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外研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619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下列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____yòu黑不____xùn____nì名____jí责B尴____gǎ____juǎn发禁____gù____hàn首C广____mào睥____nǐ____móu取____jī首D____piǎo碧轩____miǎo____lìn情____dān瓢2、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2分)A.这家化工厂排出大量废气和噪声,严重污染了环境,周边居民纷纷打电话向有关部门投诉。B.通过学习《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我们大家都提高了思想认识。C.为了避免信用卡信息被犯罪分子盗用,各大银行采取了许多相应的安全措施。D.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3、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____取(shè)浩____(hàn)____熟(xián)____然泪下(shān)
B.____持(jīn)狭____(yì)坛____(běn)循规____(dǎo)矩。
C.____听(dì)____子(mú)深____(zhèn)悲天____(mǐn)人。
D.____伤(zhuò)光____(qiān)分____(bì)____(kuài)炙人口4、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浩瀚的大海可以作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B.记者眼前的飞行甲板上,定格了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阻拦索的两端构成“V”上边的两头,尾钩钩住处,则是“V”字的底尖。C.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一样的人能过快乐的生活。D.“航向××,航速××节”口令声中,辽宁舰官兵娴熟地操纵着航空母舰,舰艉留下一道宽阔笔直的航迹。5、下列各句中的歇后语错误的一项是()A.现在老百姓的生活,可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B.那些好高骛远、急功近利的人,等待他们的结果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C.家里的厨房失火了,爸爸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七上八下”。D.同学们认为,楚人夸矛又夸盾,是“黄婆卖瓜——自卖自夸”。6、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自由地读书_______有乐趣,_______常常能因书中某一隽永的句子而________,并对人生某一方面产生一种难得的顿悟。A.即使也茅塞顿开B.不仅还心有余悸C.不但而且豁然开朗D.虽然但是融会贯通7、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弗食,不知其旨也(不)王怒,欲杀之(将)B.叩而与语(探问,询问)行拂乱其所为(违背,阻挠)C.虽有至道(到达了极点)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外面,指国外)D.请师之,道士曰(老师)所以动心忍性(坚忍)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8、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________________子____病____索________琴____________________琴____绝亦____不____9、比一比再组词。
拷____宫____
烤____官____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一则是为了告诫弟子____。11、请根据拼音写汉字。
隔hé____招lái____shú____秸秆合辙yā____韵12、《醉翁亭记》第③自然段可分为四层,分别用三个字概括层意:____、____、____、____;其中核心为____。13、“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又不一定是打比喻。试分析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
①闻水声,如鸣佩环____
②皆若空游无所依____
③似与游者相乐____14、《科学家的数字武器》作者是当代作家____。15、《长城》专题。
学习完“长城”专题后,在你的再三恳求下,爸爸决定带你去游览长城。登上雄伟的长城,爸爸看到的是一块块城砖,而你看到的则是一首首诗,是一个个动人的传说,是一篇篇不朽的赞歌。请你为爸爸做一次导游,吟诵一句诗______,______。讲述一个传说______。在你的带动下,爸爸兴致大发,决心在城墙上刻字留念。你应该怎么劝说他呢?16、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描写手法。
A.语言描写B.神态描写C.动作描写D.心理描写E.外貌描写F.环境描写。
(1)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______
(2)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法兰西万岁!”______
(3)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______
(4)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______
(5)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______。评卷人得分三、诗歌鉴赏(共6题,共12分)17、阅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完成下列各题。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水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这首诗是诗人出蜀至_____时所作,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____之情。(2)试写出你对“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理解。18、子衿《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1)全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
(2)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19、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诗中的哪个词语印证了你的判断?____20、别老母。
清•黄景仁。
搴帷①拜母河梁②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③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注释】①搴(qiān)帷(wéi):掀起门帘出门。②河梁:桥;替代送别地。③惨惨:幽暗无光。
(1)“白发愁看泪眼枯”一句中;______;______写出了母亲的担忧(用诗句中的字填空)。
(2)有学者评价此诗说“字字沉痛,令人不忍卒读”,请结合诗的三四两句说说你的理解。21、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北贾亭西”起,到“______”终。以“______”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的感受给读者无穷的回味。(请用诗中的原句作答)
(2)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
①颔联中两个用得极妙的动词:______;______。
②赏析:____________。22、【古诗阅读】
寻胡隐君①
高启。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
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注释】①寻:访问。胡隐(yǐn)君:一位姓胡的隐士(封建社会;称不做官而隐居在山林里的人为隐士)。
(1)诗中用了一个“______”和一个“______”(各填一字);把景色写“动”了,写出了速度,也写出了繁复和变化。虽然是同样的渡水;同样的花,却让人产生了应接不暇的感觉。
(2)诗中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评卷人得分四、文言文阅读(共3题,共15分)23、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3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人仁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①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1.甲乙两文的作者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他们同属(朝代)。(3分)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每空1分)⑴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⑵饮少辄醉()⑶不以物喜()⑷杂然而前陈者()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文用议论的方式把古仁人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进行对比,抒发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政治抱负。B.乙文生动地为我们描绘一幅太守与众人游宴的图景,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C.乙文中“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借酒浇愁的样子。D.甲文中“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指在朝廷为官,“退”指在京外做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译:⑵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译:24、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景公①游于纪②;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曰:“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公曰:“善。
③哉;如若言!食鱼无反,则恶。其鳋也;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晏子对曰:“不然。.食鱼。
无反,毋尽民力乎!____”公曰:“纪有书,何以亡也?”晏子对曰:“有以亡也。婴闻之,君子有道,悬于闾④;____?”(《晏子春秋》)注释:①景公:春秋时齐国的国君。②纪:原是一个诸侯国;后为齐国兼并。
③鳋(sāo):鱼腥味。④闾(lǘ):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泛指人聚居处。
(1)下列句中的“以”与“何以亡也”中的“以”意义和用法最相似的一项是______
A.以丛草为林。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吾欲辱之,何以也?
D.岁以大穰。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今方来______
②乃发视之______
③则恶其鳋也______
④晏子对曰:“不然”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②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
③纪有此言;注之壶,不亡何待乎?
(4)写出这则故事所蕴含的道理。25、【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读了上文,你认为太守欧阳修“醉”的原因有哪些?评卷人得分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9分)2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师治学①林语堂短暂的执教生涯和他漫长的著述生涯比起来;更像是人生中的一段插曲。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林语堂却足以成为素质教育的代言人。
②林语堂曾经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了一年的英文课。这天是林语堂的第一堂课;他带了一个大包到教室,学生们还以为这里面装的都是教学资料,心想这位拥有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和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文凭的老师果然深不可测。
③不料;林语堂上了讲台,把包往讲台上一倒,只见一堆带壳花生稀里哗啦全落在了台上。林语堂抓起一把花生,分给前面的学生,并请诸君自便。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敢先动手。林语堂笑道:“吃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剥壳愈有劲,花生米愈有味道。”他顿了顿,接着说道:“花生米又叫长生果。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有长性子,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④学生们闻言哄堂大笑。林语堂趁机招呼学生:“请吃!请吃!”课堂里立即响起了一片剥花生壳的声音。等到花生吃完;林语堂随即宣布下课。
⑤此后林语堂讲课;果然没有学生缺课,而且还有很多外来的学生慕名赶来偷师。
⑥更绝的是;林语堂所执教的课程,竟然从不举行考试,每到学期最后一节课的时候,林语堂便端坐在讲台上,随手捡起学生的花名册一一唱名,念到名字的学生依次站起来。这时,林语堂便如相面先生一般,细细把这个学生打量一番,然后在成绩册上记上一个分数,这就是该生本学期的成绩了。林语堂“相面打分”的故事堪称教育界的一大奇闻,并引起了一些老师的模仿。
⑦林语堂这样做的直接原因是他对刻板的考试制度的厌恶。他说:“倘使我只在大学讲堂演讲;一个班56个学生,多半见面而不知名,少半连面都认不得,到了学期终叫我出10个考题给他们做,而凭这10个考题,定他们及格不及格,打死我我也不肯。”他还把考试比成大煞风景的“煮鹤”,说:“恶性考试就是煮鹤艺术,可惜被煮的是我们男女青年。”
⑧令人称奇的是;那些被林语堂“相面打分”过的学生接到自己的成绩后个个心服口服,没有一个人上校长那投诉,而且大家公认林语堂相面打下的分数,其公正程度,远超过一般以笔试命题计分的方法。其实,林语堂记忆力超群,他平时在上课的时候,早已对每一个学生知根知底,他的这种相面打分看似随意,实际上是在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水平之后做出的合理决断,比起偶然性很大的一次考试反而更显出其公平。
(有改动)(1)第①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本文第③段在描写林语堂时运用了神态描写;还运用了______描写;______描写。
(3)林语堂“相面打分”公正公平的原因是什么?
(4)文中第⑦段画横线的句子浸透着林语堂强烈的情感;极富感染力,请简要分析是如何表达的。
(5)阅读下面两则林语堂的经典名言;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作者心目中的好老师应该具有怎样的品质。
名言一: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
名言二: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评卷人得分六、写作题(共1题,共5分)27、作文(53分,其中书写分3分)题目:成长,就是一瞬间的事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2.字数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的真实人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D【分析】A中应是“黝黑(yǒu)”“诘责(jíe)”;B中应是“尴尬(gà)”“鬈发(quán)”;C中应是“稽首(qǐ)”。【解析】【答案】D2、C【分析】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对常见的语病类型的分析,方法:识记常见的语病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A“排出的”与后面的“噪声”搭配不当。去掉“和噪声”。C成分残缺,缺少主语,“通过”或“使”去掉一个。D两面对一面,把“会不会”与“能不能”去掉。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解析】【答案】C3、A【分析】此题考查字音的掌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尤其是易错字,要分类整理,强化记忆。B中应为“狭隘(ài)”“坛钵(bō)”;C中应为“眸子(móu)”;D中应为“灼伤(zhuó)”“光纤(xiān)”“分泌(mì)”。故选A。【解析】A4、B【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要求学生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求学生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B中第二个逗号改为冒号。故选B。【解析】B5、C【分析】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团团转。——【解析】C6、C【分析】根据分析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C选项最正确。【解析】【答案】C7、D【分析】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有误;师:名词作动词,拜为师;
故选:D。
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认真分析每个选项,根据语句的翻译来分析词语的变化,最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结合上下文来推断它在句中的含义。解题技巧:
1.语境推断法。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且词义是不定项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因为上下文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
2.课文迁移法。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解释;课文中大多出现过,可联系课文相应迁移。
3.语法分析法。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多由名词、代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多由副词充当。因此可以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
4.代入检验法。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答案【解析】D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8、yóudǔyúhàozhìtòngzútiáo【分析】【分析】注意易错点;“猷”字的韵母是ou不是uo,“笃”读第三声,“好”“调”是多音字,“掷”“恸”不要读半边。
【点评】古文中难读字较多,有的字词读音与现代的讲习时有区别,要注意识记课文注释中的内容。9、拷打皇宫烤火做官【分析】【分析】此题考查对字形的掌握能力。先分辨字形再组词。
【点评】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阅读短文,注意汉字这个特点,注意易错字,仔细辨析。10、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分析】【分析】学习应该谦虚谨慎;不能不懂装懂。
【点评】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11、阂徕秫押【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其中“阂;徕、秫”字容易写错,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写法。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12、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太守醉【分析】【分析】注意在按顺序概括;可以从作者所写场景与活动由外到内和活动开始到结束的过程来分析层次,抓住关键句子,以人物“太守”“滁人”的活动为中心,按要求概括。
【点评】根据的所学所记理解所示文段内容,注意本题不是要求默写,而是概括内容,13、是是不是【分析】【分析】了解比喻的特点;根据“本体”与“喻体”两物有相似点先判断有比喻的句子,①“鸣佩环”比喻“水声”的嘹亮。②“空”,意为空中,比喻水的透明度。③不是比喻,“似”表示作者的猜想。
【点评】古文句子中修辞手法的判断,先要大致理解句子的内容,可以翻译一下,再判断修辞手法。14、方敏【分析】【分析】此题考查了作者方敏相关常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15、略
【分析】细读文段可知;此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既有诗句的积累,传统文化的积淀,也有情境的表达。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回答,注意题干中的信息“雄伟的长城”,故此诗句中最好是气势雄壮的,如“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有关传说有“孟姜女哭倒长城”。但面对想要刻字留念的爸爸,你要委婉得体的阻止,如“爸爸,长城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财富,我们玷污了她,会被后人耻笑和责骂的,你说呢?”。注意语言得体。
答案: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孟姜女哭倒长城。
爸爸;长城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财富,我们玷污了她,会被后人耻笑和责骂的,你说呢?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作答本题;首先是整体阅读,了解文段的主要内容。然后要结合语境回答。
作答本题,首先是整体阅读,了解文段的主要内容。然后要结合语境进行得体地回答。【解析】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孟姜女哭倒长城16、略
【分析】(1)D;
(2)C;
(3)E;
(4)BC;
(5)F.
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应该充分考虑语境,结合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确定运用的描写方法.
描写的方法运用的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解析】D.心理描写;C.动作描写;E.外貌描写;B.神态描写C.动作描写;F.环境描写三、诗歌鉴赏(共6题,共12分)17、略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理解能力。这是一首律诗,写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解析】【小题1】荆门喜悦
【小题2】依然怀念故乡的水,它把我送到了万里之外。这两句用了拟人,写出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18、略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叙述手法和结构特点的鉴赏能力。解答第一问,需要先明确手法,再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重章叠句即复沓的章法,即各章词句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中间几个字反复吟唱。复沓这种艺术形式比较集中地出现在《诗经》中。其作用在于深化主题,渲染气氛,加深情感,增强音乐性和节奏感。本首诗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重点词句的含义和作用的理解能力。揣摩诗中的词句,领会它在诗歌中的作用。词语的赏析可以从动词、形容词、色彩词等入手;句子的赏析可以从句中描述的画面、意境及蕴含的情感、哲理入手。具体技巧有:抓关键词;分析遣词造句;描述画面;体会意境;把握情感;领悟哲理;赏析写作手法等。最后一句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解析】【小题1】倒叙手法。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小题2】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19、略
【分析】此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理解。通读本首诗词,了解每句诗词大意,要善于从诗中的相关句子找依据。本诗写的是诗人春游西湖面对风和日丽的美丽景色的所见所感,从本诗中的“人意好”一词中,可知全诗写出了游人愉快(高兴/愉悦)的心情。【解析】全诗写出了游人愉快(高兴/愉悦)的心情。可以从“人意好”一词中得到印证。
20、略
【分析】(1)本题考查对诗中重点字词的理解掌握。本句的意思是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停;眼泪也流干了。一个“愁”字,一个“泪”字,一个“枯”字写出了母亲对即将远行的儿子的担忧之情。
(2)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掌握。诗的第三句“惨惨柴门风雪夜”;转入了告别老母的时空环境,作者用“柴门”“风雪夜”两个最简单的词儿,极其概括典型地告诉人们,在那种环境下,一个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人的凄楚难熬。作者在另外的地方也有过贫穷潦倒的描述,如“全家都在秋风里,九月衣裳未剪裁”,如果说那还只是一种对贫愁的感叹,那末“柴门”“风雪夜”则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了。风雪因柴门而更为肆虐,柴门因风雪而更为难忍,此时向老母告别,除了“惨惨”还有什么可说呢?最后,作者集愧疚,自责,痛恨于一身,发出了“此时有子不如无”的感慨。这种感慨是极为凝重的,它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爱母之心,恋母之情,而变成了对那个时代的正义控诉,对所有无依,无靠,无助老者的深切同情,对天下不孝子女的严厉谴责,这是由个人情感到整体理念的升华,它从生育学角度告诫世人,养子无用,不如不养。
答案:
(1)“愁”“泪”(“枯”也可以)两个字体现母亲的担忧。
(2)作者用“柴门”“风雪夜”两个词从环境描写的角度;写出了作者处境的艰难。风雪因柴门而更为肆虐,柴门因风雪而更为难忍,此时还要向年迈老母告别,此时诗人的内心唯有“惨惨”可言。
译文:
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所以把帷帐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停,眼泪也流干了。
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本诗作者集愧疚;自责,痛恨于一身,发出了“此时有子不如无”的感慨。这种感慨是极为凝重的,它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爱母之心,恋母之情,而变成了对那个时代的正义控诉,对所有无依,无靠,无助老者的深切同情,对天下不孝子女的严厉谴责,这是由个人情感到整体理念的升华,它从生育学角度告诫世人,养子无用,不如不养。因此,《别老母》诗,比起那些爱母,敬母的直描作品,更具感染力和普遍性。成为爱母作品中不朽的绝唱。
此诗的最大特点是用情极深,无论是缠绵悱恻抑或是抑塞愤慨之情,都写得深入沉挚,使人回肠荡气,极受感动。其次是语言清切,他善用白描,诗中扫尽浮泛陈旧之词,语语真切,而且一种清新迥拔之气,凌然纸上。其三是音调极佳,作者诗音调和内容紧密配合,悠扬激楚,也特别动人。要离家远去的作者是站在老母亲的角度上来写这首诗,抒对母亲的不舍之情以及一种无奈的情怀作者【解析】愁;泪21、略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原诗,结合题目中的要求,即可作答.最后一句中提到了一个地名是白沙堤,这也是作者行的终点,行不足的意思是走不够,也就是看不够,表现了美景的美不胜收,作者意犹未尽.据此可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相当于赏析句子.赏析句子可从修辞,描写的角度,作者的感情三个方面入手.颌联就是律诗的第三句和第四句.这两句中有两个动词,一是争,一是啄,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答案:
(1)白沙堤;行不足。
(2)①争;啄.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白居易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全诗结构严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诗人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并善于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选取了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见春色的景物,动物与植物选择组合,独具匠心.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解析】白沙堤;行不足;争;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22、略
【分析】(1)本诗前三句写景;后一句叙事.诗人写到,一路上渡过了一道水又一道水,河边路旁长满了看也看不尽的鲜花.一个复字,一个还字,写出诗人行走速度之快,也写出景色的变化之意,给人移形换景之感.这属于古诗中的炼字手法.
(2)理解诗句中包含的诗人感情;一定要在正确翻译的基础上,结合诗中景物特点,来分析诗人感情.后两句诗的意思是一路上春光明媚;风景幽美,我不知不觉就来到您的家了.诗人一路行为,繁花似锦,又有春风作伴,其中轻松悠闲,怎么会语言来言明呢?正是因为这大好春光,所以诗人才不觉路远,不觉间就到了友人门前.
答案:
(1)复;还。
(2)因为一路上春光明媚;风景幽美;我不知不觉就来到您的家了.“春风江上路”一句,抒发了诗人轻快悠闲的心情.
译文:
一路上渡过了一道水又一道水;河边路旁长满了看也看不尽的鲜花.因为一路上春光明媚;风景幽美,我不知不觉就来到您的家了.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作者是明代的文学家高启.作者于诗中记叙了自己出访友人在路上的所见所闻,抒发了自己对路边景色的喜爱和内心的愉悦之情.
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解析】复;还四、文言文阅读(共3题,共15分)23、略
【分析】1.1】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可按朝代和国籍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文章内容要点以及相关的资料等。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2.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之外,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比如“以”这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是不同的。这里是“因为”的意思。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3.3】试题分析:C中“颓然”是指“醉醺醺的样子”,这里是指太守与民同乐的一种精神状态。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4.4】试题分析: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这里注意关键词“先”“后”“意”的理解。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析】【答案】1.范仲淹欧阳修北宋2.⑴探求⑵就⑶因为⑷摆放;陈放3.C4.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就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⑵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24、略
【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何以亡也”中的“以”因为.
A.把;拿;
B.认为;
C.凭借;
D.因此.
故选:D.
(2)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①句意:现在正要来.方:将要.
②句意:打开来看.发:打开.
③句意:就讨厌它的腥味.讨厌;不喜欢.
④句意:晏子回答说;不是这样的.然:这样(对的,是的).
(3)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①重点字词:善;擅长;耶,吗.句意:难道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善于偷盗吗?
②重点字词:勿;不;驽,劣的;置,放;侧,身边.句意:不要乘坐劣马,就是不要放不贤能的人在国君身边.
③重点字词:注;藏;亡,王国;乎,呢.句意:纪国有这样的言语,却藏在金壶里,怎能不亡国呢?
(4)本题考查文章道理的把握;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文章道理.根据“有以亡也.婴闻之,君子有道,悬于闾;纪有此言,注之壶,不亡何待乎”道理是如果一个国家不能将治国良策付诸实践,那么再好的国策也只能是一句空.
答案:
(1)D
(2)①将要②打开③讨厌;不喜欢④这样(对的;是的)
(3)①难道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善于偷盗吗?
②不要乘坐劣马;就是不要放不贤能的人在国君身边.
③纪国有这样的言语;却藏在金壶里,怎能不亡国呢?
(4)答案示例:如果一个国家不能将治国良策付诸实践;那么再好的国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或:如果一个人只将修身的格言置于座右,却并不打算付诸行动,他就不可能获得长进.)
【译文参考】齐景公在原纪国的土地上游历时;捡到一个金壶.打开来,里面有一张用红笔写的纸条:“吃鱼不要反复吃,不要乘坐劣马.”景公说:“有道理!吃鱼不要反复吃,是因为不喜欢它的腥味.不乘坐劣马,是不喜欢它走不了远路.”晏子说:“不是这样啊!吃鱼不要反复吃,是说不要用尽老百姓的力气.不要乘坐劣马,就是不要放不贤能的人在国君身边.”齐景公说:“纪国有这样深刻的言语,为什么会亡国呢?”晏子说:“有这样的言语也会亡国.我听说,君子有治理国家的好策略,一定会公行于天下.纪国有这样的言语,却藏在金壶里,怎能不亡国呢?”
“以“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1;动词:
a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b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c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
d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2;介词:
a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b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捕蛇者说》:“而吾以捕蛇独存.”《廉颇蔺相如列传》:“且以强秦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c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译为“在”、“从”.《苏武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d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战国策•周策》:“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3;连词:
a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并且”等,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b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可译为“而”,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予与四人拥火以入.”
c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由于”.《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e表目的关系;可译为“而”“来”“用来”等.《师说》:“作《师说》以贻之.”
f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或范围;用法同现代汉语.《张衡传》:“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g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可译为“至于”.《柳毅传》:“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余无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岂有意哉!”
4;副词:
通“已”.已经.《陈涉世家》:“座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解析】D;将要;打开;讨厌;不喜欢;这样25、略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及写作手法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需要疏通文意,反复阅读,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思路,体会写法,揣摩文章的主旨,在此基础上,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分析判断。结合文本内容,太守欧阳修“醉”的原因有:不胜酒力;与民同乐;陶醉山水;自得之意。
【解析】不胜酒力;与民同乐;陶醉山水;自得之意。(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9分)26、略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主要语段作用.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一般从内容的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句子的结构上的作用要看句子所处的位置,句子的内容的作用要联系原段落的具体内容分析作用.
(2)本题考查作品描写手法的分析.分析人物要考虑人物的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结合原文的内容分析即可.“林语堂抓起一把花生,分给前面的学生,并请诸君自便”属于动作描写;“林语堂笑道:‘吃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剥壳愈有劲,花生米愈有味道.’”属于语言描写.
(3)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问答题要把这个问题放回到原文中;找出具体对应的答案即可.解答本题时,学生可以从⑧段“其实,林语堂记忆力超群,他平时在上课的时候,通过提问;交流等方式早已对每一个学生知根知底,他的这种相面打分看似及其随意,实际上是在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水平之后作出的合理决断,比起偶然性很大的一次考试反而更显出其公平”中找出答案.
(4)本题考查赏析语句.解答此题先分析这句话采用的修辞手法;再分析句子所描写出的内容,最后分析作者的情感,分析时要结和原文的内容分析.该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将“恶性考试”形象比作“煮鹤艺术”,表达了林语堂对刻板考试制度的厌恶和对学生遭遇的惋惜之情.
(5)本题考查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旅游产品设计》课件
- 2020-2021学年辽宁省部分重点高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 历史-山东省淄博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摸底质量检测试题和答案
- 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乘除法竖式计算练习题
- 《输血实践与临床》课件
-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
- 届语文试题每日精练
- 《多媒体技术应用》课件
- 咨询行业信息泄露防范技巧
- 剧院票务销售员工作总结
- 2025北京丰台初二(上)期末数学真题试卷(含答案解析)
- 工行个人小额贷款合同样本
- 江西省萍乡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
- Unit 5 Here and now Section B project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标签标题
-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深圳初中地理七年级期末模拟卷1
- 2025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北京实验中学高考数学五模试卷含解析
- 2025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主招生个人陈述自荐信范文
- 学校2025元旦假期安全教育宣传课件
- 咨询总监述职报告
- 2024年版母公司控股协议2篇
- GB/T 44757-2024钛及钛合金阳极氧化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