效等。设邮、传、亭(置)传递公文魏晋南北朝公文印章由封泥变为朱色水印,押署出现“骑缝”的形式。一文一事制始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